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24084U - 一种换色阀组装卸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色阀组装卸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24084U
CN214924084U CN202120202451.9U CN202120202451U CN214924084U CN 214924084 U CN214924084 U CN 214924084U CN 202120202451 U CN202120202451 U CN 202120202451U CN 214924084 U CN214924084 U CN 214924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color
changing valve
color c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024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静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tu Robo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tu Robo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tu Robo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tu Robo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024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24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24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24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拆装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色阀组装卸工装,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换色阀尤其是阀芯组件拆装时操作不便的问题。该换色阀组装卸工装,包括:工装件;工装件的第一侧面连接有第一装卸结构,第一装卸结构自工装件的表面伸出至外部且与工装件呈角度连接,第一装卸结构与换色阀端部的拆装孔适配,用于装卸换色阀的第一类连接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换色阀尤其是阀芯组件拆装方便,提高了设备的生产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换色阀组装卸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拆装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色阀组装卸工装。
背景技术
涂装线所使用的换色阀装在一个换色阀总成上,上面集中了油漆管、换色阀、气管等部件。现有技术中换色阀的外径约为20-40mm,换色阀之间的空隙较小,拆装操作不便。另外,在对换色阀进行安装时,容易造成换色阀螺纹损坏,浪费备件且消耗维修的时间。
为避免非相关人员随意操作,需要设计一种拆装相关换色阀,尤其是拆装阀芯组件时使用的拆装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色阀组装卸工装,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换色阀尤其是阀芯组件拆装时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换色阀组装卸工装,包括:工装件;
所述工装件的第一侧面连接有第一装卸结构,所述第一装卸结构自所述工装件的表面伸出至外部且与所述工装件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一装卸结构与换色阀端部的拆装孔适配,用于装卸所述换色阀的第一类连接件。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装卸结构包括针脚,所述针脚伸入所述拆装孔内将所述第一类连接件拧进或拧出所述换色阀。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装卸结构包括两个所述针脚,两个所述针脚对称设置于所述工装件中轴面的两侧。
更进一步地,
两个所述针脚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所述拆装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更进一步地,
所述针脚呈柱状且截面为正六边形。
更进一步地,
所述针脚与所述工装件的表面垂直相连。
更进一步地,
所述工装件的第二侧面连接有第二装卸结构,所述第二装卸结构自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装卸结构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装卸结构用于伸入所述换色阀之间的螺钉使相邻的所述换色阀连接或分离。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装卸结构呈柱状且截面为正六边形。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装卸结构的截面尺寸与所述换色阀之间的螺钉对应内六角的尺寸相同。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呈六角形,所述盲孔能够与六角扳手适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色阀组装卸工装,包括:工装件;
所述工装件的第一侧面连接有第一装卸结构,所述第一装卸结构自所述工装件的表面伸出至外部且与所述工装件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一装卸结构与换色阀端部的拆装孔适配,用于装卸所述换色阀的第一类连接件。
第一装卸结构自工装件的表面伸出至外部,且与换色阀端部的拆装孔适配,能够将换色阀的第一类连接件拧进或拧出换色阀,便于拆装,解决了对换色阀尤其是阀芯组件拆装时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色阀组装卸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色阀组装卸工装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色阀第一类连接件端部的拆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工装件;200-第一装卸结构;210-针脚;
300-第二装卸结构;400-盲孔;001-拆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公式中的物理量,如无单独标注,应理解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基本量,或者,由基本量通过乘、除、微分或积分等数学运算导出的导出量。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色阀组装卸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色阀组装卸工装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色阀第一类连接件端部的拆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涂装线所使用的换色阀装在一个换色阀总成上,上面集中了油漆管、换色阀、气管等部件。现有技术中换色阀的外径约为20-40mm,换色阀之间的空隙较小,拆装操作不便。另外,在对换色阀进行安装时,容易造成换色阀螺纹损坏,浪费备件且消耗维修的时间。
为避免非相关人员随意操作,需要设计一种拆装相关换色阀,尤其是拆装阀芯组件时使用的拆装工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色阀组装卸工装,包括:工装件100;工装件100的第一侧面连接有第一装卸结构200,第一装卸结构200自工装件100的表面伸出至外部且与工装件100呈角度连接,第一装卸结构200与换色阀端部的拆装孔001适配,用于装卸换色阀的第一类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装卸结构200自工装件100的表面伸出至外部,且与换色阀端部的拆装孔001适配,能够将换色阀的第一类连接件拧进或拧出换色阀,便于拆装,解决了对换色阀尤其是阀芯组件拆装时操作不便的问题。
关于第一装卸结构200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特点,具体说明如下: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装卸结构200包括针脚210,针脚210伸入拆装孔001内将第一类连接件拧进或拧出换色阀。
由于针脚210与拆装孔001适配,可以通过将针脚210远离工装件100的一端分别插入各个拆装孔001内以将第一类连接件拧进或拧出换色阀。
优选的,第一装卸结构200包括两个针脚210,两个针脚210对称设置于工装件100中轴面的两侧。
更进一步地,两个针脚210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拆装孔001之间的距离相等。
设置有两个针脚210且两个针脚210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拆装孔001之间的距离相等,能够将两个针脚210同时伸入相邻的拆装孔001内将第一类连接件拧进或拧出换色阀,四个拆装孔001只需重复拆装两次,大大提高了拆装的效率。
更进一步地,针脚210呈柱状且截面为正六边形。
由于针脚210需要与拆装孔001的尺寸与形状相适配,因此针脚210的截面设置为正六边形。
更进一步地,针脚210与工装件100的表面垂直相连。
针脚210与工装件100垂直相连能够使得针脚210插入拆装孔001后装卸工装更易对拆装孔001施力,便于将第一类连接件拧进或拧出换色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述及的第一类连接件为阀芯组件,阀芯组件的端部开设有四个拆装孔001,四个拆装孔001的连线为正四边形。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的,
工装件100的第二侧面连接有第二装卸结构300,第二装卸结构300自第二侧面与第一装卸结构200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二装卸结构300用于伸入换色阀之间的螺钉使相邻的换色阀连接或分离。
采用第二装卸结构300对换色阀进行拆装时,不易造成换色阀螺纹的损坏,且工装件100两侧面的第一装卸结构200和第二装卸结构300能够分别拆装阀芯组件与换色阀,功能更加多样。
更进一步地,第二装卸结构300呈柱状且截面为正六边形。
由于第二装卸结构300需要与换色阀之间的螺钉对应内六角的尺寸与形状相适配,因此第二装卸结构300的截面设置为正六边形,且第二装卸结构300的截面尺寸与换色阀之间的螺钉对应内六角的尺寸相同。
更进一步地,第二装卸结构300与工装件100的表面垂直相连。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的,
第二侧面设置有盲孔400,盲孔400呈六角形,盲孔400能够与六角扳手适配。
在盲孔400内插入对应尺寸的内六角扳手,能够更加便于对装卸工装的施力,方便装卸工装的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色阀组装卸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件(100);
所述工装件(100)的第一侧面连接有第一装卸结构(200),所述第一装卸结构(200)自所述工装件(100)的表面伸出至外部且与所述工装件(100)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一装卸结构(200)与换色阀端部的拆装孔(001)适配,用于装卸所述换色阀的第一类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色阀组装卸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卸结构(200)包括针脚(210),所述针脚(210)伸入所述拆装孔(001)内将所述第一类连接件拧进或拧出所述换色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色阀组装卸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卸结构(200)包括两个所述针脚(210),两个所述针脚(210)对称设置于所述工装件(100)中轴面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色阀组装卸工装,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针脚(210)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所述拆装孔(001)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色阀组装卸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脚(210)呈柱状且截面为正六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色阀组装卸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脚(210)与所述工装件(100)的表面垂直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换色阀组装卸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装件(100)的第二侧面连接有第二装卸结构(300),所述第二装卸结构(300)自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装卸结构(200)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装卸结构(300)用于伸入所述换色阀之间的螺钉使相邻的所述换色阀连接或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色阀组装卸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装卸结构(300)呈柱状且截面为正六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色阀组装卸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装卸结构(300)的截面尺寸与所述换色阀之间的螺钉对应内六角的尺寸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色阀组装卸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盲孔(400),所述盲孔(400)呈六角形,所述盲孔(400)能够与六角扳手适配。
CN202120202451.9U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换色阀组装卸工装 Active CN214924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02451.9U CN214924084U (zh)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换色阀组装卸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02451.9U CN214924084U (zh)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换色阀组装卸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24084U true CN214924084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80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02451.9U Active CN214924084U (zh)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换色阀组装卸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24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24084U (zh) 一种换色阀组装卸工装
CN219755060U (zh) 一种可拆分组合螺母
CN211550197U (zh) 一种可双向快速拆装的销轴结构
CN217572955U (zh) 一种机器人与末端执行器转接装置
CN212665917U (zh) 一种飞机起落架支座外筒螺母的拆装专用工具
CN215679936U (zh) 箱体组件及led显示屏组件
CN108747925A (zh) 多型自选螺母扳手
CN110285119B (zh) 一种可变长度可弯折的连接杆组件
CN209850778U (zh) 一种适用于光伏电站组件安装、拆卸的多功能扳手
CN215316844U (zh) 双头螺栓差位拆解夹具
CN209207557U (zh) 快拆结构以及可快速装拆的机器人
CN212885644U (zh) 一种弧焊机器人
CN215318478U (zh) 一种微型比例阀阀芯拆卸工装
CN219380572U (zh) 安全阀检修装置
CN217992359U (zh) 一种拆装装置
CN212991337U (zh) 一种易连接铜排及铜排连接组件
CN211615407U (zh) 一种多头协同扳手
CN216265693U (zh) 歪头翘头梅花扳手
CN216731662U (zh) 酸碱介质角阀的拆装辅助装置
CN218837650U (zh) 三通电动阀活接头拆装工具及套装
CN216642755U (zh) 一种螺钉组件
CN207660949U (zh) 一种台架及其连接结构
CN217926009U (zh) 一种汽轮机隔板悬挂装置
CN215240498U (zh) 多规格一体式内六角扳手
CN208543772U (zh) 一种注塑机中心顶出杆限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