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81441U - 整车控制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整车控制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81441U
CN210181441U CN201921079761.5U CN201921079761U CN210181441U CN 210181441 U CN210181441 U CN 210181441U CN 201921079761 U CN201921079761 U CN 201921079761U CN 210181441 U CN210181441 U CN 210181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vehicle control
sealing element
limiting protrusion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7976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ng Zhu
祝洋
Rui Zhang
张锐
Yi Luo
罗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7976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81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81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81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整车控制器及车辆。整车控制器包括下壳体、密封件、电路板和上壳体,下壳体和上壳体可拆卸连接并形成具有开口端的容纳空间,电路板包括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的基板以及与基板连接的连接端子,连接端子穿设于开口端,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体以及与第一密封体连接的第二密封体,第一密封体设置在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第二密封体和第一密封体连接并位于连接端子和开口端之间。整车控制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整车控制器形成无法拆卸的整体结构,当整车控制器内电路板的元器件或者电路出现问题时,无法对整车控制器进行拆卸维修的问题。

Description

整车控制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整车控制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传统汽车的整车控制器安装时,先将下壳体固定,并在打胶凹槽内涂上胶水,然后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对接,以实现良好的防水防尘效果。
然而,由于电路板通过胶水封装在整车控制器壳体内,导致整车控制器形成了一个无法拆卸的整体结构,若电路板中的元器件或电路出现问题,将导致无法维修,只能选择将整车控制器报废,这样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不利于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车控制器及车辆,该整车控制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整车控制器形成无法拆卸的整体结构,当整车控制器内电路板的元器件或者电路出现问题时,无法对整车控制器进行拆卸维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整车控制器,包括下壳体、密封件、电路板和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可拆卸连接并形成具有开口端的容纳空间,所述电路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基板以及与所述基板连接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穿设于所述开口端,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密封体连接的第二密封体,所述第一密封体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体和所述第一密封体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端子和所述开口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体包括连接段,所述第二密封体连接在所述连接段两端上并与所述连接段大致构成围绕所述开口端的矩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上壳体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以使所述密封件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安装槽。
可选地,所述下壳体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以在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对接时,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压紧于所述密封件并使该密封件的对应部分向其自身内部凹陷。
可选地,所述上壳体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以在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对接时,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压紧于所述密封件并使该密封件的对应部分向其自身内部凹陷。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错开。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在竖直截面上的形状构成圆弧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为沿所述下壳体的边缘分布的条状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为沿所述上壳体的边缘分布的条状凸起。
可选地,所述整车控制器还包括多个紧固件,以通过所述多个紧固件将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可拆卸连接。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整车控制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具有开口端的容纳空间,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体,而连接端子与开口端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二密封体和第一密封体的一部分进行封堵,这样就可以对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进行密封,从而使上壳体和下壳体紧密地结合,使得该整车控制器的电气防护等级可以达到IP67,以起到良好的防水密封效果。此外,由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连接并通过密封件密封,当电路板中元器件或者电路出现问题时,将上壳体拆卸之后,可以方便对元器件或者电路进行维修,并且,维修完毕,也不会影响整车控制器的再次装配。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整车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整车控制器的第一种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整车控制器的第二种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整车控制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其中,上壳体和下壳体处于未对接状态;
图8为图7中上壳体和下壳体处于对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其中,上壳体和下壳体处于未对接状态;
图10为图9中上壳体和下壳体处于对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其中,上壳体和下壳体处于未对接状态;
图12为图11中上壳体和下壳体处于对接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上壳体 101 安装槽
102 第二限位凸起 103 连接部
110 电路板 111 基板
112 连接端子 120 密封件
121 第一密封体 122 第二密封体
1211 连接段 130 下壳体
131 凸起部 132 第一限位凸起
133 连接孔 140 防水透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本公开中,在未做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术语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整车控制器,参阅图1和图2,该整车控制器包括下壳体130、密封件120、电路板110和上壳体100,其中,下壳体130和上壳体100可拆卸连接并形成具有开口端的容纳空间,电路板110包括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的基板111以及与基板111连接的连接端子112,连接端子112穿设于该开口端,具体而言,连接端子112的至少部分位于下壳体130和上壳体100形成的外壳的外部,密封件120包括第一密封体121以及与第一密封体121连接的第二密封体122,第一密封体121设在下壳体130和上壳体100之间并沿基板111的周向分布,第二密封体122和第一密封体121连接并位于连接端子112和开口端之间,换言之,连接端子112与开口端之间的间隙由第二密封体122和第一密封体121的一部分封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壳体100和下壳体130形成具有开口端的容纳空间,上壳体100和下壳体13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体121,而连接端子112与开口端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二密封体122和第一密封体121的一部分进行封堵,这样就可以对上壳体100和下壳体130形成的容纳空间进行密封,从而使上壳体100和下壳体130紧密地结合,使得该整车控制器的电气防护等级可以达到IP67,以起到良好的防水密封效果。此外,由于上壳体100和下壳体130可拆卸连接并通过密封件120密封,当电路板110中元器件或者电路出现问题时,将上壳体100拆卸之后,可以方便对元器件或者电路进行维修,并且,在维修完之后,也不会影响整车控制器的再次装配。
具体地,参阅图3和图4,第一密封体121包括连接段1211,其中,第一密封体121的形状大致与上壳体100的边缘以及下壳体130的边缘相适配,例如,上壳体100朝向下壳体130的一侧可以为矩形,相应地,下壳体130朝向上壳体100的一侧也为矩形,这样就可以将呈矩形的第一密封体121设置在上壳体100和下壳体130之间,以对整车控制器的部分周向进行密封。第二密封体122大致为U型结构,第二密封体122连接在连接段1211两端上并与连接段1211大致构成围绕开口端的矩形结构,也就是说第二密封体122与连接段1211围合形成的空间能够适配于连接端子112,即连接端子112能够套设在连接段1211和第二密封体122围合的空间内,由于第二密封体122连接在连接段1211两端上,使得第一密封体121和第二密封体122构成一个整体结构,这样能够提高整车控制器的装配效率,并且,通过第二密封体122和连接段1211可以对连接端子112与上壳体100、下壳体130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保证了整车控制器的防水密封效果。其中,第一密封体121与第二密封体122可以为一体成型。
参阅图3,上壳体100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101,以使密封件120的至少部分嵌设于安装槽101,安装槽101沿上壳体100的边缘开设,以便密封件120的至少部分嵌设在安装槽101之后,可以将密封件120的部分压合在上壳体100和下壳体130之间,通过设置安装槽101,可以对密封件120进行定位,即,限定密封件120相对上壳体100、下壳体130的位置,使得密封件120在上壳体100、下壳体130对接之后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有利于提高整车控制器的防水密封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参阅图5、图6、图9和图10,下壳体130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132,以在下壳体130和上壳体100对接时,第一限位凸起132压紧于密封件120并使密封件120的对应部分向其自身内部凹陷,此处的对应部分是指与第一限位凸起132接触的部分,换言之,下壳体130与密封件120之间并非通过平面与平面的接触,而是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凸起132,使得下壳体130与密封件120构造非平面接触,其相比平面与平面的接触方式,在相同压缩力的条件下,可以保证更大的压缩高度来保持密封,也就是使得密封件120能够与上壳体100、下壳体130结合更加紧密,以实现更好的防水密封效果,并且对于零件的装配要求和形状精度要求也更低。
参阅图2,下壳体130上还可以设置凸起部131,凸起部131与第一密封体121的形状相适配,从而可以使第一密封体121能够压紧在凸起部131与安装槽101之间,以实现良好的防水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参阅图5、图6、图7和图8,上壳体100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102,以在下壳体130和上壳体100对接时,第二限位凸起102压紧于密封件120并使密封件120的对应部分向其自身内部凹陷,与上述的第一限位凸起132所产生的作用相同,第二限位凸起102使得上壳体100与密封件120之间构造成非平面接触,从而使密封件120分别与上壳体100和下壳体130结合更加紧密,以实现更好的防水密封效果。其中,第二限位凸起102可以设置在安装槽101内,即第二限位凸起102位于安装槽101与下壳体130相对的表面上。
参阅图5、图6、图11和图12,第一限位凸起132和第二限位凸起10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错开,可以理解,在下壳体130上设置第一限位凸起132,并在上壳体100上设置第二限位凸起102,通过第一限位凸起132和第二限位凸起102相互错开并同时对密封件120进行局部压缩,这样能够更好地对上壳体100和下壳体130进行密封,由于第一限位凸起132和第二限位凸起10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错开,这样可以使第一限位凸起132、第二限位凸起102分别与密封件120咬合更加紧密。
参阅图7、图9和图11,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凸起132和第二限位凸起102在竖直截面上的形状构成圆弧形,这样有利于通过模具对第一限位凸起132和第二限位凸起102的加工,并且,呈圆弧形的第一限位凸起132和第二限位凸起102也便于嵌入密封件120内。
其中,第一限位部132可以一体成型在下壳体130上,第二限位部102可以一体成型在上壳体100上。
第一限位凸起132为沿下壳体130的边缘分布的条状凸起,第二限位凸起102为沿上壳体100的边缘分布的条状凸起,条状凸起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例如,当下壳体130的形状为矩形时,可以在下壳体130设置四段第一限位凸起132。通过将第一限位凸起132和第二限位凸起102设置为长条形,从而增大第一限位凸起132与密封件120的接触面积、第二限位凸起102与密封件120的接触面积,以在上壳体100与下壳体130对接时,增强上壳体100与密封件120以及下壳体130与密封件120的结合力度,有利于增强整车控制器的防水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凸起132可以为沿下壳体130的周向边缘设置,即第一限位凸起132为整体结构并环绕下壳体130的周向,第二限位凸起102可以为沿上壳体100的周向边缘设置,即第二限位凸起102为整体结构并环绕上壳体100的周向。
参阅图2,本实施方式中,整车控制器还包括多个紧固件(图中未示出),以通过紧固件将上壳体100和下壳体130可拆卸连接,具体而言,可在上壳体100上开设连接部103,并在连接部103上设置内螺纹孔,而在下壳体130上开设与该内螺纹孔相对应的连接孔133,其中,紧固件可以为螺栓,并通过螺栓依次穿过下壳体130的连接孔133进入连接部103的内螺纹孔中,以实现上壳体100和下壳体130之间可拆卸连接,当上壳体100和下壳体130通过紧固件连接时,可以对密封件120产生挤压,从而确保上壳体100与下壳体130之间、上壳体100与连接端子112之间、下壳体130与连接端子112之间的密封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件可以为四个,相应地,连接部103和连接孔133的数量也分别为四个,并且,连接部103与连接孔133一一对应,即,当上壳体100与下壳体130对接时,连接部103的轴线与连接孔133的轴线共线。
参阅图1和图2,整车控制器还可以包括防水透气阀140,防水透气阀140可以设置在上壳体100上,通过设置防水透气阀140,可以使整车控制器内的空气与外部进行交换,在保证防水性能的前提下,有利于对整车控制器进行散热。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整车控制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整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30)、密封件(120)、电路板(110)和上壳体(100),所述下壳体(130)和所述上壳体(100)可拆卸连接并形成具有开口端的容纳空间,所述电路板(110)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基板(111)以及与所述基板(111)连接的连接端子(112),所述连接端子(112)穿设于所述开口端,所述密封件(120)包括第一密封体(121)以及与所述第一密封体(121)连接的第二密封体(122),所述第一密封体(121)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30)和所述上壳体(100)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体(122)和所述第一密封体(121)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端子(112)和所述开口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体(121)包括连接段(1211),所述第二密封体(122)连接在所述连接段(1211)两端上并与所述连接段(1211)大致构成围绕所述开口端的矩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00)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101),以使所述密封件(120)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安装槽(10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整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30)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132),以在所述下壳体(130)和所述上壳体(100)对接时,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32)压紧于所述密封件(120)并使该密封件(120)的对应部分向其自身内部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00)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102),以在所述下壳体(130)和所述上壳体(100)对接时,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02)压紧于所述密封件(120)并使该密封件(120)的对应部分向其自身内部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32)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0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32)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02)在竖直截面上的形状构成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32)为沿所述下壳体(130)的边缘分布的条状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02)为沿所述上壳体(100)的边缘分布的条状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器还包括多个紧固件,以通过所述多个紧固件将所述上壳体(100)和所述下壳体(130)可拆卸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整车控制器。
CN201921079761.5U 2019-07-10 2019-07-10 整车控制器及车辆 Active CN210181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79761.5U CN210181441U (zh) 2019-07-10 2019-07-10 整车控制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79761.5U CN210181441U (zh) 2019-07-10 2019-07-10 整车控制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81441U true CN210181441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40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79761.5U Active CN210181441U (zh) 2019-07-10 2019-07-10 整车控制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81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67817B2 (ja) 回転電機用端子台
US10729021B1 (en) Capped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CN210181441U (zh) 整车控制器及车辆
JP2015011830A (ja) 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CN109041463B (zh) 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防水密封结构设计方法
CN216291861U (zh) 一种汽车控制器
CN212313295U (zh) 一种电动车配电盒
JP2012090482A (ja) 防水ケース及び車載電子機器
CN211719864U (zh) 车载信号连接器及车载电子装置
CN210984805U (zh) 一种电池舱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9045459U (zh) 一种断路器本体与漏电脱扣器模块化拼接结构
CN111627863A (zh) 功率器件防护罩
CN210900000U (zh) 一种分控箱
CN216291747U (zh) 车载控制器
CN219711902U (zh) 安装结构及风扇
CN113287374A (zh) 结合式电子控制单元
CN210609941U (zh) 一种防尘防水的车载终端
CN213602068U (zh) 车规级混合型线对板防水连接器、车载控制器及车辆
CN210927558U (zh) 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20189826U (zh) 一种电池
CN217363464U (zh) 一种汽车用电子油泵电机控制器及汽车电子油泵
CN215731382U (zh) 户外开关设备及其机构罩组件
CN218275114U (zh) 一种驱动器
CN219592838U (zh) 一种控制装置
CN220577188U (zh) 一种车用底盘配电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