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0851U - 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0851U
CN216150851U CN202122179447.8U CN202122179447U CN216150851U CN 216150851 U CN216150851 U CN 216150851U CN 202122179447 U CN202122179447 U CN 202122179447U CN 216150851 U CN216150851 U CN 216150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heet metal
metal part
di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7944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成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ee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ee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ee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ee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7944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50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0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08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放置槽,所述加工台的顶端中部前方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轴体上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轴体中部固定连接在传动杆的一端,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电磁块。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左右摆动使钣金件的放取件精确且方便,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液压缸带动上模具下压,塑形块的顶端插入上模具的开槽内对钣金件进行塑形,通过复位弹簧对塑形块进行复位并顶出钣金件并取出,减少了塑形所需要的驱动源,值得大力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钣金件就是钣金工艺加工出来的产品,我们生活到处都离不开钣金件,钣金件是通过灯丝电源绕组、激光切割、重型加工、金属粘结、金属拉拔、等离子切割、精密焊接、辊轧成型、金属板材弯曲成型、模锻、水喷射切割来制作的,随着钣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钣金件的设计变成了产品开发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机械工程师必须熟练掌握钣金件的设计技巧,使得设计的钣金既满足产品的功能和外观等要求,又能使得冲压模具制造简单、成本低。
中国专利文献CN209697840U公开了一种钣金件的折弯模具,用于冲压具有左右折弯高度差的钣金件、且每次可冲压成型至少两个所述钣金件,所述折弯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具有位于左右两侧且等高设置的第一下模、以及位于中部的且低于所述第一下模的第二下模。通过设置每次冲压至少可成型两个钣金件,提高了冲压效率;在所述下模上设有位于左右两侧且等高设置的第一下模、以及位于中部的且低于所述第一下模的第二下模;使得上模向下冲压的力作用同时在左右两侧的第一下模上,使得上模以及第一下模在左右方向上受力平衡,使得左右双向的侧向力在上模自身可以相互抵消,避免了模具导向数量减少,并且折弯模具不容易损坏,冲压工件废品率大幅降低,但其对于钣金件的取放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增大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放置槽,所述加工台的顶端中部前方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轴体上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轴体中部固定连接在传动杆的一端,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电磁块,所述加工台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右端上方固定连接在滑板的一端,所述加工台的顶端对应上模具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凹槽内均设置有塑形块,所述塑形块的左端上方均固定连接在复位弹簧的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加工台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侧一端中部分别固定连接在稳定板的左右两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加工台的顶端中部对应转杆的前方与后方均固定连接有夹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滑板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支撑板的左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模具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开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模具的顶端前方与后方均固定连接有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模具的左端前方与后方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安装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模具的左端前方与后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待加工的钣金件放置在定位放置槽内,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能够使转杆进行左右摆动,转杆带动第一电机转动到定位放置槽的上方后,通过电磁块通电对钣金件进行吸附固定,然后转杆向右摆动,同时通过第一电机转动带动传动杆转动对钣金件的方向进行调整,然后放置在下模具的挡块之间,加工完成后同样电磁块取出,使钣金件的放取件精确且方便,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液压缸带动上模具下压,同时滑板在支撑板上滑动,提高了上模具下压过程的稳定性,上模具下压到下模具的凹槽内钣金件开始折弯,继续下压,上模具带动塑形块发生转动,塑形块的顶端插入上模具的开槽内对钣金件进行塑形,折弯完成后,上模具上升,通过复位弹簧对塑形块进行复位并顶出钣金件并取出,减少了塑形所需要的驱动源,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加工台;2、定位放置槽;3、夹盘;4、电磁块;5、传动杆;6、第一电机;7、转杆;8、顶板;9、液压缸;10、滑板;11、支撑板;12、上模具;13、下模具;14、第二电机;15、稳定板;16、支撑架;17、开槽;18、挡块;19、复位弹簧;20、安装板;21、塑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包括加工台1,加工台1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放置槽2,加工台1的顶端中部前方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的驱动轴轴体上固定连接有转杆7,转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驱动轴轴体中部固定连接在传动杆5的一端,传动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电磁块4,通过第二电机14带动转杆7转动,能够使转杆7进行左右摆动,转杆7带动第一电机6转动到定位放置槽2的上方后,通过电磁块4通电对钣金件进行吸附固定,然后转杆7向右摆动,同时通过第一电机6转动带动传动杆5转动对钣金件的方向进行调整,然后放置在下模具13的挡块18之间,加工台1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8,顶板8的底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缸9,液压缸9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上模具12,上模具12的右端上方固定连接在滑板10的一端,加工台1的顶端对应上模具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模具13,下模具13的凹槽内均设置有塑形块21,塑形块21的左端上方均固定连接在复位弹簧19的一端,通过液压缸9带动上模具12下压,同时滑板10在支撑板11上滑动,提高了上模具12下压过程的稳定性,上模具12下压到下模具13的凹槽内钣金件开始折弯,继续下压,上模具12带动塑形块21发生转动,塑形块21的顶端插入上模具12的开槽17内对钣金件进行塑形,折弯完成后,上模具12上升,通过复位弹簧19对塑形块21进行复位并顶出钣金件取出即可。
加工台1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6,支撑架16内侧一端中部分别固定连接在稳定板15的左右两端,提高加工台1工作时的稳定性,加工台1的顶端中部对应转杆7的前方与后方均固定连接有夹盘3,能够使转杆7稳定转动,滑板1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支撑板11的左端,上模具1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开槽17,下模具13的顶端前方与后方均固定连接有挡块18,防止钣金件在折弯过程中发生移动,下模具13的左端前方与后方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安装板20,通过安装板20方便对塑形块21进行拆装和固定,复位弹簧19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模具13的左端前方与后方。
工作原理:首先将待加工的钣金件放置在定位放置槽2内,通过第二电机14带动转杆7转动,能够使转杆7进行左右摆动,转杆7带动第一电机6转动到定位放置槽2的上方后,通过电磁块4通电对钣金件进行吸附固定,然后转杆7向右摆动,同时通过第一电机6转动带动传动杆5转动对钣金件的方向进行调整,然后放置在下模具13的挡块18之间,通过液压缸9带动上模具12下压,同时滑板10在支撑板11上滑动,提高了上模具12下压过程的稳定性,上模具12下压到下模具13的凹槽内钣金件开始折弯,继续下压,上模具12带动塑形块21发生转动,塑形块21的顶端插入上模具12的开槽17内对钣金件进行塑形,折弯完成后,上模具12上升,通过复位弹簧19对塑形块21进行复位并顶出钣金件取出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包括加工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1)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放置槽(2),所述加工台(1)的顶端中部前方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4),所述第二电机(14)的驱动轴轴体上固定连接有转杆(7),所述转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的驱动轴轴体中部固定连接在传动杆(5)的一端,所述传动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电磁块(4),所述加工台(1)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8),所述顶板(8)的底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缸(9),所述液压缸(9)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上模具(12),所述上模具(12)的右端上方固定连接在滑板(10)的一端,所述加工台(1)的顶端对应上模具(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模具(13),所述下模具(13)的凹槽内均设置有塑形块(21),所述塑形块(21)的左端上方均固定连接在复位弹簧(19)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1)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6),所述支撑架(16)内侧一端中部分别固定连接在稳定板(15)的左右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1)的顶端中部对应转杆(7)的前方与后方均固定连接有夹盘(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1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支撑板(11)的左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开槽(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3)的顶端前方与后方均固定连接有挡块(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3)的左端前方与后方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安装板(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19)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模具(13)的左端前方与后方。
CN202122179447.8U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 Active CN216150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79447.8U CN216150851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79447.8U CN216150851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0851U true CN216150851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47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79447.8U Active CN216150851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50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65671U (zh) 一种冲压装置的自动落料机
CN212421204U (zh) 一种模具生产加工用夹持装置
CN216150851U (zh) 一种钣金件折弯模具
CN215508507U (zh) 一种汽车紧固件冲压生产装置
CN112024713B (zh) 一种钢塑家具制备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10208482U (zh) 一种锻压机
CN211052247U (zh) 一种冲床用工位定位装置
CN210358642U (zh) 一种钣金自动化折弯设备
CN208866260U (zh) 一种止推瓦的油槽压制模具
CN207887738U (zh) 一种工形模具
CN110935808A (zh) 一种全自动五金冲床系统
CN216369905U (zh) 一种具有自动出料功能的五金件冲压装置
CN215355660U (zh) 一种用于五金模具的冲孔装置
CN214768358U (zh) 一种易脱料的汽车钣金件冲压模具
CN220347006U (zh) 左右侧尾灯支架三序六腔合模模具
CN217343089U (zh) 一种立式剪边机
CN221414766U (zh) 一种自动下料的冲压治具
CN214646176U (zh) 冲压机
CN217665726U (zh) 一种高效冲孔模具
CN219817757U (zh) 一种折边压合一体机
CN215467552U (zh) 一种汽车离合器壳体级进模
CN216176572U (zh) 一种具有去飞边结构的汽车零部件铸造模具
CN220426459U (zh) 一种送料机构及其冲压模具
CN215315006U (zh) W型钢护板自动送料冲剪成型装置
CN214184809U (zh) 一种多工位高效冲压成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