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2072U - 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2072U
CN215922072U CN202220247563.0U CN202220247563U CN215922072U CN 215922072 U CN215922072 U CN 215922072U CN 202220247563 U CN202220247563 U CN 202220247563U CN 215922072 U CN215922072 U CN 215922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limiting
plate
mounting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75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方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iroan Auto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iroan Auto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iroan Auto Accesso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iroan Auto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75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2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2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2072U/zh
Priority to US18/103,520 priority patent/US11772570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涉及自行车托架技术领域,旨在改善车架结构稳定性较差影响自行车与托架的连接稳定性的问题。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包括车尾杆;所述车尾杆远离汽车的一端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两端均设置有便于放置车轮的车轮座;所述安装件包括定位杆和设置于定位杆两端的安装杆,所述定位杆位于横梁的中部位置,所述定位杆远离横梁的侧壁与车尾杆相连,两所述安装杆均位于定位杆远离车尾杆的侧壁,每一所述安装杆与横梁之间均设置有固定组件。本申请具有提高了托架整体结构强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行托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广泛得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采用自行车进行短距离的出行代步,采用汽车进行长距离的出行代步。通常的,人们一般采用车尾自行车托架,以便于人们驾驶汽车的过程中携带自行车。
公告号为CN20597110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载量可调的车尾自行车架,包括底架和设置于底架上的若干托架;底架包括设置于车尾的车尾连接件、设置于车尾连接件一端的尾杆和设置于车尾连接件和尾杆之间的连接杆。托架包括滑动设置于连接杆上的滑套、相对设置于滑套两侧的车轮限位件、设置于滑套远离车尾连接件的伸缩杆和设置于伸缩杆上的横梁限位件。使用者可通过螺栓将车尾连接件固定于汽车尾部,将自行车的两个车轮分别放置于两组车轮限位件内部,通过伸缩杆调节横梁限位件的位置,并通过横梁限位件将自行车的横梁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将自行车快速固定于汽车尾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自行车架通过连接杆对托架和自行车进行安装固定,车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较差,当汽车行驶途中产生颠簸,连接杆上的托架和自行车易于发生歪斜,故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车架结构稳定性较差影响自行车与托架的连接稳定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包括车尾杆;所述车尾杆远离汽车的一端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两端均设置有便于放置车轮的车轮座;所述安装件包括定位杆和设置于定位杆两端的安装杆,所述定位杆位于横梁的中部位置,所述定位杆远离横梁的侧壁与车尾杆相连,两所述安装杆均位于定位杆远离车尾杆的侧壁,每一所述安装杆与横梁之间均设置有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通过将自行车的车轮抵入车轮座内,并通过在横梁的中部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安装杆,增加了托架对自行车的支撑稳定性;两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安装杆增加了与横梁的接触面积,同时两组安装杆以横梁的中部对称分布,并分别通过固定组件与横梁进行连接,增加了安装杆与横梁的连接稳定性,并增加了托架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了托架对自行车的支撑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连接板、抵接板和固定件;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横梁远离安装杆的侧壁,所述连接板设置于固定板的两端,两所述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侧壁与横梁的外侧壁相抵,所述抵接板设置于每一连接板靠近安装杆的侧壁,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抵接板和安装杆之间,以将抵接板固定于安装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和连接板分别与横梁的外侧壁进行抵接,并通过带有螺母的螺栓将抵接板固定于安装杆上,以实现横梁与安装杆的固定连接,增加了安装杆与横梁的连接稳定性,并增加了托架整体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车尾杆靠近安装杆的一端设置有两组调节板,两所述调节板之间转动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远离调节板的一端与定位杆相连,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调节杆与调节板的相对位置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围绕调节板转动调节杆,并通过限位组件实现托架的快速定位,以调节托架与车身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托架的收展,提高了托架的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动杆、限位杆和弹性件,所述滑动杆滑动设置于调节杆内部,所述滑动杆远离调节板的一端贯穿定位杆,所述滑动杆可沿调节杆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滑动杆靠近调节板的一端,两所述调节板的外周壁均开设有多个供限位杆抵入的限位槽,所述调节杆外侧壁贯穿设置有供限位杆沿调节杆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动槽;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滑动杆上,所述弹性件一端与定位杆相抵,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限位杆相抵,所述弹性件可通过自身弹力以将限位杆抵入限位槽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拉动滑动杆,以带动限位杆脱离限位槽,此时使用者可对调节杆的位置进行调整;位置调整完毕后,使用者松开滑动杆,弹性件受到的压力减小发生弹性膨胀,以推动限位杆抵入限位槽内部,以保障限位杆通过限位槽与调节板进行卡接,保障了限位组件的使用稳定性。
优选的,两所述安装杆之间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外侧壁贯穿设置有供滑动杆穿过的导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杆一方面增加了两安装杆之间的结构强度,使得安装件和托架整体的结构强度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加固杆通过导向孔对滑动杆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减少了滑动杆移动过程中出现歪斜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横梁其中一端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远离固定轴的一端滑动设置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固定车身的车身杆,所述滑动套外侧壁设置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内部转动设置有用于调节车身杆位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靠近立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齿,所述立杆外侧壁设置有可与限位齿相互卡接的齿接槽,所述限位板远离限位齿的一端与滑动套之间设置有顶撑件,所述顶撑件可通过自身弹力以驱动限位齿与齿接槽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通过按压限位板,使得顶撑件受到压力进行弹性收缩,移动滑动套调节与立杆的位置,并松开对限位板的按压,使得顶撑件弹性膨胀,推动限位板的限位齿与齿接槽卡接,以固定滑动套的位置,以便于实现调节立杆和车身杆的位置,使得使用者可通过车身杆对自行车架进行进一步的位置限定,从而增加了托架与自行车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滑动套远离安装套的侧壁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朝向安装套的一端可穿过滑动套,并与立杆的外侧壁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按压限位板调节完毕滑动套和立杆的相对位置之后,可通过螺纹旋拧紧固螺栓,使得紧固螺栓靠近安装套的一端与立杆的外侧壁相互抵紧,从而增加了滑动套与立杆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外缘转动设置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外周壁与立杆相连,所述固定轴外缘设置有与转动管相抵的限位管,所述转动管与限位管相互抵接的侧壁均设置有用于限制转动管转动的抵接齿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互卡接的抵接齿板使得转动管与限位管在无外力的状况下限制转动管发生转动,保障了立杆和车身杆的正常使用;当需要调节立杆与固定轴的夹角时,使用者可通过用力转动转动管,使得两抵接齿板围绕固定轴发生硬性的相互转动,从而实现对立杆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调节立杆的位置,一方面便于使用者对托架进行收纳,另一方面便于使用者通过调节车身杆的位置对自行车进行更加便捷的卡接固定,从而增加了托架的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外缘设置有安装环板,所述安装环板位于限位管内部,所述安装环板与抵接齿板之间设置有缓冲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管与限位管发生相对转动时,抵接齿板对限位管产生振动作用力,缓冲件可通过自身的弹性收缩将振动作用力转换成弹性势能,以减少转动管发生转动时对限位管产生的损坏和位置影响。
优选的,所述限位管内侧壁设置有多个限位棱条,所述安装环板外缘开设有与限位棱条相抵接的限位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将安装环板沿限位棱条的长度方向抵入限位管内部,一方面实现安装环板与限位管的快速定位,以便于安装环板通过螺钉与固定管相连,另一方面,限位棱条与限位缺口的内侧壁相抵,减少了限位管发生转动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车轮座靠近横梁的侧壁设置有便于安装车轮座的连接部,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横梁靠近车轮座的侧壁开设有供车轮座抵入的让位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部增加了车轮座与横梁的接触面积,车轮座靠近横梁的一端与让位缺口的内侧壁相适配,也增加了车轮座与横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车轮座与横梁的连接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横梁的中部对称设置两根安装杆,并通过固定组件以将横梁固定连接于两根安装杆上;通过加固杆增加了安装件整体的结构强度,以提高了托架的整体的结构强度,并提高了托架与自行车的连接稳定性。
2.通过设置转动管、限位管和抵接齿板,以便于使用者便捷转动立杆,调节立杆与固定轴的夹角,从而便于实现立杆的收展或通过车身杆对自行车进行卡接固定。
3.通过抽拉滑动杆带动限位杆脱离限位槽,相对调节板转动调节杆,并通过弹性件将限位杆抵入对应的限位槽内部,以快速实现托架与车尾杆的位置调节,从而便于实现托架的收展,并增加了托架的实用性。
4.通过按压限位板使得限位齿脱离齿接槽,并通过移动滑动套,调节车身杆与自行车的相对位置,然后松开对限位板的按压,通过顶撑件将限位齿抵入齿接槽内部,以实现车身杆与立杆的快速位置调节和定位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图2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用于体现限位板、顶撑件、立杆、滑动套和车身杆的位置关系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用于体现固定轴、转动管和限位管的位置关系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用于体现车轮座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体现车轮座与横梁之间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尾杆;11、调节板;110、通行孔;111、限位槽;12、调节杆;121、滑动槽;2、安装件;21、定位杆;22、安装杆;221、加固杆;222、导向孔;3、横梁;30、让位缺口;31、车轮座;311、弧形承托部;312、连接部;3121、连接块;3122、第一侧板;3123、挡块;3124、第二侧板;3125、抵接块;3126、螺钉;313、绑带结构;3131、绑带;3132、锁紧扣;3133、扣座;3134、锁紧块;3135、铰接轴;32、固定轴;321、立杆;3211、齿接槽;322、转动管;3221、抵接齿板;323、限位管;3231、限位棱条;324、安装环板;3241、限位缺口;325、缓冲件;326、固定管;4、固定组件;41、固定板;42、连接板;43、抵接板;44、固定件;5、限位组件;51、滑动杆;52、限位杆;53、弹性件;6、滑动套;61、车身杆;62、安装套;621、限位板;6211、限位齿;622、顶撑件;63、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
参照图1和图2,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汽车尾部的车尾杆1,车尾杆1远离汽车的一端焊接固定有两片调节板11,两调节板11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调节杆12,调节杆12靠近车尾杆1的一端与两调节板11之间共同螺纹连接有螺栓,以固定连接调节杆12和两调节板11。
参照图1和图2,调节杆12远离车尾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件2,安装件2包括定位杆21和安装杆22。定位杆21贯穿调节杆12远离车尾杆1的一端,且调节杆12焊接固定于定位杆21的中端位置。安装杆22焊接固定于定位杆21的长度方向两端,且两安装杆22均位于定位杆21远离调节杆12的侧壁,两根安装杆22分别与定位杆21相互垂直,两根安装杆22分别与定位杆21两端部之间通过弧形杆一体连接,使安装件成U形状。为了减轻重量,定位杆21和安装杆22均为截面是方形的空心管件。
参照图1和图2,两安装杆22上表面共同连接有多根横梁3,每根横梁3上可以对应放置一辆自行车;在本实施例中,横梁3的数量可为两组,可对应放置并固定支撑两辆自行车。横梁3以调节杆12为对称轴进行放置,并且横梁3与安装杆22相互垂直。横梁3的长度方向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自行车车轮的车轮座31。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通旋拧螺栓以实现不同型号的车轮座31的安装和更换。
参照图1和图3,每一安装杆22与每一横梁3之间均连接有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板41、连接板42、抵接板43和固定件44,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44为螺纹连接有螺母的螺栓。固定板41位于横梁3远离安装杆22的侧壁,连接板42一体成型于固定板41的长度方向两端,两连接板42均位于固定板41靠近横梁3的侧壁,且两连接板42相互靠近的侧壁与横梁3的外侧壁相互抵接。
参照图1和图3,抵接板43一体成型于连接板42靠近安装杆22的一端,固定件44内的螺栓同时贯穿抵接板43和安装杆22,通过螺母与螺栓螺纹连接,并且螺母与横梁3的下表面相抵,以将抵接板43固定于安装杆22上,从而实现横梁3与安装杆22的固定连接。
参照图1和图4,两调节板11上贯穿有两组用于穿插螺栓的通行孔110,其中一组通行孔110位于调节板11远离定位杆21的一端,另一组通行孔110位于调节板11靠近车尾杆1的一端。调节杆12为中空结构,调节杆12内部连接有限位组件5,以用于调节调节杆12和调节板11之间的相对位置。
参照图1和图4,限位组件5包括滑动杆51、限位杆52和弹性件53,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3为弹簧。滑动杆51穿插于调节杆12内部,且滑动杆51远离调节板11的一端贯穿定位杆21,以便于使用者拉动滑动杆51时,滑动杆51可沿调节杆12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
参照图1和图4,限位杆52螺纹连接于滑动杆51靠近调节板11的一端,两调节板11的外周壁均开设有两组可供限位杆52抵入的限位槽111。其中一组限位槽111与其中一组通行孔110相对设置于调节板11的两端,另一组限位槽111与另一组通行孔110相对设置于调节板11的两端。
参照图1和图4,当调节杆12与调节板11发生相对转动后,可将限位杆52抵入限位槽111内部,实现调节杆12与调节板11的位置限定,再通过在对应的通行孔110内部插入螺栓,以固定连接调节板11和调节杆12。
参照图1和图4,调节杆12的外侧壁贯穿有供限位杆52的端部穿过的滑动槽121,以便于滑动杆51在滑动槽121内部,沿调节杆12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弹性件53套接于滑动杆51上,且弹性件53的一端与定位杆21靠近限位杆52的侧壁相抵,弹性件53的另一端与限位杆52靠近定位杆21的侧壁相抵。弹性件53可通过自身的弹力以将限位杆52抵入限位槽111内部。
参照图1和图3,两安装杆22之间焊接固定有加固杆221,加固杆221位于安装杆22远离定位杆21的一端。加固杆221靠近滑动杆51的侧壁贯穿有导向孔222,滑动杆51靠近加固杆221的一端可穿过导向孔222,以便于操作人员沿调节杆12的长度方向移动滑动杆51。
参照图1和图5,横梁3长度方向其中一端穿插有固定轴32,固定轴32外缘转动连接有转动管322,转动管322的外周壁焊接固定有立杆321。立杆321远离远离固定轴3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动套6,滑动套6靠近车轮座3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车身杆61,以用于固定自行车的车身。滑动套6靠近车身杆61的侧壁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63,紧固螺栓63与立杆321的外表面相抵,以增加滑动套6与立杆321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5,滑动套6远离车身杆61的侧壁一体成型有安装套62,安装套62内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限位板621。限位板621靠近立杆32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齿6211,立杆321靠近限位板621的侧壁开设有可与限位齿6211相互卡接的齿接槽3211,齿接槽3211沿立杆32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
参照图1和图5,限位板621远离限位齿6211的一端与滑动套6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顶撑件622,在本实施例中,顶撑件622为压缩弹簧。顶撑件622可通过自身弹簧膨胀的弹力,推动限位板621的限位齿6211与齿接槽3211持续保持抵接。
参照图1和图6,固定轴32的外缘固定连接有限位管323,限位管323与转动管322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抵接,且转动管322和限位管323相互抵接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限制转动管322发生转动的抵接齿板3221。两组抵接齿板3221相互卡接,当限位管323未受到外力作用时,两组相互抵接的抵接齿板3221可限制转动管322发生转动。使用者可通过用力旋转转动管322,使得两组抵接齿板3221相互转动,从而实现调整立杆321与固定轴32的连接角度。
参照图1和图6,抵接齿板3221靠近固定轴32的侧壁一体成型有固定管326,固定管326位于限位管323内部,且固定管326固定连接于固定轴32的外缘。固定管326远离抵接齿板3221的一端连接有安装环板324,安装环板324焊接固定于固定轴32的外缘,且安装环板324与固定管326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参照图1和图6,安装环板324位于限位管323的内部,且安装环板324与限位管323之间连接有缓冲件325,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325为弹簧。缓冲件325套接于固定管326的外部,缓冲件325的一端与抵接齿板3221相抵,缓冲件325的另一端与安装环板324相抵。当转动管322与限位管323发生相对转动时,缓冲件325可吸收限位管323和抵接齿板3221受到的部分振动作用力,以减少了转动管322转动时对限位管323和抵接齿板3221造成的损坏。
参照图1和图6,限位管323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多个限位棱条3231,每一限位棱条3231均沿限位管32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安装环板324的外缘开设有多个与限位棱条3231相适配的限位缺口3241。限位棱条3231可与限位缺口3241的内侧壁相抵,以限制限位管323相对固定轴32发生相对转动。
参照图6和图7,每一车轮座31包括弧形承托部311、一体连接于弧形承托部311下部的连接部312、绑带结构313,弧形承托部311为上表面向下内凹的弧形板体,弧形承托部311的上表面的弧度与车轮的圆弧度相适应,用于承托车轮;
参照图6和图7,连接部312包括固定座和连接块3121,固定座包括从弧形承托部311的下底面向下凸起延伸的第一侧板3122、挡块3123、第二侧板3124、抵接块3125,第一侧板3122、挡块3123、第二侧板3124、抵接块3125,依次首尾相连围设成供横梁3端部装的安装腔,连接块3121为从弧形承托部311的下底面向下凸起设置的长条状,该连接块3121上设置有上下贯通弧形承托部311的连接孔,横梁3靠近车轮座31的侧壁开设有供弧形承托部311下部嵌设的让位缺口30,以便于使用者将车轮座31抵入让位缺口30内部,从而增加了车轮座31与横梁3的连接稳定性。当车轮座31安装于横梁3端部时,横梁3端部插装于安装腔,第一侧板3122和第二侧板3124分别抵接于横梁3两侧,挡块3123抵接于横梁3的端面,抵接块3125的下端面抵接于横梁3的上顶面,通过螺钉3126从上向下穿过连接孔与横梁3固定连接。
参照图7和图8,绑带结构313包括绑带3131和锁紧扣3132,绑带3131一端固定连接于弧形承托部311的一侧外侧壁上,绑带3131的另一端为活动端,绑带3131上沿着绑带313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凸齿,锁紧扣3132包括扣座3133、锁紧块3134、铰接轴3135和压紧扭簧,扣座313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弧形承托部311的另一侧外侧壁上,扣座3133远离弧形承托部311的一侧面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锁紧凹槽,铰接轴3135两端分别安装于锁紧凹槽的两侧侧壁上,锁紧块3134的中部转动连接于铰接轴3135上,压紧扭簧套装于铰接轴3135上,压紧扭簧的一支脚固定连接于锁紧凹槽的侧壁上,压紧扭簧的另一支脚抵接于锁紧块3134上,压紧扭簧驱使锁紧块3134的下端始终向锁紧凹槽的槽底运动的压紧力。其中,弧形承托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锁紧扣3132和绑带3131分别位于弧形承托部311两侧开口处的外侧壁上。需要绑紧时,按住锁紧块3134的上端向锁紧凹槽的方向按压一定距离,绑带3131的活动端绕过弧形承托部311的上方并从锁紧凹槽的上端向下端穿入,当绑带3131位置确定后,松开锁紧块3134的上端,锁紧块3134的下端抵接柱绑带3131上其中相邻两个凸齿之间的间隙,使得绑带3131固定,实现对位于弧形承托部311内的车轮绑紧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的实施原理为:
当使用者需要调节托架与汽车的相对位置时,可将通行孔110内部的螺栓进行旋拧拆除,然后抽拉滑动杆51,使得限位杆52抵压弹性件53朝远离调节板11的方向进行滑动;此时,限位杆52脱离对限位槽111的卡接,使用者可通过相对调节板11转动调节杆12,调整调节杆12与车尾杆1的连接角度;然后使用者松开对滑动杆51的抽拉,弹性件53受到的压力减小,使得弹性件53进行弹性膨胀,以将限位杆52抵入限位槽111内部进行调节板11与调节杆12的快速定位;然后将螺栓螺纹旋拧于此时调节板11上对应的通行孔110内部,以实现调节杆12与车尾杆1的快速固定。
当限位杆52抵入位于调节板11远离车尾杆1的一端的限位槽111内部时,可实现托架的收纳,节省托架所占据的空间;当限位杆52抵入调节板11另一组限位槽111内部时,可快速实现托架的展开,此时可便于使用者放置自行车。
当需要调节车身杆61与立杆321的相对位置时,使用者可先拧松滑动套6外侧壁的螺栓,然后使用者可用手按压限位板621远离限位齿6211的一端,顶撑件622受到压力进行弹性收缩,使得限位齿6211脱离对齿接槽3211的抵扣,此时可沿立杆321的长度方向移动滑动套6,调节车身杆61与立杆321的相对位置。
调节完毕后,使用者松开手指对限位板621的按压,顶撑件622受到的压力减小,顶撑件622进行弹性膨胀,以推动限位板621设有限位齿6211的一端朝向齿接槽3211的方向进行转动,实现滑动套6与立杆321的快速定位和固定连接,最后使用者可将滑动套6外部的螺栓旋转拧紧,以增加滑动套6与立杆3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当需要调节立杆321与固定轴32之间的夹角时,使用者可握持立杆321进行转动,使得两抵接的抵接齿板3221发生硬性的相对转动,转动完毕后两抵接齿板3221相互卡接,可对立杆321与固定轴32的位置进行限定,以实现立杆321与固定轴32的夹角的快速调节。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包括车尾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尾杆(1)远离汽车的一端设置有安装件(2),所述安装件(2)上设置有横梁(3),所述横梁(3)的长度方向两端均设置有便于放置车轮的车轮座(31);所述安装件(2)包括定位杆(21)和设置于定位杆(21)两端的安装杆(22),所述定位杆(21)位于横梁(3)的中部位置,所述定位杆(21)远离横梁(3)的侧壁与车尾杆(1)相连,两所述安装杆(22)均位于定位杆(21)远离车尾杆(1)的侧壁,每一所述安装杆(22)与横梁(3)之间均设置有固定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板(41)、连接板(42)、抵接板(43)和固定件(44);所述固定板(41)设置于横梁(3)远离安装杆(22)的侧壁,所述连接板(42)设置于固定板(41)的两端,两所述连接板(42)相互靠近的侧壁与横梁(3)的外侧壁相抵,所述抵接板(43)设置于每一连接板(42)靠近安装杆(22)的侧壁,所述固定件(44)穿设于抵接板(43)和安装杆(22)之间,以将抵接板(43)固定于安装杆(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尾杆(1)靠近安装杆(22)的一端设置有两组调节板(11),两所述调节板(11)之间转动设置有调节杆(12),所述调节杆(12)远离调节板(11)的一端与定位杆(21)相连,所述调节杆(1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调节杆(12)与调节板(11)的相对位置的限位组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滑动杆(51)、限位杆(52)和弹性件(53),所述滑动杆(51)滑动设置于调节杆(12)内部,所述滑动杆(51)远离调节板(11)的一端贯穿定位杆(21),所述滑动杆(51)可沿调节杆(12)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所述限位杆(52)设置于滑动杆(51)靠近调节板(11)的一端,两所述调节板(11)的外周壁均开设有多个供限位杆(52)抵入的限位槽(111),所述调节杆(12)外侧壁贯穿设置有供限位杆(52)沿调节杆(12)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动槽(121);所述弹性件(53)套设于滑动杆(51)上,所述弹性件(53)一端与定位杆(21)相抵,所述弹性件(53)另一端与限位杆(52)相抵,所述弹性件(53)可通过自身弹力以将限位杆(52)抵入限位槽(111)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安装杆(22)之间设置有加固杆(221),所述加固杆(221)外侧壁贯穿设置有供滑动杆(51)穿过的导向孔(2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其中一端设置有固定轴(32),所述固定轴(32)上设置有立杆(321),所述立杆(321)远离固定轴(32)的一端滑动设置有滑动套(6),所述滑动套(6)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固定车身的车身杆(61),所述滑动套(6)外侧壁设置有安装套(62),所述安装套(62)内部转动设置有用于调节车身杆(61)位置的限位板(621),所述限位板(621)靠近立杆(32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齿(6211),所述立杆(321)外侧壁设置有可与限位齿(6211)相互卡接的齿接槽(3211),所述限位板(621)远离限位齿(6211)的一端与滑动套(6)之间设置有顶撑件(622),所述顶撑件(622)可通过自身弹力以驱动限位齿(6211)与齿接槽(3211)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6)远离安装套(62)的侧壁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63),所述紧固螺栓(63)朝向安装套(62)的一端可穿过滑动套(6),并与立杆(321)的外侧壁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32)外缘转动设置有转动管(322),所述转动管(322)外周壁与立杆(321)相连,所述固定轴(32)外缘设置有与转动管(322)相抵的限位管(323),所述转动管(322)与限位管(323)相互抵接的侧壁均设置有用于限制转动管(322)转动的抵接齿板(32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32)外缘设置有安装环板(324),所述安装环板(324)位于限位管(323)内部,所述安装环板(324)与抵接齿板(3221)之间设置有缓冲件(32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管(323)内侧壁设置有多个限位棱条(3231),所述安装环板(324)外缘开设有与限位棱条(3231)相抵接的限位缺口(324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座(31)靠近横梁(3)的侧壁设置有便于安装车轮座(31)的连接部(312),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横梁(3)靠近车轮座(31)的侧壁开设有供车轮座(31)抵入的让位缺口(30)。
CN202220247563.0U 2022-01-31 2022-01-31 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 Active CN215922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7563.0U CN215922072U (zh) 2022-01-31 2022-01-31 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
US18/103,520 US11772570B2 (en) 2022-01-31 2023-01-31 Stable bicycle carrier at rear end of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7563.0U CN215922072U (zh) 2022-01-31 2022-01-31 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2072U true CN215922072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4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7563.0U Active CN215922072U (zh) 2022-01-31 2022-01-31 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20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9737B (zh) 车顶架的调节结构
CN215922072U (zh) 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
CN110026720B (zh) 一种汽车左后纵梁组件组装用组装架
KR100657858B1 (ko) 휴대용 자전거
KR101286225B1 (ko) 다변형 접이식 자전거
CN112158287A (zh) 一种电动代步车
CN217649375U (zh) 一种汽车置物架
CN114162248A (zh) 一种大车把前叉
CN212890751U (zh) 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电动车
CN218661605U (zh) 一种汽车顶部自行车固定装置
CN213442898U (zh) 一种电动代步车
CN210971399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的定位机构
CN220974439U (zh) 一种折叠单脚车
CN218287995U (zh) 一种便携可折叠自行车
CN216424540U (zh)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机构
CN220884649U (zh) 一种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
CN217672417U (zh) 一种汽车置物架
CN210555291U (zh) 一种电动车鞍座支撑结构
CN220615925U (zh) 一种可折叠坐兜
CN215752439U (zh) 一种折叠拉杆车
CN217072119U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底座翻转机构
CN214690002U (zh) 一种自行车用转向定位装置
CN108657318B (zh) 辅助支撑装置和两轮车及侧倾助力方法
CN217022106U (zh) 一种轻量化公交车独立悬架
CN219904283U (zh) 一种便于安装且可减少振动的前保险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