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11623U -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对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11623U
CN215911623U CN202122280057.XU CN202122280057U CN215911623U CN 215911623 U CN215911623 U CN 215911623U CN 202122280057 U CN202122280057 U CN 202122280057U CN 215911623 U CN215911623 U CN 215911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e portion
connector
fitting
portions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800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11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11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对,其中,连接器本体包含形成在长度方向两端的嵌合引导部,所述嵌合引导部与形成在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连接器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配合的嵌合引导部嵌合。加强配件包含:上面部,覆盖所述嵌合引导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端面部,覆盖所述嵌合引导部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第一侧面部,覆盖所述嵌合引导部的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侧面部,覆盖所述嵌合引导部的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端面部连接于所述上面部,所述第一侧面部连接于所述上面部,且所述第二侧面部位于比所述第一侧面部靠近所述嵌合引导部的端面并连接于所述端面部。

Description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对。
背景技术
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等的连接器已用于将成对的平行的电路基板彼此电连接。这些连接器附接于一对电路基板的各自的相对的表面,并嵌合在一起以实现导通。此外,已提出附接于两端部的用作电源端子的以在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之间传输电源的电流的加强配件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1是示出常规连接器的立体图。
在图中,811表示安装在第一电路基板(未示出)的表面上的作为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的基座,其具有供安装在第二电路基板(未示出)的表面上的插座连接器插入的一对凸部812。凸部812为在基座8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凸条部,且多个端子861以预定间距并排布置并被支持。
此外,加强配件851附接于基座81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加强配件851保护基座81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且也用作接触图未示出的插座连接器的加强配件的用于传输电源的电流的电源端子。
此外,加强配件851包含:上面部852,覆盖基座81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端面部853,使上端经由弯曲部连接于上面部852并在与上面部852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以覆盖基座811的端面的一部分;以及第一侧面部854和第二侧面部855,连接于上面部852并在与上面部852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以覆盖基座811的左右两侧的侧面的一部分。第一侧面部854的下端通过焊接等手段连接于在图未示出的第一电路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的电源连接垫。此外,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时,第二侧面部855接触并导通插座连接器的加强配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2015-185541
实用新型内容
然而,采用前述的常规连接器,难于正确地控制加强配件851的第一侧面部854的外侧面和第二侧面部855的外侧面关于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位置。
加强配件851是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以形成上面部852、端面部853、第一侧面部854以及第二侧面部855一体连接的大体平板状的元件并随后对大体平板状的元件弯曲加工以使端面部853、第一侧面部854以及第二侧面部855与上面部852正交。
此时,例如,为了以齐平方式形成第一侧面部854的外侧面和第二侧面部855的外侧面,上面部852的左右两侧的侧面处的第一侧面部854和第二侧面部855彼此接近。因此,由同一模具部件同时施行弯曲加工。然而这些构件是相互独立的,并因此,弯曲度不是严格地相同。由此,难于使第一侧面部854的外侧面和第二侧面部855的外侧面严格地齐平。此外,例如,为了使第一侧面部854的位置与第二侧面部855的位置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偏离,必须执行对第一侧面部854和第二侧面部855进行不同的弯曲度的加工。然而,第一侧面部854和第二侧面部855彼此接近,并因此,难于对第一侧面部854和第二侧面部855独立地进行高精度弯曲加工。
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连接器变得小型化和低轮廓化,加强配件851的各部分也变得微细化,且极其难于通过对微细的且在上面部852的左右两侧彼此接近的第一侧面部854和第二侧面部855各实施高精度弯曲加工来精确地控制第一侧面部854的外侧面和第二侧面部855的外侧面关于连接器的宽度方向的位置。
在此,为了解决常规连接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靠性高的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对,其设置有加强配件,加强配件具有正确的尺寸精度同时呈现高强度并实现高屏蔽效果且具有小型低轮廓。
因此,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附接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端子以及附接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加强配件,其中,所述连接器本体包含形成在长度方向两端的嵌合引导部,所述嵌合引导部与形成在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连接器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配合的嵌合引导部嵌合,所述加强配件包含:上面部,覆盖所述嵌合引导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端面部,覆盖所述嵌合引导部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第一侧面部,覆盖所述嵌合引导部的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侧面部,覆盖所述嵌合引导部的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端面部连接于所述上面部,所述第一侧面部连接于所述上面部,且所述第二侧面部位于比所述第一侧面部靠近所述嵌合引导部的端面并连接于所述端面部。
在另一连接器中,所述端面部的上端经由后方弯曲部连接于所述上面部,所述第一侧面部的上端经由前方弯曲部连接于所述上面部,以及所述第二侧面部的后端经由侧方弯曲部连接于所述端面部。
此外,在另一连接器中,所述上面部包含其前端的左右两侧连接的前方连接片,各自的所述第一侧面部的上端经由所述前方弯曲部连接于各自的前方连接片的末端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端面部包含连接于左右两侧端的两侧方连接片,且各自的所述第二侧面部的后端经由所述前方弯曲部连接于各自的侧方连接片的末端且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延伸。
此外,在另一连接器中,所述上面部包含形成在其宽度方向两侧缘的插入凹部,各自的所述第二侧面部包含连接于其上端的上端弯曲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端弯曲部的末端并向下或斜地向下延伸的辅助片,且所述辅助片插入到所述插入凹部中。
此外,在另一连接器中,所述第二侧面部包含连接于其上端的上端弯曲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端弯曲部的末端且向下或斜地向下延伸的辅助片,以及所述辅助片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形成在所述嵌合引导部上的凹部。
此外,在另一连接器中,连接于基板上的连接垫的尾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部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基板的连接垫的下方突出部连接于所述端面部的下端,且防止焊料爬升或焊剂爬升的障碍部形成在所述第一侧面部和所述端面部的侧面。
此外,在另一连接器中,金镀层施设在所述第一侧面部和所述端面部的侧面上的镍底镀层上,且所述障碍部是使镍露出在表面上的部分。
连接器对包括根据本公开的连接器以及嵌合所述连接器的配合连接器。
根据本公开,连接器可设置有加强配件,加强配件小型低轮廓、依然呈现高强度和正确的尺寸精度以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两面视图,其中,图2a是平面视图,以及图2b是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a至图6d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强配件的四面视图,其中,图6a是前视图,图6b是侧视图,图6c是俯视图,以及图6d是仰视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强配件的外侧的立体图,其中,图7a是第一立体图以及图7b是第二立体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强配件的内侧的立体图,其中,图8a是第一立体图以及图8b是第二立体图。
图9a和图9b是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加强配件附接于第一基座的剖视图,其中,图9a是沿图2a的箭头A-A作出的剖视图以及图9b是沿图2a的箭头B-B作出的剖视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供第一加强配件附接的第一基座的第一突出端部的立体图,其中,图10a是整体视图以及图10b是图10a中的C部的放大图。
图11是示出常规连接器的立体图。
1 第一连接器
11 第一基座
11a、111a 嵌合面
11b、111b 安装面
12 第一凸部
13、112a 凹槽部
21 第一突出端部
21a 上表面
21b、112 凹部
21c 端面
21d 侧面
22a 端面凹部
22b 第一侧面凹部
22b1、22c1 前侧内侧壁
22c 第二侧面凹部
51 第一加强配件
52、152、852 上面部
52a 前方连接片
52a1 前方弯曲部
52b 后方弯曲部
52c 插入凹部
53、153、853 端面部
53a 下方突出部
53b 侧方连接片
53b1 侧方弯曲部
54、854 第一侧面部
54a、62、162 尾部
54a1 下端弯曲部
54b、55c、55f 接合突起
55、855 第二侧面部
55a 上侧部
55b 下侧部
55d 上端弯曲部
55d1 顶面
55e 辅助片
61 第一端子
64 连接部
65、165a 第一接触部
66、166 第二接触部
101 第二连接器
111 第二基座
113 第二凸部
113a 岛端凹部
114 侧壁部
115 第二端子收容腔
115a 第二端子收容内侧腔
115b 第二端子收容外侧腔
121 第二突出端部
122 嵌合凹部
151 第二加强配件
152a 侧方连接部
152b 前方连接部
155 侧面部
155a 接触片
158 底面覆盖部
158a 岛端覆盖部
161 第二端子
163 被保持部
164 下侧连接部
165 内侧连接部
167 上侧连接部
811 基座
812 凸部
851 加强配件
861 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a和图2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两面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注意的是,在图2a和图2b中,图2a是平面视图,以及图2b是侧视图。
在图中,第一连接器1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并且是作为连接器对的一对基板对基板连接器中的一个。第一连接器1是安装在第一基板(未示出)的表面上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第一基板是作为安装元件的基板,并且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101嵌合,第二连接器101是连接器对的配合连接器。此外,第二连接器101是一对基板对基板连接器中的另一个,是安装在第二基板(未示出)的表面上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第二基板是作为安装元件的基板,并且第二连接器101与第一连接器1嵌合。
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优选用于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电连接,并也能用于将其它部件电连接。例如,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各为电子设备等中使用的印刷电路基板、柔性扁平线缆(FFC)、柔性电路基板(FPC)等,但可为任何种类的基板。
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说明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的各部分的构成和动作的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向的表述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且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的各部分处于图中所示的姿势时是合适的。然而,当它们的姿势改变时,这些方向应根据姿势的改变而变化地解释。
第一连接器1是所谓的插头连接器型,并包括作为连接器本体的采用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一体形成的第一基座11。如图所示,第一基座11具有大体长方形的厚板状的形状的大体长方体。在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的凹槽部13和限定凹槽部13的外侧且在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作为细长的凸部的第一凸部12一体形成在第一基座11的第二连接器101嵌入的侧(即嵌合面11a侧(Z轴正方向侧))。第一凸部12沿凹槽部13的两侧且沿第一基座11的两侧形成。例如,第一连接器1具有长度约10.0mm、宽度约1.1mm以及厚度约0.5mm的尺寸。然而,这些尺寸能合适地改变。
作为端子的第一端子61附接于各第一凸部12。多个(例如25个)第一端子61以预定间距(例如约0.35mm)形成在左右两侧。第一端子61的间距和数量能合适地改变。在凹槽部13中,安装在第一基板上的侧(即安装面11b侧(Z轴负方向侧))由底板封闭。
第一端子61可在压入第一基座11的同时被保持。然而,在此,第一端子61将以与第一基座11通过包覆成形(嵌件成形)一体化的元件来说明。换句话说,第一基座11通过将第一端子61设定在内部并随后采用树脂填充金属模具的腔体来成形。因此,注意的是,尽管第一端子61是不与第一基座11分离的,但是为了方便起见,在图3中,第一端子61以与第一基座11分离来示出。
第一端子61是通过对导电金属板实施冲压、弯曲等加工而一体形成的元件,并包含第一接触部65、连接于第一接触部65的上端的连接部64、连接于连接部64的外端的第二接触部66以及连接于第一接触部65的下端的尾部62。尾部62朝向第一基座11的外侧延伸并通过焊接等连接于连接垫,连接垫连结于第一基板的导电迹线。导电迹线典型地为信号线。另外,第一接触部65、连接部64以及第二接触部66的表面露出于第一凸部12的各侧面和嵌合面11a。
作为嵌合引导部的第一突出端部21分别布置在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突出端部21是在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厚的元件,第一突出端部21的两端连接于第一凸部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第一突出端部21的上表面具有大体长方形的形状。在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嵌合在一起的状态下,第一突出端部21用作插入凸部插入第二连接器101所包含的第二突出端部121的嵌合凹部122。第一加强配件51作为加强配件附接于第一突出端部21。
第一加强配件51是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冲压、弯曲等加工而一体形成的元件,并包含:上面部52,覆盖第一突出端部21的上表面21a的至少一部分;端面部53,覆盖端面21c的至少一部分,端面21c是第一突出端部21处于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外侧的表面;以及第一侧面部54和第二侧面部55,作为侧面部,覆盖两侧面21d的至少一部分,两侧面21d是第一突出端部21的处于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外侧的两表面。注意的是,朝向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尾部54a连接于第一侧面部54的下端。
上面部52是平行于嵌合面11a和安装面11b延伸的平板。此外,端面部53是连接于上面部52处的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外侧端缘并朝向安装面11b(Z轴负方向)延伸的平板。此外,第一侧面部54是连接于上面部52处的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外侧端缘并朝向安装面11b延伸的平板。注意的是,为大体平行于第一侧面部54并朝向安装面11b延伸的平板的第二侧面部55连接于端面部53处的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外侧端缘。
此外,端面凹部22a形成在第一突出端部21的端面21c上,且第一侧面凹部22b和第二侧面凹部22c形成在第一突出端部21的侧面21d上。此外,当第一加强配件51附接于第一突出端部21时,第一加强配件51从图3所示的位置相对第一基座11下降,端面部53插入并收容于端面凹部22a,而第一侧面部54和第二侧面部55插入并收容于第一侧面凹部22b和第二侧面凹部22c。注意的是,凹部21b形成在第一突出端部21的上表面21a上,且由第二侧面部55提供的后述的辅助片55e的至少下端插入并收容于凹部21b。
第一侧面部54的尾部54a通过焊接等连接于连接垫,连接垫连结于第一基板的导电迹线。导电迹线典型地为电源线或接地线。端面部53的下端同样地通过焊接等连接于第一基板的连接垫。
第二连接器101是所谓的插座连接器型,并包含作为配合连接器本体的采用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一体形成的第二基座111。如图所示,第二基座111具有大体长方形的厚板状的形状的大体长方体,并供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基座11嵌入的大体长方形的凹部112形成在第一连接器1嵌入的侧(即嵌合面111a侧(Z轴负方向侧)),凹部112的周围被包围。例如,第二连接器101具有长度(X轴方向的尺寸)约11.0mm、宽度(Y轴方向的尺寸)约1.9mm且厚度(Z轴方向的尺寸)约0.6mm的尺寸。然而,这些尺寸能合适地改变。
作为中岛嵌入第一连接器1的凹槽部13中的第二凸部113与第二基座111一体形成在凹部112内,且平行于第二凸部113延伸的侧壁部114在第二凸部113的两侧(Y轴正方向侧和Y轴方向负方向侧)与第二基座111一体形成。第二凸部113和侧壁部114从限定凹部112的底面的底板向上(Z轴负方向)突出并在第二基座111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结果,凹槽部112a作为在第二基座1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的凹部以凹部112的一部分形成在第二凸部113的两侧。
具有凹槽状的形状的第二端子收容内侧腔115a形成于第二凸部113的两侧的侧面。具有凹槽状的形状的第二端子收容外侧腔115b形成于侧壁部114的内侧的侧面。第二端子收容内侧腔115a和第二端子收容外侧腔115b在凹槽部112a的底面处连结在一起并彼此一体化,从而第二端子收容内侧腔115a和第二端子收容外侧腔115b在统一说明时以第二端子收容腔115来说明。第二端子收容腔115形成为在板厚方向(Z轴方向)上贯通底板。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端子收容腔115形成在第二基座11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两侧同时在第二基座111的长度方向排列。具体地,仅同样数量的端子以与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端子61的间距同样的间距形成在第二凸部113的两侧。第二端子收容腔115的间距和数量能合适地改变。此外,仅同样数量的作为端子的收容于各自的第二端子收容腔115且附接于第二基座111的第二端子161也以同样的间距布置在第二凸部113的两侧。
第二端子161通过对导电金属板实施冲压、弯曲等加工而一体形成的元件,且包括被保持部163、连接于被保持部163的下端的尾部162、连接于被保持部163的上端的上侧连接部167、连接于上侧连接部167的下端并与被保持部163相对的第二接触部166、连接于第二接触部166的下端的下侧连接部164以及连接于下侧连接部164的与第二接触部166相反侧的端的的内侧连接部165。
被保持部163是嵌入并保持于第二端子收容外侧腔115b同时在嵌合方向(Z轴方向)上(即在第二基座111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尾部162弯曲并连接于被保持部163、在左右方向(Y轴方向)上(即向第二基座111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并通过焊接等连接于连接垫,连接垫连结于第二基板的导电迹线。导电迹线典型地为信号线。上侧连接部167为弯曲成向上(Z轴负方向)突出的部分。
向下(Z轴正方向)延伸的第二接触部166在被保持部163的相反侧连接于上侧连接部167的下端。下侧连接部164是包括大体U字状的侧面形状的连接于第二接触部166的下端的部分。弯曲约180度的第一接触部165a连接于内侧连接部165的上端,以向上并朝向第二接触部166突出。
第二端子161从作为第二基座111的下面(Z轴正方向的面)的安装面111b侧嵌入第二端子收容腔115,且被保持部163由在侧壁部114的内侧的侧面上形成的第二端子收容外侧腔115b的侧壁从两侧挟持,由此第二端子161固定于第二基座111。在这种状态下(即第二端子161装填在第二基座111中的状态下),第一接触部165a和第二接触部166位于凹槽部112a的左右两侧且彼此面对。第二端子161是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加工而一体形成的元件,且由此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从形状上清楚地看到,彼此面对的第一接触部165a和第二接触部166之间的间隔能弹性地变化。即,当第一连接器1所包含的第一端子61插入第一接触部165a和第二接触部166之间时,第一接触部165a和第二接触部166之间的间隔弹性地伸长。
此外,第二突出端部121作为配合的嵌合引导部布置在第二基座111的长度方向两端。嵌合凹部122作为凹部112的一部分形成在各第二突出端部121。嵌合凹部122是大体长方形的凹部,且连接于各凹槽部112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此外,在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嵌合的状态下,第一连接器1所设有的第一突出端部21插入嵌合凹部122内。
此外,第二突出端部121具有从嵌合方向观察时的略U字状的限定嵌合凹部122的三侧的侧壁。此外,凹入的岛端凹部113a形成在第二凸部11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
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作为附接于第二基座111的加强金属配件附接于第二突出端部121。第二加强配件151为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冲压、弯曲等加工而一体形成的元件,并包含:上面部152,覆盖第二突出端部121的端壁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端面部153,覆盖作为第二突出端部121的在第二基座111的长度方向外侧的表面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侧面部155,覆盖作为第二基座111的第二突出端部12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外侧的两表面的两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底面覆盖部158,覆盖嵌合凹部122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注意的是,上面部152包含侧方连接部152a和前方连接部152b。侧面部155连接于侧方连接部152a的末端,而底面覆盖部158连接于前方连接部152b的末端。此外,朝向嵌合凹部122的底面向下斜地延伸的接触片155a连接于侧面部155的上端,而岛端覆盖部158a连接于底面覆盖部158的末端。岛端覆盖部158a的末端插入岛端凹部113a。此外,接触片155a的下端附近是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嵌合时弹性地接触并导通第一加强配件51的第二侧面部55的部分。
侧面部155的下端通过焊接等连接于连接垫,连接垫连结于第二基板的导电迹线。导电迹线典型地为电源线或接地线。端面部153的下端同样地通过焊接等连接于第二基板的连接垫。
接下来,将详细说明前述第一加强配件51的构成。
图6a至图6d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强配件的四面视图;图7a和图7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强配件的外侧的立体图;图8a和图8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强配件的内侧的立体图;图9a和图9b是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加强配件附接于第一基座的剖视图;以及图10a和图10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供第一加强配件附接的第一基座的第一突出端部的立体图。注意的是,在图6a至图6d中,图6a是前视图,图6b是侧视图,图6c是俯视图,以及图6d是仰视图。在图7a和图7b及图8a和图8b中,图7a和图8a是第一立体图以及图7b和图8b是第二立体图。在图9a和图9b中,图9a是沿图2a的箭头A-A作出的剖视图以及图9b是沿图2a的箭头B-B作出的剖视图。在图10a和图10b中,图10a是整体视图以及图10b是图10a中的C部的放大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配件51的上面部52包含前端(其是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内侧端)的左右两侧的每一侧的前方连接片52a。如图6c所示,前方连接片52a为具有当从上下方向(嵌合方向)观察时的略曲柄形状的带状的板,且如图7b所示,在其末端是当从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观察时弯曲约90度以向下面向的前方弯曲部52a1。当前方连接片52a未形成时,前方弯曲部52a1的上端可连接于第一加强配件51的上面部52的前端附近的左右两侧。
此外,前方弯曲部52a1的末端(即端)连接于第一侧面部54的上端、朝向安装面11b(即在向下方向上)延伸。注意的是,如图6a所示,第一侧面部54的末端(即下端)具有下端弯曲部54a1,当从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观察时,下端弯曲部54a1弯曲约90度以面向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此外,向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尾部54连接于下端弯曲部54a1的末端。尾部54a通过焊接等连接于连接垫,连接垫连结于第一基板的导电迹线。此外,在第一侧面部54中,接合突起54b形成在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的内侧端(即前端)。当第一侧面部54插入第一基座11的第一侧面凹部22b时,接合突起54b接合第一侧面凹部22b的前侧内侧壁22b1,如图10a所示,由此第一侧面部54稳定地保持在第一侧面凹部22b内。
此外,前述上面部52在后端(其为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外侧端)被连接,且包含后方弯曲部52b,当从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观察时,后方弯曲部52b弯曲约90度以向下面向,如图6b所示。此外,端面部53的上端连接于后方弯曲部52b的末端(即下端)。
端面部53包含连接于其下端的且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中央的在向下方向上突出的下方突出部53a。下方突出部53a的下端通过焊接等连接于第一基板的连接垫。端面部53包含连接于左右两侧端的侧方连接片53b。侧方连接片53b为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带状的板且在其末端形成有侧方弯曲部53b1,侧方弯曲部53b1弯曲约90度以向前面向,如图6c和图6d所示。
此外,侧方弯曲部53b1的末端(即前端)连接于在第二侧面部55处的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的外端(即后端)。第二侧面部55包含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即在X-Z方向)上延伸的平板状的上侧部55a和下侧部55b。如图6b所示,上侧部55a形成为宽于下侧部55b,具体地,上侧部55a具有更大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注意的是,上侧部55a的后端和下侧部55b的后端关于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处于相同的位置,并因此,上侧部55a的前端位于比下侧部55b的前端靠近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的内侧(即处于前方)。
上侧部55a的外表面是接触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加强配件151的接触片155a的下端附近的部分。如图6b所示,上侧部55a形成有比第一侧面部54大而且还比下侧部55b大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因此,即使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嵌合时发生稍微未对准,也能可靠地维持与第二加强配件151的接触片155a的下端附近的接触。此外,接合突起55c形成在下侧部55b的前端。当第二侧面部55插入第一基座11的第二侧面凹部22c时,接合突起55c接合第二侧面凹部22c的前侧内侧壁22c1,如图10a所示,由此第二侧面部55稳定地保持于第二侧面凹部22c内。
此外,如图9a所示,上侧部55a的上端连接于上端弯曲部55d,上端弯曲部55d使末端弯曲成向下或斜地向下面向,且向下或斜地向下延伸的辅助片55e的上端连接于上端弯曲部55d的末端。注意的是,在图7a至图9b等中,为了图解说明方便起见,仅大体垂直向下而非斜地向下延伸的辅助片55e的示例绘出。此外,接合突起55f形成在辅助片55e的前端上。当辅助片55e的包括至少下端的一部分插入第一基座11的凹部21b时,接合突起55f接合凹部21b的前侧内侧壁,由此辅助片55e稳定地保持于凹部21b内。
注意的是,插入凹部52c以在上面部5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朝向宽度方向内侧凹入的凹部形成。此外,第二侧面部55的上端附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具体地为上端弯曲部55d的末端附近和辅助片55e插入插入凹部52c,且包括辅助片55e的至少下端的部分插入并保持于凹部21b内。注意的是,上端弯曲部55d的末端附近和辅助片55e不接触插入凹部52c,且因此,第二侧面部55和上面部52不接触。
由此,通过使第二侧面部55的上端附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插入凹部52c内,上端弯曲部55d的顶面55d1(其是第二侧面部55的上端面)的位置能精确地控制。具体地,顶面55d1关于第一基座11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位置能控制成不高于上面部52的位置。换句话说,如图9a所示,顶面55d1的位置能控制成关于第一基座11的厚度方向与上面部52的位置相同或低于上面部52的位置。如果关于第一基座11的厚度方向顶面55d1的位置高于上面部52的的位置,那么,在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之间的嵌合作业过程中,当第一连接器1相对第二连接器101前后或左右(在X轴或Y轴方向上)滑动时,顶面55d1及其附近可能卡住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加强配件151等且第二侧面部55可能向上翻。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上端弯曲部55d的末端附近和辅助片55e插入到插入凹部52c中,且因此,顶面55d1的位置能控制成不高于上面部52的位置。此外,如果辅助片55e的包括至少下端的部分插入并保持于第一基座11的凹部21b内,那么顶面55d1的位置能更可靠地控制成不高于上面部52的位置。
此外,虽然本实施例说明形成有插入凹部52c、上端弯曲部55d以及辅助片55e的第一加强配件51,但是也可采用未形成这些构件的第一加强配件51。具体地,插入凹部52c的凹部部分具有作为上表面的板片,且第二侧面部55的形状不具有上端弯曲部55d和辅助片55e。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侧面部55的上端能够依然控制成不高于上面部52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强配件51中,端面部53经由后方弯曲部52b连接于上面部52,第一侧面部54经由包括前方弯曲部52a1的前方连接片52a连接于上面部52,以及第二侧面部55经由包括侧方弯曲部53b1的侧方连接片53b连接于端面部53。一般而言,在制作诸如第一加强配件51的配件中,金属板被冲压以形成各部一体连接的大体平板状的元件,且随后大体平板状的元件被弯曲以得到最终的三维形状。在前述第一加强配件51的情况下,金属板被冲压以形成与包括上面部52、端面部53、第一侧面部54和第二侧面部55的各部对应的部分一体连接的大体平板状的元件,且随后大体平板状的元件被弯曲以形成后方弯曲部52b、前方弯曲部52a1、侧方弯曲部53b1等的弯曲部。由此,能最终得到具有如图6a至图8b等所示的三维形状的产品的第一加强配件51。由此,能够随后看到的是,覆盖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侧面21d中的每一个的第一侧面部54和第二侧面部55均是通过独立地弯曲而得到的部分,尽管这些部在最终的产品的第一加强配件51中彼此接近。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强配件51中,第一侧面部54的位置和第二侧面部55的位置能关于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独立地且精确地控制。例如,第一侧面部54的外表面和第二侧面部55的外表面能关于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正确地齐平。此外,考虑到当左右的尾部54a之间的距离宽时第一加强配件51与第一基板的连接强度更稳定,关于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第一侧面部54的位置可比第二侧面部55的位置更在外侧。此外,关于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第二侧面部55的外表面的位置能根据其接触的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加强配件151的接触片155a的下端附近的位置来被严格地调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加强配件51通过焊接连接于第一基板时,由焊料或焊剂的爬升也不会导致焊料或焊剂附着于接触第二加强配件151的接触片155a的下端附近的第二侧面部55。在第一加强配件51中,焊接实施在连接于第一侧面部54的下端的尾部54a和端面部53的下方突出部53a的下端。然而,即使在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侧面部54和第二侧面部55彼此接近,焊料或焊剂不会有效地到达第二侧面部55,这是由于必须从尾部54a、经过第一侧面部54、前方连接片52a、上面部52、端面部53、侧方连接片53b等到达第二侧面部55行进长的路径。此外,施设于端面部53的下方突出部53a的下端焊料或焊剂也需要行进长的路径(该长的路径沿端面部53经过第一连接器1的宽度的约1/2的宽度方向的距离(该距离远大于第一端子61的间距)并进一步经过侧方连接片53b),且因此不会到达第二侧面部55。
注意的是,如果焊料或焊剂有必要更可靠地被防止附着,用于防止焊料或焊剂爬升的障碍部可形成在第一侧面部54的下端附近和下方突出部53a的上端附近。例如,当第一加强配件51为镍(Ni)镀层设置成在金属板的表面上的底镀层且金(Au)镀层进一步施加到包括尾部54a和下端弯曲部54a1的第一侧面部54的诸如前侧、后侧等的侧面以及施加到包括下方突出部53a的端面部53的诸如前侧、后侧等的侧面的元件时,照射激光束以熔融金并在由激光束照射的部分中使镍在表面上露出以形成障碍部。如果障碍部形成为在第一侧面部54的下端附近的诸如前侧、后侧等的侧面上以及在端面部53的下方突出部53a的下端或上端附近的诸如前侧、后侧等的侧面上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带状,则会防止焊料或焊剂爬升越过障碍部。因此,能更可靠地防止焊料或焊剂附着于第二侧面部55。
随后,将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嵌合在一起的动作。
在此,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通过焊接等连接于与第一基板的导电迹线(未示出)连结的连接垫,第一加强配件51的第一侧面部54的尾部54a通过焊接等连接于与第一基板的导电迹线连结的连接垫,且端面部53的下方突出部53a的下端通过焊接等连接于第一基板的连接垫,从而第一连接器1表面安装在第一基板上。注意的是,连结于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所连接的连接垫的导电迹线是信号线,而连结于第一加强配件51的第一侧面部54的尾部54a所连接的连接垫的导电迹线是电源线。此外,端面部53的下方突出部53a的下端所连接的连接垫可以连接于或可以不连接于电源线。
同样地,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通过焊接等连接于与第二基板的导电迹线(未示出)连结的连接垫,第二加强配件151的侧面部155的下端通过焊接等连接于与第二基板的导电迹线连结的连接垫,且端面部153的下端通过焊接等连接于第二基板的连接垫,从而第二连接器101表面安装在第二基板上。注意的是,连结于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所连接的连接垫的导电迹线是信号线,而连结于第二加强配件151的侧面部155所连接的连接垫的导电迹线是电源线。此外,端面部153的下端所连接的连接垫可以连接于或可以不连接于电源线。
首先,如图5所示,操作者将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基座11的嵌合面11a和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基座111的嵌合面111a设置为彼此面对,并使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凸部12的位置匹配第二连接器101对应的凹槽部112a的位置。当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突出端部21的位置匹配第二连接器101对应的嵌合凹部122的位置时,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的定位完成。
在这种状态下,当第一连接器1和/或第二连接器101在接近相对侧的方向上(即在嵌合方向上)移动时,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凸部12和第一突出端部21插入第二连接器101的凹槽部112a和嵌合凹部122。结果,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之间的嵌合完成时,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进入导通状态。
顺便提一下,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分别安装在具有大的面积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因此,操作者不能看到第一连接器1的嵌合面11a和第二连接器101的嵌合面111a且必须通过感觉执行嵌合作业。结果,由于通过感觉不能执行正确地对准,所以第一连接器1的位置和第二连接器101的位置可能未对准。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操作者使第一连接器1和/或第二连接器101在嵌合方向上移动,第一连接器1的一方的第一突出端部21接触第二连接器101的一方的第二突出端部121,并第一突出端部21接收到来自第二突出端部121的嵌合方向上(即在图1中从上往下)的大的压力。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配件51附接于第一突出端部21,第一突出端部21的上表面21a的大部分由第一加强配件51的上面部52覆盖,第一突出端部21的端面部21c的大部分由第一加强配件51的端面部53覆盖,且第一突出端部21的侧面21d的大部分由第一加强配件51的第一侧面部54和第二侧面部55覆盖。因此,即使受到来自第二突出端部121的大的压力,压力被从第一加强配件51传递至第一基板。由此,压力几乎不被传递至第一突出端部21。因此,第一突出端部21不会受到损伤或破损并能呈现高强度。
由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具有第一基座11、附接于第一基座11的第一端子61以及附接于第一基座11的第一加强配件51。此外,第一基座11包含形成在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突出端部21,第一突出端部21与形成在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基座11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二突出端部121嵌合。第一加强配件51包含:上面部52,覆盖第一突出端部21的上表面21a的至少一部分;端面部53,覆盖第一突出端部21的端面21c的至少一部分;第一侧面部54,覆盖第一突出端部21的各侧面21d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侧面部55,覆盖第一突出端部21的各侧面21d的至少一部分。端面部53连接于上面部52,第一侧面部54连接于上面部52,且第二侧面部55位于比第一侧面部54靠近第一突出端部21的端面21c并连接于端面部53。
结果,第一连接器1能设置有小型低轮廓、依然呈现高强度和正确的尺寸精度的第一加强配件51,并由此可靠性提高。
此外,端面部53的上端经由后方弯曲部52b连接于上面部52,第一侧面部54的上端经由前方弯曲部52a1连接于上面部52,且第二侧面部55的后端经由侧方弯曲部53b1连接于端面部53。因此,弯曲加工能独立地施加于第一侧面部54和第二侧面部55,并由此,关于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第一侧面部54的位置和第二侧面部55的位置能独立地且精确地控制。
此外,上面部52包含在其前端的左右两侧连接的前方连接片52a,各自的第一侧面部54的上端经由前方弯曲部52a1连接于各自的前方连接片52a的末端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端面部53包含连接于左右两侧端的两侧方连接片53b,且各自的第二侧面部55的后端经由前方弯曲部53b1连接于各自的侧方连接片53b的末端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结果,第一侧面部54和第二侧面部55能通过独立地加工处理得到,并由此第一侧面部54的位置和第二侧面部55的位置能容易地控制。
此外,上面部52包含形成在其宽度方向两侧缘的插入凹部52c,各自的第二侧面部55包含连接于其上端的上端弯曲部55d以及连接于上端弯曲部55d的末端且向下或斜地向下延伸的辅助片55e,且辅助片55e插入到插入凹部52c中。由此,辅助片55e插入到插入凹部52c内,且因此,上端弯曲部55d的顶面55d1(其为第二侧面部55的上端面)的位置能被控制成不高于上面部52的位置。
此外,凹部21b形成于第一突出端部21的上表面21a,且辅助片55e的至少下端插入凹部21b。因此,辅助片55e插入到插入凹部52c内的状态被稳定地维持。
此外,连接于基板上的连接垫的尾部54a也连接于第一侧面部54的下端,连接于基板的连接垫的下方突出部53a连接于端面部53的下端,以及防止焊料爬升或焊剂爬升的障碍部形成在第一侧面部54及端面部53的侧面。因此,能可靠地防止焊料或焊剂附着于第二侧面部55。
此外,金镀层施设在第一侧面部54和端面部53的侧面上的镍底镀层上,且障碍部是使镍露出在表面上的部分。因此,防止焊料或焊剂爬升的障碍部能容易地通过照射激光束形成。
注意的是,本文的公开内容说明了与合适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特征。在阅读本文的公开内容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自然地想到在所附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各种其它实施例、修改和变形。例如,端子的交错排列不必是规则的。另外,端子在左右的半体部上的排列不需要相同。此外,左右的半体部不必是轴对称的。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能适用于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对。

Claims (8)

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附接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端子以及附接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加强配件,
其中,所述连接器本体包含形成在长度方向两端的嵌合引导部,所述嵌合引导部与形成在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连接器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配合的嵌合引导部嵌合,
所述加强配件包含:上面部,覆盖所述嵌合引导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端面部,覆盖所述嵌合引导部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第一侧面部,覆盖所述嵌合引导部的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侧面部,覆盖所述嵌合引导部的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所述端面部连接于所述上面部,所述第一侧面部连接于所述上面部,且所述第二侧面部位于比所述第一侧面部靠近所述嵌合引导部的端面并连接于所述端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部的上端经由后方弯曲部连接于所述上面部,所述第一侧面部的上端经由前方弯曲部连接于所述上面部,以及所述第二侧面部的后端经由侧方弯曲部连接于所述端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部包含其前端的左右两侧连接的前方连接片,各自的所述第一侧面部的上端经由所述前方弯曲部连接于各自的前方连接片的末端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端面部包含连接于左右两侧端的两侧方连接片,且各自的所述第二侧面部的后端经由所述前方弯曲部连接于各自的侧方连接片的末端且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部包含形成在其宽度方向两侧缘的插入凹部,各自的所述第二侧面部包含连接于其上端的上端弯曲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端弯曲部的末端并向下或斜地向下延伸的辅助片,且所述辅助片插入到所述插入凹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部包含连接于其上端的上端弯曲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端弯曲部的末端且向下或斜地向下延伸的辅助片,以及
所述辅助片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形成在所述嵌合引导部上的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于基板上的连接垫的尾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部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基板的连接垫的下方突出部连接于所述端面部的下端,且防止焊料爬升或焊剂爬升的障碍部形成在所述第一侧面部和所述端面部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金镀层施设在所述第一侧面部和所述端面部的侧面上的镍底镀层上,且所述障碍部是使镍露出在表面上的部分。
8.连接器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对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以及
嵌合所述连接器的配合连接器。
CN202122280057.XU 2020-10-26 2021-09-18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对 Active CN21591162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8779A JP6968965B1 (ja) 2020-10-26 2020-10-26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JP2020-178779 2020-10-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11623U true CN215911623U (zh) 2022-02-25

Family

ID=786055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09815.XA Pending CN113725653A (zh) 2020-10-26 2021-09-18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对
CN202122280057.XU Active CN215911623U (zh) 2020-10-26 2021-09-18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对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09815.XA Pending CN113725653A (zh) 2020-10-26 2021-09-18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对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764510B2 (zh)
JP (3) JP6968965B1 (zh)
KR (1) KR102619854B1 (zh)
CN (2) CN113725653A (zh)
TW (2) TW20231524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95059B2 (en) 2019-04-25 2021-08-17 Molex, Llc Connector
JP7364363B2 (ja) * 2019-04-25 2023-10-18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85216B2 (ja) * 2012-03-29 2015-03-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5809198B2 (ja) * 2013-06-10 2015-11-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ガイド金具付電気コネクタ
US9391398B2 (en) * 2014-03-20 2016-07-1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assembly
KR102063296B1 (ko) 2015-01-19 2020-01-07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접속 구조가 개선된 커넥터 장치
JP2016152084A (ja) * 2015-02-16 2016-08-22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コネクタ
JP6399063B2 (ja) 2016-09-07 2018-10-03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JP1586037S (zh) 2017-02-13 2017-09-19
KR20180111144A (ko) 2017-03-31 2018-10-11 몰렉스 엘엘씨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
JP6842359B2 (ja) * 2017-05-10 2021-03-17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CN207069118U (zh) * 2017-06-08 2018-03-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JP2019186062A (ja) 2018-04-11 2019-10-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2041368B1 (ko) * 2018-05-24 2019-11-07 몰렉스 엘엘씨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조립체
CN112335137B (zh) 2018-06-22 2022-04-05 株式会社藤仓 电连接器
JP6660427B2 (ja) * 2018-07-27 2020-03-11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7026025B2 (ja) 2018-08-24 2022-02-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コネクタ
JP1624138S (zh) 2018-08-24 2019-02-12
CN209329318U (zh) 2018-12-28 2019-08-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US11095059B2 (en) * 2019-04-25 2021-08-17 Molex, Llc Connector
CN209929525U (zh) * 2019-05-29 2020-01-10 连展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CN209860189U (zh) * 2019-06-18 2019-12-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1404849U (zh) 2020-02-26 2020-09-01 东台润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公端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96012A1 (en) 2023-12-07
US11764510B2 (en) 2023-09-19
TW202315241A (zh) 2023-04-01
JP2022070214A (ja) 2022-05-12
TWI789046B (zh) 2023-01-01
KR102619854B1 (ko) 2024-01-04
US20220131303A1 (en) 2022-04-28
CN113725653A (zh) 2021-11-30
JP6968965B1 (ja) 2021-11-24
JP2022069874A (ja) 2022-05-12
KR20220055408A (ko) 2022-05-03
TW202218261A (zh) 2022-05-01
JP2022070210A (ja)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9145B (zh) 连接器
CN111403964B (zh) 连接器组件
CN111082238B (zh) 连接器
JP6807218B2 (ja) コネクタ
KR101832599B1 (ko) 커넥터
CN111934110B (zh) 连接器
US11515670B2 (en) Connector
CN111916922A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5911623U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对
JP2023001183A (ja) 金具、金具付き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038172B2 (ja) コネクタ
US12027802B2 (en) Connector
JP7129462B2 (ja) コネクタとコネクタ対
US20240128686A1 (e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