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7501U - 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7501U
CN219857501U CN202320612990.9U CN202320612990U CN219857501U CN 219857501 U CN219857501 U CN 219857501U CN 202320612990 U CN202320612990 U CN 202320612990U CN 219857501 U CN219857501 U CN 219857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axle
suspension
assembly
motor
mai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129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军
方茜
张亚楠
席仲尧
周凤芸
杨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sai Energy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 Lithium Suzho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 Lithium Suzho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 Lithium Suzho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129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7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7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7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主车架通过电机支架总成与后轴总成连接,后轴总成包括与后轴固定连接且与电机支架总成连接的后轴悬架,后轴悬架通过两个纵臂分别与电机支架总成铰接连接,后轴总成还包括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后轴悬架上的减震下支座,设置在主车架上的减震上支座,两个弹簧减震器分别通过两个铰接轴与减震下支座和减震上支座铰接连接,铰接轴均呈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采用带悬架的后轴,极大提高了乘员的舒适性,也提高了行驶车速,以及在不同路面行驶的能力,同时配合以二级链条传动,在实现人力踩踏骑行的同时,也更方便进行电助力驱动系统的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力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骑行三轮车采用固定后轴方式,即后轴直接与车架连接,与两轮自行车后轮的固定方式类似。这种方式对于骑行的链条布置方便,骑行踩踏驱动传动链结构简单,一般采用单链条即可实现驱动。这种固定后轴的方式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就是骑行中的乘坐舒适性降低,由于地面不平带来的振动除了轮胎的缓冲之外,通过车架直接传递给乘坐的人员,乘员舒适性低,也间接限制了骑行速度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带悬架的后轴,以及明显提高了乘员舒适性的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骑行者可以半躺式姿态进行骑行,进一步提高了骑行舒适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包括主车架,所述主车架连接后轴总成,所述主车架通过电机支架总成与后轴总成连接,所述后轴总成包括与后轴固定连接且与电机支架总成连接的后轴悬架,所述后轴悬架通过两个纵臂分别与电机支架总成铰接连接,所述后轴总成还包括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后轴悬架上的减震下支座,设置在主车架上的减震上支座,两个弹簧减震器分别通过两个铰接轴与减震下支座和减震上支座铰接连接,所述铰接轴均呈平行设置,所述电机支架总成上设置有电机、电池以及电机控制器,所述后轴总成上还设置有差速器。
进一步的,所述助力三轮车包括二级链传动结构,所述二级链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电机支架总成上的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变速飞轮以及单速飞轮,所述变速飞轮通过链条与脚踏链轮连接,所述单速飞轮通过链条与后轴链轮连接,采用带轮毂电机的前轮,与后电机链传动驱动后轴链轮,成为双轴驱动方式,或者采用无驱动前轮,采用后电机链传动驱动后轴链轮,成为后轴驱动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悬架纵臂和电机支架总成之间连接的铰接轴与中间轴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弹簧减震器的铰接孔内安装有橡胶衬套。
进一步的,所述主车架上设置有座椅以及座椅靠背,所述座椅与座椅靠背之间形成的角度可供骑行人以半躺姿势骑行。
进一步的,所述主车架通过车把立管快拆机构连接车把。
进一步的,所述主车架通过刚性前叉或弹性前叉与前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车架上设置有前货架以及后货架。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支架总成上设置有踏板。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采用带悬架的后轴,极大提高了乘员的舒适性,也提高了行驶车速,以及在不同路面行驶的能力,同时配合以二级链条传动,在实现人力踩踏骑行的同时,也更方便进行电助力驱动系统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助力三轮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助力三轮车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助力三轮车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助力三轮车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助力三轮车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助力三轮车的骑行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助力三轮车的电机支架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助力三轮车的后轴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助力三轮车的二级链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车架;2、后轴总成;3、电机支架总成;4、后轴悬架;5、纵臂;6、弹簧减震器;7、减震下支座;8、减震上支座;9、电机;10、电池;11、电机控制器;12、差速器;13、中间轴;14、变速飞轮;15、单速飞轮;16、链条;17、脚踏链轮;18、后轴链轮;19、座椅;20、座椅靠背;21、车把立管快拆机构;22、车把;23、前叉;24、前货架;25、后货架;26、踏板;27、悬架纵臂和电机支架总成之间连接的铰接轴;28、电机支架总成与后轴纵臂连接的铰接支座;29、电机支架总成与主车架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包括主车架1,所述主车架1连接后轴总成2,所述主车架1通过电机支架总成3与后轴总成2连接,所述后轴总成2包括与后轴固定连接且与电机支架总成3连接的后轴悬架4,所述后轴悬架4通过两个纵臂5分别与电机支架总成3铰接连接,所述后轴总成2还包括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后轴悬架4上的减震下支座7,设置在主车架1上的减震上支座8,两个弹簧减震器6分别通过两个铰接轴与减震下支座7和减震上支座8铰接连接,所述铰接轴均呈平行设置,所述电机支架总成3上设置有电机9、电池10以及电机控制器11,所述后轴总成2上还设置有差速器12。
参照附图1至附图8,本方案的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其后轴通过悬架结构与主车架1连接,后轴悬架4的左右两个纵臂5的一端分别与主车架1铰接连接,另一端与后轴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焊接方式,也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纵臂5与主车架1铰接,允许后轴绕其铰接轴转动,实现车轮的上下跳动,达到缓减振动的目的,可提高骑行人的乘坐舒适性。后轴总成2上焊接减震下支座7,在主车架1相应位置安装减震上支座8,两个弹簧减震器6与后轴总成2上的减震下支座7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与主车架1上的减震上支座8也通过铰接方式连接,而且两铰接轴保持平行,保证车轴在上下跳动时弹簧减震器6的受力平顺无干涉。参照附图8和附图9,其中电机支架总成3上设置有电机支架总成与后轴纵臂连接的铰接支座28以及电机支架总成与主车架连接孔29。
参照附图9,助力三轮车包括二级链传动结构,所述二级链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电机支架总成3上的中间轴13,所述中间轴13上设置有变速飞轮14以及单速飞轮15,所述变速飞轮14通过链条16与脚踏链轮17连接,所述单速飞轮15通过链条16与后轴链轮18连接,采用带轮毂电机的前轮,与后电机链传动驱动后轴链轮,成为双轴驱动方式,即3X3驱动方式或者采用无驱动前轮,采用后电机链传动驱动后轴链轮,成为后轴驱动方式,即3X2驱动方式。通过安装一个变速飞轮14和一个单速飞轮15在中间轴13上,将脚踏链轮17与中间轴13上的变速飞轮14通过链条16连接,将中间轴13上的单速飞轮15与后轴上的链轮用链条16连接,这样就形成了从脚踏链轮17到后轴链轮18的二级链传动结构,实现脚踏驱动后轴的目的。所述悬架纵臂和电机支架总成之间连接的铰接轴27与中间轴13同轴设置。保证后轴上下振动时后轴的链传动不受影响,实现骑行驱动与悬架运动的完全独立、无干涉。本方案的驱动方式为采用带轮毂电机的前轮,与后电机链传动驱动后轴链轮,成为双轴驱动方式,叫做3X3驱动方式;或者采用无驱动前轮,保留后电机链传动驱动后轴链轮,成为后轴驱动方式,叫做3X2驱动方式。
两个弹簧减震器6的铰接孔内安装有橡胶衬套。弹簧减震器6铰接孔内安装有橡胶衬套,保证后轴相对车架有扭转工况时,弹簧减震器6在橡胶衬套的弹性约束范围内无干涉。
主车架1上设置有座椅19以及座椅靠背20,所述座椅19与座椅靠背20之间形成的角度可供骑行人以半躺姿势骑行。参照附图6,座椅靠背20的形状与座椅19的形状相似或者相同,这样能够节省开模成本,并且座椅靠背20与座椅19之间形成钝角,可供骑行人员保持一个非常舒适的微躺式骑行姿势。
主车架1通过车把立管快拆机构21连接车把。设置有车把立管快拆机构21的好处是有利于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整车高度,方便运输且能够减低运输成本。
主车架1通过刚性前叉23或弹性前叉23与前轮连接。主车架1上设置有前货架24以及后货架25。前货架24与后货架25的设置能够为骑行人提供非常充裕的收纳空间。
电机支架总成3上设置有踏板26。其中电机支架总成3上设置有电机9、电池10、电机控制器11以及踏板26,这样设置能够充分利用电机支架总成3的空间,使得助力三轮车的体积进一步缩小,同时装配快捷方便,易于维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包括主车架,所述主车架连接后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通过电机支架总成与后轴总成连接,所述后轴总成包括与后轴固定连接且与电机支架总成连接的后轴悬架,所述后轴悬架通过两个纵臂分别与电机支架总成铰接连接,所述后轴总成还包括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后轴悬架上的减震下支座,设置在主车架上的减震上支座,两个弹簧减震器分别通过两个铰接轴与减震下支座和减震上支座铰接连接,所述铰接轴均呈平行设置,所述电机支架总成上设置有电机、电池以及电机控制器,所述后轴总成上还设置有差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三轮车包括二级链传动结构,所述二级链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电机支架总成上的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变速飞轮以及单速飞轮,所述变速飞轮通过链条与脚踏链轮连接,所述单速飞轮通过链条与后轴链轮连接,采用带轮毂电机的前轮,与后电机链传动驱动后轴链轮,成为双轴驱动方式;或者采用无驱动前轮,采用后电机链传动驱动后轴链轮,成为后轴驱动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纵臂和电机支架总成之间连接的铰接轴与中间轴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弹簧减震器的铰接孔内安装有橡胶衬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上设置有座椅以及座椅靠背,所述座椅与座椅靠背之间形成的角度可供骑行人以半躺姿势骑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通过车把立管快拆机构连接车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通过刚性前叉或弹性前叉与前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上设置有前货架以及后货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总成上设置有踏板。
CN202320612990.9U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 Active CN219857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2990.9U CN219857501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2990.9U CN219857501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7501U true CN219857501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9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12990.9U Active CN219857501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7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50210A (en) Saddle type wheeled vehicle for off-road service
CN202038130U (zh) 独立悬挂式四轮驱动电动车
CN210132965U (zh) 五轮车
CN201254064Y (zh) 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
CN201280039Y (zh) 电动三轮车底盘后悬挂
CN219857501U (zh) 一种后轴带悬架的助力三轮车
CN212074292U (zh) 一种摩托轿车和转向及悬架装置
CN201254060Y (zh) 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前悬架
CN201214445Y (zh) 一种三轮车的前轮机构
CN201010007Y (zh) 三轮车独立悬架装置
CN200967528Y (zh) 一种卡丁车后摇架
CN102133909A (zh) 电动四轮车
CN213323490U (zh) 四轮电动乘用车
CN201071075Y (zh) 发动机前置式三桥客车
CN202063228U (zh) 三轮摩托车前减震
WO2018207104A1 (en) Vehicle with upper and lower frame portions
JPH0115436B2 (zh)
CN101879926A (zh) 弯梁型正三轮摩托车
CN219077387U (zh) 一种履带雪地电动自行车
CN220054052U (zh)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减震装置
CN206086865U (zh) 前轮单边独立悬挂转向式三轮车
CN204998278U (zh)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CN201140668Y (zh) 一种全封闭四轮摩托车
CN214029011U (zh) 一种管板组合式卡丁车车架结构
CN2825441Y (zh) 一种独立减振的四轮童车行走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6

Address after: No. 18 Huayuan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Kangsai Energy (Suzhou)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5400 No. 389, Zhenghe East Road, New District, taicangg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NO LITHIUM (SUZHOU)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