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3519U - 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43519U
CN215943519U CN202121165068.7U CN202121165068U CN215943519U CN 215943519 U CN215943519 U CN 215943519U CN 202121165068 U CN202121165068 U CN 202121165068U CN 215943519 U CN215943519 U CN 215943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belt
injection molding
double
rod
layer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650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学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uhong Precise Parts And Assembl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uhong Precise Parts And Assembl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uhong Precise Parts And Assembl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uhong Precise Parts And Assembl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650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43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43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43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包括重叠机构、注塑成型模具、拉料机构、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所述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重叠设置,且依次穿过重叠机构、注塑成型模具和拉料机构,所述重叠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板、第一进料槽和第二进料槽,所述第一支撑架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顶侧开设有叠槽;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实现等单元长度移动,进而实现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在注塑成型模具上的注塑成型,自动进行双料带重叠,自动精准载入模具进行注塑成型,自动进行收料,精度高、效率快。

Description

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
目前注塑料带成型多数为单料带进行成型,对于双层料带成型只能采用人工预先将料带重叠好,再放入模具进行成型,产品精度达不到、产品容易变形、效率低、产能无法满足需求、成本相当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解决了目前注塑料带成型多数为单料带进行成型,对于双层料带成型只能采用人工预先将料带重叠好,再放入模具进行成型,产品精度达不到、产品容易变形、效率低、产能无法满足需求、成本相当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包括重叠机构、注塑成型模具、拉料机构、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所述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重叠设置,且依次穿过重叠机构、注塑成型模具和拉料机构;
所述重叠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板、第一进料槽和第二进料槽,所述第一支撑架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顶侧开设有叠槽,所述第一支撑板一端与第一进料槽以及第二进料槽连接,且第一进料槽位于第二进料槽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侧滑动安装有第一升降座,所述第一升降座底侧对称安装有第一定位杆;
所述拉料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架顶部安装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滑动安装有滑座,所述滑座顶侧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侧壁滑动安装有第二升降座,所述第二升降座底部对称安装有第二定位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包括若干个料带单元,且每个料带单元顶部均对称开设有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顶端侧壁安装有第一气压杆,所述第一气压杆伸缩端与第一升降座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与定位孔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安装有导轨,且滑座安装在导轨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一端顶部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外侧安装有第二气压杆,且第二气压杆伸缩端与滑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顶部侧壁安装有第三气压杆,所述第三气压杆伸缩端与第二升降座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与与定位孔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一端安装有出料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分别放置于第一进料槽和第二进料槽上,且将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穿过叠槽和注塑成型模具,最后位于拉料机构上,此时通过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气压杆工作带动第一升降座以及第一定位杆升降,分别与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的料带单元的定位孔适配,进而对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进行叠放调整,然后通过拉料机构的第二气压杆带动滑座在第二支撑板上移动,直至第二定位杆位于定位孔上方,此时第三气压杆工作带动第二升降座以及第二定位杆升降,与定位孔卡合,第二气压杆收缩一个料带单元的长度,重复操作,对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实现等单元长度移动,进而实现第一料带和第二料带在注塑成型模具上的注塑成型,自动进行双料带重叠,自动精准载入模具进行注塑成型,自动进行收料,精度高、效率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重叠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区域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拉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重叠机构;2、注塑成型模具;3、拉料机构;4、第一料带;5、第二料带;6、第一支撑架;7、第一支撑板;8、第一进料槽;9、第二进料槽;10、叠槽;11、第一安装板;12、第一气压杆;13、第一升降座;14、第一定位杆;15、定位孔;16、第二支撑架;17、第二支撑板;18、导轨;19、滑座;20、安装架;21、第二气压杆;22、出料槽;23、第二安装板;24、第三气压杆;25、第二升降座;26、第二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
参见图1~图4,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包括重叠机构1、注塑成型模具2、拉料机构3、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重叠设置,且依次穿过重叠机构1、注塑成型模具2和拉料机构3;
重叠机构1包括第一支撑架6、第一支撑板7、第一进料槽8和第二进料槽9,第一支撑架6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架6,第一支撑架6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板7,第一支撑板7顶侧开设有叠槽10,第一支撑板7一端与第一进料槽8以及第二进料槽9连接,且第一进料槽8位于第二进料槽9顶部,第一支撑板7顶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11,第一安装板11、一侧滑动安装有第一升降座13,第一升降座13底侧对称安装有第一定位杆14;
拉料机构3包括第二支撑架16和第二支撑板17,第二支撑架16顶部安装有第二支撑板17,第二支撑板17顶部滑动安装有滑座19,滑座19顶侧安装有第二安装板23,第二安装板23侧壁滑动安装有第二升降座25,第二升降座25底部对称安装有第二定位杆2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包括若干个料带单元,且每个料带单元顶部均对称开设有定位孔15,第一安装板11顶端侧壁安装有第一气压杆12,第一气压杆12伸缩端与第一升降座13连接,第一定位杆14与定位孔15适配,第一安装板11上的第一气压杆12工作带动第一升降座13以及第一定位杆14升降,分别与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的料带单元的定位孔15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支撑板17顶部安装有导轨18,且滑座19安装在导轨18上,第二支撑板17一端顶部安装有安装架20,安装架20外侧安装有第二气压杆21,且第二气压杆21伸缩端与滑座19连接,第二气压杆21伸缩带动滑座19在第二支撑板17的导轨18上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安装板23顶部侧壁安装有第三气压杆24,第三气压杆24伸缩端与第二升降座25连接,第二定位杆26与与定位孔15适配,第三气压杆24工作带动第二升降座25以及第二定位杆26升降,与定位孔15卡合和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支撑板17一端安装有出料槽22,用于注塑成型的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出料移动。
工作原理:将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分别放置于第一进料槽8和第二进料槽9上,此时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穿过叠槽10初步重叠,然后将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穿过注塑成型模具2,位于拉料机构3上,通过第一安装板11上的第一气压杆12工作带动第一升降座13以及第一定位杆14升降,分别与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的料带单元的定位孔15适配,进而对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进行叠放调整,然后第二气压杆21带动滑座19在第二支撑板17上移动,直至第二定位杆26位于定位孔15上方,此时第三气压杆24工作带动第二升降座25以及第二定位杆26升降,与定位孔15卡合,第二气压杆21收缩一个料带单元的长度,重复操作,对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实现等单元长度移动,每移动一个单元,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就在注塑成型模具2完成注塑成型。
将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分别放置于第一进料槽8和第二进料槽9上,且将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穿过叠槽10和注塑成型模具2,最后位于拉料机构3上,此时通过第一安装板11上的第一气压杆12工作带动第一升降座13以及第一定位杆14升降,分别与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的料带单元的定位孔15适配,进而对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进行叠放调整,然后通过拉料机构3的第二气压杆21带动滑座19在第二支撑板17上移动,直至第二定位杆26位于定位孔15上方,此时第三气压杆24工作带动第二升降座25以及第二定位杆26升降,与定位孔15卡合,第二气压杆21收缩一个料带单元的长度,重复操作,对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实现等单元长度移动,进而实现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在注塑成型模具2上的注塑成型,自动进行双料带重叠,自动精准载入模具进行注塑成型,自动进行收料,精度高、效率快。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重叠机构(1)、注塑成型模具(2)、拉料机构(3)、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所述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重叠设置,且依次穿过重叠机构(1)、注塑成型模具(2)和拉料机构(3);
所述重叠机构(1)包括第一支撑架(6)、第一支撑板(7)、第一进料槽(8)和第二进料槽(9),所述第一支撑架(6)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架(6),所述第一支撑架(6)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板(7),所述第一支撑板(7)顶侧开设有叠槽(10),所述第一支撑板(7)一端与第一进料槽(8)以及第二进料槽(9)连接,且第一进料槽(8)位于第二进料槽(9)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板(7)顶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11),所述第一安装板(11)、一侧滑动安装有第一升降座(13),所述第一升降座(13)底侧对称安装有第一定位杆(14);
所述拉料机构(3)包括第二支撑架(16)和第二支撑板(17),所述第二支撑架(16)顶部安装有第二支撑板(17),所述第二支撑板(17)顶部滑动安装有滑座(19),所述滑座(19)顶侧安装有第二安装板(23),所述第二安装板(23)侧壁滑动安装有第二升降座(25),所述第二升降座(25)底部对称安装有第二定位杆(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带(4)和第二料带(5)包括若干个料带单元,且每个料带单元顶部均对称开设有定位孔(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顶端侧壁安装有第一气压杆(12),所述第一气压杆(12)伸缩端与第一升降座(13)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14)与定位孔(15)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7)顶部安装有导轨(18),且滑座(19)安装在导轨(18)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7)一端顶部安装有安装架(20),所述安装架(20)外侧安装有第二气压杆(21),且第二气压杆(21)伸缩端与滑座(19)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3)顶部侧壁安装有第三气压杆(24),所述第三气压杆(24)伸缩端与第二升降座(25)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26)与与定位孔(15)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7)一端安装有出料槽(22)。
CN202121165068.7U 2021-05-27 2021-05-27 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 Active CN215943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65068.7U CN215943519U (zh) 2021-05-27 2021-05-27 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65068.7U CN215943519U (zh) 2021-05-27 2021-05-27 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43519U true CN215943519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504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65068.7U Active CN215943519U (zh) 2021-05-27 2021-05-27 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435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5144B (zh) 大型汽车纵梁液压机的全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09536366U (zh)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CN211768544U (zh) 栈板自动上下料机构
CN10968703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平压定型设备
CN202861245U (zh) 带有全自动板料上料装置的精冲机
CN209466577U (zh) 全自动上下料生产系统
CN209337642U (zh) 一种新型曲柄滑块上下料机构
CN215943519U (zh) 双层料带注塑成型机构
CN106985339B (zh) 培养皿自动叠装装置
CN111113963B (zh) 一种用于隐形眼镜干片提取的设备及方法
CN114772260A (zh) 环状金属结构件变距上料装置
CN208853128U (zh) 一种lcd玻璃点胶装置
CN210064391U (zh) 一种下料装置及下料预压设备
CN210148578U (zh) 一种风冷接胚输送机
CN113910535A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加工的全自动嵌件上料转运装置
CN219448547U (zh) 一种全自动码垛流水线
CN112297079A (zh) 一种用于裁切橡胶密封条的裁切装置
CN210838006U (zh) 铅酸蓄电池入槽机
CN220883375U (zh) 一种吸塑机
CN219172770U (zh) 一种贴膜用料盘自动供料机构
CN219667537U (zh) 一种带搬运功能的载带生产设备
CN212668349U (zh) 异形片上料定位取出机构
CN218873396U (zh) 一种电池圆极柱自动冲压加工设备
CN217047246U (zh) 一种多工位控温注塑机
CN219988278U (zh) 一种模内贴标机的标仓送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