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2532U - 一种发热装置及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热装置及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2532U
CN215892532U CN202121580984.7U CN202121580984U CN215892532U CN 215892532 U CN215892532 U CN 215892532U CN 202121580984 U CN202121580984 U CN 202121580984U CN 215892532 U CN215892532 U CN 215892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 generating
terminal
fan
wa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809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子福
李昌林
蔡先浩
乐锦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nde Noo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unde Noo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unde Noo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unde Noo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809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2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2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2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装置及取暖器。所述的发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容腔;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包括多组并联的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元件上设有多个接线端子,所述多个接线端子用于调节接入电路的发热单元的数量;绝缘支架,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上,所述绝缘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容腔内,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装置加热均匀,使用上述发热装置的取暖器在低暖模式下暖风不会发生偏移。

Description

一种发热装置及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热装置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取暖器产品中,通常使用的发热装置为三组并联PTC发热单元。在该模式下,发热装置上的接线端子数量为四个。当取暖器产品需要进行低暖模式工作时,由于接线端子数量的限制,往往需要相邻两组的PTC发热单元进行加热工作。此时发热装置的加热组出现偏移的情况,导致取暖器的加热出风出现不均匀或偏移的情况,影响取暖器的加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取暖器发热装置在低暖模式下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加热均匀,且在低暖模式下暖风不发生偏移的发热装置以及取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装置,所述的发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容腔;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包括多组并联的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元件上设有多个接线端子,所述多个接线端子用于调节接入电路的发热单元的数量;绝缘支架,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上,所述绝缘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容腔内,并与所述壳体连接。
上述的发热装置,发热元件包括多组并联的发热单元,且发热元件上设有多个接线端子,多个接线端子用于调节接入电路的发热单元的数量,外部的转换开关通过电连接器与接线端子连接,即可通过转换开关对接入电路的发热单元的数量进行调节,进而调节发热量,当需要高热时,可以将全部发热单元接入电路,增大发热量,提高升温效率;当需要低热时,可以选择部分发热单元工作,进而减少发热量,从而进行取暖器的加热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单元包括金属散热器、多片并联的PTC发热片,所述PTC发热片胶粘于相邻的金属散热器之间,相邻的金属散热器及相邻的金属散热器之间的多排并联的PTC发热片形成所述发热单元。
上述发热装置的发热单元采用PTC发热片材料,PTC发热片具有热阻小、换热效率高的优点,且可以自动恒温、节省能源,还可以提高发热装置的电热安全性。
上述设计的发热装置,发热单元包括多个金属散热器和多排并联的PTC发热片,多排并联的PTC发热片胶粘于相邻的金属散热器之间,从而在满足加热功率的同时,还使发热单元的结构更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散热器包括外压板、内压板和设于外压板和内压板之间的波纹状散热片,外压板和内压板上设有所述接线端子。
上述的发热装置,金属散热器包括波纹状散热片,波纹状散热片可以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还能减少发热单元的体积,使发热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包括四组并联的所述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元件上设有五个所述接线端子,所述五个接线端子分别为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第四接线端子和第五接线端子,其中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第四接线端子为ACN线公共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五接线端子为ACL线低暖端,所述第三接线端子为高暖端;
当所述发热装置进行高暖模式加热时,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三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并联连接,且所述第三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五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第四接线端子并联连接;
当所述发热装置进行低暖模式加热时,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
上述设计的发热元件,当需要高暖模式时,可以将五个接线端子全部接入电路中,此时四组发热单元同时工作。而当需要低暖模式时,可以将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以及ACN线公共端的第二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接入电路。此时低暖的两组发热单元工作,发热元件中间两组发热单元停止工作。从而可以改善低暖模式下暖风发生偏移而变成冷风和暖风交替的情况,因此可以改善发热元件受热的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发热装置,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上,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与所述发热单元电连接。
上述的取暖器中,还设有温度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与发热单元电连接,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感应外界的温度,并根据取暖器设定的加热温度值和感应装置反馈的温度信息对发热元件的加热模式进行自动调节,从而实现取暖器的自动化控制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架上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多个接线端子可分别与所述多个卡槽卡合连接。
在上述的取暖器中,绝缘支架上设有多个卡槽,卡槽用于固定发热元件上的多个接线端子,一方面可以固定发热元件在绝缘支架上的位置,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各接线端子间的相互干扰,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器,包括风道组件以及前述任一一项的发热装置,所述风道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容腔内,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发热装置对应设置。
上述的取暖器,通过设有前述任一一项的发热装置,从而使取暖器的加热效果更加均匀,可以改善取暖低暖模式下吹出的暖风发生偏移而变冷风的问题,从而可以改善受热的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扇叶支架、扇叶组件和风机,所述扇叶支架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绝缘支架连接,所述扇叶组件设置在所述扇叶支架上,所述风机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上。
上述的取暖器中,还包括风道组件,风道组件包括扇叶组件和风机,扇叶组件和风机固定在扇叶支架上,其中风机用于加速发热元件所形成的热空气的流动,提高取暖器外周的加热效果。风道组件上的扇叶组件用于改变热风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量大小,从而提高取暖器的使用便利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上述的取暖器中,风机采用轴流风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固可靠、且噪音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支架本体、前盖体和后盖体,所述支架本体分别与前盖体和后盖体连接形成所述安装容腔,所述前盖体和后盖体相对设置,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所述支架本体设有接地螺母柱,所述接地螺母柱用于壳体的接地保护。
上述的取暖器中,壳体包括支架本体、前盖体和后盖体,并围合形成取暖器的安装容腔,支架本体用于对取暖器整体的支撑,前盖体和后盖体上设有格栅,有利于对安装容腔内的发热元件和风道组件进行保护。此外,前盖体和后盖体还可以起到防尘以及防止人为误触的作用。支架本体设有接地螺母柱,用于外壳的接地保护,提高了取暖器的安全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体上设有电源插接孔,所述电源插接孔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
上述的取暖器,后盖体设有电源插接孔,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方便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体设有进风口,所述前盖体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发热元件、风机以及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对应设置。
上述的取暖器,后盖体上设有进风口、前盖体上设有出风口,进风口、发热元件、风机以及出风口的位置对应设置,从而简化气流的流通路径,提高进风率和出风率,避免大量的热空气滞留在壳体内,同时提高升高外界温度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发热元件与绝缘支架的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发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的位置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取暖器的风道组件和发热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取暖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后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壳体,11支架本体,12前盖体,13后盖体,101安装容腔,102电源插接孔;
2发热元件,21发热单元,211金属散热器,2111外压板,2112内压板, 2113散热片;
3接线端子,31第一接线端子,32第二接线端子,33第三接线端子,34第四接线端子,35第五接线端子;
4绝缘支架,41卡槽;
5控制装置;
6风道组件,61扇叶支架,62扇叶组件,63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装置及取暖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热装置,包括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安装容腔101;发热元件2,发热元件2包括多组并联的发热单元21,发热元件2上设有多个接线端子3,多个接线端子3用于调节接入电路的发热单元21的数量;绝缘支架4,发热元件2设置在绝缘支架4上,绝缘支架4设置在安装容腔101内,并与壳体1连接。
本申请的发热装置,发热元件2包括多组并联的发热单元21,且发热元件 2上设有多个接线端子3,多个接线端子3用于调节接入电路的发热单元21的数量,外部的转换开关通过电连接器与接线端子连接,即可通过转换开关对接入电路的发热单元21的数量进行调节,进而调节发热量,当需要高热时,可以将全部发热单元接入电路,增大发热量,提高升温效率;当需要低热时,可以选择部分发热单元21工作,进而减少发热量,从而进行取暖器的加热功率。
如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发热单元21包括金属散热器211、多片并联的PTC发热片212,PTC发热片212胶粘于相邻的金属散热器211之间,相邻的金属散热器211及相邻的金属散热器211 之间的多排并联的PTC发热片212形成发热单元21。
上述发热装置的发热单元21采用PTC发热片材料,PTC发热片具有热阻小、换热效率高的优点,且可以自动恒温、节省能源,还可以提高发热装置的电热安全性。
上述设计的发热装置,发热单元21包括多个金属散热器211和多排并联的 PTC发热片,多排并联的PTC发热片胶粘于相邻的金属散热器211之间,从而在满足加热功率的同时,还使发热单元21的结构更紧凑。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金属散热器211包括外压板2111、内压板2112和设于外压板2111和内压板2112之间的波纹状散热片2113,外压板2111和内压板2112上设有接线端子3。
上述的发热装置,金属散热器211包括波纹状散热片2113,波纹状散热片 2113可以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还能减少发热单元21的体积,使发热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如图2和图3所示,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2包括四组并联的发热单元21,发热元件2上设有五个接线端子3,五个接线端子3分别为第一接线端子31、第二接线端子32、第三接线端子33、第四接线端子34、第五接线端子35,其中第二接线端子32和第四接线端子34为ACN线公共端,第一接线端子31和第五接线端子35为ACL线低暖端,第三接线端子33为高暖端;
当发热装置进行高暖模式加热时,第一接线端子31和第三接线端子33分别与第二接线端子32并联连接,且第三接线端子33和第五接线端子35分别与第四接线端子34并联连接;
当发热装置进行低暖模式加热时,第一接线端子31与第二接线端子32连接,第五接线端子35与第四接线端子34连接。
上述设计的发热元件2,当需要高暖模式时,可以将五个接线端子全部接入电路中,此时四组发热单元21同时工作。而当需要低暖模式时,可以将第一接线端子31、第五接线端子35以及ACN线公共端的第二接线端子32和第四接线端子34接入电路。此时低暖的两组发热单元21工作,发热元件2中间两组发热单元21停止工作。从而可以改善低暖模式下暖风发生偏移而变成冷风和暖风交替的情况,因此可以改善发热元件2受热的均匀性。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发热装置,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5,温度控制装置5设置在绝缘支架4上,温度控制装置5与发热单元21电连接。
上述的取暖器中,还设有温度控制装置5,温度控制装置5与发热单元21 电连接,温度控制装置5用于感应外界的温度,并根据取暖器设定的加热温度值和感应装置反馈的温度信息对发热元件2的加热模式进行自动调节,从而实现取暖器的自动化控制方式。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支架4上设有多个卡槽41,多个接线端子3可分别与多个卡槽41卡合连接。
在上述的取暖器中,绝缘支架4上设有多个卡槽41,卡槽41用于固定发热元件2上的多个接线端子3,一方面可以固定发热元件2在绝缘支架4上的位置,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各接线端子3间的相互干扰,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器,如图4至图6所示,包括风道组件6以及前述中任一一项的发热装置,风道组件6设置在安装容腔101 内,风道组件6与发热装置对应设置。
上述的取暖器,通过设有前述任一一项的发热装置,从而使取暖器的加热效果更加均匀,可以改善取暖低暖模式下吹出的暖风发生偏移而变冷风的问题,从而可以改善受热的均匀性。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组件6包括扇叶支架61、扇叶组件62和风机63,扇叶支架61一端与壳体1连接,另一端与绝缘支架4连接,扇叶组件 62设置在扇叶支架61上,风机63至少部分设置在绝缘支架4上。
上述的取暖器中,还包括风道组件6,风道组件2包括扇叶组件62和风机 63,扇叶组件62和风机63固定在扇叶支架61上,其中风机63用于加速发热元件2所形成的热空气的流动,提高取暖器外周的加热效果。风道组件2上的扇叶组件62用于改变热风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量大小,从而提高取暖器的使用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63为轴流风机。
上述的取暖器中,风机63采用轴流风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固可靠、且噪音小。
如图1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支架本体11、前盖体12和后盖体13,支架本体11分别与前盖体12和后盖体13连接形成安装容腔101,前盖体12和后盖体13相对设置,绝缘支架4与支架本体11连接,支架本体11 设有接地螺母柱,接地螺母柱用于壳体1的接地保护。
上述的取暖器中,壳体1包括支架本体11、前盖体12和后盖体13,并围合形成取暖器的安装容腔101,支架本体11用于对取暖器整体的支撑,前盖体 12和后盖体13上设有格栅,有利于对安装容腔101内的发热元件2和风道组件6进行保护。此外,前盖体12和后盖体13还可以起到防尘以及防止人为误触的作用。支架本体11设有接地螺母柱,用于外壳1的接地保护,提高了取暖器的安全性能。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后盖体13上设有电源插接孔102,电源插接孔102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
上述的取暖器,后盖体13设有电源插接孔102,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方便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后盖体13设有进风口,前盖体12设有出风口,进风口、发热元件2、风机63以及出风口的位置对应设置。
上述的取暖器,后盖体13上设有进风口、前盖体12上设有出风口,进风口、发热元件2、风机63以及出风口的位置对应设置,从而简化气流的流通路径,提高进风率和出风率,避免大量的热空气滞留在壳体内,同时提高升高外界温度的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装置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安装容腔(101);
发热元件(2),所述发热元件(2)包括多组并联的发热单元(21),所述发热元件(2)上设有多个接线端子(3),所述多个接线端子(3)用于调节接入电路的发热单元(21)的数量;
绝缘支架(4),所述发热元件(2)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4)上,所述绝缘支架(4)设置在所述安装容腔(101)内,并与所述壳体(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21)包括金属散热器(211)和多片并联的PTC发热片(212),所述PTC发热片(212)胶粘于相邻的金属散热器(211)之间,相邻的金属散热器(211)及相邻的金属散热器(211)之间的多排并联的PTC发热片(212)形成所述发热单元(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散热器(211)包括外压板(2111)、内压板(2112)和设于外压板(2111)和内压板(2112)之间的波纹状散热片(2113),外压板(2111)和内压板(2112)上设有所述接线端子(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2)包括四组并联的所述发热单元(21),所述发热元件(2)上设有五个所述接线端子(3),所述五个接线端子(3)分别为第一接线端子(31)、第二接线端子(32)、第三接线端子(33)、第四接线端子(34)、第五接线端子(35),其中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2)和所述第四接线端子(34)为ACN线公共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1)和所述第五接线端子(35)为ACL线低暖端,所述第三接线端子(33)为高暖端;
当所述发热装置进行高暖模式加热时,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1)和所述第三接线端子(33)分别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2)并联连接,且所述第三接线端子(33)和所述第五接线端子(35)分别与所述第四接线端子(34)并联连接;
当所述发热装置进行低暖模式加热时,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1)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2)连接,所述第五接线端子(35)与所述第四接线端子(3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5),所述温度控制装置(5)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4)上,所述温度控制装置(5)与所述发热单元(21)电连接;和/或
所述绝缘支架(4)上设有多个卡槽(41),所述多个接线端子(3)可分别与所述多个卡槽(41)卡合连接。
6.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组件(6)以及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一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所述风道组件(6)设置在所述安装容腔(101)内,所述风道组件(6)与所述发热装置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6)包括扇叶支架(61)、扇叶组件(62)和风机(63),所述扇叶支架(61)一端与所述壳体(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绝缘支架(4)连接,所述扇叶组件(62)设置在所述扇叶支架(61)上,所述风机(63)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4)上;和/或
所述风机(63)为轴流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支架本体(11)、前盖体(12)和后盖体(13),所述支架本体(11)分别与前盖体(12)和后盖体(13)连接形成所述安装容腔(101),所述前盖体(12)和后盖体(13)相对设置,所述绝缘支架(4)与所述支架本体(11)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1)设有接地螺母柱,所述接地螺母柱用于壳体(1)的接地保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体(13)上设有电源插接孔(102),所述电源插接孔(102)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体(13)设有进风口,所述前盖体(12)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发热元件(2)、风机(63)以及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对应设置。
CN202121580984.7U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发热装置及取暖器 Active CN215892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0984.7U CN215892532U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发热装置及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0984.7U CN215892532U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发热装置及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2532U true CN215892532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45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80984.7U Active CN215892532U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发热装置及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2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00055262A (ko) 고용량 피티씨 히터
CN204968132U (zh) 具有增大受风面积的陶瓷加热器
CN215892532U (zh) 一种发热装置及取暖器
CN107482856B (zh) 汽车空调电机
CN100357613C (zh) 一种冷暖风扇
CN215062549U (zh) 一种基于3d均温板模组的空调装置
CN202419770U (zh) 电压热节能散热器的组合结构
CN104807180A (zh) 暖风机的集成化发热送风装置
CN113639334A (zh) 电加热装置、设备、空调器及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10470087U (zh) 一种显示设备的热管散热结构
JP3128996U (ja) 温風暖房機発熱体の電気連結構造体
CN216048064U (zh) 电加热装置、设备和空调器
CN215570779U (zh) 取暖风道结构及其取暖设备
CN215446617U (zh) 远红外取暖器
CN210809675U (zh) 一种无叶电吹风
CN220852442U (zh) 热雾加湿装置和电器
CN216905331U (zh) 一种ptc电加热模块
CN215832022U (zh) 一种新型电暖器
CN219346606U (zh) 一种具有热对流和热辐射功能的取暖器
CN220586470U (zh) 发热装置及电吹风
CN218480699U (zh) 一种便携调温装置
CN212259368U (zh) 一种发热体
CN215175411U (zh) 发热件及踢脚线电暖器
CN211739471U (zh) 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及具有其的屋顶机
CN216203673U (zh) 一种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