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34860U - 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34860U
CN216034860U CN202122135633.1U CN202122135633U CN216034860U CN 216034860 U CN216034860 U CN 216034860U CN 202122135633 U CN202122135633 U CN 202122135633U CN 216034860 U CN216034860 U CN 216034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ipe
pipe
bottom fork
electric motorcycl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356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志
余国洋
蒋明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stronautic Bashan Motorcy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stronautic Bashan Motorcy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stronautic Bashan Motorcy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stronautic Bashan Motorcy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356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34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34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34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包括轴管,轴管的两端上侧分别连接有右上主管和左上主管,轴管的两端下侧分别连接有右下主管和左下主管;右上主管和左上主管向上弯曲,右下主管和左下主管向下弯曲,右上主管、左上主管、右下主管和左下主管与轴管形成安装空间;右上主管、左上主管、右下主管和左下主管的自由端分别向后倾斜延伸,右上主管与右下主管的尾部相交处连接有右安装块,左上主管与左下主管的尾部相交处连接有左安装块;右上主管和左上主管之间的弯曲部位固定设有连接管,右下主管与左下主管之间的弯曲部位设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中置电机结构的平叉稳定性不够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
背景技术
电动摩托车以电池作为能源,电机为驱动部件,通过控制器的控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使电动摩托车行驶,并控制电流大小改变车辆的速度。目前,大部分电动摩托车采用轮毂电机驱动,轮毂电机集成在电动摩托车后轮中间,占用车身空间小,便于安装,同时成本低,传动直接。但是,由于轮毂电机自身重量导致驱动轮质量过大,影响减震效果和骑行舒适度;再者,轮毂直接与地面接触,工作环境恶劣,影响电机使用寿命;此外,电动摩托车由轮毂电机直接驱动,没有减速机构,不利于大转矩的实现。采用中置电机是将电机安装在电动摩托车平叉上,可以可避免轮毂电机的缺陷。现有中置电机结构的平叉存在稳定性不够好的问题,在电动摩托车压弯时,左、右平叉的扭转太大,以至于电机的外壳受到的扭力增大;同时,现有的安装链条的电动摩托车的链条容易脱落,调节不便。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中置电机结构的平叉稳定性不够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包括轴管,所述轴管的两端上侧分别连接有右上主管和左上主管,轴管的两端下侧分别连接有右下主管和左下主管;所述右上主管和左上主管向上弯曲,所述右下主管和左下主管向下弯曲,右上主管、左上主管、右下主管和左下主管与轴管形成安装空间;右上主管、左上主管、右下主管和左下主管的自由端分别向后倾斜延伸,右上主管与右下主管的尾部相交处连接有右安装块,左上主管与左下主管的尾部相交处连接有左安装块;所述右上主管和左上主管之间的弯曲部位固定设有连接管,所述右下主管与左下主管之间的弯曲部位设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左安装块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中部设有条形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条形通孔对应的定位通孔;所述左安装块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调节环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且与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螺杆;所述右安装块与左安装块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布置。
优选的,所述调节环上设有固定连接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杆上套设有顶紧螺母。
优选的,所述左上主管与左下主管之间固定设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左上主管与左下主管之间以及右上主管与右下主管之间靠近尾部的一侧均设有支撑杆。
优选的,连接管上固定有中央减震器安装座,所述中央减震器安装座包括U 形主体,所述U形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加强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设计,右上主管和左上主管向上弯曲,右下主管和左下主管向下弯曲,形成了更大的电机容纳空间,还使得电机布置在四个呈拱形的主管之间,因此对电机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连接管、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设计,使得各个主管与轴管焊接后形成笼状的框架结构,提高了整个平叉的强度和刚度,解决了现有的中置电机结构的平叉存在稳定性不够好的问题,保证在电动摩托车压弯时,整个平叉的强度和刚度足以抵抗左右扭矩,以减小电机的外壳受到的扭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轴管;21、右上主管;22、左上主管;23、右下主管;24、左下主管;25、连接管;26、第一连接杆;27、第二连接杆;28、支撑杆;31、右安装块;32、左安装块;321、滑槽;322、条形孔;323、调节环;324、定位通孔;325、螺杆;326、连接头;327、顶紧螺母;4、电机安装板;5、中央减震器安装座;51、U形主体;52、加强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包括轴管1,轴管1的两端上侧分别连接有右上主管21和左上主管22,轴管1的两端下侧分别连接有右下主管23和左下主管24;右上主管21和左上主管22向上弯曲,右下主管23和左下主管24向下弯曲,右上主管21、左上主管22、右下主管23 和左下主管24与轴管1形成安装空间;右上主管21、左上主管22、右下主管 23和左下主管24的自由端分别向后倾斜延伸,右上主管21与右下主管23的尾部相交处连接有右安装块31,左上主管22与左下主管24的尾部相交处连接有左安装块32;右上主管21和左上主管22之间的弯曲部位固定设有连接管25,右下主管23与左下主管24之间的弯曲部位设有第一连接杆26和第二连接杆2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设计,右上主管21和左上主管22 向上弯曲,右下主管23和左下主管24向下弯曲,形成了更大的电机容纳空间,还使得电机布置在四个呈拱形的主管之间,因此对电机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连接管25、第一连接杆26和第二连接杆27的设计,使得各个主管与轴管 1焊接后形成笼状的框架结构,提高了整个平叉的强度和刚度,解决了现有的中置电机结构的平叉存在稳定性不够好的问题,保证在电动摩托车压弯时,整个平叉的强度和刚度足以抵抗左右扭矩,以减小电机的外壳受到的扭力。
如图4所示,左安装块32设有滑槽321,滑槽321的中部设有条形孔322,滑槽321内滑动连接有调节环323,调节环323的中部开设有与条形孔对应的定位通孔324;左安装块32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调节环323上转动连接有与螺纹孔配合的且与条形孔32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螺杆325;右安装块31与左安装块32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布置。调节环323上设有固定连接的连接头326,连接头326与螺杆325的一端转动连接,螺杆325上套设有顶紧螺母327。通过左安装块32和右安装块31的设置,在安装链条后,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链条的松紧。调节的方式为转动螺杆325,使得调节环323在滑槽321内移动,调节环 323的定位通孔324用于支撑后轮轮轴,从而带动后轮轮轴移动,已达到张紧链条的目的。在调节好位置后,采用顶紧螺母327抵紧滑槽321的侧壁,用于锁止。
如图3所示,左上主管22与左下主管24之间固定设有电机安装板4,电机安装板4上设有安装孔。左上主管22与左下主管24之间以及右上主管21与右下主管23之间靠近尾部的一侧均设有支撑杆28,用以增加整个平叉的强度。
如图2所示,连接管25上固定有中央减震器安装座5,中央减震器安装座 5包括U形主体51,U形主体51的两端分别设有加强边52,以增加中央减震器安装座5与连接管25的焊缝长度,提高减震座的强度,能够应对各种恶劣路况。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管(1),所述轴管(1)的两端上侧分别连接有右上主管(21)和左上主管(22),轴管(1)的两端下侧分别连接有右下主管(23)和左下主管(24);所述右上主管(21)和左上主管(22)向上弯曲,所述右下主管(23)和左下主管(24)向下弯曲,右上主管(21)、左上主管(22)、右下主管(23)和左下主管(24)与轴管(1)形成安装空间;右上主管(21)、左上主管(22)、右下主管(23)和左下主管(24)的自由端分别向后倾斜延伸,右上主管(21)与右下主管(23)的尾部相交处连接有右安装块(31),左上主管(22)与左下主管(24)的尾部相交处连接有左安装块(32);所述右上主管(21)和左上主管(22)之间的弯曲部位固定设有连接管(25),所述右下主管(23)与左下主管(24)之间的弯曲部位设有第一连接杆(26)和第二连接杆(2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安装块(32)设有滑槽(321),所述滑槽(321)的中部设有条形孔(322),滑槽(321)内滑动连接有调节环(323),所述调节环(323)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条形孔对应的定位通孔(324);所述左安装块(32)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调节环(323)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且与所述条形孔(32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螺杆(325);所述右安装块(31)与左安装块(32)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环(323)上设有固定连接的连接头(326),所述连接头(326) 与所述螺杆(325)的一端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杆(325)上套设有顶紧螺母(32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上主管(22)与左下主管(24)之间固定设有电机安装板(4),所述电机安装板(4)上设有安装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上主管(22)与左下主管(24)之间以及右上主管(21)与右下主管(23)之间靠近尾部的一侧均设有支撑杆(2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25)上固定有中央减震器安装座(5),所述中央减震器安装座(5)包括U形主体(51),所述U形主体(51)的两端分别设有加强边(52)。
CN202122135633.1U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 Active CN216034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5633.1U CN216034860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5633.1U CN216034860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34860U true CN216034860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97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35633.1U Active CN216034860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348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1176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ボトムリンク式前輪懸架装置
JP411271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取付構造
JP4198186B1 (ja) 子供用前籠付きハンドル操作前二輪自転車
CN210881566U (zh) 一种四连杆型轮毂电机纵臂悬架
CN216034860U (zh) 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平叉
US20060054371A1 (en) Saddle type vehicle
CN211167255U (zh) 一种高性能电动摩托车底盘结构
CN211869587U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
CN112960055A (zh) 一种新型电动摩托车
CN112061285A (zh) 一种摇摆三轮车
CN219077407U (zh) 一种新型两轮车
CN213323490U (zh) 四轮电动乘用车
CN211893524U (zh) 碳纤维式电动摩托车
CN210027770U (zh) 用于双轴转向的转向装置及三轮摩托车
CN201633848U (zh) 一种载重型电动车车架
CN213057356U (zh) 一种具有中置电机和皮带轮传动机构的摇摆车
CN110182291B (zh) 偏心式转向总成及三轮摩托车
CN216580840U (zh) 一种车架结构及含该结构的摩托车
CN112061286A (zh) 一种具有中置电机和皮带轮传动机构的摇摆车
CN209904980U (zh) 一种新型多驱动式电动自行车
CN219192463U (zh) 一种四轮滑板车后悬架的拖拽臂结构
CN215285158U (zh) 一种用于摩托车或电动车的防链条脱落装置
CN219857501U (zh) 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
CN218949381U (zh) 一种避震车架
CN220842827U (zh) 一种减震性好的电动摩托车底盘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