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2691U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2691U
CN212132691U CN202020902820.0U CN202020902820U CN212132691U CN 212132691 U CN212132691 U CN 212132691U CN 202020902820 U CN202020902820 U CN 202020902820U CN 212132691 U CN212132691 U CN 212132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outlet
back panel
module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28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伟涛
毛先友
刘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028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2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2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2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新风模块及第一对接框;机壳包括后围板,后围板的后壁面设有新风进口,后围板位于新风进口一侧的侧壁面上设有第一新风出口;新风模块安装于机壳内;第一对接框的至少一端与后围板卡扣连接,第一对接框对接连通第一新风出口与新风模块的出风端,以引导新风模块的出风端的气流由第一新风出口吹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可有效避免新风直吹用户,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同时能够避免新风模块吹出的气流从新风模块的出风端与后围板之间的间隙中逃逸,从而提升新风换风效率。此外,还便于第一对接框的拆装,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对接框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生活的品质要求日益提高,作为日常广泛使用的空调器也日益优化,越来越多的空调室内机引入新风部件,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为封闭的室内空间提供持续且新鲜的空气,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含氧量,杜绝了空调病。
但是一般引入的新风由于没有经过换热器,会与室内空气会存在温差,而目前的空调室内机通常将新风出口设置在前面板上,使得新风直吹用户,进而降低用户使用舒适度。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引入新风造成用户舒适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新风模块及第一对接框;
所述机壳包括后围板,所述后围板的后壁面设有新风进口,所述后围板位于所述新风进口一侧的侧壁面上设有第一新风出口;
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新风模块的进风端与所述新风进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对接框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后围板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对接框对接连通所述第一新风出口与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端,以引导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端的气流由所述第一新风出口吹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壳内的滤网组件,所述后围板设有供所述滤网组件取出的操作口,所以操作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出口沿上下方向排布,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对接框,所述第二对接框对接连通所述操作口与所述滤网组件的端部,所述第一对接框与所述第二对接框一体设置,以形成对接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口设于所述第一新风出口的下方,所述对接框的下端与所述后围板卡扣连接,所述对接框的中部和上端与所述后围板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围板位于所述新风进口另一侧的侧壁面上设有第二新风出口,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三对接框,所述第三对接框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后围板卡扣连接,所述第三对接框对接连通所述第二新风出口与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端,以引导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端的气流由所述第二新风出口吹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对接框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后围板连接,所述第三对接框的下端与所述后围板卡扣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框靠近所述新风模块的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朝前开口的第一插接槽,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端靠近所述第一对接框的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接凸起,所述第三对接框靠近所述新风模块的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朝前开口的第二插接槽,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端靠近第三对接框的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插接凸起,所述第一插接凸起适配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所述第二插接凸起适配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支撑钣金件,所述第一支撑钣金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钣金件安装于所述后围板邻近所述第一对接框的侧端,且压合所述第一对接框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支撑钣金件,所述第二支撑钣金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钣金件安装于所述后围板邻近所述第三对接框的侧端,且压合所述第三对接框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组件包括滤网支架及安装于所述滤网支架的滤网,所述滤网对应所述新风模块的进风端设置,所述滤网支架沿所述后围板的左右方向延伸,且呈弧形设置,所述滤网支架的凹面朝前设置,所述滤网支架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后围板的侧壁面对应所述把手设有操作口,所述把手由所述操作口取出的移动轨迹呈朝前弯曲的弧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机壳的下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安装于所述机壳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通的空调室外机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新风模块及第一对接框;
所述机壳包括后围板,所述后围板的后壁面设有新风进口,所述后围板位于所述新风进口一侧的侧壁面上设有第一新风出口;
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新风模块的进风端与所述新风进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对接框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后围板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对接框对接连通所述第一新风出口与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端,以引导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端的气流由所述第一新风出口吹出。
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使得后围板的后壁面设有新风进口,由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后围板背对用户,则可以隐藏第一新风进口及相关的新风引入部件,从而保持整机外观一致性。使得后围板位于所述新风进口一侧的侧壁面上设有第一新风出口,则从机壳的侧面出新风,从而可有效避免新风直接吹向用户,防止温差较大的新风引起用户的不适,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同时通过第一对接框对接连接新风模块的出风端和后围板的第一新风口,则能够将新风模块出风端的气流引导至从第一新风出口吹出,避免新风模块吹出的气流从新风模块的出风端与后围板之间的间隙中逃逸,从而提升新风换风效率。此外,使得第一对接框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后围板卡扣连接,便于第一对接框的拆装,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对接框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对接框与第二对接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三对接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507785460000041
Figure BDA000250778546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图6及图7所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新风模块200及第一对接框300。机壳包括后围板100,后围板100的后壁面设有新风进口110,后围板100位于新风进口110一侧的侧壁面上设有第一新风出口120。新风模块200安装于机壳内,新风模块200的进风端与新风进口110相连通。第一对接框300的至少一端与后围板100卡扣连接,第一对接框300对接连通第一新风出口120与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以引导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的气流由第一新风出口120吹出。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整体沿上下方向延伸,机壳垂直上下方向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机壳还包括前面板,前面板与后围板100围合形成供空调的内部结构安装的容纳腔。前面板与后围板100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机壳内形成有换热风道,机壳上设有与换热风道连通的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换热风道内设有换热模块,换热模块包括室内换热器和换热风机,换热风机驱动气流有换热进风口进入换热风道,经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由换热出风口吹出,以实现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第一新风出口120、新风进口11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长条形等,第一新风出口120与新风进口110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于后围板100侧壁面的宽度较小,因此,为了提高第一新风出口120的风量,优选地使得第一新风出口120设置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可以理解的是,新风模块200的进风端通过新风进口110与室外连通,具体可通过新风管等结构由室外引入新风。将新风进口110设置在后围板100的后壁面,由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后围板100背对用户,则可以隐藏新风进口110及相关的新风引入部件,从而保持整机外观一致性。
第一对接框300具体安装在后围板100的内壁面,且围合第一新风出口120设置。为了减小风阻及占用空间,使得第一对接框300的形状与第一新风出口120的形状相适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将第一对接框300稳固安装在后围板100上,通常使得第一对接框300的相对两端均连接在后围板100上,此处的相对两端可以为上下两端,也可以为左右两端。而通过使得第一对接框300的至少一端与后围板100卡扣连接,则一方面增强连接稳固性,一方面便于拆装,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对接框300的装配效率。具体地,可以在第一对接框300上设置卡钩,在后围板100上设置供卡钩卡合的卡槽。第一对接框300的另一端与后围板100可以通过螺钉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
第一对接框300的开口与第一新风出口120及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相连通,通过设置第一对接框300与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和后围板100的第一新风口对接,则能够将新风模块200出风端的气流引导至从第一新风出口120吹出,避免新风模块200吹出的气流从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与后围板100之间的间隙中逃逸,从而提升新风换风效率。为了进一步提升新风进风量,使得第一对接框300的两侧与后围板100及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密封对接。
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通过第一对接框300与第一新风出口120连通,则室外新风从新风进口110流入新风模块200,再从第一新风出口120流进室内,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增加室内空气的含氧量,杜绝空调病。而通过在后围板100位于第一新风进口110一侧的侧壁面,具体可以为后围板100的左侧壁,也可以为后围板100的右侧壁。则从机壳的侧面出新风,可有效避免新风直接吹向用户,防止温差较大的新风引起用户的不适,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使得后围板100的后壁面设有新风进口110,由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后围板100背对用户,则可以隐藏第一新风进口110及相关的新风引入部件,从而保持整机外观一致性。使得后围板100位于新风进口110一侧的侧壁面上设有第一新风出口120,则从机壳的侧面出新风,从而可有效避免新风直接吹向用户,防止温差较大的新风引起用户的不适,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同时通过第一对接框300对接连接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和后围板100的第一新风口,则能够将新风模块200出风端的气流引导至从第一新风出口120吹出,避免新风模块200吹出的气流从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与后围板100之间的间隙中逃逸,从而提升新风换风效率。此外,使得第一对接框300的至少一端与后围板100卡扣连接,便于第一对接框300的拆装,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对接框300的装配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7及图10,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机壳内的滤网组件400,后围板100设有供滤网组件400取出的操作口130,所以操作口130与第一新风出口120沿上下方向排布,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对接框500,第二对接框500对接连通操作口130与滤网组件400的端部,第一对接框300与第二对接框500一体设置,以形成对接框。
在本实施例中,滤网组件400对应新风模块200的进风端设置,以过滤从第一新风进口110进入的空气中的灰尘、杂物等。操作口130的形状和大小与滤网组件400对应操作口130的端部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以使得滤网组件400能够由操作口130取出。操作口130可以设于第一新风出口120的上方,也可以设于第一新风出口120的下方。通常,新风模块200的进风端位于下方,出风端位于上方,而由于滤网组件400对应新风模块200的进风端设置,则使得操作口130位于第一新风出口120的下方。
第二对接框500的形状和大小与滤网组件400的端部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以使得滤网组件400可由操作口130取出。第二对接框500环绕滤网组件400的端部的周围设置,且第二对接框500的开口与操作口130相连通。通过设置第二对接框500与操作口130和过滤组件的端部对接,避免气流从过滤组件的端部与操作口130的间隙中逃逸,从而提升新风换风效率。为了进一步提升新风进风量,使得第二对接框500的两侧与后围板100的操作口130及滤网组件400的端部密封对接。第一对接框300与第二对接框500具体可以一体注塑成型设置。通过使得第一对接框300与第二对接框500一体设置,可以增强结构强度,且一体设置的对接框只需一次安装,则相比于两个分体的第一对接框300及第二对接框500,能够减少安装工序,提高安装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10所示,操作口130设于第一新风出口120的下方,对接框的下端与后围板100卡扣连接,对接框的中部和上端与后围板100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框300与第二对接框500一体设置,以形成整体的对接框。第一连接件具体可以为螺钉或螺栓,则对接框的中部和上端与后围板100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通过使得对接框的下端与后围板100卡扣连接,则符合安装工人的安装习惯,在安装时,先将对接框的下端与后围板100直接卡扣连接,然后将对接框的中部和上端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设计合理,便于安装。使得对接框的上端和中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则提高对接框的连接稳固性,而同时使得对接框的下端与后围板100卡扣连接,则能够提高整体的装配效率。通常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装饰板,装饰板覆盖对接框设置,装饰板对应第一新风出口120设置有出风格栅,装饰板对应操作口130设置有过口。如此,使得整机的一致性更好。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4至图7、及图11,后围板100位于新风进口110另一侧的侧壁面上设有第二新风出口140,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三对接框600,第三对接框600的至少一端与后围板100卡扣连接,第三对接框600对接连通第二新风出口140与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以引导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的气流由第二新风出口140吹出。
在本实施例中,使得后围板100位于新风进口110另一侧的侧壁面上设置第二新风出口140,则使得第一新风出口120和第二新风出口140分设在新风进口110的两侧壁面上。一方面增大新风出风量,且实现了室内不同方向出新风,提高新风换风效率,另一方面将新风分多个方向出风,且从机壳的侧面出新风,进一步避免新风直接吹向用户,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第三对接框600具体安装在后围板100的内壁面,且围合第一新风出口120设置。为了减小风阻及占用空间,使得第三对接框600的形状与第二新风出口140的形状相适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将第三对接框600稳固安装在后围板100上,通常使得第三对接框600的相对两端均连接在后围板100上,此处的相对两端可以为上下两端,也可以为左右两端。而通过使得第三对接框600的至少一端与后围板100卡扣连接,则一方面增强连接稳固性,一方面便于拆装,从而可以提高第三对接框600的装配效率。具体地,可以在第三对接框600上设置卡钩,在后围板100上设置供卡钩卡合的卡槽。第三对接框600的另一端与后围板100可以通过螺钉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
第三对接框600的开口与第二新风出口140及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相连通,通过设置第三对接框600与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和后围板100的第二新风口对接,则能够将新风模块200出风端的气流引导至从第二新风出口140吹出,避免新风模块200吹出的气流从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与后围板100之间的间隙中逃逸,从而提升新风换风效率。为了进一步提升新风进风量,使得第三对接框600的两侧与后围板100及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密封对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三对接框600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后围板100连接,第三对接框600的下端与后围板100卡扣连接。第二连接件具体可以为螺钉或螺栓,则第三对接框600的上端与后围板100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通过使得第三对接框600的下端与后围板100卡扣连接,则符合安装工人的安装习惯,在安装时,先将第三对接框600的下端与后围板100直接卡扣连接,然后将第三对接框600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设计合理,便于安装。使得第三对接框600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则提高第三对接框600的连接稳固性,而同时使得第三对接框600的下端与后围板100卡扣连接,则能够提高整体的装配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5、图10及11,第一对接框300靠近新风模块200的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朝前开口的第一插接槽310,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靠近第一对接框300的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接凸起210,第三对接框600靠近新风模块200的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朝前开口的第二插接槽610,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靠近第三对接框600的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插接凸起,第一插接凸起210适配插接于第一插接槽310内,第二插接凸起适配插接于第二插接槽610内。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插接槽310及第二插接槽610的槽口也沿前后方向延伸,则使得第一插接凸起210可以由前向后插入第一插接槽310内,第二插接凸起可以由前向后插入第二插接槽610内。第一插接槽310及第二插接槽610的槽口可以朝下,朝上或朝向蜗壳的出风端设置。通过在第一对接框300及第三对接框600分别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朝前开口的第一插接槽310及第二插接槽610,在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设置沿前后延伸的第一插接凸起210及第二插接凸起,则在安装时,使得新风模块200的第一插接凸起210及第二插接凸起由前向后插入第一插接槽310及第二插接槽610内,以实现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与第一新风出口120及第二新风出口140的对接。如此,一方面为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与第一新风出口120及第二新风出口140提供对位,则使得两者之间的对接更加准确,另一方面为新风模块200的安装提供导向作用,则便于新风模块200与后围板100之间的连接和安装。
具体地,第一对接框300的上端及下端均开设有第一插接槽310,第三对接框600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第二插接槽610,且两个第一插接槽310的槽口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插接槽610的槽口相对设置。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的邻近第一对接框300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一插接凸起210,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的邻近第三对接框600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二插接凸起,每一个第一插接凸起210对应插接于一个第一插接槽310内,每一个第二插接凸起对应插接于一个第二插接槽610内。如此,使得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与第一新风出口120的对位效果更佳,且在安装时,使得新风模块200的出风端直接卡设在两个第一插接槽310及两个第二插接槽610之间,便于新风模块200的对位安装,且使得连接更加稳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及图9所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支撑钣金件700,第一支撑钣金件700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支撑钣金件700安装于后围板100邻近第一对接框300的侧端,且压合第一对接框300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钣金件700整体呈上下延伸的长条状。第一支撑钣金件700连接在后围板100邻近第一对接框300的侧端,其底部具体连接在底盘上。如此,使得后围板100与底盘形成箱式结构,加固机壳,增强整机的稳定性。第一支撑钣金件700与后围板100具体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在安装时,先将第一对接框300安装至后围板100上,再将第一支撑钣金件700压合第一对接框300设置,则能够起到加固第一对接框300的作用,提高第一对接框300与后围板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结合具有第三对接框600的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8及图9,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支撑钣金件800,第二支撑钣金件800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支撑钣金件800安装于后围板100邻近第三对接框600的侧端,且压合第三对接框600设。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钣金件800整体呈上下延伸的长条状。第二支撑钣金件800连接在后围板100邻近第三对接框600的侧端,其底部具体连接在底盘上。如此,使得后围板100与底盘形成箱式结构,加固机壳,增强整机的稳定性。第二支撑钣金件800与后围板100具体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在安装时,先将第三对接框600安装至后围板100上,再将第二支撑钣金件800压合第三对接框600设置,则能够起到加固第三对接框600的作用,提高第三对接框600与后围板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滤网组件400包括滤网支架410及安装于滤网支架410的滤网420,滤网420对应新风模块200的进风端设置,滤网支架410沿后围板100的左右方向延伸,且呈弧形设置,滤网支架410的凹面朝前设置,滤网支架410的一侧设有把手411,后围板100的侧壁面对应把手411设有操作口130,把手411由操作口130取出的移动轨迹呈朝前弯曲的弧形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滤网420具体可以为HEPA过滤网420,滤网420对应新风模块200的进风端设置,以过滤从第一新风进口110进入的空气中的灰尘、杂物等。滤网420具体可以设置在新风模块200的外侧,也可以设置在新风模块200内,只需使得滤网420对应新风模块200的进风端即可。滤网支架410的把手411用于供用户抓持,以便于取出滤网支架410,从而对滤网420进行更换和清洗。通过在后围板100的侧壁面对应把手411设置有操作口130,则用户可用过操作口130抓持把手411,以从机壳的侧面取出滤网支架410。
通过使得滤网支架410整体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呈弧形设置,相比于直板状斜插的滤网支架410,占用空间小,从而使得机壳内的结构更加紧凑。使得滤网支架410的凹面朝前设置,则滤网420把手411整体也朝前设置。而把手411由操作口130取出的移动轨迹呈朝前弯曲的弧形设置,指的是,在通过操作口130取出滤网支架410时,具体为由机壳的前侧取出,且把手411的移动轨迹呈弧形。
可以理解的是,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常安装在房间的角落,则机壳的侧壁面与墙壁之间的空间有限,且由于操作口130设置在后围板100的侧壁面上,使用常规的直线取出方式,由于空间不足,会使得滤网支架410的取出非常困难,而若要顺利取出滤网支架410,则需要移动整机,从而给用户的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而通过使得滤网支架410呈弧形设置,滤网支架410的凹面朝前设置,且使得把手411由操作口130取出的移动轨迹呈朝前弯曲的弧形设置,则用户从机壳的侧面取出滤网支架410时,整体为向前弯曲取出,不必需要机壳侧方的较大空间,则充分利用机壳前侧的空间,使得滤网支架410的取出非常方便,且占用空间小。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由新风模块200的两侧围合新风模块200,且与新风模块200连接,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连接于机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可以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连接。第一支架与新风模块200、第二支架与新风模块200、第一支架与机壳、第二支架与机壳均可以通过螺钉或卡扣的方式相连接。使得新风模块200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间接连接在机壳上,相比于新风模块200直接连接在机壳或者底盘上,使得新风模块200的连接更加稳定,且能够减小新风模块200的振动传递至机壳上,从而增强整机的稳定性。同时避免新风模块200直接安装在底盘上,则可以避免底盘上的积水影响新风模块200的电路,同时避免出现新风吹水现象。
结合上述具有第一支架的实施例,进一步地,第一支架围合新风模块200的进风端设置,第一支架上开设有连通新风模块200的进风端与第一新风进口110的连通口,新风模块200还包括对应连通口设置的新风开关门,新风开关门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新风进口110或连通口。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开关门可以与控制器相连接,从而可以控制新风开关门打开或关闭。新风开关门可转动地安装在连通口或第一新风进口110处,从而可以阻挡或者导通气流流入新风模块200的风道内。当需要引入新风时,新风开关门打开,新风模块200工作,将气流由第一新风进口110引入,并从第一新风出口120排出。当不需要引入新风时,新风开关关闭,可阻挡气流、杂物或灰尘进入新风模块200的风道内。连通口与第一新风进口110可以通过对接筒进行对接连接,此时,也可以使得新风开关门可转动地安装在对接筒内。
具体而言,新风模块200还包括风机、相互连接的蜗壳主体及增压壳,风机安装于蜗壳主体内,蜗壳主体对应新风进口110开设有新风入口,增压壳的两侧对应第一新风出口120及第二新风出口140开设有第三新风出口。风机具体可以为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轮和与离心风轮连接的电机,通过电机驱动离心风机转动。离心风机的进风端对应新风进口设置。增压壳连接在蜗壳主体的上方,且对应离心风机的出风端。通过设置增压壳对离心风轮的气流进行增压,从而提升风量和进风效率。增压壳与蜗壳主体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设置。增压壳的两侧开设有第三新风出口,则由离心风轮吸入的气流经过增压部增压后从第三新风出口流向第一新风出口120及第二新风出口140,进而流入室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壳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新风模块200安装于机壳的下部,第一新风进口110及第一新风出口120均设于后围板100的下部。通过使得新风模块200安装在机壳的下部,则一方面充分利用机壳下部的空间,另一方面使得第一新风出口120位于整机的下方,则新风从机器下方的侧面吹出,使得新风避免直吹用户的效果更佳。进一步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电控盒900,电控盒900安装于机壳的上部。通过将电控盒900上移,以腾出机壳下部的空间供新风模块200安装。具体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设于新风模块200的上方。如此,可有效避免换热模块的冷凝水流入新风模块200,造成电路故障或吹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通的空调室外机和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包括后围板,所述后围板的后壁面设有新风进口,所述后围板位于所述新风进口一侧的侧壁面上设有第一新风出口;
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新风模块的进风端与所述新风进口相连通;以及
第一对接框,所述第一对接框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后围板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对接框对接连通所述第一新风出口与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端,以引导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端的气流由所述第一新风出口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壳内的滤网组件,所述后围板设有供所述滤网组件取出的操作口,所以操作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出口沿上下方向排布,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对接框,所述第二对接框对接连通所述操作口与所述滤网组件的端部,所述第一对接框与所述第二对接框一体设置,以形成对接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口设于所述第一新风出口的下方,所述对接框的下端与所述后围板卡扣连接,所述对接框的中部和上端与所述后围板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板位于所述新风进口另一侧的侧壁面上设有第二新风出口,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三对接框,所述第三对接框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后围板卡扣连接,所述第三对接框对接连通所述第二新风出口与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端,以引导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端的气流由所述第二新风出口吹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对接框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后围板连接,所述第三对接框的下端与所述后围板卡扣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框靠近所述新风模块的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朝前开口的第一插接槽,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端靠近所述第一对接框的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接凸起,所述第三对接框靠近所述新风模块的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朝前开口的第二插接槽,所述新风模块的出风端靠近第三对接框的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插接凸起,所述第一插接凸起适配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所述第二插接凸起适配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支撑钣金件,所述第一支撑钣金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钣金件安装于所述后围板邻近所述第一对接框的侧端,且压合所述第一对接框设置。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支撑钣金件,所述第二支撑钣金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钣金件安装于所述后围板邻近所述第三对接框的侧端,且压合所述第三对接框设置。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组件包括滤网支架及安装于所述滤网支架的滤网,所述滤网对应所述新风模块的进风端设置,所述滤网支架沿所述后围板的左右方向延伸,且呈弧形设置,所述滤网支架的凹面朝前设置,所述滤网支架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后围板的侧壁面对应所述把手设有所述操作口,所述把手由所述操作口取出的移动轨迹呈朝前弯曲的弧形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机壳的下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安装于所述机壳的上部。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相连通。
CN202020902820.0U 2020-05-25 2020-05-25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2132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2820.0U CN212132691U (zh) 2020-05-25 2020-05-25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2820.0U CN212132691U (zh) 2020-05-25 2020-05-25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2691U true CN212132691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0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2820.0U Active CN212132691U (zh) 2020-05-25 2020-05-25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2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9375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213269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618726U (zh) 空调器
CN113719899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13269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408878U (zh) 空调器
CN213019952U (zh) 空调器
CN21271998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26014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0832248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3719900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240604A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132689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71998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756565U (zh) 新风部件及空调器
CN215637566U (zh) 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12252880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212204790U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210861369U (zh) 空调
CN218379629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805966A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CN218065131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新风空调
CN217685837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147611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119942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