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9471U - 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及具有其的屋顶机 - Google Patents

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及具有其的屋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9471U
CN211739471U CN201922257520.1U CN201922257520U CN211739471U CN 211739471 U CN211739471 U CN 211739471U CN 201922257520 U CN201922257520 U CN 201922257520U CN 211739471 U CN211739471 U CN 211739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cavity
assembly
chamber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75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成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575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9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9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9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及具有其的屋顶机。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风机装置中的电控组件受高温排气影响的技术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屋顶机的风机装置,风机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彼此隔开的风机腔、排风腔和电控腔;风机,风机设置于风机腔内,风机的出风口延伸至排风腔内,且排风腔内位于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电辅热组件;电控组件,电控组件设置于电控腔内,并与电辅热组件电连接,且电控腔与风机腔之间设置有散热口。本实用新型通过排风腔和电控腔达到将电控组件与高温排气进行隔离的目的,并使电控腔通过散热口向风机腔散热,以此降低高温气体对电控组件的影响。

Description

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及具有其的屋顶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及具有其的屋顶机。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屋顶式空调器是一种内、外机一体的机组,一般安装在房屋等建筑物顶部,通过风管将处理后的空气送入室内空间,以调节室内空气状况。屋顶式空调器是将室内机和室外机合二为一的整体式机组,为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客户对于空气处理特殊的需求,往往屋顶式空调器需要辅配不同模块的功能,如冬季加强制热,需要增加电辅热模块进行加强制热。
一般情况下,电辅热的电加热组件均为大功率电器,流经电加热组件的电流均比较大,这就对电辅热的使用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电辅热的电控组件正常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热量。此外,电加热组件在正常工作时具有较强的辐射热,如果电控组件距离电加热组件较近或者没有有效隔离时,电控组件的温度将会超标,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屋顶机的风机装置,风机装置通过排风腔和电控腔达到将电控组件与高温排气进行隔离的目的,并使电控腔通过散热口向风机腔散热,以此降低高温气体对电控组件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屋顶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以及上述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室内换热器设置于风机装置的风机腔内,室外换热器设置于风机装置的箱体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屋顶机的风机装置,风机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彼此隔开的风机腔、排风腔和电控腔;风机,风机设置于风机腔内,风机的出风口延伸至排风腔内,且排风腔内位于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电辅热组件;电控组件,电控组件设置于电控腔内,并与电辅热组件电连接,且电控腔与风机腔之间设置有散热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屋顶机的风机装置,通过在箱体内设置风机腔、排风腔和电控腔,通过风机腔、排风腔和电控腔达到将电控组件与高温排气进行隔离的目的,以此降低风机装置的高温排气对电控组件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箱体内设置有呈T形分布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风机腔形成于第一隔板的一侧,排风腔和电控腔形成于第一隔板的另一侧并分别位于第二隔板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隔板上设置有连通风机腔和电控腔的散热口,电控腔通过散热口向风机腔内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控组件包括安装板,电控组件通过安装板安装于第一隔板上并覆盖散热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控组件包括继电器组件,继电器组件设置于安装板上,安装板上位于继电器组件的安装区域设置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尺寸小于继电器组件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散热孔的至少部分与散热口连通,且散热孔与散热口连通的部位设置有过滤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散热孔的数量与继电器组件的数量相同,且散热孔的形状对应于继电器组件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隔板与箱体之间、第二隔板与箱体之间以及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件,风机腔、排风腔和电控腔通过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辅热组件包括接线件和发热件,接线件设置于第二隔板上并位于电控腔内,发热件设置于接线件上并伸至排风腔内,接线件与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屋顶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室内换热器设置于风机装置的风机腔内,室外换热器设置于风机装置的箱体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屋顶机,当用户使用电辅热组件对风机装置的排气进行辅助加热时,可以减少高温排气对风机装置中电控组件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风机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风机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图1所示风机装置中电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箱体;101、正排风口;102、侧排风口;11、第一隔板;111、散热口;
12、第二隔板;
20、风机;21、出风口;
30、电辅热组件;31、接线件;32、加热件;
40、电控组件;41、继电器组件;42、断路器组件;43、安装板;431、散热孔;
C1、风机腔;C2、排风腔;C3、电控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机装置不仅可以应用于屋顶机,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设备中,这种调整属于本实用新型电控盒的保护范围。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和“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侧”、“上”、“之间”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机构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机构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机构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屋顶机的风机装置,风机装置包括箱体10、风机20和电控组件40,箱体10内设有彼此隔开的风机腔C1、排风腔C2和电控腔C3,风机20设置于风机腔C1内,风机20的出风口21延伸至排风腔C2内,且排风腔C2内位于出风口21的位置设置有电辅热组件30,电控组件40设置于电控腔C3内,并与电辅热组件30电连接,且电控腔C3与风机腔C1之间设置有散热口1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屋顶机采用上下双层结构的布局方式,将室外换热器等部件设置于上层空间,做为室外换热器模块,将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等部件设置于下层空间的箱体10内,做为室内机模块,箱体10内的空气经过室内换热器后被箱体10内的风机20通过排风口(如图2中所示的正排风口101和侧排风口102)排出,以此调节室内的温度,而电辅热组件30则是设置在风机20的出风口21处,用于在冬天时对流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辅助加热,以此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具体地,电辅热组件30在正常工作时具有较强的热辐射,如果电辅热组件30距离电控组件40较近或者没有进行有效隔离,电控组件40的温度将会超标,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箱体10内设置风机腔C1、排风腔C2和电控腔C3,通过风机腔C1、排风腔C2和电控腔C3达到将电控组件40与排气进行隔离的目的,以此降低风机装置的排气温度对电控组件40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在电控腔C3与风机腔C1之间设置有散热口111,可以使电控腔C3通过散热口111向风机腔C1散热,以此降低高温气体对电控组件40的影响。
上述实施例的风机装置通过对风机装置的箱体10内部空间进行巧妙布局,提高电控组件40的散热可靠性,确保电辅热组件30能够正常、安全运转,以此提升屋顶机的产品品质以及屋顶机的安全性能。同时,上述实施例中电控组件40的散热方式没有新增物料种类,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成本低廉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辅热组件30可以选用加热管组件或者加热丝组件,加热管组件或者加热丝组件的加热件32(如加热管和加热丝)伸入风道内,加热管组件或者加热丝组件的接线件31设置于风道板组件上并位于风道外,方便安装人员对加热管组件或者加热丝组件接线和拆装电辅热组件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内设置有呈T形分布的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风机腔C1形成于第一隔板11的一侧,排风腔C2和电控腔C3形成于第一隔板11的另一侧并分别位于第二隔板12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箱体10内设置第一隔板11,第一隔板11能够有效阻隔第一隔板11两侧的空气,从而减少流经出风口21和电辅热组件30后的空气重新流回至风机20侧的现象,通过在箱体10内设置第二隔板12,第二隔板12能够对流经出风口21和电辅热组件30后的空气进行有效阻隔,从而减少流经出风口21和电辅热组件30后的空气流至电控腔C3内的现象。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1上设置有连通风机腔C1和电控腔C3的散热口111,电控腔C3通过散热口111向风机腔C1内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电控腔C3通过散热口111向风机腔C1内散热,以此减少电控腔C3内的高温空气影响电控组件40正常工作的现象。进一步地,电控组件40包括安装板43,电控组件40通过安装板43安装于第一隔板11上并覆盖散热口111,电控组件4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首先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安装板43,然后安装板43以热辐射的方式向风机腔C1内散热。具体地,散热口111的长度为L1,散热口111的高度为L2,安装板43的长度为L3,安装板43的高度为L4,散热口111的尺寸与安装板43的尺寸满足:L1<L3,L2<L4,当电控组件40安装至第一隔板11上后,散热口111位于电控组件40的底面,此时,风机腔C1内的低温空气直接与电控组件40的背面接触,以此达到持续为电控组件40散热的目的。
继续参阅图4以及参阅图5、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组件40包括继电器组件41,继电器组件41设置于安装板43上,安装板43上位于继电器组件41的安装区域设置有散热孔431,且散热孔431的尺寸小于继电器组件41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电控组件40包括安装板43和设置于安装板43上继电器组件41和断路器组件42,电控组件40在正常工作时继电器有较大负载,正常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热量,此外,电辅热组件30在正常工作时具有较强的热辐射,较强的热辐射会导致电控腔C3内的空气温度升高,而由于风机腔C1与电控腔C3对应的位置距离电辅热组件30较远,本实施例的电控组件40安装至第一隔板11上后,散热口111位于继电器组件41的底面,此时,风机腔C1内的低温空气直接与继电器组件41的背面接触,以此达到持续为继电器组件41散热的目的。进一步地,散热孔431的至少部分与散热口111连通,且散热孔431与散热口111连通的部位设置有过滤网,减少风机腔C1内的灰尘通过散热孔431进入电控腔C3内。
继续参阅图5、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孔431的数量与继电器组件41的数量相同,且散热孔431的形状对应于继电器组件41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安装板43上的散热孔431可以是矩形孔,也可以是圆孔,也可是多种形状的组合,散热孔431的具体形状可根据继电器组件41的形状做相应改变,这些调整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具体地,图5示出的是安装板43上设置有4个继电器的情况,在实际使用中,客户会需求不同型号和加热性能的电辅热组件30,不同型号和加热性能的电辅热组件30中的继电器数量随之改变,可以是1个、2个、3个或4个,散热孔431的数量随着继电器的数量变化,例如,图7示出的是安装板43上设置有2个继电器的情况。
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1与箱体10之间、第二隔板12与箱体10之间以及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件,风机腔C1、排风腔C2和电控腔C3通过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第一隔板11与箱体10之间、第二隔板12与箱体10之间以及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件,可以减少排风腔C2内的热气流流至风机腔C1和电控腔C3内,不仅可以减少热量浪费,还可以降低排风腔C2内的热气流对电控腔C3内电控组件40的影响。
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辅热组件30包括接线件31和发热件,接线件31设置于第二隔板12上并位于电控腔C3内,发热件设置于接线件31上并伸至排风腔C2内,接线件31与第二隔板12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接线件31与第二隔板12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可以减少排风腔C2内的热气流流至电控腔C3内,不仅可以减少热量浪费,还可以降低排风腔C2内的热气流对电控腔C3内电控组件40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件可以为由橡胶材质制成的密封条,密封条的具体形状根据所处的位置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屋顶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室内换热器设置于风机装置的风机腔C1内,室外换热器设置于风机装置的箱体10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屋顶机,当用户使用电辅热组件30对风机装置的排气进行辅助加热时,可以减少高温排气对风机装置中电控组件40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装置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彼此隔开的风机腔、排风腔和电控腔;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腔内,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延伸至所述排风腔内,且所述排风腔内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电辅热组件;
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控腔内,并与所述电辅热组件电连接,且所述电控腔与所述风机腔之间设置有散热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呈T形分布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风机腔形成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所述排风腔和所述电控腔形成于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侧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风机腔和所述电控腔的所述散热口,所述电控腔通过所述散热口向所述风机腔内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电控组件通过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第一隔板上并覆盖所述散热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继电器组件,所述继电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上位于所述继电器组件的安装区域设置有散热孔,且所述散热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继电器组件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散热口连通,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散热口连通的部位设置有过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的数量与所述继电器组件的数量相同,且所述散热孔的形状对应于所述继电器组件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箱体之间、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箱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风机腔、所述排风腔和所述电控腔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辅热组件包括接线件和发热件,所述接线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板上并位于所述电控腔内,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接线件上并伸至所述排风腔内,所述接线件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10.一种屋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屋顶机的风机装置,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风机装置的风机腔内,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风机装置的箱体顶部。
CN201922257520.1U 2019-12-12 2019-12-12 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及具有其的屋顶机 Active CN211739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7520.1U CN211739471U (zh) 2019-12-12 2019-12-12 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及具有其的屋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7520.1U CN211739471U (zh) 2019-12-12 2019-12-12 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及具有其的屋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9471U true CN211739471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69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7520.1U Active CN211739471U (zh) 2019-12-12 2019-12-12 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及具有其的屋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9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85554B1 (en) Cooling device for electrical subassemblies
CN106839164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6839162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4026972A (zh) 一种散热机柜及通信设备
CN211739471U (zh) 屋顶机的风机装置及具有其的屋顶机
CN206807310U (zh) 一种紧凑型户外机散热结构
CN205753032U (zh) 一种通风除湿型开关柜
CN105066281A (zh) 电控模块散热结构及其散热方法、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8131725B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373823U (zh) 电器盒散热结构、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1047677U (zh) 一种具有立式风道的集成组机柜
CN210327044U (zh) 一种有源不平衡补偿装置结构
CN204272529U (zh) 一种防爆电控箱
CN203761249U (zh) 一种紧凑型电源柜
CN214307367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01821614U (zh) 空调机用的新型电气盒
CN211238875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机电配电柜组
CN213938657U (zh) 一种用于电器柜的湿度调节柜
CN219346648U (zh) 空调器
CN212538076U (zh) 一种控制器和空调室外机
CN217183714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控制柜
CN219329944U (zh) 冷媒冷却ip54防护等级变频柜壳体及变频柜
CN218103719U (zh) 壳体结构、电控装置及空气调节器
CN116592491A (zh) 一种空调机控制器
CN22100960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箱式变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