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62768U - 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62768U
CN219962768U CN202321121582.XU CN202321121582U CN219962768U CN 219962768 U CN219962768 U CN 219962768U CN 202321121582 U CN202321121582 U CN 202321121582U CN 219962768 U CN219962768 U CN 219962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leaned
roll shaft
cleaning
clean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215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邢靖宣
李玉涛
朱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215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62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62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62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地刷和设于地刷上的拖布组件,拖布组件包括第一辊轴、第二辊轴及环形清洁带,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在前后方向上平行布置,环形清洁带套设于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外部以转动擦拭待清洁面,所述环形清洁带在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之间形成有与待清洁面接触的擦拭区,其中,第一辊轴的底边高于第二辊轴的底边,以使擦拭区的前部区域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小于擦拭区的后部区域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较大颗粒的脏污容易进入环形清洁带与待清洁面之间并跟随环形清洁带向后移动以便被集污气流吸走,有利于提高清洁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些智能的清洁设备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类清洁设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高了人们的居住体验。表面清洁机是一种常用的清洁设备,为了提高清洁效率,一些表面清洁机的拖布组件采用履带式拖布结构,此种拖布组件包括两根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辊轴和套设于两根辊轴上的环形拖布,驱动组件驱动其中一根辊轴转动,转动的辊轴带动环形拖布运动并通过环形拖布驱使另一根辊轴转动,运动的环形拖布对待清洁面进行擦拭,实现清洁目的。但是,现有环形拖布的底侧一般与待清洁面平行设置,环形拖布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配合量前后一致,较大颗粒的脏污难以被带入环形清洁带与待清洁面之间,从而难以在环形拖布的带动下向后移动至吸污口处并被集污气流吸走,导致清洁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使较大颗粒的脏污容易进入环形清洁带与待清洁面之间并跟随环形清洁带向后移动以便被吸走,可以提高清洁效果,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地刷和设于地刷上的拖布组件,拖布组件包括第一辊轴、第二辊轴及环形清洁带,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在前后方向上平行布置,环形清洁带套设于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外部以转动擦拭待清洁面,所述环形清洁带在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之间形成有与待清洁面接触的擦拭区,其中,第一辊轴的底边高于第二辊轴的底边,以使擦拭区的前部区域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小于擦拭区的后部区域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的直径相同,且第一辊轴的中心轴线高于第二辊轴的中心轴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辊轴的直径小于第二辊轴的直径,且第一辊轴的中心线与第二辊轴的中心轴线等高。
优选的,所述第一辊轴的直径小于第二辊轴的直径,且第一辊轴的中心轴线低于第二辊轴的中心轴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之间朝向待清洁面一侧的外公切线与待清洁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8°。
优选的,所述地刷设有驱动组件、喷淋组件和吸污口,喷淋组件用于向环形清洁带提供清洁液,吸污口设于拖布组件的后侧,驱动组件与第二辊轴传动连接,转动的第二辊轴通过环形清洁带驱使第一辊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喷淋组件包括与环形清洁带过盈接触的分液件,分液件设有用以向环形清洁带提供清洁液的出液孔,地刷还设有与待清洁面接触以引导脏污进入吸污口的地刮,分液件的前端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地刮的前侧。
优选的,所述环形清洁带还包括远离待清洁面一侧的浸润区,浸润区自后向前逐渐升高,喷淋组件设于浸润区的后侧。
优选的,所述拖布组件包括设于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之间且用于架设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的支撑架,支撑架的底侧设有与环形清洁带的擦拭区抵触的支撑筋。
优选的,所述环形清洁带的外表面设有刷毛,位于擦拭区内的刷毛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自前向后递增,位于擦拭区前沿处的刷毛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为0.3mm~1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面清洁装置,环形清洁带套设于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外部并可跟随辊轴转动,拖布组件采用履带式安装结构,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之间的局部环形清洁带形成有与待清洁面面接触的擦拭区,擦拭区的前部区域与待清洁面的过盈接触量小于擦拭区的后部区域与待清洁面的过盈接触量,较大颗粒的脏污容易进入环形清洁带与待清洁面之间并跟随环形清洁带向后移动以便被集污气流吸走,有利于提高清洁效果。另外,由于擦拭区的前部区域与待清洁面的过盈接触量较小,擦拭区前部区域携带的清洁液可以更好的浸润脏污,有利于提高对干涸脏污的清洁效果。再者,由于擦拭区的后部区域与待清洁面的过盈接触量较大,擦拭区的后部区域对待清洁面的擦拭力度更大,可以加强擦拭区后部区域对脏污的擦拭效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清洁效果。
2、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直径相同设置时,第一辊轴的中心轴线高于第二辊轴的中心轴线,使第二辊轴的底边可以高于第一辊轴的底边,从而使擦拭区靠近第一辊轴的前部区域可以高于擦拭区靠近第二辊轴的后部区域,进而使擦拭区的前部区域与待清洁面的过盈接触量可以小于擦拭区的后部区域与待清洁面的过盈接触量。
3、第一辊轴的直径略小于第二辊轴的直径时,第一辊轴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辊轴的中心轴线等高设置,使第二辊轴的底边可以高于第一辊轴的底边,从而使擦拭区靠近第一辊轴的前部区域可以高于擦拭区靠近第二辊轴的后部区域,进而使擦拭区的前部区域与待清洁面的过盈接触量小于擦拭区的后部区域与待清洁面的过盈接触量。
4、第一辊轴的直径小于第二辊轴的直径时,第一辊轴的中心轴线低于第二辊轴的中心轴线设置,使第二辊轴的底边可以高于第一辊轴的底边,从而使擦拭区靠近第一辊轴的前部区域高于擦拭区靠近第二辊轴的后部区域,进而使擦拭区的前部区域与待清洁面的过盈接触量小于擦拭区的后部区域与待清洁面的过盈接触量。
5、合理设置第一、二辊轴的底侧外公切线与待清洁面之间的夹角,从而合理设置擦拭区相对于待清洁面之间的仰角,保证较大颗粒的脏污容易进入擦拭区与待清洁面之间的同时保证擦拭区可以有效的擦拭待清洁面。若仰角过大,擦拭区可以有效擦拭待清洁面的区域较小,不利于保证清洁效果。
6、拖布组件擦拭待清洁面时,喷淋组件可以向环形清洁带提供清洁液,使环形清洁带可以吸液润湿后对待清洁面进行湿擦,也可以利用环形清洁带携带的液体浸润待清洁面上的脏污,有利于提高清洁效果。吸污口设于拖布组件的后侧,位于擦拭区与待清洁面之间且随环形清洁带向后运动的脏污可以运动至吸污口处,以便被集污气流吸走,有利于提高清洁效果。
7、通过将与环形清洁带过盈接触的分液件向前延伸,能够增加分液件与环形清洁带之间的接触面积,一方面使得分液件向环形清洁带提供的清洁液能够在该接触区域内均匀的润湿环形清洁带,另一方面也能尽量避免分液件的表面粘附脏污。
8、由于浸润区自后向前逐渐升高,当环形清洁带上部的清洁液过多时,多余的清洁液会沿着浸润区从高处向低处汇集并被重新吸收利用,避免多余的清洁液被环形清洁带从地刷的前侧甩出,提升清洁液的利用率。
9、支撑架的底侧设置支撑筋,支撑筋与环形清洁带的擦拭区抵触,通过支撑筋使擦拭区可以受力绷紧,从而可以提高擦拭区对待清洁面的擦拭力度,有利于提高清洁效果。
10、位于擦拭区内的刷毛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自前向后递增,使擦拭区前部区域内的刷毛可以引导较大颗粒的脏污先进入擦拭区与待清洁面之间,然后在刷毛的带动下可以顺利的向后移动。擦拭区前沿处的刷毛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为0.3mm~1mm,使擦拭区前沿处的刷毛可以将较大颗粒的脏污引入擦拭区与待清洁面之间。若过盈接触量小于0.3mm,擦拭区前沿处的刷毛对较大颗粒脏污的引导作用力较小,不利于使较大颗粒的脏污进入擦拭区与待清洁面之间。若过盈接触量大于1mm,擦拭区前沿处的刷毛与待清洁面之间的接触较为密实,不利于使较大颗粒的脏污进入擦拭区与待清洁面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表面清洁装置的整机图;
图2为实施例一表面清洁装置中拖布组件、地刷、前盖组件沿前后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表面清洁装置中拖布组件、地刷、前盖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表面清洁装置的拖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表面清洁装置的喷淋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表面清洁装置的拖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中表面清洁装置的拖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机身,200-拖布组件,210-第一辊轴,220-第二辊轴,230-环形清洁带,231-擦拭区,232-刷毛,233-浸润区,240-支撑架,241-支撑筋,300-喷淋组件,310-供液箱,320-供液管路,330-供液泵,340-分液件,341-出液孔,400-地刷,410-上壳体,420-下壳体,430-吸污口,440-刮条,450-地刮,500-驱动头,600-前盖组件,70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表面清洁装置可以是带有把手且由用户手动操作的手持式清洁机,例如手持式洗地机、手持式擦地机、手持式吸尘器等,还可以是具有驱动轮的自移动清洁机器人,该清洁机器人能够根据自身存储的程序控制驱动轮行进,并控制拖布组件清洁地面。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地刷400和设于地刷400上的拖布组件200,拖布组件200包括第一辊轴210、第二辊轴220及环形清洁带230,第一辊轴210与第二辊轴220在前后方向上平行布置,环形清洁带230套设于第一辊轴210和第二辊轴220的外部以转动擦拭待清洁面,环形清洁带230在第一辊轴210与第二辊轴220之间形成有与待清洁面接触的擦拭区231,其中,所述第一辊轴210的底边高于第二辊轴220的底边,以使擦拭区231的前部区域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小于擦拭区231的后部区域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
通过将第一辊轴的底边设置为高于第二辊轴的底边,使得擦拭区231的前部区域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小于擦拭区的后部区域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较大颗粒的脏污容易进入环形清洁带230与待清洁面之间并跟随环形清洁带230向后移动以便被集污气流吸走,有利于提高清洁效果。另外,由于擦拭区231的前部区域与待清洁面的过盈接触量较小,擦拭区231前部区域携带的清洁液可以更好的浸润脏污,有利于提高对干涸脏污的清洁效果。再者,由于擦拭区231的后部区域与待清洁面的过盈接触量较大,擦拭区231的后部区域对待清洁面的擦拭力度更大,可以加强擦拭区后部区域对脏污的擦拭效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清洁效果。
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表面清洁装置还包括机身100,机身100的底端与地刷400的后侧枢接,机身100的顶端设有把手700。结合图2,表面清洁装置还包括可拆卸扣合于地刷400前侧顶部的前盖组件600,前盖组件600与地刷400配合形成有用于安装拖布组件200的辊轴刷腔,拖布组件200可拆卸安装于辊轴刷腔处。
结合图2、图3,本实施例中,地刷400包括上壳体410、下壳体420、吸污口430、刮条440、地刮450,上壳体410与下壳体420固定在一起并形成吸污口430,吸污口430设于拖布组件200的后方且与辊轴刷腔连通。刮条440设于地刷400的前侧并位于吸污口430的上方,刮条440的前端伸入辊轴刷腔内并与拖布组件200的环形清洁带230过盈抵触以刮擦环形清洁带230,地刮450设于吸污口430的下方且底侧与待清洁面过盈抵触。
地刷400内设有用于驱动拖布组件200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减速箱和驱动头500,电机的电机轴与减速箱的输入轴连接,驱动头500与减速箱的输出轴连接,第二辊轴220的一端设有供驱动头插入的传动孔,电机通过减速箱、驱动头500和传动孔驱动第二辊轴220转动,第二辊轴220带动环形清洁带230运动并通过环形清洁带230驱使第一辊轴210跟随转动。
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拖布组件200的第一辊轴210和第二辊轴220沿前后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两根辊轴的轴向沿左右方向设置。结合图4,直线L1表示第一辊轴210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竖向平面,直线L2表示第二辊轴220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竖向平面,环形清洁带230下部中位于直线L1与直线L2之间的部位即为擦拭区231,另外,环形清洁带230上部中位于直线L1与直线L2之间的部位形成浸润区233。
本实施例中,第一辊轴210和第二辊轴220均以自身的中心轴线为转动中心线做旋转运动,第一辊轴210的半径为R1,第二辊轴220的半径为R2,R1=R2,即第一辊轴210与第二辊轴220等径设置。结合图4,本实施例中,点P1所示的第一辊轴210中心轴线高于点P2所示的第二辊轴220中心轴线设置,以使点M所示的第一辊轴210的底边可以略高于点N所示的第二辊轴220的底边,从而使擦拭区231自前向后逐渐降低,且使浸润区233自后向前逐渐升高。
第一辊轴210与第二辊轴220之间朝向待清洁面的底侧外公切线与待清洁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8°,结合图4,由于第一辊轴210的中心轴线高于第二辊轴220的中心轴线使擦拭区231自前向后逐渐降低,擦拭区231相对于待清洁面具有仰角γ,仰角γ即为第一辊轴210和第二辊轴220的底侧外公切线与待清洁面之间的夹角。本实施例中,γ优选设置为2.5°。可以理解的是,γ也可以设置为1°、1.5°、2°、2.7°、3°、3.5°、4°、4.5°、5°、5.5°、6°、6.5°、7°、7.5°、8°等其他合理的大小
环形清洁带230的外表面设有刷毛232,由于擦拭区231前高后低设置,位于擦拭区231内的刷毛232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自前向后递增。为了使较大颗粒的脏污可以在刷毛232的作用下顺利进入擦拭区231与待清洁面之间,需合理设置位于擦拭区231前沿处的刷毛232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配合量,位于擦拭区231前沿处的刷毛232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为0.3mm~1mm。本实施例中,位于擦拭区231前沿处的刷毛232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约为0.6mm,位于擦拭区231后沿处的刷毛232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约为1.5mm。可以理解的是,位于擦拭区231前沿处的刷毛232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也可以设置为0.3mm、0.4mm、0.5mm、0.55mm、0.65mm、0.7mm、0.8mm、0.9mm、1mm等其他合理的大小。
结合图2,拖布组件200还包括用于架设第一辊轴210和第二辊轴220的支撑架240,支撑架240设于第一辊轴210和第二辊轴220之间。支撑架240可以采用可伸缩式结构,环形清洁带230可拆卸套设于第一辊轴210和第二辊轴220的外部。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架240也可以采用固定式结构。
为了提高清洁效果,支撑架240的底面设有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撑筋241,支撑筋241抵于擦拭区231的背面,通过支撑筋241使擦拭区231可以受力绷紧,从而可以提高擦拭区231对待清洁面的擦拭力度,有利于提高清洁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擦拭区231满足擦拭要求的前提下,也可以取消支撑筋241的设置。
表面清洁装置还包括集污组件,在擦拭区231带动下向后移动至吸污口430处的脏污可以在集污气流的作用下被吸入集污桶中,集污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5,本实施例的表面清洁装置还包括用于向拖布组件200供液的喷淋组件300,喷淋组件300包括供液箱310、供液管路320、供液泵330及分液件340,供液箱310可拆卸安装于机身100的后侧,分液件340设于辊轴刷腔的后侧且位于刮条440的上方,分液件340设有朝向环形清洁带230设置的出液孔341,供液管路320的一端与供液箱310可拆卸对接、另一端与分液件340连接,供液泵330设于供液管路320上。供液泵330工作时,供液箱310内的清洁液经过供液管路320流向分液件340并自出液孔341流出而被环形清洁带230吸收,环形清洁带230吸液润湿,以便对待清洁面进行湿擦和浸润脏污。进一步的,结合图2所示,喷淋组件300位于浸润区233的后侧,由于浸润区233设置为从后向前逐渐升高,当环形清洁带230上部的清洁液过多时,多余的清洁液会沿着浸润区233从高处向低处汇集并被重新吸收利用,避免多余的清洁液被环形清洁带230从地刷400的前侧甩出,提升清洁液的利用率。
具体的,分液件340的前表面与环形清洁带230过盈接触,并且分液件340的前端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地刮450的前侧。结合图2、图4,分液件340的前表面设为与第二辊轴220同心设置的弧形面,该弧形面与环形清洁带230过盈接触,分液件的340前端与地刮450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距离ΔL,使分液件340的弧形面可以尽量向前延伸,增大分液件340与环形清洁带230之间的过盈接触面,一方面使得分液件340向环形清洁带230提供的清洁液能够在该接触区域内均匀的润湿环形清洁带230,另一方面也能尽量避免分液件340的前表面粘附脏污。
表面清洁装置工作时,驱动组件500通过第二辊轴220和第一辊轴210驱使环形清洁带230运动,同时,喷淋组件300向环形清洁带230提供清洁液,使环形清洁带230吸液润湿,擦拭区231的前部区域引导大颗粒脏污进入擦拭区231与待清洁面之间并浸润脏污,擦拭区231的后部区域有效擦拭待清洁面,进入擦拭区231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脏污随环形清洁带230向后运动至吸污口430处,并在集污气流的吸力作用下被吸入集污桶中。由于擦拭区231的前部区域与待清洁面的过盈接触量小于擦拭区231的后部区域与待清洁面的过盈接触量,擦拭区231的前部区域可以引导大颗粒脏污进入擦拭区231与待清洁面之间并随环形清洁带230向后运动至吸污口430处,以便被集污气流吸入集污桶中。环形清洁带230沿图4中ω所示方向进行转动,擦拭区231的前部区域会先与脏污接触,环形清洁带230携带的清洁液可以先浸润待清洁面上的脏污,被浸润的脏污更易被清理。由于擦拭区231的后部区域与待清洁面的过盈接触量较大,则擦拭区231的后部区域对待清洁面的擦拭力度更大,擦拭区231的后部区域可以对待清洁面进行有效的擦拭。地刮450将待清洁面上的脏污引导至吸污口430处,刮条440对环形清洁带230进行刮擦但不会影响环形清洁带230的正常运动,刮条440可以顺着环形清洁带230的表面进行刮擦清洁并将吸附在环形清洁带230的脏污刮落至吸污口430处,位于吸污口430处的脏污在集污气流的吸力作用下被吸入集污桶中。
实施例二
结合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辊轴210和第二辊轴220的直径不同。第一辊轴210的直径为R1,第二辊轴220的直径为R2,R1<R2,即第一辊轴210的直径略小于第二辊轴220的直径,第一辊轴210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辊轴220的中心轴线等高设置,使第一辊轴210的底边高于第二辊轴220的底边设置,从而使靠近第一辊轴210的擦拭区231前部区域高于靠近第二辊轴220的擦拭区231后部区域,进而使擦拭区231的前部区域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小于擦拭区231的后部区域与待清洁面之前的过盈接触量。
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结合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辊轴210和第二辊轴220的直径不同。第一辊轴210的直径为R1,第二辊轴220的直径为R2,R1<R2,即第一辊轴210的直径小于第二辊轴220的直径,且第一辊轴210的中心轴线低于第二辊轴220的中心轴线设置,使第一辊轴210的底边高于第二辊轴220的底边设置,从而使靠近第一辊轴210的擦拭区231前部区域可以高于靠近第二辊轴220的擦拭区231后部区域,进而使擦拭区231的前部区域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小于擦拭区231的后部区域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辊轴210与第二辊轴220的中心轴线高度差应小于第一辊轴210和第二辊轴220的半径差。
实施例三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地刷和设于地刷上的拖布组件,拖布组件包括第一辊轴、第二辊轴及环形清洁带,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在前后方向上平行布置,环形清洁带套设于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外部以转动擦拭待清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清洁带在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之间形成有与待清洁面接触的擦拭区,其中,第一辊轴的底边高于第二辊轴的底边,以使擦拭区的前部区域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小于擦拭区的后部区域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的直径相同,且第一辊轴的中心轴线高于第二辊轴的中心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轴的直径小于第二辊轴的直径,且第一辊轴的中心线与第二辊轴的中心轴线等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轴的直径小于第二辊轴的直径,且第一辊轴的中心轴线低于第二辊轴的中心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之间朝向待清洁面一侧的外公切线与待清洁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设有驱动组件、喷淋组件和吸污口,喷淋组件用于向环形清洁带提供清洁液,吸污口设于拖布组件的后侧,驱动组件与第二辊轴传动连接,转动的第二辊轴通过环形清洁带驱使第一辊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包括与环形清洁带过盈接触的分液件,分液件设有用以向环形清洁带提供清洁液的出液孔,地刷还设有与待清洁面接触以引导脏污进入吸污口的地刮,分液件的前端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地刮的前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清洁带还包括远离待清洁面一侧的浸润区,浸润区自后向前逐渐升高,喷淋组件设于浸润区的后侧。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布组件包括设于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之间且用于架设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的支撑架,支撑架的底侧设有与环形清洁带的擦拭区抵触的支撑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清洁带的外表面设有刷毛,位于擦拭区内的刷毛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自前向后递增,位于擦拭区前沿处的刷毛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过盈接触量为0.3mm~1mm。
CN202321121582.XU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Active CN219962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1582.XU CN219962768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1582.XU CN219962768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62768U true CN219962768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97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21582.XU Active CN219962768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627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2658B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114468876B (zh) 基站、清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12006618A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的清洗站
CN113749580A (zh) 一种组合洗地机
CN112641394B (zh) 一种带有浮动吸嘴的吸拖一体机
CN219962768U (zh) 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16628410U (zh) 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CN113057547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拖地系统
CN211381087U (zh) 一种具有高效集成复合功能的清洁工具及其清洁一体机
CN212489768U (zh) 一种智能清洁机器人及其水箱装置
CN211381126U (zh) 一种清洁一体机的喷液组件及其清洁一体机
CN213524978U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210315351U (zh) 一种可驾驶的除尘清扫设备
CN216147968U (zh) 一种地面清洁装置
CN218186678U (zh) 一种清洁效率高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16020818U (zh) 一种擦拭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17524977U (zh) 一种润湿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11381158U (zh) 一种便于高效维护的清洁工具安装结构及其清洁一体机
CN211381127U (zh) 一种清洁一体机的关节组件及其清洁一体机
CN216797558U (zh) 一种清洁效果好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18960630U (zh) 一种地刷
CN217645135U (zh)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的清洁基座
CN219508461U (zh) 一种扫洗一体机
CN212591954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的清洗站
CN220832915U (zh) 高效拖地自动扫地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