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83984U - 岸基拖船装置 - Google Patents

岸基拖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83984U
CN215883984U CN202121591924.5U CN202121591924U CN215883984U CN 215883984 U CN215883984 U CN 215883984U CN 202121591924 U CN202121591924 U CN 202121591924U CN 215883984 U CN215883984 U CN 215883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supporting plate
shore
movable support
rotat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919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友谊
周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Junjie Yach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Junjie Yach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Junjie Yach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Junjie Yach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919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83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83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83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岸基拖船装置,包括输送轨道、三角拖架、水平轨道、移动支架和托板。输送轨道的后端可倾斜地设于岸沿上并伸进水中;三角拖架通过第一转轮组置于输送轨道上;水平轨道呈水平地设于三角拖架上;移动支架的左右两端上均设有第二转轮组和升降组件,第二转轮组与水平轨道相配合,前后两个相邻的移动支架相铰接在一起;托板的一端与移动支架的中段铰接,托板的另一端抵在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上,托板用于支撑船舶。托板的调节方便快捷,使得船舶可以快速平稳地置于托板上,三角拖架和移动支架的移动受到的阻力小,可快速方便地升起船舶和平移船舶,大大提高了将船舶从水面上拖至岸上的效率。

Description

岸基拖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岸基拖船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的制作以及维修,需要在水上进行,船舶在岸上或者船坞制作完成后,才下水,而需要维护的时候,则需要通过船坞升起船舶或者将船舶拖上岸。使用船坞的方式需要使用到船坞和垫块等设备,船坞下沉和升起使用的时间长,成本非常高;船舶拖上岸的方式需要使用到气囊和拖船机,在倾斜的岸沿上拖动船舶,船舶拖至指定位置后还需要用垫块支撑起船体,使用到的设备较多,步骤繁多,工作量大,最终导致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且将船舶拖上岸的方式不适用于小型船舶,导致小型船舶的维护更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岸基拖船装置,能够快速将船舶从水面上拖至岸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岸基拖船装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输送轨道、三角拖架、两根相互平行的水平轨道、多个移动支架和托板。所述输送轨道的后端可倾斜地设于岸沿上并伸进水中;所述三角拖架上设有多个第一转轮组,所述三角拖架通过所述第一转轮组置于所述输送轨道上;所述水平轨道呈水平地设于所述三角拖架上;所述移动支架的左右两端上均设有第二转轮组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转轮组与所述水平轨道相配合,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移动支架相铰接在一起;所述托板的数量和所述升降组件的数量相等,所述托板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支架的中段铰接,所述托板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上,所述托板用于支撑船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岸基拖船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为所述输送轨道的后端可倾斜地设于岸沿上并伸进水中,输送轨道和第一转轮组的配合,使得三角拖架可轻松地在输送轨道的引导下爬上岸上,且保证了所述水平轨道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二转轮组和所述水平轨道的配合,使得移动支架可轻松地实现平移;升降组件驱动托板的另一端上升或下降,改变托板的倾斜度,使得托板贴合船底,托板支撑船底的同时还能保持船舶的平衡,也就是说,通过控制托板的倾斜度,使得托板可适用于支撑不同船底外形的船舶;前后两个相邻的所述移动支架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可使得两个相邻的移动支架可处于不同的高度上,当轨道上凹凸不平时,所有的移动支架仍连在一起并可在轨道上继续移动。托板的调节方便快捷,使得船舶可以快速平稳地置于托板上,三角拖架和移动支架的移动受到的阻力小,可快速方便地升起船舶和平移船舶,大大提高了将船舶从水面上拖至岸上的效率,且工作量小,设备以及人力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送轨道的前后两端分别为水平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倾斜角度和所述三角拖架的斜面的倾斜角度一致,所述第一转轮组设于所述三角拖架的所述斜面上,所述水平段的横截面尺寸和所述水平轨道的横截面尺寸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卷扬机,所述卷扬机设于所述输送轨道的前方,所述卷扬机的缆绳可与所述三角拖架或最前方的所述移动支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多根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个相邻的所述移动支架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套筒以及顶升杆,所述套筒设于所述移动支架上,所述顶升杆的下端插进所述套筒,所述托板的另一端抵在所述顶升杆的上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升杆的上端通过铰轴铰接有支撑块,所述铰轴的长度方向和所述输送轨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支撑块的侧面或上表面与所述托板的侧面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升杆为螺纹杆,所述顶升杆上设有螺母,所述螺母可抵在所述套筒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降组件为直线驱动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转轮组包括安装座以及至少两个转轮,所述安装座的中段与所述三角拖架连接,所述转轮分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前后两端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岸基拖船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岸基拖船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输送轨道100、三角拖架200、第一转轮组210、安装座211、转轮212、水平轨道300、移动支架400、第二转轮组410、升降组件420、套筒421、顶升杆422、托板500、连杆600、支撑块700、螺母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岸基拖船装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输送轨道100、三角拖架200、两根相互平行的水平轨道300、多个移动支架400和托板500。输送轨道100的后端可倾斜地设于岸沿上并伸进水中;三角拖架200上设有多个第一转轮组210,三角拖架200通过第一转轮组210置于输送轨道100上;水平轨道300呈水平地设于三角拖架200上;移动支架400的左右两端上均设有第二转轮组410和升降组件420,第二转轮组410与水平轨道300相配合,前后相邻的两个移动支架400相铰接在一起;托板500的数量和升降组件420的数量相等,托板500的一端与移动支架400的中段铰接,托板500的另一端抵在升降组件420的输出端上,托板500用于支撑船舶。
因为输送轨道100的后端可倾斜地设于岸沿上并伸进水中,输送轨道100和第一转轮组210的配合,使得三角拖架200可轻松地在输送轨道100的引导下爬上岸上,且保证了水平轨道300呈水平设置;第二转轮组410和水平轨道300的配合,使得移动支架400可轻松地实现平移;升降组件420驱动托板500的另一端上升或下降,改变托板500的倾斜度,使得托板500贴合船底,托板500支撑船底的同时还能保持船舶的平衡,也就是说,通过控制托板500的倾斜度,使得托板500可适用于支撑不同船底外形的船舶;前后两个相邻的移动支架400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可使得两个相邻的移动支架400可处于不同的高度上,当轨道上凹凸不平时,所有的移动支架400仍连在一起并可在轨道上继续移动。托板500的调节方便快捷,使得船舶可以快速平稳地置于托板500上,三角拖架200和移动支架400的移动受到的阻力小,可快速方便地升起船舶和平移船舶,大大提高了将船舶从水面上拖至岸上的效率,且工作量小,设备以及人力成本较低。
当需要将船舶拖至岸上时,三角拖架200携带着移动支架400和托板500移动至水中,然后通过升降组件420调节托板500的倾斜度,使得托板500抵在船底,接着拉动三角拖架200上岸即可将移动支架400和船舶运至岸上,最后通过移动支架400即可实现船舶的平移,整个过程中,船舶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且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当然,也可操作三角拖架200携带着移动支架400和托板500移动至水面上,利用其它设备将船舶吊至托板500上方,然后通过升降组件420调节托板500的倾斜度,使得托板500与船底贴合,接着拉动三角拖架200上岸即可将移动支架400和船舶运至岸上。
三角拖架200为桁架结构,三角拖架200沿前后方向纵剖的横截面外形呈三角形。三角拖架200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水平面、竖直面和斜面,水平面和斜面交接处处于三角拖架200的前端,竖直面处于三角拖架200的后端。第一转轮组210和水平轨道300分别设于斜面和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输送轨道100的前后两端分别为水平段和倾斜段,倾斜段的倾斜角度和三角拖架200的斜面的倾斜角度一致,水平段可设于平整的地面,倾斜段可设于岸沿的斜坡山;第一转轮组210设于三角拖架200的斜面上,使得三角拖架200在倾斜段上移动时,三角拖架200的上表面仍保持水平状;水平段的横截面尺寸和水平轨道300的横截面尺寸一致,使得第二转轮组410可与水平段相配合,第二转轮组410可在水平段的支撑和导向下移动。三角拖架200驱动移动支架400,当移动支架400上升至与水平段平齐的高度的时候,可驱动移动支架400移动至水平段上,进而实现平移移动支架400和船舶。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岸基拖船装置还包括卷扬机,卷扬机设于输送轨道100的前方,卷扬机的缆绳可与三角拖架200或最前方的移动支架400连接。卷扬机通过缆绳拖动三角拖架200在输送轨道100上移动,或者卷扬机通过缆绳拖动移动支架400在水平轨道300上移动。卷扬机作为动力源设于地面上。
可以理解的是,当缆绳与三角拖架200连接时,卷扬机通过缆绳可拖动三角拖架200在倾斜段上移动;当缆绳与最前方的移动支架400连接时,卷扬机通过缆绳可拖动三角拖架200在输送轨道100和水平段上移动。三角拖架200的前端和最前方的移动支架400上均设有拖钩或拖扣。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岸基拖船装置还包括多根连杆600,连杆600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个相邻的移动支架400铰接。前后两个相邻的移动支架400通过连杆600连接,使得前后两个相邻的移动支架400的间距增大,保证船舶具有足够的移动支架400支撑的同时,避免移动支架400的数量过多,进而有效地控制岸基拖船装置的成本。且连杆600的结构强度较高,能够承受移动支架400与移动支架400之间的牵引力。
可以理解的是,移动支架400的左端与相邻的另一移动支架400的左端通过一根连杆600连接,移动支架400的右端与相邻的另一移动支架400的右端通过另一根连杆600连接,使得移动支架400的左右两端受力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组件420包括套筒421以及顶升杆422,套筒421设于移动支架400上,顶升杆422的下端插进套筒421,托板500的另一端抵在顶升杆422的上端上。套筒421起到引导顶升杆422升降的作用,顶升杆422上升时,升降组件420的长度增大,顶升杆422就可以顶升托板500的另一端,使得托板500的倾斜度增大;反之,顶升杆422下降时,升降组件420的长度变小,托板500的另一端随着顶升杆422下降,使得托板500的倾斜度变小。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顶升杆422的上端通过铰轴铰接有支撑块700,铰轴的长度方向和输送轨道100的长度方向相同,支撑块700的侧面或上表面与托板500的侧面抵接。顶升杆422升降的时候,支撑块700可绕着铰轴转动,使得支撑块700的侧面或上表面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保证支撑块700和托板500贴合,支撑块700和托板500之间为面与面接触,支撑块700和托板500接触区域的面积足够大,支撑块700可在托板500上滑移,且保证了支撑块700和托板500之间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顶升杆422为螺纹杆,顶升杆422上设有螺母800,螺母800可抵在套筒421的上表面。转动螺母800,使得螺母800处于顶升杆422上不同的高度,就可以调节顶升杆422的高度,进而调节托板500的倾斜度,操作简单快捷。
另一实施例中,升降组件420为直线驱动机构,升降组件420直接可驱动托板500的另一端升降,进而调节托板500的倾斜度,无需人力过多干预,方便快捷。升降组件420可为气缸或油缸或丝杠移动副。升降组件420的本体与移动支架400固定连接时,升降组件420的输出端抵在托板500的另一端上。当然,升降组件420的本体与移动支架400铰接时,升降组件420的输出端与托板500的另一端也要采用铰接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轮组210包括安装座211以及至少两个转轮212,安装座211的中段与三角拖架200连接,转轮212分设于安装座211的前后两端上,可使得安装座211受力平衡且具有更大的载荷,最终使得三角拖架200可承载更大质量的移动支架400和船舶。同理,第二转轮组410的结构和第一转轮组210的结构相同或者类似,在此不做冗余的介绍。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岸基拖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根相互平行的输送轨道,所述输送轨道的后端可倾斜地设于岸沿上并伸进水中;
三角拖架,所述三角拖架上设有多个第一转轮组,所述三角拖架通过所述第一转轮组置于所述输送轨道上;
两根相互平行的水平轨道,所述水平轨道呈水平地设于所述三角拖架上;
多个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支架的左右两端上均设有第二转轮组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转轮组与所述水平轨道相配合,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移动支架相铰接在一起;
托板,所述托板的数量和所述升降组件的数量相等,所述托板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支架的中段铰接,所述托板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上,所述托板用于支撑船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基拖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的前后两端分别为水平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倾斜角度和所述三角拖架的斜面的倾斜角度一致,所述第一转轮组设于所述三角拖架的所述斜面上,所述水平段的横截面尺寸和所述水平轨道的横截面尺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岸基拖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扬机,所述卷扬机设于所述输送轨道的前方,所述卷扬机的缆绳可与所述三角拖架或最前方的所述移动支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基拖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个相邻的所述移动支架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基拖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套筒以及顶升杆,所述套筒设于所述移动支架上,所述顶升杆的下端插进所述套筒,所述托板的另一端抵在所述顶升杆的上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岸基拖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杆的上端通过铰轴铰接有支撑块,所述铰轴的长度方向和所述输送轨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支撑块的侧面或上表面与所述托板的侧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岸基拖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杆为螺纹杆,所述顶升杆上设有螺母,所述螺母可抵在所述套筒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基拖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为直线驱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基拖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轮组包括安装座以及至少两个转轮,所述安装座的中段与所述三角拖架连接,所述转轮分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前后两端上。
CN202121591924.5U 2021-07-13 2021-07-13 岸基拖船装置 Active CN215883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1924.5U CN215883984U (zh) 2021-07-13 2021-07-13 岸基拖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1924.5U CN215883984U (zh) 2021-07-13 2021-07-13 岸基拖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83984U true CN215883984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501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91924.5U Active CN215883984U (zh) 2021-07-13 2021-07-13 岸基拖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839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1598A (zh) * 2022-12-14 2023-03-10 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上排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1598A (zh) * 2022-12-14 2023-03-10 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上排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8420B (zh) 便于小型河道船下水的辅助装置
CN106564565A (zh) 一种舵桨工装车及舵桨安装工艺
CN201406288Y (zh) 重型浮式起重机的臂架滑移系统
CN215883984U (zh) 岸基拖船装置
CN215859952U (zh) 一种平稳高效的云梯
CN201240487Y (zh) 船艉结构安装装置
KR20130012414A (ko) 양식장 관리장치
CN112977730B (zh) 一种导管架运输安装系统
CN110541445A (zh) 一种绞吸式挖泥船的缓冲油缸控制方法
CN103264754A (zh) 拖船系统
BE1018570A4 (nl) Inrichting voor het overbrengen van voorwerpen op zee.
KR100895112B1 (ko) 선박 인양장치
CN107856815A (zh) 一种用于风电平台的海上舷梯
KR101059011B1 (ko) 요트 인양 크레인
CN2913289Y (zh) 移动式悬链斗卸船机
CN203450337U (zh) 拖船系统
CN114408106B (zh) 打捞用海上工作平台及打捞方法
CN210310075U (zh) 一种云轨搬运定位专用车
CN212052933U (zh) 全方位双刀轮采盐船
CN109204738B (zh) 一种升降式船舶下水滑道
CN109319060A (zh) 一种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
CN111268594B (zh) 一种用于舰船检修和下水的辅助设备
CN207312969U (zh) 一种气垫船的吊装装置
KR102021981B1 (ko) 분리형 대차를 갖는 선양장 구조물
CN217180372U (zh) 一种用于船舶下水支撑座的载荷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