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6571U -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6571U
CN215486571U CN202121727249.4U CN202121727249U CN215486571U CN 215486571 U CN215486571 U CN 215486571U CN 202121727249 U CN202121727249 U CN 202121727249U CN 215486571 U CN215486571 U CN 215486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mmunicated
primary
cavity
retur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272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增辉
高照源
徐嘉
吕浩福
刘韵
陈肖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17272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6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6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65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涡旋压缩机包括:静盘、分油组件和盖体,所述分油组件设置在所述静盘的排气口的位置,所述分油组件内部具有一级分油腔,所述一级分油腔能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一级分油腔中还设置有一级分油管,所述盖体与所述分油组件之间形成有二级分油腔,所述二级分油腔能够与所述一级分油管的出气端连通以从所述一级分油管引入一级油气分离后的流体。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形成二级分油的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特别是高转速工况下能有效降低吐油量,从而提升压缩机可靠性,提升空调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涡旋压缩机的是一级分油,分油效果有限,无法满足压缩机高转速下的分油需求,随着压缩机转速的增高,分油效果因分油腔和储油腔有限,无法及时将油分离后回到压缩机低压侧,油面高于分油管后又被高压气体带出压缩机,进到系统管道,造成空调系统性能低下,压缩机因吐油量大,润滑效果不良出现磨损的异常。
现有电动汽车涡旋压缩机的分油装置,分油效果有限,受结构限制,未能做到最佳的分油效果,导致在某些工况条件下,压缩机吐油量过大,导致压缩机内部缺油造成可靠性问题,而且排出的油量附着在系统管道内壁,影响系统换热效果,因此会影响到系统的性能。现有技术存在在高转速工况下分离出来的油,无法及时回到压缩机低压侧,而油面不断升高,高于分油管下端口时,油又会被高速的冷媒气体带进入空调系统管道,导致分油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的分油装置存在分油效果有限,受结构限制,未能做到最佳的分油效果,导致压缩机吐油量过大,导致压缩机内部缺油造成可靠性问题;并且在高转速工况下分离出来的油,无法及时回到压缩机低压侧,而油面不断升高,高于分油管下端口时,油又会被高速的冷媒气体带进入空调系统管道,导致分油效果大打折扣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的分油装置存在分油效果有限,受结构限制,未能做到最佳的分油效果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包括:
静盘、分油组件和盖体,所述分油组件设置在所述静盘的排气口的位置,所述分油组件内部具有一级分油腔,所述一级分油腔能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一级分油腔中还设置有一级分油管,所述盖体与所述分油组件之间形成有二级分油腔,所述二级分油腔能够与所述一级分油管的出气端连通以从所述一级分油管引入一级油气分离后的流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二级分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盖体的外部,所述排气管形成为二级分油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级回油通道,所述一级回油通道位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内部,所述一级回油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分油腔连通、另一端能够连通至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内部;所述分油组件内部还设置有二级回油通道,所述二级回油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二级分油腔连通、另一端能够连通至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级回油通道包括一级回油通道a和一级储油腔,所述一级回油通道a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分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一级储油腔内部,所述一级储油腔能够储存油,所述一级回油通道a能够从所述一级分油腔中引入油并导至所述一级储油腔中;所述一级回油通道a位于所述分油组件的内部;
所述二级回油通道包括二级回油通道a和二级储油腔,所述二级回油通道a的一端与所述二级分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二级储油腔内部,所述二级储油腔能够储存油,所述二级回油通道a能够从所述二级分油腔中引入油并导至所述二级储油腔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级回油通道还包括一级回油通道b,所述一级回油通道b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储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二级储油腔中,所述一级回油通道b设置于所述分油组件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盘上还开设有回油节流通道,所述回油节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二级储油腔连通,以从所述二级储油腔中引入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设置于所述静盘与所述分油组件之间,且所述一级储油腔设置于所述分隔部件与所述分油组件之间;所述分隔部件与所述静盘之间形成排气腔,所述排气腔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分隔部件而与所述一级分油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油节流通道中设置有节流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油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能够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一级分油腔连通,所述一级分油管为旋风分离器,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旋风分离器正对,以将来流流体喷射到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外壁,使得所述流体做螺旋运动而产生油气分离;所述分油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分油管的所述出气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二级分油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油组件,在其中设置一级分油腔以及一级分油管,能够对油气进行一级分离,并且在分油组件外部设置盖体以在盖体和分油组件之间形成二级分油腔,能够使得在经过一级分油腔和一级分油管进行一级油气分离后再进入二级分油腔进行二级油气分离,形成二级分油的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特别是高转速工况下能有效降低吐油量,从而提升压缩机可靠性,提升空调系统的性能。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盖体上设置的排气管能够使得流体在进入其中时还能形成二级分油管的结构,从而进一步形成油气分离,提高油气分离的效果,进一步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2.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分油组件内设置一级回油通道和二级回油通道,并使得一级回油通道与一级分油腔连通以从一级分油腔中吸入油,二级回油通道与二级分油腔连通以从二级分油腔中吸入油,从而形成二级回油结构,能够将二级分离出的油分别通过一级回油通道和二级回油通道导回到涡旋压缩机的内部,提高了回油量和回油率,进一步降低了压缩机的吐油量,有效防止了在高转速工况下分离出来的油,无法及时回到压缩机低压侧,致使油面不断升高,当高于分油管下端口时,油又会被高速的冷媒气体带进入空调系统管道,导致分油效果大打折扣的情况发生,保证压缩机的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俯视系统图;
图2为图1的涡旋压缩机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的C-C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静盘;11、排气口;12、排气腔;2、分油组件;21、第一连通通道;22、第二连通通道;3、盖体;4、一级分油腔;5、一级分油管;6、二级分油腔;100、一级回油通道;101、一级回油通道a;102、一级储油腔;103、一级回油通道b;200、二级回油通道;201、二级回油通道a;202、二级储油腔;300、回油节流通道;7、排气管;8、节流销;9、分隔部件;13、动盘;14、上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优选涡旋压缩机),其包括:
静盘1、分油组件2和盖体3,所述分油组件2设置在所述静盘1的排气口11的位置,所述分油组件2内部具有一级分油腔4,所述一级分油腔4能与所述排气口11连通,所述一级分油腔4中还设置有一级分油管5,所述盖体3与所述分油组件2之间形成有二级分油腔6,所述二级分油腔6能够与所述一级分油管5的出气端连通以从所述一级分油管5引入一级油气分离后的流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油组件,在其中设置一级分油腔以及一级分油管,能够对油气进行一级分离,并且在分油组件外部设置盖体以在盖体和分油组件之间形成二级分油腔,能够使得在经过一级分油腔和一级分油管进行一级油气分离后再进入二级分油腔进行二级油气分离,形成二级分油的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特别是高转速工况下能有效降低吐油量,从而提升压缩机可靠性,提升空调系统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3上还设置有排气管7,所述排气管7的一端与所述二级分油腔6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盖体3的外部,所述排气管7形成为二级分油管。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盖体上设置的排气管能够使得流体在进入其中时还能形成二级分油管的结构,从而进一步形成油气分离,提高油气分离的效果,进一步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级回油通道100,所述一级回油通道100位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内部,所述一级回油通道100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分油腔4连通、另一端能够连通至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内部;所述分油组件2内部还设置有二级回油通道200,所述二级回油通道200的一端与所述二级分油腔6连通、另一端能够连通至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内部。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分油组件内设置一级回油通道和二级回油通道,并使得一级回油通道与一级分油腔连通以从一级分油腔中吸入油,二级回油通道与二级分油腔连通以从二级分油腔中吸入油,从而形成二级回油结构,能够将二级分离出的油分别通过一级回油通道和二级回油通道导回到涡旋压缩机的内部,提高了回油量和回油率,进一步降低了压缩机的吐油量,有效防止了在高转速工况下分离出来的油,无法及时回到压缩机低压侧,致使油面不断升高,当高于分油管下端口时,油又会被高速的冷媒气体带进入空调系统管道,导致分油效果大打折扣的情况发生,保证压缩机的可靠运行。
如图3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在压缩机内部设置两级油分结构及回油结构,使得压缩机排气时冷媒带出压缩机的油量降低;压缩机内部设置第一级油分结构:包括一级分油管(详见图4B-B剖面图)、一级分油腔(详见图4B-B剖面图)、排气进气口(切向吹入一级分油腔)、排气出气口及一级回油通道a、一级储油腔(详见图3C-C剖面图)、一级回油通道b、节回油流通道和节流销构成;其中一级分油回油及储油结构包含一级分油腔4和一级分油管5,切向吹入一级分油腔的进气口,回油通道及一级储油腔。其中一级储油腔是由分隔部件9(分隔板)隔开静盘1的背面的排气腔12形成的空腔,分隔部件9通过焊接或螺纹链接的方式固定在一级分油回油及储油结构部件上,使得一级储油腔102和排气腔12隔开,形成的空腔存储分油结构分离出来的冷冻油,冷冻油并通过节流通道回到压缩机低压侧。一级分油回油及储油结构部件(即分油组件2)设置在静盘1和盖体3之间,该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静盘组件上,如图4B-B剖面图,冷媒被压缩机后从静盘排气口排出,到排气腔内,并经过一级分油腔的排气进气口,切向排入一级分油腔,冷媒经过螺旋状运动把油甩到一级分油腔内壁,油往下流进入一级回油通道a,进入一级储油腔,再由经一级回油通道b及节流通道进入吸气侧(低压侧),润滑相关的摩擦副。冷媒气体带部分小油滴从一级分油管由经排气出气口排入二级分油腔,小油滴高速冲击到二级分油腔内壁,沿着二级分油腔(兼储油腔)的内壁往下流,通过液击回油通道由经回油节流通道300回到压缩机低压侧,而冷媒气体则由经排气管7(兼二级分油管)排出。
压缩机内部设置二级油分结构:包括排气管7(兼二级分油管)、二级分油腔6(兼二级储油腔),二级回油通道200及回油节流通道300。二级分油结构由设置在盖体上的排气管(兼分油管)、盖体内壁和一级分油回油及储油结构部件(分油组件2)端面形成的二级分油腔6及设置在一级分油回油及储油结构部件(分油组件2)上的二级回油通道200形成。二级回油通道200设置在分油组件2与盖体3之间,与一级储油腔102和回油节流通道300均连通。
经过以上结构,压缩机通过二级的分油后,能有效降低了压缩机的吐油量,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提升了空调系统的性能。
实施方式二在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设立独立的二级回流通道和节流通道,回到低压侧(实施方式一两级储油腔是通过同一节流通道连通到低压侧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级回油通道100包括一级回油通道a101和一级储油腔102,所述一级回油通道a101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分油腔4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一级储油腔102内部,所述一级储油腔102能够储存油,所述一级回油通道a101能够从所述一级分油腔4中引入油并导至所述一级储油腔102中;所述一级回油通道a101位于所述分油组件2的内部;
所述二级回油通道200包括二级回油通道a201和二级储油腔202,所述二级回油通道a201的一端与所述二级分油腔6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二级储油腔202内部,所述二级储油腔202能够储存油,所述二级回油通道a201能够从所述二级分油腔6中引入油并导至所述二级储油腔202中。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级回油通道和二级回油通道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一级回油通道a能够从一级分油腔中吸入油,第一储油腔能够引入一级回油通道a来的油并进行储存;通过二级回油通道a能够从二级分油腔中吸入油,第二储油腔能够引入二级回油通道a来的油并进行储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级回油通道100还包括一级回油通道b103,所述一级回油通道b103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储油腔102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二级储油腔202中,所述一级回油通道b103设置于所述分油组件2的内部。本实用新型还通过一级回油通道b的设置,能够将一级储油腔中的油导至二级储油腔中,使得两个分油腔中回收的油被混合后再送至压缩机内部需要润滑的地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分隔部件9,所述分隔部件9设置于所述静盘1与所述分油组件2之间,且所述一级储油腔102设置于所述分隔部件9与所述分油组件2之间;所述分隔部件9与所述静盘1之间形成排气腔12,所述排气腔12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11连通、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分隔部件9而与所述一级分油腔4连通。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分隔部件能够与紧迫之间形成排气腔,且分隔部件与分油组件形成一级储油腔,形成有效的储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盘1上还开设有回油节流通道300,所述回油节流通道300的一端与所述二级储油腔202连通,以从所述二级储油腔202中引入油。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回油节流通道能够与二级储油腔连通,以吸入二级储油腔中回收和储存的油并导至压缩机内部需要润滑的地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油节流通道300中设置有节流销8。节流销的设置能够对回油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油组件2上设置有第一连通通道21,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一端能够与所述排气口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一级分油腔4连通,所述一级分油管5为旋风分离器,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与所述旋风分离器正对,以将来流流体喷射到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外壁,使得所述流体做螺旋运动而产生油气分离;
所述分油组件2上还设置有第二连通通道22,所述第二连通通道22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分油管5的所述出气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二级分油腔6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旋风分离器的设置能够有效通过将来流流体进行螺旋分离,以分离油和气,并且分油组件上的第一连通通道用于接收排气口的油气,且第一连通通道与旋风分离器正对且与旋风分离器的表面相切能够使得流体沿着旋风分离器的表面做螺旋运动,以达到分离的作用;第二连通通道用于将一级分油管分离出的气体导入二级分油腔中以进行二级油气分离,提高油气分离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优选卧式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现有涡旋压缩机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二级分油及二级储油结构,有效的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特别是转速工况下能有效降低吐油量提升压缩机可靠性,提升空调系统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盘(1)、分油组件(2)和盖体(3),所述分油组件(2)设置在所述静盘(1)的排气口(11)的位置,所述分油组件(2)内部具有一级分油腔(4),所述一级分油腔(4)能与所述排气口(11)连通,所述一级分油腔(4)中还设置有一级分油管(5),所述盖体(3)与所述分油组件(2)之间形成有二级分油腔(6),所述二级分油腔(6)能够与所述一级分油管(5)的出气端连通以从所述一级分油管(5)引入一级油气分离后的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3)上还设置有排气管(7),所述排气管(7)的一端与所述二级分油腔(6)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盖体(3)的外部,所述排气管(7)形成为二级分油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级回油通道(100),所述一级回油通道(100)位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内部,所述一级回油通道(100)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分油腔(4)连通、另一端能够连通至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内部;所述分油组件(2)内部还设置有二级回油通道(200),所述二级回油通道(200)的一端与所述二级分油腔(6)连通、另一端能够连通至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回油通道(100)包括一级回油通道a(101)和一级储油腔(102),所述一级回油通道a(101)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分油腔(4)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一级储油腔(102)内部,所述一级储油腔(102)能够储存油,所述一级回油通道a(101)能够从所述一级分油腔(4)中引入油并导至所述一级储油腔(102)中;所述一级回油通道a(101)位于所述分油组件(2)的内部;
所述二级回油通道(200)包括二级回油通道a(201)和二级储油腔(202),所述二级回油通道a(201)的一端与所述二级分油腔(6)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二级储油腔(202)内部,所述二级储油腔(202)能够储存油,所述二级回油通道a(201)能够从所述二级分油腔(6)中引入油并导至所述二级储油腔(202)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回油通道(100)还包括一级回油通道b(103),所述一级回油通道b(103)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储油腔(102)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二级储油腔(202)中,所述一级回油通道b(103)设置于所述分油组件(2)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分隔部件(9),所述分隔部件(9)设置于所述静盘(1)与所述分油组件(2)之间,且所述一级储油腔(102)设置于所述分隔部件(9)与所述分油组件(2)之间;所述分隔部件(9)与所述静盘(1)之间形成排气腔(12),所述排气腔(12)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11)连通、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分隔部件(9)而与所述一级分油腔(4)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盘(1)上还开设有回油节流通道(300),所述回油节流通道(300)的一端与所述二级储油腔(202)连通,以从所述二级储油腔(202)中引入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油节流通道(300)中设置有节流销(8)。
9.根据权利要求1-2、4-8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油组件(2)上设置有第一连通通道(21),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一端能够与所述排气口(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一级分油腔(4)连通,所述一级分油管(5)为旋风分离器,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与所述旋风分离器正对,以将来流流体喷射到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外壁,使得所述流体做螺旋运动而产生油气分离;
所述分油组件(2)上还设置有第二连通通道(22),所述第二连通通道(22)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分油管(5)的所述出气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二级分油腔(6)连通。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
CN202121727249.4U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5486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27249.4U CN215486571U (zh)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27249.4U CN215486571U (zh)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6571U true CN215486571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52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27249.4U Active CN215486571U (zh) 2021-07-27 2021-07-27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65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5092B (zh) 压缩机
CN211343344U (zh) 一种具有油气分离机构的卧式涡旋压缩机
CN215486571U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0849048A (zh) 用于汽车热泵空调的气液分离器
CN102678572A (zh) 空调及其电机预冷的低背压压缩机
CN111648962A (zh)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油循环结构
CN113464430A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1927773A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无油螺杆空压机
CN100348867C (zh) 提高立式全封闭涡旋式压缩机效率和可靠性的方法及其结构
CN209943099U (zh) 一种带顶部中间腔的多级旋转压缩机
CN205190137U (zh) 汽车空调装置的双向斜盘式定排量压缩机及驱动主轴
CN114857012A (zh) 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10290041U (zh) 带有高压腔双通道后盖的变排量压缩机
CN210087607U (zh) 一种带底部中间腔的多级旋转压缩机
CN111120308B (zh) 带有回油系统的涡旋压缩机
CN208534767U (zh) 一种油分装置及压缩机
CN214036104U (zh) 涡旋压缩机、制冷设备及车辆
CN218717519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0762014A (zh) 上油组件及卧式压缩机
CN218669819U (zh) 一种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16589108U (zh) 一种卧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CN218493822U (zh) 一种具有回油润滑机构的电动涡旋压缩机
CN114294232B (zh) 一种降低排油率的油分离装置及旋转压缩机
CN219550898U (zh) 一种润滑油回油装置、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19063831U (zh) 一种螺杆空压机用集成式气液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