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17352U - 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17352U
CN216917352U CN202123169680.4U CN202123169680U CN216917352U CN 216917352 U CN216917352 U CN 216917352U CN 202123169680 U CN202123169680 U CN 202123169680U CN 216917352 U CN216917352 U CN 216917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ain frame
front door
door hinge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696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俊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aohong Automotiv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aohong Automotiv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aohong Automotiv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aohong Automotiv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696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17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17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17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包括主体支架、主框架、挂钩机构、挂钩固定机构、定位机构和推送机构,所述主框架和主体支架连接,主框架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带动挂钩机构移动,挂钩固定机构同主框架连接;所述推送机构和定位机构均位于主框架下方。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安全、高效地运输前门铰链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件运输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厂生产能力的扩大,工件生产完成之后,需要人工进行搬运到下个工位等待加工,由于人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如何安全、高效地运输前门铰链板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何安全、高效地运输前门铰链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包括主体支架、主框架、挂钩机构、挂钩固定机构、定位机构和推送机构,所述主框架和主体支架连接,主框架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带动挂钩机构移动,挂钩固定机构同主框架连接;
所述推送机构和定位机构均位于主框架下方。
进一步,所述主框架与四个主体支架连接,主体支架上下两端通过角铁进行连接;
所述主框架设有伺服电机、扭力限制器、转轴、链轮、链条和挂钩机构,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电机支座与第一平板连接,第一平板固设于主框架左下方,且主框架下方设有至少两组挂钩固定机构,分别固定在主框架的左端和右端;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扭力限制器与转轴连接,所述链轮安装于转轴上,且链轮与链条进行配合连接;
所述主框架上设有多个挂钩机构,且该挂钩机构与链条连接;所述主框架两端设有定位机构和推送机构。
进一步,每个所述挂钩机构包括两个圆柱块、支架、第一连接块、圆棒、第二连接支架、销子、和导向,所述两个圆柱块与链条连接,该两个圆柱块设置于主框架上,支架与两个圆柱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固设于支架上,且圆棒一端与支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支架与圆棒的另一端连接,销子和导向都与第二连接支架连接,所述销子的一端设有凹槽。
进一步,所述挂钩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座、第一气缸、摇臂、压块和立板,所述第一支座固定在主框架上,立板与第一支座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与第一支座活动连接,两个第一气缸的一端与两个第一摇臂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两个第一摇臂与第一支座和立板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为支点销连接。
进一步,所述推送机构包括第三连接支架、推送气缸、第二平板、第一导向板和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三连接支架与第一铝型材连接,推送气缸固设于第三连接支架上,所述推送气缸一端装有第二平板,且第二平板上装有两个第一导向板和第一感应器;
所述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包括第三铝型材,该第三铝型材装有两组推送机构。
进一步,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二支座、第二摇臂、第三连接块、第四连接支架、第二气缸、第二导向板、第二感应器、限位块,所述第二支座固设于在第二铝型材,第二铝型材安装在第一铝型材上,且第二支座上设有第一长腰孔,所述第二气缸与第二支座活动连接,第二摇臂一端与第二支座一端活动连接,且第二摇臂与第二气缸的气杆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为支点销连接;所述第二支座与第二摇臂之间设有限位块,第四连接支架通过第三连接块与第二摇臂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设有第二长腰孔,所述第四连接支架上设有第二导向板和第二感应器。
进一步,所述主框架上设有第一连接支架,每个第一连接支架上设有行程开关;
所述主框架的两边装有圆棒导向。
进一步,所述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还包括两个滚珠轴承座,其中一个滚珠轴承座穿过转轴与第一平板连接,且另一个滚珠轴承座与转轴的一端连接固设于第一平板上。
进一步,所述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个对射型感应器和第二个对射型感应器,所述第一个对射型感应器和第一感应器支架连接,第二个对射型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支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铝型材和第三铝型材均通过第二连接块与板连接;所述主体支架、第二铝型材均同板连接;所述板通过地脚螺丝与底面连接。
鉴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通过链轮和链条的传送机构以及挂钩机构,帮助前门铰链板实现机械化运输,既安全又高效。同时通过推送机构、定位机构以及挂钩固定机构,帮助挂钩机构和工件实现自动化移动和/或停止移动,便于工件上件和取件,进一步提高生产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的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多组挂钩机构,同步运输多个工件,提高工件运输效率;多个行程开关、多个定位机构和挂钩固定机构,共同实现控制挂钩机构和工件的移动速度和移动状态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的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包括主体支架、主框架、定位机构。所述主体支架上下两端通过角铁进行连接,主框架与四个主体支架连接,所述主框架设有伺服电机、扭力限制器、转轴、链轮、链条和挂钩机构,且主框架下方设有至少两组挂钩固定机构,分别固定在主框架的左端和右端,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电机支座与平板连接,平板固设于主框架左下方,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扭力限制器与转轴连接,所述链轮安装于转轴上,且链轮与链条进行配合连接,所述主框架上设有多个挂钩机构,且这些挂钩机构与链条连接,所述主框架两端设有定位机构和推送机构,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节省了人工工时,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1。
图4为实施例1中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2。
图5为实施例1中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3。
图6为实施例1中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4。
图7为实施例1中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5。
图8为实施例1中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6。
图9为实施例1中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7。
图中:1、主体支架;2、主框架;3、伺服电机;4、第一平板;5、电机支座;6、转轴;7、轴承座;8、链轮;9、链条;10、圆柱块;11、圆棒导向;12、角铁;13、脚杯;14、板;15、第一连接支架;16、扭力限制器;17、第一支座;18、第一气缸;19、第一摇臂;20、压块;21、立板;22、支架;23、第一连接块;24、圆棒;25、第二连接支架;26、销子;27、导向;28、第一铝型材;29、第三连接支架;30、推送气缸;31、第二平板;32、第一导向板;33、第一感应器;34、第二连接块;35、第二支座;36、第二摇臂;37、第三连接块;38、第四连接支架;39、第二气缸;40、第一感应器支架;41、第一个对射型感应器;42、第二感应器支架;43、第二个对射型感应器;44、第二导向板;45、第二感应器;46、限位块;47、第二铝型材;48、第三铝型材;49、行程开关;5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9,具体实施例1,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该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包括主体支架1、主框架2、挂钩机构、挂钩固定机构、定位机构和推送机构,所述主框架2和主体支架1连接,主框架2设有传动机构(包括链条9和链轮8),传动机构带动挂钩机构移动,挂钩固定机构同主框架2连接;
所述推送机构和定位机构均位于主框架2下方。
挂钩机构用于挂住工件50(比如前门铰链板)并带动工件50移动;挂钩固定机构用于帮助移动中的挂钩机构以及工件50停止移动,配合定位机构、推送机构共同将停止移动的工件50精准定位,便于自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上取下工件50。一般挂钩固定机构、定位机构、推送机构对应地位于主框架2一端,该端一般对应取件位置。
所述主框架2与四个主体支架1连接,主体支架1上下两端通过角铁12进行连接;主体支架1底部通过脚杯13同板14连接,板14通过地脚螺丝与底面连接。
所述主框架2设有伺服电机3、扭力限制器16、转轴6、链轮8、链条9和挂钩机构,所述伺服电机3通过电机支座5与第一平板4连接,第一平板4固设于主框架2左下方,且主框架2下方设有至少两组挂钩固定机构,分别固定在主框架2的左端和右端;所述伺服电机3通过扭力限制器16与转轴6连接,所述链轮8安装于转轴6上,且链轮8与链条9进行配合连接;
所述主框架2上设有多个挂钩机构,且该挂钩机构与链条9连接,伺服电机3带动转轴6旋转,转轴6带动链轮8旋转,链轮8带动链条9移动,链条9带动挂钩机构移动,挂钩机构带动工件移动;所述主框架2两端设有定位机构和推送机构。
链条9形成一个回路,用于挂钩机构循环移动,循环往复运送工件50。
每个所述挂钩机构包括两个圆柱块10、支架22、第一连接块23、圆棒24、第二连接支架25、销子26、和导向27,所述两个圆柱块10与链条9连接,该两个圆柱块10设置于主框架2上,支架22与两个圆柱块1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23固设于支架22上,第一连接块23的作用是给挂钩机构配重,使挂钩机构输送工件时更加的平稳,减少晃动。且圆棒24一端与支架2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支架25与圆棒24的另一端连接,销子26和导向27都与第二连接支架25连接,导向27的作用是输送时,可以顶住工件,减小工件的晃动。所述销子26的一端设有凹槽(未显示在附图中),凹槽用于挂住工件50。
也就是说链条9带动圆柱块10移动,圆柱块10带动支架22移动,支架带动第一连接块23和圆棒24一并移动,圆棒24带动第二连接支架25和销子26一并移动,销子26带动工件50移动。
所述挂钩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座17、第一气缸18、第一摇臂19、压块20和立板21,所述第一支座17固定在主框架2上(比如第一支座17通过钢筋连接固定在主框架2上),立板21与第一支座17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气缸18的一端与第一支座17活动连接,两个第一气缸18的一端与两个第一摇臂19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两个第一摇臂19与第一支座17和立板21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为支点销连接。压块20连接在第一摇臂19的活动端,第一气缸18带动第一摇臂19移动,第一摇臂19带动压块20精准地夹紧对应圆棒24,实现挂钩固定机构对挂钩机构(实际上是对圆棒24)进行暂行性的定位作用,即使得移动过程中的挂钩机构停下来,静止在指定位置(简称为“静止位置”),此时工件50处于静止状态。
所述推送机构包括第三连接支架29、推送气缸30、第二平板31、第一导向板32和第一感应器33,所述第三连接支架29与第一铝型材28连接,推送气缸30固设于第三连接支架29上(比如推送气缸30通过板固定在第三连接支架29上),所述推送气缸30一端装有第二平板31,且第二平板31上装有两个第一导向板32和第一感应器33;当工件50被移动到静止位置时,对应工件50的对应行程开关49同挂钩机构接触,行程开关49将位置情况反馈给电气箱(未显示在附图中,电气箱为总控制单元),电气箱使得伺服电机停止工作,然后电气箱控制推送气缸30推送,推送气缸30推动第二平板31和第一导向板32向工件50方向移动,第二平板31同工件50相抵,第一导向板32有两个,工件位于两个第一导向板32之间,第一导向板32帮助工件50微调角度,实现工件50和第二平板31实现相抵,继而实现第二平板31对工件50的固定作用(即对工件50进行固定),此时第一感应器33才会感应或检测到工件50,其他两组推送气缸与定位机构同理。
优选地,所述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包括第三铝型材48,该第三铝型材48装有两组推送机构,两组推送机构从两个高度对同一个工件50同时进行固定,帮助工件50多角度固定且能够快速地实现工件50静止。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二支座35、第二摇臂36、第三连接块37、第四连接支架38、第二气缸39、第二导向板44、第二感应器45、限位块46,所述第二支座35固设于在第二铝型材47,第二铝型材47安装在第一铝型材28上,且第二支座35上设有第一长腰孔(未显示在附图中,可使定位机构进行上下调节位置),所述第二气缸39与第二支座35活动连接,第二摇臂36一端与第二支座35一端活动连接,且第二摇臂36与第二气缸39的气杆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为支点销连接;所述第二支座35与第二摇臂36之间设有限位块46,第四连接支架38通过第三连接块37与第二摇臂36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37设有第二长腰孔(未显示在附图中,从而使定位机构进行左右调节位置),所述第四连接支架38上设有第二导向板44和第二感应器45。
此时对应工件50的对应行程开关49同挂钩机构接触,行程开关49将位置情况反馈给电气箱(未显示在附图中,电气箱为总控制单元),电气箱使得伺服电机停止工作,然后电气箱控制第二气缸39推送,第二气缸39通过第二摇臂36、第三连接块和37第四连接支架38间接带动第二导向板44上下移动,使得第二导向板44、以及第二导向板44对应的第四连接支架38部位共同实现对工件50进行位置固定作用,帮助工件50保持静止状态,然后再由第二感应器45感应工件50的位置,确认工件50到位,在由机器人抓手或人工取件。
所述主框架2上设有第一连接支架15,每个第一连接支架15上设有行程开关49;比如多个第一连接支架15,每个第一连接支架15设有多个行程开关49。行程开关49的作用是感应支架22的位置。
所述主框架2的两边装有圆棒导向11。圆棒导向11的作用是对圆柱块10进行粗导向,可以减小晃动,能更好的移动。
所述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还包括两个滚珠轴承座7,其中一个滚珠轴承座7穿过转轴6与第一平板4连接,且另一个滚珠轴承座7与转轴6的一端连接固设于第一平板4上。
所述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个对射型感应器41和第二个对射型感应器43,所述第一个对射型感应器41和第一感应器支架40连接,第二个对射型感应器43和第二感应器支架42连接,第一个对射型感应器41和第二个对射型感应器43为成对使用,用于感应挂钩机构上是否存在工件。
所述第一铝型材28和第三铝型材48均通过第二连接块34与板14连接;所述主体支架1、第二铝型材47均同板14连接;所述板14通过地脚螺丝与底面连接,保证整个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的平整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比如伺服电机3),电机和转轴之间通过链轮8和链条9传动机构联接,挂钩机构在链条9的带动下开始移动(比如在图一所示装置的右端进行工件50上件后,也就是上件位置上件后,工件50随着挂钩机构一并移动),通过一个个行程开关49与挂钩机构的触点动作来实现电路切换(比如行程开关49的一端与支架22上的圆棒接触,参见附图9),通过电气箱使得伺服电机3停止工作和重新启动动工作,当相应的挂钩机构到一定的位置(比如在图一所示装置的第一个拐角处,对应第一个对射型感应器41和第二个对射型感应器43的位置)时,通过行程开关49进行检测,主框架右侧的第一组挂钩固定机构对挂钩机构进行固定,通过第一组定位机构对工件50进行基础定位(也就是说挂钩机构带动工件拐弯的之后,工件会晃动较大,进行一个定位)完成之后,工件50继续移动,到达一定的位置(比如在图一所示装置的右端,对应第二组挂钩固定机构、推送机构以及第二组定位机构之处,也就是工件50处于静止状态的静止位置,便于取下工件50)之后再由第二组挂钩固定机构对挂钩机构进行固定,第二定位机构与推送机构同时对工件进行精度定位,当工件被取下后,挂钩机构回到初始位置(即上件位置),从而实现循环运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包括主体支架(1)、主框架(2)、用于挂住工件(50)并带动工件(50)移动的挂钩机构、用于帮助挂钩机构停止移动的挂钩固定机构、用于对挂钩机构停止移动时的工件(50)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和用于对挂钩机构停止移动时的工件(50)进行固定的推送机构,所述主框架(2)和主体支架(1)连接,主框架(2)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带动挂钩机构移动,挂钩固定机构同主框架(2)连接;
所述推送机构和定位机构均位于主框架(2)下方;
所述挂钩固定机构配合定位机构、推送机构共同将停止移动的工件(50)精准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2)与四个主体支架(1)连接,主体支架(1)上下两端通过角铁(12)进行连接;
所述主框架(2)设有伺服电机(3)、扭力限制器(16)、转轴(6)、链轮(8)、链条(9)和挂钩机构,所述伺服电机(3)通过电机支座(5)与第一平板(4)连接,第一平板(4)固设于主框架(2)左下方,且主框架(2)下方设有至少两组挂钩固定机构,分别固定在主框架(2)的左端和右端;所述伺服电机(3)通过扭力限制器(16)与转轴(6)连接,所述链轮(8)安装于转轴(6)上,且链轮(8)与链条(9)进行配合连接;
所述主框架(2)上设有多个挂钩机构,且该挂钩机构与链条(9)连接;所述主框架(2)两端设有定位机构和推送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挂钩机构包括两个圆柱块(10)、支架(22)、第一连接块(23)、圆棒(24)、第二连接支架(25)、销子(26)、和导向(27),所述两个圆柱块(10)与链条(9)连接,该两个圆柱块(10)设置于主框架(2)上,支架(22)与两个圆柱块(1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23)固设于支架(22)上,且圆棒(24)一端与支架(2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支架(25)与圆棒(24)的另一端连接,销子(26)和导向(27)都与第二连接支架(25)连接,所述销子(26)的一端设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座(17)、第一气缸(18)、摇臂、压块(20)和立板(21),所述第一支座(17)固定在主框架(2)上,立板(21)与第一支座(17)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气缸(18)的一端与第一支座(17)活动连接,两个第一气缸(18)的一端与两个第一摇臂(19)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两个第一摇臂(19)与第一支座(17)和立板(21)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为支点销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机构包括第三连接支架(29)、推送气缸(30)、第二平板(31)、第一导向板(32)和第一感应器(33),所述第三连接支架(29)与第一铝型材(28)连接,推送气缸(30)固设于第三连接支架(29)上,所述推送气缸(30)一端装有第二平板(31),且第二平板(31)上装有两个第一导向板(32)和第一感应器(33);
所述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包括第三铝型材(48),该第三铝型材(48)装有两组推送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二支座(35)、第二摇臂(36)、第三连接块(37)、第四连接支架(38)、第二气缸(39)、第二导向板(44)、第二感应器(45)、限位块(46),所述第二支座(35)固设于在第二铝型材(47),第二铝型材(47)安装在第一铝型材(28)上,且第二支座(35)上设有第一长腰孔,所述第二气缸(39)与第二支座(35)活动连接,第二摇臂(36)一端与第二支座(35)一端活动连接,且第二摇臂(36)与第二气缸(39)的气杆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为支点销连接;所述第二支座(35)与第二摇臂(36)之间设有限位块(46),第四连接支架(38)通过第三连接块(37)与第二摇臂(36)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37)设有第二长腰孔,所述第四连接支架(38)上设有第二导向板(44)和第二感应器(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2)上设有第一连接支架(15),每个第一连接支架(15)上设有行程开关(49);
所述主框架(2)的两边装有圆棒导向(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还包括两个滚珠轴承座(7),其中一个滚珠轴承座(7)穿过转轴(6)与第一平板(4)连接,且另一个滚珠轴承座(7)与转轴(6)的一端连接固设于第一平板(4)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个对射型感应器(41)和第二个对射型感应器(43),所述第一个对射型感应器(41)和第一感应器支架(40)连接,第二个对射型感应器(43)和第二感应器支架(4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型材(28)和第三铝型材(48)均通过第二连接块(34)与板(14)连接;所述主体支架(1)、第二铝型材(47)均同板(14)连接;所述板(14)通过地脚螺丝与底面连接。
CN202123169680.4U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 Active CN216917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9680.4U CN216917352U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9680.4U CN216917352U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17352U true CN216917352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53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69680.4U Active CN216917352U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173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2104B (zh) 一种双层输送系统
CN110695233B (zh) 一种电饭锅中层冲压生产线
CN112209075A (zh) 贴装用物料输送机构
CN209815119U (zh) 一种竹砧板加工自动上料装置
CN111390087B (zh) 抽油杆智能制造生产线
CN112141652A (zh) 一种下料中转平台
CN216917352U (zh) 一种前门铰链板循环输送装置
CN214494458U (zh) 一种物料上下料输送设备
CN116692461B (zh) 电池模组翻转装置与电池模组翻转方法
CN211140632U (zh) 垂直转挂同步随行系统
CN219057697U (zh) 工件缓存装置
CN203171325U (zh) 工件转运装置
CN112456140A (zh) 用于铝制吹胀均热板的自动送料系统
CN116513684A (zh) 一种具有支架可调式料库的上下料机器人
CN214269317U (zh) 用于铝制吹胀均热板的自动送料系统
CN211732887U (zh)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板材输送机构
CN212475123U (zh) 一种顶升平移模组输送装置
CN113601143A (zh) 一种流水线嵌入式压装机
CN108190468B (zh) 一种压铸件用升降装置
CN220027828U (zh) 板材分拣系统及板材切割生产线
CN215100491U (zh) 一种自动回流装配流水线
JPH068121Y2 (ja) 板ガラスの位置決め装置
CN112110213A (zh) 码垛手爪及空调内机搬运装置
CN210175828U (zh) 一种多工件同步移位装置
JPH052499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