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70779U - 取暖风道结构及其取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取暖风道结构及其取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70779U
CN215570779U CN202120528237.2U CN202120528237U CN215570779U CN 215570779 U CN215570779 U CN 215570779U CN 202120528237 U CN202120528237 U CN 202120528237U CN 215570779 U CN215570779 U CN 215570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ventilation opening
air
fa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282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炜杰
詹文波
蔡先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nde Noo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unde Noo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unde Noo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unde Noo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282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70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70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70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取暖风道结构及其取暖设备,其中,取暖风道结构包括发热体支架和风扇支架,通过发热体支架设有第一通风口,第一通风口用于装设发热体,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发热体间隔设置,使得风能够从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发热体之间的通风间隙流通,大大提高了出风量,并提高了发热体的热效率,能有效地降低因为发热体过热产生的安全隐患;通过风扇支架的第一侧面与发热体支架固定连接,风扇支架设有第二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用于装设风扇,的第二通风口与第一通风口相连通,且第二通风口的尺寸小于第一通风口的尺寸,进而能够把风汇聚到发热体上,把冷风加热成热风吹出,实现暖风功能,进一步的提高了出风量。

Description

取暖风道结构及其取暖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取暖风道结构及其取暖设备。
背景技术
取暖设备直接把电能或其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通过接触传导、辐射、对流接触等方式传递热量,为环境或人体供暖。取暖设备可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宾馆、商场等各类民用或公共场所。
目前,传统取暖设备的发热体与发热体支架之间通常没留间隙,并可能还存在台阶阻挡风,影响取暖设备出风的风量,导致出风口风量小,发热体产生的热量难以发散,使得PTC发热体与PTC支架之间的温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取暖设备风道的出风口风量小,且发热体产生的热量难以发散,使得PTC发热体与PTC支架之间的温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取暖风道结构及其取暖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风道结构,包括:
发热体支架,发热体支架设有第一通风口,第一通风口用于装设发热体,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发热体间隔设置,以使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发热体间隔之间形成通风间隙;
风扇支架,风扇支架的第一侧面与发热体支架固定连接,风扇支架设有第二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用于装设风扇,第二通风口与第一通风口相连通,且第二通风口的尺寸小于第一通风口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通风口与第一通风口之间形成第一取暖风道,第一取暖风道呈喇叭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扇支架的第二侧面设有后盖板,后盖板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一通风口依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暖风道结构还包括后壳,后壳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热体支架上设有前壳,前壳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第一通风口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风口与第一通风口之间形成第二取暖风道,第二取暖风道呈喇叭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风口设有百叶窗,百叶窗与第一通风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百叶窗为网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热体为PCT发热体。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取暖风道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上述取暖风道结构的各实施例中,取暖风道结构包括发热体支架和风扇支架,通过发热体支架设有第一通风口,第一通风口用于装设发热体,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发热体间隔设置,以使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发热体间隔之间形成通风间隙,使得风能够从通风间隙流通,大大提高了出风量,并提高了发热体的热效率,能有效地降低因为发热体过热产生的安全隐患;通过风扇支架的第一侧面与发热体支架固定连接,风扇支架设有第二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用于装设风扇,的第二通风口与第一通风口相连通,且第二通风口的尺寸小于第一通风口的尺寸,进而能够把风汇聚到发热体上,把冷风加热成热风吹出,实现暖风功能,进一步的提高了出风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取暖风道结构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取暖风道结构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取暖风道结构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发热体支架,200、发热体,300、风扇支架,400、风扇,500、后盖板,600、后壳,700、前壳,800、百叶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1至3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取暖风道结构,包括:
发热体支架100,发热体支架100设有第一通风口,第一通风口用于装设发热体200,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发热体200间隔设置,以使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发热体间隔之间形成通风间隙;
风扇支架300,风扇支架300的第一侧面与发热体支架100固定连接,风扇支架300设有第二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用于装设风扇400,第二通风口与第一通风口相连通,且第二通风口的尺寸小于第一通风口的尺寸。
其中,本申请的取暖风道结构可应用在取暖设备上。取暖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燃气取暖器、电加热取暖器、锅炉取暖器或电壁挂炉取暖器。优选的,取暖设备为电加热取暖器。
具体地,发热体支架100可以是塑料结构支架,也可以是金属结构支架。发热体支架100可用来固定发热体200。在发热体支架100上设置第一通风口,发热体200可设置在第一通风口上,进而冷风从第一通风口吹出时,通过发热体200的加热,变成热风吹出,使得周围的环境温度升高,进而使得用户体验到取暖作用。发热体200可以是发热管或发热丝。发热体200可具有多种发热模式。例如,发热体200的发热模式可以是高暖模式、低暖模式和自然风模式。
在一个示例中,发热体200可由多根发热管组成,各个发热管间隔设置在第一通风口上,进而冷风从第一通风口吹出时,通过发热体200的加热,变成热风吹出,使得周围的环境温度升高。
在一个示例中,发热体200可以是PCT(一种半导体陶瓷材料)发热体200。如PCT发热体200可由PTC陶瓷发热元件与铝管组成。
进一步的,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发热体200间隔设置,即第一通风口的四周均与发热体200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风扇400吹出的风能够从该间隙通过,进而大大提高了出风量,并提高了发热体200的热效率,能有效地降低因为发热体200过热产生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风扇支架300可以是是塑料结构支架,也可以是金属结构支架。风扇支架300可用来固定风扇400,风扇支架300设于发热体支架100的第一侧面上,风扇支架300与风扇400固定连接。在风扇支架300上设置第二通风口,风扇400可装设在第二通风口内,使得风扇400吹出的冷风能够依次通过第二通风口和第一通风口吹向发热体200。风扇400可用来将冷风吹向发热体200,通过发热体200的加热,进而实现吹出暖风。其中,风扇支架300与发热体支架1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也可以是螺丝连接。
进一步的,基于第二通风口与第一通风口相连通,进而风扇400吹出的冷风可依次通过第二通风口和第一通风口吹向发热体200,并通过发热体200加热成热风吹出,使得周围的环境温度升高,进而使得用户体验到取暖作用。通过将第二通风口的尺寸小于第一通风口的尺寸,进而能够把风扇400吹出的冷却汇聚到发热体200上,进一步的提高了出风量,且提高了发热体200的热发散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发热体支架100设有第一通风口,第一通风口用于装设发热体200,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发热体200间隔设置,使得风能够从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发热体200之间的通风间隙流通,大大提高了出风量,并提高了发热体200的热效率,能有效地降低因为发热体200过热产生的安全隐患;通过风扇支架300的第一侧面与发热体支架100固定连接,风扇支架300设有第二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用于装设风扇400,的第二通风口与第一通风口相连通,且第二通风口的尺寸小于第一通风口的尺寸,进而能够把风汇聚到发热体200上,把冷风加热成热风吹出,实现暖风功能,进一步的提高了出风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通风口与第一通风口之间形成第一取暖风道,第一取暖风道呈喇叭状结构。
其中,第一取暖风道可由第二通风口至第一通风口之间的风扇支架300和发热体支架100的结构件组成,第一取暖风道从第二通风口至第一通风口的风流通尺寸依次增大,进而使得第一取暖风道呈喇叭状结构,使得风扇400吹出的冷风能够更快速且均匀的汇聚到发热体200上,提高出风量,且提高了发热体200的热发散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风扇支架300的第二侧面设有后盖板500,后盖板500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一通风口依次连通。
其中,后盖板500可以是塑料结构,也可以是金属结构。后盖板500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可以由多个网孔组成。
具体地,基于后盖板500上的第一进风口、风扇支架300上的第二通风口和发热体支架100上的第一通风口依次连通,进而风扇400启动后,冷风依次经过第一进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一通风口后吹向发热体200上,经过发热体200的加热,进而把冷风加热成热风,然后吹出热风,使得周围的环境温度升高,进而使得用户体验到取暖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风扇支架300的第二侧面与风扇支架300的第一侧面相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取暖风道结构还包括后壳600,后壳600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相连通。
其中,后壳600可以是塑料结构,也可以是金属结构。
具体地,后盖板500可设置在第二进风口上。在一个示例中,后壳600与后盖板5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也可以是螺丝连接。基于后壳600的第二进风口与后盖板500的第一进风口相连通,进而风扇400启动后,冷风依次经过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一通风口后吹向发热体200上,经过发热体200的加热,进而把冷风加热成热风,然后吹出热风,使得周围的环境温度升高,进而使得用户体验到取暖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体支架100上设有前壳700,前壳700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第一通风口相连通。
其中,前壳700可以是塑料结构,也可以是金属结构。前壳700与发热体支架1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也可以是螺丝连接。
具体地,基于前壳700的出风口与发热体支架100的第一通风口相连通,进而风扇400启动后,冷风依次经过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一通风口后吹向发热体200上,经过发热体200的加热,进而把冷风加热成热风,然后经过前壳700的出风口吹出热风,使得周围的环境温度升高,进而使得用户体验到取暖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出风口与第一通风口之间形成第二取暖风道,第二取暖风道呈喇叭状结构。
具体地,第二取暖风道可由第一通风口至出风口之间的发热体支架100和前壳700的结构件组成,第二取暖风道从第一通风口至出风口的风流通尺寸依次增大,进而使得第二取暖风道呈喇叭状结构,使得发热体200加热后的热风能够尽可能地扩散吹出,加大热风覆盖范围,使得周围的环境温度均匀快速升高,进而使得用户体验到取暖作用。
进一步的,出风口设有百叶窗800,百叶窗800与第一通风口连通。进而使得发热体200加热后的热风能够扩散吹出,同时能够避免接触到发热体200,提高取暖设备的安全性能。
在一个示例中,百叶窗800为网状结构。例如,百叶窗800可以是铁网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风扇400启动后,风扇400产生的吸力使得冷风依次经过后盖板500的第一进风口和后壳600的第二进风口,其中,后盖板500的第一进风口与后壳600上的第二进风口是相对应的;然后冷风通过风扇支架300的第二通风口后,再通过发热体支架100的第一通风口,通过发热体200的制热,把冷风加热成热风;然后从前壳700的出风口吹出,再到达铁网,从而把热风送出到外界环境中,使得用户体验到取暖作用。通过发热体支架100设有第一通风口,第一通风口用于装设发热体200,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发热体200间隔设置,使得风能够从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发热体200之间的通风间隙流通,大大提高了出风量,并提高了发热体200的热效率,能有效地降低因为发热体200过热产生的安全隐患;通过风扇支架300的第一侧面与发热体支架100固定连接,风扇支架300设有第二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用于装设风扇400,的第二通风口与第一通风口相连通,且第二通风口的尺寸小于第一通风口的尺寸,进而能够把风汇聚到发热体200上,把冷风加热成热风吹出,实现暖风功能,进一步的提高了出风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取暖风道结构。
具体而言,通过发热体支架100设有第一通风口,第一通风口用于装设发热体200,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发热体200间隔设置,使得风能够从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发热体200之间的通风间隙流通,大大提高了出风量,并提高了发热体200的热效率,能有效地降低因为发热体200过热产生的安全隐患;通过风扇支架300的第一侧面与发热体支架100固定连接,风扇支架300设有第二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用于装设风扇400,的第二通风口与第一通风口相连通,且第二通风口的尺寸小于第一通风口的尺寸,进而能够把风汇聚到发热体200上,把冷风加热成热风吹出,实现暖风功能,进一步的提高了出风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取暖风道结构还包括设于风扇支架300上的电源板,电源板电性连接风扇400。
其中,电源板可用来对输入的市电进行稳压转换处理,并将转换后的电信号提供给风扇400和控制板。电源板与风扇支架3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也可以是螺丝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取暖风道结构还包括设于发热体支架100上的控制板,控制板分别电性连接电源板和风扇400。
其中,控制板可包括PCB电路板,PCB电路板上设置有处理芯片,处理芯片可电性连接电源板和风扇400,处理芯片还用来控制发热体200工作。例如,处理芯片获取到用户的操控指令时,处理芯片可分别控制风扇400和发热体200工作,进而实现暖风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取暖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体支架,所述发热体支架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用于装设发热体,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所述发热体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周边与所述发热体间隔之间形成通风间隙;
风扇支架,所述风扇支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发热体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风扇支架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用于装设风扇,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相连通,且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风口之间形成第一取暖风道,所述第一取暖风道呈喇叭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支架的第二侧面设有后盖板,所述后盖板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一通风口依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风道结构还包括后壳,所述后壳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支架上设有前壳,所述前壳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风口之间形成第二取暖风道,所述第二取暖风道呈喇叭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与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暖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为网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暖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PCT发热体。
10.一种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取暖风道结构。
CN202120528237.2U 2021-03-11 2021-03-11 取暖风道结构及其取暖设备 Active CN215570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8237.2U CN215570779U (zh) 2021-03-11 2021-03-11 取暖风道结构及其取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8237.2U CN215570779U (zh) 2021-03-11 2021-03-11 取暖风道结构及其取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70779U true CN215570779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54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28237.2U Active CN215570779U (zh) 2021-03-11 2021-03-11 取暖风道结构及其取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707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12012U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5546815B (zh) 暖风机
CN215570779U (zh) 取暖风道结构及其取暖设备
CN210241668U (zh) 一种otr微波炉散热系统
CN212057473U (zh) 一种速热踢脚线式取暖器
CN212538076U (zh) 一种控制器和空调室外机
CN213586773U (zh) 一种电源控制器的散热装置
CN209857246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8620456U (zh) 一种新型模块散热器及空调系统
CN112493876A (zh) 微蒸烤装置
CN213207983U (zh) 一种电磁采暖加湿二合一装置
CN212339371U (zh) 一种双重加热取暖加湿装置
CN216244531U (zh) 一种附带风机的取暖装置
CN110645618A (zh) 发热模块、发热模组及电暖气片
CN211600864U (zh) 踢脚线取暖器
CN213341384U (zh) 变压器室散热系统、箱式变电站
CN216491656U (zh) 一种变频加热器用散热通风系统
CN210744584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建筑电气控制柜
JP2005269692A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およびその設置方法
CN211600883U (zh) 取暖器主机壳体和取暖器
CN210373704U (zh) 石墨烯空气对流墙暖
CN216162268U (zh) 一种电力作业用送风装置
CN214851650U (zh) 一种密闭型交换机外壳及交换机
CN217721756U (zh) 一种电设备通风结构
CN218565502U (zh) 一种电陶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