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5200U - 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925200U CN216925200U CN202123431704.9U CN202123431704U CN216925200U CN 216925200 U CN216925200 U CN 216925200U CN 202123431704 U CN202123431704 U CN 202123431704U CN 216925200 U CN216925200 U CN 2169252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enser
- silicon carbide
- reinforced
- main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具体涉及碳化硅冷凝器冷却技术领域,包括加强主壳体,所述加强主壳体的内壁一侧设置有与加强主壳体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支撑座,所述加强主壳体的内壁另一端设置有与加强主壳体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支撑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回流冷却组件,冷却液由加液管添加至加强支撑主导管内,对碳化硅冷凝器组件进行降温冷却,同时经过制冷片增加碳化硅冷凝器组件的冷却降温效率,同时经过回流管,便于冷却液在加强支撑主导管内流通,增加冷却液与碳化硅冷凝器组件的接触面积以及接触时间,冷却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化硅冷凝器冷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碳化硅冷凝器又称碳化硅换热器,是一种利用碳化硅陶瓷材料作为传热介质的新型换热器,是在高温烟气中长期运行不合理及需要兑冷风,降低使用效果的缺陷而开发研制的新型换热装置。
目前现有的碳化硅冷凝器冷通常是采用冷却液对其进行降温冷却,但是冷却液与碳化硅冷凝器内部组件的接触实际可能较少,同时接触面积可能较小,导致碳化硅冷凝器内部组件的冷却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通过经过制冷片增加碳化硅冷凝器组件的冷却降温效率,同时经过回流管,便于冷却液在加强支撑主导管内流通,增加冷却液与碳化硅冷凝器组件的接触面积以及接触时间,冷却效率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包括加强主壳体,所述加强主壳体的内壁一侧设置有与加强主壳体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支撑座,所述加强主壳体的内壁另一端设置有与加强主壳体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支撑座;
所述第一限位支撑座和第二限位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多个碳化硅冷凝器组件,多个所述碳化硅冷凝器组件层叠设置;
多个所述碳化硅冷凝器组件的上均设置有回流冷却组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碳化硅冷凝器组件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过渡孔,多个所述过渡孔的表面两侧均设置有制冷片,所述过渡孔和制冷片处于同一轴心线上。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冷却组件包括多个分别安装在制冷片内并与制冷片相匹配的加强支撑主导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加强支撑主导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回流管,多个所述加强支撑主导管均通过回流管相连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支撑主导管的一端设置有与加强支撑主导管相连通的加液管,所述加强支撑主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加强支撑主导管相连通的排液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加液管和排液管的一端均贯穿加强主壳体并延伸至加强主壳体的表面。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主壳体、第一限位支撑座和第二限位支撑座均由橡胶材质制成,所述加强支撑主导管、回流管、加液管和排液管均由铝合金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有回流冷却组件,冷却液由加液管添加至加强支撑主导管内,对碳化硅冷凝器组件进行降温冷却,同时经过制冷片增加碳化硅冷凝器组件的冷却降温效率,同时经过回流管,便于冷却液在加强支撑主导管内流通,增加冷却液与碳化硅冷凝器组件的接触面积以及接触时间,冷却效率高;
2、通过设置有第一限位支撑座、第二限位支撑座、过渡孔和制冷片,第一限位支撑座和第二限位支撑座均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方便工作人员安装碳化硅冷凝器组件,经过过渡孔与制冷片的相互配合使用,不仅能够增加加强支撑主导管安装时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加强支撑主导管错开与碳化硅冷凝器组件之间的干涉,同时增加碳化硅冷凝器组件安装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限位支撑座、第二限位支撑座和碳化硅冷凝器组件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支撑主导管、回流管、加液管和排液管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碳化硅冷凝器组件和制冷片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为:1、加强主壳体;2、第一限位支撑座;3、第二限位支撑座;4、碳化硅冷凝器组件;5、过渡孔;6、制冷片;7、加强支撑主导管;8、回流管;9、加液管;10、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包括加强主壳体1,加强主壳体1的内壁一侧设置有与加强主壳体1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支撑座2,加强主壳体1的内壁另一端设置有与加强主壳体1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支撑座3;
第一限位支撑座2和第二限位支撑座3之间设置有多个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多个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层叠设置;
多个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的上均设置有回流冷却组件。
参照附图4所示,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过渡孔5,多个过渡孔5的表面两侧均设置有制冷片6,过渡孔5和制冷片6处于同一轴心线上,过渡孔5能够起到过渡的作用,方便工作人员安装结构,错开结构安装时与过渡孔5之间的干涉,而制冷片6则能够增加冷却效率,便于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冷却。
参照附图2、3所示,回流冷却组件包括多个分别安装在制冷片6内并与制冷片6相匹配的加强支撑主导管7,加强支撑主导管7设置在制冷片6内,便于加强支撑主导管7经过制冷片6的内壁安装在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上,便于冷却液经过加强支撑主导管7流动时能够对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进行冷却,同时经过制冷片6增加冷却效率。
参照附图3所示,多个加强支撑主导管7的两端均设置有回流管8,多个加强支撑主导管7均通过回流管8相连通,多个加强支撑主导管7均通过回流管8相连通,便于加强支撑主导管7内的冷却液能够经过回流管8在多个加强支撑主导管7内进行流动,方便对冷却液进行导流。
参照附图1、2、3所示,加强支撑主导管7的一端设置有与加强支撑主导管7相连通的加液管9,加强支撑主导管7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加强支撑主导管7相连通的排液管10,加液管9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方便冷却液能够经过加液管9进入到加强支撑主导管7内,再经过排液管10排出。
参照附图1、2、3所示,加液管9和排液管10的一端均贯穿加强主壳体1并延伸至加强主壳体1的表面,加液管9和排液管10的一端均贯穿加强主壳体1并延伸至加强主壳体1的表面,方便工作人员添加冷却液,方便使用。
参照附图1、2、3、4所示,加强主壳体1、第一限位支撑座2和第二限位支撑座3均由橡胶材质制成,加强支撑主导管7、回流管8、加液管9和排液管10均由铝合金材质制成,不锈钢材质具有良好的硬度,不易发生形变,能够有效的延长机构的使用寿命,而铝合金材质具有然后导热性能,良好的耐蚀性和可焊性,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首先将本实用新型所制得的冷却系统安装在指定的位置处,在对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进行冷却降温时,冷却液由加液管9添加至加强支撑主导管7内,对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进行降温冷却,同时经过制冷片6增加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的冷却降温效率,同时经过回流管8,便于冷却液在加强支撑主导管7内流通,增加冷却液与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的接触面积以及接触时间,之后冷却液会经过排液管10排出;
并且经过过渡孔5与制冷片6的相互配合使用,不仅能够增加加强支撑主导管7安装时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加强支撑主导管7错开与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之间的干涉,同时增加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安装时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包括加强主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主壳体(1)的内壁一侧设置有与加强主壳体(1)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支撑座(2),所述加强主壳体(1)的内壁另一端设置有与加强主壳体(1)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支撑座(3);
所述第一限位支撑座(2)和第二限位支撑座(3)之间设置有多个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多个所述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层叠设置;
多个所述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的上均设置有回流冷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冷凝器组件(4)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过渡孔(5),多个所述过渡孔(5)的表面两侧均设置有制冷片(6),所述过渡孔(5)和制冷片(6)处于同一轴心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冷却组件包括多个分别安装在制冷片(6)内并与制冷片(6)相匹配的加强支撑主导管(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支撑主导管(7)的两端均设置有回流管(8),多个所述加强支撑主导管(7)均通过回流管(8)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撑主导管(7)的一端设置有与加强支撑主导管(7)相连通的加液管(9),所述加强支撑主导管(7)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加强支撑主导管(7)相连通的排液管(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管(9)和排液管(10)的一端均贯穿加强主壳体(1)并延伸至加强主壳体(1)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主壳体(1)、第一限位支撑座(2)和第二限位支撑座(3)均由橡胶材质制成,所述加强支撑主导管(7)、回流管(8)、加液管(9)和排液管(10)均由铝合金材质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31704.9U CN216925200U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31704.9U CN216925200U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925200U true CN216925200U (zh) | 2022-07-08 |
Family
ID=82255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431704.9U Active CN216925200U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925200U (zh) |
-
2021
- 2021-12-30 CN CN202123431704.9U patent/CN2169252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05796B (zh) | 一种用于提高交换机散热效率的交换机柜 | |
CN216925200U (zh) | 一种碳化硅冷凝器的冷却系统 | |
CN213041068U (zh) | 一种换热效率好的多套管高效换热器 | |
CN211060450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冷凝器的冷凝管结构 | |
CN217764600U (zh) |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以及电转换器装置 | |
CN214180123U (zh) | 一种饮水机的水冷冷却散热系统 | |
CN214701838U (zh) | 散热器和推土机 | |
CN213687960U (zh) | 一种双介质闭式冷却塔 | |
CN107965948B (zh) | 换热装置及空调设备 | |
CN209693341U (zh) | 一种服务器加装热管换热器的数据中心复合冷却系统 | |
CN217210442U (zh) |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冷却塔 | |
CN107906729B (zh) | 换热装置及空调设备 | |
CN217685493U (zh)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14944478U (zh) | 机油泵输出冷却装置及发动机 | |
CN215337836U (zh) |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热交换结构 | |
CN220292472U (zh) | 一种水空调控制箱散热结构及其水空调控制箱 | |
CN218442745U (zh) |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的交换设备 | |
CN215490009U (zh) | 洁净型空调系统 | |
CN219390146U (zh) | 一种防腐蚀效果好的冷凝器 | |
CN219757067U (zh) | 一种套管换热器 | |
CN214666178U (zh) | 一种零能耗免维护的油冷却器 | |
CN212079369U (zh) | 一种用于隧道工程的专用降温设备 | |
CN215892853U (zh) | 二次冷凝器 | |
CN216744568U (zh) | 一种新型水箱散热器 | |
CN217383114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