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39770U - 一种车辆底盘及扫路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底盘及扫路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39770U
CN216139770U CN202121886980.1U CN202121886980U CN216139770U CN 216139770 U CN216139770 U CN 216139770U CN 202121886980 U CN202121886980 U CN 202121886980U CN 216139770 U CN216139770 U CN 216139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ame
spring
axle
shock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869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亮
张斌
万军
江国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ngfeng Intelligent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ngfeng Intelligent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ngfeng Intelligent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ngfeng Intelligent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869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39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39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397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底盘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车辆底盘及扫路机。其中该车辆底盘包括车架、前驱动车桥、后转向车桥、前弹簧悬架、后弹簧悬架、第一减振器,以及第二减振器,前驱动车桥通过前弹簧悬架和第一减振器与车架连接;后转向车桥通过后弹簧悬架和第二减振器与车架连接。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或经过减速带时,前弹簧悬架和后弹簧悬架产生弹性形变,以缓冲后转向车桥与车架之间的冲击力,而且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分别衰减前驱动车桥、后转向车桥与车架之间的震动,减小车架的震荡,以减小车辆在行驶中的颠簸,提高司机的驾驶体验,防止车辆侧翻。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底盘及扫路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底盘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底盘及扫路机。
背景技术
为了使车辆的转弯半径更小,使车辆转向更灵活,车辆底盘可采用前轮驱动,后轮液压大转角转向的布置方式。但采用前轮驱动、后轮转向的方式,往往受限于空间或者其他因素,在前轮驱动、后轮转向的底盘结构形式下,前、后桥与车架采用刚性连接,,车辆在高速行驶或经过减速带时,车辆跳动明显,车身有较大颠簸,由此不仅造成司机的驾驶体验较差,而且容易发生侧翻事故,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底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前轮驱动、后轮转向的底盘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存在跳动明显、车身有较大颠簸、司机驾驶体验较差、车辆容易发生侧翻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底盘,包括车架、前弹簧悬架、后弹簧悬架、前驱动车桥、后转向车桥、第一减振器,以及第二减振器;所述前驱动车桥通过所述前弹簧悬架与所述车架的前部连接;所述第一减振器的下端与所述前驱动车桥连接,所述第一减振器的上端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后转向车桥通过所述后弹簧悬架与所述车架的后部连接;所述第二减振器的下端与所述后弹簧悬架连接,所述第二减振器的上端与所述车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弹簧悬架包括第一钢板弹簧、与所述第一钢板弹簧前端铰接的第一铰接座、与所述第一钢板弹簧后端铰接的第一吊耳,所述第一铰接座固定在所述车架的下侧;所述第一吊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板弹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第一钢板弹簧的中部与所述前驱动车桥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板弹簧的中部上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有用于套紧所述前驱动车桥的第一U型螺栓,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所述第一U型螺栓将所述前驱动车桥与所述第一钢板弹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弹簧悬架包括第二钢板弹簧、与所述第二钢板弹簧前端铰接的第二铰接座、与所述第二钢板弹簧后端铰接的第二吊耳,所述第二铰接座固定在所述车架的下侧;所述第二吊耳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板弹簧铰接,所述第二钢板弹簧的中部与所述后转向车桥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钢板弹簧的中部上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有用于套紧所述后转向车桥的第二U型螺栓,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所述第二U型螺栓将所述后转向车桥与所述第二钢板弹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架的后部设置有至少两根后车横梁,两根所述后车横梁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铰接座固定在其中一根所述后车横梁上,所述第二吊耳铰接在另一根所述后车横梁上。
优选地,所述车架在所述第二钢板弹簧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与所述第二钢板弹簧连接的两根所述后车横梁。
优选地,所述前弹簧悬架和所述后弹簧悬架均有两个,两个所述前弹簧悬架分别位于在所述车架前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后弹簧悬架分别位于在所述车架后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前弹簧悬架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后弹簧悬架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减振器有两个,所述第二减振器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扫路机,其包括上述的车辆底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底盘与具有该车辆底盘的扫路车,其有益效果为:车辆底盘的前驱动车桥通过前弹簧悬架和第一减振器与车架连接,后转向车桥通过后弹簧悬架和第二减振器与车架连接,则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或经过减速带时,前弹簧悬架和后弹簧悬架产生弹性形变,缓冲前驱动车桥、后转向车桥与车架之间的冲击力,而且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分别衰减前驱动车桥、后转向车桥与车架之间的震动,减小车架的震荡,以减小车辆在行驶中的颠簸,提高司机的驾驶体验,防止车辆侧翻,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底盘的仰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车辆底盘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前驱动车桥与前弹簧悬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后转向车桥与后弹簧悬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00、车架;110、纵梁;120、后车横梁;130、连接梁;200、前驱动车桥;210、前弹簧悬架;211、第一钢板弹簧;212、第一铰接座;213、第一吊耳;214、第一安装座;215、第一U型螺栓;220、第一减振器;300、后转向车桥;310、后弹簧悬架;311、第二钢板弹簧;312、第二铰接座;313、第二吊耳;314、第二安装座;315、第二U型螺栓;320、第二减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底盘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底盘包括车架100、前驱动车桥200、后转向车桥300、前弹簧悬架210、后弹簧悬架310、第一减振器220,以及第二减振器320。优选地,车架100由两根互相平行的纵梁110和至少两根后车横梁120组成,两根后车横梁120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两根纵梁110之间通过至少两根后车横梁120连接。后车横梁120与纵梁110的长度方向垂直,两根纵梁110的长度方向平行,由此,两根纵梁110通过后车横梁120连接形成车架100。
前驱动车桥200位于车架100的前部,用于连接前车轮。优选地,前弹簧悬架210有两个,两个前弹簧悬架210分别位于车架100的左右两侧。前驱动车桥200连接两个前弹簧悬架210,前驱动车桥200通过两个前弹簧悬架210分别与两根纵梁110一一对应连接。两个前弹簧悬架210以前驱动车桥200的长度中心对称设置在前驱动车桥200左右两段上,使前驱动车桥200的受力平衡。前驱动车桥200通过两个前弹簧悬架210分别与两根纵梁110连接,可以更好地支撑整个车架100。
后转向车桥300位于车架100的后半段,后转向车桥300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后车轮。优选地,后弹簧悬架310有两个,两个后弹簧悬架310分别位于车架100的左右两侧。后转向车桥300连接两个后弹簧悬架310,后转向车桥300通过两个后弹簧悬架310与后车横梁120连接。后弹簧悬架310相对于后转向车桥300的长度中心对称设置在后弹簧悬架310的左右两段上,使后转向车桥300的受力平衡。
第一减振器220的下端连接前驱动车桥200,第一减振器220的上端连接车架100的纵梁110。当车辆行驶时,路面对前驱动车桥200的冲击经过前弹簧悬架210转化为震动时,第一减振器220可以快速衰减前驱动车桥200与车架100之间的震动,降低车辆的晃动幅度,使车辆前侧更加稳定,车辆行驶更加平稳。第二减振器320的下端连接后转向车桥300,第二减振器320的上端连接车架100。当车辆行驶时,路面对后转向车桥300的冲击经过后弹簧悬架310转化为震动时,第二减振器320可以快速衰减后转向车桥300与车架100之间的震动,降低车辆的晃动幅度,使车辆后部更加稳定,车辆行驶更加平稳。
优选地,前驱动车桥200的长度中心与后转向车桥300的长度中心均位于车架100的前后走向的中心线上,以平衡前驱动车桥200和后转向车桥300的受力。两个前弹簧悬架210之间的距离d1大于两个后弹簧悬架310之间的距离d2,以防止后转向车桥300在转向时后车轮触碰到后弹簧悬架310,保证后转向车桥300的转向角满足车辆的行驶需求,而且还可以提高车辆底盘的侧倾角刚度,防止车辆侧翻,减少车辆的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的前驱动车桥200通过前弹簧悬架210、第一减振器220与车架100连接,后转向车桥300通过后弹簧悬架310、第二减振器320连接,则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或经过减速带时,前弹簧悬架210和后弹簧悬架310产生弹性形变,缓冲前驱动车桥200、后转向车桥300与车架100之间的冲击力,而且第一减振器220和第二减振器320分别衰减前驱动车桥200、后转向车桥300之间的震动,减小车架100的震荡,以减小车辆在行驶中的颠簸,提高司机的驾驶体验,防止车辆侧翻,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前驱动车桥200为市面上常见的用于驱动前车轮转动的车桥,后转向车桥300用于驱动后车轮摆动,以配合前驱动车桥200进行车辆的左右转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两个前弹簧悬架210之间的距离d1为650毫米至750毫米,两个后弹簧悬架310之间的距离d2为400毫米至500毫米,具体地,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两个前弹簧悬架210之间的距离d1为710毫米;如图2和图5所示,两个后弹簧悬架310之间的距离d2为441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前弹簧悬架210包括第一钢板弹簧211、与第一钢板弹簧211前端铰接的第一铰接座212、与第一钢板弹簧211后端铰接的第一吊耳213,第一铰接座212固定在车架100的纵梁110的下侧,第一吊耳213的一端与第一钢板弹簧211铰接,另一端与车架100的纵梁110铰接,第一钢板弹簧211的中部与前驱动车桥200连接。第一钢板弹簧211的前端铰接在纵梁110上,后端通过第一吊耳213铰接在纵梁110上,则第一钢板弹簧211可在竖直方向上产生弹性形变,从而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减少车架100的颠簸,以减少车辆跳动,提高司机的体验,防止发生车辆侧翻的事故。除此之外,前弹簧悬架210还可以为空气弹簧悬架、油气弹簧悬架等弹簧悬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一钢板弹簧211的中部上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座214,第一安装座214设置有用于套紧前驱动车桥200的第一U型螺栓215,第一安装座214通过第一U型螺栓215将前驱动车桥200与第一钢板弹簧211固定连接。第一U型螺栓215的U型槽从下往上套住前驱动车桥200,然后安装在第一安装座214上,以将前驱动车桥200靠近第一钢板弹簧211,使第一钢板弹簧211与前驱动车桥200固定连接,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前驱动车桥200与第一钢板弹簧211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减少前驱动车桥200与第一钢板弹簧211之间的碰撞。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减振器220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减振器220均位于两个前弹簧悬架210之间的位置,其中一个第一减振器220连接其中一根纵梁110,另一根第一减振器220连接另一根纵梁110。两个第一减振器220分别位于前驱动车桥200的左右两段上,以减少前驱动车桥200的左右两段对车架100的震动,受力更加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减振器220为市面上常见的液力减振器,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后弹簧悬架310包括第二钢板弹簧311、与第二钢板弹簧311前端铰接的第二铰接座312、与第二钢板弹簧311后端铰接的第二吊耳313,第二铰接座312固定在车架100上的其中一根后车横梁120的下侧,第二吊耳313的一端与车架100上的另一根后车横梁120铰接,另一端与第二钢板弹簧311铰接,第二钢板弹簧311的中部与后转向车桥300连接。第二钢板弹簧311的前端铰接在其中一根后车横梁120上,后端通过第二吊耳313铰接在另一根后车横梁120上,则第二钢板弹簧311可在竖直方向上产生弹性形变,从而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减少车架100后侧的颠簸,以减少车辆跳动,提高司机的体验,防止发生车辆侧翻的事故。除此之外,后弹簧悬架310还可以为空气弹簧悬架、油气弹簧悬架等弹簧悬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车架100在第二钢板弹簧31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梁130,连接梁130的两端分别连接与第二钢板弹簧311连接的两根后车横梁120。连接梁130有两根且长度方向与纵梁110的长度方向平行,连接梁130可增加两根后车横梁120的结构强度,可增强整个车架100的承重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承载第二钢板弹簧311的弹力,以保证第二钢板弹簧311的减震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后转向车桥300还设置有两个第二减振器320,两个第二减振器320的下端均连接后转向车桥300,其中一个的第二减振器320的上端连接其中一根连接梁130,另一个第二减振器320的上端连接另一根连接梁130。后转向车桥300通过第二减振器320连接纵梁110,路面的冲击经过第二钢板弹簧311转化为震动时,第二减振器320可以快速衰减后转向车桥300与车架100之间的震动,降低车辆的晃动幅度,使车辆后侧更加稳定,车辆行驶更加平稳。两个第二减振器320分别位于后转向车桥300的左右两段上,以减少后转向车桥300的左右两段对车架100的震动,受力更加平衡。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减振器320为市面上常见的液力减振器,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第二钢板弹簧311的中部上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座314,第二安装座314设置有用于套紧后转向车桥300的第二U型螺栓315,第二安装座314通过第二U型螺栓315将后转向车桥300与第二钢板弹簧311固定连接。第二U型螺栓315的U型槽从下往上套住后转向车桥300,然后安装在第二安装座314上,以将后转向车桥300靠近第二钢板弹簧311,使第二钢板弹簧311与后转向车桥300固定连接,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后转向车桥300与第二钢板弹簧311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减少后转向车桥300与第二钢板弹簧311之间的碰撞。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扫路机,其包括如上述的车辆底盘和车身,车身设置在车辆底盘的车架100上。车辆底盘为前轮驱动、后轮转向的结构形式,车辆底盘的前驱动车桥200通过前弹簧悬架210和第一减振器220与车架100连接,后转向车桥300通过后弹簧悬架310和第二减振器320与车架100连接,当扫路机在高速行驶或经过减速带时,前弹簧悬架210和后弹簧悬架310产生弹性形变,缓冲前驱动车桥200和后转向车桥300与车架100之间的冲击力,而且第一减振器220和第二减振器320分别衰减前驱动车桥200、后转向车桥300之间的震动,减小车架100的震荡,减小了以前轮驱动、后轮转向的底盘结构的扫路机在行驶中的颠簸,提高扫路机司机的驾驶体验,防止扫路机侧翻。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100);
前弹簧悬架(210);
后弹簧悬架(310);
前驱动车桥(200);所述前驱动车桥(200)通过所述前弹簧悬架(210)与所述车架(100)的前部连接;
第一减振器(220);所述第一减振器(220)的下端与所述前驱动车桥(200)连接,所述第一减振器(220)的上端与所述车架(100)连接;
后转向车桥(300);所述后转向车桥(300)通过所述后弹簧悬架(310)与所述车架(100)的后部连接;
第二减振器(320);所述第二减振器(320)的下端与所述后弹簧悬架(310)连接,所述第二减振器(320)的上端与所述车架(1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弹簧悬架(210)包括第一钢板弹簧(211)、与所述第一钢板弹簧(211)前端铰接的第一铰接座(212)、与所述第一钢板弹簧(211)后端铰接的第一吊耳(213),所述第一铰接座(212)固定在所述车架(100)的下侧;所述第一吊耳(2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板弹簧(21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架(100)铰接,所述第一钢板弹簧(211)的中部与所述前驱动车桥(20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弹簧(211)的中部上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座(214),所述第一安装座(214)设置有用于套紧所述前驱动车桥(200)的第一U型螺栓(215),所述第一安装座(214)通过所述第一U型螺栓(215)将所述前驱动车桥(200)与所述第一钢板弹簧(21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弹簧悬架(310)包括第二钢板弹簧(311)、与所述第二钢板弹簧(311)前端铰接的第二铰接座(312)、与所述第二钢板弹簧(311)后端铰接的第二吊耳(313),所述第二铰接座(312)固定在所述车架(100)的下侧;所述第二吊耳(313)的一端与所述车架(100)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板弹簧(311)铰接,所述第二钢板弹簧(311)的中部与所述后转向车桥(30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板弹簧(311)的中部上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座(314),所述第二安装座(314)设置有用于套紧所述后转向车桥(300)的第二U型螺栓(315),所述第二安装座(314)通过所述第二U型螺栓(315)将所述后转向车桥(300)与所述第二钢板弹簧(31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00)的后部设置有至少两根后车横梁(120),两根所述后车横梁(120)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铰接座(312)固定在其中一根所述后车横梁(120)上,所述第二吊耳(313)铰接在另一根所述后车横梁(1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00)在所述第二钢板弹簧(31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梁(130),所述连接梁(13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钢板弹簧(311)连接的两根所述后车横梁(12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弹簧悬架(210)和所述后弹簧悬架(310)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前弹簧悬架(210)分别位于在所述车架(100)前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后弹簧悬架(310)分别位于在所述车架(100)后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前弹簧悬架(210)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后弹簧悬架(310)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器(220)有两个,所述第二减振器(320)有两个。
10.一种扫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盘。
CN202121886980.1U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车辆底盘及扫路机 Active CN216139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6980.1U CN216139770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车辆底盘及扫路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6980.1U CN216139770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车辆底盘及扫路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39770U true CN216139770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05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86980.1U Active CN216139770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车辆底盘及扫路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397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5872A (zh) 一种单轴胶轮转向架
KR101315489B1 (ko)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의 구조
CN206406716U (zh) 汽车用整体桥式悬架结构
CN202294136U (zh) 汽车的非独立悬架系统和汽车
CN216139770U (zh) 一种车辆底盘及扫路机
CN201172426Y (zh) 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
KR100828762B1 (ko) 전방 2축 차량의 판스프링 현가장치
JP3687182B2 (ja) タンデム車軸車両懸架装置
CN112572502B (zh) 轨道车辆的转向架总成以及轨道车辆
CN220447596U (zh) 一种观光车的后悬挂系统
CN216546536U (zh) 三轮摩托车后轮缓震装置及三轮摩托车车架
CN101117089A (zh) 一种车用减振方法
CN212148294U (zh) 宽体自卸车前悬架多阻尼元件
CN220332409U (zh) 车辆后独立悬架及车辆
CN220639435U (zh) 一种无人驾驶货车用前独立悬架
CN213892085U (zh) 一种多连杆式后悬架和车辆
CN213138415U (zh) 复合式后桥总成及车辆
CN219191852U (zh) 一种橡胶悬架
CN219487433U (zh) 转向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及轨道交通系统
CN214928773U (zh) 一种挂车独立悬架系统
CN215944224U (zh) 矿用无轨胶轮人员输送车前悬挂系统
JPH1142917A (ja) 車両用懸架装置
CN220053720U (zh) 一种轮上后减震的车架
CN216269262U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转向架、轨道车辆及防侧倾系统
CN215621240U (zh) 矿用无轨胶轮人员输送车后悬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