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4618A - 一种可倾斜三轮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倾斜三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44618A
CN112644618A CN202110032601.0A CN202110032601A CN112644618A CN 112644618 A CN112644618 A CN 112644618A CN 202110032601 A CN202110032601 A CN 202110032601A CN 112644618 A CN112644618 A CN 112644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wheel
suspension structure
support frame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326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宁
邵长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Pint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Pint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Pint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Pint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326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446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44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46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62K5/06Frames for tri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倾斜三轮车,属于车辆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车辆的后悬挂结构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杆连接于调节装置上,通过调节装置中的调节驱动器带动转轴转动,使得转轴通过扭簧作用于对应的连杆上,并通过转轴转动来改变作用力大小,从而使得连杆对后悬挂结构的限制强度发生改变,在车辆低速运行时,可增大或减小扭簧对连杆的作用力,使连杆对后悬挂结构的限制强度增强或减弱,从而减小或增大了后悬挂结构的倾斜量,防止了低速时翻车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达到高速时车辆自适应路况的目的,通过调节满足了车辆高速和低速两种运行状态下对后悬挂结构倾斜量不同的需求,结构可靠、安全保障性更高,乘坐舒适性更好,更利于三轮车的推广和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可倾斜三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倾斜三轮车。
背景技术
三轮车作为现有较为成熟的交通工具,可实现人员乘坐、货物运输的功能,并且,三轮车的整体成本较低,生产制造周期端,并且,运行时能具备较好的通过性,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市面上现有的三轮车一般为一前轮和两后轮的结构,并且,两后轮的悬挂结构通过连杆和减震器连接于车架上。但是,正是由于两后轮的悬挂结构通过减震器和连杆连接来实现,使得在转弯或通过不平的路面时,会出现车辆倾斜的问题,此时,如车辆速度较低,车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倾斜问题,给车辆结构带来较大的负担,易引起车辆结构的损坏,还存在翻车等严重的安全隐患。虽然目前行业中已经采用了限制后悬挂结构倾斜量的方式来防止车辆过度倾斜或翻车等问题,但是,在限制后悬挂结构的倾斜量后,如驾驶车辆的速度较高,车辆的后悬挂结构无法适应车辆的振动需求,会导致高速运行的车辆存在振动较大的问题,不仅无法解决车辆结构负担中且易损坏的问题,还能影响驾乘人员的乘坐体验,不利于三轮车的推广和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可倾斜三轮车,以在后轮的后悬挂结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连杆,同时于车架的后方设置有一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分别与两连杆连接,使得调节装置可通过连杆作用于后悬挂结构,并且可通过调节装置调节连杆作用于后悬挂结构上的力的大小,从而改变连杆对后悬挂结构的限制强度,当连杆作用于后悬挂结构的力增大时,连杆对后悬挂结构的限制强度增强,使得后悬挂结构的倾斜量减小,更好的适应车辆低速运行的需求,当连杆作用于后悬挂结构的力减小时,连杆对后悬挂结构的限制强度减弱,使得后悬挂结构的倾斜量增大,从而使得车辆可根据路况随意倾斜,适应车辆高速运行的需求,使得车辆通过调节既能满足高速运行的需求,也能满足低速运行的需求,既能减轻车辆结构的负担,避免车辆结构的损坏,还能避免翻车等安全问题,安全性更高,也使得车辆在高速运行时能减轻振动,有效提升了驾乘人员的乘坐体验,更利于三轮车的推广和使用。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倾斜三轮车,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车架,具有前端和后端;
前悬挂结构,前悬挂结构设置于车架的前端上,且前悬挂结构上设置有前轮;
后悬挂结构,后悬挂结构设置于车架的后端上,且后悬挂结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后轮,同时,后悬挂结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车架一侧伸出的连杆,且两连杆与后悬挂结构之间均为万向连接;
调节装置,调节装置设置于车架的后端,调节装置包括转轴、扭簧以及调节驱动器,转轴水平设置于车架的后端且平行于两后轮的轴线连接线布置,同时,转轴与两连杆均垂直,且转轴转动连接于车架上,同时,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连杆铰接,并且,转轴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扭簧,且扭簧的一端固定于转轴上,扭簧的另一端与对应的连杆连接,转轴上还沿其径向设置有伸出的转臂,调节驱动器铰接于车架上,且调节驱动器的驱动轴铰接于转臂上。
上述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其中,两连杆背离连接转轴的一端均设置有一球接结构,并且两球接结构分别安装于后悬挂结构的两侧。
上述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其中,转轴的两端沿其径向分别设置有一突出的凸杆,凸杆上开设有插孔,且扭簧固定于转轴上的一端插设于插孔内。
上述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其中,前悬挂结构包括前支撑架、前减震器以及前连接架,前支撑架的一端铰接于车架的前端,前支撑架的另一端朝向背离车架的方向伸出,同时,前支撑架伸出的一端上设置有前轮,同时,车架的前端上设置有向上伸出的前连接架,前减震器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前支撑架和前连接架上。
上述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其中,前支撑架为双支撑结构,包括两前支撑臂,两前支撑臂对称且间隔设置,前轮设置于两前支撑臂之间的间隔内,且前轮的轮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前支撑臂上,并且,两前支撑臂分别位于车架的前端的两侧,两前支撑臂分别对应有一前减震器,且两前减震器的一端均铰接于前连接架上,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两前支撑臂上。
上述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其中,后悬挂结构包括中间固定支撑架、侧支撑架、后减震器、车轮安装件以及减震连接架,中间固定支撑架固定于车架的后端并朝向背离车架的一侧伸出,同时,中间固定支撑架的两侧均铰接有侧支撑架,且每一侧支撑架背离铰接于中间固定支撑架的一端均铰接有一车轮安装件,且每一车轮安装件上均设置有一后轮,两连杆连接于后悬挂结构上的一端连接于两车轮安装件上,同时,每一侧支撑架上还设置有一减震连接架,后减震器设置于两减震连接架之间,且后减震器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两减震连接架上。
上述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其中,每侧的侧支撑架均设置有两个,同侧的两侧支撑架分别为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上支撑架设置于下支撑架的上方,且侧支撑架对应的减震连接架设置于上支撑架或下支撑架上。
上述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其中,还包括转向装置,转向装置设置于车架上,转向装置包括手柄和推拉杆,手柄的一端铰接于车架上,推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手柄上,推拉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前轮的两侧。
上述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其中,前轮的轮轴上套设有转向盘,且转向盘上设置有转向连接孔,推拉杆铰接于前轮上的一端铰接于转向连接孔上。
上述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其中,还包括座椅,座椅设置于车架的后端且位于转向装置和调节装置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可倾斜三轮车,通过在后悬挂结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伸出的连杆,同时,于车架上设置有于两连杆均连接的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通过其转轴与连杆铰接并通过其扭簧限位,且调节装置中的调节驱动器铰接于转轴上,通过调节驱动器带动转轴转动,从而使得转轴通过扭簧作用于连杆上的力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连杆作用于后悬挂结构上的力的大小的调节,当连杆对后悬挂结构的作用力较大时,连杆对后悬挂结构的限制强度增强,从而减小后悬挂结构的倾斜量,使得车辆的运行姿态更稳定,适应车辆低速运行的需求,而当连杆对后悬挂结构的作用力较小时,连杆对后悬挂结构的限制强度减弱,从而增大了后悬挂结构的倾斜量,使得后悬挂结构可根据路况随意倾斜,提高了车辆的自适应能力更强,减轻了振动,提高了驾乘体验,更好的满足了车辆高速运行的需求,从而使得车辆在通过调节装置进行调节后可切换满足车辆高速运行和低速运行两种运行需求,有效减轻了车辆结构的负担,避免了车辆结构的损坏,也防止了翻车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安全性,更利于三轮车的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的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的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和后悬挂结构的配合安装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的实施例的前轮处的结构图。
附图中:1、车架;11、前端;12、后端;2、前悬挂结构;21、前支撑架;22、前减震器;23、前连接架;211、前支撑臂;3、后悬挂结构;31、中间固定支撑架;32、侧支撑架;33、后减震器;34、车轮安装件;35、减震连接架;321、上支撑架;322、下支撑架;4、调节装置;41、转轴;42、扭簧;43、调节驱动器;411、转臂;412、凸杆;413、插孔;431、驱动轴;5、前轮;51、转向盘;52、轮轴;511、转向连接孔;521、转向轴;6、后轮;7、连杆;71、球接结构;8、转向装置;81、手柄;82、推拉杆;9、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5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的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的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倾斜三轮车包括:车架1、前悬挂结构2、后悬挂结构3以及调节装置4,前悬挂结构2和后悬挂结构3分别设置于车架1的两端,前悬挂结构2上设置有前轮5,后悬挂结构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后轮6,并且,车架1上还设置有调节装置4,且后悬挂结构3的两端还分别通过连接与调节装置4连接,调节装置4通过连杆7作用于后悬挂结构3上并调节连杆7作用于后悬挂结构3上的力的大小,从而调节后悬挂结构3的倾斜量,适应车辆低速和高速运行两种不同的运行需求。
具体的,车架1具有一定长度,为后续在车架1上设置不同的结构部件提供了安装载体,同时,设定沿车架1的长度方向上,车架1的两端分别为车架1的前端11和车架1的后端12,通过车架1的前端11和车架1的后端12分别为车辆的前悬挂结构2和后悬挂结构3提供了结构支撑,为后续车辆的前轮5以及后轮6的安装提供了条件。
具体的,前悬挂结构2设置于车架1的前端11上,且前悬挂结构2上的前轮5位于车架1长度方向上的中间轴线上,使得车架1和前轮5均能受力均匀,并且通过前悬挂结构2上设置的前轮5为车架1的前端11提供了支撑,可在前轮5转动的情况下实现车架1的移动,作为车辆运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具体的,后悬挂结构3设置于车架1的后端12上,且沿车架1的长度方向上,后悬挂结构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后轮6,且两后轮6对称布置,使得车架1的前端11的前轮5和车架1的后端12的两后轮6呈等腰三角形分布,从而提高了车辆在三轮支撑时的稳定性,也保证了车架1受力的均匀性,结构设计更合理。同时,后悬挂结构3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朝向车架1一侧伸出的连杆7,且连杆7能作用于其连接的悬挂结构上,为后续对后悬挂结构3的倾斜量进行调节提供了条件。值得指出的是,两连杆7与后悬挂结构3之间均为万向连接,由于车辆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发生倾斜,其升降的高度以及受力的角度均会发生改变,因此,连杆7和后悬挂结构3之间采用万向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可适应后悬挂结构3的运动需求,适应性更好。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结构图;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和后悬挂结构的配合安装图。如图1至图4所示,调节装置4设置于车架1的后端12,利于后续调节装置4作用于后悬挂结构3上伸出的连杆7上,为后续通过调节装置4限制后悬挂结构3的倾斜量提供了条件。
具体的,调节装置4又包括转轴41、扭簧42以及调节驱动器43,转轴41水平设置于车架1的后端12且平行于两后轮6的轴线连接线布置,为后续转轴41通过连杆7作用于后悬挂结构3提供了条件。同时,转轴41与两连杆7均垂直,即两连杆7均沿转轴41的径向布置,为后续连杆7转动时能对连杆7施加作用力提供了结构基础。并且,转轴41的两端转动连接于车架1上,使得转轴41可在车架1上绕自身的轴线转动。同时,转轴41的两端分别与两连杆7铰接,即转轴41和连杆7之间可相互转动,并且,转轴4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扭簧42,且扭簧42的一端固定于转轴41上,扭簧42的另一端与对应的连杆7连接,即在转轴41转动时,转轴41能带动扭簧42的一端转动,从而使得扭簧42的扭力增大或减小,从而使得扭簧42作用于对应的连杆7上的作用力增大或减小,从而实现了对连杆7转动需要克服的力的大小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连杆7作用于后悬挂结构3上的作用力的大小能被调节,从而控制后悬挂结构3的倾斜量,从而适应车辆低速和高速两种运行状态下对后悬挂结构3的不同倾斜量的使用需求。另外,转轴41上还沿其径向设置有伸出的转臂411,优选的,转臂411设置于转轴41的中部,使得转轴41的受力更均匀,且通过转臂411增大了转轴41的力臂,使得能以较小的力驱动转轴41转动,同时,将调节驱动器43铰接于车架1上,且调节驱动器43的驱动轴431铰接于转臂411上,使得在调节驱动器43的驱动轴431在进行伸缩运动时,调节驱动器43的驱动轴431能通过转臂411作用于转轴41上,使得使用者仅需控制调节驱动器43即可实现对后悬挂结构3的倾斜量的调节,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优选的,调节驱动器43为丝杆电动机,驱动稳定性高,调节更可靠。
更加具体的,在车辆低速运行时,通过调节驱动器43带动转轴41转动,使得转轴41带动扭簧42的一端转动,使得扭簧42的扭力增大,从而使得扭簧42的另一端作用于对应的连杆7上的力增大,使得连杆7转动时的阻力增大,即连杆7对后悬挂结构3的限制强度增强,从而减小后悬挂结构3的倾斜量,姿态更稳定,避免车辆在转弯或通过不平的路面时,由于速度较低所导致的严重倾斜问题,减轻了车辆结构的负担,避免了车辆结构的损坏,防止翻车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在车辆高速运行时,通过调节驱动器43带动转轴41反向转动,使得转轴41带动扭簧42的一端反向转动,使得扭簧42的扭力减小,从而使得扭簧42的另一端作用于对应的连杆7上的力减小,使得连杆7转动时的阻力减小,即连杆7对后悬挂结构3的限制强度减弱,从而使得后悬挂结构3可根据路况随意倾斜,从而适应车辆高速运行时的需求,减轻了振动,降低了车辆结构的负担,避免了结构的损坏,提升了驾乘人员的乘坐体验,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两连杆7背离连接转轴41的一端均设置有一球接结构71,并且两球接结构71分别安装于后悬挂结构3的两侧,即连杆7的一端与转轴41铰接,另一端与后悬挂结构3的对应侧通过球接结构71进行连接,使得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后悬挂结构3出现倾斜时,连杆7和后悬挂结构3之间的连接处本身不会对后悬挂结构3的倾斜造成干扰,保证了后悬挂结构3的正常运动,更适合于车辆上对后悬挂结构3进行限制等受力较复杂的使用环境,适应性更高。
更加具体的,转轴41的两端沿其径向分别设置有一突出的凸杆412,并且于凸杆412上开设有插孔413,使得凸杆412在转轴41上形成一伸出的力臂,同时,扭簧42固定于转轴41上的一端插设于插孔413内,即延长了扭簧42的端部离转轴41的轴线的距离,使得转轴41能以自身较小的转动角度带动扭簧42的端部转动较大的角度,方便对扭簧42的扭力进行调节,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车架1的前端11上设置的前悬挂结构2又包括前支撑架21、前减震器22以及前连接架23,此时,前支撑架21的一端铰接于车架1的前端11,前支撑架21的另一端朝向背离车架1的方向伸出,即车架1的前端11的前方伸出有一前支撑架21,且伸出的前支撑架21可在车架1的前端11上偏转,从而适应车辆运行过程中的路况起伏的使用需求。同时,前支撑架21伸出的一端上设置有前轮5,即通过前支撑架21为前轮5的安装提供了安装载体,使得前支撑架21能跟随前轮5进行起伏升降。同时,车架1的前端11上设置有向上伸出的前连接架23,前减震器22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前支撑架21和前连接架23上,使得在车辆经过不平的路面时,前支撑架21能跟随前轮5起伏升降,从而使得前支撑架21能绕其与车架1的前端11的铰接点发生偏转并作用于前减震器22上,通过前减震器22适应前支撑架21的偏转并吸收振动,既能适应路况,保证车辆的通过性和稳定性,提升了驾乘人员乘坐的乘坐体验,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前支撑架21为双支撑结构,此时,前支撑架21又包括两前支撑臂211,两前支撑臂211对称且间隔设置,前轮5设置于两前支撑臂211之间的间隔内,且前轮5的轮轴52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前支撑臂211上,使得前轮5的轮轴52的两端均有对应的前支撑臂211进行安装,保证了前轮5受力的均匀性,延长了前轮5的使用寿命。并且,两前支撑臂211分别位于车架1的前端11的两侧,不仅使得车架1同样能受力均匀,提升车架1的稳定性,还使得前轮5能处于车架1长度方向的中间轴线上,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利于其它结构部件的安装和连接。另外,两前支撑臂211分别对应有一前减震器22,且两前减震器22的一端均铰接于前连接架23上,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两前支撑臂211上,使得一前支撑臂211对应有一前减震器22,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结构强度和减震效果,承载能力更强,使得车辆具有更舒适的乘坐体验。
更加具体的,设置于车架1的后端12上的后悬挂结构3又包括中间固定支撑架31、侧支撑架32、后减震器33、车轮安装件34以及减震连接架35,中间固定支撑架31固定于车架1的后端12并朝向背离车架1的一侧伸出,通过中间固定支撑架31实现了车架1的后端12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延伸,方便后悬挂结构3中的其他结构部件的安装。同时,中间固定支撑架31的两侧均铰接有侧支撑架32,即中间固定支撑架31的两侧均通过对应的侧支撑架32向两侧伸出,且每一侧支撑架32背离铰接于中间固定支撑架31的一端均铰接有一车轮安装件34,即每一侧支撑架32伸出的一端上均铰接有一车轮安装件34,且每一车轮安装件34上均设置有后轮6,两侧支撑架32、两车轮安装件34以及两后轮6均呈对称布置,即使得车架1的后端12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侧支撑架32及其对应的车轮安装件34设置有一后轮6,从而使得两后轮6和一前轮5在车架1上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结构稳定性更高,受力更均匀。同时,每一侧支撑架32上还设置有一减震连接架35,优选的,两减震连接架35均朝上伸出至中间固定支撑架31的顶面外,并且将后减震器33设置于两减震连接架35之间,且后减震器33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两减震连接架35上,使得两减震连接架35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跟随车轮进行升降起伏时,后减震器33能作用于每一减震连接架35上,达到吸能减震的目的,从而使得车辆适应运行环境,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每侧的侧支撑架32均设置有两个,同侧的两侧支撑架32分别为上支撑架321和下支撑架322,上支撑架321设置于下支撑架322的上方,且侧支撑架32对应的减震连接架35设置于上支撑架321或下支撑架322上,不仅提高了侧支撑架32的结构强度,提升后悬挂结构3的承载能力,同时,还可使得车轮安装件34的上下部分能分别被上支撑架321和下支撑架322铰接,从而防止了车轮安装件34在竖直面内发生偏转的问题,使得车轮在升降起伏时,车轮所在的平面方向能始终维持不变,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使后悬挂结构3的灵活性更高,适应性更强,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车架1上还设置有转向装置8,转向装置8设置于车架1上,并且,转向装置8又包括手柄81和推拉杆82,此时,手柄81的下端铰接于车架1上,推拉杆82的一端铰接于手柄81的上端或中间段上,推拉杆82的另一端铰接于前轮5的两侧,驾驶人员在通过转向装置8控制前轮5时,驾驶人员能通过手柄81来带动推拉杆82移动,并通过推拉杆82驱动前轮5发生偏转,从而实现对车辆运动方向的控制,操作更方便。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倾斜三轮车的实施例的前轮处的结构图。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前悬挂结构2上的前轮5的轮轴52上套设有转向盘51,且转向盘51上设置有转向连接孔511,转向装置8的连杆7的一端铰接于转向连接孔511上,此时,前轮5的轮轴52的中部垂直设置有一转向轴521,前轮5的中心沿其径向开设有一可容纳转向轴521的转向轴孔,使得在前轮5安装于轮轴52上后,转向轴521位于转向轴孔内,前轮5的两侧通过转向盘51固定,且两转向盘51将转向轴521夹设在其中间,使得前轮5在转向盘51的带动下可绕转向轴521的轴线在轮轴52上偏转,从而实现前轮5方向的调节。
更加具体的,车架1上还设置有座椅9,座椅9设置于车架1的后端12且位于转向装置8和调节装置4之间,通过座椅9为驾乘人员提供了乘坐空间,提高驾乘舒适性,同时也方便了座椅9上的驾乘人员操控转向装置8,结构设计更合理。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支撑架321和下支撑架322均为三角形结构设置,减震连接架35的下端设置于上支撑架321或下支撑架322形成的三角形的内空中,不仅使得上支撑架321和下支撑架322的结构强度更高,结构更稳定,更好的为后轮6提供了支撑,提高了车辆的承载能力,还为减震连接架35提供了安装空间,避免了减震连接架35占用其他空间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车架1的后端12设置有一安装座,转轴41的两端的转动安装于安装座上,实现了对转轴41的安装,方便了转轴41的装配。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倾斜三轮车,包括车架1、前悬挂结构2、后悬挂结构3以及调节装置4;通过在车架1上设置有调节装置4,于后悬挂结构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铰接至调节装置4上的连杆7,通过调节装置4中的调节驱动器43带动转轴41转动,并通过转轴41带动扭簧42转动,通过扭簧42作用于对应的连杆7上,使得在转轴41转动时,扭簧42作用于连杆7上的力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连杆7对后悬挂结构3的限制强度发生改变,在车辆低速运行时,可增大扭簧42对连杆7的作用力,使得连杆7对后悬挂结构3的限制强度增强,从而减小了后悬挂结构3的倾斜量,防止了翻车等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在车辆高速运行时,可减小扭簧42对连杆7的作用力,使得连杆7对后悬挂结构3的限制强度减弱,从而增大了后悬挂结构3的倾斜量,使车辆自适应路况,通过调节满足了车辆高速和低速两种运行状态下对后悬挂结构3倾斜量不同的需求,结构可靠、安全保障性更高,乘坐舒适性更好,更利于三轮车的推广和使用。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倾斜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具有前端和后端;
前悬挂结构,所述前悬挂结构设置于所述车架的所述前端上,且所述前悬挂结构上设置有前轮;
后悬挂结构,所述后悬挂结构设置于所述车架的所述后端上,且所述后悬挂结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后轮,同时,所述后悬挂结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所述车架一侧伸出的连杆,且两所述连杆与所述后悬挂结构之间均为万向连接;
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后端,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转轴、扭簧以及调节驱动器,所述转轴水平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后端且平行于两所述后轮的轴线连接线布置,同时,所述转轴与两所述连杆均垂直,且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架上,同时,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连杆铰接,并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所述扭簧,且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连杆连接,所述转轴上还沿其径向设置有伸出的转臂,所述调节驱动器铰接于所述车架上,且所述调节驱动器的驱动轴铰接于所述转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倾斜三轮车,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连杆背离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均设置有一球接结构,并且两所述球接结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后悬挂结构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倾斜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两端沿其径向分别设置有一突出的凸杆,所述凸杆上开设有插孔,且所述扭簧固定于所述转轴上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插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倾斜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结构包括前支撑架、前减震器以及前连接架,所述前支撑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的所述前端,所述前支撑架的另一端朝向背离所述车架的方向伸出,同时,所述前支撑架伸出的一端上设置有所述前轮,同时,所述车架的所述前端上设置有向上伸出的所述前连接架,所述前减震器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前连接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倾斜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架为双支撑结构,包括两前支撑臂,两所述前支撑臂对称且间隔设置,所述前轮设置于两所述前支撑臂之间的间隔内,且所述前轮的轮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前支撑臂上,并且,两所述前支撑臂分别位于所述车架的所述前端的两侧,两所述前支撑臂分别对应有一所述前减震器,且两所述前减震器的一端均铰接于所述前连接架上,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两所述前支撑臂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倾斜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挂结构包括中间固定支撑架、侧支撑架、后减震器、车轮安装件以及减震连接架,所述中间固定支撑架固定于所述车架的所述后端并朝向背离所述车架的一侧伸出,同时,所述中间固定支撑架的两侧均铰接有所述侧支撑架,且每一所述侧支撑架背离铰接于所述中间固定支撑架的一端均铰接有一所述车轮安装件,且每一所述车轮安装件上均设置有一所述后轮,两所述连杆连接于所述后悬挂结构上的一端连接于两所述车轮安装件上,同时,每一所述侧支撑架上还设置有一所述减震连接架,所述后减震器设置于两所述减震连接架之间,且所述后减震器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两所述减震连接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倾斜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每侧的所述侧支撑架均设置有两个,同侧的两所述侧支撑架分别为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设置于所述下支撑架的上方,且所述侧支撑架对应的所述减震连接架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架或所述下支撑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倾斜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转向装置包括手柄和推拉杆,所述手柄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上,所述推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手柄上,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前轮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倾斜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的轮轴上套设有转向盘,且所述转向盘上设置有转向连接孔,所述推拉杆铰接于所述前轮上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转向连接孔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可倾斜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椅,所述座椅设置于所述车架的所述后端且位于所述转向装置和所述调节装置之间。
CN202110032601.0A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可倾斜三轮车 Pending CN1126446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2601.0A CN112644618A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可倾斜三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2601.0A CN112644618A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可倾斜三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4618A true CN112644618A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67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32601.0A Pending CN112644618A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可倾斜三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4461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6663A (zh) * 2021-05-26 2021-08-27 江苏克瑞迪机车有限公司 柔性攀带与球体摇臂耦合的车辆后驱平衡系统
GR1010175B (el) * 2020-12-15 2022-02-15 Κωνσταντινος Νικολαου Συμελιδης Συστημα πλαγιασματος και αναρτησης για τρικυκλο με χρηση διαφορικο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R1010175B (el) * 2020-12-15 2022-02-15 Κωνσταντινος Νικολαου Συμελιδης Συστημα πλαγιασματος και αναρτησης για τρικυκλο με χρηση διαφορικου
CN113306663A (zh) * 2021-05-26 2021-08-27 江苏克瑞迪机车有限公司 柔性攀带与球体摇臂耦合的车辆后驱平衡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23C (zh) 有高主销后倾角稳定度的高纵向柔顺性的独立的转向悬挂
KR0180370B1 (ko) 자동차의 조향륜 현가장치
CN112644618A (zh) 一种可倾斜三轮车
KR0139521B1 (ko) 자동차의 후륜 현가장치
JPH0342322A (ja) 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10722954A (zh) 底盘及自动加料机器人
CN210132965U (zh) 五轮车
KR0131309B1 (ko) 자동차의 현가장치
CN214493200U (zh) 一种可倾斜三轮车
CN111559452A (zh) 一种手动式三轮摩托车
CN111559451A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
CN212332845U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
CN214450099U (zh) 一种具有多级减震装置的汽车悬架
CN214606969U (zh) 一种汽车后驱动托臂式独立悬架结构及后驱动悬架总成
CN114701571A (zh) 一种无人驾驶线控底盘的后悬架结构
CN215622498U (zh) 一种可倾斜的三轮车
CN211223672U (zh) 独立悬架移动机器人用四轮差速滑动转向动力平衡装置
CN214564423U (zh) 一种新型汽车悬挂
CN212332844U (zh) 一种手动式三轮摩托车
CN213920584U (zh) 一种汽车绞牙避震器
CN216546505U (zh) 一种前悬架结构及倒三轮车
CN107878140B (zh) 一种车辆
CN219782992U (zh) 一种电动轮椅及代步车悬挂减震机构
CN214216049U (zh) 电动车四轮前部转向减震结构
KR0180374B1 (ko) 저상 버스용 전륜 독립 현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