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48799U - 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 - Google Patents

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48799U
CN215548799U CN202121294637.8U CN202121294637U CN215548799U CN 215548799 U CN215548799 U CN 215548799U CN 202121294637 U CN202121294637 U CN 202121294637U CN 215548799 U CN215548799 U CN 215548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ides
fixed mounting
cylinder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946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宪润
赵邦青
周林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ngya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ingya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ingya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ingya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946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48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48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48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包括中空的底座,底座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筒,底座底端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行走轮,底座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底座上设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两个驱动电机,两个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底座顶端的两侧,两个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底座顶端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丝杆,固定筒通过升降组件连接有升降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撑组件将底座抬起,提高协作机器人到达工位进行工作时的稳定性,防止协作机器人偏离工位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通过升降组件使协作机器人的整体高度能够进行调节,适应要求不同高度的生产操作,提高实用性。

Description

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协作机器人,特别涉及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属于机电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协作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在机器人与人可以在生产线上协同作战,充分发挥机器人的效率及人类的智能。这种机器人不仅性价比高,而且安全方便,能够极大地促进制造企业的发展。协作型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机器人,扫除了人机协作的障碍,让机器人彻底摆脱护栏或围笼的束缚,其开创性的产品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开启了新时代。
现有的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通常都具备移动功能,能够在不同的工位之间进行移动,但移动至工位上进行工作时稳定性较差易发生移动,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同时协作机器人的整体高度固定无法调整,不能进行不同高度的生产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协作机器人移动至工位上进行工作时稳定性较差易发生移动以及整体高度固定无法调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包括中空的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筒,所述底座底端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行走轮,所述底座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驱动电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固定设置在底座顶端的两侧,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底座顶端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丝杆,两个所述第一丝杆的底端分别与底座内壁底端的两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丝杆上均螺纹套设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底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杆,四个所述滑杆的底端分别滑动贯穿底座底端的两侧,四个所述滑杆的底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设置在两个凹槽的内部,所述固定筒通过升降组件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滑筒和升降电机,所述滑筒滑动设置在固定筒的内部,所述滑筒的顶端与升降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电机固定设置在底座内壁顶端的中部,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底座的顶端和固定筒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底部螺纹套设有升降套,所述升降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滑筒内壁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板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转动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板顶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座,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座上均转动安装有电动气缸,所述连接板的底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座,两个所述电动气缸的顶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第二转动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筒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滑筒两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限位槽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板底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弹簧槽,两个所述弹簧槽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两个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活动板顶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杆,两个所述支撑板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四个所述定位杆的顶端分别滑动贯穿四个通孔,四个所述定位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顶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信号接收器,所述底座顶端的另一边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升降电机、两个电动气缸和信号接收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协作机器人的内置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通过支撑组件中的驱动电机带动第一丝杆转动,两个第一丝杆上的移动板通过滑杆带动支撑板下降,将底座抬起,提高协作机器人到达工位进行工作时的稳定性,防止协作机器人偏离工位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通过升降组件中的升降电机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杆通过升降套和连接杆带动滑筒和升降板上下移动,使协作机器人的整体高度能够进行调节,适应要求不同高度的生产操作,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固定筒;3、行走轮;4、凹槽;5、支撑组件;51、驱动电机;52、第一丝杆;53、移动板;54、滑杆;55、支撑板;6、升降组件;61、滑筒;62、升降电机;63、第二丝杆;64、升降套;65、连接杆;7、升降板;8、固定座;9、连接块;10、连接板;11、第一转动座;12、电动气缸;13、第二转动座;14、限位槽;15、限位块;16、弹簧槽;17、减震弹簧;18、活动板;19、定位杆;20、通孔;21、定位块;22、信号接收器;23、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包括中空的底座1,底座1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筒2,底座1底端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行走轮3,底座1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4,底座1上设有支撑组件5,支撑组件5包括两个驱动电机51,两个驱动电机51分别固定设置在底座1顶端的两侧,两个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贯穿底座1顶端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丝杆52,两个第一丝杆52的底端分别与底座1内壁底端的两侧转动连接,两个第一丝杆52上均螺纹套设有移动板53,两个移动板53底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杆54,四个滑杆54的底端分别滑动贯穿底座1底端的两侧,四个滑杆54的底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板55,两个支撑板55分别设置在两个凹槽4的内部,固定筒2通过升降组件6连接有升降板7,升降组件6包括滑筒61和升降电机62,滑筒61滑动设置在固定筒2的内部,滑筒61的顶端与升降板7的底端固定连接,升降电机62固定设置在底座1内壁顶端的中部,升降电机62的输出轴贯穿底座1的顶端和固定筒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丝杆63,第二丝杆63的底部螺纹套设有升降套64,升降套64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65,两个连接杆65的一端分别与滑筒61内壁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支撑组件5中的驱动电机51带动第一丝杆52转动,两个第一丝杆52上的移动板53通过滑杆54带动支撑板55下降,将底座1抬起,提高协作机器人到达工位进行工作时的稳定性,防止协作机器人偏离工位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通过升降组件6中的升降电机62带动第二丝杆63转动,第二丝杆63通过升降套64和连接杆65带动滑筒61和升降板7上下移动,使协作机器人的整体高度能够进行调节,适应要求不同高度的生产操作,提高实用性。
优选的,升降板7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8,固定座8上转动安装有连接块9,连接块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通过连接板10使整个装置与协作机器人的其他部位进行连接,升降板7顶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座11,两个第一转动座11上均转动安装有电动气缸12,连接板10的底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座13,两个电动气缸12的顶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第二转动座13上,通过电动气缸12带动连接板10和连接块9在固定座8上偏转,使协作机器人的操作范围扩大,固定筒2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4,滑筒6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5,两个限位块15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限位槽14的内部,通过限位块15在限位槽14的内部滑动,防止滑筒61在滑动内部发生转动,同时防止滑筒61滑出固定筒2,两个支撑板55底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弹簧槽16,两个弹簧槽16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17,两个减震弹簧17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板18,通过减震弹簧17起到在协作机器人工作时起到减震作用,两个活动板18顶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杆19,两个支撑板55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20,四个定位杆19的顶端分别滑动贯穿四个通孔20,四个定位杆19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块21,通过定位杆19在通孔20内滑动防止长时间使用后支撑板55与活动板18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移,底座1顶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信号接收器22,底座1顶端的另一边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23,两个驱动电机51、升降电机62、两个电动气缸12和信号接收器22均与控制器23电性连接,控制器23与协作机器人的内置电源电性连接,通过信号接收器22接收远程控制端的控制信号传递给控制器23。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首先通过连接板10使整个装置与协作机器人的其他部位进行连接,型号可为TDX-328X的信号接收器22接收远程控制端的控制信号传递给型号可为GT008的控制器23,然后通过行走轮3使协作机器人进行移动,协作机器人移动到指定工位后,控制器23启动支撑组件5中的驱动电机51,驱动电机51带动第一丝杆52转动,两个第一丝杆52上的移动板53通过滑杆54带动支撑板55下降,将底座1抬起,提高协作机器人到达工位进行工作时的稳定性,防止协作机器人偏离工位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再通过升降组件6中的升降电机62带动第二丝杆63转动,第二丝杆63通过升降套64和连接杆65带动滑筒61和升降板7上下移动,使协作机器人的整体高度能够进行调节,适应要求不同高度的生产操作,限位块15在限位槽14的内部滑动,防止滑筒61在滑动内部发生转动,同时防止滑筒61滑出固定筒2,最后控制器23控制电动气缸12带动连接板10和连接块9在固定座8上偏转,使协作机器人的操作范围扩大,减震弹簧17起到在协作机器人工作时起到减震作用,定位杆19在通孔20内滑动防止长时间使用后支撑板55与活动板18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包括中空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筒(2),所述底座(1)底端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行走轮(3),所述底座(1)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4),所述底座(1)上设有支撑组件(5),所述支撑组件(5)包括两个驱动电机(51),两个所述驱动电机(51)固定设置在底座(1)顶端的两侧,两个所述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贯穿底座(1)顶端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丝杆(52),两个所述第一丝杆(52)的底端分别与底座(1)内壁底端的两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丝杆(52)上均螺纹套设有移动板(53),两个所述移动板(53)底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杆(54),四个所述滑杆(54)的底端分别滑动贯穿底座(1)底端的两侧,四个所述滑杆(54)的底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板(55),两个所述支撑板(55)分别设置在两个凹槽(4)的内部,所述固定筒(2)通过升降组件(6)连接有升降板(7),所述升降组件(6)包括滑筒(61)和升降电机(62),所述滑筒(61)滑动设置在固定筒(2)的内部,所述滑筒(61)的顶端与升降板(7)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电机(62)固定设置在底座(1)内壁顶端的中部,所述升降电机(62)的输出轴贯穿底座(1)的顶端和固定筒(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丝杆(63),所述第二丝杆(63)的底部螺纹套设有升降套(64),所述升降套(64)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65),两个所述连接杆(65)的一端分别与滑筒(61)内壁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7)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上转动安装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7)顶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座(11),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座(11)上均转动安装有电动气缸(12),所述连接板(10)的底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座(13),两个所述电动气缸(12)的顶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第二转动座(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2)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4),所述滑筒(6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5),两个所述限位块(15)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限位槽(14)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板(55)底端的中部均开设有弹簧槽(16),两个所述弹簧槽(16)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17),两个所述减震弹簧(17)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板(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活动板(18)顶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杆(19),两个所述支撑板(55)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20),四个所述定位杆(19)的顶端分别滑动贯穿四个通孔(20),四个所述定位杆(19)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块(2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信号接收器(22),所述底座(1)顶端的另一边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23),两个所述驱动电机(51)、升降电机(62)、两个电动气缸(12)和信号接收器(22)均与控制器(2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23)与协作机器人的内置电源电性连接。
CN202121294637.8U 2021-06-10 2021-06-10 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 Active CN215548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4637.8U CN215548799U (zh) 2021-06-10 2021-06-10 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4637.8U CN215548799U (zh) 2021-06-10 2021-06-10 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48799U true CN215548799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67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94637.8U Active CN215548799U (zh) 2021-06-10 2021-06-10 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487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3760A (zh) * 2022-08-24 2022-11-22 山东大学 一种自动定位机构的医疗机器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3760A (zh) * 2022-08-24 2022-11-22 山东大学 一种自动定位机构的医疗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8192A1 (zh) 一种机器人用可升降底座
CN215548799U (zh) 基于机电设备用协作机器人底座
CN206263947U (zh) 六自由度机器人并联结构
JP3233347U (ja) 積み上げと上昇用の統合構造および麻雀卓
CN214446355U (zh) 一种可升降的机械臂机构
CN211688159U (zh) 一种电力检修用低压工作平台
CN217097780U (zh) 一种四轴摆臂机械手
CN116946279A (zh) 一种适用于全地形的甲烷泄漏巡检机器人
CN113968549B (zh) 可升降滚珠平台
CN208246691U (zh) 一种门窗安装辅助工具
CN210757730U (zh) 一种教学类大型模块化机器人
CN112157668A (zh) 一种多工位机械手物流系统
CN220393189U (zh) 一种用于电力安装支撑装置
CN211052824U (zh) 一种可360旋转的角度轴焊接设备
CN220325480U (zh) 转子角度调整装置及电机合装设备
CN112152148B (zh) 一种用于配电线路带电更换避雷器的机器人
CN217159464U (zh) 一种丝杆导轨滑台
CN213247531U (zh) 一种用于新型课桌电脑升降平台
CN219033966U (zh) 一种自动升降的智能施工台车
CN219234467U (zh) 一种一体化工程机械车轮轮毂安装结构
CN211857846U (zh) 一种机器人基础教学组合平台
CN219633806U (zh) 一种机器人末端快换盘结构
CN221027549U (zh) 一种电力工程抢修应急装置
CN221098045U (zh) 一种变电站自动化监控装置
CN217720450U (zh) 电力设备检修用安全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