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59670U - 一种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59670U
CN215359670U CN202121073376.7U CN202121073376U CN215359670U CN 215359670 U CN215359670 U CN 215359670U CN 202121073376 U CN202121073376 U CN 202121073376U CN 215359670 U CN215359670 U CN 215359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ie
fixed
mold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733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文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jian Moul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jian Moul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jian Moul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jian Moul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733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59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59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59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其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所述定模板内安装有用于成型盖体的模仁,所述动模板内配合模仁安装有型芯,且型芯的轴线平行于开合模方向设置;所述模仁上对应“十”字形卡扣的位置均开设有避让孔,所述定模板上对应任一避让孔的位置均滑移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成型“十”字形卡扣的成型部,所述滑杆设置成型部的一侧伸入模仁中并沿自身长度方向与模仁滑移配合。本申请通过将成型盖体的模仁全部设置在定模板内,并通过滑杆成型“十”字形卡扣,具有减少盖体表面出现飞边线情况发生的效果,有效提升盖体表面处理后的外观质量、以及盖体成品的良品率。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工艺作为一种常用的成型方法,因其生产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可成型不同形状、大小的制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的成型加工领域。
相关技术中,参照图1,一种塑料盖,包括盖体100,盖体100为轴向一侧敞开设置的圆筒状结构;盖体100内侧壁沿自身轴线设置有内螺纹200,盖体100外壁位于其轴向背离敞开侧的一端成型有阶梯台300;同时,阶梯台300的侧壁上位于盖体100任意径向的两侧均固定有“十”字形卡扣400。相关行业中,为方便盖体100脱模,通常型腔对应盖体100轴线的方向平行于分型面设置,并使型腔成型两个“十”字形卡扣400的位置均设置在分型面处。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采用上述方式成型盖体后,盖体的侧壁上出现飞边线;一些盖体注塑成型后,会在其外壁进行电镀等表面处理,以增加整体的美观度;发明人认为,飞边线的存在,将影响电镀效果,造成产品外观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发生,良品率较低,存在待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升塑料盖成品的良品率,减少盖体注塑成型后产生飞边线的情况发生,本申请提供一种注塑模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固定板和动模固定板,所述定模固定板厚度方向的一侧安装有定模座板,所述定模座板背离定模固定板的一侧安装有定模板;所述动模固定板靠近定模板的一侧安装有动模座板,所述动模座板靠近定模板的一侧安装有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内安装有用于成型盖体的模仁,所述动模板内配合模仁安装有型芯,且型芯的轴线平行于开合模方向设置;所述模仁上对应“十”字形卡扣的位置均开设有避让孔,所述定模板上对应任一避让孔的位置均滑移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成型“十”字形卡扣的成型部,所述滑杆设置成型部的一侧伸入模仁中并沿自身长度方向与模仁滑移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模后,工作人员首先向模仁内注满熔融塑料,待熔融塑料冷凝后,进行开模作业;此时,工作人员首先驱动滑杆沿垂直型芯轴线的方向向背离型芯的一侧滑移,使滑杆从模仁中抽出;随后,动模板沿开模方向向背离定模板的一侧运动,使得成型后的塑料制品包覆在型芯端部随型芯一同从定模板上的模仁的型腔中抽出;由于盖体全部在定模板中成型,成型后的盖体表面不会出现飞边,进行电镀等表面处理后,盖体表面平整光滑,外观质量较高,有效提升塑料盖成品的良品率。
优选的,所述定模座板与定模板之间安装有驱动滑杆相对模仁滑移的第一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脱模时,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滑杆沿自身长度方向从模仁中抽出,有助于提升整套模具的自动化程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在任一滑杆长度方向背离模仁的一端均固定有一块,任一所述滑块均沿滑杆的长度方向滑移设置于定模板内;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斜导柱,所述斜导柱在任一滑块上均滑移设置有一块,任一所述斜导柱均贯穿对应滑块的厚度方向,任一所述斜导柱均与定模固定板固定连接;任一所述斜导柱的长度方向均与对应滑块的滑移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平行于开合模方向,任一所述斜导柱的长度方向均沿开模方向自模仁一侧向对应滑块一侧倾斜,且两个所述斜导柱关于两个“十”字形卡扣呈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模时,动模板和定模板一同沿开模方向向背离定模固定板的一侧运动,使得斜导柱沿自身长度方向从滑块中抽离;由于斜导柱沿开模方向自模仁一侧向对应滑块一侧倾斜设置,使得斜导柱沿开模方向运动的同时,推动滑块沿滑杆长度方向向背离模仁的一侧运动;同时,滑块带动滑杆运动,从而使滑杆设置有成型部的一侧从模仁中抽出;借助滑块与斜导柱的滑移配合,将沿开合模方向的运动转化为沿滑杆长度方向的运动,驱动结构简单,有助于节省企业制造成本。
优选的,所述定模座板与定模板之间设置有驱动二者相互远离的第二驱动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弹簧用于脱模时提升定模座板与定模板之间分离的便捷性,从而有助于保证开模时定模座板与定模板先于动模板与定模板分开。
优选的,任一所述滑块靠近模仁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驱动弹簧,任一所述第二驱动弹簧的伸缩方向均平行于对应滑杆的长度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模时,第一驱动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一驱动弹簧对滑块施加有沿滑杆长度方向向背离模仁一侧的推力;当斜导柱沿开合模方向运动时,斜导柱推动滑块沿滑杆长度方向向背离模仁一侧运动,第一驱动弹簧恢复形状释放弹力,同时推动滑块沿滑杆长度方向向背离模仁一侧运动,有助于保证滑块带动滑杆从模仁中抽离作业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动模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型芯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模后,由于塑料盖内部成型有内螺纹,塑料盖成品包覆在型芯上,且塑料盖敞开端粘黏在动模板上;之后,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型芯转动,使型芯从塑料盖成品中螺纹旋出,从而完成抽芯作业。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同轴固定于型芯轴向靠近动模固定板一侧的齿轮轴,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外接齿条,所述外接齿条与齿轮轴上的齿轮啮合并驱动齿轮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塑料盖进行抽芯时,外接齿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驱动齿轮轴绕自身轴线转动;齿轮轴转动的同时带动与自身同轴固定的型芯转动;与此同时,动模固定板带动型芯沿开模方向向背离定模板的一侧运动,从而使型芯从塑料盖中螺纹旋出;抽芯结构简单,进一步降低企业制造成本。
优选的,动模座板与定模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盖体的支料块,所述支料块固定在动模座板靠近动模板的一侧,所述支料块沿自身轴线滑移套设于型芯上,且所述支料块轴向靠近模仁一端的直径小于盖体的外径尺寸,且所述支料块轴向靠近模仁的一端分别抵紧型芯与动模板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模板和定模板分开后,盖体包裹在型芯上并随型芯一同抽离模仁型腔;同时,盖体敞开端粘黏在支料块轴向靠近模仁的一端与动模板上;随后,进行抽芯作业时,动模座板与动模板分离,动模座板带动支料块沿开模方向向背离动模板的一侧运动,使得盖体从支料块及动模板上脱离,从而完成脱模作业;借助支料块实现成型盖体的自动脱模过程,有效提高该注塑模具的自动化水平。
优选的,所述支料块轴向靠近模仁一侧的外壁经倒角设置有引导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斜面用以方便支料块伸入动模板或从动模板内抽离。
优选的,所述定模固定板的四角处均固定有第一导柱,任一所述第一导柱的轴线均平行于开合模方向,任一所述第一导柱轴向背离定模固定板的一端依次贯穿定模座板、定模板、动模板,并伸入动模座板内,且任一所述第一导柱均沿开合模方向依次与定模座板、定模板、动模板、动模座板滑移配合;所述动模固定板的四角处均固定有第二导柱,任一所述第二导柱均平行于第一导柱设置;任一所述第二导柱背离动模固定板的一端依次贯穿动模座板、动模板、定模板,并伸入定模座板内,且任一所述第二导柱均沿开合模方向依次与动模座板、动模板、定模板及定模座板滑移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柱、第二导柱用于对定模座板、定模板、动模板、动模座板进行串联,提升开合模过程中各模板运动的同轴度,从而保证开合模过程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将成型塑料盖的模仁全部设置在定模板内,并使型芯的轴线平行于开合模设置,同时利用垂直于型芯轴线滑移的滑杆成型“十”字形卡扣;模仁型腔内熔融塑料冷却成型后,工作人员首先将滑杆沿垂直于型芯轴线的方向从模仁中抽出,然后再进行抽芯作业,既保证了“十”字形卡扣的正常成型,又减少成型后的盖体表面留下飞边线的情况发生,进而有效提升对盖体进行表面处理时的良品率;
借助滑块与斜导柱的滑移配合,实现开模过程中滑杆沿自身长度方向从模仁中抽出的动作,结构简单,有助于降低该注塑模具的制造成本;同时,借助外接齿条驱动齿轮轴上齿轮的啮合,驱动齿轮轴转动,并使齿轮轴带动型芯转动,实现抽芯作业,驱动结构简单,进一步节省企业制造成本;
利用第二驱动弹簧实现定模座板与定模板的首先开模,驱动结构简单,有效减低企业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主要体现盖体整体结构的轴侧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该注塑模具整体结构的轴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滑杆安装位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主要体现第一驱动组件的整体结构。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第一驱动弹簧安装位置的轴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固定架整体结构的轴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第二驱动组件整体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定模固定板;11、第一导柱;12、定模座板;121、滑杆;1211、成型部;122、第二驱动弹簧;13、定模板;14、支撑板;2、动模固定板;21、第二导柱;22、动模座板;221、抵紧轮;23、动模板;231、配合斜面;24、型芯;3、模仁;31、避让孔;4、第一驱动组件;41、滑块;411、滑槽;412、避让槽;413、第一驱动弹簧;42、斜导柱;5、固定架;51、支板;52、立板;521、第一支撑轴;5211、第一齿轮;5212、第二齿轮;522、第二支撑轴;523、第三支撑轴;6、驱动齿条;7、第二驱动组件;71、齿轮轴;72、外接齿条;8、支料块;81、引导斜面;100、盖体;200、内螺纹;300、阶梯台;400、“十”字形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注塑模具。
参照图2和图3,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固定板1和动模固定板2,定模固定板1的四角处均固定有第一导柱11,动模固定板2的四角处均固定有第二导柱21,任一第一导柱11和第二导柱21的轴线方向均平行于开合模方向;定模固定板1靠近动模固定板2的一侧安装定模座板12,定模座板12背离定模固定板1的一侧安装有定模板13;动模固定板2靠近定模板13的一侧安装有动模座板22,动模座板22背离动模固定板2的一侧安装有动模板23;任一第一导柱11轴向背离定模固定板1的一端依次贯穿定模座板12、定模板13、动模板23并伸入动模座板22内,且任一第一导柱11均沿自身轴向依次与定模座板12、定模板13、动模板23、动模座板22滑移配合;任一第二导柱21背离动模固定板2的一端依次贯穿动模座板22、动模板23、定模板13并伸入定模座板12内,且任一第二导柱21均沿自身轴向依次与动模座板22、动模板23、定模板13及定模座板12滑移配合。
参照图3和图4,定模板13内安装有用于成型盖体100的模仁3,动模板23内配合模仁3安装有型芯24,且型芯24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开合模方向设置;模仁3内对应”十”字形卡扣400的位置均开设有避让孔31,定模板13内对应避让孔31的位置均设置有滑杆121,滑杆121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成型”十”字形卡扣400的成型部1211;滑杆121长度方向设有成型部1211的一端自避让孔31伸入模仁3内,且滑杆121沿自身长度方向与模仁3滑移配合;定模座板12与定模板13之间安装有用于第一驱动组件4,第一驱动组件4驱动滑杆121沿自身长度方向相对模仁3滑移。
第一驱动组件4包括滑块41,滑块4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滑杆121的长度方向,滑块41的厚度方向平行于定模板13的厚度方向;滑块41固定于滑杆121长度方向背离模仁3的一端,且滑杆121位于滑块41厚度方向靠近动模板23的一侧;第一驱动组件4还包括斜导柱42,斜导柱42长度的一端固定于定模座板12上,且斜导柱42的长度方向沿开模方向自滑块41长度靠近模仁3的一侧向滑块41长度背离模仁3的一侧倾斜设置;滑块41上对应斜导柱42的位置开设有滑槽411,滑槽411贯穿滑块41的厚度方向,斜导柱42穿入滑槽411并与滑槽411滑移配合。
开模时,由于盖体100内设置有内螺纹200,型芯24无法从盖体100中脱出,定模板13随动模板23一起沿开模方向向背离定模固定板1的一侧运动;此时,斜导柱42沿开模方向相对定模板13运动,斜导柱42沿自身倾斜方向从滑块41中抽出,并推动滑块41沿滑杆121长度方向从背离模仁3一侧运动;滑块41同时带动滑杆121从模仁3中抽出,从而完成滑杆121的抽离作业。
同时,为保证斜导柱42从滑块41中抽离时,推动滑块41沿滑杆121长度方向向背离模仁3一侧运动,滑块41靠近模仁3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避让槽412,避让槽412内固定有第一驱动弹簧413,第一驱动弹簧413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滑杆121的长度方向;合模时,第一驱动弹簧413处于压缩状态,当定模板13沿开模方向向背离定模座板12的一侧运动时,斜导柱42推动滑块41向背离模仁3一侧运动,第一驱动弹簧413由于恢复形状,对滑块41产生沿滑杆121长度方向向背离模仁3一侧运动的驱动力,有效保证滑块41带动滑杆121从模仁3中抽离。
参照图5,为使开模时定模板13和定模座板12首先分离,定模座板12与定模板13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弹簧122,且第二驱动弹簧122的伸缩方向平行于开合模方向;为保证第二驱动弹簧122驱动定模板13沿开模方向向背离定模座板12一侧运动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弹簧122在定模座板12四角处各设置有一个。
另外,参照图6,由于盖体100内部成型有内螺纹200,型芯24伸入模仁3内的部分与盖体100螺纹配合;动模座板22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型芯24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7;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齿轮轴71,齿轮轴71同轴固定于型芯24轴向背离模仁3的一端,齿轮轴71背离型芯24的一端与动模座板22固定连接。
参照图6和图7,动模座板2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架5,固定架5包括支板51,支板51平行于动模座板22外侧壁设置,固定架5还包括平行间隔固定于支板51背离动模座板22一侧的两块立板52,任一立板52均垂直于支板51设置,且任一立板52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开合模方向设置;两块立板52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支撑轴521,第一支撑轴521的轴向垂直于任一立板52设置,第一支撑轴521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5211和第二齿轮5212,第一齿轮5211和第二齿轮5212呈间隔设置;第一齿轮5211上位于配合设置有驱动齿条6,驱动齿条6与第一齿轮5211啮合并驱动第一齿轮5211转动,驱动齿条6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开合模方向设置;定模固定板1上对应驱动齿条6的位置设置于支撑板14,驱动齿条6贯穿支撑板14并与支撑板14滑移配合。
同时,两块立板52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支撑轴522、第三支撑轴523,第二支撑轴522、第三支撑轴523均平行于第一支撑轴521设置,第二支撑轴522、第三支撑轴523沿开合模方向依次设置,且驱动齿条6背离第一支撑轴521的一侧抵紧第二支撑轴522和第三支撑轴523。第二支撑轴522和第三支撑轴523用于支撑驱动齿条6,保证驱动齿条6与第一齿轮5211的正常啮合。
第二驱动组件7还包括外接齿条72,外接齿条7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动模座板22设置,外接齿条72的任一相邻侧面均分布有齿,外接齿条72设置于第二支撑轴522与第三支撑轴523之间,且外接齿条72设置于第二齿轮5212与第三支撑轴523之间;外接齿条72与第二齿轮5212啮合,且外接齿条72背离第二齿轮5212的一侧抵紧第三支撑轴523;外接齿条72长度方向背离第二齿轮5212的一侧与齿轮轴71上的齿轮啮合,并驱动齿轮轴71转动;并且,动模座板22内位于外接齿条72背离齿轮轴71的一侧转动设置有抵紧轮221,抵紧轮221用于保证外接齿条72与齿轮轴71上的齿轮正常啮合。
并且,参照图3,动模座板22靠近动模板23的一侧固定有支料块8,支料块8沿自身轴线贯穿动模板23,且支料块8沿自身轴线方向滑移套设于型芯24上;支料块8轴向靠近模仁3的一侧外壁经倒角成型有引导斜面81,动模板23内靠近引导斜面81的一侧设置有配合斜面231,引导斜面81与配合斜面231呈抵紧设置,引导斜面81用于方便支料块8伸入动模板23或从动模板23内抽出;支料块8轴向靠近模仁3一端的直径尺寸小于模仁3型腔靠近动模板23一侧开口处的直径尺寸。
开模时,动模板23与定模板13分型,盖体100包覆在型芯24上并从定模板13型腔中脱出,且盖体100的敞开端粘黏在动模板23与支料块8上;开模后,驱动齿轮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通过第一齿轮5211带动第一支撑轴521转动,第一支撑轴521同时带动第二齿轮5212转动,第二齿轮5212带动外接齿条72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第二齿条通过齿轮轴71上的齿轮带动齿轮轴71转动,齿轮轴71带动与自身同轴固定的型芯24转动;使得型芯24从盖体100中螺纹旋出;与此同时,动模座板22与动模板23分开,动模座板22带动支料块8沿开模方向向背离动模板23的一侧运动,使得盖体100从支料块8及动模板23上脱离,从而完成脱模作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注塑模具的实施原理为:盖体100注塑成型后,第一驱动弹簧413驱动定模板13与定模座板12分离,使得斜导柱42推动滑块41沿滑杆121长度方向向背离模仁3一侧运动,滑块41带动滑杆121从模仁3中抽出;之后,动模板23和定模板13分开,盖体100包覆在型芯24上并从模仁3型腔内抽出,且盖体100敞开端粘黏在动模板23和支料块8上;与此同时,外接齿条72驱动齿轮轴71转动,齿轮轴71带动型芯24转动,使型芯24从盖体100中螺纹旋出,从而完成抽芯作业;随后,动模座板22与动模板23分开,将盖体100从动模板23及支料块8上脱离,从而完成脱模作业。采用此种方式,有效减少成型盖体100时盖体100表面出现飞边线的情况发生,进而保证盖体100进行表面处理后的外观质量,提升盖体100成品的良品率;同时,自动化程度较高,有助于提高盖体100加工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固定板(1)和动模固定板(2),所述定模固定板(1)厚度方向的一侧安装有定模座板(12),所述定模座板(12)背离定模固定板(1)的一侧安装有定模板(13);所述动模固定板(2)靠近定模板(13)的一侧安装有动模座板(22),所述动模座板(22)靠近定模板(13)的一侧安装有动模板(23),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13)内安装有用于成型盖体(100)的模仁(3),所述动模板(23)内配合模仁(3)安装有型芯(24),且型芯(24)的轴线平行于开合模方向设置;所述模仁(3)上对应”十”字形卡扣(400)的位置均开设有避让孔(31),所述定模板(13)上对应任一避让孔(31)的位置均滑移设置有滑杆(121),所述滑杆(121)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成型”十”字形卡扣(400)的成型部(1211),所述滑杆(121)设置成型部(1211)的一侧伸入模仁(3)中并沿自身长度方向与模仁(3)滑移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座板(12)与定模板(13)之间安装有驱动滑杆(121)相对模仁(3)滑移的第一驱动组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包括滑块(41),所述滑块(41)在任一滑杆(121)长度方向背离模仁(3)的一端均固定有一块,任一所述滑块(41)均沿滑杆(121)的长度方向滑移设置于定模板(13)内;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还包括斜导柱(42),所述斜导柱(42)在任一滑块(41)上均滑移设置有一块,任一所述斜导柱(42)均贯穿对应滑块(41)的厚度方向,任一所述斜导柱(42)均与定模座板(12)固定连接;任一所述斜导柱(42)的长度方向均与对应滑块(41)的滑移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平行于开合模方向,任一所述斜导柱(42)的长度方向均沿开模方向自模仁(3)一侧向对应滑块(41)一侧倾斜,且两个所述斜导柱(42)关于两个”十”字形卡扣(400)呈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滑块(41)靠近模仁(3)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驱动弹簧(413),任一所述第一驱动弹簧(413)的伸缩方向均平行于对应滑杆(121)的长度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座板(12)与定模板(13)之间设置有驱动二者相互远离的第二驱动弹簧(1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固定板(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型芯(24)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同轴固定于型芯(24)轴向靠近动模固定板(2)一侧的齿轮轴(71),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还包括外接齿条(72),所述外接齿条(72)与齿轮轴(71)上的齿轮啮合并驱动齿轮轴(71)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动模座板(22)与定模板(13)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盖体(100)的支料块(8),所述支料块(8)固定在动模座板(22)靠近动模板(23)的一侧,所述支料块(8)沿自身轴线滑移套设于型芯(24)上,且所述支料块(8)轴向靠近模仁(3)一端的直径小于盖体(100)的外径尺寸,且所述支料块(8)轴向靠近模仁(3)的一端分别抵紧型芯(24)与动模板(23)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料块(8)轴向靠近模仁(3)一侧的外壁经倒角设置有引导斜面(8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固定板(1)的四角处均固定有第一导柱(11),任一所述第一导柱(11)的轴线均平行于开合模方向,任一所述第一导柱(11)轴向背离定模固定板(1)的一端依次贯穿定模座板(12)、定模板(13)、动模板(23),并伸入动模座板(22)内,且任一所述第一导柱(11)均沿开合模方向依次与定模座板(12)、定模板(13)、动模板(23)、动模座板(22)滑移配合;所述动模固定板(2)的四角处均固定有第二导柱(21),任一所述第二导柱(21)均平行于第一导柱(11)设置;任一所述第二导柱(21)背离动模固定板(2)的一端依次贯穿动模座板(22)、动模板(23)、定模板(13),并伸入定模座板(12)内,且任一所述第二导柱(21)均沿开合模方向依次与动模座板(22)、动模板(23)、定模板(13)及定模座板(12)滑移配合。
CN202121073376.7U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注塑模具 Active CN215359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3376.7U CN215359670U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3376.7U CN215359670U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59670U true CN215359670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30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73376.7U Active CN215359670U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596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1063A (zh) * 2022-04-27 2022-07-29 昆山吉山会津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精密副手动外护板模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1063A (zh) * 2022-04-27 2022-07-29 昆山吉山会津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精密副手动外护板模具
CN114801063B (zh) * 2022-04-27 2024-05-03 昆山吉山会津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精密副手动外护板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90199A (zh) 一种杯柄脱模机构及其注塑模具
CN215359670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8139644U (zh) 具有脱模镶件的成型模具
CN208148388U (zh) 一种内螺纹旋转出模模具
CN215434753U (zh) 一种多产品同时加工模具
CN210174112U (zh) 一出四直通内螺纹管件模具脱模机构
CN112519147A (zh) 一种微型麦克风壳体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
CN115027003B (zh) 一种管接头注塑模具及模内组装方法
CN110126213B (zh) 二次脱模装置及二次脱模方法
CN217395597U (zh) 双色模具滑块机构
CN216001295U (zh) 一种可保证外观面品质的内抽芯脱模模具
CN110757734B (zh) 一种仪器壳体注塑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CN209971376U (zh) 一种内螺纹自动脱模热流道注塑模具
CN218429723U (zh) 一种塑料模具二次顶出斜抽芯装置
CN211994018U (zh) 一种内外双螺纹抽芯模具
CN111251549A (zh) 一种一杆多功能的侧向抽芯机构及其抽芯方法
CN111002539A (zh) 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防飞边抽芯机构
CN215825856U (zh) 一种内外滑块配合的脱模结构
CN219855725U (zh) 一种前后模同步脱模的模具结构
CN215320345U (zh) 一种链条传动自动脱螺纹模具
CN215703638U (zh) 一种专用于生产具有内螺纹的瓶盖的模具
CN215151002U (zh) 一种防止粘前模的凹槽的模具结构
CN218286530U (zh) 一种外置式顶出脱模机构
CN220926559U (zh) 一种玻璃制品生产用成型设备
CN210820722U (zh) 一种便于倒扣塑胶件脱模的软鱼饵加工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