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91489U - 一种机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91489U
CN215991489U CN202121906096.XU CN202121906096U CN215991489U CN 215991489 U CN215991489 U CN 215991489U CN 202121906096 U CN202121906096 U CN 202121906096U CN 215991489 U CN215991489 U CN 2159914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tenna assembly
cylindrical structure
cabinet accord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060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铁全
耿辉
吴兵
袁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060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914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914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914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箱,包括支撑部和封闭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封闭部之间形成封闭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区用于安装有源天线组件,所述第二安装区用于安装无源天线组件;所述有源天线组件与所述无源天线组件之间通过连接单元连通。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箱,可以实现有源天线单元和无源天线单元的集成一体化,减小安装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机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箱。
背景技术
伴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新制式的不断部署,天线模块种类越来越多,当前5G基站布站方式是在原有站址上叠加部署,而各大运营商面临的普遍问题是4G/5G设备共站共存导致天面空间不足。
为解决此问题,目前通信设备厂商的解决方案是将5G有源天线单元和4G无源天线单元集成为一体,此一体模块可同时支持Sub6GHz的所有频段,运营商可直接利用该产品替换原有的4G天线,解决5G天线部署的问题。
由于目前有源天线单元和无源天线单元分别为两个独立模块,两者之间是通过外部馈线连接进行信号连接。但是,由于外场施工环境复杂,两个独立模块在水平垂直方向需要同时满足对中安装要求,导致安装难度较大,且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机箱,旨在实现有源天线单元和无源天线单元的集成一体化,减小安装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机箱,包括支撑部和封闭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封闭部之间形成封闭的容纳腔;
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区用于安装有源天线组件,所述第二安装区用于安装无源天线组件;
所述有源天线组件与所述无源天线组件之间通过连接单元连通。
可选地,所述封闭部包括天线罩和两个端盖;
所述天线罩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所述天线罩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筒状结构;
所述两个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筒状结构的两端,以将所述筒状结构封闭。
可选地,所述天线罩与所述支撑部接触的面上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与插接槽相适配的插接部;
所述天线罩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时,所述插接部插接至所述插接槽内。
可选地,所述天线罩与所述支撑部接触的面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条。
可选地,所述筒状结构的两端均设置有端面法兰,所述端盖通过所述端面法兰与所述筒状结构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端盖的边缘上设置有延伸部,所述端盖连接到所述筒状结构上时,所述延伸部抵接在所述筒状结构外侧。
可选地,所述端盖与所述端面法兰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有源天线组件的散热器机箱之间设置有加强部。
可选地,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器、线缆或跳线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天线罩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接合面、以及所述端盖与所述筒状结构之间的接合面均设置为密封连接。
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箱,通过设置支撑部和封闭部,使支撑部和封闭部之间形成封闭的容纳腔,容纳腔又包括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将有源天线组件安装到第一安装区,将无源天线组件安装到第二安装区,再利用连接单元将有源天线组件和无源天线组件连通;这样,便将有源天线组件和无源天线组件集成到了容纳腔内,实现了有源天线组件和无源天线组件的一体化,在安装时只需对整个机箱进行安装即可,无需再对有源天线组件和无源天线组件进行单独的连接,从而减小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机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机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天线罩与支撑部连接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端面与筒状结构连接部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部;11、插接部;2、封闭部;21、天线罩;211、插接槽;212、密封槽;22、端盖;221、延伸部;3、容纳腔;4、第一密封条;5、端面法兰;6、第二密封条;7、加强部;8、连接单元;100、有源天线组件;101、散热器机箱;200、无源天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机箱,包括支撑部1和封闭部2,支撑部1与封闭部2之间形成封闭的容纳腔3,容纳腔3包括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第一安装区用于安装有源天线组件100,第二安装区用于安装无源天线组件200。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设置为板体,有源天线组件100和无源天线组件200在安装时均以支撑部1作为载体。
具体地,有源天线组件100包括馈电网络、反射板、天线阵子以及提供支撑和散热功能的散热器机箱101,无源天线组件200同样包括馈电网络、反射板和天线阵子。
在安装无源天线组件200时,无源天线组件200的馈电网络、反射板和天线阵子均固定在支撑部1上;支撑部1上开设有安装口(图中未示出),在安装有源天线组件100时,由于有源天线组件100的馈电网络、反射板和天线阵子均固定在散热器机箱101上,因此需要将有源天线组件100的馈电网络、反射板和天线阵子穿过安装口,使有源天线组件100的馈电网络、反射板和天线阵子与无源天线组件200的馈电网络、反射板和天线阵子处于支撑部1的同一平面,然后再将支撑部1与散热器机箱101固定连接;这样,便可以将有源天线组件100和无源天线组件200同时安装到支撑部1上。
并且,在封闭部2安装后,有源天线组件100位于容纳腔3的第一安装区,无源天线组件200位于容纳腔3的第二安装区。
另外,参照图1所示,有源天线组件100和无源天线组件200之间通过连接单元8连通,从而实现有源天线组件100和无源天线组件200之间的信号传输。
这样,通过支撑部1和封闭部2便实现了有源天线组件100和无源天线组件200的集成一体化,在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则可以直接对整个机箱进行安装,无需再单独地去连接有源天线组件100和无源天线组件200,因此也无需去考虑有源天线组件100和无源天线组件200在水平垂直方向的对中安装要求,从而减小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便利性,更加省力省时。
在具体应用时,可以事先在支撑部1上安装口的周围开设安装孔,待有源天线组件100的馈电网络、反射板和天线阵子穿过安装口后,通过螺钉和安装孔将支撑部1与散热器机箱101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封闭部2包括天线罩21和两个端盖22,其中,天线罩21与支撑部1连接,并且天线罩21与支撑部1之间形成筒状结构,而两个端盖22则分别设置在筒状结构的两端,将筒状结构封闭,从而形成容纳腔3。
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天线罩21为横截面形状呈U形的罩体,在安装天线罩21时,将天线罩21的两个侧壁抵接到支撑部1上,并且天线罩21需要将有源天线组件100和无源天线组件200全部遮挡,然后再将天线罩21的两个侧壁与支撑部1固定,并且采用密封连接的方式,以增加天线罩21与支撑部1之间的密封性。
此时,天线罩21与支撑部1便形成了一个筒状结构。因此为了保证整个机箱的封闭性,需要将两个端盖22分别安装到筒状结构的两端,且端盖22的大小与筒状结构的开口大小相适配,这样便可以将筒状结构封闭起来,形成容纳腔3。同样地,端盖22与筒状结构之间也采用密封连接的方式;这样,整个容纳腔3便具有较好的封闭效果,可以避免尘土颗粒进入容纳腔3内对有源天线组件100和无源天线组件200造成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密封连接是指天线罩21与支撑部1的接合面,以及端盖22与筒状结构的接合面之间通过压紧胶条或密封胶水进行连接;当然,在密封连接前,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先将天线罩21与支撑部1以及端盖22与筒状结构连接。例如,先采用螺钉将天线罩21与支撑部1连接后,再利用压紧胶条进行连接。
另外,支撑部1与散热器机箱101的接合面也需要采用密封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天线罩21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弧形、三角形。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天线罩21与支撑部1接触的面上开设有插接槽211,支撑部1上设置有与插接槽211相适配的插接部11,在天线罩21与支撑部1连接时,插接部11插接至插接槽211内。
具体地,天线罩21为U形罩体时,天线罩21具有两个与支撑部1接触的面,在这两个面上均开设有插接槽211,并且插接槽211沿着该接触面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撑部1上的插接部11与支撑部1一体成型,并且插接部11与插接槽211相互适配,至于插接槽211的深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安装天线罩21时,使插接部11插入至对应的插接槽211内;一方面,插接槽211和插接部11可以作为天线罩21和支撑部1安装的基准,使天线罩21和支撑部1的安装更方便;另一方面,插接槽211和插接部11也可以增加天线罩21与支撑部1连接处的密封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天线罩21与支撑部1接触的面上开设有密封槽212,密封槽212内设置有第一密封条4。
具体地,密封槽212位于插接槽211的一侧,密封槽212的长度方向与插接槽21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密封条4的长度与密封槽212的长度相适配,第一密封条4设置为橡胶材质。
利用第一密封条4可以进一步增加天线罩21与支撑部1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容纳腔3的封闭效果。
当然,第一密封条4也可以设置在支撑部1上,相应地,只需在支撑部1上开设对应的密封槽212即可;如果不设置密封槽212,也可以直接将第一密封条4通过胶水粘贴到天线罩21或支撑部1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筒状结构的两端均设置有端面法兰5,端盖22通过端面法兰5与筒状结构固定连接。
具体地,端面法兰5设置在筒状结构的内壁上,即天线罩21和支撑部1相对的面上,且端面法兰5沿着筒状结构的周向设置,即端面法兰5同时与天线罩21和支撑部1固定连接,端面法兰5可以通过四周拉铆钉的方式安装到筒状结构上;端盖22与端面法兰5贴合,且端盖22与端面法兰5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这样,便实现了端盖22与筒状结构之间的连接,且端盖22与端面法兰5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可以使容纳腔3的封闭效果更好。
另外,在整个机箱最后测试完成出厂前,还可以在端盖22与筒状结构间的缝隙间进行涂胶以提升防腐及密封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端盖22的边缘设置有延伸部221,在端盖22连接到筒状结构上时,延伸部221抵接在筒状结构的外侧。
具体地,端盖22与延伸部221一体成型,延伸部221垂直于端盖22进行延伸,具体来说,延伸部221就是端盖22边缘上的侧边;在安装端盖22时,端盖22与筒状结构贴合后,延伸部221则与筒状结构的外侧抵接,即延伸部221与天线罩21和支撑部1的外壁抵接。
这样,延伸部221的设置可以避免尘土颗粒从端盖22边缘和筒状结构之间的缝隙进入,从而进一步增加端盖22与筒状结构之间的密封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端盖22与端面法兰5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6。
具体地,第二密封条6可以事先粘贴到端盖22或端面法兰5上,也可以是在安装端盖22时再布置在端盖22与端面法兰5之间的,第二密封条6沿着端盖22或端面法兰5的周向设置。
利用第二密封条6可以进一步增加端盖22与筒状结构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支撑部1与有源天线组件100的散热器机箱101之间设置有加强部7。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加强部7为金属板体,加强部7的一侧与支撑部1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散热器机箱101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螺栓连接;加强部7可以增强整个机箱的整体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部7也可以设置为单个或多个的杆体状。
在一种实施例中,连接单元8包括连接器、线缆或跳线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连接单元8设置为连接器。
当然,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其他可以作为连接单元8的设备,只要连接单元8能够实现有源天线组件100和无源天线组件200之间的信号传输即可,而当内部连接单元8断开时,有源天线组件100和无源天线组件200可分别独立完成各自的测试。
并且将连接单元8设置在容纳腔3内,可以减少有源天线组件100和无源天线组件200之间的信号传输损耗,也不容易损坏,同时还可以使整个机箱更加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撑部(1)和封闭部(2),所述支撑部(1)与所述封闭部(2)之间形成封闭的容纳腔(3);
所述容纳腔(3)包括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区用于安装有源天线组件(100),所述第二安装区用于安装无源天线组件(200);
所述有源天线组件(100)与所述无源天线组件(200)之间通过连接单元(8)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部(2)包括天线罩(21)和两个端盖(22);
所述天线罩(21)与所述支撑部(1)相连接,所述天线罩(21)与所述支撑部(1)之间形成筒状结构;
所述两个端盖(22)分别设置在所述筒状结构的两端,以将所述筒状结构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罩(21)与所述支撑部(1)接触的面上开设有插接槽(211),所述支撑部(1)上设置有与插接槽(211)相适配的插接部(11);
所述天线罩(21)与所述支撑部(1)连接时,所述插接部(11)插接至所述插接槽(2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罩(21)与所述支撑部(1)接触的面上开设有密封槽(212),所述密封槽(212)内设置有第一密封条(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结构的两端均设置有端面法兰(5),所述端盖(22)通过所述端面法兰(5)与所述筒状结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22)的边缘上设置有延伸部(221),所述端盖(22)连接到所述筒状结构上时,所述延伸部(221)抵接在所述筒状结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22)与所述端面法兰(5)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6)。
8.根据权利要求1-3或5-7任一项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1)与所述有源天线组件(100)的散热器机箱(101)之间设置有加强部(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单元(8)包括:连接器、线缆或跳线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罩(21)与所述支撑部(1)之间的接合面、以及所述端盖(22)与所述筒状结构之间的接合面均设置为密封连接。
CN202121906096.XU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机箱 Active CN2159914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06096.XU CN215991489U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机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06096.XU CN215991489U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机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91489U true CN215991489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80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06096.XU Active CN215991489U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机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914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76948U (zh) 适用于腔体滤波器的连接器
CN111182101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US5764492A (en) Radio device with radio shield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215991489U (zh) 一种机箱
CN219247020U (zh) Fak连接器
CN216291861U (zh) 一种汽车控制器
US10819061B2 (en) Power connector
CN209843954U (zh) 一种新型gsm ip68防水天线
CN212085218U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10779074U (zh) 端子组件、导线组件及连接器
CN219780399U (zh) 车载通讯装置及车辆
CN211556376U (zh) 一种汽车用多功能控制协议转换器
CN111287947A (zh)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CN214477877U (zh) 一种双频段天线
CN218728193U (zh) 单通道点胶屏蔽光模块
CN220855273U (zh) 一种光模块
CN220753812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0609941U (zh) 一种防尘防水的车载终端
CN216924687U (zh) 电控组件及空气处理设备
CN215679439U (zh) 用于视觉识别系统的壳体
CN220274058U (zh) 算力平台的外壳组件及车辆
CN220584457U (zh) 一种并行光收发模块
CN220085057U (zh) 一种雷达、雷达安装结构以及一种车辆
CN219068710U (zh) 电路板的固定结构、智能穿戴设备和移动终端
CN220189701U (zh) 燃料电池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