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5285U - 自动穿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穿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55285U CN215255285U CN202120963430.9U CN202120963430U CN215255285U CN 215255285 U CN215255285 U CN 215255285U CN 202120963430 U CN202120963430 U CN 202120963430U CN 215255285 U CN215255285 U CN 2152552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rotary
- feeding
- linear material
- pr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穿线装置,包括:基架、平移架、平移驱动机构、供料机构、转动出料管、旋转驱动机构及压紧机构,平移架沿一送线方向移动设于基架上,平移驱动机构设于基架上,平移架与平移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供料机构设于平移架上,供料机构储存并输出待穿线的线状物料;转动出料管转动设于平移架上,且转动出料管沿送线方向布置,转动出料管内形成有一出料通道,出料通道供供料机构输出的线状物料滑动穿置通过;旋转驱动机构设于平移架上,转动出料管与旋转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压紧机构关联设于基架与转动出料管上,压紧机构可选择的将线状物料压紧定位于出料通道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丝铅封穿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穿线装置。
背景技术
钢丝铅封是由一根钢丝和锁体组合而成的,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封条,具有很好的防盗、防伪效果,可用于货运、家装等多个领域上,一般多见于货运箱、抄表箱、接电箱等,样式小巧、方便操作、价格便宜。
其中,对于现有的钢丝铅封穿线的方式,一般是人工手动作业的方式来进行钢丝穿线,但是这种方式不但作业效率很低,人工成本高,而且钢丝也极易划伤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另外,目前还出现了少量的半自动机构来进行钢丝穿线,但是这类半自动机构也仍然需要人工参与,操作繁琐复杂,穿线过程中容易出现卡线的情况,仍存在作业效率很低和人工成本高的缺点,而且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也不易使用推广。
因此,急需要一种自动穿线装置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穿线装置,该自动穿线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实现自动穿线、防止卡线、作业效率高及人工成本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穿线装置,包括:基架、平移架、平移驱动机构、供料机构、转动出料管、旋转驱动机构及压紧机构,所述平移架沿一送线方向移动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平移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平移架与所述平移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供料机构设于所述平移架上,所述供料机构储存并输出待穿线的线状物料;所述转动出料管转动设于所述平移架上,且所述转动出料管沿所述送线方向布置,所述转动出料管内形成有一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供所述供料机构输出的所述线状物料滑动穿置通过;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平移架上,所述转动出料管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压紧机构关联设于所述基架与所述转动出料管上,所述压紧机构可选择的将所述线状物料压紧定位于所述出料通道内。
可选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紧件,所述转动出料管上开设有一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沿转动出料管的径向连通于所述出料通道内;所述压紧件活动设于所述转动出料管上,且所述压紧件可由所述避让缺口伸入或退出于所述储料通道内。
可选地,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压紧件与所述转动出料管之间,所述弹性件恒驱使所述压紧件伸入所述出料通道内压紧抵触于所述出料通道内的所述线状物料上。
可选地,所述转动出料管上开设有两相互背对的导向凹槽,两所述导向凹槽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所述转动出料管的长度方向;所述压紧件包括:受推臂、压紧臂及两滑动卡合臂,两所述滑动卡合臂一一对应的滑动卡合于对应的两所述导向凹槽内,所述压紧臂固定连接于两滑动卡合臂的一端之间,所述受推臂固定连接于两滑动卡合臂的另一端之间,所述压紧臂朝向所述避让缺口,且所述压紧臂上朝所述受推臂凸伸形成有压紧凸条,所述压紧凸条可由所述避让缺口伸入或退出于所述储料通道内;所述弹性件呈压缩的抵接于所述转动出料管与所述受推臂之间。
可选地,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器及顶推杆,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平移架上,所述顶推杆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顶推杆的下端位于所述压紧件的正上方;所述受推臂转动至所述顶推杆的正下方时,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顶推杆可脱离的顶推于所述受推臂上。
可选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平移架上,所述主动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转动出料管上,所述从动齿轮啮合配合于所述主动齿轮上。
可选地,所述供料机构包括:供料安装板、第二旋转驱动器、主动供料轮及从动供料轮,所述供料安装板竖直固定于所述平移架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供料安装板上,所述主动供料轮及所述从动供料轮均枢接于所述供料安装板上,且所述主动供料轮的枢转轴心线与所述从动供料轮的枢转轴心线均水平垂直于所述送线方向,所述主动供料轮位于所述从动供料轮的正下方,所述主动供料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线状物料摩擦抵触于所述主动供料轮与所述从动供料轮之间。
可选地,所述供料机构还包括:导引管,所述导引管沿平行所述转动出料管的方向固定于所述供料安装板上,所述导引管内形成有一供所述线状物料滑动穿置通过的导引通道,所述导引通道的进料端正对于所述主动供料轮与所述从动供料轮之间的所述线状物料输出方向,所述导引通道的出料端正对于所述出料通道的进料端。
可选地,所述供料机构还包括:上校直轮组及下校直轮组,所述上校直轮组包括:若干第一校直轮,所述下校直轮组包括:若干第二校直轮,所述第一校直轮及所述第二校直轮均枢接于所述供料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一校直轮的枢转轴心线及所述第二校直轮的枢转轴心线均平行于所述主动供料轮的枢转轴心线;所述上校直轮组位于所述下校直轮组的上方,且第一校直轮与所述第二校直轮呈交错的水平排布,所述线状物料滑动穿置于所述上校直轮组与所述下校直轮组之间;所述上校直轮组与所述下校直轮组之间的所述线状物料输出方向正对于所述主动供料轮与所述从动供料轮之间的所述线状物料输入方向。
可选地,所述供料机构还包括:支架及储料轮,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平移架上,所述储料轮呈可拆离的转动挂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线状物料卷绕储存于所述储料轮上;所述上校直轮组与所述下校直轮组之间的所述线状物料输入方向正对于所述储料轮上的所述线状物料的输出方向。
由于本申请的自动穿线装置的平移架沿一送线方向移动设于基架上,平移驱动机构设于基架上,平移架与平移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以通过平移驱动机构驱使平移架沿送线方向往复移动。供料机构设于平移架上,供料机构储存并输出待穿线的线状物料。转动出料管转动设于平移架上,且转动出料管沿送线方向布置,转动出料管内形成有一出料通道,出料通道供供料机构输出的线状物料滑动穿置通过。旋转驱动机构设于平移架上,转动出料管与旋转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压紧机构关联设于基架与转动出料管上,压紧机构可选择的将线状物料压紧定位于出料通道内。首先,由压紧机构释放对线状物料的压紧定位,以避让线状物料于出料通道内沿送线方向向前滑动穿置,再由供料机构输出线状物料,旋转驱动机构停止旋转驱动。同时,平移架由平移驱动机构驱使沿送线方向的相反方向返回初始移动位置。当供料机构完成输出一预设长度的线状物料后,压紧机构将线状物料压紧定位于出料通道内,供料机构停止输出线状物料。然后,由旋转驱动机构驱使转动出料管先正向旋转再反向旋转,以带动线状物料先正向旋转再反向旋转,同时,平移驱动机构驱使平移架由初始移动位置沿送线方向向前移动,使得线状物料在旋转的同时又保持向前移送穿线,不但能够增加线状物料的向前移送的通过性,防止线状物料的端部卡在待穿线产品上的台阶等阻挡结构上,从而实现防止穿线过程发生卡线的情况。当平移驱动机构驱使平移架由初始移动位置沿送线方向向前移动一预设的送线行程时,旋转驱动机构同时完成驱使转动出料管由初始位置正向旋转预设圈数再反向旋转同样的圈数恢复至初始位置,以防止线状物料一直朝一个方向旋转造成扭断的情况发生。此时,旋转驱动机构停止旋转,压紧机构再次释放对线状物料的压紧定位,供料机构再次输出预设长度的线状物料,平移架由平移驱动机构驱使沿送线方向的相反方向返回初始移动位置,从而完成一次线状物料的向前移送穿线。循环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达到线状物料向前移送穿线的预设长度。从而实现了自动穿线,替代了人工手动作业的方式,防止出现卡线,作业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人工成本,无需人为参与作业,避免发生划伤手等安全事故,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而且,结构简单合理,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作业也更加便捷灵活,从而更易于使用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自动穿线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自动穿线装置的转动出料管、压紧件及弹性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自动穿线装置的转动出料管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的自动穿线装置100包括:基架10、平移架20、平移驱动机构30、供料机构40、转动出料管50、旋转驱动机构60及压紧机构70,平移架20沿一送线方向(图1或图2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移动设于基架10上,平移驱动机构30设于基架10上,平移架20与平移驱动机构30传动连接,以通过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平移架20沿送线方向往复移动。供料机构40设于平移架20上,供料机构40储存并输出待穿线的线状物料。转动出料管50转动设于平移架20上,且转动出料管50沿送线方向布置,转动出料管50内形成有一出料通道51,出料通道51供供料机构40输出的线状物料滑动穿置通过;旋转驱动机构60设于平移架20上,转动出料管50与旋转驱动机构60传动连接,以通过旋转驱动机构60驱使转动出料管50旋转。压紧机构70关联设于基架10与转动出料管50上,压紧机构70可选择的将线状物料压紧定位于出料通道51内。首先,由压紧机构70释放对线状物料的压紧定位,以避让线状物料于出料通道51内沿送线方向向前滑动穿置,再由供料机构40输出线状物料,旋转驱动机构60停止旋转驱动。同时,平移架20由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沿送线方向的相反方向返回初始移动位置。当供料机构40完成输出一预设长度的线状物料后,压紧机构70将线状物料压紧定位于出料通道51内,供料机构40停止输出线状物料。然后,由旋转驱动机构60驱使转动出料管50先正向旋转再反向旋转,以带动线状物料先正向旋转再反向旋转,同时,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平移架20由初始移动位置沿送线方向向前移动,使得线状物料在旋转的同时又保持向前移送穿线,不但能够增加线状物料的向前移送的通过性,防止线状物料的端部卡在待穿线产品上的台阶等阻挡结构上,从而实现防止穿线过程发生卡线的情况。当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平移架20由初始移动位置沿送线方向向前移动一预设的送线行程时,旋转驱动机构60同时完成驱使转动出料管50由初始位置正向旋转预设圈数再反向旋转同样的圈数恢复至初始位置,以防止线状物料一直朝一个方向旋转造成扭断的情况发生。此时,旋转驱动机构60停止旋转,压紧机构70再次释放对线状物料的压紧定位,供料机构40再次输出预设长度的线状物料,平移架20由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沿送线方向的相反方向返回初始移动位置,从而完成一次线状物料的向前移送穿线。循环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达到线状物料向前移送穿线的预设长度。从而实现了自动穿线,替代了人工手动作业的方式,防止出现卡线,作业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人工成本,无需人为参与作业,避免发生划伤手等安全事故,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而且,结构简单合理,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具体地,如下: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5,,压紧机构70包括:压紧件71,转动出料管50上开设有一避让缺口52,避让缺口52沿转动出料管50的径向连通于出料通道51内;压紧件71活动设于转动出料管50上,且压紧件71可由避让缺口52伸入或退出于储料通道内。再者,压紧机构70还包括:弹性件72,弹性件72抵接于压紧件71与转动出料管50之间,弹性件72恒驱使压紧件71伸入出料通道51内压紧抵触于出料通道51内的线状物料上。当压紧件71未受到外力作用时,通过弹性件72的弹性作用力能够顶推驱使压紧件71伸入出料通道51内压紧抵触于出料通道51内的线状物料上,以实现将线状物料压紧定位于出料通道51内,结构简单合理。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转动出料管50上开设有两相互背对的导向凹槽53,两导向凹槽53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转动出料管50的长度方向。压紧件71包括:受推臂711、压紧臂712及两滑动卡合臂713,两滑动卡合臂713一一对应的滑动卡合于对应的两导向凹槽53内,压紧臂712固定连接于两滑动卡合臂713的一端之间,受推臂711固定连接于两滑动卡合臂713的另一端之间,压紧臂712朝向避让缺口52,且压紧臂712上朝受推臂711凸伸形成有压紧凸条7121,压紧凸条7121可由避让缺口52伸入或退出于储料通道内,以通过压紧凸条7121伸入出料通道51内压紧抵触于出料通道51内的线状物料上。弹性件72呈压缩的抵接于转动出料管50与受推臂711之间,以通过弹性件72的弹性作用力顶推驱使受推臂711沿导向凹槽53的长度方向朝远离转动出料管50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压紧臂712上的压紧凸条7121伸入出料通道51内。其中,弹性件72在本实施例中可选择为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
再者,压紧机构70还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器73及顶推杆74,第一直线驱动器73竖直固定于平移架20上,顶推杆74竖直固定于第一直线驱动器73的输出端,顶推杆74的下端位于压紧件71的正上方。受推臂711转动至顶推杆74的正下方时,第一直线驱动器73驱使顶推杆74可脱离的顶推于受推臂711上。如图1及图2所示,受推臂711转动至顶推杆74的正下方时,第一直线驱动器73即可驱使顶推杆74向下伸出顶推于受推臂711上,使得受推臂711能够克服弹性件72的弹性作用力带动压紧臂712上的压紧凸条7121退出于出料通道51内,即可释放对线状物料的压紧定位。其中,在本实施中,第一直线驱动器73可选择为针型气缸,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1及图2,旋转驱动机构60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61、主动齿轮62及从动齿轮63,第一旋转驱动器61可选择为电机,但不以此为限,第一旋转驱动器61固定于平移架20上,主动齿轮62固定于第一旋转驱动器61的输出端,从动齿轮63固定套设于转动出料管50上,从动齿轮63啮合配合于主动齿轮62上,从而,由第一旋转驱动器61驱使主动齿轮62旋转,再由主动齿轮62带动从动齿轮63旋转,从动齿轮63即可带动转动出料管50旋转,而由压紧凸条7121压紧定位于出料通道51内的线状物料即可随转动出料管50同步旋转,结构简单合理。
请参继续阅图1及图2,供料机构40包括:供料安装板41、第二旋转驱动器42、主动供料轮43及从动供料轮44,供料安装板41竖直固定于平移架20上,第二旋转驱动器42可选择为电机,但不以此为限,第二旋转驱动器42固定于供料安装板41上,主动供料轮43及从动供料轮44均枢接于供料安装板41上,且主动供料轮43的枢转轴心线与从动供料轮44的枢转轴心线均水平垂直于送线方向,主动供料轮43位于从动供料轮44的正下方,主动供料轮43传动连接于第二旋转驱动器42的输出端,线状物料摩擦抵触于主动供料轮43与从动供料轮44之间。则,由第二旋转驱动器42驱使主动供料轮43转动,位于主动供料轮43与从动供料轮44之间线状物料即可在主动供料轮43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向前输送,而从动供料轮44则被线状物料带动转动,实现牵引线状物料输出供料。
再者,供料机构40还包括:导引管45,导引管45沿平行转动出料管50的方向固定于供料安装板41上,导引管45内形成有一供线状物料滑动穿置通过的导引通道451,导引通道451的进料端正对于主动供料轮43与从动供料轮44之间的线状物料输出方向,导引通道451的出料端正对于出料通道51的进料端,主动供料轮43与从动供料轮44之间输出的线状物料即可在导引管45内的导引通道451的导引作用下更顺畅平稳的进入出料通道51内,结构更为合理。
再者,供料机构40还包括:上校直轮组46及下校直轮组47,上校直轮组46包括:若干第一校直轮461,下校直轮组47包括:若干第二校直轮471,第一校直轮461及第二校直轮471均枢接于供料安装板41上,且第一校直轮461的枢转轴心线及第二校直轮471的枢转轴心线均平行于主动供料轮43的枢转轴心线;上校直轮组46位于下校直轮组47的上方,且第一校直轮461与第二校直轮471呈交错的水平排布,线状物料滑动穿置于上校直轮组46与下校直轮组47之间;上校直轮组46与下校直轮组47之间的线状物料输出方向正对于主动供料轮43与从动供料轮44之间的线状物料输入方向。从而通过上校直轮组46及下校直轮组47对线状物料输进行校直,使得主动供料轮43与从动供料轮44之间输出的线状物料能够更平直,能够更顺畅的经过导引通道451及出料通道51,避免线状物料因过度弯曲而与导引通道451及出料通道51发生摩擦损伤,结构更为合理。
再者,供料机构40还包括:支架48及储料轮49,支架48固定于平移架20上,储料轮49呈可拆离的转动挂置于支架48上,线状物料卷绕储存于储料轮49上;上校直轮组46与下校直轮组47之间的线状物料输入方向正对于储料轮49上的线状物料的输出方向,在主动供料轮43与从动供料轮44配合牵引作用下即可牵引线状物料从储料轮49上输出,储料轮49边输出线状物料边转动。而且,储料轮49呈可拆离的转动挂置于支架48上的结构,可以方便的将空载的储料轮49更换为卷绕储存有线状物料的储料轮49,使用更为方便。
可选择的,在本实施例中,平移驱动机构30可选择为直线模组,由直线模组驱使平移架20沿送线方向往复移动,当然,平移驱动机构30的具体实现结构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举例而言,申请的自动穿线装置100所进行穿线的线状物料可选择为用于铅封穿线的钢丝,但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自动穿线装置100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首先,受推臂711转动至顶推杆74的正下方的初始位置上(如1及图2所示),由第一直线驱动器73驱使顶推杆74向下伸出顶推于受推臂711上,使得受推臂711能够克服弹性件72的弹性作用力带动压紧臂712上的压紧凸条7121退出于出料通道51内,即可释放对线状物料的压紧定位,以避让线状物料于出料通道51内沿送线方向向前滑动穿置,且第一旋转驱动器61停止旋转。
再由第二旋转驱动器42驱使主动供料轮43转动,位于主动供料轮43与从动供料轮44之间线状物料即可在主动供料轮43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向前输送,即可牵引线状物料从储料轮49上输出,储料轮49边输出线状物料边转动,并且,通过上校直轮组46及下校直轮组47对线状物料输进行校直,使得主动供料轮43与从动供料轮44之间输出的线状物料能够更平直,能够更顺畅的经过导引通道451再进入出料通道51向前送线。同时,平移架20由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沿送线方向的相反方向返回初始移动位置。
当第二旋转驱动器42驱使主动供料轮43转动完成输出一预设长度的线状物料后,第二旋转驱动器42驱停止旋转,并由第一直线驱动器73驱使顶推杆74向上收缩移动脱离于受推臂711上,即可通过弹性件72的弹性作用力顶推驱使受推臂711沿导向凹槽53的长度方向朝远离转动出料管50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压紧臂712上的压紧凸条7121伸入出料通道51内压紧抵触于出料通道51内的线状物料上,以实现将线状物料压紧定位于出料通道51内。
然后,由第一旋转驱动器61驱使主动齿轮62先正向旋转再反向旋转,再通过从动齿轮63即可带动转动出料管50旋转,而由压紧凸条7121压紧定位于出料通道51内的线状物料即可随转动出料管50同步旋转,以带动线状物料先正向旋转再反向旋转,同时,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平移架20由初始移动位置沿送线方向向前移动,使得线状物料在旋转的同时又保持向前移送穿线,不但能够增加线状物料的向前移送的通过性,防止线状物料的端部卡在待穿线产品上的台阶等阻挡结构上,从而实现防止穿线过程发生卡线的情况。
当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平移架20由初始移动位置沿送线方向向前移动一预设的送线行程时,第一旋转驱动器61同时完成驱使转动出料管50由初始位置正向旋转预设圈数再反向旋转同样的圈数恢复至图1及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以防止线状物料一直朝一个方向旋转造成扭断的情况发生。此时,第一旋转驱动器61停止旋转,受推臂711返回转动至顶推杆74的正下方的初始位置上(如1及图2所示),由第一直线驱动器73再次驱使顶推杆74向下伸出顶推于受推臂711上以再次释放对线状物料的压紧定位,第二旋转驱动器42驱使主动供料轮43转动再次输出预设长度的线状物料,平移架20由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沿送线方向的相反方向返回初始移动位置,从而完成一次线状物料的向前移送穿线。循环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达到线状物料向前移送穿线的预设长度。
由于本申请的自动穿线装置100的平移架20沿一送线方向移动设于基架10上,平移驱动机构30设于基架10上,平移架20与平移驱动机构30传动连接,以通过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平移架20沿送线方向往复移动。供料机构40设于平移架20上,供料机构40储存并输出待穿线的线状物料。转动出料管50转动设于平移架20上,且转动出料管50沿送线方向布置,转动出料管50内形成有一出料通道51,出料通道51供供料机构40输出的线状物料滑动穿置通过。旋转驱动机构60设于平移架20上,转动出料管50与旋转驱动机构60传动连接。压紧机构70关联设于基架10与转动出料管50上,压紧机构70可选择的将线状物料压紧定位于出料通道51内。首先,由压紧机构70释放对线状物料的压紧定位,以避让线状物料于出料通道51内沿送线方向向前滑动穿置,再由供料机构40输出线状物料,旋转驱动机构60停止旋转驱动。同时,平移架20由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沿送线方向的相反方向返回初始移动位置。当供料机构40完成输出一预设长度的线状物料后,压紧机构70将线状物料压紧定位于出料通道51内,供料机构40停止输出线状物料。然后,由旋转驱动机构60驱使转动出料管50先正向旋转再反向旋转,以带动线状物料先正向旋转再反向旋转,同时,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平移架20由初始移动位置沿送线方向向前移动,使得线状物料在旋转的同时又保持向前移送穿线,不但能够增加线状物料的向前移送的通过性,防止线状物料的端部卡在待穿线产品上的台阶等阻挡结构上,从而实现防止穿线过程发生卡线的情况。当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平移架20由初始移动位置沿送线方向向前移动一预设的送线行程时,旋转驱动机构60同时完成驱使转动出料管50由初始位置正向旋转预设圈数再反向旋转同样的圈数恢复至初始位置,以防止线状物料一直朝一个方向旋转造成扭断的情况发生。此时,旋转驱动机构60停止旋转,压紧机构70再次释放对线状物料的压紧定位,供料机构40再次输出预设长度的线状物料,平移架20由平移驱动机构30驱使沿送线方向的相反方向返回初始移动位置,从而完成一次线状物料的向前移送穿线。循环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达到线状物料向前移送穿线的预设长度。从而实现了自动穿线,替代了人工手动作业的方式,防止出现卡线,作业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人工成本,无需人为参与作业,避免发生划伤手等安全事故,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而且,结构简单合理,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作业也更加便捷灵活,从而更易于使用推广。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申请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Claims (10)
1.一种自动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平移架、平移驱动机构、供料机构、转动出料管、旋转驱动机构及压紧机构,所述平移架沿一送线方向移动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平移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平移架与所述平移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供料机构设于所述平移架上,所述供料机构储存并输出待穿线的线状物料;所述转动出料管转动设于所述平移架上,且所述转动出料管沿所述送线方向布置,所述转动出料管内形成有一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供所述供料机构输出的所述线状物料滑动穿置通过;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平移架上,所述转动出料管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压紧机构关联设于所述基架与所述转动出料管上,所述压紧机构可选择的将所述线状物料压紧定位于所述出料通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紧件,所述转动出料管上开设有一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沿转动出料管的径向连通于所述出料通道内;所述压紧件活动设于所述转动出料管上,且所述压紧件可由所述避让缺口伸入或退出于所述储料通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压紧件与所述转动出料管之间,所述弹性件恒驱使所述压紧件伸入所述出料通道内压紧抵触于所述出料通道内的所述线状物料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出料管上开设有两相互背对的导向凹槽,两所述导向凹槽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所述转动出料管的长度方向;所述压紧件包括:受推臂、压紧臂及两滑动卡合臂,两所述滑动卡合臂一一对应的滑动卡合于对应的两所述导向凹槽内,所述压紧臂固定连接于两滑动卡合臂的一端之间,所述受推臂固定连接于两滑动卡合臂的另一端之间,所述压紧臂朝向所述避让缺口,且所述压紧臂上朝所述受推臂凸伸形成有压紧凸条,所述压紧凸条可由所述避让缺口伸入或退出于所述储料通道内;所述弹性件呈压缩的抵接于所述转动出料管与所述受推臂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器及顶推杆,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平移架上,所述顶推杆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顶推杆的下端位于所述压紧件的正上方;所述受推臂转动至所述顶推杆的正下方时,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顶推杆可脱离的顶推于所述受推臂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平移架上,所述主动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转动出料管上,所述从动齿轮啮合配合于所述主动齿轮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构包括:供料安装板、第二旋转驱动器、主动供料轮及从动供料轮,所述供料安装板竖直固定于所述平移架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供料安装板上,所述主动供料轮及所述从动供料轮均枢接于所述供料安装板上,且所述主动供料轮的枢转轴心线与所述从动供料轮的枢转轴心线均水平垂直于所述送线方向,所述主动供料轮位于所述从动供料轮的正下方,所述主动供料轮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线状物料摩擦抵触于所述主动供料轮与所述从动供料轮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构还包括:导引管,所述导引管沿平行所述转动出料管的方向固定于所述供料安装板上,所述导引管内形成有一供所述线状物料滑动穿置通过的导引通道,所述导引通道的进料端正对于所述主动供料轮与所述从动供料轮之间的所述线状物料输出方向,所述导引通道的出料端正对于所述出料通道的进料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构还包括:上校直轮组及下校直轮组,所述上校直轮组包括:若干第一校直轮,所述下校直轮组包括:若干第二校直轮,所述第一校直轮及所述第二校直轮均枢接于所述供料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一校直轮的枢转轴心线及所述第二校直轮的枢转轴心线均平行于所述主动供料轮的枢转轴心线;所述上校直轮组位于所述下校直轮组的上方,且第一校直轮与所述第二校直轮呈交错的水平排布,所述线状物料滑动穿置于所述上校直轮组与所述下校直轮组之间;所述上校直轮组与所述下校直轮组之间的所述线状物料输出方向正对于所述主动供料轮与所述从动供料轮之间的所述线状物料输入方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构还包括:支架及储料轮,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平移架上,所述储料轮呈可拆离的转动挂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线状物料卷绕储存于所述储料轮上;所述上校直轮组与所述下校直轮组之间的所述线状物料输入方向正对于所述储料轮上的所述线状物料的输出方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63430.9U CN215255285U (zh) | 2021-05-07 | 2021-05-07 | 自动穿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63430.9U CN215255285U (zh) | 2021-05-07 | 2021-05-07 | 自动穿线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55285U true CN215255285U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9454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63430.9U Active CN215255285U (zh) | 2021-05-07 | 2021-05-07 | 自动穿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55285U (zh) |
-
2021
- 2021-05-07 CN CN202120963430.9U patent/CN21525528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22452B (zh) | 一种蔬菜打捆机 | |
CN109436938A (zh) | 塑料管材在线自动换卷切割捆扎卸卷装置 | |
CN209318654U (zh) | 线材输送及裁切机构 | |
CN215255285U (zh) | 自动穿线装置 | |
CN110370668A (zh) | 一种塑料桶装配金属提手的自动化生产线 | |
CN214023233U (zh) | 一种供电线缆裁切系统 | |
CN201116256Y (zh) | 一种用于柱形体工件的缠胶布机 | |
CN106477110B (zh) | 铝钉封口机 | |
CN201336798Y (zh) | 电子元件的剪切和输送机构 | |
CN113178343B (zh) | 一种外包膜式薄膜电容器卷绕机 | |
CN108100776B (zh) | 一种医疗设备线缆卷绕捆扎装置 | |
CN114750998A (zh) | 具有回退功能的绑扎装置 | |
CN114750996A (zh) | 自动绑扎装置 | |
CN113044332A (zh) | 一种数据线卷绕装置 | |
CN117047219B (zh) | 自动焊锡设备 | |
KR900005031B1 (ko) | 결속장치 | |
CN218619039U (zh) | 一种适用于高铁电缆自动收线机构 | |
CN218931288U (zh) | 一种高强度混纺纱卷线设备 | |
CN113246574A (zh) | 胶管成型排气设备 | |
CN102133929B (zh) | 自动扎线机的夹线装置 | |
CN210417090U (zh) | 一种应用于裁缆扎线设备上的下料机构 | |
CN110586805A (zh) | 一种金属丝剪切折弯设备 | |
CN215902628U (zh) | 一种自动切圆线装置 | |
CN211832842U (zh) | 电子烟发热丝绕线机 | |
CN111477454B (zh) | 绞线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