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9999U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59999U
CN216359999U CN202120552519.6U CN202120552519U CN216359999U CN 216359999 U CN216359999 U CN 216359999U CN 202120552519 U CN202120552519 U CN 202120552519U CN 216359999 U CN216359999 U CN 216359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wheel carrier
standing
shock absorber
whee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525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鸿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Bego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5525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59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59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59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包括车轮、轮架、支撑杆、减震器以及站立踏板,车轮安装于轮架上,减震器设置在轮架上,支撑杆滑动设置在轮架上且连接于减震器,站立踏板连接于支撑杆。如此设置,由于减震器设置在轮架上,支撑杆滑动地设置在轮架上(即支撑杆与轮架之间可发生相对滑动)且连接于减震器,当现有独轮车行驶在不平坦的路面时,车轮受到不平坦路面的影响产生震动,并将该震动传导至轮架,减震器由初始状态产生弹性形变,可吸收轮架与支撑杆之间的冲击震动以部分减弱轮架与支撑杆之间震动的传导,即可实现轮架与支撑杆之间的减震,从而可避免独轮车的震动经由站立踏板传导给使用者。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独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
背景技术
独轮车是一种依靠电力驱动的常用代步工具,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短途出行,但现有独轮车减震效果较差,当现有独轮车行驶在不平坦的路面时,车轮受到路面的影响会产生震动,车轮的震动经由轮架传导至站立踏板并最终传导至使用者,导致使用者产生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能够提高独轮车的减震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包括:车轮、轮架、支撑杆、减震器以及站立踏板;
其中,所述车轮安装于所述轮架上,所述减震器设置在所述轮架上,所述支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轮架上且连接于所述减震器,所述站立踏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设置在所述轮架的顶端,所述轮架上设有贯通所述轮架的顶端以及所述轮架的底端的滑动连接孔,所述支撑杆滑动穿设于所述滑动连接孔,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减震器,所述站立踏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底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设置在所述轮架的顶端的中部,所述支撑杆包括多个子支撑杆,多个所述子支撑杆关于所述减震器对称设置,多个所述子支撑杆的顶端均连接于所述减震器,所述站立踏板连接于多个所述子支撑杆的底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轮架包括轮架主体、上凸耳以及下凸耳,所述上凸耳连接于所述轮架主体的上侧部,所述下凸耳连接于所述轮架主体的下侧部,所述滑动连接孔包括设于所述上凸耳的上滑动连接孔和设于所述下凸耳的下滑动连接孔;
所述减震器设于所述轮架主体的顶端;
所述支撑杆滑动穿设于所述上滑动连接孔和所述下滑动连接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下凸耳背离所述车轮的一侧设有连通于所述下滑动连接孔的缺口,所述支撑杆因挠度回弹时,所述缺口用于释放所述支撑杆的回弹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站立踏板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以使所述站立踏板可在叠设于所述轮架的状态与垂设于所述轮架的状态之间转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轮架、所述支撑杆、所述站立踏板以及所述减震器为两组,两组所述轮架、所述支撑杆、所述站立踏板以及所述减震器均相对设置,在两组所述轮架、所述支撑杆、所述站立踏板以及所述减震器之间形成有车轮安装空间,所述车轮位于所述车轮安装空间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独轮车还包括一水平连接块,两组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均连接于所述水平连接块,所述水平连接块连接于两所述减震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通过设置包括车轮、轮架、支撑杆、减震器以及站立踏板的独轮车,车轮安装于轮架上,减震器设置在轮架上,支撑杆滑动设置在轮架上且连接于减震器,站立踏板连接于支撑杆。如此设置,由于减震器设置在轮架上,支撑杆滑动地设置在轮架上(即支撑杆与轮架之间可发生相对滑动)且连接于减震器,当现有独轮车行驶在不平坦的路面时,车轮受到不平坦路面的影响产生震动,并将该震动传导至轮架,减震器由初始状态产生弹性形变,可吸收轮架与支撑杆之间的冲击震动以部分减弱轮架与支撑杆之间震动的传导,即可实现轮架与支撑杆之间的减震,从而可避免独轮车的震动经由站立踏板传导给使用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独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独轮车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车轮;2-轮架;21-滑动连接孔;211-上滑动连接孔;212-下滑动连接孔;22-轮架主体;23-上凸耳;24-下凸耳;241-缺口;3-支撑杆;31-子支撑杆;4-减震器;5-站立踏板;6-水平连接块;7-车轮安装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能够提高独轮车的减震效果。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该独轮车包括车轮1、轮架2、支撑杆3、减震器4以及站立踏板5,车轮1安装于轮架2上,减震器4设置在轮架2上,支撑杆3滑动设置在轮架2上且连接于减震器4,站立踏板5连接于支撑杆3。如此设置,由于减震器4设置在轮架2上,支撑杆3滑动地设置在轮架2上(即支撑杆3与轮架2之间可发生相对滑动)且连接于减震器4,当现有独轮车行驶在不平坦的路面时,车轮1受到不平坦路面的影响产生震动,并将该震动传导至轮架2,减震器4由初始状态产生弹性形变,可吸收轮架2与支撑杆3之间的冲击震动以部分减弱轮架2与支撑杆3之间震动的传导,即可实现轮架2与支撑杆3之间的减震,从而可避免独轮车的震动经由站立踏板5传导给使用者。
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轮架2、支撑杆3、站立踏板5以及减震器4为两组,两组轮架2、支撑杆3、站立踏板5以及减震器4均相对设置,在两组轮架2、支撑杆3、站立踏板5以及减震器4之间形成有车轮安装空间7,车轮1位于车轮安装空间7内。如此设置,相当于将两站立踏板5关于车轮安装空间7对称地设置,也即相当于将站立踏板5关于车轮1对称地设置,使得使用者双腿跨立在独轮车上时,使用者的重心与车轮1在重力方向上重合,从而使用者可以站立得更平衡稳定。
进一步地,独轮车还包括一水平连接块6,两组支撑杆3均连接于水平连接块6,水平连接块6连接于两减震器4。如此设置,一方面,由于两组支撑杆3均连接于水平连接块6,可以起到两组轮架2、支撑杆3、站立踏板5以及减震器4之间的连接作用,使得两组轮架2、支撑杆3、站立踏板5以及减震器4之间形成稳定连接的整体;另一方面,当需要移动本独轮车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持该水平连接块6以进行本独轮车的移动,从而方便本独轮车的移动。
一些实施例中,减震器4设置在轮架2的顶端,轮架2上设有贯通轮架2的顶端以及轮架2的底端的滑动连接孔21,支撑杆3滑动穿设于滑动连接孔21,支撑杆3的顶端连接于减震器4,站立踏板5连接于支撑杆3的底端。如此设置,由于支撑杆3滑动穿设于轮架2上的滑动连接孔21,减震器4和站立踏板5分别位于轮架2的顶端和底端,使得轮架2、支撑杆3、减震器4以及站立踏板5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使得本独轮车整体结构更加简洁紧凑。
一些实施例中,减震器4设置在轮架2的顶端的中部,支撑杆3包括多个子支撑杆31,多个子支撑杆31关于减震器4对称设置,多个子支撑杆31的顶端均连接于减震器4,站立踏板5安装于多个子支撑杆31的底端。如此设置,一方面,由于多个子支撑杆31滑动穿设于轮架2上的滑动连接孔21,即多个子支撑杆31与轮架2滑动连接,可以提高支撑杆3与滑动设置在轮架2上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多个子支撑杆31关于减震器4对称设置且多个子支撑杆31的顶端均连接与减震器4,可以提高支撑杆3与减震器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示例性地,支撑杆3包括两个子支撑杆31,两个子支撑杆31关于减震器4对称设置,两个子支撑杆31的顶端均连接于减震器4,站立踏板5连接于两个子支撑杆31的底端。
一些实施例中,轮架2包括轮架主体22、上凸耳23以及下凸耳24,上凸耳23连接于轮架主体22的上侧部,下凸耳24连接于轮架主体22的下侧部,滑动连接孔21包括设于上凸耳23的上滑动连接孔211和设于下凸耳24的下滑动连接孔212,减震器4设于轮架主体22的顶端,支撑杆3滑动穿设于上滑动连接孔211和下滑动连接孔212。如此,通过在轮架主体22的上侧部设置上凸耳23以及下侧部设置下凸耳24实现与支撑杆3的滑动连接,可以避免轮架2其他区域的体积造成不必要的增加,使得轮架2更轻薄,有利于独轮车整体向轻薄化发展。
具体地,由于支撑杆3包括两个子支撑杆31,相应地,上凸耳23为两上凸耳23,两上凸耳23分别设于轮架主体22的两上侧部,下凸耳24为两下凸耳24,两下凸耳24分别设于轮架主体22的两下侧部,两个子支撑杆31分别穿设于两上凸耳23的上滑动连接孔211和两下凸耳24的下滑动连接孔212。
进一步地,考虑到使用者站立在站立踏板5上时,使用者作用在站立踏板5的作用力会使得支撑杆3的底端会产生朝向车轮安装空间7的方向(如图1中箭头X指示的方向)内压的压力,当使用者离开站立踏板5后,支撑杆3的底端会产生背离车轮安装空间7方向(如图1中箭头Y指示的方向)回弹的回弹力,因此,下凸耳24背离车轮1的一侧设有连通于下滑动连接孔212的缺口241,支撑杆3因挠度回弹时,缺口241用于释放支撑杆3的回弹力,如此设置,支撑杆3的底端产生背离车轮安装空间7方向的回弹力时可以通过下凸耳24的缺口241释放,以避免支撑杆3的底端在回弹力的作用下挤压下滑动连接孔212的内壁面。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独轮车的收纳或运输,两站立踏板5可转动连接于两支撑杆3,以使站立踏板5可在叠设于轮架2的状态与垂设于轮架2的状态之间转换。当需要使用该独轮车时,可将站立踏板5调整至垂设于轮架2以满足使用需求;当无需使用该独轮车时,可将站立踏板5调整至叠设于轮架2以进行收纳或运输,如此,使得独轮车的结构更紧凑,从而可减小独轮车收纳或运输所需占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独轮车,通过设置包括车轮1、轮架2、支撑杆3、减震器4以及站立踏板5的独轮车,车轮1安装于轮架2上,支撑杆3滑动设置在轮架2上且连接于减震器4,站立踏板5连接于支撑杆3。如此设置,由于减震器4设置在轮架2上,支撑杆3滑动地设置在轮架2上(即支撑杆3与轮架2之间可发生相对滑动)且连接于减震器4,当现有独轮车行驶在不平坦的路面时,车轮1受到不平坦路面的影响产生震动,并将该震动传导至轮架2,减震器4由初始状态产生弹性形变,可吸收轮架2与支撑杆3之间的冲击震动以部分减弱轮架2与支撑杆3之间震动的传导,即可实现轮架2与支撑杆3之间的减震,从而可避免独轮车的震动通过站立踏板5传导给使用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有弹性轮辐的独轮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弹性轮辐的独轮车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轮架、支撑杆、减震器以及站立踏板;
其中,所述车轮安装于所述轮架上,所述减震器设置在所述轮架上,所述支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轮架上且连接于所述减震器,所述站立踏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杆;
所述独轮车还包括一水平连接块,所述支撑杆连接于所述水平连接块,所述水平连接块连接于所述减震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设置在所述轮架的顶端,所述轮架上设有贯通所述轮架的顶端以及所述轮架的底端的滑动连接孔,所述支撑杆滑动穿设于所述滑动连接孔,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减震器,所述站立踏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设置在所述轮架的顶端的中部,所述支撑杆包括多个子支撑杆,多个所述子支撑杆关于所述减震器对称设置,多个所述子支撑杆的顶端均连接于所述减震器,所述站立踏板连接于多个所述子支撑杆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包括轮架主体、上凸耳以及下凸耳,所述上凸耳连接于所述轮架主体的上侧部,所述下凸耳连接于所述轮架主体的下侧部,所述滑动连接孔包括设于所述上凸耳的上滑动连接孔和设于所述下凸耳的下滑动连接孔;
所述减震器设于所述轮架主体的顶端;
所述支撑杆滑动穿设于所述上滑动连接孔和所述下滑动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耳背离所述车轮的一侧设有连通于所述下滑动连接孔的缺口,所述支撑杆因挠度回弹时,所述缺口用于释放所述支撑杆的回弹力。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立踏板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以使所述站立踏板可在叠设于所述轮架的状态与垂设于所述轮架的状态之间转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所述支撑杆、所述站立踏板以及所述减震器为两组,两组所述轮架、所述支撑杆、所述站立踏板以及所述减震器均相对设置,在两组所述轮架、所述支撑杆、所述站立踏板以及所述减震器之间形成有车轮安装空间,所述车轮位于所述车轮安装空间内。
CN202120552519.6U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 Active CN216359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52519.6U CN216359999U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52519.6U CN216359999U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59999U true CN216359999U (zh) 2022-04-22

Family

ID=81188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52519.6U Active CN216359999U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59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59999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独轮车
CN202264851U (zh) 一种防侧翻后置式三轮车
CN218806298U (zh) 气嘴倒置的电动独轮车
CN204623729U (zh) 自行车前叉
CN213502764U (zh) 一种大减震行程的自行车车架
CN211642320U (zh) 一种车轮组件及童车
CN112706864A (zh) 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
CN212099191U (zh) 一种后减震车架及三轮自行车
CN214875318U (zh) 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独轮车
CN213948682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避震前叉
CN220076594U (zh) 一种减震机构及独轮车
CN218986849U (zh) 一种前置代驾版折叠车车架
CN215514004U (zh) 减震电动车
CN220491747U (zh) 一种减震碳基电容电池箱及碳基电容电池模组
CN218112867U (zh) 一种三轮自行车后减震车架
CN218594487U (zh) 一种电动三轮滑板车
CN214241104U (zh) 一种新型智能电动车
CN220076595U (zh) 一种减震机构及独轮车
CN215944798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减震组件及电动三轮车
CN113697017B (zh) 一种减震性能好的滑板车
CN213768807U (zh) 一种新型自行车
CN220809688U (zh) 一种悬臂前叉减震机构及滑板车
CN218858590U (zh) 连杆避震座管结构
CN216734634U (zh) 一种用于三轮漂移车的前轮减震机构
CN220974451U (zh) 一种滑板车前摇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5

Address after: 523000 No. 3, Xinlian Gaoke Third Road, Hume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bigao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1st floor, block a, No.1 xiubian Industrial Zone, Nanbei Avenue, Hume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n Hongg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