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0883U - 取暖器主机壳体和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取暖器主机壳体和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00883U
CN211600883U CN201922477252.4U CN201922477252U CN211600883U CN 211600883 U CN211600883 U CN 211600883U CN 201922477252 U CN201922477252 U CN 201922477252U CN 211600883 U CN211600883 U CN 211600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cavity
accommodating
warmer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7725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万昌
谢超
沈业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elkat Intelligent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elkat Intelligent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elkat Intelligent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elkat Intelligent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7725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00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00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00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器主机壳体和取暖器,该取暖器主机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部件容纳壳,部件容纳壳包括第一风机容纳腔、第二风机容纳腔、风道、电路板安装腔和电源盒;第一风机容纳腔和第二风机容纳腔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在部件容纳壳内且分别用于容纳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风道沿第一方向设置在部件容纳壳的一侧,第二风机容纳腔的第二出风口朝向风道,第一风机容纳腔的第一出风口的方向与第二出风口的方向相反;电源盒设置在部件容纳壳远离风道的一侧,电路板安装腔沿第二方向设置在部件容纳壳的另一侧,电路板安装腔靠近第二风机容纳腔设置,电路板安装腔的两端分别与风道和电源盒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布局合理,空间紧凑,安全美观。

Description

取暖器主机壳体和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吊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暖器主机壳体和取暖器。
背景技术
取暖器是指用于取暖的设备,可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宾馆、商场、医院、学校、火车车厢等移动供暖、简易活动房等各类民用与公共建筑。取暖器有多种,最常见的取暖器是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也可叫做电采暖,近年来逐渐兴起用电加热水来采暖。暖风机取暖器作为取暖器的一种,主要通过风扇将电热丝、石英管、陶瓷、卤素管、导热油或碳素纤维等发热体所产生的热量吹出去,从而起到取暖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设置在集成吊顶上的取暖器为了容纳取暖器内部的多个风机、风道等构件,一般尺寸较大,长宽尺寸一般处于450mm-600mm之间。
但是大尺寸的取暖器在很多场合下不适用,例如小户型的浴室等空间不足的场所。且大尺寸的取暖器内部构件布局不合理,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得取暖器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器主机壳体和取暖器,布局合理,空间紧凑,可以降低取暖器的成本,且安全美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器主机壳体,包括部件容纳壳,所述部件容纳壳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部件容纳壳包括:第一风机容纳腔、第二风机容纳腔、风道、电路板安装腔和电源盒。
所述第一风机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沿着第一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部件容纳壳内,所述第一风机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分别用于容纳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风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部件容纳壳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的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风道,所述第一风机容纳腔的第一出风口的方向与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的第二出风口的方向相反。
所述电源盒设置在所述部件容纳壳远离所述风道的一侧,所述电路板安装腔沿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部件容纳壳的另一侧,所述电路板安装腔靠近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设置,所述电路板安装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风道和所述电源盒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在上述的取暖器主机壳体中,可选的是,所述电源盒背离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的一侧设有电源盒盖板,电源盒盖板可拆卸的连接在电源盒上;所述电路板安装腔背离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的一侧设有电路板安装腔盖板,电路板安装腔盖板可拆卸的连接在电路板安装腔上。
在上述的取暖器主机壳体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的所述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加强板。
在上述的取暖器主机壳体中,可选的是,所述风道远离所述第一风机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的一侧的外侧壁设置有加强筋。
在上述的取暖器主机壳体中,可选的是,所述风道的内壁靠近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的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切。
在上述的取暖器主机壳体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一风机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部件容纳壳的壳体厚度值。
在上述的取暖器主机壳体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为离心式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转动轴均平行于所述主机壳体的高度方向。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取暖器,至少包括取暖器主机;所述取暖器主机至少包括上述的取暖器主机壳体。
在上述的取暖器中,可选的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取暖器主机壳体内部的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加热出风模块;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风机容纳腔和第二风机容纳腔内,所述加热出风模块设置在所述风道的上方。
在上述的取暖器中,可选的是,所述加热出风模块包括PTC发热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和取暖器,该取暖器主机壳体包括部件容纳壳,部件容纳壳为一体成型结构,部件容纳壳包括第一风机容纳腔、第二风机容纳腔、风道、电路板安装腔和电源盒;第一风机容纳腔和第二风机容纳腔沿着第一方向并排设置在部件容纳壳内,第一风机容纳腔和第二风机容纳腔分别用于容纳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风道沿着第一方向设置在部件容纳壳的一侧,第二风机容纳腔的第二出风口朝向风道,第一风机容纳腔的第一出风口的方向与第二风机容纳腔的第二出风口的方向相反。电源盒设置在部件容纳壳远离风道的一侧,电路板安装腔沿第二方向设置在部件容纳壳的另一侧,电路板安装腔靠近第二风机容纳腔设置,电路板安装腔的两端分别与风道和电源盒相连接。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合理规划电路板安装腔及电源盒的排布,使得各部件之间的排布紧凑,使得取暖器主机壳体可以实现更小尺寸的设计,从而扩大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适用范围。通过采用注塑工艺将部件容纳壳一体成型,不仅可以降低制作成本,而且可以提高部件容纳壳的空间利用率,使各个部件分布的更加紧凑。通过风道的内壁靠近第二风机容纳腔的一侧与第二风机容纳腔的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切,可以有效减少气流在风道内流动产生的噪音。此外,通过在第一风机安装腔的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加强板,在风道远离第一风机容纳腔和第二风机容纳腔的一侧的外侧壁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增加了取暖器主机壳体的整体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布局合理,空间紧凑,可以降低取暖器的成本,且安全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部件容纳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部件容纳壳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部件容纳壳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部件容纳壳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部件容纳壳的又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部件容纳壳的又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部件容纳壳的又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取暖器主机;
1-部件容纳壳;
10-第一风机容纳腔;
101-第一风机;
102-第一出风口;
1021-加强板;
20-第二风机容纳腔;
201-第二风机;
202-第二出风口;
30-风道;
40-电路板安装腔;
50-电源盒;
60-加热出风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部件容纳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部件容纳壳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部件容纳壳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部件容纳壳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部件容纳壳的又一种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部件容纳壳的又一种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部件容纳壳的又一种截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主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1至附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取暖器主机壳体,包括部件容纳壳1,部件容纳壳1为一体成型结构,起到安装各个部件的作用。
具体地,部件容纳壳1包括:第一风机容纳腔10、第二风机容纳腔20、风道30、电路板安装腔40和电源盒50。
其中,第一风机容纳腔10和第二风机容纳腔20沿着第一方向L1并排设置在部件容纳壳1内,第一风机容纳腔10和第二风机容纳腔20分别用于容纳第一风机101和第二风机201;风道30沿着第一方向L1设置在部件容纳壳1的一侧,第二风机容纳腔20的第二出风口202朝向风道30,第一风机容纳腔10的第一出风口102的方向与第二风机容纳腔20的第二出风口202的方向相反。
其中,由于第一风机101起到换气作用,其第一出风口102直接与室外环境连通即可。
电源盒50设置在部件容纳壳1远离风道30的一侧,电路板安装腔40沿第二方向L2设置在部件容纳壳1的另一侧,电路板安装腔40靠近第二风机容纳腔20设置,电路板安装腔40的两端分别与风道30和电源盒50相连接。通过将电路板安装腔40和电源盒50分别设置在部件容纳壳1的两个相邻的侧壁上,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使得取暖器内部构件布局更加合理,从而可以降低取暖器的生产成本。
其中,电路板安装腔40和电源盒50的内部走线连通。具体地,电路板与电源之间可以实现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L1和第二方向L2互相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部件容纳壳1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不仅可以降低制作成本,而且可以提高部件容纳壳1的空间利用率,使各个部件分布的更加紧凑。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容纳腔10和第二风机容纳腔20沿着第一方向L1并排设置在部件容纳壳1内,且第一风机容纳腔10的第一出风口102与第二风机容纳腔20的第二出风口的朝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一风机101和第二风机201的出风互不干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电源盒50背离第二风机容纳腔20的一侧设有电源盒盖板,电源盒盖板可拆卸的连接在电源盒50上;电路板安装腔40背离第二风机容纳腔20的一侧设有电路板安装腔盖板,电路板安装腔盖板可拆卸的连接在电路板安装腔40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风机安装腔10的第一出风口102处设置有加强板1021。
进一步地,风道40远离第一风机容纳腔10和第二风机容纳腔20的一侧的外侧壁还可以设置有加强筋(图中未示出)。
为了减少气流在风道40内流动产生的噪音,风道40的内壁靠近第二风机容纳腔20的一侧与第二风机容纳腔20的第二出风口202的出风方向可以相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风机容纳腔10和第二风机容纳腔20之间的距离等于部件容纳壳1的壳体厚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机容纳腔10和第二风机容纳腔20之间的距离尽量减小,可以使得取暖器主机壳体的排布更加紧凑,取暖器主机壳体1的内部空间更加优化。具体地,由于本实施例中部件容纳壳1为注塑一体成型结构,其结构强度较大,第一风机容纳腔10和第二风机容纳腔20之间的距离等于部件容纳壳1的壳体厚度值时,即可满足容纳腔的强度需求。
整体上,第一风机容纳腔10、第二风机容纳腔20、风道30和电路板容纳腔40和电路盒50的布局合理且紧凑,有利于减少取暖器主机壳体的体积,提高取暖器主机壳体的空间利用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风机101和第二风机201均为离心式风机。而且,第一风机101和第二风机201的转动轴均平行于部件容纳壳1的高度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贯流式风机,离心式风机具有风压大的优点,其吹出的气流可传播的更远,有利于提高取暖和换气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取暖器主机壳体,包括部件容纳壳,部件容纳壳为一体成型结构,部件容纳壳包括第一风机容纳腔、第二风机容纳腔、风道、电路板安装腔和电源盒;第一风机容纳腔和第二风机容纳腔沿着第一方向并排设置在部件容纳壳内,第一风机容纳腔和第二风机容纳腔分别用于容纳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风道沿着第一方向设置在部件容纳壳的一侧,第二风机容纳腔的第二出风口朝向风道,第一风机容纳腔的第一出风口的方向与第二风机容纳腔的第二出风口的方向相反。电源盒设置在部件容纳壳远离风道的一侧,电路板安装腔沿第二方向设置在部件容纳壳的另一侧,电路板安装腔靠近第二风机容纳腔设置,电路板安装腔的两端分别与风道和电源盒相连接。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合理规划电路板安装腔及电源盒的排布,使得各部件之间的排布紧凑,使得取暖器主机壳体可以实现更小尺寸的设计,从而扩大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适用范围。通过采用注塑工艺将部件容纳壳一体成型,不仅可以降低制作成本,而且可以提高部件容纳壳的空间利用率,使各个部件分布的更加紧凑。通过风道的内壁靠近第二风机容纳腔的一侧与第二风机容纳腔的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切,可以有效减少气流在风道内流动产生的噪音。此外,通过在第一风机安装腔的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加强板,在风道远离第一风机容纳腔和第二风机容纳腔的一侧的外侧壁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增加了取暖器主机壳体的整体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布局合理,空间紧凑,且安全美观。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取暖器,至少包括取暖器主机100。取暖器主机100至少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取暖器主机壳体。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还包括:设置在取暖器主机壳体内部的第一风机101、第二风机201和加热出风模块60;第一风机101和第二风机201分别安装在第一风机容纳腔10和第二风机容纳腔20内,加热出风模块60设置在风道40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101为换气风机,第二风机201为出风风机。
其中,取暖器的工作原理为,气体进入取暖器主机100的内部,一部分气体经第一风机101(即换气风机)的进风口进入第一风机101,并经过第一风机101的第一出风口102排入到室外环境;另一部分气体经过第二风机201的进风口进入第二风机201,并经过第二风机201的第二出风口202吹出,在经过加热出风模块60加热后,吹到室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容纳腔10和第二风机容纳腔20沿着第一方向L1并排设置在部件容纳壳1内,且第一风机101的第一出风口102与第二风机201的第二出风口202的方向相反,使得第一风机101和第二风机201的出风互不干扰。加热出风模块60设置为长条形,其分布在靠近第二风机201的第二出风口202的一侧,第二风机201吹出的气流经过加热出风模块60加热后,吹到室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由于取暖器主机100内的各个部件的布局合理且紧凑,有利于减少取暖器主机壳体的体积,提高取暖器主机壳体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取暖器的适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加热出风模块60包括PTC发热体。PTC发热体一般由PTC陶瓷发热元件和铝管组成,具有热阻小,换热效率低的优点,是一种自动恒温、省电的电加热器。由于其安全性能很高,任何应用情况下不会产生电热管类加热器表面的“发红”的现象,避免了烫伤和火灾等安全隐患。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取暖器,至少包括取暖器主机壳体,该取暖器主机壳体包括部件容纳壳,部件容纳壳为一体成型结构,部件容纳壳包括第一风机容纳腔、第二风机容纳腔、风道、电路板安装腔和电源盒;第一风机容纳腔和第二风机容纳腔沿着第一方向并排设置在部件容纳壳内,第一风机容纳腔和第二风机容纳腔分别用于容纳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风道沿着第一方向设置在部件容纳壳的一侧,第二风机容纳腔的第二出风口朝向风道,第一风机容纳腔的第一出风口的方向与第二风机容纳腔的第二出风口的方向相反。电源盒设置在部件容纳壳远离风道的一侧,电路板安装腔沿第二方向设置在部件容纳壳的另一侧,电路板安装腔靠近第二风机容纳腔设置,电路板安装腔的两端分别与风道和电源盒相连接。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合理规划电路板安装腔及电源盒的排布,使得各部件之间的排布紧凑,使得取暖器主机壳体可以实现更小尺寸的设计,从而扩大取暖器主机壳体的适用范围。通过采用注塑工艺将部件容纳壳一体成型,不仅可以降低制作成本,而且可以提高部件容纳壳的空间利用率,使各个部件分布的更加紧凑。通过风道的内壁靠近第二风机容纳腔的一侧与第二风机容纳腔的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切,可以有效减少气流在风道内流动产生的噪音。此外,通过在第一风机安装腔的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加强板,在风道远离第一风机容纳腔和第二风机容纳腔的一侧的外侧壁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增加了取暖器主机壳体的整体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布局合理,空间紧凑,可以降低取暖器的成本,且安全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取暖器主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部件容纳壳,所述部件容纳壳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部件容纳壳包括:第一风机容纳腔、第二风机容纳腔、风道、电路板安装腔和电源盒;
所述第一风机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沿着第一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部件容纳壳内,所述第一风机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分别用于容纳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风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部件容纳壳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的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风道,所述第一风机容纳腔的第一出风口的方向与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的第二出风口的方向相反;
所述电源盒设置在所述部件容纳壳远离所述风道的一侧,所述电路板安装腔沿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部件容纳壳的另一侧,所述电路板安装腔靠近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设置,所述电路板安装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风道和所述电源盒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主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盒背离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的一侧设有电源盒盖板,电源盒盖板可拆卸的连接在电源盒上;所述电路板安装腔背离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的一侧设有电路板安装腔盖板,电路板安装腔盖板可拆卸的连接在电路板安装腔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主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腔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加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主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远离所述第一风机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的一侧的外侧壁设置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主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内壁靠近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的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切。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主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风机容纳腔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部件容纳壳的壳体厚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主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为离心式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转动轴均平行于所述主机壳体的高度方向。
8.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取暖器主机;所述取暖器主机至少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主机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取暖器主机壳体内部的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加热出风模块;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风机容纳腔和第二风机容纳腔内,所述加热出风模块设置在所述风道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出风模块包括PTC发热体。
CN201922477252.4U 2019-12-31 2019-12-31 取暖器主机壳体和取暖器 Active CN211600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77252.4U CN211600883U (zh) 2019-12-31 2019-12-31 取暖器主机壳体和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77252.4U CN211600883U (zh) 2019-12-31 2019-12-31 取暖器主机壳体和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00883U true CN211600883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99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77252.4U Active CN211600883U (zh) 2019-12-31 2019-12-31 取暖器主机壳体和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008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00883U (zh) 取暖器主机壳体和取暖器
CN110785066B (zh)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CN110785064B (zh)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CN21014165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TWI490441B (zh) 資訊機房用空調裝置
CN217876206U (zh) 除湿机
CN21182273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955470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0035675U (zh) 取暖器
CN114760810A (zh) 储能电源
CN209763239U (zh) 取暖器主机壳体及取暖器
CN210179766U (zh) 风管式风管机
CN210141634U (zh) 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0014445U (zh) 空调器
CN211909421U (zh) 一种控制柜用散热装置
CN113154535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1031766A (zh) 电烤箱散热风道及具有其的电烤箱
CN219756485U (zh) 便于检修的机身结构以及风暖型浴室取暖器
CN105805861B (zh) 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冷热风隔离结构
CN111981576A (zh) 风管式风管机
CN215832040U (zh) 一种便于清理灰尘的取暖器
CN217772080U (zh) 烹饪装置及其散热结构
CN21182271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841246U (zh) 空调室内柜机
CN218352967U (zh) 一种散热器及标准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