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08878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08878U
CN212408878U CN202022021245.6U CN202022021245U CN212408878U CN 212408878 U CN212408878 U CN 212408878U CN 202022021245 U CN202022021245 U CN 202022021245U CN 212408878 U CN212408878 U CN 212408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panel
groove
air conditioner
main bod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212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强
陈良锐
毛先友
张滔
汪先送
陈志航
周何杰
周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212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08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08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08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主体、下面板及水箱;其中,主体内设置有换热组件,主体的下部具有朝一侧敞口的容纳腔;下面板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敞口;水箱安装于下面板的内壁面。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水箱进行加水操作,提升了使用便利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带有新风及净化功能空调目前已成为高端产品的一个发展方向。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下部设计有敞口的容纳腔,容纳腔的敞口处设置有可打开的下面板。通常将水箱安装在容纳腔内,则在需要对水箱加水时,需要完全打开下面板,将水箱从容纳腔中取出后进行加水,不方便用户操作。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旨在解决空调器的水箱不易加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包括主体、下面板及水箱;
所述主体内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主体的下部具有朝一侧敞口的容纳腔;
下面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主体,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敞口;
所述水箱安装于所述下面板的内壁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敞口朝前设置,所述下面板的下端与所述主体可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面板的内壁面设有朝上开口的安装槽,所述水箱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注水口和/或提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面板与所述主体的其中一者设有限位件,另一者设有与所述限位件配合的配合件,当所述下面板打开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配合件抵接,以使得所述下面板固定至预设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面板的两侧设有转轴,所述容纳腔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转动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面板的两侧设置有所述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转轴上方,所述配合件包括形成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行程槽,当所述下面板打开至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行程槽的槽壁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朝前开口设置,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所述预设角度,所述行程槽和所述转动槽及所述滑槽连通,以供所述下面板从所述滑槽拆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行程槽包括由所述滑槽向内凸出的避让槽,及与所述避让槽连通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避让槽的前侧;当所述面板打开至预设角度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抵接;当所述面板关闭时,所述限位件容置于所述避让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与所述转轴间隔设置的限位轴;或,所述限位件为与所述转轴一体设置的限位条,所述避让槽与所述转动槽相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的上端设置有转轴,所述下面板的下端设置有转动插扣,所述转动插扣形成有与所述转轴转动配合的转动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槽为缺口槽,以供所述下面板与所述主体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插销,所述配合件包括插孔,所述底盘上设有所述插孔,所述下面板的下端设有所述插销,当所述下面板打开时,所述插销与所述插孔的内壁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角度不小于10度,且不大于60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内限定出进风口、出风口及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空气处理风道,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设置有加湿模块,所述水箱用于向所述加湿模块供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还设置有风机及位于所述风机的出风侧的至少一个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位于所述水箱的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模块朝向所述敞口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净化模块通过所述敞口可抽拉地安装于容纳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面板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面板的上端与所述主体通过卡扣件和/或磁吸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为落地式空调器、或壁挂式空调器、或移动式空调或窗机。
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通过在主体的下部设置朝一侧敞口的容纳腔,使得下面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主体,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敞口,且将水箱安装于下面板的内壁面,从而使得下面板在转动打开敞口的同时,能够悬挂至主体上,进而方便对容纳腔内的部件进行操作。且无需拆卸下面板和从容纳腔中取出水箱,便可实现对水箱进行加水操作,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操作,提升了使用便利性。同时避免拆卸下面板出现磕碰刮花的现象,且下面板关闭敞口的操作简单易行,相比于将拆下的下面板重新安装至主体上,能够避免刮花主体其他部件,或出现因为定位不准确造成下面板与主体之间的缝隙不均匀而影响外观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空调器的正视图;
图4为图3中沿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D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下面板打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3中沿C-C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下面板打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下面板与水箱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下面板与水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5中空调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主体 132 插孔 230a、230b 转轴
110 换热组件 140a、140b 转动槽 240 转动插扣
120 容纳腔 150 滑槽 270 凹槽
121 新风进口 170 底盘 280 把手
122 回风口 171 凸柱 300 水箱
123 出风口 200 下面板 310 注水口
124 空气处理风道 210 安装槽 320 提手
130 配合件 220 限位件 400 加湿模块
131 行程槽 221 限位轴 500 风机
131a 避让槽 222 限位条 600 净化模块
131b 限位槽 223 插销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为落地式空调器、或壁挂式空调器、或移动式空调或窗机,以下以空调器为落地式空调器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9至图11、图17及图19所示,该空调器包括主体100、下面板200及水箱300。主体100内设置有换热组件110,主体100的下部具有朝一侧敞口的容纳腔120。下面板200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100,以打开或关闭敞口。水箱300安装于下面板200的内壁面。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00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主体100的整体形状可以呈柜型、也可以呈圆柱形或其他形状。主体100具体还可以包括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的空调风机部件、出风框部件、电控部件、空气处理模块。其中,壳体可以由前壳、后壳等、底壳、顶壳等组成;前壳由一块或多块组成,可以在前壳设置有空调出风口,对应空调出风口设置有出风口开关门,用以打开或者关闭空调出风口;后壳由一块或多块组成,后壳设置有空调进风口,空调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格栅,后壳两侧设置有立柱,用来安装固定蒸发器部件、空气处理模块及电控部件,空调风机部件为单贯流风机或双贯流风机。主体100的上部形成有连通空调进风口与空调出风口的换热风道,换热组件110安装于换热风道内。换热组件110具体可以包括换热器,室内风机用于驱动气流由进风口进入换热风道内,经换热器换热后由出风口123吹出,以实现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空气处理模块可以包括新风模块、净化模块600、加湿模块400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以理解的是,容纳腔120朝一侧敞口设置,则具体可以朝前侧敞口、朝左侧敞口、朝右侧敞口或朝后侧敞口,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常将电控部件、空气处理模块设置在容纳腔120内,使得容纳腔120朝一侧敞口设置,则便于维修人员从该敞口处对电控部件进行接线或维修空气处理模块,或便于用户从该敞口处对空气处理模块进行拆卸更换和清洗、或对主体100的下部进行清洁。下面板200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100,以打开或关闭敞口,则可以使得下面板200的下端与主体100转动连接,使得下面板200从上至下打开敞口,还可以使得下面板200的左侧端或右侧端与主体100转动连接,使得下面板200从左右侧打开或关闭敞口。可以使得下面板200与敞口相适配,以更好的打开和关闭该敞口。
下面板200与主体100可通过转轴230a和轴孔转动连接,则在下面板200打开敞口时,下面板200能够通过转轴230a悬挂至主体100上。如此,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敞口进行接线、清洁空气处理模块或主体100下部,同时在操作时使得下面板200悬挂至主体100上,则相比于直接将下面板200拆卸而进行操作的方案,避免下面板200被碰倒刮花的现象,且在下面板200关闭敞口时操作简单快捷,不易出现定位不准确使得下面板200轮廓变形,下面板200与主体100之间的缝隙不均匀而影响外观的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容纳腔120内可设置加湿模块400,则水箱300用于为加湿模块400加水。可以在下面板200的内壁面对应容纳腔120设有水箱安装位,以供水箱300安装。可以理解的是,水箱300可以固定安装在下面板200的内壁面,也可以为可拆卸地安装在下面板200的内壁面。在关闭下面板200时,水箱300容纳于容纳腔120内,则在打开下面板200时,能够同时带动水箱300转动,使得水箱300通过敞口从容纳腔120中转出,从而无需取出下面板200便能对水箱300进行加水操作,相比于将水箱300从容纳腔120中取出进行加水,操作简单、更加方便用户使用。同时下面板200内侧面上的水箱安装位,方便了水箱300更换水的同时,还能有效加强下面板200的结构强度,无需另外设计控制下面板200弧度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通过使得主体100下部设置朝一侧敞口的容纳腔120,使得下面板200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100,以打开或关闭敞口,且将水箱300安装于下面板200的内壁面。则使得下面板200在转动打开敞口的同时,能够悬挂至主体100上,从而方便对容纳腔120内的部件进行操作。且无需拆卸下面板200和从容纳腔120中取出水箱300,便可实现对水箱300进行加水操作,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操作,提升了使用便利性。同时避免拆卸下面板200出现磕碰刮花的现象,且下面板200关闭敞口的操作简单易行,相比于将拆下的下面板200重新安装至主体100上,能够避免刮花主体100其他部件,或出现因为定位不准确造成下面板200与主体100之间的缝隙不均匀而影响外观的现象。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8、图11及图15,下面板200与主体100可拆卸连接。在使得下面板200与主体100转动连接的同时,使得下面板200与主体100可拆卸连接,也即在下面板200转动至一定角度时,使得下面板200可从主体100上脱离。如此,在需要对主体100下部进行大范围操作,例如大范围清洁容纳腔120内部时,还可以将下面板200从主体100上拆卸,避免下面板200对用户的操作造成阻碍,提升便利性及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9所示,敞口朝前设置,下面板200的下端与主体100可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得敞口朝前设置,则使得用户能够从空调器的前侧对主体100下部进行操作,无需移动空调器,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可以理解的是,下面板200的下端与主体100可转动连接,则在打开下面板200时,下面板200的顶端朝外打开,下面板200的底端朝主体100内部伸入,则使得用户可从上方对水箱300进行加水,或直接将水箱300取出。相比于将水箱300从容纳腔120中取出而言,操作更为简单快捷。可在主体100的下方设置供下面板200转动的避让空间,使得下面板200的转动打开的可行性更高。避让空间的大小可根据下面板200转动打开的预设角度进行设计。通常使得下面板200转动打开的预设角度为10°至60°。由于空调器通常安装在房间的角落,通过使得下面板200由上至下转动打开敞口,相比于下面板200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转动打开敞口而言,不必占用主体100左右两侧的空间,进而在主体100左右侧空间小的时候也能够打开敞口进行操作,不用移动空调器,使得操作更为简单可行。且使得下面板200由上至下转动打开敞口,利用下面板200的重力和限位件220使得下面板200固定在主体100下方的预设角度上,可避免下面板200在用户操作时意外盖合,减少安全隐患,且使得下面板200上端打开敞口,则使得用户从上至下观测敞口内部,使得观测范围更大,操作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3、图14、图17及图19,下面板200的内壁面设有朝上开口的安装槽210,水箱300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槽210内,水箱300的顶部设有注水口310和/或提手320。具体可以在下面板200的内壁面设置安装板或支架,使得安装板或支架与下面板的内壁面围合形成该安装槽210。该安装板或支架与下面板200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设置。安装槽210的尺寸略大于水箱300的尺寸,以便于水箱300拆装至安装槽210内。通过将水箱的安装位设置为顶部朝上开口的安装槽210,则在打开下面板200时,带动水箱300整体转动,且使得水箱300的顶部外露,则用户可直接从注水口310对水箱300进行加水,无需另外提出水箱300,方便用户使用。而当需要拿出水箱300时,在水箱300顶部设置提手320,用户可以直接朝上提出水箱300,操作方便快捷,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可以理解的是,当下面板200从上至下打开敞口时,在需要加水时,只需将下面板200打开预设角度,便可实现对水箱300进行加水,无需整体拆卸下面板200,将水箱300从容纳腔120中取出,从而简化操作步骤,提升用户使用便利性。水箱300的提手320可以为内凹的提手320,也可以为外凸的提手320,为了节约空间,通常使得水箱300的提手320为内凹的提手32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8、图15至图18所示,下面板200与主体100的其中一者设有限位件220,另一者设有与限位件220配合的配合件130,以使得下面板200可转动并固定至预设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件220可以为限位插销、限位轴、限位块、限位凸起、挂钩、伸缩杆、限位杆等中的任意一者。而该配合件130可以为限位槽、限位面、限位凸起等中的任意一者。可以理解的是,下面板200具有转动端,转动端与主体100转动连接,则限位件220可以设置在下面板200的转动端,也可以设置在与转动端相对的一端,只需使得下面板200能够通过该限位件220与配合件130配合,而使得下面板200可转动至预设角度且固定于该预设角度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限位件220与配合件130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则结合主体100与下面板200可拆卸连接的方案。在使得下面板200能够固定至预设角度时,还能够整体从主体100上拆卸。通过使得下面板200与主体100通过限位件220和配合件130配合,以使得下面板200能够转动且固定至预设角度,则可防止下面板200晃动,便于用户对水箱300进行加水操作。具体地,下面板200具有转动端,转动端与主体100转动连接,转动端与主体100的其中一者设有限位件220,另一者设有与限位件220配合的配合件130。通过使得下面板200的转动端设置限位件220或配合件130,使得下面板200的转动端与主体100限位配合,则相比于使得下面板200与转动端相对的一端设置限位件220或配合件130,能够缩短限位件220的长度,避免限位件220对用户的操作造成阻碍,且可将限位件220隐藏至主体100,从而避免限位件220外露,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具体而言,预设角度大于或等于10度,且小于或等于60度。预设角度具体可以为10度、15度、20度、25度、28度、30度、36度、40度、45度、55度、60度等。当预设角度小于10度时,使得下面板200打开敞口的角度过小,则用户不易从该敞口对主体100下部进行操作,当预设角度大于60度时,使得下面板200打开敞口的角度过大,使得整体所需的操作空间增大。而通过使得预设角度大于或等于10度,且小于或等于60度,则在能够通过敞口对水箱300加水、对容纳腔120内部部件进行操作的同时,使得操作空间更为合理。当然,在下面板200从左右两侧打开敞口时,可以使得预设角度大于60度,甚至是大于90度。
进一步地,下面板200的下端与主体100的其中一者设有转轴230a,另一者供转轴230a安装的转动槽140a。通过使得下面板200的下端与主体100通过转轴230a和转动槽140a连接,连接稳固可靠,易于实现。具体而言,下面板200的两侧设有转轴230a,容纳腔120的内壁设置有与转轴230a配合的转动槽140a。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下面板200的厚度较薄,通过在下面板200的两侧端设置转轴230a,相比于设置转动槽140而言,不会降低下面板200的结构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下面板200的侧端设置转动槽140a,在主体100的侧壁面设置转轴230a。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下面板200的下端设置转轴230a,在主体100的底端设置转动槽140a结构。
结合上述下面板200的侧端设置有转轴230a的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至图8,下面板200的两侧设有限位件220,限位件220位于转轴230a上方,配合件130包括形成于容纳腔120的内壁的行程槽131,当下面板200打开至预设角度时,限位件220与行程槽131的槽壁抵接。在下面板200打开和关闭敞口的过程中,限位件220在行程槽131内来回滑动,使得下面板200能够沿预设轨迹打开和关闭敞口,避免出现错位现象。且当限位件220与行程槽131的槽壁抵接时,行程槽131的槽壁能够限制限位件220的移动,以使得下面板200能够打开且固定至预设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容纳腔120的内壁还设置有滑槽150,滑槽150朝前开口设置,滑槽150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所述预设角度,行程槽131和转动槽140a及滑槽150连通,以供下面板200从滑槽150拆出。
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50与转动槽140a连通,且滑槽150朝前开口设置,则滑槽150由下向上且向前倾斜设置,且滑槽150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预设角度。同时由于行程槽131也与滑槽150连通,如此,转轴230a能够从转动槽140a移动至滑槽150,且限位件220能够从行程槽131移动至滑槽150,并使得转轴与限位件220均可以由滑槽150的开口脱离主体100。在需要拆卸下面板200时,只需将下面板200转动至预设角度,并斜向上抽出,便可使得转轴230a及限位件220脱离滑槽150,进而实现下面板200与主体100之间的脱离。该操作简单易行,拆装方便。具体地,滑槽150开口的下边沿高于行程槽131的下边沿设置。则使得限位件220在转动至滑槽150时能够抵接于滑槽150的内壁面,不会从滑槽150的开口直接脱出,进而能够使得下面板200打开后可以固定在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行程槽131包括由所述滑槽150向内凸出的避让槽131a,及与所述避让槽131a连通的限位槽131b,所述限位槽131b位于所述避让槽131a的前侧;当所述面板打开至预设角度时,所述限位件220与所述限位槽131b的槽壁抵接;当所述面板关闭时,所述限位件220容置于所述避让槽131a。
在本实施例中,在下面板200关闭敞口时,转轴230a位于转动槽140内,限位件220容置于避让槽131a内;当下面板200打开敞口时,以转轴230a为转动中心,限位件220由避让槽131a移动至限位槽131b内。限位槽131b可以为滑槽150的一部分,也可以为另外设置的与滑槽150连通的槽。可选地,使得限位槽131b为滑槽150的一部分。则在下面板200打开敞口时,以转轴230a为转动中心,限位件220由避让槽131a移动至滑槽150内,从而更加便于限位件220与转轴一齐由开口抽出。
具体而言,请参照图5、图8及图11,限位件220为与转轴230a间隔设置的限位轴221。使得限位件220为限位轴221,在便于从滑槽150中脱离的同时,结构简单,易于成型制造。为了便于限位轴221与转轴230同时从滑槽150脱离,通常使得限位轴221位于转轴230a的正上方。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限位件220为与转轴230a一体设置的限位条222,避让槽131a与转动槽140相连通。则限位条222的底端与转动槽140转动连接。限位条222的延伸方向与下面板200的延伸方向一致,则使得下面板200在转动至预设角度时,通过限位条222抵接于滑槽150的内壁面,从而可使得下面板200固定张开预设角度,在需要拆卸下面板200时,只需斜向上抽出,便可将限位条222从滑槽150中抽出,进而便于将下面板200从主体100上拆卸。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5至图18,主体100包括底盘170,底盘170上设置有凸柱171,凸柱171的上端设置有转轴230b,下面板200的下端设置有转动插扣240,转动插扣240形成有与转轴230b转动配合的转动槽140b。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凸柱171具体设置有多个,使得凸柱171两两相对,两相对的凸柱171之间设置有一转轴230b。则该转轴230b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沿下面板2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通过使得转轴230b设置在底盘170的凸柱171上,则在下面板200的转动插扣240与转轴230b配合时,使得转动插扣240具有转动空间,进而能够实现下面板200的转动。通过使得下面板200的底端通过转动插扣240与底盘170上的转轴230b配合,相比于使得下面板200的侧端与主体100的侧壁面转动连接,更加便于用户拆装下面板200,且更加便于成型制造,同时下面板200转动时所需避让空间小。进一步地,转动槽140b为缺口槽,以供下面板200与主体100分离。如此,能够使得转轴230b可通过该缺口转动安装于转动槽140b,或通过该缺口脱离转动槽140b,更加方便下面板200的拆装。
进一步地,限位件220包括插销223,配合件130包括插孔132,底盘170上设有插孔132,下面板200的下端设有插销223,当所述下面板打开时,所述插销223与所述插孔132的内壁抵接。可以理解的是,插孔132的尺寸大于插销223的尺寸,则在下面板200转动过程中,使得插销223的末端抵接插孔132的内壁面或底部时,对下面板200进行限位固定,使得下面板200能够张开且固定于预设角度,通过插销223插孔132的限位方式,更加稳固可靠,易于实现。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至图11,容纳腔120内限定出进风口、出风口123及连通进风口与出风口123的空气处理风道124,空气处理风道124内设置有加湿模块400,水箱300用于向加湿模块400供水。具体地,加湿模块400为湿膜和/或雾化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加湿模块400还具有水槽,将雾化组件放置于水槽内,使得水箱300为水槽内供水,以实现对室内的加湿。雾化组件可以为超声波雾化。水箱300可以设置在湿膜的上侧,则可将湿膜放入水槽内,水从湿膜下端通过湿膜自身的吸水效应使得湿膜整体浸湿。水箱300还可以设置在湿膜的下侧,通过水泵将水导流至湿膜下端的水槽内,或是导流湿膜的上侧,直接淋湿湿膜,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加湿。通常,空气处理风道124内还设置有风机500,以用以驱动气流快速从进风口进入空气处理风道124,经过加湿模块400后由出风口123吹出,以提升加湿效率。具体还可在空气处理风道124内加香薰组件。
结合上述设置有空气处理风道124的实施例,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9至图11,空气处理风道124内还设置风机500及位于风机500的出风侧的至少一个净化模块600,净化模块600位于水箱300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净化模块6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当净化模块600设置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净化模块600可以沿空气处理风道124的出风方向相互层叠设置。净化模块600具体可以包括过滤网模块、等离子模块、负离子模块、静电除尘模块中的一个或至少两个。过滤网模块可以包括HEPA网、活性炭过滤网、等离子集成网、光触媒过滤网、甲醛过滤网中的一种或多种。多个净化模块600的功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净化模块600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杀菌、除尘、过滤气态污染物等,从而实现净化空气。可以理解的是,空气处理风道124内还可以设置新风模块,该新风模块可以设置独立的新风风机500,也可以与多个净化模块600、加湿模块400共用一个风机500。具体地,进风口包括与室外连通的新风进口121及与室内连通的回风口122。则通过该风机500能够将室外新风由新风进口121引入空气处理风道124内,并经由出风口123吹出。新风模块还可以包括新风过滤网组件、新风管组件等。新风模块的出风通道与净化模块600的出风通道可以相互连通,也可以相互隔离,使得新风进入空气处理风道124后,不经由净化模块600净化,则可提升净化模块600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得新风模块具有排风模式,也即能够将室内的气流排出至室外。
净化模块600可以对室内的气流进行循环净化,也可以对室外流入的新风进行净化,还可以同时对室内气流和室外新风进行净化。在净化模块600单独对室内气流进行循环净化时,关闭新风进口121,打开回风口122,使得室内气流由回风口122进入空气处理风道124,并经由净化模块600净化后由出风口123吹出。通过在空气处理风道124内设置净化模块600,并使得进风口包括新风进口121及与室内连通的回风口122,则通过一个风机500便可使得整个空调器具有加湿、净化、引新风等功能,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且多功能模块一体化,占用空间小。
进一步地,如图9至图11所示,净化模块600朝向敞口向上倾斜设置,净化模块600通过敞口可抽拉地安装于容纳腔120。则净化模块600的抽出方向朝向敞口且朝上倾斜设置。可通过在容纳腔120内设置安装槽或安装支架,以供净化模块600的安装。可以理解的是,净化模块600由内向外倾斜向上安装于容纳腔120内,以使得净化模块600的抽出方向朝向敞口且朝上倾斜设置。则用户在打开下面板200后,可直接通过敞口从斜上方抽出净化模块600,提升用户操作便利性。结合下面板200的下端转动连接于主体100,下面板200由上至下打开敞口的实施例,在下面板200打开的预设角度较小时,也能够方便取出净化模块600,从而减小操作空间。为了进一步提升净化模块600的取出便利性,可使得净化模块600抽出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下面板200打开的预设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1及图13,下面板200的下端与主体100可转动连接,下面板200的上端与主体100通过卡扣件和/或磁吸件连接。磁吸件可以为永磁铁,也可以为电磁铁。下面板200与主体100通过永磁铁连接时,成本低、便于拆卸、操作手感佳、用户体验效果极佳。具体地,可在主体100与下面板200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磁吸件,其中另一上设置磁吸件或钣金件,以使得下面板200盖合敞口后能够自动闭合紧固。下面板200与主体100通过电磁铁连接时,可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路通断来控制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从而可实现自动化打开或关闭下面板200,避免用户误操作或下面板200意外打开。当下面板200与主体100通过卡扣件连接时,无需工具辅助,便于安装和拆卸,连接更加稳固、可靠。当然,下面板200的上端与主体100也可以通过螺钉或其他结构件实现可拆卸连接。使得下面板200的上端与主体100通过卡扣件和/或磁吸件连接,在不影响下面板200打开便捷性的同时,使得下面板200关闭敞口时更加稳固,从而可防止下面板200意外打开。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下面板200外壁面部分凹陷以形成凹槽270,凹槽270的底壁面开设有出风口123,凹槽270内设置有把手280。通常,在下面板200的上端设置该把手280。通过在下面板200上设置把手280,便于用户操作,且将把手280设置在凹槽270内,出风口123也开设在凹槽270内,具体地在出风口123处设置出风格栅。则使得把手280与与出风格栅一体化,一体式的把手280和出风格栅结构,大大的优美了外观,消除了把手280结构影响外观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内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主体的下部具有朝一侧敞口的容纳腔;
下面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主体,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敞口;以及
水箱,所述水箱安装于所述下面板的内壁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朝前,所述下面板的下端与所述主体可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板的内壁面设有朝上开口的安装槽,所述水箱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注水口和/或提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板与所述主体的其中一者设有限位件,另一者设有配合件,当所述下面板打开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配合件抵接,以使下面板固定至预设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板的下端的两侧设有转轴,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转动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板的两侧设有所述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转轴上方,所述配合件包括形成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行程槽,当所述下面板打开至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行程槽的槽壁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朝前开口设置,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所述预设角度,所述行程槽和所述转动槽及所述滑槽连通,以供所述下面板从所述滑槽拆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槽包括由所述滑槽向内凸出的避让槽,及与所述避让槽连通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避让槽的前侧;当所述面板打开至预设角度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抵接;当所述面板关闭时,所述限位件容置于所述避让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与所述转轴间隔设置的限位轴;或,所述限位件为与所述转轴一体设置的限位条,所述避让槽与所述转动槽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的上端设置有转轴,所述下面板的下端设置有转动插扣,所述转动插扣形成有与所述转轴转动配合的转动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槽为缺口槽,以供所述下面板与所述主体分离。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插销,所述配合件包括插孔,所述底盘上设有所述插孔,所述下面板的下端设有所述插销,当所述下面板打开时,所述插销与所述插孔的内壁抵接。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不小于10度,且不大于60度。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限定出进风口、出风口及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空气处理风道,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设置有加湿模块,所述水箱用于向所述加湿模块供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还设置有风机及位于所述风机的出风侧的至少一个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位于所述水箱的上方。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朝向所述敞口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净化模块通过所述敞口可抽拉地安装于容纳腔。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板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板的上端与所述主体通过卡扣件和/或磁吸件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落地式空调器、壁挂式空调器、移动式空调或窗机。
CN202022021245.6U 2020-09-15 2020-09-15 空调器 Active CN212408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21245.6U CN212408878U (zh) 2020-09-15 2020-09-15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21245.6U CN212408878U (zh) 2020-09-15 2020-09-15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08878U true CN212408878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374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21245.6U Active CN212408878U (zh) 2020-09-15 2020-09-15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088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5838A (zh) * 2021-09-13 2022-03-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内机及空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5838A (zh) * 2021-09-13 2022-03-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内机及空调
WO2023035651A1 (zh) * 2021-09-13 2023-03-1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内机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6932B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12408878U (zh) 空调器
CN209054664U (zh) 一种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113237168B (zh) 一种新风机
CN212618726U (zh) 空调器
CN114183836A (zh) 空调器
JP2000205644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5260177U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21095155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746706U (zh) 空调器
CN213272902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390493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213269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71641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13269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101431750B1 (ko) 정화유닛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CN219674370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CN21744181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9978184U (zh) 具有空气加湿功能的空调器
CN214791534U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214249865U (zh) 空调器净化装置和空调室内柜机
CN220624302U (zh) 厨房冷风补风系统
CN211177105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414977U (zh) 空调器
CN217952537U (zh) 一种多功能冷暖加湿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