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1649U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81649U
CN216981649U CN202123317242.8U CN202123317242U CN216981649U CN 216981649 U CN216981649 U CN 216981649U CN 202123317242 U CN202123317242 U CN 202123317242U CN 216981649 U CN216981649 U CN 216981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ensor
substrate
holder
senso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172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间和博
村田大辅
梶田国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os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81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81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马达,该马达具有:马达部,其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和与转子在径向上对置的定子;控制基板,其位于马达部的轴向一侧并与定子的引出线连接;传感器基板,其在轴向上位于马达部与控制基板之间,检测转子的旋转角;以及传感器基板保持件,其具有保持传感器基板的基板保持部和在定子与控制基板之间保持引出线的线圈架部。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在马达部一体化有控制部的机电一体型的马达的采用正在发展。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多个电路基板配置在马达部的轴向一侧的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75872号公报
在搭载有多张电路基板的马达中,基板彼此的连接部等部件的数量有可能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实现了部件数量的减少的马达。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具有:马达部,其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和与转子在径向上对置的定子;控制基板,其位于马达部的轴向一侧并与定子的引出线连接;传感器基板,其在轴向上位于马达部与控制基板之间,检测转子的旋转角;以及传感器基板保持件,其具有保持传感器基板的基板保持部和在定子与控制基板之间保持引出线的线圈架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所述引出线与所述控制基板直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马达中,所述线圈架部相对于所述基板保持部配置在径向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所述传感器基板保持件具有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对在所述定子与所述线圈架部之间沿着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面延伸的所述引出线进行引导。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所述转子在轴向一侧的端部具有传感器磁铁,所述传感器磁铁与所述传感器基板的旋转传感器对置地设置,所述基板保持部具有传感器收纳部,该传感器收纳部在内侧配置有所述旋转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式的马达中,所述传感器收纳部是在所述旋转传感器与所述传感器磁铁之间沿轴向贯通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所述传感器基板保持件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线圈窗部,从轴向观察时,所述线圈窗部与在所述定子与所述线圈架部之间沿着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面延伸的所述引出线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所述线圈架部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中插入有所述引出线。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八方式的马达中,所述开口部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端呈内径随着朝向轴向另一侧而变大的锥状。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所述传感器基板保持件具有端子支承部,该端子支承部支承将所述传感器基板与所述控制基板连接的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该马达具有:轴承,其支承所述转子而使该转子能够旋转;以及轴承保持架,其保持所述轴承,所述传感器基板保持件被所述轴承保持架支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了部件数量的减少的马达。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基板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局部分解俯视图。
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基板保持件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马达;15:传感器基板;15b:旋转传感器;20:马达部;21:转子;21m:传感器磁铁;26:定子;29a:引出线;36:第1轴承;40:控制基板;60: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1:基板保持部;61b:传感器收纳部;62:线圈架部;62a:开口部;62c:开口端;63:线圈窗部;65:突起部;66:端子支承部;66a:端子;85:轴承保持架;J: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0进行说明。在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为与后面说明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为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Y轴方向为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称为“上侧”或“轴向一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称为“下侧”或“轴向另一侧”。另外,上侧和下侧只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方向,并不限定马达10和泵装置1使用时的姿势。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俯视”是指从轴向观察的状态。
<泵装置>
图1是泵装置1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吸入水、油等流体并排出。泵装置1例如具有使流体在流路中循环的功能。泵装置1例如搭载于车辆的驱动装置。
如图1所示,泵装置1具有马达10和与马达10连接并由马达10驱动的泵机构90。
<马达>
马达10具有壳体11、马达部20、控制基板40、传感器基板15、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轴承保持架85以及连接器80。
<壳体>
壳体11具有壳体主体12和罩13。即,马达10具有壳体主体12和罩13。壳体主体12收纳马达部20。罩13紧固于壳体主体12的上侧的端部。罩13封闭壳体主体12的上侧的开口。壳体11收纳马达部20、控制基板40、传感器基板15、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以及轴承保持架85。
壳体主体12具有收纳筒部12a和底壁部12e。收纳筒部12a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本实施方式的收纳筒部12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在收纳筒部12a的内部设置有收纳马达部20的马达部收纳空间C和收纳传感器基板15及控制基板40的控制部收纳空间D。即,在筒状的壳体主体12设置有收纳马达部20的马达部收纳空间C。收纳筒部12a在上侧开口。收纳筒部12a的上侧的开口被罩13覆盖。底壁部12e位于收纳筒部12a的下端部。底壁部12e从下侧覆盖马达部收纳空间C。在底壁部12e设置有轴承保持部12d。轴承保持部12d保持马达部20的第2轴承37。
罩13主要呈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板状。罩13封闭壳体主体12的上侧的开口。另外,罩13从上侧覆盖控制基板40。在罩13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部13a。在开口部13a配置有连接器80。
<马达部>
马达部20具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21、在径向上与转子21对置的定子26、第1轴承36以及第2轴承37。即,马达10具有第1轴承36。马达部20例如是三相交流马达。
转子21具有轴22、转子铁芯23以及磁铁24。即,马达部20具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22。转子21在轴22的下端部与泵机构90连接,向泵机构90传递动力。
轴22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而沿上下方向延伸。轴22被第1轴承36和第2轴承37支承为能够旋转。第1轴承36位于转子铁芯23的上侧,第2轴承37位于转子铁芯23的下侧。即,第1轴承36对轴22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进行支承,第2轴承37对轴22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进行支承。
在轴22的下端部设置有密封轴部22d和连结轴部22e。密封轴部22d位于第2轴承37的下侧。在密封轴部22d的外周面配置有密封部件32。密封部件32将泵机构90侧与马达部收纳空间C之间密封。连结轴部22e位于密封轴部22d的下侧。连结轴部22e与泵机构90的驱动部90a连结。
在轴22的上端部经由固定部件22h而安装有传感器磁铁21m。即,轴22在轴向一侧的端部具有传感器磁铁21m。传感器磁铁21m呈圆环状。传感器磁铁21m是沿周向交替磁化的永磁铁。传感器磁铁21m与转子21一起绕中心轴线J旋转。
转子铁芯23固定在轴22的外周面。转子铁芯23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而沿周向延伸的环状。磁铁24固定在转子铁芯23上。磁铁24设置有多个。多个磁铁24绕中心轴线J等间隔地排列。
定子26配置在转子21的径向外侧。定子26具有定子铁芯27、多个绝缘件28以及多个线圈29。
定子铁芯27具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的铁芯背部27a和从铁芯背部27a的内周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部27b。多个齿部27b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齿部27b的径向内侧面从径向外侧隔开间隙地与磁铁24的径向外侧面对置。
线圈29由卷绕成多层的线圈线构成。多个线圈29分别经由绝缘件28而安装在齿部27b上。线圈线的端部作为引出线29a而被引出到定子26的上侧。引出线29a与控制基板40连接。从控制基板40向线圈29提供交流电流。
<轴承保持架>
轴承保持架85位于马达部20的上侧。轴承保持架85从上侧覆盖马达部收纳空间C。如图1所示,轴承保持架85在壳体11的内部配置于马达部收纳空间C与控制部收纳空间D的边界部。轴承保持架85保持第1轴承36。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85是金属制的部件,优选通过钣金加工来制造。
轴承保持架85具有筒状部86、凸缘部87以及多个腿部88。筒状部86保持第1轴承36。筒状部86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进行配置。多个腿部88从筒状部86向径向外侧延伸。凸缘部87设置在多个腿部88彼此之间。凸缘部87从筒状部86向径向外侧延伸。
在轴承保持架85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中央孔85h。中央孔85h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形。在中央孔85h中通入有轴22的上端部。
腿部88具有传感器保持部88a、弯折部88b以及固定部88c。即,轴承保持架85具有传感器保持部88a。传感器保持部88a、弯折部88b、固定部88c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依次排列。
如图1所示,传感器保持部88a保持传感器基板15。更详细而言,保持传感器基板15的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载置在传感器保持部88a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传感器保持部88a上分别设置有1个贯通孔88i。另一方面,在保持传感器基板15的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设置有向下侧延伸的固定销60a。固定销60a插入至贯通孔88i中而对前端进行热压接。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固定于轴承保持架85。由此,传感器基板15被固定在传感器保持部88a的上方。另外,安装在传感器基板15的下表面的旋转传感器15b在锥形筒部86d的径向内侧与传感器磁铁21m对置地配置。
腿部88在弯折部88b处弯折成台阶状而成型。弯折部88b沿着周向延伸。因此,传感器保持部88a和固定部88c所配置的高度互不相同。固定部88c配置在比传感器保持部88a靠上侧的位置。
固定部88c设置在腿部88的前端。即,轴承保持架85具有固定部88c。腿部88在固定部88c处被螺钉固定于壳体主体12。在固定部88c设置有供固定螺钉89通过的贯通孔。从轴向观察时,固定部88c与壳体主体12的收纳筒部12a重叠。
<控制基板>
控制基板40配置在马达部20、轴承保持架85以及传感器基板15的上侧。即,马达10在马达10的轴向一侧具有控制基板。控制基板40通过固定螺钉89而固定于壳体主体12。
在控制基板40上连接有从定子26的线圈29延伸出的引出线29a。由此,控制基板40与马达部20电连接。控制基板40将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力向马达部20的定子26提供。控制基板40根据从传感器基板15接收到的转子21的旋转角的信息,控制向马达部20提供的电流。
控制基板40具有基板主体41和安装在基板主体41上的多个元件。在俯视时,基板主体41为多边形状。基板主体41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延伸。多个元件例如是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预驱动器以及低损耗型线性调节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电容器等。
<传感器基板>
传感器基板15位于轴承保持架85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基板15经由后述的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而固定在轴承保持架85上。传感器基板15具有传感器基板主体15a、旋转传感器15b以及被固定部15c(参照图3)。
传感器基板主体15a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延伸。旋转传感器15b安装在传感器基板主体15a的下表面。旋转传感器15b配置在中心轴线J上。即,旋转传感器15b以对置的方式配置在传感器磁铁21m的正上方。旋转传感器15b检测转子21的旋转角。即,旋转传感器15b检测马达10的旋转。传感器基板15经由后述的端子66a而与控制基板40连接。
如图3所示,传感器基板主体15a具有被固定部15c。传感器基板主体15a经由被固定部15c固定于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固定部15c是缺口部和贯通孔。
<传感器基板保持件>
如图1所示,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在轴向上位于轴承保持架85与传感器基板15之间。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配置在控制部收纳空间D中。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具有基板保持部61和线圈架部62。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保持传感器基板15。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固定于轴承保持架85。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例如是由树脂构成的部件。
根据本实施方式,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具有保持传感器基板15的基板保持部61和在定子26与控制基板40之间保持引出线29a的线圈架部62。在该结构中,通过使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具有2个功能,能够在简化配置的同时减少部件数量。另外,能够将引出线29a相对于连接对象垂直地固定,使引出线29a与连接对象的固定变得容易。
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具有固定销60a。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在基板保持部61具有固定销60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销60a从基板保持部61的下表面向下侧延伸。固定销60a插入至轴承保持架85的贯通孔88i中而对前端进行热压接。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载置在轴承保持架85的上侧而被固定。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由轴承保持架85支承的结构,与直接支承于壳体主体12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径向上小型化。
在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设置有从外缘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缺口部60b。另外,在轴承保持架85的凸缘部87上,在周向上与缺口部60b相同的位置,以沿轴向观察时重叠的方式设置有相同形状的缺口部87a。缺口部60b和87a通过在组装工序中插入治具等,能够容易地进行周向的定位。
如图3所示,基板保持部61保持传感器基板15。基板保持部61具有基板固定销61a。传感器基板主体15a具有被固定部15c。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固定部15c包含收纳基板固定销61a的缺口部和贯通孔。基板固定销61a从基板保持部61的上表面向上侧延伸。从轴向观察时,基板固定销61a和被固定部15c位于相同位置且配置有多个。基板固定销61a插入至被固定部15c而对前端进行热压接。传感器基板15载置在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的上侧而被固定。只要能够固定传感器基板15和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则一部分的基板固定销61a也可以不对前端进行热压接。
如图2所示,基板保持部61具有传感器收纳部61b,该传感器收纳部61b在内侧配置有旋转传感器15b。传感器收纳部61b是使设置在传感器基板主体15a的下侧的旋转传感器15b与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的接触在轴向下侧避开的凹部或在径向外侧避开的开口。由此,能够使与传感器磁铁21m对置地配置的旋转传感器15b更加接近传感器磁铁21m。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收纳部61b是设置于基板保持部61的开口。另外,传感器收纳部61b不需要沿着旋转传感器15b的外形,也可以是更大的凹部或开口。在传感器收纳部61b为开口的情况下,能够使旋转传感器15b更加接近传感器磁铁21m。并且,由于能够采用在旋转传感器15b与传感器磁铁21m之间没有夹杂物的结构,因此旋转传感器15b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转子21的旋转角的检测。
线圈架部62在定子26与控制基板40之间保持引出线29a。线圈架部62相对于基板保持部61配置在径向外侧。通过该结构,即使在控制基板40中的与引出线29a连接的连接部分位于控制基板40的外缘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线圈架部62配置在控制基板40的连接部分的正下方。线圈架部62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开口部62a。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62a是贯通孔。开口部62a也可以是由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连结的多个圆筒部件62b包围外周的贯通孔,但只要能够保持引出线29a,则其形状并不限定于贯通孔,例如也可以是外周在周向上被局部切掉而得的形状。并且,在能够保持引出线29a的范围内,包围开口部62a的部件的形状不被限定。
这里,引出线29a是被引出到定子26的上侧的线圈29的端部。如图3所示,引出线29a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面而比定子26向径向外侧延伸。如图4所示,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引出线29a从开口部62a的定子26侧的开口端62c插入至开口部62a中。接着,引出线29a从开口部62a的控制基板40侧的开口端62d引出,并与基板主体41电连接。这里,记载为从定子26侧向控制基板40侧对引出线29a进行布线,但并不限定引出线29a和线圈29的布线顺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开口部62a的控制基板40侧的开口端62d引出的引出线29a与基板主体41直接连接。通过采用不具有汇流条的结构,能够在简化配置的同时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然而,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引出线29a也可以经由汇流条而间接地与基板主体41连接。
开口部62a以在开口部62a的开口端中的至少控制基板40侧的开口端62d处与控制基板40的基板主体41垂直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62a以与基板主体41垂直的方式设置。即,开口部62a的轴向与中心轴线J为同一方向。由此,能够相对于控制基板垂直地固定引出线。特别是在采用本实施方式那样的不具有汇流条的结构的情况下更加有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62a的定子26侧的开口端62c呈内径随着朝向开口侧而变大的锥状。即,开口部62a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端62c呈内径随着朝向轴向另一侧而变大的锥状。通过增大开口端62c的直径而形成为锥状,能够在维持开口部62a的引出线29a保持能力的同时更容易地插入引出线29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62a的控制基板40侧的开口端62d的直径比开口部62a的最小直径大。所谓开口部62a的最小直径是用于保持引出线29a的适当的直径。通过该结构,能够降低控制基板40侧的开口端62d相对于引出线29a的摩擦。因此,能够在维持开口部62a的引出线29a保持能力的同时更容易地插入引出线29a。
另外,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线圈窗部63。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架部62在基板保持部61与开口部62a之间具有连结部6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窗部63设置于连结部64。连结部64具有多个梁部64a。线圈窗部63至少被三方包围。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具有第1线圈窗部63a、第2线圈窗部63b以及第3线圈窗部63c。第1线圈窗部63a由基板保持部61、连结的多个圆筒部件62b、梁部64a包围三方。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一部分的线圈窗部63被四周包围。由此,能够增大连结部64的刚性。第2线圈窗部63b和第3线圈窗部63c由基板保持部61、连结的多个圆筒部件62b、2个梁部64a包围四周。从轴向观察时,线圈窗部63与在定子26与线圈架部62之间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面延伸的引出线29a重叠。由此,在组装时能够通过线圈窗部63视觉确认引出线29a的状态。
另外,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具有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突起部65。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65在连结部64上设置有多个。如图3所示,突起部65对在定子26与线圈架部62之间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面延伸的引出线29a进行引导。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65具有主要沿周向支承引出线29a的柱部65a和主要沿轴向支承引出线29a的台部65b。柱部65a是圆锥台状的部件,台部65b是板状的部件。引出线29a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柱部65a彼此之间。另外,引出线29a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台部65b的下侧。引出线29a在通过柱部65a减少彼此的干涉的同时,从定子26被引导至开口部62a。另外,引出线29a通过台部65b而布线于线圈架部的下方。由此,能够在不使引出线29a在开口端62c的附近大幅弯曲的情况下进行布线。突起部65能够降低引出线29a彼此的干涉,并且能够以不与传感器基板15、轴承保持架85发生干涉的方式对引出线29a进行布线。由此,不必采用基于汇流条的电连接方法,就能够将线圈29与控制基板40电连接。即,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另外,突起部65的形态不限于此。柱部65a也可以具有沿轴向支承引出线29a的功能,同样地,台部65b也可以具有沿周向支承引出线29a的功能。突起部65例如可以是具有壁和底的L字部件,能够得到与具有柱部65a和台部65b的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65在连结部64上设置有多个,但不限于此。突起部65例如也可以设置于基板保持部61。
另外,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具有对端子66a进行支承的端子支承部66。端子66a将传感器基板15与控制基板4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支承部66在埋入有端子66a的状态下成型。由此,能够将传感器基板15与控制基板40的布线置换为端子66a,从而能够在简化配置的同时减少部件数量。另外,端子支承部66也可以作为传感器基板保持件60的其他部分的一部分而设置,例如,基板保持部61、连结部64也可以具有对端子进行保持的功能。
<连接器>
连接器80配置在控制基板40的上侧并与控制基板40连接。从轴向观察时,连接器80的至少一部分与控制基板40重叠。连接器80经由罩13的开口部13a配置在壳体11的内外。即,连接器80的一部分向壳体11的外部露出。在连接器80上连接有从外部装置延伸的多个电源线和多个信号线。
<泵机构>
泵机构90具有驱动部90a和泵罩95。驱动部90a配置在马达部20的下侧。驱动部90a与轴22的连结轴部22e连结。驱动部90a由马达部20的动力驱动,吸引和排出流体。作为驱动部90a的构造,例示了次摆线泵构造、叶片泵构造等。泵罩95固定在壳体主体12的下侧。泵罩95从下侧覆盖驱动部90a。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各结构及它们的组合等只是一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受实施方式限定。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记载了在泵机构90上连接有马达10的泵装置1,但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不限于泵装置。

Claims (11)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具有:
马达部,其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和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的定子;
控制基板,其位于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一侧并与所述定子的引出线连接;
传感器基板,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马达部与所述控制基板之间,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角;以及
传感器基板保持件,其具有保持所述传感器基板的基板保持部和在所述定子与所述控制基板之间保持所述引出线的线圈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出线与所述控制基板直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架部相对于所述基板保持部配置在径向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基板保持件具有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突起部,
所述突起部对在所述定子与所述线圈架部之间沿着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面延伸的所述引出线进行引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在轴向一侧的端部具有传感器磁铁,
所述传感器磁铁与所述传感器基板的旋转传感器对置地设置,
所述基板保持部具有传感器收纳部,该传感器收纳部在内侧配置有所述旋转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收纳部是在所述旋转传感器与所述传感器磁铁之间沿轴向贯通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基板保持件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线圈窗部,
从轴向观察时,所述线圈窗部与在所述定子与所述线圈架部之间沿着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面延伸的所述引出线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架部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开口部,
在所述开口部中插入有所述引出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端呈内径随着朝向轴向另一侧而变大的锥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基板保持件具有端子支承部,该端子支承部支承将所述传感器基板与所述控制基板连接的端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具有:
轴承,其支承所述转子而使该转子能够旋转;以及
轴承保持架,其保持所述轴承,
所述传感器基板保持件被所述轴承保持架支承。
CN202123317242.8U 2020-12-28 2021-12-27 马达 Active CN21698164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8343A JP2022103606A (ja) 2020-12-28 2020-12-28 モータ
JP2020-218343 2020-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81649U true CN216981649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279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17242.8U Active CN216981649U (zh) 2020-12-28 2021-12-27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03606A (zh)
CN (1) CN21698164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03606A (ja)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74888B2 (ja) モータ
US10263499B2 (en) Motor
KR101854231B1 (ko) 모터
JP4468033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可変装置用電動機
JP6561592B2 (ja) モータ
US4724346A (en) Permanent magnet-excited external rotor motor
JP2006280117A (ja) レゾルバの取付構造、回転電機及びレゾルバの取付方法
JP6590535B2 (ja) ポンプ装置
KR101906881B1 (ko) 모터
CN110971046B (zh) 电动泵装置
JP6248433B2 (ja) モータ
CN210297472U (zh) 电动泵装置
US11881747B2 (en) Motor
CN216981649U (zh) 马达
JP2005160296A (ja) ロータ位置を検出するセンサを備えた電気モータ
CN216625465U (zh) 马达
CN211670701U (zh) 马达
JP2020056337A (ja) 電動ポンプ装置
CN216625412U (zh) 马达和泵装置
JP6919654B2 (ja) 電動ポンプ
JP4875874B2 (ja) モータ用シールキャップのカバー構造
CN215292863U (zh) 电动泵
CN215292875U (zh) 电动泵
CN112955659A (zh) 电动油泵
JP6801756B2 (ja) ポン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