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3050U - 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3050U
CN215763050U CN202120676285.6U CN202120676285U CN215763050U CN 215763050 U CN215763050 U CN 215763050U CN 202120676285 U CN202120676285 U CN 202120676285U CN 215763050 U CN215763050 U CN 215763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hole
shock absorption
frame assembly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762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pollo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pollo Motorcy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pollo Motorcy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pollo Motorcy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762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3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3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3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包括车架组件、减震组件和发动机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连接于车架组件与发动机组件之间;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连接板、减震杆和减震胶套,所述连接板一端固定在车架组件上,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动机组件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减震杆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减震杆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中任意一个或两个通孔之间设有减震胶套。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机构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组件的震动对摩托车车架组件的影响,提升了驾驶及乘坐摩托车的舒适感。

Description

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发动机组件是直接固定在车架组件上的,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直接传导到车架组件上,造成摩托车震动感强烈,严重影响驾驶及乘坐摩托车的舒适感。因此,研发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组件、减震组件和发动机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连接于车架组件与发动机组件之间;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连接板、减震杆和减震胶套,所述连接板一端固定在车架组件上,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动机组件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减震杆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减震杆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中任意一个或两个通孔之间设有减震胶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组件上,螺栓与车架组件上的固定孔之间设有减震垫圈。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杆两端设为螺纹端,穿设于车架组件上的固定孔,并通过螺母固定在车架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组件设置于发动机组件的前端与车架组件之间、发动机组件的上端与车架组件之间、发动机组件的底端与车架组件之间、发动机组件的后端与车架组件之间的任意一处或几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组件四周通过减震组件固定在车架组件上,发动机组件运行时产生的振动,经过发动机组件和车架组件之间的减震组件的衰减、隔离作用,降低了最终传递到车架组件和车身上的振动,提高了整车的乘坐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机构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组件的震动对摩托车车架组件的影响,提升了驾驶及乘坐摩托车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减震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发动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发动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包括车架组件1、减震组件2和发动机组件3,所述减震组件2 连接于车架组件1与发动机组件3的上端之间;所述减震组件2 包括连接板201、减震杆202和减震胶套203,所述连接板201 一端固定在车架组件1上,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204;所述发动机组件3上设有第二通孔301,所述减震杆202穿设于第一通孔 204和第二通孔301,所述减震杆202与第二通孔301之间设有减震胶套203。
实施例二: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包括车架组件1、减震组件2和发动机组件3,所述减震组件2 连接于车架组件1与发动机组件3的上端之间;所述减震组件2 包括连接板201、减震杆202和减震胶套203,所述连接板201 一端固定在车架组件1上,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204;所述发动机组件3上设有第二通孔301,所述减震杆202穿设于第一通孔 204和第二通孔301,所述减震杆202与第二通孔301之间设有减震胶套203。所述连接板201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组件1上,螺栓与车架组件1上的固定孔101之间设有减震垫圈(图中未示)。
实施例3:如图6至图9所示,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包括车架组件1、减震组件2和发动机组件3,所述减震组件2 连接于车架组件1与发动机组件3的上端之间;所述减震组件2 包括连接板201、减震杆202和减震胶套203,所述连接板201 一端固定在车架组件1上,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204;所述发动机组件3上设有第二通孔301,所述减震杆202穿设于第一通孔 204和第二通孔301,所述减震杆202与第一通孔204中设有减震胶套203。所述减震杆202两端设为螺纹端205,穿设于车架组件1上的固定孔101,并通过螺母固定在车架组件1上。
实施例4:如图6至图9所示,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包括车架组件1、减震组件2和发动机组件3,所述减震组件2 连接于车架组件1与发动机组件3的上端之间;所述减震组件2 包括连接板201、减震杆202和减震胶套203,所述连接板201 一端固定在车架组件1上,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204;所述发动机组件3上设有第二通孔301,所述减震杆202穿设于第一通孔 204和第二通孔301,所述减震杆202与第一通孔204中设有减震胶套203。所述减震杆202两端设为螺纹端205,穿设于车架组件1上的固定孔101,并通过螺母固定在车架组件1上。所述连接板201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组件1上,螺栓与车架组件1上的固定孔101之间设有减震垫圈(图中未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组件、减震组件和发动机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连接于车架组件与发动机组件之间;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连接板、减震杆和减震胶套,所述连接板一端固定在车架组件上,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动机组件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减震杆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减震杆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中任意一个或两个通孔之间设有减震胶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组件上,螺栓与车架组件上的固定孔之间设有减震垫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杆两端设为螺纹端,穿设于车架组件上的固定孔,并通过螺母固定在车架组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设置于发动机组件的前端与车架组件之间、发动机组件的上端与车架组件之间、发动机组件的底端与车架组件之间、发动机组件的后端与车架组件之间的任意一处或几处。
CN202120676285.6U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 Active CN215763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6285.6U CN215763050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6285.6U CN215763050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3050U true CN215763050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94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76285.6U Active CN215763050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3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63050U (zh) 一种悬吊式摩托车减震机构
CN202754029U (zh) 前副车架
CN103287499A (zh) 一种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装置及应用其的汽车
CN202529038U (zh) 汽车后副车架总成
CN213354165U (zh) 抗扭后悬置结构及汽车
CN213861835U (zh) 一种发动机块状悬置
CN214565980U (zh) 一种支座式摩托车减震机构
CN212685714U (zh) 一种副车架安装结构
CN203876525U (zh) 一种客车前空气悬挂减震器支架总成
CN112373564A (zh) 一种副车架安装结构
CN203142964U (zh) 正三轮摩托车后置发动机的前悬挂装置
CN201980038U (zh) 一种起重机及其行驶系统
CN206368934U (zh) 一种前副车架动力吸震器
CN211494241U (zh) 一种新能源麦弗逊式副车架总成
CN218594126U (zh)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总成结构
CN205951647U (zh) 一种客车用四连杆前悬架结构
CN219339556U (zh) 一种新型前副车架前点安装结构
CN219115541U (zh) 一种可提升安装强度的方向器
CN216610774U (zh) 一种连接汽车减振器和车身下悬架结构
CN109625097A (zh) 一种连接结构
CN213892654U (zh) 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7623759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
CN203391952U (zh) 正三轮摩托车发动机u型梁悬挂装置
CN220980187U (zh) 一种防尘减振器
CN212765548U (zh) 用于悬架的安装支架、悬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21200 No. 12-14, Jinheng Second Road, jinyanshan Industrial Zone, Quanxi Town, Wuyi Coun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Apollo Sport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1300 jinyanshan Industrial Zone, Quanxi Town, Wuyi Coun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APOLLO MOTORCYCLE MANUFACTURE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