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72701U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72701U
CN215372701U CN202121778126.3U CN202121778126U CN215372701U CN 215372701 U CN215372701 U CN 215372701U CN 202121778126 U CN202121778126 U CN 202121778126U CN 215372701 U CN215372701 U CN 215372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module
air
fresh
pu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81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武
暨文伟
黑潇
张宏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781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72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72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72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呈扁平的长方体状设置;所述新风模块安装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背面,并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能够减小空调室内机对新风模块尺寸的限制,以使新风模块的体积可设计得较大,提高新风模块输送的新风风量。

Description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通常配置有新风模块,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以为室内环境补充新风,提高室内环境空气质量。但是,传统的新风模块通常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的端部(如左端部或右端部),而空调室内机的端部空间一般较为狭小,这也就限制了新风模块的尺寸,使得所述新风模块只能设计为尺寸较小的方块状结构,这导致新风模块的内部空间较小,进而使得新风模块的新风风量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模块,旨在减小空调室内机对新风模块尺寸的限制,以使新风模块的体积可设计得较大,提高新风模块的风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呈扁平的长方体状设置,以使所述新风模块可适用于贴靠并固定在空调室内机的背面。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所述新风壳设有新风入口、新风出口及连通该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的新风风道;其中,所述新风入口设在所述新风壳的底部或侧部,以供新风管连接。
可选地,所述新风入口设置在所述新风壳的位于其长度方向一端的端部上;或者,所述新风入口设置在所述新风壳的位于其长度中间区域的中部上。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风机和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设置在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新风入口之间的风路上。
可选地,所述净化组件安装于所述新风壳的设有新风入口的端部内,以将所述新风风道分为位于该净化组件和新风入口之间的进风腔,以及位于所述净化组件的背对所述进风腔一侧的出风腔。
可选地,所述新风壳的两个端部均设有所述新风入口;所述净化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净化组件分别安装在该新风壳的两个端部内,在两个所述净化组件之间形成共用的出风腔,每一个所述净化组件在背对所述出风腔的一侧均形成有所述进风腔。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有新风管,所述新风管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支管,两个所述支管分别与两个所述新风入口连接;或者,所述新风管包括用于与室外连通的主管段,以及自所述主管段分叉出的两个岔管段,两个所述两个岔管段分别与两个所述新风入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净化组件安装在所述新风壳的设有新风入口的中部内;在所述新风入口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净化组件,以将所述新风风道分隔为位于该两个净化组件之间的进风腔,以及位于该两个净化组件的背对所述进风腔一侧的出风腔。
可选地,两个所述净化组件均具有靠近所述新风入口的前侧部,以及远离所述新风入口的后侧部;两个所述净化组件的前侧部之间的间距,大于该两个净化组件的后侧部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出风腔内配置有一个所述新风风机;或者,所述出风腔内配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新风风机。
可选地,所述出风腔内的每一个所述新风风机均连接有电机;或者,所述出风腔内的至少两个新风风机中,其中一个所述新风风机连接有电机,其余所述新风风机通过传动组件与该连接有电机的新风风机联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净化组件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新风模块的厚度方向相交,以使得所述净化组件呈倾斜状设置。
可选地,所述新风壳包括前壁板及与所述前壁板相对设置的后壁板;所述净化组件的前侧部与所述前壁板接触配后,所述净化组件的后侧部朝后倾斜而与所述后壁板接触配合。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的新风壳的底部还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净化组件自所述安装口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新风风道内。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的新风出口处设置有出风嘴,所述出风嘴凸出于所述新风壳的顶面。
可选地,所述新风风机包括蜗壳及安装于所述蜗壳内的风轮;所述蜗壳的出风端朝上穿出所述新风壳的顶面,以形成所述出风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呈扁平的长方体状设置;所述新风模块安装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背面,并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空调室内机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悬挂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挂墙支架,所述挂墙支架设有供所述空调室内机连接的悬挂臂;所述新风模块设置在所述挂墙支架和所述空调室内机之间,所述新风模块的顶部设置有避让所述悬挂臂的避让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新风模块呈扁平的长方体状设置,以使所述新风模块可适用于贴靠并固定在空调室内机的背面,如此,可减小新风模块的尺寸受到调室内机的限制,进而可将新风模块的尺寸设计得较大,进而增大新风模块的内部空间,提高新风模块的新风风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空调器的侧视图;
图5为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弹B-B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3中空调器安装净化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3中空调器左侧接新风管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空调器右侧接新风管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模块一实施例中新风管自端部向右延伸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模块再一实施例中新风管自端部向左延伸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1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新风风机的另一种驱动方式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新风管的另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模块又一实施例中新风管自中部向右延伸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模块又一实施例中新风管自中部向左延伸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沿E-E线的剖视图;
图19为图17中沿F-F线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9中新风管的另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新风模块与两个净化组件装配的示意图;
图23为图21中新风模块的新风管的其中一设计方式的示意图;
图24为图21中新风模块的新风管的另一设计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190354090000041
Figure BDA000319035409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此先介绍传统空调室内机及其新风模块的装配方式。传统空调室内机通常将新风模块安装在其端部。所述空调室内机一般具有沿其左右方向的长度、沿前后方向的厚度,以及沿上下方向的高度;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长度一般大于其厚度和高度。所以,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端部的新风模块,其尺寸很大程度受到空调室内机的厚度和高度的限制,使得新风模块只能设计为与调室内机的端部的轮廓大小一致的方块状结构,这导致新风模块的内部空间较小,进而使得新风模块的新风风量较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新风模块的实施例。在新风模块100的一实施例中,新风模块100呈扁平的长方体状设置,以使新风模块100可适用于贴靠并固定在空调室内机200的背面。可以理解的是,新风模块100作为独立部件,新风模块100可以是不可拆卸地固定在空调室内机200的背面,也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在空调室内机200的背面。
请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新风模块100作为独立部件,并适用于与空调室内机200可拆卸连接。将新风模块100安装到空调室内机200上时,先校准新风模块100的长度方向和空调室内机200的长度方向,使得新风模块100的长度方向和空调室内机200的长度方向相同,然后将新风模块100安装到空调室内机200的背面即可。
由于新风模块100安装在空调室内机200的背面,使得新风模块100的长度(或者厚度、高度)可以不受空调室内机200的长度的限制,从而可将新风模块100的长度(或者厚度、高度)设计得较大。如此,可确保新风模块100能够获得较大的内部空间,进而引导更多的新风空气进入室内,有效提高新风模块100的新风风量。
至于新风模块100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200的规格进行相应设计。例如,新风模块100的长度可以等于空调室内机200的长度,或者略小于空调室内机200的长度。如图3、图5及图6所示,举例说来,假设空调室内机200的长度表示为L0,新风模块100的长度表示为0.5L0≤L1≤L0,例如L1的取值可以是0.5L0、0.6L0、0.7L0、0.8L0、0.9L0等。至于新风模块100的厚度和高度,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即可,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新风模块100呈扁平的长方体状设置,以使新风模块100可适用于贴靠并固定在空调室内机200的背面,如此,可减小新风模块100的尺寸受到调室内机的限制,进而可将新风模块100的尺寸设计得较大(详细可参见前述说明),进而增大新风模块100的内部空间,提高新风模块100的新风风量。
请参阅图10至图12,在一实施例中,新风模块100包括新风壳110,新风壳110设有新风入口101、新风出口102及连通新风入口101和新风出口102的新风风道103。对于新风入口101而言,新风入口101可供新风管160连接,以通过新风管160穿过墙体而与室外连通。新风入口101可以设置在新风壳110的顶部或底部或侧部。
在此考虑到,空调室内机200通常安装在高于用户的墙体上,如果将新风入口101设置在新风壳110的顶部,那么用户在安装新风管160时,需要垫高才能接触到新风入口101,安装难度较大。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将新风入口101设在新风壳110的底部或侧部,以供新风管160连接。如此,可以方便用户在空调室内机200的下方位置进行安装新风管160等操作,大大降低安装新风管160的难度。
新风入口101在新风壳110的底部的具体位置,可以有两种设计方式。例如,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新风入口101可以设置在新风壳110的位于其长度方向的端部上。具体说来,新风壳110具有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即左端部和右端部);将新风入口101设置在新风壳110的任意一个端部上,且位于该端部的靠下位置,使得新风模块100自其一端引入室外新风。
在另一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新风入口101设置在新风壳110的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上。具体地,新风壳110的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中部,应当指的是新风壳110的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部分。将新风入口101设置在新风壳110的中部,且位于该中部的靠下位置,使得新风模块100自其中间区域引入室外新风。
上述两种新风入口101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新风管160的穿墙位置进行合理设计,在此不舍限定。请参阅图1、图2及图5,为避免空调器挂墙的时候,与新风入口101连接的新风管160被挤压到新风模块100和墙体之间,可选将新风入口101开设在新风壳110的前壁板111的靠下位置,以使得新风模块100安装到空调室内机100的背面之后,连接在新风入口101处的新风管160位于新风模块100和空调室内机100之间,从而新风管160可容置到空调室内机100的底盘背面的凹腔内。
对于新风出口102的位置,则可以将新风出口102设置在新风模块100的新风壳110的顶部,使得新风模块100将室外引入的新风经新风出口102朝上吹出。由于空调室内机200的进风口201也处在其顶部,也可就是说,新风模块100安装到空调室内机200的背面之后,新风模块100的新风出口102位于空调室内机200的进风口201的后侧。如此,从新风模块100吹出的至少一部分新风空气可以从空调室内机200的进风口201进入到换热风道203内,而后经换热处理后形成温度较为适宜的新风空气,再从空调室内机200的出风口202吹出到室内,避免夏季室外的热风或冬季室外的冷风直接吹向用户。
请参阅图11至图13,在一实施例中,新风模块100还包括安装在新风风道103内的新风风机120和净化组件130,净化组件130设置在新风风机120和新风入口101之间的风路上。新风模块100工作时,室外新风在新风风机120的驱动下,先经新风入口101进入新风风道103内,然后从净化组件130通过而被净化组件130过滤净化形成洁净的新风空气,最后洁净的新风空气被新风风机120驱动而从新风出口102吹出。至于净化组件130的类型,净化组件130可以是HEPA网净化组件、甲醛净化组件、活性炭净化组件、杀菌净化组件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净化组件130的位置可以根据新风模块100的新风入口101位置进行设计,以使得净化组件130靠近新风入口10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新风入口101开设在新风壳110的位于其长度方向的端部;相应地,净化组件130安装于该新风壳110的端部内,以将新风风道103分隔为位于该净化组件130和新风入口101之间的进风腔103a,以及位于净化组件130的背对进风腔103a一侧的出风腔103b。
具体说来,新风壳110具有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即左端部和右端部);新风入口101可以开设在新风壳110的其中任意一个端部上,且位于该端部靠下的位置上,可实现新风模块100从其一端引入新风。将净化组件130安装于新风壳110的设有新风入口101的端部内,从而净化组件130将新风风道103分隔为进风腔103a和出风腔103b;其中,进风腔103a位于该新风壳110的端部,并与该端部上的新风入口101连通;出风腔103b则位于新风壳110的除该端部之外的主体部分上,使得出风腔103b的容积远远大于进风腔103a的体积。出风腔103b可供新风风机120安装。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1和图22所示,新风壳110还可以在其两个端部均设有新风入口101;净化组件1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净化组件130分别安装在该新风壳110的两个端部内,在两个净化组件130之间形成共用的出风腔103b,每一个净化组件130在背对所述出风腔103b的一侧均形成有所述进风腔103a。两个净化组件130之间的间距自前向后呈逐渐增大设置。
可选地,新风模块100包括有新风管160,新风管160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支管162(如图23所示),两个支管162分别与两个新风入口101连接。该两个支管162可以朝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也可以朝同一方向延伸。或者,新风管160还可以包括用于与室外连通的主管段163,以及自主管段163分叉出的两个岔管段164(如图24所示),两个岔管段164分别与两个新风入口101连接。
请参阅图13,在一实施例中,在出风腔103b内可以配置一个新风风机120,也可以配置至少两个新风风机120。当出风腔103b内配置有至少两个新风风机120时,出风腔103b内的每一个新风风机120可以均单独连接有电机150,以使得每一个新风风机120独立工作,互不干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当出风腔103b内配置有至少两个新风风机120时,所述至少两个新风风机120也可以联动设置,以使得所述至少两个新风风机120通过同一个电机150驱动工作。例如,出风腔103b内的至少两个新风风机120中,其中一个新风风机120连接有电机150,其余新风风机120通过传动组件140与该连接有电机150的新风风机120联动连接,以使该至少两个新风风机120联动工作。
请参阅图14,至于传动组件140的结构类型,则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例如,传动组件140可以包括主齿轮141和传动齿轮142;其中,每一个新风风机120的转轴均连接有一个主齿轮141,每相邻两个主齿轮141之间设置有一个传动齿轮142,且该传动齿轮142与该相邻两个主齿轮141均啮合。如此,当一个电机150驱动一个新风风机120旋转工作时,该新风进风通过该主齿轮141、传动齿轮142带动另一个新风风机120同步旋转工作。
请参阅图16至图19,在又一实施例中,新风入口101开设在新风壳110的位于其长度方向中间的中部;净化组件130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净化组件130分设在新风入口101的两侧,以将新风风道103分隔为位于该两个净化组件130之间的进风腔103a,以及位于该两个净化组件130的背对进风腔103a一侧的出风腔103b。
具体说来,新风壳110的位于其长度方向中间的中部,应当指的是新风壳110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部分。将新风入口101设置在该新风壳110的中部,且位于该中部靠下的位置上,以实现新风模块100自其中部引入新风,可将新风管160及其穿墙位置隐藏在新风模块100的后侧。
将两个净化组件130沿新风壳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以使得该两个净化组件130分别位于新风入口101的两侧,从而在该两个净化组件130之间间隔出新风风道103的与该新风入口101连通的进风腔103a,而在每一个净化组件130的背对该进风腔103a的一侧均形成有一个出风腔103b,也就是说,新风风道103具有一个进风腔103a和两个出风腔103b,该两个出风腔103b共用同一个进风腔103a。新风模块100工作时,室外新风空气经新风入口101进入到该进风腔103a内,而后分成两股空气分别从两个净化组件130通过,并分别进入到两个出风腔103b中,最后从出风腔103b经新风出口102吹出到室内。
新风模块100可以在新风风道103的每一个出风腔103b内均配置新风风机120。在一实施例中,出风腔103b内可以配置有一个新风风机120;或者,出风腔103b内配置有至少两个新风风机120。当出风腔103b内配置有至少两个新风风机120时,所述至少两个新风风机120的驱动方式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进行实施,在此不一一赘述。
请参阅图19,进一步地,两个净化组件130均具有靠近新风入口101的前侧部131,以及远离新风入口101的后侧部132;两个净化组件130的前侧部131之间的间距(如图19中d1所示),大于该两个净化组件130的前侧部131之间的间距(如图19中d2所示)。也就是说,d1>d2。如此,可使得形成在两个净化组件130之间的进风腔103a的宽度自前向后逐渐减小;当新风空气从新风入口101进入到进风腔103a后,新风空气在进风腔103a内被挤压而从两侧的两个净化组件130通过,进而分流进入到两个出风腔103b内。
至于实现两个净化组件130的后侧部132之间的间距,大于该两个净化组件130的前侧部131之间的间距的具体方式,可以将两个净化组件130中的至少其中一者自后向前朝另一者倾斜设置。
请参阅图13或图19,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由于新风模块100呈扁平状设置,使得新风模块100的厚度方向的空间较为狭窄。为了可以尽可能地增大新风模块100的净化组件130体积,可选地,净化组件130的宽度方向与新风模块100的厚度方向相交,以使得净化组件130呈倾斜状设置。
具体地,如图13所示,新风模块100的前后方向即为新风模块100的厚度方向。净化组件130的宽度方向与新风模块100的厚度方向相交,且相交的角度小于90°,从而使得净化组件130相对于新风模块100的厚度方向呈倾斜状设置。如此,可以使得净化组件130的宽度可以设计得大于新风模块100的厚度,进而使得净化组件130获得较大的净化面面积,提高新风模块100的净化效率。
请参阅图13或图19,进一步地,新风壳110包括前壁板111及与前壁板111围合成新风风道103的后壁板112;净化组件130的前侧部131与前壁板111接触配后,净化组件130的后侧部132朝后倾斜而与后壁板112接触配合,从而使得净化组件130自后向前呈倾斜状设置。
请参阅图7,为方便安装净化组件130,可选地,新风壳110的底部还开设有安装口(图中没有示出),净化组件130自所述安装口可抽拉地安装于新风风道103内。具体地,在新风壳110的前壁板111和后壁板112的内壁面还设置有沿上下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滑轨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口对应。用户可从新风模块100的下方将净化组件130从所述安装口向上插入,并使得净化组件130的前后两侧部分别与前壁板111、后壁板112的滑轨对应配合,如此可将净化组件130推入到新风风道103内,拆装难度较小,方便用户更换或清洗净化组件130。
请参阅图1和图2,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考虑到空调室内机200通过挂墙支架300安装到墙体上,而新风模块100安装在空调室内机200的背面,也就是位于空调室内机200的背面和挂墙支架300之间。为避免新风模块100干涉到空调室内机200和挂墙支架300连接,新风模块100的高度设计得小于空调室内机200的高度,以使得新风模块100的顶面略低于空调室内机200的顶面,从而便于空调室内机200的顶部与挂墙支架300连接。
基于此,为避免空调室内机200的阻挡到新风模块100出风,可选地,在新风模块100的新风出口102处设置有出风嘴104,出风嘴104凸出于新风壳110的顶面。新风空气可以经出风嘴104引导朝上吹出,通过出风嘴104引导新风吹出,可避免空调室内机200的顶部对新风气流的阻挡,使得新风空气快速进入室内。值得一提的是,出风嘴104可以是单独设置在新风壳110的顶面的独立部件。当然,在一实施例中,出风嘴104还可以是新风风机120的一部分。
请参阅图12,可选地,新风风机120包括蜗壳121及安装于蜗壳121内的风轮122;蜗壳121的出风端朝上穿出新风壳110的顶面,而形成出风嘴104。也就是说,新风风机120的蜗壳121的出风端自新风壳110的内部伸出到新风壳110的顶面外侧,而形成出风嘴104。如此可以减少新风风机120占用新风模块100的内部空间,在确保新风模块100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的情况下,尽量减小新风模块100的整体体积。
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新风模块100还包括新风管160,新风管160的一端与新风入口101连接,新风管160的另一端用于与室外连通。新风管160可以是一根支管,新风管160的一端与新风入口101连接之后,新风管160的另一端可以朝新风模块100的左侧或右侧延伸(如图8至图11或者图16和图17所示)。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图15和图20所示,新风管160也可以包括与三通管161和两根支管162;其中,三通管161的其中一接口与新风入口101连接,三通管161的其余两个接口分别与两根支管162连接,该两个支管162分别朝新风模块100的左右两侧延伸。新风管160的上述两种结构方式,可根据空调室内机200在墙体上的安装位置合理选择,在此不设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200和新风模块100,新风模块100安装在空调室内机200的背面,并与空调室内机200连接固定。新风模块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新风模块100与空调室内机200可拆卸连接。至于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将新风模块100与空调室内机200采用螺钉穿设连接固定;或者,也可以在新风模块100与空调室内机200其中一者设置卡扣,另一者设置与所述卡扣配合的扣合部,以使得新风模块100与空调室内机200卡扣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挂墙支架300,挂墙支架300设有用以悬挂空调室内机200的悬挂臂310。安装时,先将挂墙支架300固定在墙体上,然后再将空调室内机200安装到挂墙支架300的悬挂臂310上,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200悬挂在墙体上。
还请参阅图1和图2,为避免新风模块100干涉到空调室内机200和挂墙支架300的装配,可选地,将新风模块100设置在挂墙支架300和空调室内机200之间,新风模块100的顶部设置有避让悬挂臂310的避让位170。
装配时,可以先将新风模块100安装到空调室内机200的背面;然后再将空调室内机200安装到挂墙支架300上;在此过程中,挂墙支架300的悬挂臂310从新风模块100的避让位170穿过而与空调室内机200连接,如此可避免新风模块100干涉到挂墙支架300与空调室内机200的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呈扁平的长方体状设置,以使所述新风模块可适用于贴靠并固定在空调室内机的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所述新风壳设有新风入口、新风出口及连通该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的新风风道;其中,所述新风入口设在所述新风壳的底部或侧部,以供新风管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入口设置在所述新风壳的位于其长度方向的端部上;或者,所述新风入口设置在所述新风壳的位于其长度中间区域的中部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风机和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设置在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新风入口之间的风路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安装于所述新风壳的设有新风入口的端部内,以将所述新风风道分为位于该净化组件和新风入口之间的进风腔,以及位于所述净化组件的背对所述进风腔一侧的出风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壳的两个端部均设有所述新风入口;所述净化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净化组件分别安装在该新风壳的两个端部内,在两个所述净化组件之间形成共用的出风腔,每一个所述净化组件在背对所述出风腔的一侧均形成有所述进风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有新风管,所述新风管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支管,两个所述支管分别与两个所述新风入口连接;或者,
所述新风管包括用于与室外连通的主管段,以及自所述主管段分叉出的两个岔管段,两个所述岔管段分别与两个所述新风入口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安装在所述新风壳的设有新风入口的中部内;在所述新风入口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净化组件,以将所述新风风道分隔为位于该两个净化组件之间的进风腔,以及位于该两个净化组件的背对所述进风腔一侧的出风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净化组件均具有靠近所述新风入口的前侧部,以及远离所述新风入口的后侧部;两个所述净化组件的前侧部之间的间距,大于该两个净化组件的后侧部之间的间距。
10.如权利要求5或8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腔内配置有一个所述新风风机;或者,所述出风腔内配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新风风机。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腔内的每一个所述新风风机均连接有电机;或者,
所述出风腔内的至少两个新风风机中,其中一个所述新风风机连接有电机,其余所述新风风机通过传动组件与该连接有电机的新风风机联动连接。
12.如权利要求4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新风模块的厚度方向相交,以使得所述净化组件呈倾斜状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壳包括前壁板及与所述前壁板相对设置的后壁板;所述净化组件的前侧部与所述前壁板接触配后,所述净化组件的后侧部朝后倾斜而与所述后壁板接触配合。
14.如权利要求4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的新风壳的底部还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净化组件自所述安装口可抽拉地安装于所述新风风道内。
15.如权利要求2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的新风出口处设置有出风嘴,所述出风嘴凸出于所述新风壳的顶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机包括蜗壳及安装于所述蜗壳内的风轮;所述蜗壳的出风端朝上穿出所述新风壳的顶面,以形成所述出风嘴。
1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空调室内机;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安装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背面,并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接固定。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空调室内机可拆卸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挂墙支架,所述挂墙支架设有用于悬挂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悬挂臂;所述新风模块设置在所述挂墙支架和所述空调室内机之间,所述新风模块的顶部设有供所述悬挂臂穿过的避让位。
CN202121778126.3U 2021-07-30 2021-07-30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Active CN215372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8126.3U CN215372701U (zh) 2021-07-30 2021-07-30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8126.3U CN215372701U (zh) 2021-07-30 2021-07-30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72701U true CN215372701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13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8126.3U Active CN215372701U (zh) 2021-07-30 2021-07-30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72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7130A (zh) 双贯流空调器室内机
MY136575A (en) Air conditioner
EP3699501B1 (en) Wall-mounted indoor air conditioning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EP4130587A1 (en) Fresh air module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9084368B (zh) 空调器
JP4797262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0249360A (ja) 3面吐出型空気調和機
CN212618726U (zh) 空调器
CN215372701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108278676B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953285U (zh) 厨房空调系统
CN212132676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3019952U (zh) 空调器
CN212511492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761802U (zh) 风机组件和具有其的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10128425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13269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13269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087982B (zh) 一种空气管理器室内机及空气管理器
CN21220477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261167U (zh) 换气机构和新风装置
CN22081791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5260164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244602U (zh) 空调器
CN219756565U (zh) 新风部件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