CN216992948U - 一种模具复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复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92948U
CN216992948U CN202220210969.1U CN202220210969U CN216992948U CN 216992948 U CN216992948 U CN 216992948U CN 202220210969 U CN202220210969 U CN 202220210969U CN 216992948 U CN216992948 U CN 216992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mold
mold plate
stop block
pressur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109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秀珍
刘文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Chenhe Precision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Chenhe Precision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Chenhe Precision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Chenhe Precision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109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92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92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929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复位机构,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中模板和下模板,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定位于所述中模板的挡块,与所述上模板连接的第一压杆,与所述下模板连接的第二压杆,其中,所述第一压杆从第一方向向所述挡块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压杆的端部与所述挡块的端部相配合,所述挡块在受到所述第一压杆从第一方向施加的压力后,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可控制地运动;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避免所述下模板与所述中模板在合模过程中发生剧烈碰撞,造成模具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复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复位机构。
背景技术
在注塑模具行业中,模具在合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撞伤模板的型腔的问题,例如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为,当产品由于特殊结构需要设计滑块时,在合模时,滑块的提前动作使得模板的凸起型腔容易碰撞滑块,导致滑块撞坏和型腔表面撞凹缺,使得模具损坏,产品无法按要求成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复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具复位机构,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中模板和下模板,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定位于所述中模板的挡块,与所述上模板连接的第一压杆,与所述下模板连接的第二压杆,其中,所述第一压杆从第一方向向所述挡块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压杆的端部与所述挡块的端部相配合,所述挡块在受到所述第一压杆从第一方向施加的压力后,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可控制地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上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的通道,所述通道大于所述第一压杆的宽度。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挡块之间连接有弹性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中模板相连接,所述压块在远离所述第二压杆的一端设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一端与所述压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块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压块设有凹槽,所述弹性体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凹槽。
优选地,所述弹性体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杆的端部朝向所述挡块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挡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杆包括第一本体,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上模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杆包括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二本体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下模板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座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开设有固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上模板或者下模板固定。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模具复位机构,使在合模过程中,所述上模板、所述中模板向所述下模板靠拢,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一压杆沿着第一方向运动,并能够推动所述挡块一起沿着第一方向运动,当所述中模板与所述下模板接近时,所述挡块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压杆的侧部接触,在同时受到所述第一压杆和所述第二压杆的共同作用力时,所述挡块能够由第一方向运动转变为第二方向运动,当所述挡块停止运动时,此时所述中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完全接触,此时所述第一压杆继续运动,并使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中模板逐渐接触;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避免所述下模板与所述中模板在合模过程中发生剧烈碰撞,造成模具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模具复位机构的结构第一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模具复位机构的结构第二种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上模板;2、中模板;3、下模板;4、挡块;5、第一压杆;6、第二压杆;7、弹簧;8、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具复位机构,其中,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1、中模板2和下模板3,所述上模板1位于所述中模板2上方,所述下模板3位于所述中模板2下方,所述中模板2位于所述上模板1与所述下模板3之间,在合模过程中,由所述上模板1和中模板2同步运动,所述中模板2向所述下模板3靠拢并接触,然后中模板2停止运动,上模板1继续运动并向中模板2靠拢并接触,在所述上模板1与所述中模板2接触后,所述上模板1停止运动。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定位于所述中模板2的挡块4,与所述上模板1连接的第一压杆5,与所述下模板3连接的第二压杆6,其中,所述第一压杆5从第一方向向所述挡块4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压杆6的端部与所述挡块4的端部相配合,所述挡块4在受到所述第一压杆5从第一方向施加的压力后,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可控制地运动。
工作过程中,所述上模板1和所述中模板2向所述下模板3靠拢时,所述第一压杆5在所述上模板1的带动下沿着第一方向运动,所述挡块4由于与所述中模板2连接,所述挡块4随着所述中模板2一起运动,在所述中模板2接近并与所述下模板3接触的过程中,所述挡块4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二压杆6接触,所述挡块4在受到所述第二压杆6在第一方向提供的压力后,能够转换为水平运动,即所述挡块4沿着第二方向运动,在所述中模板2与所述下模板3完全接触后,所述挡块4停止运动,此时,上模板1继续运动,所述第一压杆5沿着第一方向运动,所述上模板1与所述中模板2逐渐合模。
具体地,如图1所示,其公开了一种模具复位机构,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1、中模板2和下模板3,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定位于所述中模板2的挡块4,与所述上模板1连接的第一压杆5,与所述下模板3连接的第二压杆6,其中,所述第一压杆5从第一方向向所述挡块4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压杆6的端部与所述挡块4的端部相配合,所述挡块4在受到所述第一压杆5从第一方向施加的压力后,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可控制地运动。
由于所述上模板1与所述第一压杆5连接,在所述上模板1运动时,所述上模板1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压杆5移动;在所述中模板2上设有挡块4,所述中模板2在运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挡块4运动,所述下模板3连接有第二压杆6,所述下模板3保持位置固定,所述中模板2在向所述下模板3运动时,所述挡块4能够与所述第二压杆6发生接触,由于所述第二压杆6保持位置不变,当所述第二压杆6的侧部与所述挡块4的端部接触时,其能够推动所述挡块4向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挡块4由于受到所述第二压杆6的压力不断增加,因此其能够可控制第向右侧移动,具体地,其可控制的方式包括对挡块4提供一定的阻尼,使其能够随着第二压杆6的压力不断增大实现慢速移动;实际上,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一压杆5在沿着第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也从第一方向对所述挡块4施加压力,从而在所述第一压杆5由第一方向施加压力,挡块4的端部与第二压杆6接触后,被所述第二压杆6导向并转变为向第二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4上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的通道,所述通道大于所述第一压杆5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挡块4上开设有通道,当所述中模板2与所述下模板3接触时,所述挡块4移动到特定的位置并保持静止状态,此时所述通道恰好可以与所述第一压杆5位置相对,当所述第一压杆5从所述通道内穿过时,其正好是所述上模板1与所述中模板2逐渐接近并接触的过程,所述第一压杆5与所述通道的配合,能够使所述中模板2与所述下模板3之间被锁紧。当需要开模时,首先使所述上模板1与所述中模板2分离,至少使所述第一压杆5脱离所述通道,然后所述中模板2的挡块4由于不再受到所述第一压杆5的推动,其能够克服第二压杆6所提供的力,从而沿着第二压杆6移动,使中模板2与下模板3分离。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挡块4之间连接有弹性体。
其中,为了实现挡块4可控制地移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支撑件,以及连接于挡块4与支撑件之间的弹性体,所述挡块4在沿着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会对所述弹性体进行挤压,即所述弹性体的形变力大于所述第二压杆6提供的导向力,但是小于所述第一压杆5和所述第二压杆6共同施加的力。
进一步地,还包括压块8,所述压块8与所述中模板2相连接,所述压块8在远离所述第二压杆6的一端设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一端与所述压块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块4连接。
其中,所述压块8用于与所述中模板2连接,所述压块8能够提供对弹性体的支撑,为所述挡块4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运动提供空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压块8设有凹槽,所述弹性体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凹槽。
其中,弹性体能够被嵌入至所述凹槽,可以固定所述弹性体的位置,防止所述挡块4在运动过程中,所述弹性体脱离所述压块8。
优选地,所述弹性体为弹簧7,其中所述弹性体可以选用弹簧7,采用弹簧7能够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杆6的端部朝向所述挡块4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挡块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为了能够对所述挡块4进行导向,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导向的方式,在所述第二压块8的端部朝向所述挡块4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挡块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二者通过楔形配合的方式使挡块4由第一方向的运动平稳地转变为沿着第二方向进行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杆5包括第一本体,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上模板1连接。
为了能够使所述第一压杆5与所述上模板1进行可靠连接,所述第一压杆5具有第一固定座,通过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开孔,利用紧固件等能够实现对所述上模板1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杆6包括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二本体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下模板3连接。
为了能够使所述第二压杆6与所述下模板3进行可靠连接,所述第二压杆6具有第二固定座,通过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开孔,利用紧固件等能够实现对所述上模板1的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座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开设有固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上模板1或者下模板3固定。
本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模具复位机构,使在合模过程中,所述上模板、所述中模板向所述下模板靠拢,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一压杆沿着第一方向运动,并能够推动所述挡块一起沿着第一方向运动,当所述中模板与所述下模板接近时,所述挡块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压杆的侧部接触,在同时受到所述第一压杆和所述第二压杆的共同作用力时,所述挡块能够由第一方向运动转变为第二方向运动,当所述挡块停止运动时,此时所述中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完全接触,此时所述第一压杆继续运动,并使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中模板逐渐接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复位机构,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中模板和下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于所述中模板的挡块,与所述上模板连接的第一压杆,与所述下模板连接的第二压杆,其中,所述第一压杆从第一方向向所述挡块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压杆的端部与所述挡块的端部相配合,所述挡块在受到所述第一压杆从第一方向施加的压力后,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可控制地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上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的通道,所述通道大于所述第一压杆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挡块之间连接有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中模板相连接,所述压块在远离所述第二压杆的一端设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一端与所述压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设有凹槽,所述弹性体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模具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具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杆的端部朝向所述挡块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挡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杆包括第一本体,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上模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模具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杆包括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二本体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下模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模具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开设有固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上模板或者下模板固定。
CN202220210969.1U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模具复位机构 Active CN216992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0969.1U CN216992948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模具复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0969.1U CN216992948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模具复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92948U true CN216992948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90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10969.1U Active CN216992948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模具复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929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90073833A (ko) 프로그레시브 금형
CN114653830B (zh) 一种具有负角翻边冲压件的冲压模具及工艺
CN104759546A (zh) 斜楔模具
CN216992948U (zh) 一种模具复位机构
CN2537493Y (zh) 氮气弹簧式精冲通用模架
CN212703925U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负角侧冲孔机构
US4621512A (en) Mechanism for and method of shifting cam mechanisms in a press for pressing workpieces with depressed portions
CN106216492A (zh) 一种侧冲孔模具
KR20050034500A (ko) 밴딩성형용 소성가공장치
CN214188273U (zh) 一种前模顶出结构
CN112692161A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的侧冲模具
CN213079656U (zh) 一种内模可复位的侧折弯机构
CN110935799A (zh) 一种斜楔机构
CN212760693U (zh) 一种具有预压结构的冲压模具
CN220005611U (zh) 一种防止螺丝因冲击力断裂结构
CN217166098U (zh) 带有缓冲结构的冲压模具
CN218638266U (zh) 一种成型模具
CN214683786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的侧冲模具
CN219197621U (zh) 一种蠕动泵的泵头结构
CN216182405U (zh) 一种带自锁的油缸抽芯装置
CN219520195U (zh) 一种级进模的下压料芯延时顶出机构
CN212708214U (zh) 一种可调节模具成型定位装置
CN220406849U (zh) 一种冲压模具
CN214814007U (zh) 一种延时顶出装置
CN215973822U (zh) 一种拉链头推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