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0305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0305U
CN215770305U CN202121401530.9U CN202121401530U CN215770305U CN 215770305 U CN215770305 U CN 215770305U CN 202121401530 U CN202121401530 U CN 202121401530U CN 215770305 U CN215770305 U CN 215770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shielding portion
frame body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015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贺龙
杨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015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0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0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03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以及边框组件,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沿上下排布,边框组件包括沿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排布的两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遮挡部以及安装部,安装部由遮挡部朝向显示装置的内部凸出形成,第一显示面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支撑结构的安装部的上端面粘贴固定,第二显示面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支撑结构的安装部的下端面粘贴固定。该设置方式使得只需通过一组边框组件上的两组支撑结构便可以实现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之间的粘贴固定,使得显示装置更加轻薄,减少显示装置的宽度,也使得双面模组的组装更加简洁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对不同产品的需求,显示装置已经成为电子设备未来的趋势。现有的显示装置大都是通过两组边框组件实现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之间的粘贴固定。此种方式需要先通过双面胶等粘合物将其中一个显示面板固定在第一组边框组件上,然后再通过双面胶等粘合物将另一个显示面板固定在第二组边框组件上,并且两组边框组件之间也需要通过双面胶等粘合物进行固定,并且需要将第二组边框组件U折,用于将第一组边框组件包覆起来,保证两组边框组件之间的稳定性。该设置方式需要使用两组边框组件,增加了边框组件的数量,也增加了双面胶等粘合物的使用。此外,由于双面胶等粘合物具有一定的厚度,增大了显示装置的厚度和宽度,由于需要将第二组边框组件U折,也增加了显示装置的宽度。并且该设置方式也使得组装繁琐,费时费力,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减少双面胶等粘合物的使用,减少显示装置的厚度以及宽度,以使整体更加轻薄化、组装简洁方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沿上下排布的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边框组件,包括沿所述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排布的两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遮挡部以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由所述遮挡部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内部凸出形成,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安装部的上端面粘贴固定,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安装部的下端面粘贴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胶层,所述第一显示面板通过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接;以及
第二胶层,所述第二显示面板通过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安装部包括:
上凸起,与所述遮挡部相连接;以及
下凸起,与所述遮挡部相连接,且与所述上凸起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且形成插接槽,所述导光板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对应的所述插接槽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边框组件通过铸造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遮挡部包括背板遮挡部以及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设置在所述背板遮挡部的内侧,所述安装部由所述胶框本体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内部延伸形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凸起和所述下凸起均由所述胶框本体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内部延伸形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遮挡部包括背板遮挡部以及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设置在所述背板遮挡部的内侧;所述上凸起由所述背板遮挡部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内部延伸形成,所述下凸起由所述胶框本体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内部延伸形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遮挡部还包括侧部胶层,所述背板遮挡部与所述胶框本体通过所述侧部胶层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光学膜片组,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以及
第二光学膜片组,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包括由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到所述导光板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上扩散片、第一上棱镜片、第一下棱镜片以及第一下扩散片;
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包括由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到所述导光板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二上扩散片、第二上棱镜片、第二下棱镜片以及第二下扩散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以及边框组件,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沿上下排布,边框组件包括沿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排布的两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遮挡部以及安装部,安装部由遮挡部朝向显示装置的内部凸出形成,第一显示面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支撑结构的安装部的上端面粘贴固定,第二显示面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支撑结构的安装部的下端面粘贴固定。该设置方式使得只需通过一组边框组件上的两组支撑结构便可以实现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之间的粘贴固定,减少了边框组件的使用,也减少了双面胶等粘合物的使用,从而使得显示装置更加轻薄,减少显示装置的宽度,也使得双面模组的组装更加简洁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边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显示装置在第二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显示装置在第四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显示装置在第一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显示装置在第三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显示装置在第一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显示装置在第三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显示装置在第二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显示装置在第四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
图中:
实施例一:
1、第一显示面板;
2、第二显示面板;
3、边框组件;31、第一支撑结构;311、第三遮挡部;312、第三安装部;3121、第一上凸起;3122、第一下凸起;3123、第一插接槽;32、第二支撑结构;321、第一遮挡部;322、第一安装部;33、第三支撑结构;331、第四遮挡部;332、第四安装部;3321、第二上凸起;3322、第二下凸起;3323、第二插接槽;34、第四支撑结构;341、第二遮挡部;342、第二安装部;
4、第一胶层;
5、第二胶层;
6、导光板;
8、第一光学膜片组;81、第一上扩散片;82、第一上棱镜片;83、第一下棱镜片;84、第一下扩散片;
9、第二光学膜片组;91、第二上扩散片;92、第二上棱镜片;93、第二下棱镜片;94、第二下扩散片;
实施例二:
1、第一显示面板;
2、第二显示面板;
3、边框组件;31、第一支撑结构;311、第三遮挡部;3111、第三背板遮挡部;3112、第三胶框本体;3113、第三侧部胶层;312、第三安装部;3121、第一上凸起;3122、第一下凸起;3123、第一插接槽;32、第二支撑结构;321、第一遮挡部;3211、第一背板遮挡部;3212、第一胶框本体;3213、第一侧部胶层;322、第一安装部;33、第三支撑结构;331、第四遮挡部;3311、第四背板遮挡部;3312、第四胶框本体;3313、第四侧部胶层;332、第四安装部;3321、第二上凸起;3322、第二下凸起;3323、第二插接槽;34、第四支撑结构;341、第二遮挡部;3411、第二背板遮挡部;3412、第二胶框本体;3413、第二侧部胶层;342、第二安装部;
4、第一胶层;
5、第二胶层;
6、导光板;
8、第一光学膜片组;81、第一上扩散片;82、第一上棱镜片;83、第一下棱镜片;84、第一下扩散片;
9、第二光学膜片组;91、第二上扩散片;92、第二上棱镜片;93、第二下棱镜片;94、第二下扩散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边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显示装置在第二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第二显示面板2与第一显示面板1沿上下正对排布,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双面显示,从而满足用户双面显示的需求。
但是现有的显示装置大都需要通过两组边框组件实现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之间的粘贴固定,增加了边框组件的数量,也增加了双面胶等粘合物的使用。此外,由于双面胶等粘合物具有一定的厚度,增大了显示装置的厚度和宽度,由于需要将第二组边框组件U折,也增加了显示装置的宽度。并且该设置方式也使得组装繁琐,费时费力,操作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边框组件3,边框组件3包括沿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排布的两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遮挡部以及安装部,安装部由遮挡部朝向显示装置的内部凸出形成,第一显示面板1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支撑结构的安装部的上端面粘贴固定,第二显示面板2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支撑结构的安装部的下端面粘贴固定。该设置方式使得只需通过一组边框组件3上的两组支撑结构便可以实现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之间的粘贴固定,减少了边框组件3的使用,也减少了双面胶等粘合物的使用,从而使得显示装置更加轻薄,减少显示装置的宽度,也使得双面模组的组装更加简洁方便。此外,遮挡部能够用来遮挡显示装置的边框,防止光源漏出,也对显示装置的边框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边框组件3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支撑结构31、第二支撑结构32、第三支撑结构33以及第四支撑结构34,其中,第一支撑结构31和第三支撑结构33为沿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排布的两组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32和第四支撑结构34为沿显示装置的长度方向排布的两组支撑结构,第一支撑结构31、第二支撑结构32、第三支撑结构33以及第四支撑结构34分别用于实现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各个边框之间的粘贴固定,从而实现边框组件3对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各个周边之间的粘贴固定,保证边框组件3固定地更加稳固。
此外,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胶层4以及第二胶层5,第一显示面板1通过第一胶层4与安装部相连接,第二显示面板2通过第二胶层5与安装部相连接,从而保证显示面板与安装部之间的稳固固定。
现结合图2对第二支撑结构3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第二支撑结构32包括第一遮挡部321以及第一安装部322,第一安装部322由第一遮挡部321朝向显示装置的内部凸出形成,第一显示面板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第一胶层4与第一安装部322的上端面粘贴固定,第二显示面板2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第二胶层5与第一安装部322的下端面粘贴固定。该结构简单,便于组装操作。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显示装置在第四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现结合图3对第四支撑结构34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第四支撑结构34与第二支撑结构32基本相同,第四支撑结构34包括第二遮挡部341以及第二安装部342,第二安装部342由第二遮挡部341朝向显示装置的内部凸出形成,第一显示面板1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胶层4与第二安装部342的上端面粘贴固定,第二显示面板2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胶层5与第二安装部342的下端面粘贴固定。该结构简单,便于组装操作。
此外,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显示装置在第一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显示装置在第三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如图4~图5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导光板6,导光板6设置在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之间并与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正对设置,导光板6能够实现将LED灯发出的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结构31和第三支撑结构33与第二支撑结构32和第四支撑结构34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为了保证导光板6在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之间固定地更加稳固,如图4~图5所示,第一支撑结构31和第三支撑结构33各自的安装部包括上凸起和下凸起,上凸起和下凸起均与对应的遮挡部相连接,上凸起与下凸起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且形成插接槽,导光板6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对应的插接槽中,从而实现第一支撑结构31和第三支撑结构33对导光板6沿其宽度方向两端的夹紧固定。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结构31包括第三遮挡部311以及第三安装部312,第三安装部312由第三遮挡部311朝向显示装置的内部凸出形成,并且,第三安装部312包括第一上凸起3121和第一下凸起3122,第一上凸起3121和第一下凸起3122均与第三遮挡部311相连接,第一上凸起3121和第一下凸起3122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且形成第一插接槽3123,导光板6沿其宽度方向的一端插接在第一插接槽3123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沿其宽度方向的一端通过第一胶层4与第一上凸起3121的上端面粘贴固定,第二显示面板2沿其宽度方向的一端通过第二胶层5与第一下凸起3122的下端面粘贴固定。
如图5所示,第三支撑结构33包括第四遮挡部331以及第四安装部332,第四安装部332由第四遮挡部331朝向显示装置的内部凸出形成,并且,第四安装部332包括第二上凸起3321和第二下凸起3322,第二上凸起3321和第二下凸起3322均与第四遮挡部331相连接,第二上凸起3321和第二下凸起3322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且形成第二插接槽3323,导光板6沿其宽度方向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二插接槽3323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1沿其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胶层4与第二上凸起3321的上端面粘贴固定,第二显示面板2沿其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胶层5与第二下凸起3322的下端面粘贴固定。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边框组件3为钣金件,钣金件采用铸造一体成型,保证边框组件3的结构强度,使得整个边框组件3的结构更加稳定,也使得便于生产边框组件3。
此外,如图2~图5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光学膜片组8和第二光学膜片组9,第一光学膜片组8沿上下方向设置在第一显示面板1与导光板6之间,第二光学膜片组9沿上下方向设置在导光板6与第二显示面板2之间,第一光学膜片组8和第二光学膜片组9能够将导光板6上的光源进行扩散,从而保证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更清晰地显示。
具体而言,如图2~图5所示,第一光学膜片组8包括由第一显示面板1到导光板6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上扩散片81、第一上棱镜片82、第一下棱镜片83以及第一下扩散片84,第二光学膜片组9包括由第二显示面板2到导光板6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二上扩散片91、第二上棱镜片92、第二下棱镜片93以及第二下扩散片94,从而保证光学膜片组对导光板6上光源的有效扩散。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公开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实施例公开的显示装置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边框组件3的支撑结构由背板以及胶框组成,背板和胶框两者之间采用胶铁一体化工艺注塑而成,能够保证边框组件3的支撑结构更加轻薄,从而使得整个显示装置更加轻薄化,提高整个显示装置的视觉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背板包括背板遮挡部,胶框包括胶框本体,遮挡部由背板遮挡部以及胶框本体组成,胶框本体设置在背板遮挡部的内侧,安装部由胶框本体朝向显示装置的内部延伸形成。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显示装置在第一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显示装置在第三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显示装置在第二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显示装置在第四支撑结构处的剖视图,优选地,如图6~图9所示,遮挡部还包括侧部胶层,背板遮挡部与胶框本体通过侧部胶层相连接,从而保证背板遮挡部和胶框本体之间的稳固连接。
现结合图6对第一支撑结构3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结构31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支撑结构31基本相同,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结构3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遮挡部311包括第三背板遮挡部3111、第三胶框本体3112以及第三侧部胶层3113,第三胶框本体3112设置在第三背板遮挡部3111的内测,第三背板遮挡部3111与第三胶框本体3112通过第三侧部胶层3113相连接,第一上凸起3121和第一下凸起3122均由第三胶框本体3112朝向显示装置的内部延伸形成。该形成方式便于组装,也便于加工形成。此外,该第三遮挡部311相对于实施例一中的第三遮挡部311来说,更加轻薄,从而使得整个边框更窄,提高显示装置的视觉效果。
现结合图7对第三支撑结构33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支撑结构33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三支撑结构33基本相同,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支撑结构33的不同之处在于:第四遮挡部331包括第四背板遮挡部3311、第四胶框本体3312以及第四侧部胶层3313,第四胶框本体3312设置在第四背板遮挡部3311的内测,第四背板遮挡部3311与第四胶框本体3312通过第四侧部胶层3313相连接,第二上凸起3321由第四背板遮挡部3311的内测朝向显示装置的内部延伸形成,第二下凸起3322由第四胶框本体3312朝向显示装置的内部延伸形成。该设置方式使得第四背板遮挡部3311将第四胶框本体3312包覆起来,进一步加强了第四背板遮挡部3311与第四胶框本体33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现结合图8对第二支撑结构3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结构32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支撑结构32基本相同,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结构3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遮挡部321包括第一背板遮挡部3211、第一胶框本体3212以及第一侧部胶层3213,第一胶框本体3212设置在第一背板遮挡部3211的内测,第一背板遮挡部3211与第一胶框本体3212通过第一侧部胶层3213相连接,第一安装部322由第一胶框本体3212朝向显示装置的内部凸出形成。该第一遮挡部321相对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遮挡部321来说,更加轻薄,从而使得整个边框更窄,提高显示装置的视觉效果。
现结合图9对第四支撑结构34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支撑结构34与实施例一中的第四支撑结构34基本相同,本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支撑结构34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遮挡部341包括第二背板遮挡部3411、第二胶框本体3412以及第二侧部胶层3413,第二胶框本体3412设置在第二背板遮挡部3411的内测,第二背板遮挡部3411与第二胶框本体3412通过第二侧部胶层3413相连接,第二安装部342由第二胶框本体3412朝向显示装置的内部凸出形成。该第二遮挡部341相对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遮挡部341来说,更加轻薄,从而使得整个边框更窄,提高显示装置的视觉效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沿上下排布的第一显示面板(1)和第二显示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边框组件(3),包括沿所述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排布的两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遮挡部以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由所述遮挡部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内部凸出形成,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安装部的上端面粘贴固定,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安装部的下端面粘贴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胶层(4),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通过所述第一胶层(4)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接;以及
第二胶层(5),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通过所述第二胶层(5)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导光板(6),所述安装部包括:
上凸起,与所述遮挡部相连接;以及
下凸起,与所述遮挡部相连接,且与所述上凸起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且形成插接槽,所述导光板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对应的所述插接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组件(3)通过铸造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包括背板遮挡部以及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设置在所述背板遮挡部的内侧,所述安装部由所述胶框本体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内部延伸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起和所述下凸起均由所述胶框本体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内部延伸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包括背板遮挡部以及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设置在所述背板遮挡部的内侧;所述上凸起由所述背板遮挡部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内部延伸形成,所述下凸起由所述胶框本体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内部延伸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还包括侧部胶层,所述背板遮挡部与所述胶框本体通过所述侧部胶层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光学膜片组(8),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与所述导光板(6)之间;以及
第二光学膜片组(9),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导光板(6)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8)包括由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到所述导光板(6)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上扩散片(81)、第一上棱镜片(82)、第一下棱镜片(83)以及第一下扩散片(84);
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9)包括由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到所述导光板(6)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二上扩散片(91)、第二上棱镜片(92)、第二下棱镜片(93)以及第二下扩散片(94)。
CN202121401530.9U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770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1530.9U CN215770305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1530.9U CN215770305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0305U true CN215770305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101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01530.9U Active CN215770305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03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53599U (zh) 一种具有膜片定位功能的液晶模组结构
CN111176015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002877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721391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16434585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4098027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15770305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3634046U (zh) 边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CN215340622U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871607U (zh) 一种膜片压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1905923U (zh) 显示装置
CN212255962U (zh) 支撑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1528867U (zh)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CN210073164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背光模组
CN210639386U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0994643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507560Y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1554563U (zh) 一种窄边框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1826835U (zh) 一种局部反组的超窄边框背光模组
CN211293533U (zh) 一种光散射组件安装稳定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6956596U (zh) 灯条组装结构和显示终端
CN111308758A (zh) 显示装置及其边框结构
CN219512491U (zh) 显示装置
CN217008523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N21112478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