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4649U - 一种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4649U
CN220884649U CN202322428555.3U CN202322428555U CN220884649U CN 220884649 U CN220884649 U CN 220884649U CN 202322428555 U CN202322428555 U CN 202322428555U CN 220884649 U CN220884649 U CN 220884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support
motorcycle
lower connecting
upper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285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力强
黄新军
王順
张宗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Xiashing Motor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Xiashing Motorcy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Xiashing Motorcy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Xiashing Motorcy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285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4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4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4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包括挡风镜和挡风镜支架,挡风镜支架包括固定支架、连杆机构和拉簧,连杆机构与固定支架和挡风镜分别转动连接,拉簧与连杆机构和固定支架分别连接,固定支架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连杆机构上设有第三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第三限位部的活动范围,从而限制连杆机构的转动范围。本公开提供的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的挡风镜高度无需借助工具即可快速调节,使用方便,同时,挡风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在骑乘过程中因车体颠簸而上下跳动。

Description

一种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人们日常通勤以及短距离游玩使用的交通工具。在很多情况下骑手需要给摩托车配备挡风镜,主要目的是用于挡风,挡风镜还有遮挡异物以及充实整车造型,美化外形的作用。尤其是在冬季,为了避免被寒风侵袭,挡风镜的作用就更加重要。
应不同骑乘者的身高或者特定使用需求,对挡风镜高度的调整也显得越来越有必要。目前市面上摩托车的调整挡风镜高度的作业操作较为繁琐,很多都需要使用工具,甚至需要拆装外观件后才能调整挡风镜,无法做到随时随地按需切换。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
具体地,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包括挡风镜和挡风镜支架,挡风镜支架包括固定支架、连杆机构和拉簧,连杆机构与固定支架和挡风镜分别转动连接,拉簧与连杆机构和固定支架分别连接,固定支架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连杆机构上设有第三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第三限位部的活动范围,从而限制连杆机构的转动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左上连杆、左下连杆、右上连杆和右下连杆,左上连杆、左下连杆、右上连杆和右下连杆分别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左上连杆、左下连杆、右上连杆和右下连杆还分别与挡风镜转动连接;在摩托车高度方向上,左上连杆位于左下连杆上方,右上连杆位于右下连杆上方;在摩托车宽度方向上,左上连杆与右上连杆相对设置,左下连杆与右下连杆相对设置;拉簧的数量为两个,一拉簧连接左下连杆与固定支架,另一拉簧连接右下连杆与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设有两个第一限位部和两个第二限位部,在摩托车宽度方向上,两个第一限位部相对设置,两个第二限位部相对设置,左上连杆和右上连杆上相应分别设有一第三限位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平衡支架,左上连杆与右上连杆通过平衡支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左下连杆和右下连杆位于固定支架的外侧,左上连杆和右上连杆位于固定支架的内侧,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位于固定支架的内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上对应第三限位部的活动范围设有弧形孔,弧形孔用于观察第三限位部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镜支架还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连杆机构分别与左支架和右支架转动连接,挡风镜分别与左支架和右支架固定连接。
本公开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公开提供的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的挡风镜高度无需借助工具即可快速调节,使用方便,同时,挡风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在骑乘过程中因车体颠簸而上下跳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低位状态挡风镜支架(隐藏拉簧)的结构图;
图2为拉簧、固定支架、左下连杆和右下连杆的装配关系图;
图3为挡风镜、左支架和右支架的装配关系图;
图4为低位状态挡风镜和挡风镜支架的结构图;
图5为高位状态挡风镜和挡风镜支架的结构图;
图6为图1的剖视图(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6所示,本公开提供的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包括挡风镜1和挡风镜支架2,挡风镜支架2包括固定支架21、连杆机构和拉簧22,连杆机构与固定支架21和挡风镜1分别转动连接,拉簧22与连杆机构和固定支架21分别连接,固定支架21上设有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12,连杆机构上对应设有第三限位部200,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12用于限制第三限位部200的活动范围,从而限制连杆机构的转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连杆机构包括左上连杆23、左下连杆24、右上连杆25和右下连杆26,左上连杆23、左下连杆24、右上连杆25和右下连杆26分别与固定支架21转动连接,左上连杆23、左下连杆24、右上连杆25和右下连杆26还分别与挡风镜1转动连接;在摩托车高度方向上,左上连杆23位于左下连杆24上方,右上连杆25位于右下连杆26上方;在摩托车宽度方向上,左上连杆23与右上连杆25相对设置,左下连杆24与右下连杆26相对设置;拉簧22的数量为两个,一拉簧22连接左下连杆24与固定支架21,另一拉簧22连接右下连杆26与固定支架21;固定支架21上设有两个第一限位部211和两个第二限位部212,在摩托车宽度方向上,两个第一限位部211相对设置,两个第二限位部212相对设置,左上连杆23和右上连杆25上相应分别设有一第三限位部200,在摩托车宽度方向上,两个第三限位部200相对设置。连杆机构与固定支架21锁附,为避免锁点被锁死,在锁点内增加衬套,再通过螺母与固定支架21锁付,保证旋转的顺畅性。如图2所示,固定支架21和下连杆上分别对应拉簧22设有挂杆,拉簧22两端设有挂钩,挂钩挂设在挂杆上。本实施例的连杆机构具有结构稳定的优点,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杆机构也可以为其它结构,例如,可以只包括一左连杆和一右连杆。
摩托车高度方向是指摩托车车轮和车身的排列方向,摩托车宽度方向是指摩托车左右握把的排列方向,摩托车长度方向是指摩托车车头和车尾的排列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限位部200为卡固在固定支架21上的橡胶件,减少调节挡风镜1时的噪声。
在本实施例中,连杆机构还包括平衡支架27,左上连杆23与右上连杆25通过平衡支架27连接。平衡支架27的两端分别与左上连杆23和右上连杆25锁紧,保证左上连杆23与右上连杆25的平衡性。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平衡支架27。
在本实施例中,左下连杆24和右下连杆26位于固定支架21的外侧,左上连杆23和右上连杆25位于固定支架21的内侧,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12位于固定支架21的内侧。本实施例的结构具有稳定性好的优点,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上连杆和下连杆均设于固定支架21的内侧/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21上对应第三限位部200的活动范围设有弧形孔213,弧形孔213用于观察第三限位部200的位置,骑乘者通过弧形孔213可以很直观地了解连杆机构转动的情况。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弧形孔213。
在本实施例中,挡风镜支架2还包括左支架28和右支架29,连杆机构分别与左支架28和右支架29转动连接,挡风镜1分别与左支架28和右支架2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为了避免振动断裂,挡风镜1与螺栓间增加弓型橡胶以及T型衬套。左支架28和右支架29与连杆机构锁附,锁点内侧有一衬套避免螺母锁付过紧导致锁死状态,连杆机构与左支架28和右支架29各锁两点,保证精度以及稳定性。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左支架28和右支架29,连杆机构直接与挡风镜1转动连接。
如图1、4、6所示,当挡风镜1位于低位状态时,第三限位部200顶靠在第一限位部211上,如图5所示,当挡风镜1位于高位状态时,第三限位部200顶靠在第二限位部212上。
拉簧22在挡风镜1高低位状态切换过程中起到了助力、导向作用,当挡风镜1处于低位状态时,拉簧22长度处于较短状态,为了调整、抬高风镜,手动拉动挡风镜1,使连杆机构旋转,第三限位部200从第一限位部211向第二限位部212转动,拉簧22拉伸,当第三限位部200转动到第一限位部211和第二限位部212之间,拉簧22拉伸到最长状态,该状态为临界状态,当继续施力,挡风镜1即借助拉簧22的复原力,向上旋转,第三限位部200顶住第二限位部212为止。另外,拉簧22还具有固定作用,避免在骑乘过程中出现挡风镜1因车体颠簸而上下跳动的情况。
本公开提供的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的挡风镜高度无需借助工具即可快速调节,使用方便,同时,挡风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在骑乘过程中因车体颠簸而上下跳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公开的限制。应当指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挡风镜和挡风镜支架,挡风镜支架包括固定支架、连杆机构和拉簧,连杆机构与固定支架和挡风镜分别转动连接,拉簧与连杆机构和固定支架分别连接,固定支架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连杆机构上设有第三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第三限位部的活动范围,从而限制连杆机构的转动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左上连杆、左下连杆、右上连杆和右下连杆,左上连杆、左下连杆、右上连杆和右下连杆分别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左上连杆、左下连杆、右上连杆和右下连杆还分别与挡风镜转动连接;在摩托车高度方向上,左上连杆位于左下连杆上方,右上连杆位于右下连杆上方;在摩托车宽度方向上,左上连杆与右上连杆相对设置,左下连杆与右下连杆相对设置;拉簧的数量为两个,一拉簧连接左下连杆与固定支架,另一拉簧连接右下连杆与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设有两个第一限位部和两个第二限位部,在摩托车宽度方向上,两个第一限位部相对设置,两个第二限位部相对设置,左上连杆和右上连杆上相应分别设有一第三限位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平衡支架,左上连杆与右上连杆通过平衡支架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连杆和右下连杆位于固定支架的外侧,左上连杆和右上连杆位于固定支架的内侧,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位于固定支架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对应第三限位部的活动范围设有弧形孔,弧形孔用于观察第三限位部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镜支架还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连杆机构分别与左支架和右支架转动连接,挡风镜分别与左支架和右支架固定连接。
CN202322428555.3U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 Active CN220884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8555.3U CN220884649U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8555.3U CN220884649U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4649U true CN220884649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1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28555.3U Active CN220884649U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4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57775B1 (en) Bottom link type front wheel suspension for motorcycle
JP2612642B2 (ja) 横置きリーフスプリング式懸架装置
US20190144058A1 (en) Center kickstand with shared, pivot axl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CN107244206B (zh) 全地形车及其摇臂结构
TW539640B (en)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rear suspension for motorcycle
CN109278922A (zh) 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CN220884649U (zh) 一种易调节挡风镜高度的摩托车
CN112644618A (zh) 一种可倾斜三轮车
CN102582721A (zh) 座面可调的自行车车座
CN2868817Y (zh) 减震自行车后座
CN213413991U (zh) 一种驾驶室前悬翻转装置
CN111559451A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
CN210852739U (zh) 一种收折式车辆挡风装置
CN212332845U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
US8011716B2 (en) Motorcycle with cantilevered front windshield
CN216994595U (zh) 一种小型轻卡车用整体前翻装置
CN216805663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电动车铝承座
JPH09142358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CN218054773U (zh) 一种梯形减震支架
CN217135999U (zh) 一种农机用长度可调节提升杆
CN219056407U (zh) 一种汽车挡泥板支架
CN216269730U (zh) 防侧翻摇摆车
CN215922072U (zh) 一种使用稳定的车尾自行车托架
CN213168423U (zh) 一种车架的后平叉安装结构
CN214057494U (zh) 一种工程车分型支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