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33137U - 侧围窗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侧围窗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33137U
CN216833137U CN202220798254.2U CN202220798254U CN216833137U CN 216833137 U CN216833137 U CN 216833137U CN 202220798254 U CN202220798254 U CN 202220798254U CN 216833137 U CN216833137 U CN 216833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ide wall
wall window
decorative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982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982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33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33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33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围窗总成及车辆,包括侧围窗模块、设于侧围窗模块后方的装饰板模块,以及设于侧围窗模块和装饰板模块下方的装饰条模块;侧围窗模块与装饰板模块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侧围窗模块与装饰条模块之间,以及装饰板模块与装饰条模块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侧围窗模块上设有与侧围钣金连接的第一装配结构,装饰板模块上设有与流水槽结构连接的第二装配结构。本实用新型能降低侧围钣金的设计、制造难度,同时节省了线上的装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侧围窗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围窗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进步,用户对汽车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代步工具层面,对车辆外观等体现品质感的因素也越来越重视。悬浮式车顶设计在外观上使车顶有一种悬浮在空中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因具有更强的科技感而逐渐被广泛应用。
悬浮式车顶设计一般应用于SUV等车型,为了达到悬浮效果,需要设计后侧围窗和D柱装饰板,相应的,还需要在侧围窗和装饰板的下方设置装饰条。现有的装配结构中,一般需要针对侧围窗、D柱装饰板和装饰条分别在侧围钣金上设计装配结构,装配步骤繁琐,且侧围钣金的设计、制造难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侧围窗总成及车辆,旨在降低侧围窗、D柱装饰板和装饰条与侧围钣金之间的装配难度,降低侧围钣金的设计制造难度,并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侧围窗总成,包括:
侧围窗模块、设于所述侧围窗模块后方的装饰板模块,以及设于所述侧围窗模块和所述装饰板模块下方的装饰条模块;
所述侧围窗模块与所述装饰板模块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所述侧围窗模块与所述装饰条模块之间,以及所述装饰板模块与所述装饰条模块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
所述侧围窗模块上设有与侧围钣金连接的第一装配结构,所述装饰板模块上设有与流水槽结构连接的第二装配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卡接边架和卡接勾架,所述卡接边架设于所述侧围窗模块和所述装饰板模块的其中之一,所述卡接勾架设于所述侧围窗模块和所述装饰板模块的其中之另一,且所述卡接勾架位于所述侧围窗模块或所述装饰板模块的内侧;
所述卡接边架的内侧形成有向内开口的第一卡槽,所述卡接勾架形成有第一卡钩,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第一卡槽在前后方向上卡接配合。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侧围窗模块和所述装饰板模块的其中之一的辅助限位体,所述辅助限位体位于所述卡接勾架的外侧,并与所述卡接勾架配合在内外方向上限制所述侧围窗模块和所述装饰板模块的其中之另一的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勾架包括:
连接基板,贴合连接于所述侧围窗模块的内侧或所述装饰板模块的内侧;
弯折勾板,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基板,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卡钩。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基板与所述弯折勾板之间设有加强筋。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侧围窗模块包括:
侧窗主体,下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装饰条模块;
包边,至少包设于所述侧窗主体的上缘和后缘,位于所述侧窗主体后缘的所述包边形成所述卡接边架或所述卡接勾架;以及
顶部亮条,连接于位于所述侧窗主体上缘的所述包边。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分为与所述侧围窗模块对应的前连接结构,以及与所述装饰板模块对应的后连接结构;
所述前连接结构具有上下插接配合的插槽和插脚,所述插槽开设于所述装饰条模块,所述插脚设于所述侧围窗模块;
所述后连接结构为卡接式结构,其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卡接配合的第二卡钩和第二卡槽;其中,所述第二卡钩设于所述装饰板模块和所述装饰条模块的其中之一,所述第二卡槽设于所述装饰板模块和所述装饰条模块的其中之另一。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饰条模块包括与所述侧围窗模块对应的第一装饰条、与所述装饰板模块对应的第二装饰条,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装饰条和所述第二装饰条外侧的装饰条亮条;
所述第一装饰条开设有所述插槽,所述第二装饰条设有所述第二卡钩或所述第二卡槽。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装配结构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装配结构分别分布于所述侧围窗模块的前部和后部;
所述第二装配结构位于所述装饰板模块的后部。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实现侧围窗模块、装饰板模块和装饰条模块之间的预装,预装后三者形成预装模块,在侧围窗模块和装饰板模块这两个体积较大的模块上合理设置第一装配结构和第二装配结构的装配点位,免去在侧围钣金上开设与装饰板模块对应的装配点位以及与装饰条模块对应的装配点位,也能减少针对侧围窗模块和装饰板模块的装配点位,降低了侧围钣金的设计、制造难度;并且,由于侧围窗模块、装饰板模块和装饰条模块的预装操作可以在线下进行,在线装配的时候无需针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单独的装配,节省了线上的装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能方便进行装卸维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侧围窗总成。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侧围窗总成,有利于降低整车的设计制造难度,还有利于提升整车的线上组装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围窗总成与侧围钣金的装配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围窗总成与侧围钣金的装配结构背视图;
图3为图2中侧围窗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侧围窗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装饰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D部放大图;
图7为图3中装饰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装饰条亮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一装饰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二装饰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12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13为图3的C-C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侧围窗模块;110、侧窗主体;120、包边;130、顶部亮条;140、玻璃胶;
200、装饰板模块;210、饰板主体;220、卡脚;
300、装饰条模块;310、第一装饰条;320、第二装饰条;330、装饰条亮条;340、堵盖;350、上卡台;360、下卡台;370、卡接导向斜面;
400、第一连接结构;410、卡接边架;411、第一卡槽;420、卡接勾架;421、第一卡钩;422、连接基板;423、弯折勾板;424、加强筋;430、辅助限位体;
500、第二连接结构;510、前连接结构;511、插槽;520、后连接结构;521、第二卡钩;522、第二卡槽;
600、第一装配结构;
700、第二装配结构;
800、侧围钣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内”为朝向乘员舱的方向,反之则为“外”;术语“上”为从车底到车顶的方向,反之则为“下”;术语“前”为从车尾到车头的方向,反之则为“后”。具体的方向在附图中进行了指示。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围窗总成进行说明。所述侧围窗总成,包括侧围窗模块100、设于侧围窗模块100后方的装饰板模块200,以及设于侧围窗模块100和装饰板模块200下方的装饰条模块300;侧围窗模块100与装饰板模块20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400连接,侧围窗模块100与装饰条模块300之间,以及装饰板模块200与装饰条模块300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结构500连接;侧围窗模块100上设有与侧围钣金800连接的第一装配结构600,装饰板模块200上设有与流水槽结构连接的第二装配结构700。
本实施例提供的侧围窗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连接结构400和第二连接结构500实现侧围窗模块100、装饰板模块200和装饰条模块300之间的预装,预装后三者形成预装模块,在侧围窗模块100和装饰板模块200这两个体积较大的模块上合理设置第一装配结构600和第二装配结构700的装配点位,免去在侧围钣金800上开设与装饰板模块200对应的装配点位以及与装饰条模块300对应的装配点位,也能减少针对侧围窗模块100和装饰板模块200的装配点位,降低了侧围钣金800的设计、制造难度;并且,由于侧围窗模块100、装饰板模块200和装饰条模块300的预装操作可以在线下进行,在线装配的时候无需针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单独的装配,节省了线上的装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由于侧围窗模块110、装饰板模块200和装饰条模块300的模块化连接和装配,还能方便进行装卸,继而便于维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至图6及图13,第一连接结构400包括卡接边架410和卡接勾架420,卡接边架410设于侧围窗模块100和装饰板模块200的其中之一,卡接勾架420设于侧围窗模块100和装饰板模块200的其中之另一,且卡接勾架420位于侧围窗模块100或装饰板模块200的内侧;卡接边架410的内侧形成有向内开口的第一卡槽411,卡接勾架420形成有第一卡钩421,第一卡钩421与第一卡槽411在前后方向上卡接配合。本实施例充分利用两者的平板状结构,通过前后卡接的方式实现侧围窗模块100和装饰板模块200的连接,在内外方向上占用空间小,对整车外观的影响也较小。
其中,卡接勾架420的设置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能保证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足有的卡接点位即可,在此不做唯一限定。本实施例示例性的将卡接勾架420示出为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三个。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阅图13,为了在内外方向上对侧围窗模块100和装饰板模块200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更有效的限位,避免两者之间出现晃动或相互分离的现象,第一连接结构400还包括设于侧围窗模块100和装饰板模块200的其中之一的辅助限位体430,辅助限位体430位于卡接勾架420的外侧,并与卡接勾架420配合在内外方向上限制侧围窗模块100和装饰板模块200的其中之另一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限位体430的设置需要考虑侧围窗模块100和装饰板模块200对接位置外观的平整性,例如,若辅助限位体430是位于装饰板模块200上的,则可由装饰板模块200的前边缘向外延伸形成辅助限位体430。
在侧围窗模块100和装饰板模块200之间通过前后卡接实现连接的基础上,参阅图3至图6及图13,侧围窗模块100包括侧窗主体110、包边120和顶部亮条130;侧窗主体130的下部通过第一连接结构400连接于装饰条模块300;包边120至少包设于侧窗主体110的上缘和后缘,位于侧窗主体110后缘的包边120形成卡接边架410或卡接勾架420;顶部亮条130连接于位于侧窗主体110上缘的包边120。
在本实施例中,卡接边架410或卡接勾架420可与包边120一体设置,或通过另外的连接结构(例如卡接、插接等结构)连接在包边120上。另外,顶部亮条130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实现与包边120的连接,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同时,本实施例示例性的将包边120设为对侧窗主体110的前侧边缘、上侧边缘和后侧边缘进行包围,但需要理解的是,包边120还可以是其他布设方式,例如在侧窗主体110的周向形成连续的、全方位的包围结构等等,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更具体的,侧窗主体110的内侧还设有玻璃胶140,其在侧窗主体100与侧围钣金800之间起到粘接和缓冲隔离的作用。
第一连接结构400的具体布置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被示出为:卡接边架410一体连接于位于侧窗主体110后侧的包边120上,卡接勾架420设于装饰板模块200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形成第一卡钩421,参阅图3、图5、图6及图13,卡接勾架420包括连接基板422和弯折勾板423;连接基板422贴合连接于侧围窗模块100的内侧或装饰板模块200的内侧;弯折勾板423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基板422,另一端形成第一卡钩421。本实施例中的“贴合连接”可以是贴合粘接、贴合焊接(超声波焊接)等方式,针对卡接勾架420的材质和所连接位置的材质进行选择性的设置。
具体实施时,弯折勾板423的钩接位置(即第一卡钩421处)具有1mm左右的凸台,第一卡槽411位1.2mm左右宽度的凹槽,在第一卡槽411的边缘进行倒角处理,使得凸台能更容易的进入。该实施方式所采用的凸台和凹槽尺寸均较小,不仅能实现卡接限位,同时还不影响周边其他构件的布局。
参阅图3、图5、图6及图13,为了避免连接基板422与弯折勾板423的连接处开裂变形,连接基板422与弯折勾板423之间设有加强筋424。
作为第二连接结构500的一种实施方式,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结构500为插接式结构,其具有上下插接配合的插槽和插脚,插槽开设于装饰条模块300,插脚设于侧围窗模块100和装饰板模块200。
具体实施时,装饰条模块300包括装饰条主体和装饰条亮条,装饰条主体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槽,装饰条亮条则连接于装饰条主体的外侧,两者之间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实现连接。另外,在装配的时候,可预先在插槽之内涂覆胶水,在插接后通过胶水进一步实现位置锁定,避免插脚插脚从插槽中脱出。
作为第二连接结构50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结构500为卡接式结构,其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卡接配合的第二卡钩和第二卡槽;其中,第二卡钩设于侧围窗模块100和装饰板模块200,第二卡槽设于装饰条模块300;或者,第二卡钩设于装饰条模块200,第二卡槽设于侧围窗模块100和装饰板模块200。
具体实施时,装饰条模块300包括装饰条主体和装饰条亮条,装饰条主体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卡钩,第二卡槽则对应开设于侧围窗模块100和装饰板模块200的下缘;装饰条亮条连接于装饰条主体的外侧,两者之间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实现连接。
作为第二连接结构500的又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7至图12,第二连接结构500分为与侧围窗模块100对应的前连接结构510,以及与装饰板模块200对应的后连接结构520。前连接结构510具有上下插接配合的插槽511和插脚,插槽511开设于装饰条模块300,插脚设于侧围窗模块100。后连接结构520为卡接式结构,其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卡接配合的第二卡钩521和第二卡槽522;其中,第二卡钩521设于装饰板模块200和装饰条模块300的其中之一,第二卡槽522设于装饰板模块200和装饰条模块300的其中之另一。
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结构500根据不同模块的厚度进行选择性的装配,具体理解为,由于侧围窗模块100厚度较大,因而采用插接连接,由于装饰板模块200的厚度较小,因为设置卡接方式更加方便可靠;同时,由于插接方向和卡接方向相同,装配也比较便捷,无需多向操作。其中,在插接装配的时候,可预先在插槽之内涂覆胶水,在插接后通过胶水进一步实现位置锁定,避免插脚插脚从插槽中脱出。
本实施例中的插脚示例性的被示出为由侧窗玻璃110的下缘直接形成,即插槽511直接与侧窗玻璃110插接,但需要理解的是,插脚也可以是由包设在侧窗玻璃110下缘的包边120形成,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另外,为了实现卡接装配方式,本实施例中的装饰板模块200示例性的被示出为主要由装饰板主体210和设于装饰板主体210下缘的卡脚220组成,卡脚220上开设第二卡槽522,第二卡钩521设于装饰条模块300上。需要理解的是,第二卡槽522和第二卡钩521的设置位置也可颠倒,例如,若侧窗玻璃110的下缘也具有包边120,则该位置的包边120上可设置第二卡钩521,对应的,装饰条模块300上开设第二卡槽522。
为了实现上述的分段式装配方式,参阅图7至图12,装饰条模块300包括装与侧围窗模块100对应的第一装饰条310、与装饰板模块200对应的第二装饰条320,以及设于第一装饰条310和第二装饰条320外侧的装饰条亮条330;其中,第一装饰条310开设有插槽511,第二装饰条320设有第二卡钩521或第二卡槽522。
装饰条亮条330与第一装饰条310和第二装饰条320的具体装配方式可参阅图11及图12,第一装饰条310和第二装饰条320的外侧均形成有上卡台350和下卡台360,装饰条亮条330的两侧缘分别形成卡钩状结构,继而实现装饰条亮条330与第一装饰条310和第二装饰条320的卡接。
更具体的,为了方便的实现卡接装配,上卡台350和下卡台360的其中之一形成有卡接导向斜面370,可以使装饰条亮条330的一侧先实现卡接,另一侧再在卡接导向斜面370的导向作用下实现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及图8,装饰条模块300还包括堵盖,其盖设于装饰条亮条的两端,继而能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至图5,第一装配结构600具有多个,多个第一装配结构600分别分布于侧围窗模块100的前部和后部;第二装配结构700位于装饰板模块200的后部。
本实施例示例性的将第一装配结构600设置为三个,其中两个分布在侧围窗模块100的前侧上部和下部,另一个分布在侧围窗模块100的后侧中部,三个第一装配结构600呈三角形分布,使侧围窗模块100能得到有效的连接,并保证不会晃动,并且最大程度的简化了装配点位的数量。同时,第二装配结构700示例性的被示出为四个,四个第二装配结构700沿上下方向布设于装饰板模块200的后侧,免除在装饰板模块200的上下两侧设置装配点位,最大程度的简化了第二装配结构700的布设方式。
为了实现与侧围钣金800的连接,本实施例示例性的将第一装配结构600设置为直插式的卡扣,在侧围钣金800上对应设置卡口;同时,为了实现与流水槽结构的连接,第二装配结构700示例性的被示出为连接孔,在流水槽结构上对应设置卡扣。需要理解的是,第一装配结构600和第二装配结构700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示出的方式,还可以采用粘接、插接等方式,能满足装配性能需求即可,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侧围窗总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侧围窗总成,有利于降低整车的设计制造难度,还有利于提升整车的线上组装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侧围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围窗模块、设于所述侧围窗模块后方的装饰板模块,以及设于所述侧围窗模块和所述装饰板模块下方的装饰条模块;
所述侧围窗模块与所述装饰板模块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所述侧围窗模块与所述装饰条模块之间,以及所述装饰板模块与所述装饰条模块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
所述侧围窗模块上设有与侧围钣金连接的第一装配结构,所述装饰板模块上设有与流水槽结构连接的第二装配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卡接边架和卡接勾架,所述卡接边架设于所述侧围窗模块和所述装饰板模块的其中之一,所述卡接勾架设于所述侧围窗模块和所述装饰板模块的其中之另一,且所述卡接勾架位于所述侧围窗模块或所述装饰板模块的内侧;
所述卡接边架的内侧形成有向内开口的第一卡槽,所述卡接勾架形成有第一卡钩,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第一卡槽在前后方向上卡接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侧围窗模块和所述装饰板模块的其中之一的辅助限位体,所述辅助限位体位于所述卡接勾架的外侧,并与所述卡接勾架配合在内外方向上限制所述侧围窗模块和所述装饰板模块的其中之另一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勾架包括:
连接基板,贴合连接于所述侧围窗模块的内侧或所述装饰板模块的内侧;
弯折勾板,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基板,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卡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围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基板与所述弯折勾板之间设有加强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窗模块包括:
侧窗主体,下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装饰条模块;
包边,至少包设于所述侧窗主体的上缘和后缘,位于所述侧窗主体后缘的所述包边形成所述卡接边架或所述卡接勾架;以及
顶部亮条,连接于位于所述侧窗主体上缘的所述包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分为与所述侧围窗模块对应的前连接结构,以及与所述装饰板模块对应的后连接结构;
所述前连接结构具有上下插接配合的插槽和插脚,所述插槽开设于所述装饰条模块,所述插脚设于所述侧围窗模块;
所述后连接结构为卡接式结构,其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卡接配合的第二卡钩和第二卡槽;其中,所述第二卡钩设于所述装饰板模块和所述装饰条模块的其中之一,所述第二卡槽设于所述装饰板模块和所述装饰条模块的其中之另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围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条模块包括与所述侧围窗模块对应的第一装饰条、与所述装饰板模块对应的第二装饰条,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装饰条和所述第二装饰条外侧的装饰条亮条;
所述第一装饰条开设有所述插槽,所述第二装饰条设有所述第二卡钩或所述第二卡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结构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装配结构分别分布于所述侧围窗模块的前部和后部;
所述第二装配结构位于所述装饰板模块的后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围窗总成。
CN202220798254.2U 2022-04-07 2022-04-07 侧围窗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6833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8254.2U CN216833137U (zh) 2022-04-07 2022-04-07 侧围窗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8254.2U CN216833137U (zh) 2022-04-07 2022-04-07 侧围窗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33137U true CN216833137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97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98254.2U Active CN216833137U (zh) 2022-04-07 2022-04-07 侧围窗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33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33137U (zh) 侧围窗总成及车辆
CN112026932A (zh) 一种汽车塑料顶边梁安装结构及电动汽车
CN109278666B (zh) 一种汽车a柱外装饰条总成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2413656U (zh) 一种后围内装饰板安装结构
CN213502590U (zh) 汽车a柱总成及汽车
CN218907136U (zh) 汽车外饰组件及汽车
CN217672463U (zh) 一种客车顶部侧装饰结构
CN218703544U (zh) 汽车通风盖板的延长板及车辆
CN216069897U (zh) 前围格栅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JP3866351B2 (ja) 自動車のフードシール取付構造
CN216636636U (zh) 一种顶盖骨架总成及汽车
CN210310202U (zh) A柱内饰板、汽车a柱及汽车
CN211567843U (zh) 一种装饰板及车辆
CN218805630U (zh) 一种b柱总成及车辆
CN215850668U (zh) 侧门总成及车辆
CN218703507U (zh) 车辆及其前顶横梁和前顶横梁总成
CN211567842U (zh) 一种前风挡下装饰板
CN220682486U (zh) 一种b柱饰板、b柱总成及车辆
CN219524035U (zh) 一种汽车后侧围窗外板结构
CN217672869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翼子板结构
CN217374674U (zh) 后背门外饰板总成的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9406129U (zh) 一种汽车车门上段压盖结构
CN111016815B (zh) 一种车门c柱分缝密封条结构
CN213199646U (zh) 一种车内侧围装饰系统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