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4600U -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以及电转换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以及电转换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64600U
CN217764600U CN202220874097.9U CN202220874097U CN217764600U CN 217764600 U CN217764600 U CN 217764600U CN 202220874097 U CN202220874097 U CN 202220874097U CN 217764600 U CN217764600 U CN 217764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assembly
heat
exchange tub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740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琼
汪峰
张月
蒋建龙
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740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64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64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64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换热装置以及电转换器装置,热管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换热管段和第二换热管段,第一换热管段为多个,多个第一换热管段在第二换热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换热管段为多个,多个第二换热管段在第二换热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一个第一换热管段和一个第二换热管段在第二换热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排列设置。通过将第二换热组件内的第一换热管段和第二换热管段设置为沿重力方向分布的多排结构,提升了第二换热组件的换热面积,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提升热管换热装置的换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以及电转换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热管换热装置以及电转换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控组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功率越来越大,一些电控组件在工作过程中散发的热量较多,相关技术中对这些发热电控组件进行散热的换热装置存在换热量小,散热效果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热管换热装置,该热管换热装置可以应用在电转换器装置中,有利于提高电控组件的散热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管换热装置,包括:
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壁,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壁能够与热源相接触;
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换热管段和第二换热管段,所述第一换热管段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换热管段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和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排列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包括多个第一换热通道,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包括多个第二换热通道,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的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的多个第二通道连通;
至少一个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集管,所述第一集管具有长度,围成所述第一集管的壁包括第一管壁,所述第一换热管段的一端与部分所述第一管壁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部分所述第一管壁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集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高度方向成角度,所述角度的范围大于等于0度小于18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高度方向成角度,所述角度的范围大于3度小于等于9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三换热管段,一个所述第三换热管段的一端与所述一个第一换热管段的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该一个所述第三换热管段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的一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集管,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集管相连,在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集管高于所述第二集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集管,所述第一换热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管直接连接或间接,所述第一换热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管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集管高于所述第二集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换热管段的长度方向成角度,所述角度大于等于5度小于12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管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壁,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壁能够与热源相接触,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
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换热管段和第二换热管段,所述第一换热管段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换热管段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和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排列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包括多个第一换热通道,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包括多个第二换热通道,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的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的多个第二通道连通;
至少一个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为密封端,所述第一管路的部分管壁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该部分所述管壁包括多个第五连通孔,多个所述第五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或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为密封端,所述第二管路的部分管壁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该部分所述管壁包括多个第六连通孔,多个所述第六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管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和所述第二换热管段中的至少一个换热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长度方向成角度,所述角度不为零。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转换器装置,包括:
壳体;
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壳体内;
主板,所述主板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板安装有热源,所述热源包括电控组件;
热管换热装置,所述热管换热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转换器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热管换热装置,所述电转换器装置在工作时,在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风机高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至少部分表面能够与所述电控组件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将第二换热组件内的第一换热管段和第二换热管段设置为沿重力方向分布的多排结构,提升了第二换热组件的换热面积,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提升热管换热装置的换热性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种结构的热管换热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种结构的热管换热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种结构的热管换热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种结构的热管换热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二种结构的热管换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二种结构的热管换热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三种结构的热管换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三种结构的热管换热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0-第一换热组件,101-第一壁,102-第一连通孔,103-第二连通孔;
200-第二换热组件,201-第一集管,202-第二集管,203-第三连通孔, 204-第四连通孔,205-第一换热管段,206-第二换热管段,207-第三换热管段,208-第五连通孔,209-第六连通孔;
300-第一管路;
400-第二管路;
500-热源;
H-高度方向;
L-长度方向;
T-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管换热装置,包括:
第一换热组件100,第一换热组件100可用于蒸发器使用,第一换热组件 100包括内腔,围成内腔的壁包括第一壁101,至少部分第一壁101能够与热源500相接触,本实施例中,热源500可以是芯片、整流桥或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电控组件,一些功率较大的电控组件在工作时会散发出较多的热量,因此需要对这些电控组件进行散热以降低温度,提高使用寿命,第一换热组件100包括第一连通孔102和第二连通孔103,第一换热组件100在工作过程中,第一连通孔102以及第二连通孔103均与内腔连通,第一连通孔102 和第二连通孔103用于制冷剂通过。
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组件100能够作为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使用,第一连通孔102在第二连通孔103的上方,由于电控组件在工作时候会散发一定的热量,为了提高电控组件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将电控组件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电控组件温度过高,电控组件固定在第一换热组件100的第一壁101上,第一换热组件100的内腔(未示出)中的液态制冷剂会吸收电控组件散发的热量蒸发,因此受重力作用集聚在第一换热组件100底部的液态制冷剂逐步气化变成气态制冷剂,气态制冷剂上升,通过第一连通孔102流出,第一换热组件100内的制冷剂吸收了电控组件散发的热量,因此有效降低电控组件的温度,有利于提高电控组件的工作效率。
第二换热组件200,第二换热组件200能够作为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使用,第二换热组件200包括第一集管201和第二集管202,第一集管201和第二集管202均平行于第一换热组件100的长度方向L,第一集管201优选为管体结构,第一集管201设有第三连通孔203,第二集管202设有第四连通孔204,第三连通孔203与第四连通孔204连通,第二换热组件200包括第一换热管段 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多个第一换热管段205在第二换热组件200的长度方向L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换热管段206在第二换热组件200的长度方向L 上间隔设置,一个第一换热管段205和一个第二换热管段206在第二换热组件 200的高度方向H上排列设置,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均包括多个换热通道,制冷剂在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的换热通道内流通,以与空气或外界的冷却介质进行换热,从而将液态的制冷剂冷凝为液态的制冷剂,第一换热管段205与第二换热管段206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第一换热管段205的换热通道与第一集管201的第三连通孔203连通,第二换热管段206的换热通道与第二集管202连通。通过将第二换热组件200内的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设置为沿重力方向分布的多排结构,有利于提升了第二换热组件200的换热面积,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提升热管换热装置的换热性能。
至少一个第一管路300,第一管路300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组件100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第一管路300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组件200直接或间接连接,具体地,第一连通孔102与第三连通孔203连通,制冷剂由第一连通孔102 流出后,经由第一管路300流经第三连通孔203后,进入第二换热组件200 的第一集管201,再从第一集管201流经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
至少一个第二管路400,第二管路400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组件100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第二管路400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组件200直接或间接连接,第二连通孔103与第四连通孔204连通,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 206内的气态制冷剂经于空气或其他冷却介质进行换热后逐步冷凝形成液态制冷剂,由第二管流入第四连通孔204,再流经第二管路400,通过第二连通孔103,制冷剂再从第二连通孔103流入第一换热组件100的内腔后,液态制冷剂吸收电控组件的热量继续蒸发形成气态制冷剂,并上升第一连通孔102,从而完成制冷剂的气液转换循环。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热管换热装置会预先从设于第一换热组件100 和/或第二换热组件200上的制冷剂充注孔加入合适量的制冷剂,紧贴第一换热组件100的第一壁101上的电控组件(热源500)在工作时会持续散发热量,此时第一换热组件100中的液态制冷剂就会吸收电控组件的热量而不断汽化,汽化后的制冷剂在内腔中上升,然后再经过第一管路300流入到第二换热组件 200中,气态制冷剂会通过第一集管201流入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再流向第二集管202。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中的气态制冷剂会与空气发生换热而液化成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从第二管路400 流入内腔的底部,再进入下一个循环。
上述实施例的第一换热组件100内的气态制冷剂和第二换热组件200内的液态制冷剂不共用通道,各自能够顺畅的流动,减少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流动阻力,且通过将第二换热组件200内的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设置为沿重力方向分布的多排结构,有利于增加第二换热组件200的换热面积,提高热管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从而有利于降低电控组件的电控组件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集管201具有长度,围成第一集管201的壁包括第一管壁,第一换热管段205的一端与部分第一管壁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第一管路300 的一端与部分第一管壁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第一集管201的长度方向L与第一换热组件100的高度方向H成角度,角度的范围大于等于0度小于180度,更进一步地,第一集管201的长度方向L与第一换热组件100的高度方向H 成角度,角度的范围大于3度小于等于90度。第一集管201倾斜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同样倾斜,且第一换热管段205 和第二换热管段206的较高端靠近第一集管201,从而使得第一换热管段205 和第二换热管段206内的制冷剂能够在自重作用下顺利流动,第一换热管段 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内的制冷剂会从气体冷凝为液体,通过将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倾斜设置,让液体顺着重力的方向流动,倾斜的方向越倾向于重力方向,越有利于液体制冷剂顺畅流出,提高换热性能。
进一步地,在第一换热组件100的高度方向H上,第一集管201高于第二集管202。第三连通孔203在第一换热组件100的高度方向H上高于第四连通孔204,第四连通孔204在第一换热组件100的高度方向H上不低于第二连通孔103,第一集管201与第二集管202具有高度差,在重力方向上,第一集管 201在上,第二集管202在下,方便冷凝后的液体由于重力作用流入与第二管路400连通的第二集管202中,减小了制冷剂的流动阻力。
进一步地,第二换热组件200还包括多个第三换热管段207,第三换热管段207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段205的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第三换热管段207 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管段206的一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第一换热管段205 的另一端与第一集管201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第二换热管段206的另一端与第二集管202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优选的是,第三换热管段207、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是换热管一体折弯形成。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换热管段207还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换热管段207,用于连接第一换热管段205与第二换热管段206,优选的,第三换热管段207的形状可以是圆滑结构,多排折弯结构组装简单,总体上来说可以大幅降低产品成本,且多排折弯结构可以减少焊接点,从而可以提高产品可靠性。
第一换热管段205的长度方向L与第二换热管段206的长度方向L成角度,角度大于等于5度小于120度,使得制冷剂的流动能更加顺畅,如果夹角太大,会使得上下流动交替进行,高度液态的制冷剂需要向上流动,阻力很大,影响制冷剂在整个热管换热装置中的流动,从而减小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中的至少一个换热管段的长度方向L与第一换热组件100的长度方向L成角度,角度不为零,在第一换热组件100的高度方向H上,第四连通孔204位于第三连通孔203的下方。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内的制冷剂会从气体冷凝为液体,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沿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必须向下倾斜,不能向上倾斜,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换热组件100的长度方向L成角度,让制冷剂顺着重力的方向流动,每排倾斜的方向越倾向于竖直方向,越有利于液体顺畅流出,提高换热效果。第一换热管段 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与重力方向的夹角大于5度,使得制冷剂的流动能更加顺畅,但也使其小于180度,如果夹角大于180度,高度液态的制冷剂需要向上流动,阻力很大,影响制冷剂在整个热管换热装置中的流动,从而减小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管段205的长度方向L与第二换热管段206的长度方向L成角度,角度大于等于5度小于120度,相邻的换热管段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5度小于120度,使得制冷剂的流动能更加顺畅,如果夹角太大,会使得上下流动交替进行,高度液态的制冷剂需要向上流动,阻力很大,影响制冷剂在整个热管换热装置中的流动,从而减小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7和图8所示,多个第一换热管段205在第二换热组件 200的厚度方向T上间隔设置,第二换热管段206为多个,多个第二换热管段 206在第二换热组件200的厚度方向T上间隔设置,一个第一换热管段205和一个第二换热管段206在第二换热组件200的高度方向H上排列设置。
第一管路300的一端为密封端,第一管路300的部分管壁与第一换热组件 100直接或间接连接,该部分管壁包括多个第五连通孔208,多个第五连通孔 208连通第一换热组件100和第一管路300,第一管路300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组件200直接或间接连接。
第二管路400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组件100直接或间接连接,第二管路400 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组件200直接或间接连接,或第二管路400的一端为密封端,第二管路400的部分管壁与第一换热组件100直接或间接连接,该部分管壁包括多个第六连通孔209,多个第六连通孔209连通第一换热组件100和第二管路400,第二管路400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组件200直接或间接连接。
第一换热管段205的一端与第一集管201直接连接或间接,第一换热管段的205另一端与第二集管202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在第一换热组件100的高度方向H上,第一集管201高于第二集管202。
第一集管201和第二集管202的延伸线穿过第一换热组件100,且垂直于重力方向,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的中至少一个换热管段的长度方向L与第一换热组件100的高度方向H成角度,角度大于等于30度小于等于180度。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内的制冷剂会从气体冷凝为液体,第一换热管段205和第二换热管段206沿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必须向下倾斜,不能向上倾斜,让制冷剂顺着重力的方向流动,每排倾斜的方向越倾向于竖直方向,越有利于液体顺畅流出,提高换热效果。第一换热管段205 和第二换热管段206与重力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30度小于180度,使得制冷剂的流动能更加顺畅,如果夹角大于180度,高度液态的制冷剂需要向上流动,阻力很大,影响制冷剂在整个热管换热装置中的流动,从而减小换热效果。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转换器装置,包括:
壳体;
风机,风机位于壳体内;
主板,主板位于壳体内,主板安装有热源500,热源500包括电控组件;
热管换热装置,热管换热装置位于壳体内,电转换器装置包括上述的热管换热装置,电转换器装置在工作时,在第一换热组件100的高度方向H上,风机高于第二换热组件200,第一换热组件100的至少部分表面能够与电控组件相接触。使得电转换器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保障电转换器装置工作的稳定性以及提升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壁,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壁能够与热源相接触;
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换热管段和第二换热管段,所述第一换热管段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换热管段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和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排列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包括多个第一换热通道,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包括多个第二换热通道,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的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的多个第二通道连通;
至少一个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集管,所述第一集管具有长度,围成所述第一集管的壁包括第一管壁,所述第一换热管段的一端与部分所述第一管壁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部分所述第一管壁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集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高度方向成角度,所述角度的范围大于等于0度小于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高度方向成角度,所述角度的范围大于3度小于等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三换热管段,一个所述第三换热管段的一端与所述一个第一换热管段的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该一个所述第三换热管段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的一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集管,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集管相连,在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集管高于所述第二集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集管,所述第一换热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管直接连接或间接,所述第一换热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管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集管高于所述第二集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换热管段的长度方向成角度,所述角度大于等于5度小于120度。
8.一种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壁,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壁能够与热源相接触,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
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换热管段和第二换热管段,所述第一换热管段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换热管段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和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在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排列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包括多个第一换热通道,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包括多个第二换热通道,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段的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段的多个第二通道连通;
至少一个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为密封端,所述第一管路的部分管壁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该部分所述管壁包括多个第五连通孔,多个所述第五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或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为密封端,所述第二管路的部分管壁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该部分所述管壁包括多个第六连通孔,多个所述第六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段和所述第二换热管段中的至少一个换热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长度方向成角度,所述角度不为零。
10.一种电转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壳体内;
主板,所述主板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板安装有热源,所述热源包括电控组件;
热管换热装置,所述热管换热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转换器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热管换热装置,所述电转换器装置在工作时,在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风机高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至少部分表面能够与所述电控组件相接触。
CN202220874097.9U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以及电转换器装置 Active CN217764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4097.9U CN217764600U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以及电转换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4097.9U CN217764600U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以及电转换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64600U true CN217764600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2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74097.9U Active CN217764600U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以及电转换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646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40664A1 (zh) * 2022-12-31 2024-07-04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40664A1 (zh) * 2022-12-31 2024-07-04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4037899A (ja) 熱交換器
US11754348B2 (en) Microchannel flat tube an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JP2018538507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CN217764600U (zh)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以及电转换器装置
US11619453B2 (en) Microchannel flat tube an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105371687B (zh) 换热组件、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N205014688U (zh) 换热器以及换热设备
CN107763833B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861409U (zh)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JP2009145010A (ja) 空気調和機用フィンレス熱交換器
EP4317890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system
CN214507770U (zh) 一种液冷散热水排单进单出单排结构
CN201787852U (zh) 一种y型翅片换热管
CN108613436B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5345578U (zh) 散热器
CN217109793U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CN221259601U (zh)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21527469U (zh) 微通道换热器、热泵制冷系统及干衣机
CN105444472A (zh) 一种冰箱用冷凝器组件、冰箱制冷系统及冰箱
CN219264626U (zh) 一种用于冰箱底置翅片冷凝散热组件
CN216244996U (zh) 一种金属泡沫翅片式的新型蒸发器
CN205192313U (zh) 换热组件、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N218672402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303947U (zh) 蒸发器、制冷剂循环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04075502A (zh) 上下端9字形同侧管板式冰箱蒸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