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91861U - 一种汽车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91861U
CN216291861U CN202123159854.9U CN202123159854U CN216291861U CN 216291861 U CN216291861 U CN 216291861U CN 202123159854 U CN202123159854 U CN 202123159854U CN 216291861 U CN216291861 U CN 216291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hell
housing
abutting part
ab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598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利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gjia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gjia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gjia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gjia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598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91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91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91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控制器,包括:相对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合形成一个容纳腔;电路板为矩形结构,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容纳腔内,电路板的周向上环设有接地部;容纳腔与电路板之间通过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进行压接密封,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相互垂直,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均为导电材质。本实用新型的容纳腔通过垂直设置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与电路板的四周密封压接,使第一壳体与电路板以及第二壳体与电路板分别形成气密性腔室,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均位于气密性腔室内,不仅对电器元件进行了电磁屏蔽,还防止灰尘、水气、盐雾与电器元件接触。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车辆,汽车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集成;控制器所要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快,因此控制器设计的电路越来越复杂,电磁兼容性(EMC)问题也越来复杂。
目前,解决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性(EMC)问题主要通过电路板接地以及电子屏蔽两种手段进行;控制器除了存在电磁兼容性问题,还存在气密性问题,灰尘、水气、盐雾等易通过控制器的周向缝隙向内部扩散,对内部元器件造成损伤;如何让控制器既能满足电磁兼容性同时又能满足气密性,成为控制器设计的棘手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满足电磁兼容性同时又能满足气密性的汽车控制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域控制器,包括:
相对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一个容纳腔;
电路板,为矩形结构,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路板的周向上环设有接地部;
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电路板之间通过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进行压接密封,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均为导电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嵌入所述第一壳体内;
所述第一抵接部为贴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一导电泡棉,所述第一导电泡棉的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凸缘以及所述电路板的接地部过盈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为条形结构,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条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内具有沿所述凸缘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电路板支撑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具有朝向所述电路板延伸的第一棱筋,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具有朝向所述电路板延伸的第二棱筋;
所述第二抵接部为涂敷在所述第一棱筋以及第二棱筋上的导电胶,所述第一棱筋以及第二棱筋分别通过导电胶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部过盈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上具有伸出所述容纳腔的多个功能接口,所述功能接口分布方向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分布平行;
所述第一壳体上贴设第二导电泡棉,所述第二导电泡棉具有与所述功能接口一一对应的凹槽,所述功能接口与所述凹槽过盈抵接,所述第二导电泡棉的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部过盈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二导电泡棉的异形槽,所述异形槽与所述第二导电泡棉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上贴设有与所述第二抵接部平行设置的第三导电泡棉,所述第三导电泡棉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地部过盈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成对角设置的两个定位柱,所述电路板上具有与所述定位柱一一对应的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控制器,容纳腔通过垂直设置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与电路板的四周密封压接,使第一壳体与电路板以及第二壳体与电路板分别形成气密性腔室,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均位于气密性腔室内,不仅对电器元件进行了电磁屏蔽,还防止灰尘、水气、盐雾与电器元件接触;此外,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均为导电材质,使电路板的接地部能够与壳体完全压接,使其导电接地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汽车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壳体与第一抵接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第二壳体与电路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一抵接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导电泡棉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为第一壳体与电路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为第二导电泡棉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电路板;4、第一抵接部;5、第二抵接部;6、第一条形槽;7、第二条形槽;8、第二棱筋;9、第三导电泡棉;10、凸缘;11、支撑块;12、第一棱筋;13、异形槽;14、承托槽;15、第二导电泡棉;16、定位柱;17、定位孔;18、凸起;19、功能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控制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电路板3、第一抵接部4以及第二抵接部5。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相对扣合,并共同围合成一个用于安装电路板3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电路板3之间通过螺钉紧固在一起;所述电路板3为矩形结构,其两相对端部均设有伸出所述容纳腔的功能接口19。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电路板3之间通过第一抵接部4以及第二抵接部5进行压接密封,所述第一抵接部4与所述第二抵接部5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抵接部4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5均为导电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通过垂直设置的第一抵接部4与第二抵接部5与电路板3的四周密封压接,使第一壳体1与电路板3以及第二壳体2与电路板3分别形成气密性腔室,电路板3上的电器元件均位于气密性腔室内,不仅对电器元件进行了电磁屏蔽,还防止灰尘、水气、盐雾与电器元件接触;此外,第一抵接部4以及第二抵接部5均为导电材质,使电路板3的接地部能够与壳体完全压接,使其导电接地效果更佳。
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部具有沿其周向分设有四个条形槽,四个条形槽分为垂直设置的两组,其中一组为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条形槽6,另一组为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条形槽7。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部具有朝向其开口端垂直延伸的第二棱筋8,第二棱筋8具有平行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二棱筋8垂直连接在两个第一条形槽6之间。所述第一抵接部4为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导电泡棉,两个第一导电泡棉分别贴设在第一条形槽6内,两个第二条形槽7内分别贴设有第三导电泡棉9。所述第二棱筋8的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端涂敷有导电胶,所述导电胶作为第二抵接部5。所述电路板3的周向上具有接地部,该接地部为裸露的铜片,第一抵接部4、第三导电泡棉9以及第二棱筋8上的导电胶分别与接地部过盈抵接。
如图5、图6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内具有垂直朝外延伸的凸缘10,凸缘10具有平行设置的两个;该凸缘10嵌入所述第二壳体2内,并与第二壳体2的内壁接触抵接,该凸缘10的顶端与第一导电泡棉过盈抵接;通过第一导电泡棉与凸缘10的配合,实现对电路板3的两相对端部的密封。所述第一壳体1内具有沿所述凸缘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块11,多个支撑块11分别与电路板3支撑抵接。
如图6、图7、图8所示,第一壳体1的内部具有垂直朝外延伸的第一棱筋12,所述第一棱筋12具有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第一棱筋12垂直连接在两个凸缘10之间;所述第一棱筋12的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端涂敷有导电胶,所述导电胶作为第二抵接部5与电路板3上的接地部过盈抵接。
如图6、图7、图8、图9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的两相对端部上分别开设有通槽,电路板3上的功能接口19经该通槽向外伸出。在该通槽的分布方向上设置有异形槽13,所述异形槽13内嵌设有第二导电泡棉15,第二导电泡棉15上具有与通槽一一对应的承托槽14;该承托槽14的口径小于通槽的口径,电路板3上的功能接口19通过该承托槽14向外伸出,并与承托槽14过盈抵接。同时,第二导电泡棉15的背离第一壳体1的一侧与电路板3的接地部过盈抵接。
如图6、图8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上具有成对角设置的两个定位柱16,所述电路板3上具有与所述定位柱16一一对应的定位孔17;通过定位柱16与定位孔17的插接配合,实现电路板3与第一壳体1的定位。
如图2、图6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散热片,所述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的朝向电路板3的一侧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凸起18,所述凸起18上涂敷有导热胶,凸起18通过导热胶与电路板3上的发热元件接触,使电路板3能够将热迅速传递到壳体上,并经散热片进行快速散热。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汽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扣合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围合形成一个容纳腔;
电路板(3),为矩形结构,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路板(3)的周向上环设有接地部;
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电路板(3)之间通过第一抵接部(4)以及第二抵接部(5)进行压接密封,所述第一抵接部(4)与所述第二抵接部(5)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抵接部(4)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5)均为导电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2)内部延伸的凸缘(10),所述凸缘(10)嵌入所述第一壳体(1)内;
所述第一抵接部(4)为贴设在所述第二壳体(2)上的第一导电泡棉,所述第一导电泡棉的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凸缘(10)以及所述电路板(3)的接地部过盈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4)为条形结构,所述第二壳体(2)上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一抵接部(4)的条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具有沿所述凸缘(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块(11),所述支撑块(11)与所述电路板(3)支撑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具有朝向所述电路板(3)延伸的第一棱筋(12),所述第二壳体(2)内部具有朝向所述电路板(3)延伸的第二棱筋(8);
所述第二抵接部(5)为涂敷在所述第一棱筋(12)以及第二棱筋(8)上的导电胶,所述第一棱筋(12)以及第二棱筋(8)分别通过导电胶与所述电路板(3)的接地部过盈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上具有伸出所述容纳腔的多个功能接口(19),所述功能接口(19)分布方向与所述第二抵接部(5)的分布平行;
所述第一壳体(1)上贴设第二导电泡棉(15),所述第二导电泡棉(15)具有与所述功能接口(19)一一对应的凹槽,所述功能接口(19)与所述凹槽过盈抵接,所述第二导电泡棉(15)的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侧与所述电路板(3)的接地部过盈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上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二导电泡棉(15)的异形槽(13),所述异形槽(13)与所述第二导电泡棉(15)插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上贴设有与所述第二抵接部(5)平行设置的第三导电泡棉(9),所述第三导电泡棉(9)与所述电路板(3)上的接地部过盈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上具有成对角设置的两个定位柱(16),所述电路板(3)上具有与所述定位柱(16)一一对应的定位孔(1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散热片。
CN202123159854.9U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汽车控制器 Active CN216291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9854.9U CN216291861U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汽车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9854.9U CN216291861U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汽车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91861U true CN216291861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55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59854.9U Active CN216291861U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汽车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918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3720A (zh) * 2023-02-01 2023-04-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雷达装置及具有雷达装置的交通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3720A (zh) * 2023-02-01 2023-04-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雷达装置及具有雷达装置的交通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1774B (zh) 极芯、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汽车
WO2019001585A9 (zh) 电加热器
CN216291861U (zh) 一种汽车控制器
CN109561611B (zh) 具有隔热功能的电源供应器
US10880989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14094244A (zh) 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US10819061B2 (en) Power connector
CN217486729U (zh) 散热模块及工业电源
JP2012090482A (ja) 防水ケース及び車載電子機器
CN214014695U (zh) 电源适配器的壳体和电源适配器
CN215991489U (zh) 一种机箱
CN218849936U (zh) 一种信号接插件的防凝露结构
CN214481478U (zh) 一种电子控制器
CN220065443U (zh) 电容组件、逆变器总成及车辆
CN210181441U (zh) 整车控制器及车辆
CN111627863A (zh) 功率器件防护罩
CN219740942U (zh) 一种车用控制器
CN215679439U (zh) 用于视觉识别系统的壳体
CN219019364U (zh) 一种车辆智能座舱主机及车辆
CN219322229U (zh) 电子水泵及冷却系统
CN217037744U (zh) 一种水泵电机的大功率电感与大电容装配结构
CN220358359U (zh) 插件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8123787U (zh) 电连接组件、连接器模块、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4381894U (zh) 控制器
CN210640778U (zh) 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电机的散热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