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52709U - 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52709U
CN215552709U CN202121858766.5U CN202121858766U CN215552709U CN 215552709 U CN215552709 U CN 215552709U CN 202121858766 U CN202121858766 U CN 202121858766U CN 215552709 U CN215552709 U CN 215552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buffer
resistant
seat body
buffer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587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海卫
刘远胜
杨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lite Handicra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lite Handicra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lite Handicra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lite Handicra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587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52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52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52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包括座椅本体,座椅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块,抗冲击壳体设置在梯形块一侧,抗冲击壳体包括导向杆、第一缓冲弹簧、斜块和第一缓冲装置,抗震壳体设置在座椅本体底部,抗震壳体包括伸缩杆、第二缓冲弹簧与第二缓冲装置,梯形块对斜块与第一缓冲弹簧施加作用力,将横向的惯性冲击力转化为多个纵向力,第三缓冲弹簧对第一活动杆进行缓冲,从而达到对座椅本体及驾驶者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双重缓冲目的,实现压缩伸缩杆与第二缓冲弹簧对座椅本体进行缓冲,两个铰接块对第四缓冲弹簧进行挤压,从而达到对座椅本体及驾驶者所受到的震动力进行双重缓冲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已经步入成熟发展阶段,在制造业中占有很大比重,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中,在汽车行驶时汽车座椅对用户在汽车的舒适体验方面起到重要的影响,汽车座椅可为司乘人员提供便于操作、舒适安全的驾驶姿势以及乘坐位置。
汽车在实际使用中特别需要注意安全防护,在汽车发生追尾或者旅途颠簸时,传统的汽车座椅抗冲击性与抗震性能明显不够,导致驾驶者舒适度与安全性不能够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块,所述座椅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连接块;
抗冲击壳体,所述抗冲击壳体设置在梯形块一侧,所述抗冲击壳体包括导向杆、第一缓冲弹簧、斜块和第一缓冲装置,所述导向杆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导向杆分别设置在抗冲击壳体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四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分别套设在四个导向杆的外壁,所述斜块分别与导向杆的外壁的正面和背面活动套接,所述第一缓冲装置设置在抗冲击壳体内部;
抗震壳体,所述抗震壳体设置在座椅本体底部,所述抗震壳体包括伸缩杆、第二缓冲弹簧与第二缓冲装置,四个所述伸缩杆均固定连接在抗震壳体的底部,且伸缩杆的顶端与座椅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弹簧套设在伸缩杆的外壁,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固定连接在抗震壳体的底部中心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一活动杆、第三缓冲弹簧与滑动块,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抗冲击壳体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活动杆与固定板的正面铰接,所述第三缓冲弹簧设置在两个第一活动杆相对的一侧,且第三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杆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动块分别铰接在两个第一活动杆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包括第二连接块、铰接块、第四缓冲弹簧与第二活动杆,两组所述第二连接块均固定连接在抗震壳体的底部中心处,两个所述铰接块均设置在两个第二连接块相对一侧,且所述第四缓冲弹簧固定连接在两个铰接块相对一侧,所述第二活动杆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活动杆分别与两个铰接块铰接。
优选的,所述抗震壳体靠近抗冲击壳体一端的中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与滑动块滑动套接。
优选的,所述抗震壳体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抗震壳体底端设置有矩形钢,所述矩形钢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限位板滑动穿插连接。
优选的,四个所述斜块相对的一侧均设置为斜面,所述斜块与梯形块两端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实用新型抗冲击壳体的设置,梯形块对斜块与第一缓冲弹簧施加作用力,将横向的惯性冲击力转化为多个纵向力,通槽内的滑动块带动第一活动杆相向运动从而带动第三缓冲弹簧进行拉伸,第三缓冲弹簧对第一活动杆进行缓冲,从而对座椅本体及驾驶者向后的惯性冲击力进行缓冲,达到对座椅本体及驾驶者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双重缓冲目的,明显增强汽车座椅抗冲击性能,保障驾驶者舒适度与安全性。
2、该实用新型抗震壳体的设计,伸缩杆与第二缓冲弹簧相配合对座椅本体施加反作用力,实现压缩伸缩杆与第二缓冲弹簧对座椅本体进行缓冲,第二活动杆带动两个铰接块相对运动,两个铰接块对第四缓冲弹簧进行挤压,从而达到对座椅本体及驾驶者所受到的震动力进行双重缓冲目的,明显增强汽车座椅抗震性能,保障驾驶者舒适度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抗震壳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冲击壳体、抗震壳体与矩形钢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椅本体;2、梯形块;3、第一连接块;4、抗冲击壳体;5、第一缓冲弹簧;6、斜块;7、第一缓冲装置;8、抗震壳体;9、伸缩杆;10、第二缓冲弹簧;11、固定板;12、第一活动杆;13、第三缓冲弹簧;14、滑动块;15、第二连接块;16、铰接块;17、第四缓冲弹;18、第二活动杆;19、通槽;20、限位板;21、矩形钢;22、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如图1-4所示,包括座椅本体1,座椅本体1表面设置为乳胶垫,保证驾驶者舒适度,座椅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块2。
抗冲击壳体4设置在梯形块2一侧,抗冲击壳体4用来减弱座椅本体1的冲击力,抗冲击壳体4包括导向杆22、第一缓冲弹簧5、斜块6和第一缓冲装置7,导向杆22设置为两组,两组导向杆22分别设置在抗冲击壳体4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增加冲击分散效果,四个第一缓冲弹簧5套设在四个导向杆22的外壁,对冲击进行缓冲,所述斜块6与导向杆22的外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活动套接,斜块6相对的一侧倾斜设置,斜块6与梯形块2两端相配合,通过梯形块2对斜块6挤压将水平力分散两侧。
第一缓冲装置7与抗冲击壳体4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缓冲装置7对座椅本体1冲击力进行双重缓冲,第一缓冲装置7包括固定板11、第一活动杆12、第三缓冲弹簧13与滑动块14,固定板11固定连接在抗冲击壳体4内壁的底部,第一活动杆12与固定板11的正面铰接,从而第一活动杆12可以在固定板11在一定范围内转动,第三缓冲弹簧13设置在两个第一活动杆12相对的一侧,第一活动杆12在转动的同时进行缓冲,且第三缓冲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杆1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滑动块14铰接在第一活动杆12的一端,抗震壳体8靠近抗冲击壳体4一端的中部开设有通槽19,通槽19的内部与滑动块14滑动套接,一方面对第一活动杆12进行限位,另一方面使抗震壳体8在凹槽内一定范围移动。
抗震壳体8设置在座椅本体1底部,对座椅本体1进行缓冲,抗震壳体8包括伸缩杆9、第二缓冲弹簧10与第二缓冲装置,伸缩杆9设置四个,四个伸缩杆9均固定连接在抗震壳体8的底部,且伸缩杆9的顶端与座椅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缓冲弹簧10固定套设在伸缩杆9的外壁,一方面对座椅本体1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座椅进行缓冲,更好的保证座椅本体1的抗震效果,抗震壳体8底端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0,抗震壳体8底端设置有矩形钢21,矩形钢21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与限位板20滑动穿插连接,便于抗震壳体8在矩形钢21进行前后移动。
第二缓冲装置固定连接在抗震壳体8的底部中心处,第二缓冲装置对座椅本体1进行二次抗震,第二缓冲装置包括第二连接块15、铰接块16、第四缓冲弹簧17与第二活动杆18,第二连接块15设置为两组,两组第二连接块15均固定连接在抗震壳体8的底部中心处,第二连接块15方便第二活动杆18活动及限位,铰接块16设置为两个,两个铰接块16均设置在两个第二连接块15相对一侧,第四缓冲弹簧17固定连接在两个铰接块16相对一侧,第四缓冲弹簧17对第二活动杆18进行缓冲,第二活动杆18分为两组,两组第二活动杆18分别与两个铰接块16铰接,铰接块16起到两组第二活动杆18支撑转动及限位作用。
工作原理: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遇到追尾时,座椅本体1会受到冲击力会使座椅本体1及驾驶者向后的一个惯性冲击力,此时梯形块2挤压斜块6,斜块6挤压第一缓冲弹簧5,将横向的惯性冲击力转化为多个纵向力,通槽19内的滑动块14带动第一活动杆12相向运动,第三缓冲弹簧13进行拉伸,第三缓冲弹簧13对第一活动杆12进行缓冲,从而对座椅本体1及驾驶者向后的惯性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达到对座椅本体1及驾驶者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双重缓冲目的,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遇到行驶颠簸或者大坑大洼时,座椅本体1会受向上或者向下活动,此时座椅本体1压缩伸缩杆9与第二缓冲弹簧10,从而实现压缩伸缩杆9与第二缓冲弹簧10对座椅本体1进行缓冲,第一连接块3带动第二活动杆18下压,第二活动杆18带动两个铰接块16相对运动,两个铰接块16对第四缓冲弹簧17进行挤压,从而达到对座椅本体1及驾驶者所受到的震动力进行双重缓冲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本体(1),所述座椅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块(2),所述座椅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连接块(3);
抗冲击壳体(4),所述抗冲击壳体(4)设置在梯形块(2)一侧,所述抗冲击壳体(4)包括导向杆(22)、第一缓冲弹簧(5)、斜块(6)和第一缓冲装置(7),两组所述导向杆(22)分别设置在抗冲击壳体(4)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四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5)分别套设在四个导向杆(22)的外壁,四个所述斜块(6)分别与四个导向杆(22)的外壁的正面和背面活动套接,所述第一缓冲装置(7)设置在抗冲击壳体(4)内部;
抗震壳体(8),所述抗震壳体(8)设置在座椅本体(1)底部,所述抗震壳体(8)包括伸缩杆(9)、第二缓冲弹簧(10)与第二缓冲装置,四个所述伸缩杆(9)均固定连接在抗震壳体(8)的底部,且伸缩杆(9)的顶端与座椅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弹簧(10)套设在伸缩杆(9)的外壁,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固定连接在抗震壳体(8)的底部中心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7)包括固定板(11)、第一活动杆(12)、第三缓冲弹簧(13)与滑动块(14),所述固定板(11)固定连接在抗冲击壳体(4)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活动杆(12)与固定板(11)的正面铰接,所述第三缓冲弹簧(13)设置在两个第一活动杆(12)相对的一侧,且第三缓冲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杆(1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动块(14)分别铰接在两个第一活动杆(12)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包括第二连接块(15)、铰接块(16)、第四缓冲弹簧(17)与第二活动杆(18),两组所述第二连接块(15)均固定连接在抗震壳体(8)的底部中心处,两个所述铰接块(16)均设置在两个第二连接块(15)相对一侧,且所述第四缓冲弹簧(17)固定连接在两个铰接块(16)相对一侧,两组所述第二活动杆(18)分别与两个铰接块(16)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壳体(8)靠近抗冲击壳体(4)一端的中部开设有通槽(19),所述通槽(19)的内部与滑动块(14)滑动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壳体(8)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0),所述抗震壳体(8)底端设置有矩形钢(21),所述矩形钢(21)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限位板(20)滑动穿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斜块(6)相对的一侧均设置为斜面,所述斜块(6)与梯形块(2)两端相配合。
CN202121858766.5U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 Active CN215552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58766.5U CN215552709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58766.5U CN215552709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52709U true CN215552709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34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58766.5U Active CN215552709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527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1926A (zh) * 2022-04-07 2022-07-29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驾驶员安全防护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1926A (zh) * 2022-04-07 2022-07-29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驾驶员安全防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52709U (zh) 一种新型抗冲击抗震弹簧椅
CN108946380A (zh) 一种具有缓冲保护功能的电梯轿厢
CN211820551U (zh) 一种改进型汽车减震装置
CN210363878U (zh) 一种建筑材料用运输推车
CN209668581U (zh) 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CN211900675U (zh) 自动风门缓冲装置
CN111071119B (zh) 一种汽车座椅减震垫
CN211032479U (zh) 一种带有缓冲机构的赛车用保险杠
CN210454797U (zh) 一种电机车缓冲底座
CN112356650A (zh) 一种机械式震动缓冲汽车动力装置
CN215518528U (zh) 一种防撞式公路护栏
CN212052288U (zh) 一种道路桥梁减震支座
CN212654439U (zh) 带有减震结构的驾驶室双扭杆翻转机构
CN214828253U (zh) 一种电梯升降缓冲机构
CN214695339U (zh) 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防撞机构
CN210612859U (zh) 一种新型碰碰车碰撞缓冲装置
CN115076287A (zh) 一种机动车驾驶室悬置减震器
CN212098321U (zh) 一种万向平稳滚动机构
CN220566497U (zh) 一种可稳定支撑的汽车用减震支架
CN207433453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216331597U (zh) 用于空气悬浮式座椅的悬浮高度调节装置
CN20815362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减震装置
CN113291211B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212861714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减震式后座
CN217575488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