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5411U - 发热件及踢脚线电暖器 - Google Patents

发热件及踢脚线电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5411U
CN215175411U CN202121154030.XU CN202121154030U CN215175411U CN 215175411 U CN215175411 U CN 215175411U CN 202121154030 U CN202121154030 U CN 202121154030U CN 215175411 U CN215175411 U CN 215175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electric heater
free end
skirting line
lin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540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彬
陈佳兵
廖泓斌
周小兵
李忠正
陶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11540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5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5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5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件及踢脚线电暖器,踢脚线电暖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底板和顶板、及连接于底板与顶板之间的周向侧板,底板、顶板、周向侧板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发热件设于容置腔内,且发热件上形成有多个沿底板至顶板方向延伸的对流通道;发热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涂覆有石墨烯,周向侧板上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散热孔。上述踢脚线电暖器中,气流在底板到顶板的竖直方向上通过对流通道实现自然对流,并且将石墨烯涂覆在发热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时,可增大发热件的热辐射,同时利用周向侧板上开设的散热孔,使发热件产生的热辐射沿与竖直方向垂直的横向传递,踢脚线电暖器还可以在横向上向外热辐射,增大制热范围。

Description

发热件及踢脚线电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踢脚线电暖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发热件及踢脚线电暖器。
背景技术
踢脚线电暖器是电暖器中的一种,其外型为踢脚线形式,把踢脚线与电暖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不占用空间又达到了取暖的目的,攻克了电采暖高功耗的难题,开创了电采暖技术的先河。踢脚线电暖器是利用热循环的原理,沿房间四周加热、散热,温度均匀,房间各点温差小,热空气自下而上循环,即开即热,使用费低廉,安装极其简单,基本免于维护,可方便地拆卸携带。
踢脚线电暖器因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已经普遍用于家庭、酒店等场所,尤其在北方冬季潮寒冷、没有暖气的地方使用更加普遍,且使用场所非常广泛。但是,传统的踢脚线电暖器仅形成自下而上循环的热空气,其横向取暖的效果不佳,制热的横向范围较小,制热性能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踢脚线电暖器制热性能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发热件及踢脚线电暖器。
一种踢脚线电暖器,所述踢脚线电暖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底板和顶板、及连接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周向侧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所述周向侧板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
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发热件上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底板至所述顶板方向延伸的对流通道,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对流通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其中,所述发热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涂覆有石墨烯,所述周向侧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散热孔。
上述踢脚线电暖器中,使气流在底板到顶板的竖直方向上通过对流通道实现自然对流,进而形成流向室内的热空气进行制热。同时,发热件通过进气口和出气口向外界传递热辐射。并且,发热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涂覆有石墨烯,周向侧板上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散热孔,墨烯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将石墨烯涂覆在发热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时,可大大提高发热件的热传导性能,进而可增大发热件的热辐射,同时利用周向侧板上开设的散热孔,使发热件产生的热辐射沿与竖直方向垂直的横向传递,如此踢脚线电暖器不仅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自然对流及热辐射,还可以在横向上向外热辐射,增大了踢脚线电暖器的制热范围,提高了踢脚线电暖器的制热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周向侧板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以及均连接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且相对间隔设置的左侧板和右侧板;
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体和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沿所述左侧板指向所述右侧板的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并全部装配于所述发热体上;每个所述散热片在所述前侧板指向所述后侧板的方向上具有在相对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中的至少一者上涂覆有石墨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周向侧板上对应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中涂覆有石墨烯的端部开设有所述散热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均涂覆有石墨烯,所述周向侧板上对应所述第一自由端开设有所述散热孔,且所述周向侧板上对应所述第二自由端也开设有所述散热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散热片上的所述第一自由端向与所述散热片所在平面相交的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散热片上的所述第二自由端向所述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散热片的全部外表面涂覆有石墨烯。
一种发热件,包括发热体和多个散热片,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体和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沿第一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并全部装配于所述发热体上;
其中,每个所述散热片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中的至少一者上涂覆有石墨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散热片上的所述第一自由端向与所述散热片所在平面相交的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散热片上的所述第二自由端向所述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踢脚线电暖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踢脚线电暖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踢脚线电暖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踢脚线电暖器中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100、踢脚线电暖器;10、壳体;11、容置腔;12、底板;121、进气口;14、顶板;141、出气口;16、周向侧板;161、散热孔;162、前侧板;166、左侧板;168、右侧板;30、发热件;32、发热体;34、散热片;341、第一自由端;343、第二自由端;35、对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踢脚线电暖器100,包括壳体和发热件30,壳体包括相对间隔社会的底板12和顶板14、及连接于底板12与顶板14之间的周向侧板16,底板12、顶板14及周向侧板16围合形成容置腔 11,发热件30设于容置腔11内,且发热件30上形成由多个沿底板12指向顶板14方向延伸的对流通道35,底板12和定吧上分别开设有与对流通道35连通的进气口121和出气口141。当踢脚线电暖器100工作时,发热件30升温,进而发热件30的对流通道35内形成热空气,热空气会上浮并通过顶板14上的出气口141流向室内,同时冷空气会通过底板12上的进气口121流向对流通道 35,如此使气流在底板12到顶板14的竖直方向上实现自然对流,进而形成流向室内的热空气进行制热。同时,发热件30通过进气口121和出气口141向外界传递热辐射。
并且,发热件30的至少部分外表面涂覆有石墨烯,周向侧板16上开设有与容置腔11连通的散热孔161,墨烯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将石墨烯涂覆在发热件30的至少部分外表面时,可大大提高发热件30的热传导性能,进而可增大发热件30的热辐射,同时利用周向侧板16上开设的散热孔161,使发热件30产生的热辐射沿与竖直方向垂直的横向传递,如此踢脚线电暖器100不仅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自然对流及热辐射,还可以在横向上向外热辐射,增大了踢脚线电暖器100的制热范围,提高了踢脚线电暖器100的制热性能。
参阅图1及图3-图4,一些实施例中,周向侧板16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前侧板162和后侧板(图未示)、以及均连接于前侧板162和后侧板之间且相对间隔设置的左侧板166和右侧板168;发热件30包括发热体32和多个散热片34,多个散热片34沿左侧板166指向右侧板168的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并全部装配于发热体32上,每个散热片34在前侧板162指向后侧板的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自由端341和第二自由端343,第一自由端341和第二自由端343中的至少一者上涂覆有石墨烯。也就是说,使每个散热片34沿前侧板162指向后侧板的方向延伸设置,即散热片34沿横向延伸设置,且在散热片34横向的相对两端中的至少一者上涂覆石墨烯,如此可主要增强散热片34横向端部(第一自由端341 及第二自由端343的导热性能),进而可主要提高散热片34横向的热辐射,增大踢脚线电暖器100横向的制热范围,提高制热性能。
可选地,第一自由端341及第二自由端343均涂覆有石墨烯,可以对散热片34横向的两端均匀提高热辐射,使踢脚线电暖器100从横向两端均匀向外传递热辐射。也可选地,第一自由端341和第二自由端343中的一者上涂覆有石墨烯,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周向侧板16上对应第一自由端341和第二自由端343中涂覆有石墨烯的端部开设有散热孔161。也就是说,当第一自由端341上涂覆有石墨烯时,第一自由端341导热性能及热辐射较佳,周向侧板16上对应第一自由端341 开设朝向第一自由端341的散热孔161,使第一自由端341产生的热辐射较多地通过散热孔161传递到外部,提高热辐射向外的传递率。同样地,当第二自由端 343上涂覆有石墨烯时,第二自由端343导热性能及热辐射较佳,周向侧板16 上对应第二自由端343开设朝向第二自由端343的散热孔161,使第二自由端 343产生的热辐射较多地通过散热孔161传递到外部,提高热辐射向外的传递率。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自由端341和第二自由端343均涂覆有石墨烯,周向侧板16上对应第一自由端341开设散热孔161,且周向侧板16上对应第二自由端343也开设有散热孔161,即前侧板162及后侧板上均开设有散热孔161。第一自由端341上涂覆有石墨烯,第一自由端341导热性能及热辐射较佳,周向侧板16上对应第一自由端341开设朝向第一自由端341的散热孔161,使第一自由端341产生的热辐射较多地通过散热孔161传递到外部,提高热辐射向外的传递率。同时,第二自由端343上涂覆有石墨烯,第二自由端343导热性能及热辐射较佳,周向侧板16上对应第二自由端343开设朝向第二自由端343的散热孔161,使第二自由端343产生的热辐射较多地通过散热孔161传递到外部,提高热辐射向外的传递率。
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散热片34上的第一自由端341向与散热片34所在平面相交的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相当于,将第一自由端341向与散热片34所在平面相交的方向弯折,这样便可减小散热片34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进而可以减小发热件30及踢脚线电暖器100的横向尺寸,可以更加小型化。另外,每个散热片34上的第一自由端341向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这样相邻两个散热片34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自由端341不会向不同侧弯折而相互干涉,如此使多个散热片34上的多个第一自由端341朝向同一侧弯折,避免相互干涉的同时减小发热件30的横向尺寸。
进一步地,每个散热片34上的第二自由端343向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相当于,将第二自由端343向与散热片34所在平面相交的方向弯折,这样便可进一步减小散热片34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发热件30及踢脚线电暖器100的横向尺寸,可以使踢脚线电暖器100更加小型化。另外,每个散热片34上的第二自由端343向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这样相邻两个散热片34上相邻的两个第二自由端343不会向不同侧弯折而相互干涉,使多个散热片34上的多个第二自由端343朝向同一侧弯折,避免相互干涉的同时进一步减小发热件30的横向尺寸。
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散热片34的全部外表面涂覆有石墨烯,散热片34整体的导热性能及热辐射更佳,横向制热效果更好。
参阅图3及图4,基于同样的构思,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上述发热体32,发热件30包括发热体32和多个散热片34,多个散热片34沿第一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并全部装配于发热体32上。其中,每个散热片34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自由端341和第二自由端343,第一自由端341和第二自由端343中的至少一者上涂覆有石墨烯。其中,当发热体30 装配在壳体10内组成踢脚线电暖器100时,壳体10上左侧板指向右侧板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前侧板指向后侧板的为第二方向。这样,使散热片34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即散热片34沿横向延伸设置,且在散热片34横向的相对两端中的至少一者上涂覆石墨烯,如此可主要增强散热片34横向端部(第一自由端341、第二自由端343的导热性能),进而可主要提高散热片34横向的热辐射,增大踢脚线电暖器100横向的制热范围,提高制热性能。
可选地,散热片34的材质为铝。还可选地,第一自由端341及第二自由端 343均涂覆有石墨烯,可以对散热片34横向的两端均匀提高热辐射,使踢脚线电暖器100从横向两端均匀向外传递热辐射。也可选地,第一自由端341和第二自由端343中的一者上涂覆有石墨烯,在此不做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散热片34上的第一自由端341向与散热片34所在平面相交的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相当于,将第一自由端341向与散热片34所在平面相交的方向弯折,这样便可减小散热片34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进而可以减小发热件30及踢脚线电暖器100的横向尺寸,可以更加小型化。另外,每个散热片34上的第一自由端341向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这样相邻两个散热片34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自由端341不会向不同侧弯折而相互干涉,如此使多个散热片34上的多个第一自由端341朝向同一侧弯折,避免相互干涉的同时减小发热件30的横向尺寸。
进一步地,每个散热片34上的第二自由端343向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相当于,将第二自由端343向与散热片34所在平面相交的方向弯折,这样便可进一步减小散热片34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发热件30及踢脚线电暖器100的横向尺寸,可以使踢脚线电暖器100更加小型化。另外,每个散热片34上的第二自由端343向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这样相邻两个散热片34上相邻的两个第二自由端343不会向不同侧弯折而相互干涉,如此使多个散热片34上的多个第二自由端343朝向同一侧弯折,避免相互干涉的同时进一步减小发热件30的横向尺寸。
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散热片34的全部外表面涂覆有石墨烯,散热片34整体的导热性能及热辐射更佳,横向制热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踢脚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踢脚线电暖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底板(12)和顶板(14)、及连接于所述底板(12)与所述顶板(14)之间的周向侧板(16),所述底板(12)、所述顶板(14)、所述周向侧板(16)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11);
发热件(30),所述发热件(30)设于所述容置腔(11)内,且所述发热件(30)上形成有多个沿所述底板(12)至所述顶板(14)方向延伸的对流通道(35),所述底板(12)和所述顶板(14)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对流通道(35)连通的进气口(121)和出气口(141);
其中,所述发热件(30)的至少部分外表面涂覆有石墨烯,所述周向侧板(16)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11)连通的散热孔(1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侧板(16)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前侧板(162)和后侧板、以及均连接于所述前侧板(162)和所述后侧板之间且相对间隔设置的左侧板(166)和右侧板(168);
所述发热件(30)包括发热体(32)和多个散热片(34),多个所述散热片(34)沿所述左侧板(166)指向所述右侧板(168)的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并全部装配于所述发热体(32)上;每个所述散热片(34)在所述前侧板(162)指向所述后侧板的方向上具有在相对的第一自由端(341)和第二自由端(343),所述第一自由端(341)和所述第二自由端(343)中的至少一者上涂覆有石墨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踢脚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6)上对应所述第一自由端(341)和所述第二自由端(343)中涂覆有石墨烯的端部开设有所述散热孔(1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踢脚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341)和所述第二自由端(343)均涂覆有石墨烯,所述侧板(16)上对应所述第一自由端(341)开设有所述散热孔(161),且所述侧板(16)上对应所述第二自由端(343)也开设有所述散热孔(161)。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踢脚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片(34)上的所述第一自由端(341)向与所述散热片(34)所在平面相交的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踢脚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片(34)上的所述第二自由端(343)向所述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踢脚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片(34)的全部外表面涂覆有石墨烯。
8.一种发热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32)和多个散热片(34),所述发热件(30)包括发热体(32)和多个散热片(34),多个所述散热片(34)沿第一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并全部装配于所述发热体(32)上;
其中,每个所述散热片(34)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自由端(341)和第二自由端(343),所述第一自由端(341)和所述第二自由端(343)中的至少一者上涂覆有石墨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片(34)上的所述第一自由端(341)向与所述散热片(34)所在平面相交的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片(34)上的所述第二自由端(343)向所述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弯折设置。
CN202121154030.XU 2021-05-26 2021-05-26 发热件及踢脚线电暖器 Active CN215175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54030.XU CN215175411U (zh) 2021-05-26 2021-05-26 发热件及踢脚线电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54030.XU CN215175411U (zh) 2021-05-26 2021-05-26 发热件及踢脚线电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5411U true CN215175411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72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54030.XU Active CN215175411U (zh) 2021-05-26 2021-05-26 发热件及踢脚线电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5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3571A (zh) 超导热管电加热器
CN105186927B (zh) 一种利用余热发电的燃气灶锅架
CN110475466A (zh) 一种风冷散热器以及电气设备
CN107969093B (zh) 散热器
KR200491117Y1 (ko) 인터페이스 카드의 교차식 방열 구조
CN215175411U (zh) 发热件及踢脚线电暖器
CN205537254U (zh) 换热装置及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半导体制冷冰箱
CN110022661B (zh)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炉体和干体温度校验仪
CN205909491U (zh) 浸入式隔爆加热器
KR20160044130A (ko) 히트 파이프를 이용한 온풍기
CN205537253U (zh) 换热装置及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半导体制冷冰箱
CN201166825Y (zh) 水冷式笔记型电脑散热装置
CN210663355U (zh) 圆形通风型加热器
CN209914361U (zh) 板式热管散热器
CN108302608A (zh) 一种增强侧面取暖效果的取暖器
CN110410864B (zh) 用于柜式空调器的电加热器及具有其的柜式空调器
CN103884207A (zh) 新型踢脚线式暖气片
CN209435686U (zh) 遥控器整体散热结构
CN204007216U (zh) 一种新型散热装置
CN209358905U (zh) 散热器、散热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03397288U (zh) 散热模块
CN208171063U (zh) 散热器
CN105353847A (zh) 一种面向cpu应用的金属-聚合物复合微结构散热器结构
CN207305233U (zh) 一种散热器
CN221077345U (zh) 一种带绝缘装置的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