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7797U - 清洁刮条以及清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清洁刮条以及清洁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7797U
CN216907797U CN202122976534.6U CN202122976534U CN216907797U CN 216907797 U CN216907797 U CN 216907797U CN 202122976534 U CN202122976534 U CN 202122976534U CN 216907797 U CN216907797 U CN 216907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working
side end
cleaning robot
work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765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健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765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7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7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7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清洁刮条以及清洁机器人,其中,该清洁刮条包括连接部和工作部,连接部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连接部的第一侧端安装于清洁机器人的底部;工作部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连接侧端和工作侧端,工作部的连接侧端与第二侧端连接,工作部的工作侧端用于接触地面;工作部在清洁机器人行进方向上倾斜设置,以使得工作部与位于其前方的地面之间呈α夹角设,其中,100°≧α≧90°。如此设置,有便于提高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性能的同时还保障清洁机器人的越障能力。

Description

清洁刮条以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清洁刮条以及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拖地机器人、拖扫一体机器人等一系列清洁机机器人是一种被构造成不需要用户控制的情况下在任意区域行进的同时执行清洁任务的设备,通常用于将地面上的污渍进行清理。
清洁机器人的壳体底部设置有清洁件(如滚刷、拖布等)和清洁刮条,清洁刮条在清洁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上位于清洁件的后方设置,清洁件用于对地面执行清洁工作,刮条则用于将残留于地面上的废水和垃圾刮擦干净。
然而,清洁机器人的清洁刮条若只与地面接触并不过盈时,清洁机器人行经凹凸不平的地面,该清洁刮条无法将地面上的残留液体或者垃圾刮走;清洁机器人的清洁刮条若与地面只是简单的过盈时,清洁机器人会因为清洁刮条与地面摩擦力过大,进而导致清洁机器人无法跨越台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刮条,旨在保证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性能的同时还保障清洁机器人的越障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清洁刮条,所述清洁刮条包括连接部和工作部;其中,
所述连接部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所述连接部的第一侧端安装于清洁机器人的底部;
所述工作部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连接侧端和工作侧端,所述工作部的连接侧端与所述第二侧端连接,所述工作部的工作侧端用于接触地面;
所述工作部在清洁机器人行进方向上倾斜设置,以使得所述工作部与位于其前方的地面之间呈α夹角设置,其中,100°≧α≧9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部在清洁机器人行进方向上的厚度为0.5mm-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部在上下向的高度为3.0-5.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部的工作侧端与地面的过盈量为0.5mm-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部的硬度为40HA-60HA。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部具有面对清洁机器人行进方向前侧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包括位于所述工作部中间的主导流面以及位于所述工作部两端的辅导流面;
两所述辅导流面的一侧均与所述主导流面来接,两所述辅导流面的另一相对侧均朝所述主导流面的前侧延伸,各所述辅导流面与所述主导流面之间的夹角均呈钝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部位于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沿着所述工作部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朝清洁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上的前方弯曲设置,以在所述工作部的中间形成所述主导流面,在所述工作部的两端形成有所述辅导流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与所述工作部的长度相等,所述连接部位于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朝清洁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上的前方弯曲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清洁机器人,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壳体、清洁件以及清洁刮条,所述清洁件至少部分从壳体的底部伸出,所述清洁件在清洁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上位于所述清洁刮条的前方设置;其中,
所述清洁刮条包括连接部和工作部,所述连接部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所述连接部的第一侧端安装于清洁机器人的底部;
所述工作部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连接侧端和工作侧端,所述工作部的连接侧端与所述第二侧端连接,所述工作部的工作侧端用于接触地面;
所述工作部在清洁机器人行进方向上倾斜设置,以使得所述工作部与位于其前方的地面之间呈α夹角设置,其中,100°≧α≧9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沿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清洁刮条的工作部沿所述清洁件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清洁刮条的连接部与清洁机器人的壳体底部连接,将清洁刮条的工作部与地面过盈配合,该清洁刮条的工作部与位于其前方的地面之间呈大于或者等于90°且小于或者等于100°的夹角设置,如此设置,确保了该清洁机器人通过凹凸不平的地面时能够通过清洁刮条将残留于地面上的废水和垃圾刮走,同时该清洁刮条还能够产生相应的弹性形变,这样就便于清洁机器人跨越台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洁机器人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清洁刮条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清洁刮条的尺寸参数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清洁刮条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壳体、清洁刮条以及压板的爆张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0 清洁机器人 312 第二侧端
100 壳体 320 工作部
110 安装腔 321 连接侧端
120 容置槽 322 工作侧端
200 清洁件 323 导流面
300 清洁刮条 323a 主导流面
310 连接部 323b 辅导流面
311 第一侧端 400 压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该清洁机器人可以是能够自主在地面行进,以对地面执行吸尘、拖地、冲洗等清洁动作的设备,如扫地机、拖地机、拖扫一体机等;该清洁机器人也可以是在用户的握持或者操控下对地面执行吸尘、拖地、冲洗等清洁动作的设备,如手持吸尘器、手持拖地器等。
请参阅图1至图3,该清洁机器人1000包括壳体100、主控模块(未图示)、行走模块(未图示)、清洁件200以及清洁刮条300。
该壳体100不仅作为清洁机器人1000的其他零部件的承载结构,该壳体100还充当清洁机器人1000的外观结构件,该壳体100的形状有很多种,该壳体100可以呈圆柱状设置,该壳体100还可以呈方柱状设置,该壳体100可以呈其他形状设置。较佳地,该壳体100呈圆柱状设置,如此设置,可以提升清洁机器人1000整体的美感。
该行走模块安装于壳体100上,该行走模块用于驱动壳体100在地面上行驶,该行走模块的种类有很多种,该行走模块也可以由马达、两履带结构组成,两履带结构设于壳体100底部的左右两侧,两马达分别与对应的履带结构传动连接,两马达工作与驱动对应的履带结构运转,以实现驱动壳体100在地面行进。
该行走模块可以由转向马达、两动力马达、两驱动轮以及万向轮组成,两驱动轮分设于壳体100底部的左右两侧,两动力马达分别与对应的驱动轮传动连接,万向轮可以设于壳体100的前部或者尾部,转向马达用于驱动万向轮转向,两驱动轮在对应的马达驱动下转动,以实现驱动壳体100在地面行进。
该清洁件200主要用于对地面进行清洁,该清洁件200可以由水箱和拖布组成,水箱装载于壳体100上,拖布设置于壳体100下侧的尾部,水箱中的水用于将拖布打湿,湿润的拖布与地面接触即可对地面进行拖擦,以实现对地面的清洁。
该清洁件200也可以由风机、滚刷、集尘盒组成,此时该壳体100上可以设置与集尘盒连通的集尘通道,风机与集尘盒气动连通,以使得风机启动后可以驱动空气流动并在集尘盒内产生负压,滚刷用于将地面上的尘土、纸屑等杂物扬起,以使得灰尘、纸屑等杂物可以通过壳体100的集尘通道进入到集尘盒内。
该主控模块可以是单片机、PWM控制器、微控制器以及其他具有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结构件,在此对控制器的类型不做具体的限定。该主控模块与行走模块、清洁件200电连接,该主控模块与行走模块以及清洁件200之间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方式电连接,该主控模块与行走模块以及清洁件200之间可以通过导线连接。
该清洁刮条300安装于壳体100的底部,该清洁刮条300在清洁机器人1000的行进方向上位于清洁件200的后方设置,该清洁刮条300在清洁机器人1000在地面上行驶时相对地面滑动并与地面相互贴合,从而将清洁件200清洁地面产生的垃圾和/或废水兜住,以便于清洁机器人1000将垃圾和/或废水吸走。
该清洁刮条300包括连接部310和工作部320,该连接部310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端311和第二侧端312,该连接部310的第一侧端311与清洁机器人1000的壳体100底部连接,该工作部320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连接侧端321和工作侧端322,该工作部320的连接侧端321与第二侧端312连接,该工作部320的工作侧端322用于与地面接触。
该清洁刮条300的连接部310与清洁机器人1000的壳体100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该清洁刮条300的连接部310与清洁机器人1000的壳体100之间可以直接通过螺钉连接,该清洁刮条300的连接部310与清洁机器人1000的壳体100之间也可以通过胶水粘接,在此对清洁刮条300的连接部310与清洁机器人1000的壳体10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较佳地,该清洁刮条300的连接部310通过压板与清洁机器人1000的壳体100固定连接,该清洁刮条300的连接部310的第一侧端311部分沿着清洁机器人1000的行进方向上延伸并被压板压接于清洁机器人1000的壳体100的底部,这样只需要将压板与清洁机器人1000的壳体固定连接,即可将清洁刮条安装于清洁机器人1000的壳体100底部。
该清洁刮条300的连接部310和工作部320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由于该工作部320要能够产生弹性形变,因此该清洁刮条300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成,该清洁刮条300可以采用硬度适当的橡胶、硅胶等材料制成,较佳地,该清洁刮条300采用橡胶制成,橡胶具有耐磨、弹性形变好的有点,这样既能够保证清洁刮条300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保证清洁刮条300刮地面上的废水和垃圾的能力。
该清洁刮条300的连接部310和工作部320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用于制造该清洁刮条300的工作部320的材料仍采用弹性材料,用于制造该清洁刮条300的连接部310的材料的硬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用于制造清洁刮条300的工作部320的材料的硬度,此时可以通过共挤成型的方式来生产该清洁刮条300,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生产相对应的清洁刮条300。
应当说的是,该工作部320可以通过产生弹性形变与地面紧密贴合的,以将残留于地面上的废水和/或垃圾刮走。该清洁刮条300的连接部310不仅可以将清洁刮条300的工作部320固定于清洁机器人1000的壳体100上,该清洁刮条300的连接部310还能够起到阻挡被清洁件200扬起的灰尘、纸屑等杂物以及污水的作用,该清洁刮条300的连接部310还能够起到导引灰尘、纸屑等杂物以及污水进入清洁机器人1000的壳体100内部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该清洁刮条300与位于其前方的地面之间的夹角的大小影响这该清洁刮条300的形变程度,若该清洁刮条300与位于其前方的地面之间的夹角过小,该清洁刮条300相对地面运动时产生的形变较小,这样就影响着对地面上的残留废水和残留垃圾的清洁能力,若该清洁刮条300与位于其前方的地面之间的夹角过大,该清洁刮条300相对地面运动时产生的形变较大,则容易影响清洁机器人1000的越障能力。
较佳地,将该清洁刮条300与位于其前方的地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α,其中,100°≧α≧90°,该工作部320与位于其前方的地面之间的夹角α可以是100°、99°、98°、97°、96°、95°、94°、93°、92°、91°、90°以及其他角度,在此对工作部320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不做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清洁刮条300的连接部310与清洁机器人1000的壳体100底部连接,将清洁刮条300的工作部320与地面过盈配合,该清洁刮条300的工作部320与位于其前方的地面之间呈大于或者等于90°且小于或者等于100°的夹角设置,如此设置,确保了该清洁机器人1000通过凹凸不平的地面时能够通过清洁刮条300将残留于地面上的废水和垃圾刮走,同时该清洁刮条300还能够产生相应的弹性形变,这样就便于清洁机器人1000跨越台阶。
需要注意的是,该工作部320不仅能够影响清洁机器人1000的越障能力,该工作部320还影响着清洁机器人1000的清洁能力,请参阅图3,该工作部320影响清洁机器人1000的越障能力以及清洁能力的因素主要与该工作部320在清洁方向上的厚度、工作部320在上下向的长度、工作部320与地面之间的过盈量以及工作部320本身的硬度有关,下面对上述各个与因素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工作部320在清洁机器人1000的行进方向上的厚度B若过厚,则导致该工作部320在清洁机器人1000的行进方向上的形变量比较小,进而影响清洁机器人1000的越障能力,该工作部320在清洁机器人1000的行进方向上的厚度B若过薄,则导致该工作部320无法与地面紧贴合,进而影响清洁刮条300自身的清洁能力。
较佳地,将该工作部320在清洁机器人1000的行进方向上的厚度B设定为0.5mm-1.0mm,即该工作部320在清洁机器人1000的行进方向上的厚度B为0.5mm、0.6mm、0.7mm、0.8mm、0.9mm、1.0mm以及其他尺寸。如此设置,既可以保证该工作部320的形变能力,同时还能够保证该工作部320与地面紧贴合的能力,从而确保了该清洁刮条300既不会影响清洁机器人1000的越障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清洁机器人1000的清洁能力。
该工作部320在上下向的长度H若过长,则会导致工作部320与地面之间贴合不紧,进而导致工作部320无法将地面上的残留废水以及垃圾刮干净,该工作部320在上下向的长度H若过短的话,则会导致工作部320在清洁机器人1000的行进方向上的形变量比较小,进而影响清洁机器人1000的越障能力。
较佳地,将工作部320在上下向的高度H设置为3.0mm-5.0mm,即该工作部320在上下向上的高度H为3.0mm、3.5mm、4.0mm、4.5mm、5.0mm以及其他尺寸。如此设置,既可以保证该工作部320的形变能力,同时还能够保证该工作部320与地面紧贴合的能力,从而确保了该清洁刮条300既不会影响清洁机器人1000的越障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清洁机器人1000的清洁能力。
该工作部320的工作侧端322与地面的过盈量L若过小,则会导致工作部320与地面之间贴合不紧,进而导致工作部320无法将地面上的残留废水以及垃圾刮干净,该工作部320的工作侧端322与地面的过盈量L若过大,则会导致工作部320在清洁机器人1000的行进方向上的形变量比较小,进而影响清洁机器人1000的越障能力。
较佳地,将工作部320的工作侧端322与地面的过盈量L设置为0.5mm-1.0mm,即该工作部320的工作侧端322与地面的过盈量L可以是0.5mm、0.6mm、0.7mm、0.8mm、0.9mm、1.0mm以及其他尺寸。如此设置,既可以保证该工作部320的工作侧端322的形变能力,同时还能够保证该工作部320的工作侧端322与地面之间紧贴合,从而确保了该清洁刮条300既不会影响清洁机器人1000的越障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清洁机器人1000的清洁能力。
该工作部320的硬度过大,则会导致该工作部320的形变能力比较差,这样不仅影响清洁机器人1000的越障能力同时还会因为工作部320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而影响清洁机器人1000的正常行走,该工作部320的硬度过小,则会因为工作部320产生的形变量过大,从而导致工作部320与地面之间贴合不紧,进而导致工作部320无法将地面上的残留废水以及垃圾刮干净。
较佳地,将工作部320的硬度设定为40HA-60HA,即该工作部320的硬度可以是40HA、42HA、43HA、44HA、45HA、46HA、47HA、48HA、49HA、50HA、51HA、52HA以及其他在范围之内的硬度。如此设置,既可以保证该工作部320的形变能力,同时还能够保证该工作部320的工作侧端322与地面之间紧贴合,从而确保了该清洁刮条300既不会影响清洁机器人1000的越障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清洁机器人1000的清洁能力。
基于上述清洁刮条300影响清洁机器人1000的清洁能力以及越障能力的因素,通过多次实验,获得下面的实验数据,以验证清洁刮条300的各个因素对清洁机器人1000的清洁能力和越障能力的影响。
倾角(度) 硬度(HA) 过盈量(mm) 越障 效果
90 40 0.5 OK 残留大量水珠、砂土
90 40 1 OK 残留大量水珠、砂土
100 40 0.5 OK 残留中量水珠、砂土
100 40 1 OK 残留中量水珠、砂土
90 50 0.5 OK 残留大量水珠、砂土
90 50 1 OK 残留大量水珠、砂土
100 50 0.5 OK 地面无残留
100 50 1 OK 地面无残留
90 60 0.5 OK 残留中量水珠、砂土
90 60 1 NO 残留中量水珠、砂土
100 60 0.5 NO 残留少量水珠、砂土
100 60 1 NO 残留少量水珠、砂土
表1-1
从表1-1中的实验数据可以验证出,工作部320与位于其前方的地面之间的夹角、工作部320的硬度、工作部320与地面之间的过盈量均影响到工作部320的工作性能,因此要保证工作部320的工作性能,就需要通过调整工作部320的各个因素的参数。
较佳地,将工作部320与位于其前方的地面之间的设置为夹角为100°,工作部320的硬度设置为50HA,工作部320的工作侧端322与地面之间的过盈量在0.5mm或者1.0mm时,此时该清洁机器人1000的越障能力和清洁能力都比较优秀,这样即可保证清洁机器人1000能够在地面上顺畅的行走,同时还能够对地面上残留的废水和垃圾刮干净。
应当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该清洁刮条300装配至清洁机器人1000的壳体100底部时是与清洁件200并行设置的,同时该清洁刮条300还在清洁机器人1000的行进方向上是位于清洁机器人1000的清洁件200的后方设置的,该清洁件200为滚刷时,该清洁刮条300阻挡滚刷转动时扬起的灰尘、纸屑等,该清洁件200为拖布时,该清洁刮条300能够将拖布拖擦地面时残留于地面上的废水刮走。
需要注意的是,该清洁刮条300的长度决定着该清洁刮条300能否将清洁件200清洁地面时产生的废水和/或垃圾兜住,若该清洁刮条300的长度小于该清洁件200的长度设置,则该清洁刮条300无法将清洁件200清洁地面时产生的废水和/或垃圾兜住,若该清洁刮条300的长度等于该清洁件200的长度设置,该清洁刮条300虽然能够兜住清洁件200清洁地面时产生的废水和/或垃圾,但是废水和/或垃圾容易从清洁刮条300的两端漏出。
因此,请一并参阅图5,该清洁刮条300的长度要设置成比清洁件200的长度长,该清洁刮条300的两端均在清洁件200的延伸方向上超出清洁件200对应的端部设置,这样就使得该清洁刮条300能够将清洁件200清洁地面时产生的废水和/或垃圾兜住,从而确保了清洁机器人1000的清洁能力。
考虑到清洁机器人1000在地面不仅可以走直线,该清洁机器人1000还可以在地面走曲线或者转弯,该清洁机器人1000在走曲线或者转弯时,被清洁刮条300兜住的废水和/或垃圾容易在惯性的作用下而被甩出,这样就导致被清洁件200清洁的地面再次被弄脏,鉴于此,该清洁刮条300的工作部320对应设置有兜水结构,以将地面上的废水和/或垃圾汇聚于清洁刮条300的中部,从而消除上述问题的出现。
具体的,请参阅图4,该工作部320具有面对清洁机器人1000行进方向前侧的导流面323,该导流面323包括位于工作部320中间的主导流面323a以及位于工作部320两端的辅导流面323b,两辅导流面323b的一侧均与主导流面323a来接,两辅导流面323b的另一相对侧均朝主导流面323a的前侧延伸,各辅导流面323b与主导流面323a之间的夹角均呈钝角设置。
也就是说,该工作部320的导流面323整体呈“凵”状设置或者类似“凵”状设置,这就使得该导流面323的主导流面323a在清洁机器人1000向前行进时能够兜住清洁件200对地面清洁时产生的废水和/或垃圾,该辅助导流面323能够导引废水和/或垃圾朝主导流面323a流动,该导流面323的辅导流面323b在清洁机器人1000转弯时能够阻挡废水和/或垃圾,以避免被主导流面323a兜住的废水和/或垃圾甩出,从而有利于清洁机器人1000对地面进行清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主导流面323a和辅导流面323b的形成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该工作部320在清洁机器人1000行进方向上的前侧呈“凵”状设置或者类似“凵”状设置,该工作部320在清洁机器人1000行进方向上的后侧呈任意形状设置,较佳地,该工作部320在清洁机器人1000行进方向上的后侧呈平板状设置。
再如,该工作部320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沿工作部320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朝清洁机器人1000的行进方向上的前方弯曲,以在该工作部320的中间形成主导流面323a,在该工作部320的两端形成辅导流面323b。如此设置,使得该工作部320的各处的厚度可以保持一致,这样就有便于该清洁刮条300通过模具生产制造,同时该工作部320各处的厚度一致,既能够确保工作部320的形变能力,同时还能够减少原料的消耗。
进一步地,该连接部310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朝相背的方向延伸,以使得该连接部310的长度与工作部320的长度相等,该连接部310位于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朝清洁机器人1000的行进方向上的前方弯曲设置。如此,确保了工作部320各处均与连接部310对应的位置连接,从而确保了该工作部320各处受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形变量相当,也即该工作部320各处的清洁能力相当。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该壳体100的底部凹设有安装腔110,以供清洁件200安装,该壳体100在安装腔110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凹设有容置槽120,各容置槽120与安装腔110连通设置,该清洁刮条300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装配至对应的容置槽120内,如此设置,有便于清洁刮条300的固定安装,同时清洁刮条300装配至壳体100上时,清洁刮条300与安装腔110的腔壁抵接,这样就使得该清洁刮条300可以作为安装腔110向地面延伸的腔壁,进而有利于清洁件200清洁地面时产生的垃圾和废水被吸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清洁刮条,用于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刮条包括连接部和工作部;其中,
所述连接部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所述连接部的第一侧端安装于清洁机器人的底部;
所述工作部具有呈相对设置的连接侧端和工作侧端,所述工作部的连接侧端与所述第二侧端连接,所述工作部的工作侧端用于接触地面;
所述工作部在清洁机器人行进方向上倾斜设置,以使得所述工作部与位于其前方的地面之间呈α夹角设置,其中,100°≧α≧9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刮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在清洁机器人行进方向上的厚度为0.5mm-1.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刮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在上下向的高度为3.0-5.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刮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的工作侧端与地面的过盈量为0.5mm-1.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刮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的硬度为40HA-60HA。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刮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具有面对清洁机器人行进方向前侧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包括位于所述工作部中间的主导流面以及位于所述工作部两端的辅导流面;
两所述辅导流面的一侧均与所述主导流面来接,两所述辅导流面的另一相对侧均朝所述主导流面的前侧延伸,各所述辅导流面与所述主导流面之间的夹角均呈钝角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刮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位于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沿着所述工作部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朝清洁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上的前方弯曲设置,以在所述工作部的中间形成所述主导流面,在所述工作部的两端形成有所述辅导流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刮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与所述工作部的长度相等,所述连接部位于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朝清洁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上的前方弯曲设置。
9.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壳体、清洁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清洁刮条,所述清洁件至少部分从壳体的底部伸出,所述清洁件在清洁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上位于所述清洁刮条的前方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件沿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清洁刮条的工作部沿所述清洁件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设置。
CN202122976534.6U 2021-11-30 2021-11-30 清洁刮条以及清洁机器人 Active CN216907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6534.6U CN216907797U (zh) 2021-11-30 2021-11-30 清洁刮条以及清洁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6534.6U CN216907797U (zh) 2021-11-30 2021-11-30 清洁刮条以及清洁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7797U true CN216907797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50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76534.6U Active CN216907797U (zh) 2021-11-30 2021-11-30 清洁刮条以及清洁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7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4045898A (ja) 掃除装置
CN102106713A (zh) 积水清除系统及积水清除方法
CN113786135A (zh) 清洁机器人
CN111920350A (zh) 自主清洁设备的清洁辅助模块、滚刷组件及自主清洁设备
CN108478121B (zh) 清洁机器人
CN216907797U (zh) 清洁刮条以及清洁机器人
CN214712352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116195908A (zh) 清洁刮条以及清洁机器人
KR200312080Y1 (ko) 걸레청소기
CN216020817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15305564U (zh) 一种洗地机
CN212698730U (zh) 一种水分离结构、具有其的自清洁除污装置及扫地机器人
CN211155552U (zh) 一种吸尘器地刷和吸尘器
CN112716393A (zh) 扫地机器人
CN210185487U (zh) 清扫组件以及自动清洁设备
CN218186678U (zh) 一种清洁效率高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10990024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216984796U (zh) 扫地机器人
CN219962768U (zh) 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12853358U (zh) 地面清洁设备
CN111588320B (zh) 一种吸尘式拖把
CN218651674U (zh) 刮条及清洁设备
CN213371799U (zh) 自主清洁设备的清洁辅助模块、滚刷组件及自主清洁设备
CN217408708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8684157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的地刷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