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61720U - 涂胶装置和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涂胶装置和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61720U
CN216261720U CN202121909943.8U CN202121909943U CN216261720U CN 216261720 U CN216261720 U CN 216261720U CN 202121909943 U CN202121909943 U CN 202121909943U CN 216261720 U CN216261720 U CN 216261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ing
adjusting
glue
ro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099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家伟
欧美秀
魏任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099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61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61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61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涂胶装置和加工设备,所述涂胶装置包括底座、调节结构及涂胶组件,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活动设于所述底座的安装座、调节组件、气缸及连接板,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气缸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所述涂胶组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涂胶组件设有喷胶口,所述喷胶口用于向管材内壁涂胶;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带动所述气缸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气缸带动所述涂胶组件的移动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涂胶的涂胶装置,该涂胶装置不仅可以自动调节喷胶口与管材内壁之间距离,实现均匀涂胶,还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或型号管材的涂胶,不但使产品质量稳定,且有效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涂胶装置和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缩封帽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涂胶装置和应用该涂胶装置的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进行热缩封帽加工时,通常需要先对热缩封帽进行裁切,再进行涂胶工序。在此过程中,需要工人把管子封帽的一端用刀切掉,再被切掉封帽的管子内壁,涂上胶水。这种采用人工方式生产,不但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同时人工涂胶过程中,无法控制和调节喷胶口与管材内壁之间距离,导致涂胶不均匀,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涂胶装置和加工设备,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涂胶的涂胶装置,该涂胶装置不仅可以自动调节喷胶口与管材内壁之间距离,实现均匀涂胶,还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或型号管材的涂胶,不但使产品质量稳定,且有效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涂胶装置,所述涂胶装置包括:
底座;
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活动设于所述底座的安装座、调节组件、气缸及连接板,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气缸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及
涂胶组件,所述涂胶组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涂胶组件设有喷胶口,所述喷胶口用于向管材内壁涂胶;
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带动所述气缸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气缸带动所述涂胶组件的移动方向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涂胶组件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固定座设有安装腔以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用于连接涂胶机;
涂胶杆,所述涂胶杆设有过胶通道,所述涂胶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连通口内,以连通所述过胶通道和所述安装腔;及
涂胶头,所述涂胶头连接于所述涂胶杆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所述涂胶头设有连通所述过胶通道的所述喷胶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涂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通口处的出胶阀,所述涂胶杆远离所述涂胶头的一端设有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通过连接螺母与所述出胶阀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涂胶杆邻近所述涂胶头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涂胶头设有连通所述喷胶口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涂胶头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螺接配合与所述涂胶杆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涂胶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涂胶头的支撑件,所述涂胶头远离所述涂胶杆的一端凸设有喷胶凸起,所述喷胶凸起设有所述喷胶口,定义所述喷胶凸起与所述涂胶头外周面的高度为h1,定义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涂胶头外周面的高度为h2,h1<h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调节座,所述调节座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调节座设有调节槽;
滑座,所述滑座活动设于所述调节槽内,所述滑座背向所述调节槽的一侧与所述气缸连接;及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调节座,并与所述滑座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滑座带动所述气缸在所述调节槽内往复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调节槽内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座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滑座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孔;
或,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调节槽底壁的滑轨,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座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滑座面向所述调节槽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螺杆和调节手柄,所述螺杆转动设于所述调节槽内,且所述螺杆的一端贯穿所述调节槽的槽壁,并伸出所述调节槽,所述调节手柄套设于所述螺杆伸出所述调节槽的一端,所述调节手柄的周缘设有防滑纹,所述滑座面向所述调节槽的一侧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螺接;
或,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丝杆,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调节座,所述丝杆转动设于所述调节槽内,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滑座面向所述调节槽的一侧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杆螺接;
或,所述驱动件为驱动气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涂胶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的驱动模组,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安装座的移动方向与所述调节结构带动所述涂胶组件移动的方向呈垂直设置;
且/或,所述连接板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及连接杆,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呈夹角设置,所述连接部背向所述固定部的一侧设有所述连接杆,所述涂胶组件设于安装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以连接所述涂胶组件和所述连接板;
且/或,所述底座包括一体设置的底板、顶板及两个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相对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侧板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并呈相对且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两个所述侧板围合形成空腔,所述安装座活动设于所述顶板背向所述底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加工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上述所述的涂胶装置,所述涂胶装置的底座设于所述设备主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涂胶装置通过在底座上设置调节结构,使得调节结构的调节组件通过安装座活动设于底座上,利用气缸和连接板的配合对涂胶组件实现自动调节,实现自动涂胶的同时,并自动调节喷胶口与管材内壁之间距离,保持涂胶距离,实现均匀涂胶;同时,通过将气缸设置于调节组件,使得调节组件带动气缸的移动方向与气缸带动涂胶组件的移动方向一致,从而使得涂胶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或型号管材的涂胶,不但使产品质量稳定,且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涂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涂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涂胶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涂胶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涂胶组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210888870000041
Figure BDA000321088887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进行热缩封帽加工时,通常需要先对热缩封帽进行裁切,再进行涂胶工序。在此过程中,需要工人把管子封帽的一端用刀切掉,再被切掉封帽的管子内壁,涂上胶水。这种采用人工方式生产,不但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同时人工涂胶过程中,无法控制和调节喷胶口与管材内壁之间距离,导致涂胶不均匀,影响产品质量。
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涂胶装置100。可以理解的,涂胶装置100应用于加工设备中,利用涂胶装置100可辅助加工设备实现管材的自动涂胶,确保均匀涂胶的同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工件可以是热缩封帽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涂胶装置100包括底座1、调节结构3及涂胶组件4,其中,调节结构3包括活动设于底座1的安装座31、调节组件32、气缸33及连接板34,调节组件32设于安装座31,气缸33与调节组件32连接,连接板34设于气缸33的输出轴;涂胶组件4与连接板34连接,涂胶组件4设有喷胶口431,喷胶口431用于向管材内壁涂胶;其中,调节组件32带动气缸33的移动方向与气缸33带动涂胶组件4的移动方向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用于安装、固定和支撑调节结构3和涂胶组件4等部件,用于为调节结构3和涂胶组件4提供安装基础。可以理解的,底座1可以是安装板、安装架、支架、机架、安装平台等结构,在此不限定。涂胶装置100也可通过底座1装设于加工设备中,涂胶装置100的底座1可一体成型于加工设备上,也可以是固定或可拆卸地装设于加工设备上,以方便实现涂胶装置100的拆装等,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调节结构3的设置,使得涂胶装置100通过调节结构3的气缸33带动涂胶组件4移动,以实现调节喷胶口431与管材内壁之间距离,保持涂胶距离,实现均匀涂胶。同时,通过调节结构3的调节组件32调节气缸33和涂胶组件4,从而使得涂胶装置100适用于不同规格或型号管材的涂胶,提高涂胶装置100的通用性和使用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气缸33可选为驱动气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气缸33也可以是其他驱动装置,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调节结构3的调节组件32用于调节气缸33和涂胶组件4的位置或距离,调节组件32可选为调节杆、伸缩杆、调节气缸或其他能够实现调节位置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涂胶组件4用于向管材的内壁涂胶,涂胶组件4可选为喷胶结构、涂胶杆或喷头等结构等,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涂胶装置100通过在底座1上设置调节结构3,使得调节结构3的调节组件32通过安装座31活动设于底座1上,利用气缸33和连接板34的配合对涂胶组件4实现自动调节,实现自动涂胶的同时,并自动调节喷胶口431与管材内壁之间距离,保持涂胶距离,实现均匀涂胶;同时,通过将气缸33设置于调节组件32,使得调节组件32带动气缸33的移动方向与气缸33带动涂胶组件4的移动方向一致,从而使得涂胶装置100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或型号管材的涂胶,不但使产品质量稳定,且有效降低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涂胶组件4包括固定座41、涂胶杆42及涂胶头43,其中,固定座41与连接板34连接,固定座41设有安装腔以及连通安装腔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411,第二连通口411用于连接涂胶机,涂胶杆42设有过胶通道421,涂胶杆42的一端穿设于第一连通口内,以连通过胶通道421和安装腔,涂胶头43连接于涂胶杆42远离固定座41的一端,涂胶头43设有连通过胶通道421的喷胶口431。
可以理解的,固定座41用于支撑、安装和固定涂胶杆42和涂胶头43等部件,同时用于与涂胶机连接,从而方便将涂胶机内的粘胶引入涂胶杆42和涂胶头43内。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41设有安装腔以及连通安装腔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411,第二连通口411用于连接涂胶机,从而在涂胶杆42的一端穿设于第一连通口内,使得过胶通道421和安装腔连通,以方便涂胶机内的粘胶通过固定座41的安装腔引入涂胶杆42的过胶通道421,并由喷胶口431喷涂到管材的内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涂胶杆42呈杆状,便于伸入产品的内壁进行涂胶操作。为了涂胶组件4能够方便出胶的同时,对管材内壁实现均匀涂胶,涂胶杆42远离固定座41的一端连接有涂胶头43,涂胶头43设有连通过胶通道421的喷胶口431,如此可利用涂胶头43的喷胶口431向管材内壁实现涂胶。
可以理解的,涂胶杆42与固定座41可采用固定连接方式,例如采用焊接或一体成型结构等,如此可提高涂胶杆42和固定座4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当然,涂胶杆42与固定座41也可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如此可提高涂胶杆42的拆装便利性,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涂胶头43与涂胶杆42远离固定座41的一端采用可拆卸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者过盈配合等,在此不做限定。可选地,涂胶头43呈“L”型,一端设有喷胶口431,另一端与涂胶杆42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涂胶组件4还包括设于第一连通口处的出胶阀44,涂胶杆42远离涂胶头43的一端设有安装凸起422,安装凸起422通过连接螺母45与出胶阀4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出胶阀44,从而方便利用出胶阀44控制涂胶组件4的喷胶口431出胶量和出胶速度等条件。可以理解的,出胶阀44设有内腔,涂胶杆42远离涂胶头43的一端伸入出胶阀44的内腔,并通过安装凸起422和连接螺母45的配合与出胶阀44卡接限位,不仅实现连接的同时,还提高密封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涂胶杆42邻近涂胶头43的一端设有外螺纹423,涂胶头43设有连通喷胶口431的连接孔432,连接孔432的孔壁设有内螺纹,涂胶头43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423螺接配合与涂胶杆42连接。
为了便于组装涂胶杆42和涂胶头43,设置涂胶杆42与涂胶头43螺纹连接。具体地,在涂胶杆42远离固定座41的一端设有外螺纹423,涂胶头43设有连通喷胶口431的连接孔432,并在连接孔432的孔壁设有内螺纹,如此使得涂胶头43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423配合与涂胶杆42螺纹连接。
为了使涂胶杆42与涂胶头43的螺纹连接更稳定,涂胶杆42远离固定座41的一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与涂胶杆42的外周面形成有台阶面,外螺纹423设于连接部,连接部穿设于连接孔432,以使涂胶头43的一端与台阶面限位抵接。
本实施例中,涂胶杆42的连接部的长度与连接孔432的延伸长度相同,以使得连接部可完全穿设于连接孔432。可选地,连接部与涂胶杆42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同时,连接部与涂胶杆42呈同轴设置。可以理解的,连接部的外周面周长小于涂胶杆42的外周面周长,即连接部与涂胶杆42形成有台阶面,台阶面可用于限位涂胶头43,当涂胶头43与连接部螺纹连接到位时,涂胶头43的一端与台阶面限位抵接,提高螺纹连接的适配性及连接稳定性。可选地,为了提高适配性,涂胶头43的外周面与涂胶杆42的外周面齐平。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涂胶组件4还包括套设于涂胶头43的支撑件46,涂胶头43远离涂胶杆42的一端凸设有喷胶凸起433,喷胶凸起433设有喷胶口431,定义喷胶凸起433与涂胶头43外周面的高度为h1,定义支撑件46与涂胶头43外周面的高度为h2,h1<h2。
本实施例中,涂胶杆42的过胶通道421与涂胶头43的喷胶口431连接,也即胶液从过胶通道421输送至喷胶口431,并由喷胶口431喷涂至管材的内壁上。在涂胶过程中,为了使喷胶口431的端面与管材内壁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以提高涂胶均匀度,在涂胶头43的外周面设置支撑件46,同时,支撑件46邻近喷胶口431设置。也就是说,在涂胶过程中,可将支撑件46与管材的内壁面抵接,即保证了喷胶口431与管材内壁面的距离一定,均匀涂胶。可选地,支撑件46可以是支撑块或者支撑环。
本实施例中,涂胶头43与支撑件46可采用固定连接方式,例如一体成型结构、粘接或者焊接等,提高连接稳固性。涂胶头43与支撑件46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卡扣连接、卡接或者螺栓连接,提高装拆便捷性,便于维修或更换零部件,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件46套设于涂胶头43,并与涂胶头43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支撑件46呈环状,可套设于涂胶头43。由于管材需要旋转进行涂胶操作,同时通过移动涂胶杆42使涂胶胶路呈螺旋状。则设置支撑件46与涂胶头43转动连接,即当支撑件46抵接产品内壁时,支撑件46能随着产品一起旋转,减少支撑件46在抵接产品内壁时产生的摩擦损伤,以免损坏产品内壁。
可选地,在涂胶头43的外周面上环设有环形导轨,支撑件46活动套设于环形导轨。也就是说,支撑件46可相对于涂胶组件4沿环形导轨旋转,以跟随产品旋转,减少摩擦。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件46为轴承件,轴承件包括转动连接的内圈和外圈,内圈固定套设于涂胶头43。可以理解的,涂胶头43呈圆柱状,即与轴承件的内圈配合连接。将内圈固定套设于涂胶头43,由于外圈与内圈转动连接,即实现外圈跟随管材旋转。同时,轴承件的生产和安装更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涂胶头43远离涂胶杆42的一端凸设有喷胶凸起433,喷胶凸起433设有喷胶口431。为了使涂胶精度更高,在涂胶头43远离涂胶杆42的一端设置喷胶凸起433,也即喷胶凸起433的延伸方向与涂胶头43的延伸方向呈垂直设置,如此使得喷胶口431设于喷胶凸起433,以便于控制胶液的出胶方向。可选地,喷胶凸起433与涂胶头43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更稳定。
可以理解的,如图5所示,定义喷胶凸起433相对于涂胶头43外周面的高度为h1,支撑件46相对于涂胶头43外周面的高度为h2。也即是,以涂胶头43的外周面为参考面,喷胶凸起433的高度应低于支撑件46的高度,以防止出现喷胶凸起433抵接产品的内壁,而支撑件46无法抵接产品内壁的情况。设置h1<h2,当支撑件46抵接产品的内壁时,可使得喷胶凸起433与产品的内壁存在一定的间隔,避免出现产品的内壁堵住出胶口,而导致无法正常涂胶的情况。可以理解的,h1、h2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以使得喷胶口431正常出胶,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组件32包括调节座321、滑座322及驱动件323,其中,调节座321设于安装座31,调节座321设有调节槽3211,滑座322活动设于调节槽3211内,滑座322背向调节槽3211的一侧与气缸33连接,驱动件323设于调节座321,并与滑座322连接;其中,驱动件323驱动滑座322带动气缸33在调节槽3211内往复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座321为滑座322和驱动件323提供安装基础。调节座321设有调节槽3211,从而为滑座322提供安装和活动空间。可以理解的,调节座321呈U型结构。驱动件323用于为滑座322在调节槽3211内移动提供动力,驱动件323可以是驱动气缸、电机结合丝杆的结构以及调节螺杆等结构,在此不做限定。滑座322用于为涂胶组件4的安装提供安装基础。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组件32还包括设于调节槽3211内的导向杆324,导向杆324的延伸方向与滑座322的移动方向一致,滑座322设有导向孔3221,导向杆324滑动穿设于导向孔322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滑座322上设置导向孔3221,并在调节槽3211内设置导向杆324,从而利用导向杆324为滑座322的移动提供导向基础。可以理解的,导向杆324的延伸方向与滑座322的移动方向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调节组件32还包括设于调节槽3211底壁的滑轨,滑轨的延伸方向与滑座322的移动方向一致,滑座322面向调节槽3211的一侧设有滑槽,滑槽与滑轨滑动配合。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调节槽3211的底壁设置滑轨,并在滑座322设置滑槽,使得滑槽与滑轨滑动配合,从而利用滑轨为滑座322的移动提供导向基础。可选地,滑轨的延伸方向与滑座322的移动方向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件323包括螺杆3231和调节手柄3232,螺杆3231转动设于调节槽3211内,且螺杆3231的一端贯穿调节槽3211的槽壁,并伸出调节槽3211,调节手柄3232套设于螺杆3231伸出调节槽3211的一端,调节手柄3232的周缘设有防滑纹3233,滑座322面向调节槽3211的一侧设有螺母,螺母与螺杆3231螺接。
在本实施例中,螺杆323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调节座321转动连接,螺杆3231的一端贯穿调节槽3211的槽壁,并伸出调节槽3211,从而方便调节手柄3232套设于螺杆3231伸出调节槽3211的一端,如此可通过调节手柄3232带动螺杆3231转动,以使得螺母带动滑座322沿螺杆3231和导向杆324往复移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件323包括驱动电机和丝杆,驱动电机设于调节座321,丝杆转动设于调节槽3211内,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滑座322面向调节槽3211的一侧设有螺母,螺母与丝杆螺接。
可以理解的,驱动电机设于调节座321上,丝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调节座321转动连接,使得丝杆的一端穿过调节槽3211的槽壁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如此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丝杆转动,从而使得螺母带动滑座322沿丝杆和导向杆324往复移动。
在又一实施例中,驱动件323可选为驱动气缸,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涂胶装置100还包括设于底座1的驱动模组2,安装座31设于驱动模组2,驱动模组2驱动安装座31的移动方向与调节结构3带动涂胶组件4移动的方向呈垂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模组2可以是移动模组、驱动气缸、传输装置、调节螺杆或电机配合丝杆的结构等,如此可方便通过驱动模组2为调节结构3和涂胶组件4提供驱动力,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板34包括固定部341、连接部342及连接杆343,固定部341与气缸33的输出轴连接,连接部342与固定部341呈夹角设置,连接部342背向固定部341的一侧设有连接杆343,涂胶组件4设于安装孔412,连接杆343穿设于安装孔412内,以连接涂胶组件4和连接板34。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34的固定部341、连接部342及连接杆343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板34的固定部341和连接部342呈垂直设置,如此可方便连接板34与气缸33连接的同时,也方便涂胶组件4与连接板34连接,并避免涂胶组件4与调节结构3的部件产生干涉。
可以理解的,连接杆343可选为杆状或棒状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包括一体设置的底板11、顶板12及两个侧板13,底板11与顶板12相对且间隔设置,两个侧板13设于顶板12和底板11之间,并呈相对且间隔设置,以使底板11、顶板12和两个侧板13围合形成空腔14,安装座31活动设于顶板12背向底板1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底板11可选为板状结构,使得底板11方便为两个侧板13和顶板12提供安装和支撑基础。两个侧板13可以是柱状结构、板状结构或其他等,在此不做限定。可选地,两个侧板13呈并行设置,并与底板11呈垂直设置,底板11与顶板12相对且间隔设置,使得两个侧板13设于顶板12和底板11之间。
可以理解的,底座1的底板11、顶板12及两个侧板13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使得底板11、顶板12和两个侧板13围合形成空腔14,从而有效降低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涂胶装置100的驱动模组2固定在底座1上,用于自动控制涂胶组件4前后位置移动。调节结构3的安装座31固定在驱动模组2滑块上。调节结构3的调节组件32固定在安装座31上,用于手动调节涂胶组件4上下位置。调节结构3的气缸33固定在调节组件32滑块上,用于自动调节涂胶组件4的涂胶头43与封帽内壁之间的位置。连接板34固定在气缸33的滑块上,用于固定涂胶组件4的固定座41,固定座41用于固定涂胶杆42。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涂胶装置100,涂胶装置100的底座1设于设备主体。该涂胶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加工设备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主体设置有转盘,模具组件设置于转盘上,该加工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加工设备正常工作时,待加工的封帽从振动盘送出,沿着与主机连接的送料槽通过上料组件的上料盒落入进料槽内,再通过推杆把封帽推进模具组件内,随之模具尾端管路联通真空,模具组件内腔用负压真空把封帽吸紧固定。
可以理解的,转盘把封帽旋转到切管组件的位置上,此过程模具内真空一直保持。电机组件上升,电机启动带动模具和封帽高速旋转,进行裁切封帽动作,完成第二工序。转盘带动封帽继续旋转到涂胶装置100的位置,此处模具内真空一直保持,驱动模组2沿前后轴向方向移动,将涂胶组件4的涂胶杆42和涂胶头43送入封帽里面,涂胶组件4前端的涂胶头43到位之后,气缸33下移带动涂胶组件4上的支撑件46靠近封帽内壁,此时,转盘后侧的电机组件上升,电机输出齿轮和模具齿轮啮合,电机启动带动模具和裁切好的封帽定速旋转,驱动模组2带动涂胶组件4从管子内壁由里面往外面移动,涂胶杆42前端的涂胶头43开始出胶,在封帽的旋转运动和涂胶头43的直线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使涂胶头43射出的胶液在封帽内壁形成螺旋形的胶路,涂胶完成后,气缸33带动涂胶组件4上升,驱动模组2将调节结构3和涂胶组件4送出,电机停止,电机装置下降,啮合齿轮分离,完成自动涂胶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装置包括:
底座;
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活动设于所述底座的安装座、调节组件、气缸及连接板,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气缸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及
涂胶组件,所述涂胶组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涂胶组件设有喷胶口,所述喷胶口用于向管材内壁涂胶;
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带动所述气缸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气缸带动所述涂胶组件的移动方向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组件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固定座设有安装腔以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用于连接涂胶机;
涂胶杆,所述涂胶杆设有过胶通道,所述涂胶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连通口内,以连通所述过胶通道和所述安装腔;及
涂胶头,所述涂胶头连接于所述涂胶杆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所述涂胶头设有连通所述过胶通道的所述喷胶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通口处的出胶阀,所述涂胶杆远离所述涂胶头的一端设有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通过连接螺母与所述出胶阀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杆邻近所述涂胶头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涂胶头设有连通所述喷胶口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涂胶头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螺接配合与所述涂胶杆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涂胶头的支撑件,所述涂胶头远离所述涂胶杆的一端凸设有喷胶凸起,所述喷胶凸起设有所述喷胶口,定义所述喷胶凸起与所述涂胶头外周面的高度为h1,定义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涂胶头外周面的高度为h2,h1<h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调节座,所述调节座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调节座设有调节槽;
滑座,所述滑座活动设于所述调节槽内,所述滑座背向所述调节槽的一侧与所述气缸连接;及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调节座,并与所述滑座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滑座带动所述气缸在所述调节槽内往复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调节槽内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座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滑座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孔;
或,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调节槽底壁的滑轨,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座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滑座面向所述调节槽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螺杆和调节手柄,所述螺杆转动设于所述调节槽内,且所述螺杆的一端贯穿所述调节槽的槽壁,并伸出所述调节槽,所述调节手柄套设于所述螺杆伸出所述调节槽的一端,所述调节手柄的周缘设有防滑纹,所述滑座面向所述调节槽的一侧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螺接;
或,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丝杆,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调节座,所述丝杆转动设于所述调节槽内,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滑座面向所述调节槽的一侧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丝杆螺接;
或,所述驱动件为驱动气缸。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的驱动模组,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安装座的移动方向与所述调节结构带动所述涂胶组件移动的方向呈垂直设置;
且/或,所述连接板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及连接杆,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呈夹角设置,所述连接部背向所述固定部的一侧设有所述连接杆,所述涂胶组件设于安装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以连接所述涂胶组件和所述连接板;
且/或,所述底座包括一体设置的底板、顶板及两个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相对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侧板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并呈相对且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两个所述侧板围合形成空腔,所述安装座活动设于所述顶板背向所述底板的一侧。
10.一种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胶装置,所述涂胶装置的底座设于所述设备主体。
CN202121909943.8U 2021-08-13 2021-08-13 涂胶装置和加工设备 Active CN216261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09943.8U CN216261720U (zh) 2021-08-13 2021-08-13 涂胶装置和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09943.8U CN216261720U (zh) 2021-08-13 2021-08-13 涂胶装置和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61720U true CN216261720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0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09943.8U Active CN216261720U (zh) 2021-08-13 2021-08-13 涂胶装置和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617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7839A (zh) * 2022-05-16 2022-08-12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舱的硅橡胶防护层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6689230A (zh) * 2023-07-28 2023-09-05 江苏泽润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规整电池包灌胶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7839A (zh) * 2022-05-16 2022-08-12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舱的硅橡胶防护层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6689230A (zh) * 2023-07-28 2023-09-05 江苏泽润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规整电池包灌胶装置
CN116689230B (zh) * 2023-07-28 2023-09-29 江苏泽润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规整电池包灌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261720U (zh) 涂胶装置和加工设备
CN110170810B (zh) 一种汽车防尘罩的装配装置
CN208727878U (zh) 一种自动点胶机
CN109894322B (zh) 一种智能点胶机
CN203664146U (zh) 齿轮自动涂油装置
CN219850456U (zh) 一种自动化高精度点胶设备
CN210079957U (zh) 雌三销轴叉花键自动涂脂装置
CN205701291U (zh) 一种三轴直角坐标点胶机
CN210115192U (zh) 金属杯内胆壁涂油机
CN116329667A (zh) 一种建筑不锈钢开槽设备
CN213670209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多方式点胶阀
CN212354466U (zh) 用于传感器加工的封盖装置
CN113346856A (zh) 一种晶体谐振器生产用智能点胶设备及点胶方法
CN216261719U (zh) 切边涂胶设备
KR100843564B1 (ko) 베어링의 고체윤활제 압입장치
CN220969697U (zh) 一种螺丝限位机构及螺纹点胶设备
CN219356751U (zh) 一种带有抚平机构的点胶头
CN115090494B (zh) 一种带密封件的有机硅密封胶胶枪
CN217293701U (zh) 一种用于糊盒机的进料口调整装置
CN216173850U (zh) 汽车雨刮器用棒形电感定量上胶装置
CN113769987A (zh) 切边涂胶设备
CN113305308B (zh) 一种电机轴承盖加工设备
CN214382795U (zh) 一种转子涂胶工装及设备
CN218235870U (zh) 一种轴连轴承合套工装及自动合套设备
CN220240051U (zh) 填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