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8215U - 供电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电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8215U
CN217658215U CN202220196476.7U CN202220196476U CN217658215U CN 217658215 U CN217658215 U CN 217658215U CN 202220196476 U CN202220196476 U CN 202220196476U CN 217658215 U CN217658215 U CN 217658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atomizing
power supply
airflow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964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宝林
黄志鹏
高传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964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8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8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8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该供电组件用于与雾化组件连接;供电组件包括:第一壳体、主体支架、感应器支架以及气流感应器;其中,主体支架收容于第一壳体内,并具有第一容纳腔和与第一容纳腔连通且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孔;第一容纳腔具有相对的开口端和封闭端,感应器支架至少部分插设于第一容纳腔内;气流感应器设置于感应器支架处,用于检测气流通孔内的气流变化情况。该供电组件能够有效降低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气流通孔渗漏至气流感应器导致气流感应器损坏问题的发生概率,且灵敏度较高。

Description

供电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是一种用于在通电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供用户抽吸的装置;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烟、医疗、美容等技术领域。
气溶胶生成装置通常包括雾化组件及供电组件。其中,雾化组件内设置有储液腔及雾化芯;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芯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供电组件内设置有电池及气流感应器,电池与雾化芯及气流感应器电连接,用于向雾化芯及气流感应器供电。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对准雾化组件的吸嘴进行吸气时,形成的气流触发气流感应器,气流感应器控制电池给雾化芯供电,使雾化芯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
然而,现有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存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较容易通过气道渗漏至气流感应器导致气流感应器损坏。同时,现有的雾化组件与供电组件通常为可拆卸连接,当使用者对准雾化组件的吸嘴进行吸气时,形成的气流除了来自流经气流感应器的气流通道外,还来自雾化组件与供电组件的间隙,该间隙越大,来自该间隙的气流越大,使得来自流经气流感应器的气流通道的气流所占比例越小,进而极大地影响气流感应器的灵敏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存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较容易通过气道渗漏至气流感应器导致气流感应器损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供电组件,用于与雾化组件连接;所述供电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
主体支架,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具有第一容纳腔和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且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孔;所述第一容纳腔具有相对的开口端和封闭端;
感应器支架,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气流感应器,设置于所述感应器支架处,用于检测所述气流通孔内的气流变化情况。
其中,所述封闭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感应器支架与所述限位环背离所述封闭端的端面抵接。
其中,所述限位环的内壁面界定出通气腔,所述限位环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面配合界定出通气槽;其中,所述通气槽与所述气流通孔连通;所述限位环的侧壁朝向所述开口端的端面形成有通气缺口;所述通气缺口连通所述通气槽和所述通气腔;其中,所述气流感应器依次通过所述通气腔、所述通气缺口、所述通气槽与所述气流通孔连通。
其中,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电池;所述主体支架还具有第二容纳腔和雾化槽;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雾化槽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背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用于与所述雾化组件配合形成雾化腔,以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所述气流通孔直接与所述雾化槽连通。
其中,所述气流通孔包括沿所述主体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通气段和第二通气段;所述第一通气段与所述雾化槽直接连通;所述第二通气段与所述通气槽直接连通,且所述第二通气段和所述第一通气段在所述主体支架的横截面上的正投影间隔设置;所述主体支架还具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沿所述主体支架的径向方向延伸,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通气段背离所述雾化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通气段背离所述通气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通气段通过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通气段连通。
其中,所述进气通道内设置有挡液凸起;所述挡液凸起位于所述第一通气段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段的出气口之间。
其中,所述挡液凸起与所述第一通气段的进气口的直线距离大于所述挡液凸起与所述第二通气段的出气口的直线距离;且所述挡液凸起朝向所述第二通气段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进气通道的气流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80°。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进气孔;所述主体支架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面贴合设置,并配合形成环形气槽,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环形气槽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主体支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槽及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二连接槽之间;所述感应器支架包括基体部、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所述基体部覆盖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端,所述气流感应器设置于所述基体部处,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一连接槽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插脚与所述第二连接槽过盈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基体部插入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过盈配合以密封所述通气槽。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由透光材料制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供电组件及雾化组件;其中,供电组件为上述所涉及的供电组件;雾化组件与所述供电组件连接,用于在通电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
其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第二壳体、雾化支架、雾化芯及电极;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雾化支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雾化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体支架相连,并与所述主体支架的雾化槽配合形成雾化腔;所述雾化芯安装在所述雾化支架内并位于所述雾化腔内;所述电极固定在所述主体支架内并与所述雾化芯抵接。
其中,所述电极包括导电柱部及阻挡环部,所述导电柱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支架相连,所述导电柱部的第二端与所述雾化芯相抵接;所述阻挡环部环绕所述导电柱部的外周面设置并与所述导电柱部相连;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阻挡环部及所述主体支架之间,并与所述阻挡环部及所述主体支架弹性抵接。
其中,雾化槽的底壁处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弹性垫包括通气管部及垫块部;所述通气管部的第一端插设在所述定位槽内并与所述通气槽连通;所述通气管部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雾化槽内,以连通所述通气槽和所述雾化槽;所述垫块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阻挡环部及所述主体支架之间并与所述阻挡环部及所述主体支架弹性抵接。
其中,所述雾化槽的内壁和所述雾化支架的端部中其中一个设置有扣接槽,另一个设置有扣接勾,所述扣接勾与所述扣接槽扣接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组件,用于与雾化组件连接;该供电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壳体和主体支架,并使主体支架收容于第一壳体内。主体支架具有第一容纳腔和与第一容纳腔连通且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孔;第一容纳腔具有相对的开口端和封闭端。同时,通过设置感应器支架和气流感应器,并使气流感应器设置于感应器支架处,以通过气流感应器检测气流通孔内的气流变化情况;同时使感应器支架的至少部分插设于第一容纳腔内。其中,通过封闭端进行较好地密封,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直接接触气流感应器导致气流感应器损坏的问题发生,降低气流感应器受到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影响的概率,灵敏度较高。此外,该种结构较好地避免通过增加其它密封机构进行密封,导致制造工艺复杂及密封不紧密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的A-A向剖视图;
图4a为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的B-B向剖视图;
图4b为挡液凸起所在位置处进气通道和气流通孔的结构简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器支架与主体支架拆解后的剖视图;
图6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挡液凸起所在位置处进气通道在进气通道竖向截面上的投影图;
图6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挡液凸起所在位置处进气通道在进气通道竖向截面上的投影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主体支架的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隐藏第一壳体后的拆解图;
图9为图3中的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a,其中,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的A-A向剖视图;图4a为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的B-B向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可用于医疗、美容、电子烟、家电等技术领域,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其中,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为某种药品分散于液态溶剂中形成的药液、烟油或者其它任何适合于电子雾化的液体。
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具体包括供电组件1和雾化组件2。雾化组件2用于存储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供电组件1与雾化组件2连接,用于向雾化组件2供电。具体的,供电组件1与雾化组件2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以便于更换供电组件1或雾化组件2,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利用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由于使用者对准雾化组件2的吸嘴210进行吸气时,形成的气流除了来自流经气流感应器14的气流通孔外,还来自雾化组件2与供电组件1的间隙,该间隙越大,来自该间隙的气流越大,使得来自流经气流感应器14的气流通孔的气流所占比例越小,进而极大地影响气流感应器14的灵敏度。因此,为了保证气流感应器14的灵敏度,供电组件1可与雾化组件2固定连接或一体式连接,以降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故障率。
其中,如图2至图4a所示,供电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1、主体支架12、感应器支架13、气流感应器14以及电池15。
第一壳体11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壳体,且具有进气孔111,主体支架12收容于第一壳体11内;且主体支架12的外壁面与第一壳体11的内壁面配合形成环形气槽,进气孔111的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与环形气槽的其中一个端部连通。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主体支架12的外壁面形成有环形槽121,第一壳体11的内壁面与该环形槽121配合形成环形气槽。当然,环形槽也可形成于第一壳体11的内壁面,本申请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其中,该第一壳体11可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第一壳体11也可以是前后或左右扣合而成的中空结构。具体的,第一壳体11由透光材料制成,以便于观测第一壳体11内的情况。透光材料可为耐高温玻璃或塑胶等。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也可以由非透光材料制成。
如图2所示,主体支架12具有第一容纳腔122、限位环123、第二容纳腔124、与第一容纳腔122连通且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孔,以及与气流通孔直接连通的雾化槽125。其中,第一容纳腔122沿主体支架12的长度方向位于雾化槽125和第二容纳腔124之间,且第一容纳腔122的开口朝向第一壳体11的内壁面设置,即第一容纳腔122具有相对的开口端和封闭端,因而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不容易进入第一容纳腔122内,此外,该种结构较好地避免通过增加其它密封机构进行密封,导致制造工艺复杂及密封不紧密的问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封闭端是指第一容纳腔122的封闭端的端面完全密封,无开孔或者缺口。
限位环123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22的封闭端的端壁处且朝向开口端延伸,即位于第一容纳腔122的底壁。具体的,限位环123呈环状,且限位环123的内壁面界定出通气腔123a,限位环123的外壁面与第一容纳腔122的内壁面配合界定出通气槽123b;其中,通气槽123b与气流通孔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环123与第一容纳腔122的密封端的侧壁相连并与第一容纳腔122的封闭端的端壁相间隔。
限位环123的侧壁朝向开口端的端面形成有通气缺口123c;通气缺口123c距离通气槽123b的底壁可具有预设距离,且该预设距离大于0;因而可以在保证通气的同时,进一步利用限位环123的位于通气槽123b的底壁与通气缺口123c之间的侧壁阻挡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限位环123的通气缺口123c连通通气槽123b和通气腔123a。该通气缺口123c可开设在限位环123的侧壁127c朝向通气缺口123c的端面的位置相对的两侧,即通气缺口123c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通气缺口123c关于限位环123的轴心呈中心对称,因而,较好地保证了气流感应器14的灵敏度。较佳地,两个通气缺口123c之间的连线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轴向相垂直,因而在使用时,较好地避免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堵塞通气缺口123c。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可以用设置在限位环123的侧壁127c的通孔代替通气缺口123c。
电池15具体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24内,且第二容纳腔124的结构与第一容纳腔122类似,这样方便安装电池15;可以理解的是,主体支架12装入第一壳体11内后,第一壳体11的内壁面对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24内的电池15进行限位固定。雾化槽125与雾化组件2配合形成雾化腔,气流通孔直接与雾化槽125连通。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雾化槽125的底壁和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冷凝液存储槽125a,冷凝液存储槽125a环绕雾化槽125的底壁边缘设置,用于存储气溶胶冷凝液,降低气溶胶冷凝液泄漏至第一容纳腔122内的概率。其中,由于用于形成雾化腔的雾化槽125由主体支架12本身围设形成,相比于现有技术,无需另外增设雾化底座,以支撑用于形成雾化槽125的结构,进而有效简化了产品结构,且装配工艺更简单。
结合图4a,感应器支架13至少部分插设于第一容纳腔122内并与限位环123背离封闭端的端面抵接;且感应器支架13形成有与气流通孔连通的安装槽131(见图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感应器支架13形成有与气流通孔连通的安装孔,气流感应器14设置于安装孔内,气流感应器14依次通过123a、通气缺口123c、通气槽123b与气流通孔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只要气流感应器14设置于所述感应器支架13处即可,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31依次通过通气腔123a、通气缺口123c、通气槽123b与气流通孔连通。结合图2,气流感应器14可拆卸式设置于安装槽131内,用于检测气流通孔内的气流变化情况,以控制电池给雾化芯供电。其中,通过将气流感应器14与感应器支架13可拆卸式连接,便于回收利用气流感应器14,较为环保;且通过使感应器支架13抵接于限位环123背离封闭端的端面,这样不仅能够通过限位环123避免泄露至第一容纳腔12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直接接触气流感应器14导致气流感应器14损坏的问题发生,且能够通过限位环123对泄露至第一容纳腔12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阻挡,以降低气流感应器14受到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影响的概率,灵敏度较高。
具体的,参见图2和图5,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器支架与主体支架拆解后的剖视图;感应器支架13包括基体部13a、第一插脚13b及第二插脚13c。其中,基体部13a覆盖于第一容纳腔122的通气缺口端,且基体部13a插入第一容纳腔122的部分与第一容纳腔122过盈配合以密封通气槽123b,从而阻碍气溶胶生成基质或者气溶胶冷凝液泄露。具体的,基体部13a插入第一容纳腔122的部分的外围沿其周向设置有凸环132,基体部13a通过该凸环132与第一容纳腔122的内壁面过盈配合。在该实施例中,安装槽131具体形成于基体部13a背离第一容纳腔122的表面,且安装槽131具有底壁,以对气流感应器14进行限位,即气流感应器14设置于所述基体部13a处。同时,安装槽131的底壁形成有与通气腔123a连通的通孔,以将设置于安装槽131内的气流感应器14与通气腔123a连通。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主体支架12还包括第一连接槽126a及第二连接槽126b,第一容纳腔122位于第一连接槽126a与第二连接槽126b之间;第一插脚13b与第一连接槽126a过盈配合连接,第二插脚13c与第二连接槽126b过盈配合连接,这样不仅便于主体支架12与感应器之间的拆卸,且能够实现感应器支架13与主体支架12的可靠连接。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槽126a和第二连接槽126b沿主体支架12的径向方向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22的两侧,当然,也可沿主体支架12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22的两侧,本申请对此并不加以限制,只要能够实现主体支架12与感应器支架13的连接即可。
如图4a所示,气流通孔包括沿主体支架1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通气段16a和第二通气段16b。其中,第一通气段16a形成于雾化槽125的底壁127b并与雾化槽125直接连通;第二通气段16b与通气槽123b直接连通,且第二通气段16b和第一通气段16a在主体支架12的横截面上的正投影间隔设置;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气溶胶冷凝液掉入至第二通气段16b内的概率,也可以减少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工作时剩余的气溶胶扩散至第二通气段16b的概率,从而能够降低通过气流通孔进入第一容纳腔12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或气溶胶冷凝液的量,进而降低气流感应器14因与气溶胶生成基质或气溶胶冷凝液接触导致损坏的损坏率。
具体的,如图4a所示,主体支架12具有进气通道127,进气通道127沿主体支架12的径向方向延伸,且进气通道127的一端与环形气槽的另一端连通。可以理解的是,进气孔111通过环形气槽连通进气通道127;这样可以利用环形气槽存储剩余在雾化槽125内的气溶胶扩散至环形气槽而产生的冷凝液,从而可以避免冷凝液从进气孔111渗漏出来并弄脏用户的问题发生。
具体的,该进气通道12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通气段16a背离雾化槽125的一端和第二通气段16b背离通气槽123b的一端连通;第二通气段16b通过进气通道127与第一通气段16a连通。在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4a和图4b,图4b为挡液凸起所在位置处进气通道和气流通孔的结构简图;为了降低气溶胶生成基质或者气溶胶冷凝液从第一通气段16a泄露至第二通气段16b内的概率,该进气通道127内可设置有挡液凸起128;挡液凸起128位于第一通气段16a的进气口和第二通气段16b的出气口之间,用于对进入进气通道127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或气溶胶冷凝液进行阻挡,避免进入至第二通气段16b内。
具体的,参见图6a和图6b,其中,图6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挡液凸起所在位置处进气通道在进气通道竖向截面上的投影图;图6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挡液凸起所在位置处进气通道在进气通道竖向截面上的投影图。进气通道127在供电组件1的竖向截面上的投影可成矩形或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等;且进气通道127在供电组件1的竖向截面上的投影包括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127a靠近第一通气段16a的进气口且导通,以连接第一通气段16a和第二通气段16b。第二部分127b靠近第二通气段16b的出气口且被挡液凸起128封住,以阻挡气溶胶生成基质或气溶胶冷凝液,避免气溶胶生成基质或气溶胶冷凝液泄露至第二通气段16b的出气口。
较佳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4b,挡液凸起128靠近第二通气段16b的出气口设置;即,沿着进气通道127的气流方向D,挡液凸起128与第一通气段16a的进气口的直线距离L1不小于挡液凸起128与第二通气段16b的出气口的直线距离L2;且挡液凸起128朝向第一通气段16a的一侧表面与进气通道127的气流方向的夹角α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80°;即,使挡液凸起128朝向第一通气段16a的进气口倾斜,以形成导气斜面128a;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气溶胶形成介质泄露至第二通气段16b内的概率,且导气更顺畅,从而可以加快第二通气段16b内部的气压变化,进而促进气流感应器14的触发,保证气流感应器14的灵敏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L1和L2均为零,此时挡液凸起128朝向第一通气段16a的一侧表面与第一通气段16a靠近挡液凸起128的侧壁面沿主体支架12的长度方向平齐;挡液凸起128朝向第二通气段16b的一侧表面与第二通气段16c的出气口靠近挡液凸起128的侧壁面直接接触。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L1大于L2;且L1为大于零的自然数;L2可为零或其它小于L1的自然数。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主体支架的剖视图;为进一步减少气溶胶生成基质和/或气溶胶冷凝液通过第二通气段16b泄露至第一容纳腔122而对气流感应器14造成影响,可在第二通气段16b的内壁面形成螺旋槽161,以存储泄露至第二通气段16b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和/或气溶胶冷凝液,从而避免这些气溶胶生成基质和/或气溶胶冷凝液进一步通过通气槽123b、限位环123的通气缺口123c泄露至通气腔123a内,进而对气流感应器14造成损坏的问题发生。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2至图4a,该供电组件1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7a和第二密封圈17b。其中,第一密封圈17a围绕主体支架12的外围面设置,并沿主体支架12的长度方向位于环形槽121与第一容纳腔122之间,以防止环形槽12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和/或气溶胶冷凝液从主体支架12与第一壳体11之间的间隙渗漏至第一容纳腔122内的问题发生。第二密封圈17b围绕主体支架12的外围设置,并沿主体支架12的长度方向位于雾化槽125与环形槽121之间,以避免雾化组件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和/或气溶胶冷凝液从主体支架12与第一壳体11之间的缝隙渗漏至环形槽121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组件1,通过设置第一壳体11和主体支架12,并使主体支架12收容于第一壳体11内。主体支架12具有第一容纳腔122和与第一容纳腔122连通且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孔;第一容纳腔122具有相对的通气缺口端和封闭端,封闭端设置有限位环123,限位环123朝向通气缺口端延伸。同时,通过设置感应器支架13和气流感应器14,并使气流感应器14可拆卸式设置于感应器支架13的安装槽131内,以通过气流感应器14检测气流通孔内的气流变化情况;同时使感应器支架13的至少部分插设于第一容纳腔122内并与限位环123背离封闭端的端面抵接;其中,通过将气流感应器14与感应器支架13可拆卸式连接,便于回收利用气流感应器14,较为环保;且通过设置限位环123,并使感应器支架13抵接于限位环123背离封闭端的端面,这样不仅能够通过限位环123避免泄露至第一容纳腔12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直接接触气流感应器14导致气流感应器14损坏的问题发生,且能够通过限位环123对泄露至第一容纳腔12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阻挡,以降低气流感应器14受到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影响的概率,灵敏度较高。
如图2至图4a所示,雾化组件2包括第二壳体21、雾化支架22、雾化芯23、电极24以及弹性垫25。其中,第二壳体21为中空壳体,且形成有储液腔213、吸嘴210以及与吸嘴210连通的第一出气通道211。储液腔213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支架22的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壳体21内,且雾化支架22上形成有与储液腔213连通的进液孔221、与第一出气通道211连通的第二出气通道222以及分别连通第二出气通道222和雾化腔的气溶胶流过槽225。雾化芯23设置于雾化支架22内并遮盖进液孔221一端的孔口,以使储液腔213内通过进液孔221流出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直接到达雾化芯23表面,进而通过雾化芯23在通电时雾化该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气溶胶依次通过气溶胶流过槽225、第二进气通道222以及第一出气通道211流出。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1与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以实现雾化组件2与供电组件1的固定连接;通过使雾化组件2与供电组件1不可拆卸,能够避免雾化组件2拆卸时渗漏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弄脏使用者;且由于雾化组件2与供电组件1不可拆卸而能够紧密配合,因而能够减少使用者进行抽吸时,形成的气流中来自雾化组件2与供电组件1的间隙的气流所占的比例,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气流感应器14的灵敏度。具体的,第一壳体11上可设置有卡接槽112,第二壳体21的外侧壁上可设置卡接扣2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通过卡接扣212卡合在卡接槽112内以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当然,卡接扣212可为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卡接槽112设置在第二壳体21;或者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通过焊接等其它方式进行固定。
具体的,雾化支架22的第一端位于第二壳体21内,雾化支架22的第二端与主体支架12相连,并与主体支架12的雾化槽125配合形成雾化腔。其中,雾化槽125的内壁可设置有扣接槽,雾化支架22的端部设置有扣接勾,扣接勾与扣接槽扣接以实现雾化支架22与主体支架12的连接,这样便于装配。当然,还可以是雾化槽125的内壁可设置有扣接勾,雾化支架22的端部设置有扣接槽。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8,图8为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隐藏第一壳体后的拆解图;为了维持储液腔213内的气压平衡,保证储液腔213正常下液;雾化支架22与第二壳体21还配合形成换气通道;换气通道的一端与储液腔213连通,换气通道的另一端可与雾化腔或者外界大气连通。具体的,雾化支架22的外侧壁127c上可形成有换气槽223,该换气槽223的一端与雾化腔连通,另一端通过补气孔224(见图3)与储液腔213连通,第二壳体21的内壁面盖设该换气槽223的开口,以配合形成换气通道;在该实施例中,换气通道内的气流方向S具体可参见图8。当然,该换气槽223也可形成于第二壳体21的内壁面,或者雾化支架22的外侧壁与第二壳体21相对的内侧壁上均形成有换气槽,两个换气槽配合界定出换气通道。
参见图9,图9为图3中的C处的放大图;电极24固定在主体支架12内并与雾化芯23抵接,以向雾化芯23供电。具体的,电极24包括导电柱部241及阻挡环部242;导电柱部241的第一端与主体支架12相连,导电柱部241的第二端与雾化芯23相抵接;阻挡环部242环绕导电柱部241的外周面设置并与导电柱部241相连。在具体实施例中,弹性垫25的至少部分位于阻挡环部242及主体支架12之间,并与阻挡环部242及主体支架12弹性抵接。通过使弹性垫25的部分位于阻挡环部242及主体支架12之间,这样不仅可以阻挡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电极24与主体支架12之间的缝隙泄漏至气流感应器14,而且可以使电极24与雾化芯23弹性抵接,避免损坏雾化芯23。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9所示,雾化槽125的底壁处设置有定位槽125b,弹性垫25包括通气管部251及垫块部252。通气管部251呈管状,且通气管部251的第一端插设在定位槽125b内并与通气槽123b连通;通气管部251的第二端位于雾化槽125内,以连通通气槽123b和雾化槽125;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通气管部251界定出第一通气段16a。垫块部252的至少部分位于阻挡环部242及主体支架12之间并与阻挡环部242及主体支架12弹性抵接。该实施例对应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紧凑,便于装配,并能够进一步降低气溶胶生成基质发生泄漏问题的概率。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雾化组件2还包括密封盖26和密封座27。其中,如图3所示,密封盖26盖设在雾化支架22朝向储液腔213的一侧,用于防止储液腔213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从雾化支架22与第一壳体11之间的缝隙漏出的问题发生。具体的,密封盖26对应雾化支架22的进液孔221的位置具有第一开口261,以保证储液腔213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顺利进入进液孔221。密封盖26对应雾化支架22的第二出气通道222的具有第二开口262,以保证第一出气通道211能够穿过该第二开口262与第二出气通道222连通。
如图3所示,密封座27包裹雾化芯23的周向,并位于雾化芯23与雾化支架22之间,用于防止从进液孔221流出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直接从雾化芯23与雾化支架22之间的间隙流出至雾化腔的问题发生。具体的,密封座27对应进液孔221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以使从进液孔221流出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够直接进入至雾化芯23进行雾化。其中,第一密封圈17a、第二密封圈17b、密封盖26和密封座27均可为硅胶或橡胶等材质。
本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将雾化组件2与供电组件1固定连接,能够避免雾化组件2拆卸时渗漏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弄脏客户;且在使用者进行抽吸时,能够减少形成的气流中来自雾化组件2与供电组件1的间隙的气流所占的比例,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气流感应器14的灵敏度。同时,通过使用于收容电池15的主体支架12本身围设形成雾化槽125,能够减少雾化底座的使用,从而不仅简化了产品结构,且装配工艺更加简单。另外,通过将气流感应器14设置于雾化槽125与第二容纳腔124之间,使得气流感应器14距离雾化槽125的距离更近,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流感应器14的灵敏度。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供电组件,用于与雾化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
主体支架,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具有第一容纳腔和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且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孔;所述第一容纳腔具有相对的开口端和封闭端;
感应器支架,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气流感应器,设置于所述感应器支架处,用于检测所述气流通孔内的气流变化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感应器支架与所述限位环背离所述封闭端的端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的内壁面界定出通气腔,所述限位环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面配合界定出通气槽;
其中,所述通气槽与所述气流通孔连通;所述限位环的侧壁朝向所述开口端的端面形成有通气缺口;所述通气缺口连通所述通气槽和所述通气腔;其中,所述气流感应器依次通过所述通气腔、所述通气缺口、所述通气槽与所述气流通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电池;
所述主体支架还具有第二容纳腔和雾化槽;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雾化槽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背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用于与所述雾化组件配合形成雾化腔;所述气流通孔直接与所述雾化槽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孔包括沿所述主体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通气段和第二通气段;所述第一通气段与所述雾化槽直接连通;所述第二通气段与通气槽直接连通,且所述第二通气段和所述第一通气段在所述主体支架的横截面上的正投影间隔设置;
所述主体支架还具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沿所述主体支架的径向方向延伸,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通气段背离所述雾化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通气段背离所述通气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通气段通过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通气段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内设置有挡液凸起;所述挡液凸起位于所述第一通气段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段的出气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液凸起与所述第一通气段的进气口的直线距离大于所述挡液凸起与所述第二通气段的出气口的直线距离;且所述挡液凸起朝向所述第二通气段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进气通道的气流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8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进气孔;所述主体支架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面贴合设置,并配合形成环形气槽,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环形气槽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槽及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二连接槽之间;
所述感应器支架包括基体部、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所述基体部覆盖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端,所述气流感应器设置于所述基体部处,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一连接槽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插脚与所述第二连接槽过盈配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部插入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过盈配合以密封所述通气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由透光材料制成。
12.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电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组件;
雾化组件,与所述供电组件连接,用于在通电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第二壳体、雾化支架、雾化芯及电极;
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雾化支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雾化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体支架相连,并与所述主体支架的雾化槽配合形成雾化腔;所述雾化芯安装在所述雾化支架内并位于所述雾化腔内;所述电极固定在所述主体支架内并与所述雾化芯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导电柱部及阻挡环部,所述导电柱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支架相连,所述导电柱部的第二端与所述雾化芯相抵接;所述阻挡环部环绕所述导电柱部的外周面设置并与所述导电柱部相连;
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阻挡环部及所述主体支架之间,并与所述阻挡环部及所述主体支架弹性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槽的底壁处设置有定位槽;
所述弹性垫包括通气管部及垫块部;所述通气管部的第一端插设在所述定位槽内并与通气槽连通;所述通气管部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雾化槽内,以连通所述通气槽和所述雾化槽;所述垫块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阻挡环部及所述主体支架之间并与所述阻挡环部及所述主体支架弹性抵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槽的内壁和所述雾化支架的端部中其中一个设置有扣接槽,另一个设置有扣接勾,所述扣接勾与所述扣接槽扣接相连。
CN202220196476.7U 2022-01-24 2022-01-24 供电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7658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6476.7U CN217658215U (zh) 2022-01-24 2022-01-24 供电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6476.7U CN217658215U (zh) 2022-01-24 2022-01-24 供电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8215U true CN217658215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29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96476.7U Active CN217658215U (zh) 2022-01-24 2022-01-24 供电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82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03317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3785359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4617306A (zh)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US20240016211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atomizer
CN112493550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114732159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160108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7658215U (zh) 供电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0973706A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8524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80230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340112U (zh)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CN114568762A (zh) 供电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79453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043777U (zh) 一种雾化器冷凝回流结构及电子雾化器
CN211746964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29285U (zh) 供电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65817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422219U (zh) 雾化装置
CN216568342U (zh) 一种雾化器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523963U (zh)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38999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292993U (zh) 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WO2023019440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60317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