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5412U - 马达和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马达和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5412U
CN216625412U CN202123317496.XU CN202123317496U CN216625412U CN 216625412 U CN216625412 U CN 216625412U CN 202123317496 U CN202123317496 U CN 202123317496U CN 216625412 U CN216625412 U CN 216625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motor
connector
connection portion
supply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174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间和博
村田大辅
梶田国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os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5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54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马达和泵装置。马达具有马达部、配置在马达部的轴向一侧的控制基板、连接有电源线和信号线的连接器。连接器具有:电源用连接端子,其与控制基板相连,在电源用连接部与电源线连接;信号用连接端子,其与控制基板相连,在信号用连接部与信号线连接;保持部件,其保持电源用连接端子和信号用连接端子。保持部件配置在控制基板的轴向一侧,沿与中心轴线垂直的第1方向延伸。从轴向观察时,设想沿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延伸而将连接器划为第1方向的一侧的第1区域和另一侧的第2区域的中央假想线。电源用连接部或信号用连接部中的一方位于第1区域的第1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电源用连接部或信号用连接部中的另一方位于第2区域的第1方向的一侧。

Description

马达和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和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采用具有控制马达主体的控制基板的机电一体型的马达。在这样的马达中设置有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器部。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设置有连接器部,该连接器部具有电源用及信号用共计4根连接端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71499号公报
在现有的连接器部中,电源用及信号用的连接端子在1个连接器保持架上密集地保持。在高输出的马达中,流过电源线的电流值相对于流过信号线的电流值极大。因此,若将电源用及信号用的连接端子集中保持在1个连接器保持架上,则为了确保绝缘、应对发热,存在连接器部反而大型化的问题。然而,在通过不同的连接器部保持电源用及信号用的连接端子的情况下,存在耦合器的数量增加等部件数量增加而导致组装工序复杂化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在实现整体上小型化的同时简化组装工序的马达和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具有:马达部,其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控制基板,其配置在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一侧并与所述马达部连接;以及连接器,其连接有从外部装置延伸的电源线和信号线,所述连接器具有:电源用连接端子,其与所述控制基板相连,在电源用连接部处与所述电源线连接;信号用连接端子,其与所述控制基板相连,在信号用连接部处与所述信号线连接;以及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电源用连接端子和所述信号用连接端子,所述保持部件配置在所述控制基板的轴向一侧,沿着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第1方向延伸,从轴向观察时,设想沿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延伸而将所述连接器划分为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的第1区域和另一侧的第2区域的中央假想线,所述电源用连接部或所述信号用连接部中的任意一方位于所述第1区域内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所述电源用连接部或所述信号用连接部中的任意另一方位于所述第2区域内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所述电源用连接部位于所述第1区域内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所述信号用连接部位于所述第2区域内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所述信号用连接部位于所述第1区域内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所述电源用连接部位于所述第2区域内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马达中,所述电源线和所述信号线从所述连接器沿相同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的马达中,所述电源线和所述信号线从所述连接器沿着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侧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马达中,所述连接器具有多个所述电源用连接端子,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壁部,该壁部位于所述电源用连接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式的马达中,与多个所述电源用连接部分别连接的所述电源线相互沿相同方向延伸,所述壁部将所述电源线彼此之间分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马达中,所述电源用连接部具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埋入至所述保持部件并利用螺钉连接所述电源线的前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八方式的马达中,所述保持部件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限制被螺钉连接的所述电源线的前端部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八方式的马达中,在所述电源用连接部的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D形切割面。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所述保持部件具有:第1侧面,其朝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以及第2侧面,其朝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相对于所述第1侧面位于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所述信号用连接端子具有:埋入部,其埋入至所述保持部件;以及基板侧连接部,其与所述控制基板连接,所述基板侧连接部具有:突出部,其从所述第2侧面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突出;以及插入部,其从所述突出部的前端向所述控制基板这一侧弯折,并插入至设置在所述控制基板上的通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方式提供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泵装置具有与上述的马达连接的泵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在实现整体上小型化的同时简化组装工序的马达和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源用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变形例的保持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变形例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泵装置;6:电源线;6a:前端部端子(前端部);7:信号线;7a:耦合器;10:马达;20:马达部;21:转子;40:控制基板;41a、41b:通孔;80、180、280:连接器;81:电源用连接端子;81a、281a:电源用连接部;81d:D形切割面;81h:螺纹孔;82:信号用连接端子;82a、282a:信号用连接部;82b:基板侧连接部;82ba:突出部;82bb:插入部;82c:埋入部;83、183:保持部件;83d:第1壁部(壁部,突出部);83e:第2壁部(突出部);83m、183m:主侧面(第1侧面);83p:第1副侧面(第2侧面);83q:第2副侧面(第2侧面);90:泵机构;183p:倾斜面(第2侧面);A1:第1区域;A2:第2区域;D1:第1方向;D2:第2方向;J:中心轴线;VL:中央假想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0进行说明。在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为与后面说明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为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Y轴方向为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称为“上侧”或“轴向一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称为“下侧”或“轴向另一侧”。另外,上侧和下侧只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方向,并不限定马达10和泵装置1使用时的姿势。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俯视”是指从轴向观察的状态。
<泵装置>
图1是泵装置1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吸入水、油等流体并排出。泵装置1例如具有使流体在流路中循环的功能。泵装置1例如搭载于车辆的驱动装置。
如图1所示,泵装置1具有马达10和与马达10连接并由马达10驱动的泵机构90。
<马达>
马达10具有壳体11、马达部20、控制基板40、传感器基板15、轴承保持架85以及连接器80。
<壳体>
壳体11具有壳体主体12和罩13。壳体主体12收纳马达部20。罩13紧固于壳体主体12的上侧的端部。罩13封闭壳体主体12的上侧的开口。壳体11收纳马达部20、控制基板40、传感器基板15以及轴承保持架85。
壳体主体12具有收纳筒部12a和底壁部12e。
收纳筒部12a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本实施方式的收纳筒部12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在收纳筒部12a的内部设置有收纳马达部20的马达收纳空间C。收纳筒部12a在上侧开口。收纳筒部12a的上侧的开口被罩13覆盖。底壁部12e位于收纳筒部12a的下端部。底壁部12e呈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板状。底壁部12e从下侧覆盖马达收纳空间C。在底壁部12e设置有轴承保持部12d。轴承保持部12d保持马达部20的第2轴承37。
罩13呈主要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板状。罩13封闭壳体主体12的上侧的开口。另外,罩13从上侧覆盖控制基板40。在罩13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部13a。在开口部13a配置有连接器80。
<马达部>
马达部20具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21、在径向上与转子21对置的定子26、第1轴承36以及第2轴承37。马达部20例如是三相交流马达。
转子21具有轴22、转子铁芯23以及磁铁24。转子21在轴22的下端部处与泵机构90连接,向泵机构90传递动力。
轴22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而沿上下方向延伸。轴22被第1轴承36和第2轴承37支承为能够旋转。第1轴承36位于转子铁芯23的上侧,第2轴承37位于转子铁芯23的下侧。
在轴22的下端部设置有密封轴部22d和连结轴部22e。密封轴部22d位于第2轴承37的下侧。在密封轴部22d的外周面配置有密封部件32。密封部件32将泵机构90侧与马达收纳空间C之间密封。连结轴部22e位于密封轴部22d的下侧。连结轴部22e与泵机构90的驱动部90a连结。
在轴22的上端部经由固定部件22h而安装有传感器磁铁21m。传感器磁铁21m呈圆环状。传感器磁铁21m是沿周向交替磁化的永磁铁。传感器磁铁21m与转子21一起绕中心轴线J旋转。
转子铁芯23固定于轴22的外周面。转子铁芯23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而沿周向延伸的环状。磁铁24固定在转子铁芯23上。磁铁24设置有多个。多个磁铁24绕中心轴线J等间隔地排列。
定子26配置在转子21的径向外侧。定子26具有定子铁芯27、多个绝缘件28以及多个线圈29。
定子铁芯27具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的铁芯背部27a和从铁芯背部27a的内周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部27b。多个齿部27b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齿部27b的径向内侧面从径向外侧隔开间隙地与磁铁24的径向外侧面对置。
线圈29由卷绕成多层的线圈线构成。多个线圈29分别经由绝缘件28而安装在齿部27b上。线圈线的端部作为引出线被引出至定子26的上侧。引出线与控制基板40连接。从控制基板40向线圈29提供交流电流。
<轴承保持架>
轴承保持架85位于马达部20的上侧。轴承保持架85从上侧覆盖马达收纳空间C。轴承保持架85保持第1轴承36。轴承保持架85具有保持筒部86、从保持筒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锥形筒部87、以及从锥形筒部87的外缘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腿部88。保持筒部86从径向外侧包围第1轴承36。锥形筒部87随着朝向上侧而向径向外侧倾斜。锥形筒部87连接保持筒部86和腿部88。腿部88螺纹固定于壳体主体12。
在轴承保持架85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中央孔85h。中央孔85h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形。在中央孔85h中通入有轴22的上端部。由此,传感器磁铁21m配置在第1轴承36的上侧且配置在锥形筒部87的径向内侧。
<传感器基板>
传感器基板15位于轴承保持架85的上侧。传感器基板15经由树脂部件19而固定在轴承保持架85上。传感器基板15具有传感器基板主体15a和旋转传感器15b。
传感器基板主体15a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延伸。旋转传感器15b安装在传感器基板主体15a的下表面。旋转传感器15b配置在中心轴线J上。即,旋转传感器15b位于传感器磁铁21m的正上方。旋转传感器15b检测转子21的旋转角。传感器基板15经由省略图示的连接线与控制基板40连接。
<控制基板>
控制基板40配置在马达部20、轴承保持架85以及传感器基板15的上侧。控制基板40通过省略图示的固定螺钉而固定于壳体主体12。
在控制基板40上连接有从定子26的线圈29延伸出的引出线。由此,控制基板40与马达部20电连接。控制基板40将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力提供到马达部20的定子26。控制基板40根据从传感器基板15接收到的转子21的旋转角的信息,控制向马达部20提供的电流。
控制基板40具有基板主体41和安装在基板主体41上的多个元件。在俯视时,基板主体41为多边形状。基板主体41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延伸。多个元件例如是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预驱动器以及低损耗型线性调节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电容器等。
<连接器>
连接器80配置在控制基板40的上侧并与控制基板40连接。从轴向观察时,连接器80的至少一部分与控制基板40重叠。连接器80经由罩13的开口部13a配置于壳体11的内外。即,连接器80的一部分向壳体11的外部露出。在连接器80上连接有从外部装置延伸的多个电源线6和多个信号线7。
图2是泵装置1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泵装置1的俯视图。在图2和图3中,省略罩13的图示。
如图2所示,电源线6从外部电源延伸。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80上连接有2根电源线6。在电源线6中流过用于使泵装置1进行动作的驱动电流。
在电源线6的前端压接有前端部端子(前端部)6a。电源线6在前端部端子6a处与连接器80连接。前端部端子6a是在前端的板状部设置有贯通孔的压接端子,例如是圆端子。
信号线7例如从外部的控制单元延伸。在信号线7中,例如流过指示泵装置1的接通、断开或强弱等的信号电流。在信号线7的前端设置有耦合器7a。多个信号线7在耦合器7a中被相互捆扎。多个信号线7在耦合器7a中与连接器80连接。
图4是连接器80的立体图。图5是泵装置1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连接器80的构造。
如图4所示,连接器80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电源用连接端子81、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信号用连接端子82、保持部件83以及密封部件84。
保持部件83配置在控制基板40的上侧。保持部件83是埋入有电源用连接端子81和信号用连接端子82而嵌件成型的树脂材料。由此,保持部件83保持电源用连接端子81和信号用连接端子82。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保持部件83是通过埋入电源用连接端子81和信号用连接端子82的嵌件成型而制造的,因此在组装工序中能够将这些部件作为一个部件进行处理。其结果为,能够简化组装工序。并且,能够在保持部件83的内部可靠地保持端子间的距离从而提高绝缘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从轴向观察时,保持部件83沿着X轴方向延伸。这里,将保持部件83的长度方向称为第1方向D1。第1方向D1是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方向。另外,将与轴向和第1方向D1垂直的方向称为第2方向D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方向D2是与Y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83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第1方向D1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D1是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但只要是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方向,则可以是任意的方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第1方向D1的一侧是指-X方向,第1方向D1的另一侧是指+X方向。另外,第2方向D2的一侧是指+Y方向,第2方向D2的另一侧是指-Y方向。
这里,如图3所示,从轴向观察时,设想沿与第1方向D1垂直的方向延伸的中央假想线VL。中央假想线VL沿第2方向D2延伸。中央假想线VL将连接器80划分为第1区域A1和第2区域A2。第1区域A1是相对于中央假想线VL位于第1方向D1的一侧的区域。另一方面,第2区域A2是相对于中央假想线VL位于第1方向D1的另一侧的区域。
保持部件83具有基部83a、堤部83b、连接器保持架部83c、第1壁部(壁部,突出部)83d、第2壁部(突出部)83e以及固定部83f。堤部83b、连接器保持架部83c、第1壁部83d以及第2壁部83e配置在基部83a的上表面。固定部83f配置在基部83a的侧面。
从轴向观察时,基部83a呈以第1方向D1为长度方向的矩形状。基部83a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4个侧面。在基部83a的侧面设置有凹槽83g。凹槽83g在基部83a的4个侧面上连续地延伸。即,凹槽83g在基部83a的周围遍及一周地延伸。在凹槽83g中收纳有密封部件84。基部83a配置在罩13的开口部13a。密封部件84在开口部13a的内侧面与凹槽83g的底面之间被压缩。密封部件84抑制水分通过开口部13a而浸入到壳体11的内部。
堤部83b配置在连接器80的第1区域A1。另外,堤部83b在第1区域A1内配置于第1方向D1的一侧的端部。堤部83b从基部83a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堤部83b埋入有电源用连接端子81的一部分。电源用连接端子81跨过堤部83b和基部83a而被埋入。电源用连接端子81从堤部83b的上表面和基部83a的下表面部分地露出。
连接器保持架部83c配置在连接器80的第2区域A2。另外,连接器保持架部83c配置于第2区域A2内的第1方向D1的一侧的端部。因此,堤部83b和连接器保持架部83c分别配置在连接器80的不同的区域(第1区域A1和第2区域A2)。连接器保持架部83c从基部83a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在连接器保持架部83c设置有插入凹部83h。插入凹部83h在第1方向D1的另一侧开口。在插入凹部83h中插入有信号线7的耦合器7a。
第1壁部83d从基部83a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第1壁部83d沿着第1方向D1延伸。第1壁部83d连续地延伸至堤部83b的上表面。第1壁部83d配置在2个电源用连接端子81之间。即,2个电源用连接端子81中的一方配置在第1壁部83d的第2方向D2的一侧,另一方配置在第1壁部83d的第2方向D2的另一侧。
第2壁部83e从基部83a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第2壁部83e与第1壁部83d并行地沿着第1方向D1延伸。第2壁部83e与堤部83b相连。
固定部83f从基部83a的侧面向侧方延伸。在固定部83f中埋入有筒状的套环83k。在套环83k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83j。在贯通孔83j中拧入有将连接器80固定于壳体11的固定螺钉(省略图示)。
如图3所示,在保持部件83设置有2个固定部83f。2个固定部83f分别位于连接器80的第1方向D1的两端部。2个固定部83f中的位于第1方向D1的另一侧的端部的一方埋入有信号用连接端子82的一部分。信号用连接端子82跨越连接器保持架部83c、基部83a以及固定部83f而被埋入。信号用连接端子82从连接器保持架部83c的插入凹部83h内和固定部83f的侧面露出。
如图4所示,2个电源用连接端子81沿第2方向D2排列。电源用连接端子81由铜合金等导电性优异的金属材料构成。在电源用连接端子81上连接有电源线6。
图6是电源用连接端子81的立体图。电源用连接端子81具有电源用连接部81a和插入销部81c。电源用连接端子81在插入销部81c处与控制基板40连接,在电源用连接部81a处与电源线6连接。
电源用连接部81a呈以端子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柱状。端子中心轴线J1与中心轴线J平行地延伸。电源用连接部81a具有以端子中心轴线J1为中心而沿轴向延伸的螺纹孔81h。螺纹孔81h在上侧开口。
在电源用连接部81a的上端部设置有凸缘部81b。凸缘部81b从电源用连接部81a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凸缘部81b呈以端子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盘状。
电源用连接部81a的上表面81e与电源用连接部81a的上表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在将电源用连接端子81埋入至保持部件83的状态下,上表面81e从保持部件83露出。
插入销部81c从电源用连接部81a的下端部向下侧延伸。插入销部81c呈以端子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柱状。插入销部81c的直径比电源用连接部81a的直径小。
如图5所示,在螺纹孔81h中插入有连接螺钉3。在连接螺钉3的头部与电源用连接部81a的上表面81e之间夹入有电源线6的前端部端子6a。从电源线6提供的电流通过前端部端子6a与电源用连接部81a的上表面81e的接触面而流向电源用连接端子81。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电源用连接部81a上,使用连接螺钉3而连接有电源线6的前端部端子6a。因此,易于确保电源线6的前端部端子6a与电源用连接部81a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能够抑制接触部处的电阻的增大。另外,电源用连接部81a埋入至保持部件83,因此不仅能够可靠地保持电源用连接部81a,还采用绝缘性的材料作为保持部件83,由此能够确保电源用连接端子81的绝缘。
在电源用连接部81a的外周面设置有2个D形切割面81d。2个D形切割面81d以端子中心轴线J1为中心而相互对称地配置。2个D形切割面81d是相互平行的平坦面。D形切割面81d位于电源用连接部81a的外周面中的上下方向的中间。在D形切割面81d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与电源用连接部81a的外周面相连的台阶面81s。如上所述,电源用连接端子81被埋入至保持部件83。由此,D形切割面81d被埋入至保持部件83。保持部件83抑制了电源用连接端子81相对于保持部件83绕端子中心轴线J1旋转。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电源用连接部81a的外周面设置至少一个D形切割面81d,从而在将连接螺钉3插入至螺纹孔81h中时,能够抑制电源用连接端子81旋转。另外,沿D形切割面81d的上下配置的台阶面81s分别朝向下侧和上侧,并与保持部件83接触。因此,电源用连接端子81相对于保持部件83向轴向的移动被限制。
插入销部81c插入至设置在控制基板40的基板主体41上的通孔41a中。插入销部81c与通孔41a的内周面通过焊接来连接。由此,电源用连接端子81与控制基板40电连接。
如图4所示,信号用连接端子82在连接器80上设置有3个。信号用连接端子82由铜合金等导电性优异的金属材料构成。信号用连接端子82呈截面为矩形的销状。电源用连接端子81具有弯折的形状,例如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
信号用连接端子82具有信号用连接部82a、基板侧连接部82b以及埋入部82c。信号用连接端子82在基板侧连接部82b处与控制基板40连接,在信号用连接部82a处与信号线7连接。
信号用连接部82a在插入凹部83h内从保持部件83向第1方向D1的另一侧突出而露出。另一方面,基板侧连接部82b从保持部件83的侧面向侧方突出而露出。埋入部82c连接信号用连接部82a和基板侧连接部82b。埋入部82c埋入至保持部件83的内部。
信号用连接部82a在插入凹部83h的内部与信号线7连接。即,信号用连接端子82在信号用连接部82a处与信号线7连接。
基板侧连接部82b具有在前端处向下侧弯折的形状。基板侧连接部82b的前端通过焊接等接合手段而与控制基板40的基板主体41电连接。由此,信号用连接端子82与控制基板40电连接。
基于图2和图3对保持部件83和从保持部件83突出的基板侧连接部82b的结构进行具体地说明。
如图3所示,保持部件83具有朝向第2方向D2的一侧(+Y)的主侧面(第1侧面)83m、第1副侧面(第2侧面)83p以及第2副侧面(第2侧面)83q。主侧面83m、第1副侧面83p以及第2副侧面83q均是沿第1方向D1延伸的面。主侧面83m、第1副侧面83p以及第2副侧面83q从第1方向D1的一侧朝向另一侧依次排列。第1副侧面83p相对于主侧面83m位于第2方向D2的另一侧。并且,第2副侧面83q相对于主侧面83m和第1副侧面83p位于第2方向D2的另一侧。因此,主侧面83m、第1副侧面83p以及第2副侧面83q配置为随着朝向第1方向D1的另一侧而向第2方向D2的另一侧排列的台阶状。
如图2所示,基板侧连接部82b具有突出部82ba和插入部82bb。突出部82ba沿着第2方向D2延伸,插入部82bb沿着轴向延伸。
3个信号用连接端子82的突出部82ba沿着第1方向D1排列。1个信号用连接端子82的突出部82ba从第1副侧面83p向第2方向D2的一侧突出。另外,2个信号用连接端子82的突出部82ba从第2副侧面83q向第2方向D2的一侧突出。
插入部82bb从突出部82ba的前端向控制基板40侧弯折而沿轴向延伸。插入部82bb插入至设置在控制基板40上的通孔41b中。插入部82bb与通孔41b的内周面通过焊接来连接。由此,电源用连接端子81与控制基板40电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信号用连接端子82的基板侧连接部82b从保持部件83的侧面(第1副侧面83p和第2副侧面83q)突出,并在沿轴向弯折的插入部82bb处与控制基板40连接。因此,信号用连接端子82与控制基板40的连接部分不会被连接器80遮挡。其结果为,能够容易地进行信号用连接端子82与控制基板40的连接工序。
根据本实施方式,信号用连接端子82的基板侧连接部82b从保持部件83的第1副侧面83p和第2副侧面83q突出。第1副侧面83p和第2副侧面83q相对于主侧面83m配置在第2方向D2的另一侧。因此,在连接器80的整体中,能够抑制基板侧连接部82b向第2方向D2的一侧大幅突出,从而能够实现连接器80的小型化。此外,不需要使控制基板40的外形与基板侧连接部82b的突出相应地向外侧增大,也能够有助于控制基板40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突出部82ba突出的保持部件83的侧面(第1副侧面83p和第2副侧面83q)相对于主侧面83m成型为台阶状,但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图7是示出能够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变形例的连接器180的局部放大图。该变形例的连接器180的保持部件183具有:主侧面(第1侧面)183m,其朝向第2方向D2的一侧,沿第1方向D1延伸;以及倾斜面(第2侧面)183p,其与主侧面183m相连。倾斜面183p是朝向第2方向D2的一侧和第1方向D1的另一侧的平坦面。倾斜面183p随着从主侧面183m朝向第1方向D1的另一侧而向第2方向D2的另一侧倾斜。因此,倾斜面183p相对于主侧面183m位于第2方向D2的另一侧。基板侧连接部82b的突出部82ba从倾斜面183p向第2方向D2的一侧突出。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用连接部81a位于第1区域A1内的第1方向D1的一侧。另一方面,信号用连接部82a位于第2区域A2内的第1方向D1的一侧。因此,在连接器80中,电源用连接部81a和信号用连接部82a隔着中央假想线VL配置在相反侧的区域。并且,电源用连接部81a和信号用连接部82a在相互不同的区域(第1区域A1和第2区域A2)中偏向第1方向D1的相同方向地配置。即,电源用连接部81a和信号用连接部82a在连接器80中相互分散地配置。
电源用连接部81a和信号用连接部82a根据流过的电流值而发热。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电源用连接部81a和信号用连接部82a密集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发热的集中。因此,能够抑制由电源用连接部81a和信号用连接部82a的发热引起的保持部件83的变形及劣化,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80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充分确保电源用连接部81a与信号用连接部82a的距离,因此容易确保彼此的绝缘。并且,能够抑制因流过电源用连接端子81的电源电流而在流过信号用连接端子82的信号中产生噪声。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1个连接器80中,电源用连接部81a和信号用连接部82a独立地配置。由此,能够在确保电源用连接部81a与信号用连接部82a的距离的同时抑制整体的大型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独立地配置电源用连接部81a和信号用连接部82a,能够分别采用适于电源线6和信号线7的连接方法。更具体而言,作为电源线6与电源用连接部81a的连接方法,通过前端被螺钉连接而能够抑制连接部的电阻值。另外,作为信号线7与信号用连接部82a的连接方法,通过采用基于耦合器的连接,能够简化连接工序。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电源用连接部81a和信号用连接部82a分别在第1区域A1和第2区域A2中偏向第1方向D1的一侧地配置。因此,连接器80具有在电源用连接部81a和信号用连接部82a的第1方向D1的另一侧未配置部件的区域。通过在连接器80上设置相对于电源用连接部81a和信号用连接部82a在相同方向上未配置部件的区域,能够在该区域中配置电源线6和信号线7。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从轴向观察时,电源线6和信号线7从连接器80沿水平方向突出。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源线6和信号线7从连接器80向第1方向D1的另一侧延伸。因此,电源线6和信号线7通过在电源用连接部81a和信号用连接部82a的第1方向D1的另一侧未配置部件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电源用连接部81a位于第1区域A1内的第1方向D1的一侧,信号用连接部82a位于第2区域A2内的第1方向D1的一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如图8所示的变形例的连接器280那样,信号用连接部282a位于第1区域A1内的第1方向D1的一侧,电源用连接部281a位于第2区域A2内的第1方向D1的一侧。在该变形例中,也优选电源线6和信号线7朝向第1方向D1的一侧延伸。
这样,电源用连接部81a和信号用连接部82a的位置能够相互调换。在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效果中,只要电源用连接部81a或信号用连接部82a中的任意一方位于第1区域A1内的第1方向D1的一侧的端部,电源用连接部81a或信号用连接部82a中的任意另一方位于第2区域A2内的第1方向D1的一侧即可。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电源线6和信号线7从连接器80沿第1方向D1延伸。因此,电源线6和信号线7从连接器80沿相同方向延伸,与沿相互不同的方向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连接了电源线6和信号线7的状态的泵装置1小型化。另外,由于电源线6和信号线7沿相同方向延伸,因此也能够将电源线6和信号线7集中地配设,从而能够简化布线工序。
根据本实施方式,电源线6和信号线7从连接器80沿着第1方向D1的另一侧延伸。因此,电源线6和信号线7通过连接器80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线6通过连接器80的上侧。电源线6在从轴向观察时与连接器80重叠的区域中配设。由此,能够有效利用连接器80的上侧的空间,从轴向观察时,能够实现包含连接器80和电源线6的布线空间在内的泵装置1整体的小型化。
如图4所示,保持部件83的第1壁部83d位于电源用连接部81a之间。由此,能够增长电源用连接部81a的露出部分(上表面81e)之间的沿面距离,从而提高电源用连接部81a彼此的绝缘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多个电源用连接部81a分别连接的电源线6相互沿相同方向(第1方向D1)延伸。并且,第1壁部83d沿着第1方向D1延伸,将与电源用连接部81a连接的电源线6彼此之间分隔开。因此,第1壁部83d不仅提高了电源用连接部81a的露出部分彼此的绝缘性,还提高了电源线6彼此的绝缘性。
这里,将2个电源线6中的一方称为第1电源线6A,将另一方称为第2电源线6B。如图2所示,第1电源线6A、第1壁部83d、第2电源线6B以及第2壁部83e沿着第2方向D2依次排列。
从上侧观察连接器80时,第1电源线6A和第1壁部83d相对于与第1电源线6A连接的电源用连接部81a的端子中心轴线J1沿顺时针方向排列。同样地,第2电源线6B和第2壁部83e相对于与第2电源线6B连接的电源用连接部81a的端子中心轴线J1沿顺时针方向排列。
连接螺钉3从上侧插入至电源用连接部81a。因此,在插入连接螺钉3时,从上侧观察时,电源线6容易顺时针旋转。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壁部83d限制被螺钉连接的第1电源线6A的前端部端子6a的旋转。同样地,第2壁部83e限制被螺钉连接的第2电源线6B的前端部端子6a的旋转。
<泵机构>
泵机构90具有驱动部90a和泵罩95。驱动部90a配置在马达部20的下侧。驱动部90a与轴22的连结轴部22e连结。驱动部90a由马达部20的动力驱动,吸引和排出流体。作为驱动部90a的构造,例示出次摆线泵构造、叶片泵构造等。泵罩95固定在壳体主体12的下侧。泵罩95从下侧覆盖驱动部90a。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各结构及它们的组合等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受实施方式限定。

Claims (12)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具有:
马达部,其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
控制基板,其配置在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一侧并与所述马达部连接;以及
连接器,其连接有从外部装置延伸的电源线和信号线,
所述连接器具有:
电源用连接端子,其与所述控制基板相连,在电源用连接部处与所述电源线连接;
信号用连接端子,其与所述控制基板相连,在信号用连接部处与所述信号线连接;以及
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电源用连接端子和所述信号用连接端子,
所述保持部件配置在所述控制基板的轴向一侧,沿着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第1方向延伸,
从轴向观察时,设想沿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延伸而将所述连接器划分为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的第1区域和另一侧的第2区域的中央假想线,
所述电源用连接部或所述信号用连接部中的任意一方位于所述第1区域内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的端部,
所述电源用连接部或所述信号用连接部中的任意另一方位于所述第2区域内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用连接部位于所述第1区域内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
所述信号用连接部位于所述第2区域内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用连接部位于所述第1区域内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
所述电源用连接部位于所述第2区域内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线和所述信号线从所述连接器沿相同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线和所述信号线从所述连接器沿着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具有多个所述电源用连接端子,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壁部,该壁部位于所述电源用连接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与多个所述电源用连接部分别连接的所述电源线相互沿相同方向延伸,
所述壁部将所述电源线彼此之间分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用连接部具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埋入至所述保持部件并利用螺钉连接所述电源线的前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限制被螺钉连接的所述电源线的前端部的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源用连接部的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D形切割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
第1侧面,其朝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以及
第2侧面,其朝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相对于所述第1侧面位于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
所述信号用连接端子具有:
埋入部,其埋入至所述保持部件;以及
基板侧连接部,其与所述控制基板连接,
所述基板侧连接部具有:
突出部,其从所述第2侧面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突出;以及
插入部,其从所述突出部的前端向所述控制基板这一侧弯折,并插入至设置在所述控制基板上的通孔中。
12.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泵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以及
泵机构,其与所述马达连接。
CN202123317496.XU 2020-12-28 2021-12-27 马达和泵装置 Active CN21662541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8351 2020-12-28
JP2020218351A JP2022103611A (ja) 2020-12-28 2020-12-28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5412U true CN216625412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84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17496.XU Active CN216625412U (zh) 2020-12-28 2021-12-27 马达和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03611A (zh)
CN (1) CN21662541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03611A (ja)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4257B2 (en) Brushless motor
JP4774888B2 (ja) モータ
EP2244358B1 (en) Motor
JP5354889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WO2013094086A1 (ja) モータ制御ユニットおよ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5269875A (ja) 電動機
US11990820B2 (en) Motor unit and moving body
US20200313505A1 (en) Electric oil pump
US9755486B2 (en) Motor
US11929660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07181314A (ja) モータ
US11569702B2 (en) On-vehicle brushless mo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881747B2 (en) Motor
CN216625412U (zh) 马达和泵装置
CN212563632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US20170201144A1 (en) Brushless motor
CN212318287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JP2006109666A (ja) モータ
US20050151440A1 (en) Electrical motor and fluid pump using the same
CN216981649U (zh) 马达
CN215292863U (zh) 电动泵
JP7182254B2 (ja)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JP7281641B2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JP7222475B2 (ja)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7558539U (zh) 电动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