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9108U - 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9108U
CN216589108U CN202123012142.4U CN202123012142U CN216589108U CN 216589108 U CN216589108 U CN 216589108U CN 202123012142 U CN202123012142 U CN 202123012142U CN 216589108 U CN216589108 U CN 2165891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oil
cavity
air inlet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121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远传
赵旭敏
李建宾
梁健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30121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91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91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91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卧式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分液器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分液器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以对所述压缩机进气,所述压缩机卧式布置,所述分液器也为卧式布置,且所述分液器连接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一侧,所述连接管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减少分液器占用的压缩机下端空间,降低压缩机组件在高度方向上的长度,从而降低压缩机组件的整机高度。

Description

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卧式压缩机中,压缩机的进气口开在气缸上,分液器与气缸相连,而滑片槽分布在气缸进气口旁边,由于滑片润滑的关系,压缩机在装配过程中,一般会将气缸的滑片槽朝下(即将滑片浸在油池里),这种装配方式会导致压缩机的进气口朝下,分液器的弯管与进气口连接时,连接段的弯管部分大大占用了压缩机下端空间,从而造成卧式压缩机高度增加,不利于在狭小的空调系统安装。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卧式压缩机存在由于分液器的弯管(压缩机的吸气管) 的布置大大占用了压缩机下端空间,从而造成卧式压缩机高度增加,不利于在狭小的空调系统安装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的卧式压缩机存在由于分液器的弯管(压缩机的吸气管)的布置大大占用了压缩机下端空间,从而造成卧式压缩机高度增加,不利于在狭小的空调系统安装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其包括:
压缩机、分液器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分液器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以对所述压缩机进气,所述压缩机卧式布置,所述分液器也为卧式布置,且所述分液器连接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一侧,所述连接管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所述泵体组件包括气缸、滚子、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连接设置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二法兰连接设置在所述气缸的轴向另一侧端面上;
所述第二法兰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进气腔,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接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腔连通,以将吸气导入至所述进气腔中,所述气缸上设置有气缸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缸进气口连通,以对所述气缸进气,所述第一进气口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与所述连接管接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腔为在所述第二法兰的背离所述气缸的一侧端面上朝所述气缸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结构;和/或,所述连接管为弯管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腔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储存油的第一储液槽,所述第二进气口相对于所第一进气口而靠近所述第一储液槽设置,且所述第二进气口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储液槽的底部间隔第一预设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法兰上还设置有排气腔、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气缸上设置有气缸排气口一,所述第一排气口的一端与所述气缸排气口一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气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口在所述第二法兰的轴向上延伸,且所述气缸上还沿轴向设置有气缸排气口二,所述第二排气口的一端与所述排气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缸排气口二连通,所述气缸排气口一与所述气缸的气缸腔连通,所述气缸排气口二不与所述气缸的气缸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腔为在所述第二法兰的背离所述气缸的一侧端面上朝所述气缸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法兰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口的位置还设置有阀片、挡板和铆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腔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储存油的第二储液槽,所述第一排气口相对于所述第二排气口而靠近所述第二储液槽设置,且所述第一排气口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储液槽的底部间隔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二法兰上还设置有排油通道,且所述排油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槽连通,另一侧连通至所述第二法兰的下方外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的背离所述气缸的一侧端面上,以对所述第二法兰上的所述进气腔和所述排气腔进行分别密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法兰上还设置有吸油腔、进油口和中心轴孔,所述隔板上连接设置有上油管,所述上油管的一端能与所述压缩机内部底部的油池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隔板并与所述第二法兰上的所述吸油腔连通,以将所述压缩机的油池中的油吸入至所述吸油腔中,所述进油口的一端与所述吸油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中心轴孔连通,以将所述吸油腔中的油导入至所述中心轴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曲轴,所述曲轴的轴向一端穿设进入所述中心轴孔中,所述曲轴的所述轴向一端的端部沿轴向开设有曲轴进油口,所述曲轴进油口与所述中心轴孔连通以从所述中心轴孔中吸入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油腔为在所述第二法兰的背离所述气缸的一侧端面上朝所述气缸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结构;和/或,所述上油管为弯管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法兰上还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排气腔之间以对二者进行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吸油腔之间以对二者进行密封,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排气腔与所述吸油腔之间以对二者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卧式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卧式压缩机组件的分液器也设置为卧式布置的结构,且分液器设置在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一侧,而且连接管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能够使得不用将分液器立式布置且连接管连接于压缩机的底部而避免使得分液器和连接管造成压缩机组件的高度过高,水平一侧设置的分液器以及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的连接管,即将进气口位置调整到水平位置,能够有效地减少分液器占用的压缩机下端空间,降低压缩机组件在高度方向上的长度,从而降低压缩机组件的整机高度;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法兰吸气的方式,可保证气缸滑片槽浸在油池的基础上,可将卧式压缩机的进气口从下方位置调整到水平方向的位置;分液器从下端空间转移到水平空间,减小了压缩机下端空间,从而减小压缩机的高度,系统的高度也能大大降低;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隔板与上油管设置为一体结构,能够有效地将压缩机内部油池中的油吸入并导至第二法兰上的吸油腔中,即与第二法兰配合的隔板增加了吸油功能,替代现有结构中单独的上油管,从而减少压缩机的零件。
3.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进气腔中,在第二进气口与内壁形成第一储液槽,能够储存过多的润滑油,使得干燥冷媒可携带一部分润滑油进入压缩腔,为摩擦副提供润滑,降低零部件间的磨损;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排气腔内壁的排油通道可将积累在排气腔内的润滑油排出,降低润滑油的液积,同时也减少排出气体携带的含油量。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的卧式压缩机的整机正面剖视结构图;
图1b为图1a的右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压缩机的半剖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压缩机中的下法兰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压缩机中的气缸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压缩机中的下法兰的半剖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压缩机中的下法兰的俯视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压缩机中的隔板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压缩机中的隔板组件的纵剖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压缩机中的气缸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压缩机中的曲轴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00、压缩机;200、连接管;1、泵体组件;1.1、曲轴;1.1.1、曲轴进油口;1.2、消音器;1.3、第一法兰;1.4、滑片;1.5、第二法兰;1.5.1、第一进气口;1.5.2、第二进气口;1.5.3、进气腔;1.5.4、排气腔;1.5.5、第一排气口; 1.5.6、第二排气口;1.5.7、吸油腔;1.5.8、进油口;1.5.9、中心轴孔;1.5.10、阀片;1.5.11、挡板;1.5.12、铆钉;1.5.13、第一储液槽;1.5.14、第二储液槽; 1.5.15、排油通道;1.6、隔板;1.7、气缸;1.7.1、气缸进气口;1.7.2、气缸排气口一;1.7.3、气缸排气口二;1.8、滚子;2、壳体组件;3、下盖;4、分液器;5、上盖组件;6、电机;7、安装底板;8、油池;91、第一密封件;92、第二密封件;93、第三密封件;10、上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其包括:
压缩机100、分液器4和连接管200,所述连接管200一端与所述分液器4 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0的进气口连通,以对所述压缩机100进气,所述压缩机100卧式布置,所述分液器4也为卧式布置,且所述分液器4 连接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00的水平方向的一侧,所述连接管200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卧式压缩机组件的分液器也设置为卧式布置的结构,且分液器设置在压缩机的水平方向的一侧,而且连接管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能够使得不用将分液器立式布置且连接管连接于压缩机的底部而避免使得分液器和连接管造成压缩机组件的高度过高,水平一侧设置的分液器以及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的连接管,即将进气口位置调整到水平位置,能够有效地减少分液器占用的压缩机下端空间,降低压缩机组件在高度方向上的长度,从而降低压缩机组件的整机高度;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法兰吸气的方式,可保证气缸滑片槽浸在油池的基础上,可将卧式压缩机的进气口从下方位置调整到水平方向的位置;分液器从下端空间转移到水平空间,减小了压缩机下端空间,从而减小压缩机的高度,系统的高度也能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在于:1、采用可吸气下法兰,将吸气口位置调整到水平位置,从而减少分液器占用的压缩机下端空间,降低压缩机高度,节省空间;分液器可改为横向装配,分液器允许装配空间范围增大
2、使用带吸油功能隔板,替代上油管组件,减少压缩机零件;
3、排气腔内壁的排油通道可将积累在排气腔内的润滑油排出,降低润滑油的液积,同时也较少排出气体携带的含油量;
4、进气腔中,进气口与内壁形成储液槽,储存过多的润滑油,干燥冷媒可携带一部分润滑油进入压缩腔,为摩擦副提供润滑,增加泵体润滑,降低零部件间的磨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100包括泵体组件1,所述泵体组件1包括气缸1.7、滚子1.8、第一法兰1.3和第二法兰1.5,所述第一法兰1.3连接设置在所述气缸1.7的轴向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二法兰1.5连接设置在所述气缸 1.7的轴向另一侧端面上;
所述第二法兰1.5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5.1、第二进气口1.5.2和进气腔 1.5.3,所述第一进气口1.5.1与所述连接管200的另一端接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腔1.5.3连通,以将吸气导入至所述进气腔1.5.3中,所述气缸1.7上设置有气缸进气口1.71,所述第二进气口1.5.2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1.5.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缸进气口1.71连通,以对所述气缸进气,所述第一进气口1.5.1 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与所述连接管200接通。
本实用新型优选通过第一法兰上开设进气腔、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的结构,能够使得第一进气孔在水平方向延伸以与连接管进行连通,先将气体导入进气腔中,再通过第二进气口与气缸进气口连通,将气体导入至气缸内部,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法兰吸气的方式,可保证气缸滑片槽浸在油池的基础上,可将卧式压缩机的进气口从下方位置调整到水平方向的位置;分液器从下端空间转移到水平空间,减小了压缩机下端空间,从而减小压缩机的高度,系统的高度也能大大降低。
在卧式压缩机的装配中,气缸1.7在装配过程中,一般将滑片槽的位置朝下装配,以保证滑片1.4浸在润滑油(油池8)里,从而减小滑片与气缸的磨损。但这种结构会导致压缩机的吸气口朝下,压缩机装上分液器4部件时,分液器部件下端的弯管需要较大的空间来让位,这时就需要增加压缩机的高度,最终造成压缩机高度大,占系统高度空间多。本专利利用法兰吸气的方式,可将压缩机的吸气口调整至水平空间,减少压缩机下端的占用空间,减小压缩机整机高度,减少系统装配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如图2,卧式压缩机包含泵体组件1;壳体组件2;下盖3;分液器4;上盖组件5;电机6;安装底板7;冷冻油(油池8)。
图3泵体组件图包括曲轴1.1;消音器1.2;上法兰(第一法兰1.3);滑片1.4;下法兰(第二法兰1.5);隔板1.6;气缸1.7;滚子1.8。
图6下法兰组件图包括(第二法兰1.5);挡板1.5.11;阀片1.5.10;铆钉 1.5.4。
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带吸气口的下法兰(如图7),该法兰包括第一进气口1.5.1,第二进气口1.5.2,进气腔1.5.3,排气腔1.5.4,第一排气口1.5.5,第二排气口1.5.6,排油通道1.5.15,吸油腔1.5.7,及进油口1.5.8;其中第一进气口1。5.1与分液器4的连接管200相连,第二进气口1.5.2与气缸进气口 1.7.1相连通,当压缩机吸气时,冷媒从分液器通过第一进气口1.5.1进入下法兰的进气腔1.5.3,冷媒再从第二进气口1.5.2与气缸进气口组成的通道进入气缸内压缩。下法兰第一进气口的位置开在压缩机水平放置时的水平位置,装配分液器时,避免了压缩机的分液器部件占据压缩机的下部空间,从而降低压缩机高度。由于气缸内的滑片1.4安装状态依然为竖直朝下,因此滑片1.4工作时依然浸在润滑油(油池8)里,进而保证了滑片的润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腔1.5.3为在所述第二法兰1.5的背离所述气缸1.7的一侧端面上朝所述气缸1.7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结构;和/或,所述连接管200为弯管结构。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形式,进气腔朝着气缸的一侧凹陷,能够与隔板一起形成密封的进气腔结构,从而使得进气的连接管从水平方向延伸以进行进气,有效减小卧式压缩机的高度;弯管结构的连接管能够实现在水平方向弯折使得分液器的出气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此时连接管与第二法兰的第一进气口连通,实现水平方向进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腔1.5.3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储存油的第一储液槽1.5.13,所述第二进气口1.5.2相对于所第一进气口1.5.1而靠近所述第一储液槽1.5.13设置,且所述第二进气口1.5.2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储液槽 1.5.13的底部间隔第一预设距离。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进气腔中,在第二进气口与内壁形成第一储液槽,能够储存过多的润滑油,使得干燥冷媒可携带一部分润滑油进入压缩腔,为摩擦副提供润滑,降低零部件间的磨损。
下法兰的第二进气口1.5.2的孔与进气腔内壁有一段距离(第二进气口与底部有一段距离,可以当做储油空间,有避免较多润滑油进入气缸的作用),当冷媒携带过多的润滑油进入中间腔时,部分润滑油会积累在下法兰中间腔的最低点。当进入中间腔的气体冷媒比较干燥时,会将中间腔内储存的润滑油带入气缸内,对气缸1.7的内壁、滚子1.8和曲轴1.1进行润滑,降低零部件间的磨损,保证压缩机的可靠性。
进气口与底部有空间,可以储存过多的润滑油。压缩机运行的工况不同,冷媒携带润滑油的含量不同,携带多时,通过进气腔的内壁凝聚,可聚集在底部空间,避免过多的润滑油进入气缸;冷媒比较干燥时,可以从底部储存到的润滑油带入到气缸,增加零部件间的润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法兰1.5上还设置有排气腔1.5.4、第一排气口1.5.5和第二排气口1.5.6,所述气缸1.7上设置有气缸排气口一1.72,所述第一排气口1.5.5的一端与所述气缸排气口一1.7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气腔 1.5.4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口1.5.6在所述第二法兰1.5的轴向上延伸,且所述气缸1.7上还沿轴向设置有气缸排气口二1.73,所述第二排气口1.5.6的一端与所述排气腔1.5.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缸排气口二1.73连通,所述气缸排气口一1.72与所述气缸1.7的气缸腔连通,所述气缸排气口二1.73不与所述气缸 1.7的气缸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优选在第二法兰上设置的排气腔、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能够将气缸的排气首先通过气缸排气口一经由第一排气口导入至排气腔中,再通过与排气腔连通的第二排气口将气体导出,通过气缸排气口二导出;通过排气腔能够实现对油气的分离作用,将排气中的油尽可能地回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腔1.5.4为在所述第二法兰1.5的背离所述气缸1.7的一侧端面上朝所述气缸1.7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法兰1.5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口1.5.5的位置还设置有阀片 1.5.10、挡板1.5.11和铆钉1.5.12。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形式,进气腔朝着气缸的一侧凹陷,能够与隔板一起形成密封的排气腔结构;第一排气口位置设置的阀片、挡板和铆钉能够实现根据排气压力的大小而自动打开排气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腔1.5.4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储存油的第二储液槽1.5.14,所述第一排气口1.5.5相对于所述第二排气口1.5.6而靠近所述第二储液槽1.5.14设置,且所述第一排气口1.5.5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储液槽1.5.14的底部间隔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二法兰1.5上还设置有排油通道 1.5.15,优选所述排油通道1.5.15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排油通道1.5.15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槽1.5.14连通,另一侧连通至所述第二法兰1.5的下方外部。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排气腔底部设置的第二储液槽能够实现有效地油气分离的效果;并且通过排气腔内壁的排油通道可将积累在排气腔内的润滑油排出,降低润滑油的液积,同时也减少排出气体携带的含油量。
在下法兰排气腔中,气缸的压缩机气体从气缸排气口一1.7.2通过下法兰的第一排气口1.5.5,进入下法兰的排气腔1.5.4,排出的压缩机气体从第二排气口1.5.6与气缸排气口二1.7.3组成的排气通道,排到高级压缩腔或直接排出到消音器。其中排气腔下端内壁设有排油通道,由于排出的高压气体会携带有润滑油,润滑油在排气腔内,一部分被带出到泵体外,一部分积留在排气腔的下端,润滑油积累过多,会影响排气阀片的开和关,造成压缩机功耗高。同时,润滑油积累过多,排出的气体的含油量也会增加。排油通道可以将积累在排气腔的润滑油排到油池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隔板1.6,所述隔板1.6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 1.5的背离所述气缸1.7的一侧端面上,以对所述第二法兰1.5上的所述进气腔 1.5.3和所述排气腔1.5.4进行分别密封。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的设置能够对进气腔、排气腔和吸油腔均进行有效的密封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法兰1.5上还设置有吸油腔1.5.7、进油口1.5.8 和中心轴孔1.5.9,所述隔板1.6上连接设置有上油管10,所述上油管10的一端能与所述压缩机100内部底部的油池8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隔板1.6并与所述第二法兰1.5上的所述吸油腔1.5.7连通,以将所述压缩机100的油池8 中的油吸入至所述吸油腔1.5.7中,所述进油口1.5.8的一端与所述中心轴孔 1.5.9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吸油腔1.5.7连通,以将所述吸油腔1.5.7中的油导入至所述中心轴孔1.5.9。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隔板与上油管设置为一体结构,能够有效地将压缩机内部油池中的油吸入并导至第二法兰上的吸油腔中,即与第二法兰配合的隔板增加了吸油功能,替代现有结构中单独的上油管,从而减少压缩机的零件。
在下方兰吸油腔中,油池中的润滑油通过隔板1.6的上油管进入到吸油腔中,润滑油通过下法兰设有的进油口1.5.8和曲轴1.1的曲轴进油口1.1.1组成的通道,进入到曲轴内,从而到达各个摩擦副进行润滑。该隔板组件和下法兰的的吸油腔的组成,可替代原方案中的上油管组件,从而减少了压缩机零部件的装配,减低压缩机的复杂性及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泵体组件1还包括曲轴1.1,所述曲轴1.1的轴向一端穿设进入所述中心轴孔1.5.9中,所述曲轴1.1的所述轴向一端的端部沿轴向开设有曲轴进油口1.1.1,所述曲轴进油口1.1.1与所述中心轴孔1.5.9连通以从所述中心轴孔1.5.9中吸入油。本实用新型通过曲轴的进油口与第二法兰的中心油孔进行连通,能够实现利用上油管和吸油腔有效地将油导入至曲轴进油口中,以对曲轴和法兰等运动摩擦副结构进行润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油腔1.5.7为在所述第二法兰1.5的背离所述气缸1.7的一侧端面上朝所述气缸1.7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结构;和/或,所述上油管10为弯管结构。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形式,进气腔朝着气缸的一侧凹陷,能够与隔板一起形成密封的吸油腔结构;弯管结构的上油管能够实现在水平方向弯折使得与压缩机底部的油池8进行连通,以从中吸入润滑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法兰1.5上还设置有第一密封件91、第二密封件92和第三密封件93,所述第一密封件91设置于所述进气腔1.5.3与所述排气腔1.5.4之间以对二者进行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92设置于所述进气腔 1.5.3与所述吸油腔1.5.7之间以对二者进行密封,所述第三密封件93设置于所述排气腔1.5.4与所述吸油腔1.5.7之间以对二者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密封件均优选为分隔筋条,能够实现对该三个腔室之间的密封分隔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卧式压缩机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00)、分液器(4)和连接管(200),所述连接管(200)一端与所述分液器(4)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0)的进气口连通,以对所述压缩机(100)进气,所述压缩机(100)卧式布置,所述分液器(4)也为卧式布置,且所述分液器(4)连接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00)的水平方向的一侧,所述连接管(200)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100)包括泵体组件(1),所述泵体组件(1)包括气缸(1.7)、滚子(1.8)、第一法兰(1.3)和第二法兰(1.5),所述第一法兰(1.3)连接设置在所述气缸(1.7)的轴向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二法兰(1.5)连接设置在所述气缸(1.7)的轴向另一侧端面上;
所述第二法兰(1.5)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5.1)、第二进气口(1.5.2)和进气腔(1.5.3),所述第一进气口(1.5.1)与所述连接管(200)的另一端接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腔(1.5.3)连通,以将吸气导入至所述进气腔(1.5.3)中,所述气缸(1.7)上设置有气缸进气口(1.71),所述第二进气口(1.5.2)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腔(1.5.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缸进气口(1.71)连通,以对所述气缸进气,所述第一进气口(1.5.1)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与所述连接管(200)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腔(1.5.3)为在所述第二法兰(1.5)的背离所述气缸(1.7)的一侧端面上朝所述气缸(1.7)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结构;和/或,所述连接管(200)为弯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腔(1.5.3)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储存油的第一储液槽(1.5.13),所述第二进气口(1.5.2)相对于所第一进气口(1.5.1)而靠近所述第一储液槽(1.5.13)设置,且所述第二进气口(1.5.2)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储液槽(1.5.13)的底部间隔第一预设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法兰(1.5)上还设置有排气腔(1.5.4)、第一排气口(1.5.5)和第二排气口(1.5.6),所述气缸(1.7)上设置有气缸排气口一(1.72),所述第一排气口(1.5.5)的一端与所述气缸排气口一(1.7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气腔(1.5.4)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口(1.5.6)在所述第二法兰(1.5)的轴向上延伸,且所述气缸(1.7)上还沿轴向设置有气缸排气口二(1.73),所述第二排气口(1.5.6)的一端与所述排气腔(1.5.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缸排气口二(1.73)连通,所述气缸排气口一(1.72)与所述气缸(1.7)的气缸腔连通,所述气缸排气口二(1.73)不与所述气缸(1.7)的气缸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腔(1.5.4)为在所述第二法兰(1.5)的背离所述气缸(1.7)的一侧端面上朝所述气缸(1.7)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法兰(1.5)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口(1.5.5)的位置还设置有阀片(1.5.10)、挡板(1.5.11)和铆钉(1.5.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腔(1.5.4)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储存油的第二储液槽(1.5.14),所述第一排气口(1.5.5)相对于所述第二排气口(1.5.6)而靠近所述第二储液槽(1.5.14)设置,且所述第一排气口(1.5.5)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储液槽(1.5.14)的底部间隔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二法兰(1.5)上还设置有排油通道(1.5.15),且所述排油通道(1.5.15)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槽(1.5.14)连通,另一侧连通至所述第二法兰(1.5)的下方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隔板(1.6),所述隔板(1.6)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1.5)的背离所述气缸(1.7)的一侧端面上,以对所述第二法兰(1.5)上的所述进气腔(1.5.3)和所述排气腔(1.5.4)进行分别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卧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法兰(1.5)上还设置有吸油腔(1.5.7)、进油口(1.5.8)和中心轴孔(1.5.9),所述隔板(1.6)上连接设置有上油管(10),所述上油管(10)的一端能与所述压缩机(100)内部底部的油池(8)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隔板(1.6)并与所述第二法兰(1.5)上的所述吸油腔(1.5.7)连通,以将所述压缩机(100)的油池(8)中的油吸入至所述吸油腔(1.5.7)中,所述进油口(1.5.8)的一端与所述中心轴孔(1.5.9)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吸油腔(1.5.7)连通,以将所述吸油腔(1.5.7)中的油导入至所述中心轴孔(1.5.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卧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体组件(1)还包括曲轴(1.1),所述曲轴(1.1)的轴向一端穿设进入所述中心轴孔(1.5.9)中,所述曲轴(1.1)的所述轴向一端的端部沿轴向开设有曲轴进油口(1.1.1),所述曲轴进油口(1.1.1)与所述中心轴孔(1.5.9)连通以从所述中心轴孔(1.5.9)中吸入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卧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油腔(1.5.7)为在所述第二法兰(1.5)的背离所述气缸(1.7)的一侧端面上朝所述气缸(1.7)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结构;和/或,所述上油管(10)为弯管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卧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法兰(1.5)上还设置有第一密封件(91)、第二密封件(92)和第三密封件(93),所述第一密封件(91)设置于所述进气腔(1.5.3)与所述排气腔(1.5.4)之间以对二者进行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92)设置于所述进气腔(1.5.3)与所述吸油腔(1.5.7)之间以对二者进行密封,所述第三密封件(93)设置于所述排气腔(1.5.4)与所述吸油腔(1.5.7)之间以对二者进行密封。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卧式压缩机组件。
CN202123012142.4U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Active CN2165891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12142.4U CN216589108U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12142.4U CN216589108U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9108U true CN216589108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51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12142.4U Active CN216589108U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91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86203A (zh) 手泵燃油预滤器主壳体总成
CN216589108U (zh) 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CN214837127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1343344U (zh) 一种具有油气分离机构的卧式涡旋压缩机
CN2541608Y (zh) 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与冷却器总成
CN109958529B (zh) 涡轮增压器润滑油回油装置
CN111648962A (zh)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
CN110925211A (zh) 一种低背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
CN108412772B (zh) 泵体组件及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8669819U (zh) 一种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15486571U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4294232B (zh) 一种降低排油率的油分离装置及旋转压缩机
CN211008997U (zh) 一种真空泵及真空罐的自维护集成装置
CN218033850U (zh) 一种转子压缩机排气储液器
CN212774772U (zh) 卧式压缩机的顶盖和卧式压缩机
CN214170830U (zh) 卧式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18207071U (zh)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
CN212615237U (zh) 一种吸气消音器及包含其的活塞往返式制冷压缩机
CN217481367U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底座及系统
CN114483587B (zh) 消音器组件、泵体组件和压缩机
CN217233805U (zh) 专用于供氧的回转压缩机
CN216198992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5805055U (zh) 一种防喷油的呼吸器及空压机
CN110863990B (zh) 压缩机、空调器
CN217481539U (zh) 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