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97880U - 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97880U
CN215097880U CN202120553875.XU CN202120553875U CN215097880U CN 215097880 U CN215097880 U CN 215097880U CN 202120553875 U CN202120553875 U CN 202120553875U CN 215097880 U CN215097880 U CN 215097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poiler
inner plate
inner panel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538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超群
王正雨
陈明
罗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Hengxin Automobile Lightweight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Hengxin Auto Interior Tri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Hengxin Auto Interior Tri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Hengxin Auto Interior Tri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538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97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97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97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扰流板本体,扰流板本体由内板和外板组成,内板设置在外板的内侧面并与外板组配连接,其中,内板表面上设置有与车身安装连接的固定组件,内板是由螺栓安装座、支撑柱、固定安装口、加强支撑板、镂空部和定位板组成,内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螺栓安装座,两个螺栓安装座由开口、连接卡扣和安装孔组成,两个螺栓安装座靠近车体的一侧开设有开口,开口内部设置有安装孔,两个螺栓安装座靠近外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卡扣,本实用新型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内板和外板固定方式不足以及内板和外板的结构不合理,扰流板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扰流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在路面行驶时,周围的气流会与汽车产生相对运动,由此而引起气动作用,气动阻力会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和燃油经济性,而气动升力不仅会减小汽车的对地面的附着力,还会产生诱导阻力,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为减小气动升力对汽车的影响,可以在汽车顶部安装扰流板,除了美观之外主要还是为了使通过车体的气流在尾部发生高速下沉,从而减少车尾所受的上升力,增加汽车与地面的附着力,增强汽车的驱动性能、操纵稳定性、舒适性以及行驶安全性。
现有的汽车扰流板一般包括的内板和外板,扰流板本体通过安装支架与车体尾翼连接,内板与外板之间一般通过胶水粘接及螺接固定的方式进行连接,环保性不足,而且比较费时费力,连接效率低;同时,内板和外板结构设置不合理,在进行大扭矩作业的时候,容易断裂或者扭曲变形,内板上的密封条安装可靠性差,灰尘进入,容易脱落,容易缩水外观面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内板和外板固定方式不足以及内板和外的结构不合理,扰流板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包括扰流板本体,扰流板本体由内板和外板组成,内板设置在外板的内侧面并与外板组配连接,其中,内板表面上设置有与车身安装连接的固定组件,内板是由螺栓安装座、支撑柱、固定安装口、加强支撑板、镂空部和定位板组成,内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螺栓安装座,两个螺栓安装座由开口、连接卡扣和安装孔组成,两个螺栓安装座靠近车体的一侧开设有开口,开口内部设置有安装孔,两个螺栓安装座靠近外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卡扣,内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柱,内板的内部固定开设有固定安装口,固定安装口的内部可拆卸安装有加强支撑板,加强支撑板的底部边缘可拆卸安装有第一卡扣连接板,加强支撑板远离第一卡扣连接板的一端可拆卸安装有第二卡扣连接板,内板的前端两侧开设有镂空部,内板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定位板,内板的上表面可拆卸安装有外板,外板靠近外侧的一端端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镂空圆孔,外板靠近连接卡扣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延伸固定板,外板的上表面固定开设有凹槽。
进一步的,内板和外板之间有加强支撑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板和外板通过卡接的方式相连接,在环保和成本节约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且连接速度快,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负担,而且连接牢固度高,抗压能力强,不容易变形损坏,能过够使内板和外板连接更加紧密。
进一步的,固定安装口的深度小于内板的高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加强支撑板时,更加的便捷快速的进行安装。
进一步的,螺栓安装座为两个,两个螺栓安装座之间还具有角度同步调整结构,用于在调整多个螺栓安装座两臂间夹角时能够同步调整角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扰流板固定的更加牢固,避免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强大气流对外板的冲击而出现晃动的现象,进一步增强了本总成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进一步的,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凸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降低总成重量,在扰流的同时有利于车身轻量化的实现。
综上,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板和外板之间设置连接卡扣,避免了传统的PC+ABS后扰流板在安装时,出现的表面缩水和焊印的出现;同时,通过在尾门内板上延伸有一支撑板用于支撑扰流板,防止扰流板中部凹陷,能够提升产品在装车时候的可靠性,在振动情况下的消除噪音的作用,通过第一卡扣连接板与第二卡扣连接板的配合,避免了扰流板在运输过程中和在线装车过程中脱落的风险,整体强度强,装配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扰流板的内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扰流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加强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扰流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扰流板本体;2、内板;201、螺栓安装座;2011、开口;2012、连接卡扣;2013、安装孔;202、支撑柱;203、固定安装口;204、加强支撑板;2041、第一卡扣连接板;2042、第二卡扣连接板;205、镂空部;206、定位板;3、外板;301、通孔;3011、镂空圆孔;302、延伸固定板;303、凸块;30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5,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包括扰流板本体1,扰流板本体1由内板2和外板3组成,内板2设置在外板3的内侧面并与外板3组配连接,其中,内板2表面上设置有与车身安装连接的固定组件,内板2是由螺栓安装座201、支撑柱202、固定安装口203、加强支撑板204、镂空部205和定位板206组成,内板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螺栓安装座201,两个螺栓安装座201由开口2011、连接卡扣2012和安装孔2013组成,两个螺栓安装座201靠近车体的一侧开设有开口2011,开口2011内部设置有安装孔2013,两个螺栓安装座201靠近外板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卡扣2012,内板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柱202,内板2的内部固定开设有固定安装口203,固定安装口203的内部可拆卸安装有加强支撑板204,加强支撑板204的底部边缘可拆卸安装有第一卡扣连接板2041,加强支撑板204远离第一卡扣连接板2041的一端可拆卸安装有第二卡扣连接板2042,内板2的前端两侧开设有镂空部205,内板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定位板206,内板2的上表面可拆卸安装有外板3,外板3靠近外侧的一端端开设有通孔301,通孔30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镂空圆孔3011,外板3靠近连接卡扣201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延伸固定板302,外板3的上表面固定开设有凹槽304,本实施例中,扰流板本体1由ABS塑料材质制成,延伸固定板302上表面设置有防脱件。
参考图1,内板2和外板3之间有加强支撑结构。
参考图3,固定安装口203的深度小于内板2的高度。
参考图2,螺栓安装座201为两个,两个螺栓安装座201之间还具有角度同步调整结构,用于在调整多个螺栓安装座201两臂间夹角时能够同步调整角度。
参考图5,外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凸块303,本实施例中,凸块303高于外板3。
综上所述,在使用时,将内板2和外板3取出检查是否有破损,如没有破损,将若干个加强支撑板204固定在固定安装口203的底部边缘,然后将远离加强支撑板204的一端通过固定在固定安装口203的上端边缘处,将螺栓进入开口2011通过安装孔2013与车体表面进行固定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包括扰流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本体(1)由内板(2)和外板(3)组成,所述内板(2)设置在所述外板(3)的内侧面并与所述外板(3)组配连接,其中,所述内板(2)表面上设置有与车身安装连接的固定组件,所述内板(2)是由螺栓安装座(201)、支撑柱(202)、固定安装口(203)、加强支撑板(204)、镂空部(205)和定位板(206)组成,所述内板(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两个螺栓安装座(201),两个所述螺栓安装座(201)由开口(2011)、连接卡扣(2012)和安装孔(2013)组成,两个所述螺栓安装座(201)靠近车体的一侧开设有开口(2011),所述开口(2011)内部设置有安装孔(2013),两个所述螺栓安装座(201)靠近外板(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卡扣(2012),所述内板(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柱(202),所述内板(2)的内部固定开设有固定安装口(203),所述固定安装口(203)的内部可拆卸安装有加强支撑板(204),所述加强支撑板(204)的底部边缘可拆卸安装有第一卡扣连接板(2041),所述加强支撑板(204)远离所述第一卡扣连接板(2041)的一端可拆卸安装有第二卡扣连接板(2042),所述内板(2)的前端两侧开设有镂空部(205),所述内板(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定位板(206),所述内板(2)的上表面可拆卸安装有所述外板(3),所述外板(3)靠近外侧的一端端开设有通孔(301),所述通孔(30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镂空圆孔(3011),所述外板(3)靠近所述连接卡扣(201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延伸固定板(302),所述外板(3)的上表面固定开设有凹槽(3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2)和所述外板(3)之间有加强支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口(203)的深度小于所述内板(2)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安装座(201)为两个,两个所述螺栓安装座(201)之间还具有角度同步调整结构,用于在调整多个所述螺栓安装座(201)两臂间夹角时能够同步调整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凸块(303)。
CN202120553875.XU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 Active CN215097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53875.XU CN215097880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53875.XU CN215097880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97880U true CN215097880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43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53875.XU Active CN215097880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978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6231C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215097880U (zh) 一种防扰流板变形的结构
CN201235858Y (zh) 一种汽车车身翼子板结构
CN210555123U (zh) 后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2766498U (zh) 一种客车地板结构及客车
CN201494389U (zh)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
CN217835316U (zh) 加强板及车辆后背门
CN210882311U (zh) 轻量化副车架
CN211731005U (zh) 汽车顶盖天窗内加强板及包括其的汽车顶盖总成
CN217649527U (zh) 一种b柱结构加强件
CN205768447U (zh) 一种汽车及其板簧支座
CN217892477U (zh) 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后背门及车辆
CN220220914U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206754090U (zh) 一种车用预紧式卡扣
CN220973844U (zh) 一种板簧安装支座、板簧总成及汽车
CN206501918U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侧扰流板
CN213228230U (zh) 悬架摆臂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14565139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安装支架
CN208947055U (zh) 一种左前门内板前加强支架总成
CN214356309U (zh) 汽车扰流板
CN220210780U (zh) 一种底盘钣金
CN211567650U (zh)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总成
CN220522324U (zh) 后背门铰链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6713146U (zh) 一种连接件及车架及平地机
CN219789956U (zh) 一种汽车座椅横梁总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41000 No.26, Fengming Hubei Road, Wuhu District, China (Anhui) pilot Free Trade Zone,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Hengxin Automobile Lightweight Parts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41000 No.26, Fengming Hubei Road, Wuhu District, China (Anhui) pilot Free Trade Zone,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U HENGXIN AUTO INTERIOR TRIM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