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15257U - 棒料弯曲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棒料弯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15257U
CN215315257U CN202120727809.XU CN202120727809U CN215315257U CN 215315257 U CN215315257 U CN 215315257U CN 202120727809 U CN202120727809 U CN 202120727809U CN 215315257 U CN215315257 U CN 215315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tool
turntable
clamp
tool spindle
spi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278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ne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ne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ne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ne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278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15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15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15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Tool Replacement In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棒料弯曲装置,包括上机床主轴、用于驱动上机床主轴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件、间隔地设于上机床主轴下方的下机床主轴、用于驱动下机床主轴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用于装载夹具的转盘组件、移动机构,夹具包括上夹具和下夹具,在本申请中,通过移动机构将转盘组件移动至上机床主轴和下机床主轴之间,然后第一驱动件驱动上机床主轴下移,以便使上机床主轴与上夹持件交换上夹具,第二驱动件驱动下机床主轴上移,以便使下机床主轴与下夹持件交换下夹具,期间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快速安装或拆卸夹具。

Description

棒料弯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棒料弯曲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棒料弯曲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五金棒料加工的工序中,一般存在推弯工序,推弯工序一般采用推弯机来进行。推弯机工作时,一般采用夹具来夹住五金棒料,然后再对五金棒料进行推弯,现有的推弯机的夹具难以拆卸,在更换夹具时,一般需要人工进行更换,耗费时间较多。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更换夹具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棒料弯曲装置,其目的是实现快速更换夹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棒料弯曲装置,包括上机床主轴、用于驱动上机床主轴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件、间隔地设于上机床主轴下方的下机床主轴、用于驱动下机床主轴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用于装载夹具的转盘组件、移动机构,夹具包括上夹具和下夹具,移动机构用于驱动转盘组件移至或移离上机床主轴和下机床主轴之间,当转盘组件移动至上机床主轴和下机床主轴之间时,第一驱动件驱动上机床主轴下移,上机床主轴与转盘组件之间交换上夹具,第二驱动件驱动下机床主轴上移,上机床主轴与转盘组件之间交换下夹具。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盘组件包括上转盘、间隔设于上转盘下方的下转盘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上转盘和下转盘的连接柱,上转盘设有用于抓取上夹具的上夹持件,下转盘设有用于抓取下夹具的下夹持件,转盘组件通过上夹持件与上机床主轴交换上夹具,且通过下夹持件与下机床主轴交换下夹具。
进一步的,转盘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上转盘以及下转盘转动;上夹持件的配置数量为多个,各上夹持件沿上转盘的周向排列,下夹持件的配置数量与上夹持件的配置数量相同,各下夹持件沿下转盘的周向排列,各下夹持件的位置与各上夹持件的位置逐一对应。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夹持件为气缸夹手,下夹持件为气缸夹手。
在一实施方式中,移动机构包括第四驱动件、安装板以及导轨组,导轨组包括两对称设置的导轨,安装板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导轨滑接,第四驱动件用以驱动安装板沿导轨往复移动,转盘组件设于安装板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四驱动件为直线模组,直线模组的活动部与安装板的底面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转盘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上转盘、间隔设于上转盘下方的下转盘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上转盘和下转盘的连接柱,第三驱动件为伺服电机,第三驱动件的固定端设于安装板的底面,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板,且与下转盘底面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棒料弯曲装置还包括框架,移动机构、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设于框架,上机床主轴设于第一驱动件上,下机床主轴设于第二驱动件上,转盘组件设于移动机构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为直线模组,上机床主轴设于直线模组的活动部;第二驱动件为直线模组,下机床主轴设于直线模组的活动部。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夹具包括上刀柄以及设于上刀柄其中一端面的上夹头,上夹头设有上凹槽,上机床主轴的端部设有用于与上刀柄插接配合的上装配孔;下夹具包括下刀柄以及设于下刀柄其中一端面的下夹头,下夹头设有下凹槽,下机床主轴的端部设有用于与下刀柄插接配合的下装配孔;在上夹头和下夹头对接时,上凹槽和下凹槽围成供棒料穿过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申请中,通过移动机构将转盘组件移动至上机床主轴和下机床主轴之间,然后第一驱动件驱动上机床主轴下移,以便使上机床主轴与上夹持件交换上夹具,第二驱动件驱动下机床主轴上移,以便使下机床主轴与下夹持件交换下夹具,期间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快速安装或拆卸夹具。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A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10、框架;11、竖向板;12、横向板;20、第一驱动件;30、第二驱动件;40、上机床主轴;50、下机床主轴;60、转盘组件;61、上转盘; 611、上夹持件;62、下转盘;621、下夹持件;71、第四驱动件;72、导轨;73、安装板;81、下夹具;82、上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棒料弯曲装置,主要应用于五金棒料的推弯工序,通过夹具夹持五金棒料,然后对五金棒料进行推弯工序,本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快速更换夹具。
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的棒料弯曲装置包括框架10、用于驱动上机床主轴40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件20、间隔地设于上机床主轴40下方的下机床主轴 50、用于驱动下机床主轴50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30、用于装载夹具的转盘组件60、移动机构。
其中,框架10包括横向板12和竖向板11,横向板12垂直竖向板11,且与竖向板11的中部连接;第一驱动件20为直线模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0还可以为丝杆机构或气缸或其他驱动件,第一驱动件20的固定端设在竖向板11且位于横向板12上部,上机床主轴40设于第一驱动件20的活动部。第二驱动件30为直线模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30为丝杆机构或气缸或其他驱动件。第二驱动件30的固定端设在竖向板11,且位于横向板12的下方,下机床主轴50设于第二驱动件30的活动部,横向板12开设有供下机床主轴50 通过的缺口。
移动机构包括第四驱动件71、安装板73以及导轨组。导轨组包括两对称设置于横向板12顶面的导轨72,第四驱动件71为直线模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驱动件71可以是丝杆机构或气缸或其他驱动件。第四驱动件71设于横向板 12顶面且位于两导轨72之间,安装板73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导轨72滑接,第四驱动件71的活动部与安装板73的底面连接,用以驱动安装板73沿导轨72往复移动,转盘组件60设于安装板73上,第四驱动件71驱动安装板73移至或移离上机床主轴40与下机床主轴50之间,从而驱动转盘组件60移至或移离上机床主轴40与下机床主轴50之间。转盘组件60上装载的夹具包括上夹具82和下夹具81,当转盘组件60移动至上机床主轴40和下机床主轴50之间时,第一驱动件20驱动上机床主轴40下移,上机床主轴40与转盘组件60之间交换上夹具 82,第二驱动件30驱动下机床主轴50上移,上机床主轴40与转盘组件60之间交换下夹具81。
上夹具82包括上刀柄以及设于上刀柄其中一端面的上夹头,上夹头设有上凹槽,上凹槽的槽口两侧表面设有限位柱,上机床主轴40的端部设有用于与上刀柄插接配合的上装配孔,优选的,上机床主轴40为数控机床主轴,上刀柄装配至装配孔内,数控机床主轴可以自动锁紧上刀柄,当需要拆卸上夹具82时,数控机床主轴可以自动松开上刀柄,数控机床主轴锁紧上刀柄或松开上刀柄的结构原理为行业内常规技术原理,因此再次不对其进行详述。下夹具81包括下刀柄以及设于下刀柄其中一端面的下夹头,下夹头设有下凹槽,下凹槽的槽口两侧表面开设有限位孔,下机床主轴50的端部设有用于与下刀柄插接配合的下装配孔,优选的,下机床主轴50为数控机床主轴,下刀柄装配至装配孔内,数控机床主轴可以自动锁紧下刀柄,当需要拆卸下夹具81时,数控机床主轴可以自动松开下刀柄,数控机床主轴锁紧下刀柄或松开下刀柄的结构原理为行业内常规技术原理,因此再次不对其进行详述。当上夹具82装配至上机床主轴40,且下夹具81装配至下机床主轴50后,第一驱动件20驱动上机床主轴40下移,第二驱动件30驱动下机床主轴50上移,当上夹具82的上夹头和下夹具81的下夹头对接时,上凹槽和下凹槽围成供棒料穿过的通孔,棒料由外部夹紧机构夹紧,然后使棒料穿过通孔,上机床主轴40和下机床主轴50同向转动,外部夹紧机构保持不动,利用上夹具82和下夹具81来拧动棒料,使棒料弯曲。
转盘组件60包括第三驱动件、上转盘61、间隔设于上转盘61下方的下转盘 62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上转盘61和下转盘62的连接柱。第三驱动件为伺服电机,第三驱动件的固定端设于安装板73的底面,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板73,且与下转盘62底面中间位置连接,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下转盘62转动,下转盘 62通过连接杆驱动上转盘61,上转盘61与下转盘62同步转动。上转盘61与下转盘62均为圆盘,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转盘61和下转盘62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正方形、正多边形等。上转盘61的顶面设有用于抓取上夹具82的上夹持件 611,下转盘62的底面设有用于抓取下夹具81的下夹持件621,转盘组件60通过上夹持件611与上机床主轴40交换上夹具82,且通过下夹持件621与下机床主轴50交换下夹具81。优选的,上夹持件611的配置数量为多个,各上夹持件 611沿上转盘61的周向排列,下夹持件621的配置数量与上夹持件611的配置数量相同,各下夹持件621沿下转盘62的周向排列,各下夹持件621的位置与各上夹持件611的位置逐一对应。不同上夹持件611用于抓取不同规格的上夹具 82,不同下夹持件621用于抓取不同规格的下夹具81。上转盘61和下转盘62 转动,以便选择适用的上夹具82和下夹具81,并通过移动机构将该上夹具82 和该下夹具81移动至上机床主轴40和下机床主轴50之间,使该上夹具82和该下夹具81分别安装在上机床主轴40和下机床主轴50,从而使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加工不同规格的棒料。
在本实施例中,上夹持件611和下夹持件621均为气缸夹手,气缸夹手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是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对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做出详述。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夹持件611和下夹持件621可以是机械夹手。
接下来阐述本实施例工作过程
卸除夹具过程:上机床主轴40上移,下机床主轴50下移,上转盘61与下转盘62转动,将没夹持有上夹具82的上夹持件611以及没夹持有下夹具81的下夹持件621移动至预设位置,在移动机构驱动下,该上夹持件611和该下夹持件621移动至上机床主轴40和下机床主轴50之间,然后上机床主轴40下移,直至上机床主轴40的上夹具82下部移动至上夹持件611的两个夹臂之间,上夹持件611夹紧上夹具82的上部,上机床主轴40松开上夹具82并上移,与上机床主轴40同步地,下机床主轴50上移,直至下机床主轴50的下夹具81的上部移动至下夹持件621的两个夹臂之间,下夹持件621夹紧下夹具81的上部,下机床主轴50松开下夹具81并下移;最后在移动机构的驱动下,下夹持件621 以及上夹持件611移离上机床主轴40和下机床主轴50之间。
装配夹具过程:上转盘61与下转盘62转动,将夹持有上夹具82的上夹持件611以及夹持有下夹具81的下夹持件621移动至预设位置,在动机构驱动下,该上夹持件611和该下夹持件621移动至上机床主轴40和下机床主轴50之间,然后上机床主轴40下移,使上夹具82的上刀柄装配至上机床主轴40的装配孔内,上机床主轴40锁紧上刀柄,从而将上夹具82装配至上机床主轴40;与上机床主轴40同步的,下机床主轴50上移,使下夹具81的下刀柄装配至下机床主轴50的装配孔内,下机床主轴50锁紧下刀柄,从而将下夹具81装配至下机床主轴50;最后,上夹持件611松开上夹具82,下夹持件621松开下夹具81,在移动机构的驱动下,上夹持件611和下夹持件621移离上机床主轴40和下机床主轴50之间。
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实施例中,通过移动机构将转盘组件60移动至上机床主轴40和下机床主轴50之间,然后第一驱动件20驱动上机床主轴40 下移,以便使上机床主轴40与上夹持件611交换上夹具82,第二驱动件30驱动下机床主轴50上移,以便使下机床主轴50与下夹持件621交换下夹具81,期间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快速安装或拆卸夹具。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棒料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机床主轴;
用于驱动所述上机床主轴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件;
间隔地设于所述上机床主轴下方的下机床主轴;
用于驱动所述下机床主轴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
用于装载夹具的转盘组件,所述夹具包括上夹具和下夹具;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盘组件移至或移离所述上机床主轴和所述下机床主轴之间,当所述转盘组件移动至所述上机床主轴和所述下机床主轴之间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上机床主轴下移,所述上机床主轴与所述转盘组件之间交换所述上夹具,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下机床主轴上移,所述上机床主轴与所述转盘组件之间交换所述下夹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料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组件包括上转盘、间隔设于所述上转盘下方的下转盘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转盘和所述下转盘的连接柱,所述上转盘设有用于抓取所述上夹具的上夹持件,所述下转盘设有用于抓取所述下夹具的下夹持件,所述转盘组件通过所述上夹持件与所述上机床主轴交换所述上夹具,且通过所述下夹持件与所述下机床主轴交换所述下夹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料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上转盘以及所述下转盘转动;
所述上夹持件的配置数量为多个,各所述上夹持件沿所述上转盘的周向排列,所述下夹持件的配置数量与所述上夹持件的配置数量相同,各所述下夹持件沿所述下转盘的周向排列,各所述下夹持件的位置与各所述上夹持件的位置逐一对应。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棒料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件为气缸夹手,所述下夹持件为气缸夹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料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四驱动件、安装板以及导轨组,所述导轨组包括两对称设置的导轨,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所述导轨滑接,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安装板沿所述导轨往复移动,所述转盘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棒料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驱动件为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的活动部与所述安装板的底面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棒料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上转盘、间隔设于所述上转盘下方的下转盘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转盘和所述下转盘的连接柱,所述第三驱动件为伺服电机,所述第三驱动件的固定端设于所述安装板的底面,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安装板,且与所述下转盘底面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料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所述移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件以及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框架,所述上机床主轴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所述下机床主轴设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所述转盘组件设于所述移动机构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料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直线模组,所述上机床主轴设于所述直线模组的活动部;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直线模组,所述下机床主轴设于所述直线模组的活动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料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具包括上刀柄以及设于所述上刀柄其中一端面的上夹头,所述上夹头设有上凹槽,所述上机床主轴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上刀柄插接配合的上装配孔;
所述下夹具包括下刀柄以及设于所述下刀柄其中一端面的下夹头,所述下夹头设有下凹槽,所述下机床主轴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下刀柄插接配合的下装配孔;
在所述上夹头和所述下夹头对接时,所述上凹槽和所述下凹槽围成供棒料穿过的通孔。
CN202120727809.XU 2021-04-09 2021-04-09 棒料弯曲装置 Active CN215315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27809.XU CN215315257U (zh) 2021-04-09 2021-04-09 棒料弯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27809.XU CN215315257U (zh) 2021-04-09 2021-04-09 棒料弯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15257U true CN215315257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93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27809.XU Active CN215315257U (zh) 2021-04-09 2021-04-09 棒料弯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15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56817A (zh) 一种旋耕机刀轴的焊接设备
CN1842395A (zh) 用于车床的刀架
CN215315257U (zh) 棒料弯曲装置
CN110216481A (zh) 数控立式机床及应用其加工阀体的方法
CN111185709B (zh) 薄壁钻焊接机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19966791U (zh) 一种激光切管设备
CN217914006U (zh) 一种机壳夹具
CN105290660A (zh) 金刚石锯片焊接机
CN213795878U (zh) 一种金属工件高效磨光设备
CN213080312U (zh) 自动气夹攻丝装置
CN113618465A (zh) 镜片加工自动换刀系统
CN211136437U (zh) 一种用于门窗材料加工的自动打孔装置
CN219649313U (zh) 一种用于大刃径刀具的夹取机构及换刀机构
CN217832788U (zh) 一种铣床用夹具
CN217800194U (zh) 一种工作台夹紧结构及雕刻机
CN220161895U (zh) 一种多轴机床自动换刀装置
JP2001137983A (ja) 板材加工機の板材位置決め装置
JPH06552A (ja) ロボットを用いた加工システムおよび加工システム用ロボット
CN220427317U (zh) 一种新型工件焊接夹具
CN220612062U (zh) 一种主轴用对夹同步送料机械手
CN216371825U (zh) 一种机械装配用零件夹具
CN215942146U (zh) 一种加工中心自动翻转装夹的夹具
CN219212361U (zh) 一种工件夹持工作台
CN217433715U (zh) 一种数控加工中心高效加工专用工装
CN112757030B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