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11816U - 卷收构造及其间隔卷带 - Google Patents

卷收构造及其间隔卷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11816U
CN216511816U CN202122379660.3U CN202122379660U CN216511816U CN 216511816 U CN216511816 U CN 216511816U CN 202122379660 U CN202122379660 U CN 202122379660U CN 216511816 U CN216511816 U CN 216511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ing
distance
area
imaginary lin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796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pbo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pbo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pbo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Chipbond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11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11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Bo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卷收构造及其间隔卷带。所述卷收构造包含电路板带及间隔卷带,沿着一方向卷收该卷收构造,使该电路板带及该间隔卷带相互间隔堆叠,该间隔卷带包含本体及多个间隔凸部,该本体具有间隔区,该间隔区由该电路板带的金属层设置区投影至该间隔卷带所形成,沿着与该方向垂直的轴向,所述间隔凸部的设置位置依据该间隔区的宽度而改变。

Description

卷收构造及其间隔卷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卷收构造及其间隔卷带,特别是避免电路板带被卷收时,造成该电路板带的最外侧金属点被间隔卷带的间隔凸部触压而损坏的卷收构造及其间隔卷带。
背景技术
现有习知的电路板被运用于电性连接电子元件(如芯片、显示面板等),在制程中该电路板是以带状方式被输送,且为储存或搬运,会以卷收方式卷收该电路板,然而该电路板上的被显露电路层,会因该电路板相互堆叠,而造成显露电路层产生压痕,而导致该电路板不符合品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卷收构造及其间隔卷带,其可避免该卷收构造的电路板带的最外侧金属点被该间隔卷带触压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卷收构造,沿着卷收方向卷收电路板带及间隔卷带,使该电路板带及该间隔卷带相互间隔堆叠以形成该卷收构造,该卷收构造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带包含载体、多个图案化金属层、多个保护层及多个传动孔,该载体具有金属层设置区及分别位于该金属层设置区的二侧的传动孔设置区,该金属层设置区与该传动孔设置区沿着该卷收方向延伸,各该图案化金属层分别设置于该金属层设置区,各该图案化金属层具有第一金属部及第二金属部,各该保护层分别覆盖该第一金属部,并显露出该第二金属部,所述传动孔设置于该传动孔设置区,沿着与该卷收方向垂直的轴向,各该第二金属部具有最外侧金属点,各该最外侧金属点具有与该传动孔设置区相邻的外侧边,沿着该卷收方向,假想线通过各该最外侧金属点的该外侧边,该间隔卷带包含本体及多个间隔凸部,该本体具有第一间隔区及分别位于该第一间隔区的二侧的第二间隔区,该第一间隔区及该第二间隔区沿着该卷收方向延伸,该第一间隔区对应该金属层设置区,各该第二间隔区对应各该传动孔设置区,沿着该卷收方向,所述间隔凸部设置于各该第二间隔区,且所述间隔凸部凸出该本体,各该间隔凸部具有与该本体相连的内侧边缘及抵触端,该抵触端用以抵触该传动孔设置区,沿着该卷收方向,第一假想线通过各该内侧边缘,第二假想线通过各该抵触端,沿着该轴向,该本体的中心线至该第一假想线之间具有第一间距,该第一间距为该中心线至该内侧边缘的最短间距,该中心线至该第二假想线之间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为该中心线至该抵触端的最短间距,且该第二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该假想线投影至该本体并形成为该第一间隔区的边缘线,该中心线至该边缘线之间具有第三间距,该第三间距不大于该第二间距。
较佳地,该第三间距不小于该第一间距。
较佳地,其中沿着该轴向,该第二假想线至该边缘线之间具有第四间距,该第四间距不小于1.4mm,且不大于1.9mm。
较佳地,该第四间距D4为1.65mm。
较佳地,该本体具有至少一个边缘,该第二假想线位于该第一假想线与该边缘之间,沿着该轴向,该第二假想线至该边缘之间具有第五间距,该第五间距不小于1.1mm,且不大于1.9mm。
较佳地,其中沿着该轴向,该第一间隔区具有第一宽度,该第一宽度为该第三间距的2倍宽度,各该第二间隔区具有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因该第一宽度增加而缩小。
较佳地,各该间隔凸部选自于锥体或半球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卷收构造的间隔卷带,其用以在与电路板带卷收成卷收构造,该间隔卷带能被沿着卷收方向卷收,该间隔卷带包含本体及多个间隔凸部,该本体具有第一间隔区及分别位于该第一间隔区的二侧的第二间隔区,该第一间隔区及该第二间隔区沿着该卷收方向延伸,该第一间隔区由该电路板带的金属层设置区投影至该本体所形成,沿着与该卷收方向垂直的轴向,该第一间隔区具有第一宽度,各该第二间隔区具有第二宽度,该第二间隔区对应该电路板带的传动孔设置区,该第二宽度因该第一宽度增加而缩小,所述间隔凸部设置于各该第二间隔区,所述间隔凸部凸出该本体,各该间隔凸部具有与该本体相连的内侧边缘及抵触端,该抵触端用以抵触该传动孔设置区。
较佳地,其中沿着该卷收方向,第一假想线通过各该内侧边缘,第二假想线通过各该抵触端,沿着该轴向,该本体的中心线至该第一假想线之间具有第一间距,该第一间距为该中心线至该内侧边缘的最短间距,该中心线至该第二假想线之间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为该中心线至该抵触端的最短间距,且该第二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
较佳地,该第一间隔区具有边缘线,该边缘线位于该第一假想线及该第二假想线之间。
较佳地,其中沿着该轴向,该边缘线至该第二假想线之间具有第四间距,该第四间距不小于1.4mm,且不大于1.9mm。
较佳地,该第四间距为1.65mm。
较佳地,该间隔卷带具有边缘,该第二假想线位于该第一假想线与该边缘之间,沿着该轴向,该第二假想线至该边缘之间具有第五间距,该第五间距不小于1.1mm,且不大于1.9mm。
较佳地,各该间隔凸部选自于锥体或半球体。
本实用新型借由该电路板带的该金属层设置区投影至该卷收构造的该本体以定义该第一间隔区的区域及宽度,且用以设置所述间隔凸部的该第二间隔区的宽度,依据该第一间隔区的宽度增加而缩小,以避免该电路板带的各该最外侧金属点被该间隔卷带的所述间隔凸部触压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卷收构造被卷收于卷轮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卷收构造的电路板带的上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卷收构造的电路板带的上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卷收构造的间隔卷带的上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卷收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卷收构造 11:电路板带
11a:载体 11b:图案化金属层
11c:保护层 11d:传动孔
11e:第一金属部 11f:第二金属部
11g:最外侧金属点 11h:外侧边
12:间隔卷带 12a:本体
12b:间隔凸部 12c:第一间隔区
12d:第二间隔区 12e:内侧边缘
12f:抵触端 12g:边缘
20:卷轮 D1:第一间距
D2:第二间距 D3:第三间距
D4:第四间距 D5:第五间距
S1:金属层设置区 S2:传动孔设置区
L:假想线 L1:第一假想线
L2:第二假想线 L3:边缘线
O:中心线 W1:第一宽度
W2:第二宽度 X:卷收方向
Y: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卷收构造10,其包含电路板带11及间隔卷带12,沿着卷收方向X,该电路板带11及该间隔卷带12被卷收于卷轮 (reel)20,使该电路板带11及该间隔卷带12相互间隔堆叠以形成该卷收构造 10。
请参阅图2、图3及图5,该电路板带11包含载体11a、多个图案化金属层11b、多个保护层11c及多个传动孔11d,该载体11a的材质选自于聚酰亚胺(Polyimide,PI)或聚酰亚胺酸盐(Polyamic acid,PAA),但不以此为限,该载体11a具有金属层设置区S1及分别位于该金属层设置区S1二侧的传动孔设置区S2,且该金属层设置区S1与该传动孔设置区S2沿着该卷收方向X延伸。
请参阅图2及图3,沿着该卷收方向X,各该图案化金属层11b分别设置于该金属层设置区S1,所述传动孔11d设置于该传动孔设置区S2,各该图案化金属层11b具有第一金属部11e及第二金属部11f,各该保护层11c分别覆盖该第一金属部11e,并显露出该第二金属部11f,沿着与该卷收方向X垂直的轴向Y,各该第二金属部11f具有最外侧金属点11g,请参阅图2,各该最外侧金属点11g可为外接脚,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金属部11e包含有多个导线,该第二金属部11f包含有多个内接脚及多个外接脚,各该导线连接各该内接脚及各该外接脚,所述内接脚用以接合芯片(图未绘出),或者,请参阅图3,各该最外侧金属点11g可为该图案化金属层11b的标记(如对位、辨识标记等)。
请参阅图2及图3,各该最外侧金属点11g具有与该传动孔设置区S2相邻的外侧边11h,沿着该卷收方向X,假想线L通过各该最外侧金属点11g的该外侧边11h。
请参阅图4,该间隔卷带12包含本体12a及多个间隔凸部12b,该本体 12a具有第一间隔区12c、分别位于该第一间隔区12c的二侧的第二间隔区12d及分别位于第二间隔区12d外侧的边缘12g,该第一间隔区12c及该第二间隔区12d沿着该卷收方向X延伸,当该电路板带11及该间隔卷带12被卷收时,该第一间隔区12c对应该金属层设置区S1,各该第二间隔区12d对应各该传动孔设置区S2。
请参阅图4及图5,沿着该卷收方向X,所述间隔凸部12b设置于各该第二间隔区12d,且所述间隔凸部12b凸出该本体12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凸部12b凸出该本体12a的表面,然而,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凸部12b凸出该本体12a的二个对向表面,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各该间隔凸部12b选自于锥体或半球体,较佳地,所述间隔凸部12b与该本体12a 体成型,各该间隔凸部12b具有与该本体12a相连的内侧边缘12e及抵触端 12f,请参阅图4及图5,当该电路板带11及该间隔卷带12被卷收时,所述间隔凸部12b位于该本体12a与该载体11a之间,该抵触端12f用以抵触该传动孔设置区S2。
请参阅图4,沿着该卷收方向X,第一假想线L1通过各该内侧边缘12e,第二假想线L2通过各该抵触端12f,沿着该轴向Y,该本体12a的中心线O至该第一假想线L1之间具有第一间距D1,该第一间距D1为该中心线O至该内侧边缘12e的最短间距,该中心线O至该第二假想线L2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D2,该第二间距D2为该中心线O至该抵触端12f的最短间距,且该第二间距 D2大于该第一间距D1。
请参阅图1、图2、图4及图5,当该电路板带11及该间隔卷带12被卷收时,沿着与该卷收方向X,通过各该最外侧金属点11g的该外侧边11h的该假想线L投影至该本体12a,并形成为该第一间隔区12c的边缘线L3,该第一间隔区12c由该电路板带11的该金属层设置区S1投影至该本体12a所形成,该中心线O至该边缘线L3之间具有第三间距D3,该第三间距D3介于 14.0-32.3mm,该第三间距D3不大于该第二间距D2,以避免各该抵触端12f 触压该最外侧金属点11g,而导致该最外侧金属点11g损坏(如产生凹痕等),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沿着该轴向Y,该第一间隔区12c具有第一宽度 W1,各该第二间隔区12d具有第二宽度W2,该第一宽度W1为该第三间距D3的2倍宽度,较佳地,该边缘线L3位于该第一假想线L1及该第二假想线 L2之间,使该第三间距D3不小于该第一间距D1。
请参阅图4,沿着该轴向Y,该第二假想线L2至该边缘线L3之间具有第四间距D4,该第四间距D4不小于1.4mm,且不大于1.9mm,较佳为1.65mm,以使该第一间隔区12c的该第一宽度W1增加,以对应该图案化金属层11b,该第二假想线L2位于该第一假想线L1与该边缘12g之间,沿着该轴向Y,该第二假想线L2至该边缘12g之间具有第五间距D5,较佳地,该第五间距D5 不小于1.1mm,且不大于1.9mm,以使该间隔卷带12被卷收时,所述间隔凸部12b仍具有间隔该本体12a及该载体11a的机械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该间隔卷带12的该第一间隔区12c的该第一宽度W1是依据该图案化金属层11b的宽度而调整,当图案化金属层11b因线路需求而往该传动孔设置区S2方向设置时,使得该图案化金属层11b的该宽度变大,因此在该间隔卷带12形成所述间隔凸部12b时,必需沿着该轴向Y,将所述间隔凸部12b往该边缘12g方向设置,即该第二宽度W2因该第一宽度W1增加而缩小,以避免所述间隔凸部12b触压被各该保护层11c显露的各该最外侧金属点11g。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卷收构造,沿着卷收方向卷收电路板带及间隔卷带,使该电路板带及该间隔卷带相互间隔堆叠以形成该卷收构造,该卷收构造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带包含载体、多个图案化金属层、多个保护层及多个传动孔,该载体具有金属层设置区及分别位于该金属层设置区的二侧的传动孔设置区,该金属层设置区与该传动孔设置区沿着该卷收方向延伸,各该图案化金属层分别设置于该金属层设置区,各该图案化金属层具有第一金属部及第二金属部,各该保护层分别覆盖该第一金属部,并显露出该第二金属部,所述传动孔设置于该传动孔设置区,沿着与该卷收方向垂直的轴向,各该第二金属部具有最外侧金属点,各该最外侧金属点具有与该传动孔设置区相邻的外侧边,沿着该卷收方向,假想线通过各该最外侧金属点的该外侧边,该间隔卷带包含本体及多个间隔凸部,该本体具有第一间隔区及分别位于该第一间隔区的二侧的第二间隔区,该第一间隔区及该第二间隔区沿着该卷收方向延伸,该第一间隔区对应该金属层设置区,各该第二间隔区对应各该传动孔设置区,沿着该卷收方向,所述间隔凸部设置于各该第二间隔区,且所述间隔凸部凸出该本体,各该间隔凸部具有与该本体相连的内侧边缘及抵触端,该抵触端用以抵触该传动孔设置区,沿着该卷收方向,第一假想线通过各该内侧边缘,第二假想线通过各该抵触端,沿着该轴向,该本体的中心线至该第一假想线之间具有第一间距,该第一间距为该中心线至该内侧边缘的最短间距,该中心线至该第二假想线之间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为该中心线至该抵触端的最短间距,且该第二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该假想线投影至该本体并形成为该第一间隔区的边缘线,该中心线至该边缘线之间具有第三间距,该第三间距不大于该第二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间距不小于该第一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收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沿着该轴向,该第二假想线至该边缘线之间具有第四间距,该第四间距不小于1.4mm,且不大于1.9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间距为1.6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至少一个边缘,该第二假想线位于该第一假想线与该边缘之间,沿着该轴向,该第二假想线至该边缘之间具有第五间距,该第五间距不小于1.1mm,且不大于1.9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收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沿着该轴向,该第一间隔区具有第一宽度,该第一宽度为该第三间距的2倍宽度,各该第二间隔区具有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因该第一宽度增加而缩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收构造,其特征在于,各该间隔凸部选自于锥体或半球体。
8.一种卷收构造的间隔卷带,其用以在与电路板带卷收成卷收构造,该间隔卷带能被沿着卷收方向卷收,其特征在于,该间隔卷带包含:
本体,具有第一间隔区及分别位于该第一间隔区的二侧的第二间隔区,该第一间隔区及该第二间隔区沿着该卷收方向延伸,该第一间隔区由该电路板带的金属层设置区投影至该本体所形成,沿着与该卷收方向垂直的轴向,该第一间隔区具有第一宽度,各该第二间隔区具有第二宽度,该第二间隔区对应该电路板带的传动孔设置区,该第二宽度因该第一宽度增加而缩小;以及
多个间隔凸部,设置于各该第二间隔区,所述间隔凸部凸出该本体,各该间隔凸部具有与该本体相连的内侧边缘及抵触端,该抵触端用以抵触该传动孔设置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收构造的间隔卷带,其特征在于,其中沿着该卷收方向,第一假想线通过各该内侧边缘,第二假想线通过各该抵触端,沿着该轴向,该本体的中心线至该第一假想线之间具有第一间距,该第一间距为该中心线至该内侧边缘的最短间距,该中心线至该第二假想线之间具有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为该中心线至该抵触端的最短间距,且该第二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收构造的间隔卷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间隔区具有边缘线,该边缘线位于该第一假想线及该第二假想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卷收构造的间隔卷带,其特征在于,其中沿着该轴向,该边缘线至该第二假想线之间具有第四间距,该第四间距不小于1.4mm,且不大于1.9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卷收构造的间隔卷带,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间距为1.6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卷收构造的间隔卷带,其特征在于,该间隔卷带具有边缘,该第二假想线位于该第一假想线与该边缘之间,沿着该轴向,该第二假想线至该边缘之间具有第五间距,该第五间距不小于1.1mm,且不大于1.9mm。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收构造的间隔卷带,其特征在于,各该间隔凸部选自于锥体或半球体。
CN202122379660.3U 2021-09-07 2021-09-29 卷收构造及其间隔卷带 Active CN21651181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0603 2021-09-07
TW110210603U TWM622898U (zh) 2021-09-07 2021-09-07 捲收構造及其間隔捲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11816U true CN216511816U (zh) 2022-05-13

Family

ID=80120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79660.3U Active CN216511816U (zh) 2021-09-07 2021-09-29 卷收构造及其间隔卷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36018U (zh)
CN (1) CN216511816U (zh)
TW (1) TWM62289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36018U (ja) 2022-01-24
TWM622898U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48282B2 (ja) 無線用icタグ、及び無線用icタグの製造方法
CN110876228A (zh) 挠性电路板卷带
CN101013476A (zh) 卷绕rfid标签系列的方法以及rfid标签卷
JP4755698B2 (ja) 無線用icタグ
CN216511816U (zh) 卷收构造及其间隔卷带
JP2008207821A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電子部品収容体及び電子部品の搬送方法
JP2005045233A (ja) 配線基板の連結構造
JP3327252B2 (ja) テープキャリア、tcp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120235A1 (en) Wiring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6556175B2 (en) Non-contact type IC card, antenna and antenna frame for IC card
US6557767B1 (en) Antenna frame for IC card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or IC card using the same
KR101204074B1 (ko) 스마트 라벨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JP5403353B2 (ja) Rfidタグの製造方法
JP4997007B2 (ja) Rf−idメディ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94246B2 (ja) Icタグ用基材シート
JP4640940B2 (ja) インレット形成体、ロール状インレット形成体、非接触データキャリア及び非接触データキャリア形成体
JP3255876B2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H06275683A (ja) Tabテープ
JP2004137080A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の巻き取り方法
JP2007158264A (ja) 半導体実装回路テープ用スペーサテープ
JPH05326646A (ja) フィルムキャリア用スペーサーと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キャリアの製造方法
WO2019138444A1 (ja) インレイ及びインレイロール
JP2906648B2 (ja) スペーサテープ
JPH11199140A (ja) ダンボ−ル製巻取りリ−ル
JP2006127775A (ja) 連続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