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88005U - 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88005U
CN215788005U CN202121952317.7U CN202121952317U CN215788005U CN 215788005 U CN215788005 U CN 215788005U CN 202121952317 U CN202121952317 U CN 202121952317U CN 215788005 U CN215788005 U CN 215788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hole
wire spring
wire
detection device
lin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523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怀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a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a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a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a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523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88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88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88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包括线簧孔振盘,所述线簧孔振盘右侧贯穿连接有直振输送装置,所述直振输送装置右端内侧连接有线簧孔到料检测光纤,所述直振输送装置右端安装有可对线簧孔顶出的错位机构,所述错位机构上方设置有可对线簧孔进行取料的取线簧孔机构,所述取线簧孔机构后侧安装有位移气缸,所述错位机构前侧设置有CCD缺线检测装置,所述不良品输出料槽左端下方通过支架安装有治具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错位机构包含的第一气缸和错位板,与现有的线簧孔缺线检测装置相比,能够自动的将线簧孔依次间歇的推出,从而便于了取线簧孔将其取出,增加了整体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簧孔检测领域,尤其是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线簧插孔其全称为单叶回转双曲面线簧插孔,其是电连接器产品上使用的一种高可靠插孔组件,孔内由多根弹性镀金或镀银金属丝按单叶回转双曲面的直母线排列,而其在装配过程中,目前需要由人工单独将缺线产品挑出来,费时费力。
为此,我们提出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利用取线簧孔机构能够有效的将推出的线簧孔取出,从而使得上料缺线检测装置全自动的进行缺线检查工作,进而提高了线簧孔的上料组装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包括线簧孔振盘,所述线簧孔振盘右侧贯穿连接有直振输送装置,在靠近所述直振输送装置的左端安装有满料检测光纤,所述直振输送装置右端内侧连接有线簧孔到料检测光纤,所述直振输送装置右端安装有可对线簧孔顶出的错位机构,且所述错位机构上方设置有可对线簧孔取料的取线簧孔机构,所述错位机构上方设置有可对线簧孔进行取料的取线簧孔机构,所述取线簧孔机构后侧安装有位移气缸,且在靠近所述取线簧孔机构前侧安装有可对其进行定位的挡停气缸,所述错位机构前侧设置有CCD缺线检测装置,且所述CCD缺线检测装置上方通过支架连接有不良品输出料槽,所述不良品输出料槽左端下方通过支架安装有治具组件。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错位机构包括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直振输送装置末端后侧的第一气缸,且所述第一气缸通过活塞焊接有错位板,通过第一气缸配合着活塞能够有效的带动错位板对线簧孔进行推料。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错位板与所述直振输送装置末端为贯穿连接,且两者同时构成滑动结构,通过直振输送装置能够有效的将线簧孔传送到错位板下方。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取线簧孔机构包括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错位板上方的第二气缸,且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活塞焊接有取料组件,能够通过取料组件有效的对推出的线簧孔进行取料。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治具组件包括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CCD缺线检测装置右侧的线簧孔治具,能够通过线簧孔治具有效的对线簧孔进行修整。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线簧孔治具上方中间处焊接有固定杆,且所述固定杆与线簧孔为贯穿连接,能够通过固定杆有效的将线簧孔套在治具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错位机构包含的第一气缸和错位板,与现有的线簧孔缺线检测装置相比,能够自动的将线簧孔依次间歇的推出,从而便于了取线簧孔将其取出,增加了整体的便捷性。
2.本实用新型,利用取线簧孔机构包含的第二气缸和取料组件,与现有的线簧孔缺线检测装置相比,能够有效的将推出的线簧孔取出,从而使得上料缺线检测装置全自动的进行缺线检查工作,进而提高了线簧孔的上料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中直振输送装置和错位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簧孔振盘;2、直振输送装置;3、满料检测光纤;4、线簧孔到料检测光纤;5、错位机构;501、第一气缸;502、错位板;6、取线簧孔机构;601、第二气缸;602、取料组件;7、位移气缸;8、挡停气缸;9、CCD缺线检测装置;10、不良品输出料槽;11、治具组件;1101、线簧孔治具;1102、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包括线簧孔振盘1,线簧孔振盘1右侧贯穿连接有直振输送装置2,在靠近直振输送装置2的左端安装有满料检测光纤3,直振输送装置2右端内侧连接有线簧孔到料检测光纤4,直振输送装置2右端安装有可对线簧孔顶出的错位机构5,且错位机构5上方设置有可对线簧孔取料的取线簧孔机构6,错位机构5上方设置有可对线簧孔进行取料的取线簧孔机构6,取线簧孔机构6后侧安装有位移气缸7,且在靠近取线簧孔机构6前侧安装有可对其进行定位的挡停气缸8,错位机构5前侧设置有CCD缺线检测装置9,且CCD缺线检测装置9上方通过支架连接有不良品输出料槽10,不良品输出料槽10左端下方通过支架安装有治具组件11。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错位机构5包括通过支架固定在直振输送装置2末端后侧的第一气缸501,且第一气缸501通过活塞焊接有错位板502,错位板502与直振输送装置2末端为贯穿连接,且两者同时构成滑动结构,启动第一气缸501驱动错位板502来对直振输送装置2末端的线簧孔依次间歇的推出。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与实施例1相区别的是:取线簧孔机构6包括通过支架安装在错位板502上方的第二气缸601,且第二气缸601通过活塞焊接有取料组件602,启动第二气缸601驱动取料组件602并将错位板502推出的线簧孔取出。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和图3,与实施例2相区别的是:治具组件11包括通过支架安装在CCD缺线检测装置9右侧的线簧孔治具1101,线簧孔治具1101上方中间处焊接有固定杆1102,且固定杆1102与线簧孔为贯穿连接,通过CCD缺线检测装置9来对线簧孔进行检测是否缺线,如果缺线将线簧孔放入不良品出料槽中10,如果不缺线将线簧孔配合着固定杆1102放入线簧孔治具1101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如图1-3所示,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先由线簧孔振盘1出料,接着配合着直振输送装置2往右侧输送,通过满料检测光纤3对直振输送装置2上方的线簧孔检测是否满料,当线簧孔移动到右端时,通过线簧孔到料检测光纤4对其检测到位,此时启动第一气缸501驱动错位板502来对线簧孔依次间歇的推出,接着启动第二气缸601驱动取料组件602并将推出的线簧孔取出,然后启动位移气缸7对取线簧孔机构6向前侧推动,使得取料组件602下方的线簧孔位移到CCD缺线检测装置9上方时,用挡停气缸8进行定位,然后通过CCD缺线检测装置9来对线簧孔进行检测是否缺线,如果缺线将线簧孔放入不良品出料槽中10,如果不缺线将线簧孔配合着固定杆1102放入线簧孔治具1101内侧,以上结构能够通过上料缺线检测装置全自动的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线簧孔的上料组装效率,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和便捷性,这便是本案的工作原理,由此,完成一系列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包括线簧孔振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簧孔振盘(1)右侧贯穿连接有直振输送装置(2),在靠近所述直振输送装置(2)的左端安装有满料检测光纤(3),所述直振输送装置(2)右端内侧连接有线簧孔到料检测光纤(4),所述直振输送装置(2)右端安装有可对线簧孔顶出的错位机构(5),且所述错位机构(5)上方设置有可对线簧孔取料的取线簧孔机构(6),所述错位机构(5)上方设置有可对线簧孔进行取料的取线簧孔机构(6),所述取线簧孔机构(6)后侧安装有位移气缸(7),且在靠近所述取线簧孔机构(6)前侧安装有可对其进行定位的挡停气缸(8),所述错位机构(5)前侧设置有CCD缺线检测装置(9),且所述CCD缺线检测装置(9)上方通过支架连接有不良品输出料槽(10),所述不良品输出料槽(10)左端下方通过支架安装有治具组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错位机构(5)包括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直振输送装置(2)末端后侧的第一气缸(501),且所述第一气缸(501)通过活塞焊接有错位板(5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错位板(502)与所述直振输送装置(2)末端为贯穿连接,且两者同时构成滑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线簧孔机构(6)包括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错位板(502)上方的第二气缸(601),且所述第二气缸(601)通过活塞焊接有取料组件(6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组件(11)包括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CCD缺线检测装置(9)右侧的线簧孔治具(11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簧孔治具(1101)上方中间处焊接有固定杆(1102),且所述固定杆(1102)与线簧孔为贯穿连接。
CN202121952317.7U 2021-08-19 2021-08-19 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 Active CN215788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2317.7U CN215788005U (zh) 2021-08-19 2021-08-19 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2317.7U CN215788005U (zh) 2021-08-19 2021-08-19 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88005U true CN215788005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33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52317.7U Active CN215788005U (zh) 2021-08-19 2021-08-19 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88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21208B (zh) 一种用于连接器组装的自动装配装置
CN110661158B (zh) 一种小插针间距的针座连接器自动组装机
CN215788005U (zh) 用于线簧孔后套压接机的线簧孔上料缺线检测装置
CN211629494U (zh) 数据线端口装壳注塑一体式流水线
CN211027156U (zh) 电芯短路检测装置
CN208787887U (zh) 一种汽车座椅马达胶盖中电感的自动切断组装机构
CN103706936B (zh) 电容点焊机
CN210115679U (zh) 电子引火元件压接机
CN210876324U (zh) 一种电池有无及电量检测流线
CN214924743U (zh) 一种聚丙烯切割装置
CN212525021U (zh) 保险丝转接镍片厚度检测和阻值检测机
CN211492951U (zh) 一种制药用压片机防撞收料机构
CN205169698U (zh) 一种smt料盘质量检测及空盘扫描装置
CN215645394U (zh) 应用于保持夹自动组装机的裁切插入装置
CN210126826U (zh) 烹饪设备
CN210449915U (zh) 一种端子自动选别装置
CN215221240U (zh) 一种连接器端子插装结构
CN214558642U (zh) 螺丝焊接机
CN210146465U (zh) 一种冲压端子检测设备
CN214442489U (zh) 视觉检测铆合一体机
CN215390904U (zh) 一种可分拣的标签外观检测装置
CN214289485U (zh) 一种锂电模切辅料视觉检测装置
CN215207274U (zh) 一种用于端子压合的输送装置
CN214235133U (zh) 锂电池pack包装工序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线
CN213770189U (zh) 直线送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