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01646U -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01646U
CN216701646U CN202123391480.3U CN202123391480U CN216701646U CN 216701646 U CN216701646 U CN 216701646U CN 202123391480 U CN202123391480 U CN 202123391480U CN 216701646 U CN216701646 U CN 216701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air inlet
liquid storage
atom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914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etech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etech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etech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etech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914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01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01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01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雾化器包括具有储液腔的储液件和至少部分收容于储液件中的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具有雾化腔的固定座和设于雾化腔中的雾化芯。雾化器通过在储液件上分别设置与储液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与外界空气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在储液件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进气口与第二进气口的导气通道,并将导气通道呈迂回状的流道结构设置,延长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的进气路径,以使外部空气的进气路径的长度大于连通气动开关的气流通道的长度。则在用户抽吸形成的负压作用下,可保证气流通道内的气流优先吸入雾化腔,使得气动开关能够灵敏地感应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或气压变化,从而有效提高气动开关触发启动的灵敏性。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拟吸烟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发生装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模拟吸烟产品,其主要包括雾化器和电源装置,通过电源装置对雾化器中的发热单元进行供电,发热单元在电驱动下,可将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雾化形成烟雾,用户吸食烟雾而达到模拟吸烟的效果。
当前,通过咪头开关感应气流而启动工作的气溶胶发生装置,一般是将进气孔设置于雾化器的底部,底部进气孔位置与雾化器的进气口距离较近,而咪头气道与雾化器的进气口的距离较远,在用户抽吸形成的负压作用下,气流不能良好地从咪头气道进入雾化器的雾化腔,导致咪头开关难以被触发,从而造成咪头开关启动不灵敏,影响气溶胶发生装置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器,以解决雾化器底部进气孔位置与雾化器的进气口距离较近,而咪头气道与雾化器的进气口的距离较远,导致咪头开关难以被触发而失灵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所述雾化器包括:
储液件,内部形成有用于储存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储液腔;以及
雾化组件,包括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储液件中的固定座和用于在通电后加热并雾化由所述储液腔提供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的雾化芯,所述固定座内部形成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所述雾化腔内,所述储液件上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以使所述雾化腔中雾化形成的烟雾,在所述第一进气口引入的气体的带动下输出至用户口中;
其中,所述储液件上设置有用于引入外部空气的第二进气口,所述储液件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呈迂回状的流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通道具有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的进气端口和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的出气端口,所述出气端口设置于所述储液件的底部,所述进气端口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出气端口的设置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通道由多个U形气道依次相连,以在所述储液件的侧壁上构成迂回状的所述流道结构;或者,所述导气通道由多个V形气道依次相连,以在所述储液件的侧壁上构成迂回状的所述流道结构;亦或者,所述导气通道呈螺旋状结构形式布置于所述储液件的侧壁上以构成所述流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件包括顶端具有出烟口且底端具有开口的烟弹外壳和装配于烟弹外壳的底端开口上的烟弹座,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烟弹座上,所述烟弹外壳中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出烟口的通气管,所述烟弹外壳内部于所述固定座及所述通气管之外的部分界定出所述储液腔,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连通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腔的进液通道,所述第一进气口设于所述烟弹座上,所述第二进气口及所述导气通道设于所述烟弹外壳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外壳的外侧壁上凹设有导气槽,所述导气槽内沿其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挡条;相邻两个所述挡条中,一个所述挡条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气槽的第一内侧面相连,另一个所述挡条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气槽的第二内侧面相连,且一个所述挡条的第二端与所述导气槽的第二内侧面之间具有第一过气间隙,另一个所述挡条的第二端与所述导气槽的第一内侧面之间具有第二过气间隙,相邻两个所述挡条之间具有第三过气间隙,所述第三过气间隙连通相应所述第一过气间隙与相应所述第二过气间隙,以在所述烟弹外壳的外侧壁上设置迂回状的连通槽,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烟弹外壳外侧壁上的套件,所述套件的内侧壁与所述连通槽围合形成迂回状的所述流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通气管的轴向,所述挡条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导气槽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气间隙的间距与所述第二过气间隙的间距相等。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任一方案提供的雾化器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提供的所述雾化器和用于向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源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装置包括顶端具有开口且底端封闭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进气腔,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导气通道的出气端口分别与所述进气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件上还设置有用于收容气动开关的空腔和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感应气腔,所述安装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感应气腔的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雾化器结构中,通过在储液件上分别设置与储液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与外界空气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在储液件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进气口与第二进气口的导气通道,并将导气通道呈迂回状的流道结构设置,以延长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的进气路径,并增大导气通道的吸阻,使得导气通道的吸阻大于气流通道内的吸阻。则在用户抽吸形成的负压作用下,可保证气流通道内的气流优先被吸入至雾化腔中,使得气动开关能够灵敏地感应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或气压变化,从而有效提高气动开关触发启动的灵敏性,可良好地改善气动开关触发启动不灵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雾化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Ⅰ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液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Ⅱ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雾化器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C-C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Ⅲ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动开关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的爆炸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部分分解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储液件;11-烟弹外壳;111-第二进气口;112-出烟口;113-导气槽;1131- 第一内侧面;1132-第二内侧面;12-烟弹座;121-第一进气口;13-通气管;14- 挡条;15-第一过气间隙;16-第二过气间隙;17-第三过气间隙;18-储液腔;
2-雾化组件;21-固定座;211-基座;212-封液件;213-回气槽;214-回气通道;215-第一进液孔;216-第二进液孔;22-雾化芯;23-雾化腔;24-连通气道;25-密封件;251-第三进液孔;26-进液通道;
3-U型凸起结构;31-第一条形筋位;32-第二条形筋位;33-第三条形筋位; 34-连通端口;
4-气流通道;41-导气口;
5-导气通道;51-进气端口;52-出气端口;
6-第一密封凸起;61-弧形凸起段;62-第一竖直凸起段;63-第二竖直凸起段;64-感应气槽;65-过液间隙;
7-壳体;71-开口端;72-封闭端;73-套件;
8-安装件;81-电池支架;811-第一基座;812-第二基座;813-支撑体;814- 定位腔;82-气动开关座;821-座体;822-环套;83-第一储液槽;84-第二储液槽;85-感应气腔;86-空腔;87-通气孔;88-安装腔;
9-第二密封凸起;91-第一凸起段;92-第二凸起段;
100-气溶胶发生装置;10-雾化器;20-电源装置;
30-气动开关;40-电池;50-控制板;60-连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多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或“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适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气溶胶发生装置100 包括用于将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雾化形成烟雾的雾化器10和向雾化器10供电的电源装置20。请结合参阅图3、图4和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包括储液件1和雾化组件2,储液件1内部形成有用于储存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储液腔18。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7,雾化组件2包括固定座21和雾化芯22,雾化芯22可以是但不限于多孔陶瓷芯,固定座21至少部分收容于储液件1中,固定座21内部形成有雾化腔23,雾化腔23与储液腔18连通,雾化芯22设置于雾化腔23内,储液件1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121,第一进气口121与雾化腔 23连通,以使第一进气口121可将空气引入雾化腔23。第一进气口121还与连通气动开关30的气流通道4连通,以在用户抽吸形成的负压作用下,气流通道 4内的空气可经由第一进气口121吸入雾化腔23,气动开关30感应到气流通道 4内气流或气压变化而产生触发启动响应。请结合参阅图4、图5和图6,储液件1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111和导气通道5,第二进气口111与外界空气连通的,导气通道5连通于第一进气口121与第二进气口111之间,且导气通道5 呈迂回状的流道结构设置。则用户对气溶胶发生装置100进行抽吸操作时,在用户抽吸形成的负压作用下,外部空气可经由第二进气口111、导气通道5及第一进气口121吸入雾化腔23,同时储液腔18向雾化腔23中的雾化芯22提供气溶胶形成基质,雾化芯22在通电后加热并雾化由储液腔18提供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以在雾化腔23中雾化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烟雾。雾化腔23中的烟雾可在第一进气口121引入的气体的带动下,由储液件1内的通气管13输出至用户口中,使得用户达到模拟吸烟的效果。在外部空气流经导气通道5的过程中,由于导气通道5呈迂回状的流道结构设置,延长了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23 的进气路径,以使外部空气的进气路径的长度大于连通气动开关30的气流通道 4的长度。如此,在用户抽吸形成的负压作用下,可保证气流通道4内的气流优先吸入雾化腔23,气动开关30通过感应气流通道4内的气流信号或气压变化信号,触发电源装置20的控制板50控制电源装置20向雾化器10的雾化芯 22供电,以使雾化芯22通电后产生热量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起到加热雾化的作用。因此,由于导气通道5呈迂回状的流道结构设置,延长了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23的进气路径,可使得气动开关30更容易触发,能够有效提高气动开关30触发启动的灵敏性,良好地改善了气动开关30触发启动不灵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0,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储液件1上分别设置与储液腔18连通的第一进气口121和与外界空气连通的第二进气口 111,在储液件1上设置连通第一进气口121与第二进气口111的导气通道5,并将导气通道5呈迂回状的流道结构设置,以延长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23的进气路径,以使外部空气的进气路径的长度大于连通气动开关30的气流通道4 的长度。导气通道5呈迂回状的流道结构设置,在延长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23 的进气路径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大导气通道5的吸阻。需要注意的是,在外部空气的进气路径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连通气动开关30的气流通道 4的长度时,只要导气通道5的吸阻大于气流通道4的吸阻,也同样可以使得气流通道4内的气流优先吸入雾化腔23。则在用户抽吸形成的负压作用下,可保证气流通道4内的气流优先吸入雾化腔23,使得气动开关30能够灵敏地感应到气流通道4内的气流或气压变化,从而有效提高气动开关30触发启动的灵敏性,可良好地改善气动开关30触发启动不灵敏的问题。
请结合参阅图3、图4和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2的固定座 21包括支撑并固定于烟弹座12上的基座211和套设于基座211上的封液件212,基座211具有构成雾化腔23的内腔,基座21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回气槽213,回气槽213沿基座211外壁面的周向迷宫式设置,封液件212的内侧壁与回气槽213围合形成回气通道214,回气通道214连通于第一进气口121与储液腔 18之间,使得储液腔18内气溶胶形成基质在消耗后,可以通过回气通道214 补入外界空气,以平衡储液腔18内的气压差,实现下液顺畅,进而保障雾化芯 22的供液充足,防止雾化芯22干烧,提高气溶胶发生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请结合参阅图3、图4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2 还包括套装于雾化芯22上的密封件25,封液件212上开设有第一进液孔215,基座211上开设有第二进液孔216,密封件25上开设有第三进液孔251,第一进液孔215、第二进液孔216及第三进液孔251共同连通形成引流储液腔18内气溶胶形成基质流向雾化芯22的进液通道26,第一进液孔215连通于回气通道214与储液腔18之间。在抽吸过程中,储液腔18内气溶胶形成基质可通过进液通道26流向雾化芯22,雾化芯22加热并雾化由储液腔18提供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且雾化后形成的烟雾在第一进气口121引入的气体的带动下输出至用户口腔供吸食。可以理解地,雾化芯22可以是但不限于多孔陶瓷芯结构,密封件25可以是但不限于密封硅胶,封液件212可以是但不限于封液硅胶。
请结合参阅图3、图4和图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气通道5具有与第二进气口111连通的进气端口51和与第一进气口121连通的出气端口52,导气通道5的出气端口52设置于储液件1的底部,导气通道5的进气端口51的设置高度高于出气端口52的设置高度。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可将第一进气口121及导气通道5的出气端口52设于储液件1的底部,同时将第二进气口 111及导气通道5的进气端口51设于储液件1的上部,以在延长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23的进气路径的同时,还可有效降低用户在正常抽吸时手部误封堵第二进气口111的可能性。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气通道5由多个U形气道依次相连,以在储液件1的侧壁上设置迂回状的流道结构。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在储液件1的侧壁上,由多个U形气道依次相连构成导气通道5,使得导气通道5在储液件1的侧壁上设置迂回状的流道结构,以达到延长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23的进气路径的目的。可以理解地,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导气通道5也可以由多个V形气道、C形气道或S形气道依次相连,以在储液件1 的侧壁上设置迂回状的流道结构,以达到延长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23的进气路径的目的。上述多个U形气道或多个V形气道是指具有三个以上的U形气道或 V形气道,U形气道或V形气道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23的进气路径的长度需要而合理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导气通道5还可以呈螺旋状结构布置于储液件1的侧壁上,以达到延长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23的进气路径的目的。
请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储液件1包括顶端具有出烟口112且底端具有开口的烟弹外壳11和装配于烟弹外壳11的底端开口上的烟弹座12,固定座21设置于烟弹座12上,烟弹外壳11中设有连通雾化腔23与出烟口112的通气管13,烟弹外壳11内部于固定座21及通气管13之外的部分界定出储液腔18,固定座21上设有连通储液腔18与雾化腔23的进液通道26,第一进气口121设于烟弹座12上,第二进气口111及导气通道5设于烟弹外壳11的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当用户对气溶胶发生装置 100进行抽吸操作时,外部空气可经由第二进气口111、导气通道5及第一进气口121吸入雾化腔23。雾化腔23中的烟雾可在第一进气口121引入的气体的带动下,由烟弹外壳11内的通气管13输出至出烟口112,以供用户吸食。并且,将烟弹座12装配于烟弹外壳11的底端开口上,并将第一进气口121设于烟弹座12上,第二进气口111及导气通道5设于烟弹外壳11的侧壁上,以使得第二进气口111位于烟弹外壳11的侧上方,可有效降低用户在正常抽吸时手部误封堵第二进气口111的可能性。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烟弹外壳11的外侧壁上凹设有导气槽113,导气槽113内沿其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挡条14。相邻两个挡条14中,一个挡条14的第一端与导气槽113的第一内侧面1131相连,另一个挡条14的第一端与导气槽113的第二内侧面1132相连,且一个挡条14 的第二端与导气槽113的第二内侧面1132之间具有第一过气间隙15,另一个挡条14的第二端与导气槽113的第一内侧面1131之间具有第二过气间隙16,相邻两个挡条14之间具有第三过气间隙17,第三过气间隙17连通相应第一过气间隙15与相应第二过气间隙16。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烟弹外壳11 的外侧壁上的导气槽113内部形成相互交错的齿形结构,以在烟弹外壳11的外侧壁上设置迂回状的连通槽60。雾化器10还包括套设于烟弹外壳11的外侧壁上的套件73,套件73的内侧壁与连通槽60围合形成迂回状的流道结构,以达到延长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23的进气路径的目的。可以理解地,请结合参阅图15,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套件73可以与电源装置20的壳体7一体成型,也就是说。壳体7包括其本体和与其本体一体成型的套件73,当将雾化器10 装配于壳体7的顶端开口中时,壳体7的内侧壁与连通槽60围合形成迂回状的流道结构,以达到延长外部空气进入雾化腔23的进气路径的目的。
请结合参阅图3、图5和图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气槽11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通气管13的轴向,挡条1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导气槽113的长度方向。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有利于空气顺畅地流经迂回状的导气通道5。可以理解地,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导气槽113的长度方向可以不平行于通气管13 的轴向,例如导气槽113可以弯曲成U形槽、S型槽或C型槽等。挡条14的长度方向也可以不垂直于导气槽113的长度方向,例如挡条14可以倾斜于空气气流的流动方向设置。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气间隙15的间距与第二过气间隙16的间距相等,有利于空气顺畅地流经迂回状的导气通道5,并增强气流流动的均匀性。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储液件1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导气通道5,可提高进入雾化腔23中的空气的量,避免雾化腔23中供气不足而导致温度过高,影响烟雾的口感。
请结合参阅图15和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雾化器10和用于向雾化器 10供电的电源装置20。因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源装置20的全部技术特征,故其具有与上述电源装置20相同的技术效果。
请结合参阅图8、图10和图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装置20包括顶端具有开口且底端封闭的壳体7和设置于壳体7内的安装件8,安装件8上设置有进气腔88,第一进气口121和导气通道5的出气端口52分别与进气腔 88连通。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当用户对气溶胶发生装置100进行抽吸操作时,外部空气可经由第二进气口111、导气通道5、进气腔88及第一进气口121 吸入雾化腔23。在安装件8上设置的进气腔88,使得进气腔88位于雾化腔23 的下方,一方面可以缓冲气流的流速,避免进入雾化腔23的气流流速较高而造成用户呛烟,另一方面可以雾化腔23中产生的冷凝液可通过第一进气口121 泄漏至进气腔88中,以降低烟雾中掺杂的冷凝液的量,提升烟雾吸食的口感。
请结合参阅图10、图11和图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件8上还设置有用于收容气动开关30的空腔86和与空腔86连通的感应气腔85,安装件8 上开设有连通进气腔88与感应气腔85的气流通道4。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将气动开关30装配于安装件8上的空腔86内,在用户抽吸形成的负压作用下,在气流通道4内的气流优先吸入雾化腔23的情形下,气动开关30仅需通过感应感应气腔85中气流或气压的变化,就能够灵敏地产生触发启动响应,以改善气动开关30触发启动不灵敏的问题。
请结合参阅图10、图11和图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件8包括设置于壳体7内的电池支架81和用于将气动开关30装配于电池支架81上的气动开关座82,壳体7内部于电池支架81及气动开关座82之外的部分形成连通气道24,进气腔88及气流通道4设于电池支架81上临近壳体7的开口端71的一端,气流通道4连通于连通气道24与进气腔88,气动开关座82设于电池支架81临近壳体7的封闭端72的位置,空腔86及感应气腔85设于气动开关座82上,感应气腔85与连通气道24连通。可以理解地,气动开关座82可以是但不限于采用硅胶材料或橡胶材料制成的软胶件,以增强气动开关30安装于电池支架81上的气密性,使得气动开关30更容易触发,启动更加灵敏。
请结合参阅图10、图11和图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支架81包括临近开口端71设置的第一基座811、临近封闭端72设置的第二基座812,以及连接于第一基座811与第二基座812之间的支撑体813,气流通道4设于第一基座811上,第二基座812朝向第一基座811的端面上凹设有第一储液槽83,气动开关座82设于第二基座812的外侧壁上,第一基座811、第二基座812及支撑体813之间的空间界定出用于定位电池40的定位腔814,第一基座811背离第二基座812的端面上凹设有第二储液槽84,在储液件1的底部装配于壳体7的顶端开口中时,储液件1的底部与第二储液槽84围合形成进气腔88。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将气流通道4设于第一基座811上,将第一储液槽83凹设于第二基座812朝向第一基座811的端面上,并将气动开关座82设于第二基座 812的外侧壁上,在气动开关座82背离电池支架81的一面上设置感应气腔85,感应气腔85具有用于连通连通气道24的连通端口34,连通端口34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第一储液槽83的槽口所在平面的高度,则冷凝液会优先向第一储液槽83流动,并在第一储液槽83中进行集中储存,从而有效防止冷凝液经由感应气腔85的连通端口34流入感应气腔85,进而避免冷凝液泄漏至气动开关30 而导致气动开关30失灵或损坏,保证了气动开关30工作的稳定可靠性。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源装置。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8、图9和图14,电源装置20包括壳体7和安装件8,壳体7的外廓大致呈筒状设置,壳体7的顶端为开口端71,壳体7的底端为封闭端72。安装件8设置于壳体7内,壳体7内部于安装件8之外的部分界定出连通气道24。请结合参阅图10、图11和图13,安装件8上设置有空腔86和定位腔814,电源装置20的气动开关30至少部分收容于安装件8的空腔86中,电源装置20的电池40定位安装于安装件8的定位腔814中。安装件8上开设有气流通道4,气流通道4用于将连通气道24与雾化器10的雾化腔23和/或第一进气口121连通。也就是说,气流通道4可以是将连通气道24与雾化器10的雾化腔23连通,也可以是将连通气道24与雾化器10的第一进气口121连通,还可以是将连通气道24与雾化器10的雾化腔23连通和雾化器10的第一进气口121均连通。请结合参阅图9、图10和图11,安装件8上开设有第一储液槽83,第一储液槽83用于储存泄漏至电源装置20内部的冷凝液。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10,安装件8上还设置有感应气腔85,感应气腔85连通于空腔86与连通气道24。则用户对气溶胶发生装置100进行抽吸操作时,在用户抽吸形成的负压作用下,外部空气由雾化器10的进气孔进入雾化器10的第一进气口121或雾化腔23,同时用户抽吸形成的负压作用,也会使得连通气道24中的空气经由气流通道4 流出至雾化器10的第一进气口121或雾化腔23,使得连通气道24内产生负压,气动开关30通过与空腔86连通的感应气腔85感应到气流信号或气压变化信号,触发电源装置20的控制板50控制电源装置20向雾化器10的雾化芯22 供电,以使雾化芯22通电后产生热量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起到加热雾化的作用。此外,请结合参阅图10、图11和图12,感应气腔85具有用于连通连通气道 24的连通端口34,感应气腔85的连通端口34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第一储液槽 83的槽口所在平面的高度,防止冷凝液经由感应气腔85的连通端口34流入感应气腔85,从而避免冷凝液泄漏至空腔86而导致气动开关30失灵或损坏。
请结合参阅图10、图11和图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件8包括设置于壳体7内的电池支架81和气动开关座82,壳体7内部于电池支架81及气动开关座82之外的部分形成连通气道24,气流通道4设于电池支架81上临近开口端71的一端,第一储液槽83及气动开关座82分别设于电池支架81临近封闭端72的位置,空腔86及感应气腔85设于气动开关座82上。通气孔87 设于气动开关座82上,通气孔87连通空腔86与感应气腔85。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仅需将气动开关30装配于气动开关座82的空腔86中,便可以将气动开关30装配于电池支架81上。可以理解地,气动开关座82可以是但不限于采用硅胶材料或橡胶材料制成的软胶件,以增强气动开关30安装于电池支架 81上的气密性,使得气动开关30更容易触发,启动更加灵敏。
请结合参阅图10、图11和图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气动开关座82 上凸设有用于与壳体7的内侧壁弹性抵触的第一密封凸起6,第一密封凸起6 包括环绕通气孔87设置的弧形凸起段61、与弧形凸起段61的第一端相连的第一竖直凸起段62和与弧形凸起段61的第二端相连的第二竖直凸起段63。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可使得第一密封凸起6,在气动开关座82背离电池支架81 的一面上设置感应气槽64。在第一密封凸起6弹性抵触于壳体7的内侧壁上时,感应气槽64与壳体7的内侧壁围合形成感应气腔85。由于第一密封凸起6弹性抵触于壳体7的内侧壁上,可以起到密封圈的作用,有效防止冷凝液流入感应气腔85。当然,感应气腔85也可以独立设置于气动开关座82上。
请结合参阅图9、图10和图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气流通道4设于第一基座811上,第一储液槽83凹设于第二基座812朝向第一基座811的端面上并将气动开关座82设于第二基座812的外侧壁上,在气动开关座82背离电池支架81的一面上设置有感应气槽64,仅需将设有气动开关座82的电池支架81 置入壳体7内,便可使得感应气槽64与壳体7的内侧壁围合形成感应气腔85,由于感应气腔85的连通端口34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第一储液槽83的槽口所在平面的高度,冷凝液会优先向第一储液槽83流动,并在第一储液槽83中进行集中储存,从而有效防止冷凝液经由感应气腔85的连通端口34流入感应气腔 85,进而避免冷凝液泄漏至气动开关30而导致气动开关30失灵或损坏。
请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基座812朝向第一基座811的端面上分别凸设有第一条形筋位31、第二条形筋位32和第三条形筋位33,第二条形筋位32与第一条形筋位31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三条形筋位 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条形筋位31的对应端部和第二条形筋位32的对应端部相连。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可使得第一条形筋位31、第二条形筋位32和第三条形筋位33共同构成用于阻挡冷凝液流入感应气腔85的U型凸起结构3,由于U型凸起结构3在第二基座812朝向第一基座811的端面上形成阻挡冷凝液流入感应气腔85的台阶,台阶高于第一储液槽83的槽口所在平面的高度。如此在U型凸起结构3形成的台阶的阻挡作用下,冷凝液会优先流动至第一储液槽83中,并在第一储液槽83中进行集中储存,或者冷凝液会优先进入第一凸起段91与第一密封凸起6之间的过液通道内,从而有效防止冷凝液经由感应气腔85的连通端口34流入感应气腔85,进而避免冷凝液泄漏至气动开关30 而导致气动开关30失灵或损坏,保证了气动开关30工作的稳定可靠性。第一竖直凸起段62远离弧形凸起段61的一端与第一条形筋位31背离第一基座811 的一面衔接,第二竖直凸起段63远离弧形凸起段61的一端与第二条形筋位32 背离第一基座811的一面衔接。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在第一条形筋位31 远离第三条形筋位33的一端与壳体7的内侧壁弹性抵触,且第二条形筋位32 远离第三条形筋位33的一端与壳体7的内侧壁弹性抵触后,可使得U型凸起结构3与壳体7的内侧壁围合形成感应气腔85的连通端口34。如此,由于第一条形筋位31远离第三条形筋位33的一端朝向壳体7的内侧壁凸伸,并与壳体 7的内侧壁弹性抵触,且第二条形筋位32远离第三条形筋位33的一端朝向壳体7的内侧壁凸伸,并与壳体7的内侧壁弹性抵触,有效防止冷凝液从第一条形筋位31及第二条形筋位32的端部与壳体7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感应气腔85,从而有效防止冷凝液进入气动开关30而导致气动开关30失灵或损坏,保证了气动开关30工作的稳定可靠性。具体地,第一条形筋位31远离第三条形筋位33的一端的端面与第一竖直凸起段62背离第二基座812的一面平齐,第二条形筋位32远离第三条形筋位33的一端的端面与第二竖直凸起段63背离第二基座812的一面平齐。
请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基座812朝向第一基座811的端面上凸设有用于阻挡冷凝液流入感应气腔85的U型凸起结构3, U型凸起结构3的一端的端面与第一竖直凸起段62朝向第二基座812的一面衔接,且U型凸起结构3的另一端的端面与第二竖直凸起段63朝向第二基座812 的一面衔接。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在第一密封凸起6弹性抵触于壳体7的内侧壁上时,可使得U型凸起结构3与壳体7的内侧壁围合形成感应气腔85 的连通端口34。具体地,第一竖直凸起段62远离弧形凸起段61的一端的端面与U型凸起结构3背离第二基座812的一面平齐,第二竖直凸起段63远离弧形凸起段61的一端的端面与U型凸起结构3背离第二基座812的一面平齐。
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气动开关座82上还凸设有用于与壳体7的内侧壁弹性抵触的第二密封凸起9,第二密封凸起9包括环绕第一密封凸起6设置的第一凸起段91,第一凸起段91与第一密封凸起6之间具有用于供冷凝液流入的过液间隙65,过液间隙65与壳体7的内侧壁围合形成过液通道。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由第一条形筋位31、第二条形筋位32 和第三条形筋位33共同构成的U型凸起结构3,可在第二基座812朝向第一基座811的端面上形成阻挡冷凝液流入感应气腔85的台阶,由于台阶高于第一储液槽83的槽口所在平面的高度,冷凝液会优先流动至第一储液槽83中,并在第一储液槽83中进行集中储存,或者冷凝液会优先进入第一凸起段91与第一密封凸起6之间的过液通道内,从而有效防止冷凝液经由感应气腔85的连通端口34流入感应气腔85。可以理解地,气动开关30可以是但不限于咪头开关。
请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气动开关座82包括设于第二基座812的外侧壁上的座体821与套设于第二基座812上的环套822,座体821与环套822一体成型,第一密封凸起6、第一凸起段91、空腔86及通气孔87均设于座体821上,第二密封凸起9还包括于环套822的外侧壁上并沿环套822的周向环绕设置的第二凸起段92,第一凸起段91与第二凸起段92相连以构成第二密封凸起9。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增强安装件8与壳体7内侧壁连接处的气密性,有效防止连通气道24内的气体泄漏,使得气动开关30更容易触发,启动更加灵敏。
请结合参阅图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座811背离第二基座812 的端面上凹设有第二储液槽84,气流通道4具有用于与雾化器10的雾化腔23 和/或第一进气口121的导气口41,导气口41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第二储液槽 84的槽口所在平面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在电池支架81的顶部设置第二储液槽84,通过第二储液槽84储存由雾化器10的雾化腔23内产生的冷凝液,并且气流通道4的导气口41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第二储液槽84的槽口所在平面的高度,有效防止冷凝液泄漏至连通气道24内,从而进一步有效防止冷凝液泄漏至气动开关30而导致气动开关30失灵或损坏,保证了气动开关 30工作的稳定可靠性。
请结合参阅图9和图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基座812内部设有用于安装气动开关30和控制板50的安装腔88,安装腔88位于第一储液槽83的下方,且空腔86位于安装腔88内。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二基座812内部并位于第一储液槽83的下方设置安装腔88,将气动开关30和控制板50等重要部件设于电池40的底部,有效的防止雾化器10泄漏的冷凝液和/或烟雾回流的蒸汽水将气动开关30和控制板50等重要部件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
储液件,内部形成有用于储存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储液腔;以及
雾化组件,包括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储液件中的固定座和用于在通电后加热并雾化由所述储液腔提供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的雾化芯,所述固定座内部形成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所述雾化腔内,所述储液件上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以使所述雾化腔中雾化形成的烟雾,在所述第一进气口引入的气体的带动下输出至用户口中;
其中,所述储液件上设置有用于引入外部空气的第二进气口,所述储液件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呈迂回状的流道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具有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的进气端口和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的出气端口,所述出气端口设置于所述储液件的底部,所述进气端口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出气端口的设置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由多个U形气道依次相连,以在所述储液件的侧壁上构成迂回状的所述流道结构;或者,所述导气通道由多个V形气道依次相连,以在所述储液件的侧壁上构成迂回状的所述流道结构;亦或者,所述导气通道呈螺旋状结构形式布置于所述储液件的侧壁上以构成所述流道结构。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包括顶端具有出烟口且底端具有开口的烟弹外壳和装配于烟弹外壳的底端开口上的烟弹座,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烟弹座上,所述烟弹外壳中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出烟口的通气管,所述烟弹外壳内部于所述固定座及所述通气管之外的部分界定出所述储液腔,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连通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腔的进液通道,所述第一进气口设于所述烟弹座上,所述第二进气口及所述导气通道设于所述烟弹外壳的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外壳的外侧壁上凹设有导气槽,所述导气槽内沿其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挡条;相邻两个所述挡条中,一个所述挡条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气槽的第一内侧面相连,另一个所述挡条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气槽的第二内侧面相连,且一个所述挡条的第二端与所述导气槽的第二内侧面之间具有第一过气间隙,另一个所述挡条的第二端与所述导气槽的第一内侧面之间具有第二过气间隙,相邻两个所述挡条之间具有第三过气间隙,所述第三过气间隙连通相应所述第一过气间隙与相应所述第二过气间隙,以在所述烟弹外壳的外侧壁上设置迂回状的连通槽,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烟弹外壳外侧壁上的套件,所述套件的内侧壁与所述连通槽围合形成迂回状的所述流道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通气管的轴向,所述挡条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导气槽的长度方向。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气间隙的间距与所述第二过气间隙的间距相等。
8.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雾化器和用于向所述雾化器供电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为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包括顶端具有开口且底端封闭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进气腔,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导气通道的出气端口分别与所述进气腔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上还设置有用于收容气动开关的空腔和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感应气腔,所述安装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感应气腔的气流通道。
CN202123391480.3U 2021-12-29 2021-12-29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Active CN216701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91480.3U CN216701646U (zh) 2021-12-29 2021-12-29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91480.3U CN216701646U (zh) 2021-12-29 2021-12-29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01646U true CN216701646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89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91480.3U Active CN216701646U (zh) 2021-12-29 2021-12-29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016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43336A1 (zh) 扁形雾化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扁形电子烟
CN216701640U (zh) 进气结构、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1672453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3065470A1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WO2022088845A1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雾化器
CN21670164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2911661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701647U (zh) 电源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30918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429248U (zh) 雾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烟
CN216701635U (zh) 进气结构、电源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185194U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20587509U (zh) 一种气道防冷凝的电子烟
CN220211956U (zh) 一种储液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851345U (zh) 一种口感稳定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8605073U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
CN217658215U (zh) 供电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499995U (zh) 雾化装置
CN216961538U (zh) 雾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烟
CN219205940U (zh) 雾化器
CN218650279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9047338U (zh) 电子雾化发生装置
CN219047395U (zh) 雾化装置
CN21906944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389995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