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2042U -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2042U
CN216242042U CN202121969715.XU CN202121969715U CN216242042U CN 216242042 U CN216242042 U CN 216242042U CN 202121969715 U CN202121969715 U CN 202121969715U CN 216242042 U CN216242042 U CN 216242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new energy
air conditioner
energy automobile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697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建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danjiang Fuyu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9697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42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2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2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包括压缩机本体,还包括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均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第二减震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多组接触件。通过在多个方向的减震组件,当该压缩机本体在与汽车发动机安装完成后能够通过设置的弹性件,配合呈环状分布在套环内侧位置的接触件,能够实现对压缩机本体进行多个维度进行有效的减震缓冲,通过减少压缩机本体的振动,而保证其与汽车发动机之间连接处的稳定性,有效的降低连接件的磨损,提高压缩机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发展势头良好。现有的空调压缩机通常都是将其与汽车发动机进行固定连接的方式,但是在汽车实际的行驶过程中,有由于其自身受到的振动较大,而由于空调压缩机与汽车发动机之间的固定连接的关系,使得连接部分,例如才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对连接件的磨损较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能够对空调压缩机进行减震的装置,以此能够减少空调压缩机与汽车发动机之间相对位移,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压缩机通常都是将其与汽车发动机进行固定连接的方式,但是在汽车实际的行驶过程中,有由于其自身受到的振动较大,而由于空调压缩机与汽车发动机之间的固定连接的关系,使得连接部分,例如才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对连接件的磨损较大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包括压缩机本体,还包括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均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通过安装螺钉安装在汽车底盘上,所述安装座的顶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减震组件设置于滑槽内部,所述第二减震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多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呈环状等间距设置于压缩机本体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之间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板内部垂直与滑槽方向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移动板外侧通过两组弹性件与滑槽内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板以及滑槽中部之间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侧套设有弹簧A,所述弹簧A的一端与移动板外壁连接固定,所述弹簧A的另一端与滑槽内壁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套环,且两个所述套环通过连接螺钉连接固定,两个所述套环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壁与滑动槽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套环的内壁上还开设有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件包括弧状橡胶垫以及弹簧B,所述弧状橡胶垫的两端粘接在安装槽的两端内壁上,且所述弧状橡胶垫通过弹簧B与安装槽的内壁连接,所述弧状橡胶垫的外壁与压缩机本体的外壁弹性接触。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多个方向的减震组件,当该压缩机本体在与汽车发动机安装完成后能够通过设置的弹性件,配合呈环状分布在套环内侧位置的接触件,能够实现对压缩机本体进行多个维度进行有效的减震缓冲,通过减少压缩机本体的振动,而保证其与汽车发动机之间连接处的稳定性,有效的降低连接件的磨损,提高压缩机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安装在压缩机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与压缩机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减震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减震组件与压缩机安装完成后形变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安装座;101、滑槽;2、安装螺钉;3、第一减震组件;301、移动板;302、滑块;303、滑动槽;4、弹性件;401、伸缩杆;402、弹簧A;5、第二减震组件;501、套环;502、连接板;503、安装槽;6、接触件;601、弧状橡胶垫;602、弹簧B;7、连接螺钉;8、压缩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设置的该减震装置能够在多个方向上对压缩机本体8进行有效的缓冲减震,并且设置的减震装置通过安装螺钉2固定安装的汽车的底盘上,进而当压缩机本体8安装安装完成后,能够通过设置的该减震装置保证在安装完成后,对压缩机本体8进行有效的缓冲减震,以此保证压缩机出口处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保证压缩机本体8与汽车发动机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包括压缩机本体8,还包括第一减震组件3和第二减震组件5,第一减震组件3和第二减震组件5均设置于安装座1上,安装座1通过安装螺钉2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安装座1的顶面开设有滑槽101,第一减震组件3设置于滑槽101内部,第二减震组件5的内部设置有多组接触件6,接触件6呈环状等间距设置于压缩机本体8的外侧。
结合附图2-3中所示,设置的该第一减震组件3内的移动板301,以及开设在其上侧位置的滑动槽303能够方便对设置的用于固定压缩机本体8的套环501进行安装,并且该设置的移动板301能够通过设置在其两侧位置的弹性件4对其在水平面的进行有效的缓冲,第一减震组件3包括移动板301,移动板3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302,滑块302与滑槽101之间滑动配合,移动板301内部垂直与滑槽101方向上开设有滑动槽303,移动板301外侧通过两组弹性件4与滑槽101内壁连接。
结合附图2-3中所示,设置的该弹性件4能够通过设置的伸缩杆401以及套设在弹簧A402对滑动连接在安装座1内的移动板301进行有效的缓冲,弹性件4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板301以及滑槽101中部之间的伸缩杆401,伸缩杆401外侧套设有弹簧A402,弹簧A402的一端与移动板301外壁连接固定,弹簧A402的另一端与滑槽101内壁连接固定。
结合附图2-5中所示,设置的第二减震组件5能够在垂直平面上的多个维度进行有效的减震缓冲,具体的由于设置的第二减震组件5的内侧设置的多个接触件6,而设置的接触件6的内部通过设置的弹簧B602连接的弧状橡胶垫601实现对压缩机本体8的位置的固定,在安装完按成后,能够通过设置的该弹簧B602实现对压缩机本体8进行有效的缓冲,第二减震组件5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套环501,且两个套环501通过连接螺钉7连接固定,该设置的两个套环501在安装完成后能够通过连接螺钉7的关系,使得设置在其内侧位置的接触件6保持与压缩机本体8外壁之间的良好弹性接触,两个套环501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02,连接板502的外壁与滑动槽303内壁滑动配合,套环501的内壁上还开设有安装槽503。
结合附图3-5中所示,设置的该接触件6在安装完成后保持与压缩机本体8外壁之间的有效接触,进而保持与压缩机本体8外壁之间的良好弹性接触结合附图5中所示,接触件6包括弧状橡胶垫601以及弹簧B602,弧状橡胶垫601的两端粘接在安装槽503的两端内壁上,且弧状橡胶垫601通过弹簧B602与安装槽503的内壁连接,弧状橡胶垫601的外壁与压缩机本体8的外壁弹性接触,具体的设置的该弹性接触件6能够在垂直与设置的滑动槽303方向上对压缩机本体8进行有效的减震保护,进而配合设置的弹性件4能够实现对运行状态下的压缩机本体8进行有效的缓冲。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包括压缩机本体(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减震组件(3)和第二减震组件(5),所述第一减震组件(3)和第二减震组件(5)均设置于安装座(1)上,所述安装座(1)通过安装螺钉(2)安装在汽车底盘上,所述安装座(1)的顶面开设有滑槽(101),所述第一减震组件(3)设置于滑槽(101)内部,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的内部设置有多组接触件(6),所述接触件(6)呈环状等间距设置于压缩机本体(8)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3)包括移动板(301),所述移动板(3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302),所述滑块(302)与滑槽(101)之间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板(301)内部垂直与滑槽(101)方向上开设有滑动槽(303),所述移动板(301)外侧通过两组弹性件(4)与滑槽(101)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板(301)以及滑槽(101)中部之间的伸缩杆(401),所述伸缩杆(401)外侧套设有弹簧A(402),所述弹簧A(402)的一端与移动板(301)外壁连接固定,所述弹簧A(402)的另一端与滑槽(101)内壁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组件(5)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套环(501),且两个所述套环(501)通过连接螺钉(7)连接固定,两个所述套环(501)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02),所述连接板(502)的外壁与滑动槽(303)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套环(501)的内壁上还开设有安装槽(5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6)包括弧状橡胶垫(601)以及弹簧B(602),所述弧状橡胶垫(601)的两端粘接在安装槽(503)的两端内壁上,且所述弧状橡胶垫(601)通过弹簧B(602)与安装槽(503)的内壁连接,所述弧状橡胶垫(601)的外壁与压缩机本体(8)的外壁弹性接触。
CN202121969715.XU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 Active CN216242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69715.XU CN216242042U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69715.XU CN216242042U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2042U true CN216242042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81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69715.XU Active CN216242042U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20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38342U (zh)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
CN108437828B (zh) 燃料电池车用燃料电池减震装置及燃料电池车
CN21454241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安装支架
CN208149120U (zh) 车船用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减振座椅
CN21624204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减震装置
CN21798355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组件
CN114465406A (zh) 一种电动车减震电机
CN111038203B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桥
CN213064455U (zh) 一种车辆减震器
CN210454444U (zh) 一种汽车增程器
CN211075508U (zh) 一种汽车领域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
CN219832865U (zh) 一种带有防震机构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CN215805922U (zh) 一种新型隔振块
CN220850556U (zh) 一种减震单元及具有其的减震装置
CN106274335A (zh) 一种汽车减震系统
CN215634650U (zh) 一种新型橡胶减震器
CN219857645U (zh) 一种无人机增程器的减震结构
CN217107594U (zh) 一种空调机组用可限位的风机减振降噪底座
CN221033776U (zh) 一种关节轴承后减震器
CN212616998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复式铰链膨胀节
CN217130201U (zh) 一种空调压缩机的减震装置
CN220420747U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
CN216636086U (zh) 一种电动车的压缩机安装结构
CN210134151U (zh) 一种热镀锌机电机压下操作结构
CN217334276U (zh) 一种带有防震机构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8

Address after: No. 425, Hailin Road, Aimin District, Mudanjiang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7000

Patentee after: Mudanjiang Fuyu Auto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Room 201, No. 6-3, Yuancun West Street, Yuancun street,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 Zhih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