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0622U -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0622U
CN215340622U CN202120856731.1U CN202120856731U CN215340622U CN 215340622 U CN215340622 U CN 215340622U CN 202120856731 U CN202120856731 U CN 202120856731U CN 215340622 U CN215340622 U CN 215340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hole
plate
limiting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567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567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0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0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0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学膜片和固定机构,背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基板和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共同侧的连接板,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为平面;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定义通孔;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用于通过所述通孔对所述光学膜片进行限位和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在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底表面到所述第二基板的顶表面之间的距离。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降低背板异物脱落,减小漏光风险,提高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光学膜片是背光模组中重要的元件,能够将光源发射的光均匀化以提供均匀的面光源。均匀的面光源进入液晶显示面板,使电子设备呈现出可视化的画面光。光学膜片的限位与固定往往依赖于膜片挂耳的结构,然而现有技术中,尤其是无中框的电子设备中,光线容易透过膜片挂耳的避位孔,导致漏光。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了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漏光风险,提高影响显示视效,减少背板异物脱落和局部变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学膜片和固定机构,所述背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基板和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共同侧的连接板;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定义通孔;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用于通过所述通孔对所述光学膜片进行限位和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在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底表面到所述第二基板的顶表面之间的距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上述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对光学膜片进行限位和固定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设置于背板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固定机构在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基板的底表面到第二基板的顶表面之间的距离,且第二基板远离第一基板的表面为平面,黏贴件可以与第二基板远离第一基板的表面紧密贴合,能够降低漏光的风险,同时也能够避免黏贴件与第二基板粘贴不牢导致黏贴件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切线II-II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二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与限位组件组装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与限位组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插入件与背板组装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插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与限位组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扩散板与固定机构和垫块组装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机构、垫块和扩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机构、垫块和扩散板组装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扩散板与黏胶层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机构、扩散板与黏胶层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属于“中心”、“中间”“内”、“外”、“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背光模组1包括背板10、光学膜片20、用于将光学膜片20固定于背板10上的固定机构30、与光学膜片20层叠设置的扩散板40和反射片50、设置于背板10上的黏贴件60和通过黏贴件60固定于背板10上的液晶玻璃70。
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0可包括第一基板11、与第一基板11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基板12和连接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版12共同侧的连接板13,以使背板10形成倒F型结构。第二基板12远离第一基板11的表面为平面,因此当背光模组1中的液晶玻璃70通过黏贴件60设置于第二基板12远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时,黏贴件60可与第二基板12紧密贴合,能够减少漏光,且能够防止粘贴不牢导致的黏贴件60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并参见图3,第二基板12开设有第一避位孔120,第二基板12还可开设与第一避位孔120间隔设置的至少一第二避位孔122,第二避位孔122的数量不限,例如可以为1、2、3、4、5或6个等,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避位孔122的数量为2,两个第二避位孔122分别设置在第一避位孔120的两侧,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避位孔122可相对第一避位孔120对称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基板12靠近第一基板11的表面具有与第一避位孔120间隔设置的至少一凸块(图未示),凸块的数量不限,例如可以为1、2、3、4、5或6个等,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凸块的数量为2,两个凸块分别设置在第一避位孔120的两侧,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凸块可相对第一避位孔120对称设置。
光学膜片20设置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且靠近第二基板12。该光学膜片20开设有通孔202。通孔202的边缘与第二基板12远离连接板13的一侧的最小距离L大于或等于1.2mm,例如,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或3mm等,进而可减少光线从该第二基板12远离连接板13的一侧漏光的风险。最小距离L的上限可根据背光模组1和电子设备的大小依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现有技术中,由于膜片挂耳结构的限制导致L值通常为0.8mm,通孔202离电子设备的显示区较近,容易发生漏光。
固定机构30设置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不凸伸出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用于对光学膜片20进行限位和固定,其在第一及第二基板11、12之间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基板11的底表面到第二基板12的顶表面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基板11的底表面是指第一基板11远离第二基板12的表面,第二基板12的顶表面是指第二基板12远离第一基板11的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机构30包括限位组件31和插入件32,其中限位组件31用于限位光学膜片20,插入件32用于对光学膜片20进行固定,防止电子设备使用时光学膜片20掉落或在自身重力下下垂导致画面局部暗影,限位组件31和插入件32为分体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限位组件31包括第一限位板310、与第一限位板310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板311和连接第一及第二限位板310、311共同侧的连接壁3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310、与第一限位板310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限位板310、第二限位板311和连接壁312可形成U型结构并定义一U型槽。第一限位板310、第二限位板311和连接壁312可为材质相同的一体结构,为了保证限位组件31的强度,避免强度过低导致限位组件31容易发生变形或者断裂,第一限位板310、第二限位板311和连接壁312的材质为SUS型不锈钢,厚度不限,可根据电子设备、背光模组1等组件的尺寸大小根据需要设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厚度为0.2mm。此外,光学膜片20设置于第一限位板310和第二限位板311之间,并靠近第二限位板311。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310可开设有插孔314,插入件32可设置于插孔314内,避免插入件32与第一基板11直接接触而损坏。第二限位板311可开设有第一穿插孔313,第一穿插孔313的长度可小于第一避位孔120的长度以使第二限位板311远离第一限位板310的部分表面暴露出来,第一穿插孔313的长度比第一避位孔120的长度小2~4mm,例如2mm、2.5mm、3mm、3.5mm或4mm等,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其中,孔(如第一避位孔、第二避位孔、第一穿插孔、通孔、或插孔等)的长度与孔的形状有关,当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时,孔的长度为孔的孔径;当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时,孔的长度为长轴直径;当孔的横截面为跑道形时,即孔的四个边为直线,相邻两个边用弧形连接,孔的长度为横截面上相隔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孔的宽度指的是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孔横截面上相隔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板311远离第一限位板310的一侧可具有与第一穿插孔313间隔设置的至少一凸起315,至少一凸起315与至少一第二避位孔122一一对应卡合(如图6所示),以避免限位组件31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的排列方向的方向上相对背板10运动。在插入件32的插入方向上,第二限位板3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的间隙仅为0.3mm~0.6mm,可有效防止限位组件31松动导致的脱落。凸起315的数量不限,与第二避位孔122的数量相对应,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凸起315的数量为2,其中一个凸起315卡合在一个第二避位孔122内,另一个凸起315卡合在另一个第二避位孔122内,具体地,可参见图5-6。凸起315的形状和尺寸不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凸起315的形状可为圆柱、棱柱、棱台等。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板311开设有与第一穿插孔313间隔设置的至少一第二穿插孔(图未示),第二基板12上的凸块与第二穿插孔一一对应卡合,以避免限位组件31在垂直于插入件32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相对背板10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限位组件31还可包括垫块316,垫块316设置于第一及第二限位板310、311之间且位于第一限位板310上,用于确保插入件32两侧的反射片50在同一平面上以及插入件32两侧的扩散板40在同一平面上,也可缓冲扩散板40膨胀对背板10产生的压力。垫块316的材质不限,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垫块316的材质为硅胶,硅胶的厚度为0.6mm。垫块316可开设有穿孔317,用于避位插入件32。
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见图1-2,插入件32可依次穿插于第一避位孔120、第一穿插孔313、通孔202、穿孔317和插孔314,以限制光学膜片20相对于背板10运动。一些实施例中,插入件32的材质可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玻纤(Glass Fiber,“GF”)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材料(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如ABS+GF10,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如PC+GF10等,材质不限定于此。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插入件32材质为PC,颜色为黑色,可避免光学膜片20中第一穿插孔202位置处产生亮斑。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插入件32包括基部320和自基部320一侧延伸设置的穿设部321,穿设部321与基部320二者固定连接设置,可为材料相同的一体结构,其中,穿设部321可穿插于第一穿插孔313、通孔202、穿孔317和插孔314,穿设部321的厚度自与基部320连接位置处向远离连接位置处的方向逐渐变薄。
一些实施例中,基部320连接穿设部321的表面A在沿着第一穿插孔313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穿设部321连接基部320的表面在相同方向上的尺寸,二者可构成T型结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基部320在沿着第一穿插孔313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可小于或等于第一避位孔120的长度,且大于第一穿插孔313长度,如此插入件32可以设置于第二基板12的第一避位孔120内,具体地,可参见图8。当所述插入件32穿插于第一避位孔120、第一穿插孔313和通孔202时,基部320的表面A超过穿设部321连接基部320的表面的部分会与第二限位板311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板310的表面接触,即第一限位板310可对插入件32起到支撑作用,因而可防止插入件32受力形变而进入背板10内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进而可以防止对光学膜片20的限位失效而出现光学膜片20局部拱起导致电子设备显示区暗影不良。
穿设部321在第一穿插孔313、通孔202、穿孔317和插孔314内悬挂设置,以避免穿设部321过长而倾斜,对穿设部321产生压力导致穿设部321损毁,以及在运输、使用等过程中由于外力导致插入件32损毁。在一些实施例中,穿设部321靠近第一限位板310的表面与第一限位板310靠近第二限位板311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3mm~0.6mm,例如,可以为0.3mm、0.35mm、0.4mm、0.45mm、0.5mm、0.55mm或0.6mm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穿设部321在穿孔317内与穿孔317的侧壁存在间隙,以避免穿设部321与穿孔317的孔壁接触摩擦,防止穿设部321损坏。一些实施例中,穿设部321与穿孔317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为0.3mm~0.6mm,例如,可以为0.3mm、0.35mm、0.4mm、0.45mm、0.5mm、0.55mm或0.6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黏贴件60可为泡棉胶带。由于固定机构30不凸出于第二基板12远离第一基板11的表面,因此背板10与黏贴件60的贴附面为平面,二者可紧密贴合,在组装过程中,液晶玻璃70组装完成及经保压流程后,黏贴件60可分别与液晶玻璃70及背板10有效接触,防止出现局部粘贴不良,进而能够降低漏光与液晶玻璃70脱落的风险。且由于黏贴件60覆盖插入件32顶部,贴附后的按压与液晶玻璃70的保压过程可使插入件32与黏贴件60粘贴,进一步限制插入件32相对背板10的运动,避免插入件32与背板10由于相对运动产生摩擦,从而降低异物出现的风险。
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机构30与光学膜片20为分体结构,且固定机构30中的限位组件31和插入件32为分体结构,因此在对背光模组1中的各部件进行组装之前可以对背板10和限位组件31提前加工,提高组装效率,而且限位组件31设置于背板10内,可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使异物掉落得到有效管控;而且如果单个元件损毁,可以对其单独进行替换,而不需要替换整个结构。
此外,由于本申请中限位组件31、插入件32分体设置,插入件32在限位组件31和背板10组装完成后再安装插入件32,能够有效避免固定机构30与背板10由于相对运动产生摩擦,从而降低异物出现的风险,而且插入件32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使得第一穿插孔的宽度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因此通孔202的边缘与第二基板12远离连接板13的一侧的最小距离可以按照需要设置成大于0.8mm,甚至大于1.2mm以减小漏光的风险。
参见图9,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A,背光模组1A包括背板10A、光学膜片20,用于将光学膜片20限位和固定在背板10A上的固定机构30A,与固定机构30A限位固定的扩散板40A,设置于背板10A上的黏贴件60和通过黏贴件60固定于背板10上的液晶玻璃70、以及将固定机构30A和扩散板40A固定连接的黏胶层80A(具体参图15)。本实施提供的背光模组1A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背板的结构和固定机构以及固定机构对光膜膜片的限位形式。
具体地,背板10A包括第一基板11A、与第一基板11A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基板12A和连接第一及第二基板11A、12A共同侧的连接板13A,以使背板10A形成倒F型结构,第一基板11A可不设置避位孔。光学膜片20设置于第一基板11A和第二基板12A之间,且靠近第二基板12A的一侧,光学膜片20可定义通孔202,通孔202的边缘与第二基板12A远离连接板13A的一侧的最小距离L可大于1.2mm,因而可减少光线从该第二基板12A远离连接板13A的一侧漏光的风险。
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见图10-12,固定机构30A包括第一限位板31A,与第一限位板31A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板32A和连接第一、第二限位板31A、32A的连接壁33A,第一限位板31A、第二限位板32A和连接壁33A可定义一U型槽34A,设置于连接壁33A远离U型34A槽开口一侧的至少一收缩垫35A(如图12)以及间隔设置于第一限位板33A远离U型槽34A开口的一侧的至少一第一限位壁36A和至少一第二限位壁37A,以对至少一收缩垫35A进行限位组装。
其中,第二限位板32A可定义一开口320A,第二限位板32A可包括第一支撑板321A和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21A一侧的第二支撑板323A,第二支撑板323A与第一支撑板321A可定义开口320A。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21A的数量可为2,第二支撑板323A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板321A之间。第二支撑板323A穿插于通孔202以将光学膜片20限位固定于第一基板11A和第二基板12A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323A可包括与连接壁33A平行连接的第一子板3230A和与第一子板3230垂直连接的第二子板3231A,第一子板3230A和第二子板3231A可形成L型结构。第一子板3230A与连接壁33A可为材料相同的一体结构,第二子板3231A设置于第一子板3230A远离连接壁33A的一侧并且远离U型槽34A开口的一侧。
收缩垫35A用于吸收扩散板40A膨胀需要的空间,可根据扩散板40A的形状变化而变化,减小对背板10A产生的压力,也能有效防止固定机构30A在电子设备成品中脱落。一些实施例中,收缩垫35A的材质可为硅胶,硬度选用30°~60°,例如,30°、35°、40°45°、50°、55°或60°等,如果硬度过小将起不到组装限位作用,如果硬度过大,扩散板40A形变加压不足以使收缩垫35A形变,收缩垫35A失去作用。收缩垫35A可通过第一限位壁36A和第二限位壁37A组装于连接壁33A远离U型34A槽开口一侧,且收缩垫35A的数量不限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收缩垫35A的数量为2,第一限位壁36A的数量为2,第二限位壁37A的数量为2,两个第一限位壁36A设置于连接壁33A相对的两侧;两个第二限位壁37A间隔设置于连接壁33A远离U型槽34A开口的一侧,并设置于两个第一限位壁36A之间,其中一个第一限位壁36A与其相邻的第二限位壁37A配合对其中一个收缩垫35A进行限位,另一个第一限位壁36A与其相邻的第二限位壁37A对另一个收缩垫35A进行限位。可以理解的,收缩垫35A为可选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壁37A与连接壁33A的连接处可定义安装孔330A,方便对收缩垫35A进行限位组装。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机构30A进一步包括加强筋38A设置于连接壁33A上并靠近至少一安装孔330A,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330A的数量可以为1、2、3、4、5或6等,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安装孔330A的数量为2,两个安装孔330A间隔设置,加强筋38A设置于两个安装孔330A之间。由于安装孔330A的存在导致的强度降低,加强筋38A用于补强固定机构30A。
请一并参见图12-13,扩散板334A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并卡合于U型槽34A内。一些实施例中,扩散板40A可定义缺口402A,用于组装与限位固定机构30。所述固定机构30A配置为沿着与缺口402A的开口方向相反的方向与扩散板40A卡合。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14,固定机构30A除了包括第一限位板31A、第二限位板32A和连接壁33A,可进一步包括设置于第一限位板31A靠近第二限位板32A的一侧至少一凸包39A以使固定机构30A扩散板40A抵紧,防止固定机构30A的U型槽34A成型公差导致的固定机构30A组装后的松动。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5,黏胶层80A设置于扩散板40A与固定机构30A之间,用于粘附扩散板40A与固定机构30A,以防止固定机构脱落,所述黏胶层80A可为双面胶。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固定机构30A设置于背板10A内部,因此,当背光模组10A中的液晶玻璃70通过黏贴件60设置于背板上时,黏贴件60可与背板10A紧密贴合,可减少漏光风险以及防止黏贴件60由于粘贴不牢而脱落,且通孔202的边缘与第二基板12A远离连接板13A的一侧的最小距离L可大于或等于1.2mm,因而可减少光线从该第二基板12A远离连接板13A的一侧漏光的风险。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00,参见图16,显示模组100包括上述背光模组1。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00A,参见图17,显示模组100包括上述背光模组1A。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00,参见图18,电子设备200包括上述显示模组100。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00A,参见图19,电子设备200A包括上述显示模组100A。
电子设备可以为液晶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等,此处不做限定,尤其是无边框电子设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为平面;和
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
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光学膜片定义通孔;和
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用于通过所述通孔对所述光学膜片进行限位和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在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底表面到所述第二基板的顶表面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1.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板定义第一避位孔;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限位板,定义插孔;
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对且间隔设置,并定义第一穿插孔,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和
连接壁,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和
插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避位孔、所述第一穿插孔、所述通孔、和所述插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包括:
穿设部,穿插于所述第一穿插孔、所述通孔和所述插孔;和
基部,连接于所述穿设部,位于所述第一避位孔内,并且所述基部连接所述穿设部的表面在沿着所述第一穿插孔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穿设部连接所述基部的表面在相同方向上的尺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位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穿插孔的长度,所述基部在所述第一穿插孔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穿插孔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避位孔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黏贴件和液晶玻璃,所述黏贴件与所述液晶玻璃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定义至少一第二避位孔,所述至少一第二避位孔与所述第一避位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侧具有至少一凸起,所述至少一凸起与所述至少一第一避位孔一一对应卡合。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定义至少一第二穿插孔,所述至少一第二穿插孔与所述第一穿插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具有至少一凸块,所述至少一凸块与所述至少一第二穿插孔一一对应卡合。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板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侧的垫块,所述垫块定义穿孔,用于避位所述插入件,所述插入件在所述穿孔内悬挂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第一限位板;
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对且间隔设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并定义一开口,包括:
第一支撑板;和
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定义所述开口,所述第二支撑板穿插于所述通孔以对所述光学膜片进行限位固定;和
连接壁,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数量为2,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
第一子板,与所述连接壁平行连接以形成一体结构;和
第二子板,与所述第一子板连接,并自连接处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扩散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所述扩散板定义一缺口,所述固定机构配置为沿着与所述缺口的开口方向相反的方向与所述扩散板卡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连接壁定义一U型槽,所述扩散板卡合在所述U型槽内,所述固定机构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板远离所述U型槽开口的一侧的收缩垫以及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板远离所述U型槽开口的一侧的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所述收缩垫用于吸收所述扩散板膨胀需要的空间,所述第一限位壁和所述第二限位壁用于对所述收缩垫进行限位组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壁与所述第二限位壁的连接处定义一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收缩垫,所述固定机构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壁上并靠近所述安装孔的加强筋。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板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一侧的至少一凸包,所述至少一凸包与所述扩散板抵紧。
16.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所述的背光模组。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120856731.1U 2021-04-23 2021-04-23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340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6731.1U CN215340622U (zh) 2021-04-23 2021-04-23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6731.1U CN215340622U (zh) 2021-04-23 2021-04-23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0622U true CN215340622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95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56731.1U Active CN215340622U (zh) 2021-04-23 2021-04-23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06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7675A (zh) * 2022-06-21 2022-09-13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7675A (zh) * 2022-06-21 2022-09-13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047675B (zh) * 2022-06-21 2024-01-16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12567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529576B1 (ko) 표시 패널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40060078A (ko)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4004640B1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duced bezel size
KR20080007817A (ko) 확산판 어셈블리 및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215340622U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193670A1 (zh)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19142620A1 (ja)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1149136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216434585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7490888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048819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1479090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11554571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11061811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703483B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634046U (zh) 边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CN216351667U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2925129B (zh) 条形显示模组及条形显示装置
CN213634045U (zh) 一种边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CN212255962U (zh) 支撑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720949U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和背板
CN112698531A (zh) 一种无中框的车载背光模组
JP200012205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8213705U (zh) 一种背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