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66640U - 新型翻边模具 - Google Patents

新型翻边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66640U
CN214866640U CN202120613298.9U CN202120613298U CN214866640U CN 214866640 U CN214866640 U CN 214866640U CN 202120613298 U CN202120613298 U CN 202120613298U CN 214866640 U CN214866640 U CN 214866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die
sliding block
sliding
male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132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利
刘汉雨
殷克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long Anhu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long Anhu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long Anhu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long Anhu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132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66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66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66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翻边模具,包括下模板,下模板上设置有凸模;所述下模板上水平滑动安装有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第三护套、第四护套,所述第一护套、第二护套能够相向或者反向滑动,所述第三护套、第四护套能够相向或者反向滑动,且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第三护套、第四护套的滑动方向;所述凸模位于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第三护套、第四护套中间,待翻边的工件套在凸模上时,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第三护套、第四护套能够向工件滑动瓣合,并压住工件;所述凸模上方设置有凹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方便实现自动化生产,各个护套夹持力的有效性也抑制产品直壁不会变形,减少后期修复,整体生产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新型翻边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边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翻边模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排气尾管的生产过程当中,需对汽车排气尾管端部进行冲压翻边,以满足实际需求。目前在生产的翻边模多采用两瓣式活动护套。操作步骤为模具打开后,放入产品,再套上护套拧紧螺钉,待机床行程结束后,拧松螺钉,取下护套再取出产品,此结构护套夹持力不稳定,产品尾部易变形,生产效率低,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翻边类产品尾部直壁易变形、生产效率低以及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新型翻边模具,包括下模板,下模板上设置有凸模;
所述下模板上水平滑动安装有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第三护套、第四护套,所述第一护套、第二护套能够相向或者反向滑动,所述第三护套、第四护套能够相向或者反向滑动,且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第三护套、第四护套的滑动方向;
所述凸模位于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第三护套、第四护套中间,待翻边的工件套在凸模上时,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第三护套、第四护套能够向工件滑动瓣合,并压住工件;
所述凸模上方设置有凹模。
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翻边模具在实际应用时,凹模抬起,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第三护套、第四护套向外侧滑动,然后将待翻边的工件(如汽车排气尾管)套装到凸模上,然后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第三护套、第四护套向工件滑动瓣合,并压住工件,然后凹模下行,并与凸模配合实现翻边,翻边完成后,凹模抬起,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第三护套、第四护套向外侧滑动,然后取下翻边完成的工件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现有的翻边模具生产完全依赖熟练的操作工,本方案方便实现自动化生产,各个护套夹持力的有效性也抑制产品直壁不会变形,减少后期修复,整体生产效率较高。
优化的,还包括滑动安装在下模板上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护套安装在第一滑块上,下模板上设置有第一滑块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块朝向凸模的端面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斜压面,两个第一斜压面呈敞开的八字形态;
还包括滑动安装在下模板上的第二滑块,第二护套安装在第二滑块上,下模板上设置有第二滑块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滑块朝向凸模的端面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二斜压面,两个第二斜压面呈敞开的八字形态;
还包括滑动安装在下模板上的第三滑块,第三护套安装在第三滑块上,第三滑块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承压斜面,还包括与第三滑块连接的第一弹性体,第一弹性体能够使第三滑块具有向远离凸模滑动的趋势;
还包括滑动安装在下模板上的第四滑块,第四护套安装在第四滑块上,第四滑块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承压斜面,还包括与第四滑块连接的第二弹性体,第二弹性体能够使第四滑块具有向远离凸模滑动的趋势;
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向凸模滑动时,两个第一斜压面能够分别压在第一承压斜面、第二承压斜面上,两个第二斜压面能够分别压在另一侧的第一承压斜面、第二承压斜面上,进而驱动第三滑块、第四滑块向凸模滑动。
在第一滑块驱动机构、第二滑块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实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之间的相向滑动或者反向滑动,相向滑动时,两个第一斜压面能够分别压在第一承压斜面、第二承压斜面上,两个第二斜压面能够分别压在另一侧的第一承压斜面、第二承压斜面上,进而驱动第三滑块、第四滑块向凸模滑动,实现瓣合,以便将工件压在凸模上,防止翻边时工件变形,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之间反向滑动时,在第一弹性体、第二弹性体的作用下,第三滑块、第四滑块反向滑动,进而实现四个护套向四个方向伸展,其整体运行较为灵活、可靠,较为实用。
优化的,所述第一滑块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挡块,第一滑块两侧设置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一挡块滑动配合;
所述第二滑块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二挡块,第二滑块两侧设置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与第二挡块滑动配合。
第一滑槽与第一挡块滑动配合,能够起到引导第一滑块滑动的作用,第二滑槽与第二挡块滑动配合,起到引导第二滑块滑动的作用,进而能够确保第一护套、第二护套能够准确压住工件,确保产品质量。
优化的,所述第三滑块外侧设置有第三挡块,第三挡块的内侧设置一对第一导柱,所述第三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一导柱上;
所述第四滑块外侧设置有第四挡块,第四挡块的内侧设置一对第二导柱,所述第四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二导柱上。
第一导柱、第二导柱均起到引导作用,确保第三护套、第四护套能够准确压住工件,确保产品质量。
优化的,所述凹模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插刀,凹模落下后,两个插刀能够分别插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外侧。
凹模下行后,两个插刀能够分别插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外侧,进而加强各个护套的夹持力,夹持效果较好。
优化的,所述下模板上还设置有脱料板,凸模位于脱料板中间。
工件套装在凸模上后,工件下端压在脱料板上,翻边完成后,通过外设的驱动机构带动凸模下行,脱料板可将工件从凸模上脱下,进而实现脱料,脱料较为方便。
优化的,所述第一弹性体设置在脱料板与第三滑块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体设置在脱料板与第四滑块之间。
优化的,所述凹模的下方设置有一对内导柱,所述凸模上设置有与内导柱配合的定位孔。
优化的,所述凸模下方设置凸模垫块,所述凸模安装在凸模垫块上。
优化的,所述凸模上设置有内限位柱,所述凹模上设置有内限位面,凹模下落后,内限位面能够压在内限位柱上。
内限位面与内限位柱配合,能够实现凸模与凹模之间的纵向定位,确保翻边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翻边模具在实际应用时,凹模抬起,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第三护套、第四护套向外侧滑动,然后将待翻边的工件(如汽车排气尾管)套装到凸模上,然后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第三护套、第四护套向工件滑动瓣合,并压住工件,然后凹模下行,并与凸模配合实现翻边,翻边完成后,凹模抬起,第一护套、第二护套、第三护套、第四护套向外侧滑动,然后取下翻边完成的工件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现有的翻边模具生产完全依赖熟练的操作工,本方案方便实现自动化生产,各个护套夹持力的有效性也抑制产品直壁不会变形,减少后期修复,整体生产效率较高。
2.在第一滑块驱动机构、第二滑块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实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之间的相向滑动或者反向滑动,相向滑动时,两个第一斜压面能够分别压在第一承压斜面、第二承压斜面上,两个第二斜压面能够分别压在另一侧的第一承压斜面、第二承压斜面上,进而驱动第三滑块、第四滑块向凸模滑动,实现瓣合,以便将工件压在凸模上,防止翻边时工件变形,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之间反向滑动时,在第一弹性体、第二弹性体的作用下,第三滑块、第四滑块反向滑动,进而实现四个护套向四个方向伸展,其整体运行较为灵活、可靠,较为实用。
3.第一滑槽与第一挡块滑动配合,能够起到引导第一滑块滑动的作用,第二滑槽与第二挡块滑动配合,起到引导第二滑块滑动的作用,进而能够确保第一护套、第二护套能够准确压住工件,确保产品质量。
4.第一导柱、第二导柱均起到引导作用,确保第三护套、第四护套能够准确压住工件,确保产品质量。
5.凹模下行后,两个插刀能够分别插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外侧,进而加强各个护套的夹持力,夹持效果较好。
6.工件套装在凸模上后,工件下端压在脱料板上,翻边完成后,通过外设的驱动机构带动凸模下行,脱料板可将工件从凸模上脱下,进而实现脱料,脱料较为方便。
7.内限位面与内限位柱配合,能够实现凸模与凹模之间的纵向定位,确保翻边质量。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翻边模具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翻边模具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翻边模具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隐藏凹模后新型翻边模具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隐藏凹模后新型翻边模具的俯视图;
图9-12依次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翻边模具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凹模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模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脱料板的立体图;
其中,
下模板-1;
凸模-2、定位孔-21、凸模垫块-22、内限位柱-23;
第一护套-3、第一滑块-31、第一滑块驱动机构-32、第一挡块-33、第一斜压面-311、第一滑槽-312;
第二护套-4、第二滑块-41、第二滑块驱动机构-42、第二挡块-43、第二斜压面-411、第二滑槽-412;
第三护套-5、第三滑块-51、第三挡块-52、第一导柱-53、第一承压斜面-511;第四护套-6、第四滑块-61、第二弹性体-62、第四挡块-63、第二导柱-64、第二承压斜面-611;
凹模-7、插刀-71、内导柱-72、内限位面-73;
脱料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翻边模具,包括下模板1、凸模2、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凹模7、脱料板8。
如图3所示,所述下模板1为板状结构,下模板1上设置有凸模2;具体的,所述下模板1上还设置有脱料板8,脱料板8为块状结构,通过螺钉安装在下模板1上,脱料板8中间开设通孔,所述凸模2下方设置凸模垫块22,所述凸模2通过螺钉安装在凸模垫块22上。凸模2及凸模垫块22位于脱料板8中间的通孔中。
如图15所示,脱料板8的上表面用于支撑工件,其上表面形状根据实际工件下表面形状设置,确保能够与工件底面贴合,以便于更好的支撑工件。
如图14所示,凸模2的形状与工件相同,凸模2顶部边缘向上凸起,且凸起处通过圆角过渡,如图4-6所示,所述凸模2上方设置有凹模7,凹模7上方设置有矩形的上模板,所述凹模7通过螺钉安装在上模板下方。
如图13所示,凹模7下方设置凹腔,凹腔边缘设置有与凸模2的凸起配合的凹陷,用以实现向内侧翻边。凹腔与凸模2适配,翻边时,工件位于二者之间。
进一步的,可在凸模垫块22下方设置一升降驱动机构,如采用气缸、推杆电机、液压缸等,以实现驱动凸模垫块22升降,下降时,即可实现脱料。
如图7所示,所述凸模2上通过螺钉安装有圆柱形的内限位柱23,如图13所示,所述凹模7上设置有内限位面73,凹模7下落后,内限位面73能够压在内限位柱23上。所述凹模7的下方设置有一对内导柱72,所述凸模2上设置有与内导柱72配合的定位孔21。
如图7所示,所述下模板1上水平滑动安装有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所述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能够相向或者反向滑动,所述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能够相向或者反向滑动,且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的滑动方向。
如图7、8所示,所述凸模2位于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中间,待翻边的工件套在凸模2上时,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能够向工件滑动瓣合,并压住工件。
如图7、8所示,所述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朝向工件的一面形状与工件形状适配,以确保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朝向工件的一面均能够与工件对应位置贴合,所有护套向内挤压时,相邻两个护套端面接触,以确保工件能够完全被包裹在四个护套中间。
具体的,如图3、8-10所示,还包括滑动安装在下模板1上的第一滑块31,所述第一护套3安装在第一滑块31上,下模板1上设置有第一滑块驱动机构32,第一滑块驱动机构32可采用气缸或者推杆电机、液压缸等,第一滑块驱动机构32设置在下模板1上,用以驱动第一滑块31滑动,所述第一滑块31朝向凸模2的端面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斜压面311,两个第一斜压面311呈敞开的八字形态。
具体的,如图3、11所示,所述第一滑块3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挡块33,第一挡块33内侧向内凸起,第一滑块31两侧设置第一滑槽312,第一滑槽312与第一挡块33滑动配合,具体是第一挡块33内侧向内凸起的部位与第一滑槽312滑动配合。
如图3、8-10所示,还包括滑动安装在下模板1上的第二滑块41,第二护套4安装在第二滑块41上,下模板1上设置有第二滑块驱动机构42,第二滑块驱动机构42可采用气缸或者推杆电机、液压缸等,第二滑块驱动机构42设置在下模板1上,用以驱动第二滑块41滑动,所述第二滑块41朝向凸模2的端面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二斜压面411,两个第二斜压面411呈敞开的八字形态。
如图3、12所示,所述第二滑块4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二挡块43,第二挡块43内侧向内凸起,第二滑块41两侧设置第二滑槽412,第二滑槽412与第二挡块43滑动配合,具体是第二挡块43内侧向内凸起的部位与第二滑槽412滑动配合。
如图3、6所示,还包括滑动安装在下模板1上的第三滑块51,第三护套5安装在第三滑块51上,第三滑块51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承压斜面511,还包括与第三滑块51连接的第一弹性体,第一弹性体能够使第三滑块51具有向远离凸模2滑动的趋势。所述第一弹性体设置在脱料板8与第三滑块51之间。第一弹性体采用弹簧或者橡胶弹簧。
如图3、7所示,所述第三滑块51外侧设置有第三挡块52,第三挡块52的内侧设置一对第一导柱53,所述第三滑块51滑动安装在第一导柱53上。
如图3、8所示,还包括滑动安装在下模板1上的第四滑块61,第四护套6安装在第四滑块61上,第四滑块61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承压斜面611,还包括与第四滑块61连接的第二弹性体62,第二弹性体62能够使第四滑块61具有向远离凸模2滑动的趋势。所述第二弹性体62设置在脱料板8与第四滑块61之间。第二弹性体62采用弹簧或者橡胶弹簧。
如图3所示,所述第四滑块61外侧设置有第四挡块63,第四挡块63的内侧设置一对第二导柱64,所述第四滑块61滑动安装在第二导柱64上。
如图7、8所示,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41向凸模2滑动时,两个第一斜压面311能够分别压在第一承压斜面511、第二承压斜面611上,两个第二斜压面411能够分别压在另一侧的第一承压斜面511、第二承压斜面611上,进而驱动第三滑块51、第四滑块61向凸模2滑动。
如图5、6所示,各个护套滑动时,各护套的底面可设置成与脱料板8顶面之间为滑动配合,脱料板8为各个护套提供滑动支撑,滑动较为稳定。
如图9、10所示,所述凹模7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插刀71,插刀71截面呈倒置的L形,其上部通过螺钉安装在凹模7侧边,其下端内侧边缘处倒角,凹模7落下后,两个插刀71能够分别插在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41的外侧。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翻边模具在实际应用时,凹模7抬起,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向外侧滑动,然后将待翻边的工件如汽车排气尾管套装到凸模2上,然后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向工件滑动瓣合,并压住工件,然后凹模7下行,并与凸模2配合实现翻边,翻边完成后,凹模7抬起,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向外侧滑动,然后取下翻边完成的工件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现有的翻边模具生产完全依赖熟练的操作工,本方案方便实现自动化生产,各个护套夹持力的有效性也抑制产品直壁不会变形,减少后期修复,整体生产效率较高。
在第一滑块驱动机构32、第二滑块驱动机构42的作用下,能够实现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41之间的相向滑动或者反向滑动,相向滑动时,两个第一斜压面311能够分别压在第一承压斜面511、第二承压斜面611上,两个第二斜压面411能够分别压在另一侧的第一承压斜面511、第二承压斜面611上,进而驱动第三滑块51、第四滑块61向凸模2滑动,实现瓣合,以便将工件压在凸模上,防止翻边时工件变形,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41之间反向滑动时,在第一弹性体、第二弹性体62的作用下,第三滑块51、第四滑块61反向滑动,进而实现四个护套向四个方向伸展,其整体运行较为灵活、可靠,较为实用。
第一滑槽312与第一挡块33滑动配合,能够起到引导第一滑块31滑动的作用,第二滑槽412与第二挡块43滑动配合,起到引导第二滑块41滑动的作用,进而能够确保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能够准确压住工件,确保产品质量。
第一导柱53、第二导柱64均起到引导作用,确保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能够准确压住工件,确保产品质量。
凹模7下行后,两个插刀71能够分别插在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41的外侧,进而加强各个护套的夹持力,夹持效果较好。
工件套装在凸模上后,工件下端压在脱料板8上,翻边完成后,通过外设的驱动机构带动凸模2下行,脱料板8可将工件从凸模上脱下,进而实现脱料,脱料较为方便。
内限位面73与内限位柱23配合,能够实现凸模2与凹模7之间的纵向定位,确保翻边质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1),下模板(1)上设置有凸模(2);
所述下模板(1)上水平滑动安装有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所述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能够相向或者反向滑动,所述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能够相向或者反向滑动,且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的滑动方向;
所述凸模(2)位于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中间,待翻边的工件套在凸模(2)上时,第一护套(3)、第二护套(4)、第三护套(5)、第四护套(6)能够向工件滑动瓣合,并压住工件;
所述凸模(2)上方设置有凹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安装在下模板(1)上的第一滑块(31),所述第一护套(3)安装在第一滑块(31)上,下模板(1)上设置有第一滑块驱动机构(32),所述第一滑块(31)朝向凸模(2)的端面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斜压面(311),两个第一斜压面(311)呈敞开的八字形态;
还包括滑动安装在下模板(1)上的第二滑块(41),第二护套(4)安装在第二滑块(41)上,下模板(1)上设置有第二滑块驱动机构(42),所述第二滑块(41)朝向凸模(2)的端面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二斜压面(411),两个第二斜压面(411)呈敞开的八字形态;
还包括滑动安装在下模板(1)上的第三滑块(51),第三护套(5)安装在第三滑块(51)上,第三滑块(51)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承压斜面(511),还包括与第三滑块(51)连接的第一弹性体,第一弹性体能够使第三滑块(51)具有向远离凸模(2)滑动的趋势;
还包括滑动安装在下模板(1)上的第四滑块(61),第四护套(6)安装在第四滑块(61)上,第四滑块(61)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承压斜面(611),还包括与第四滑块(61)连接的第二弹性体(62),第二弹性体(62)能够使第四滑块(61)具有向远离凸模(2)滑动的趋势;
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41)向凸模(2)滑动时,两个第一斜压面(311)能够分别压在第一承压斜面(511)、第二承压斜面(611)上,两个第二斜压面(411)能够分别压在另一侧的第一承压斜面(511)、第二承压斜面(611)上,进而驱动第三滑块(51)、第四滑块(61)向凸模(2)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3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挡块(33),第一滑块(31)两侧设置第一滑槽(312),第一滑槽(312)与第一挡块(33)滑动配合;
所述第二滑块(4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二挡块(43),第二滑块(41)两侧设置第二滑槽(412),第二滑槽(412)与第二挡块(43)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块(51)外侧设置有第三挡块(52),第三挡块(52)的内侧设置一对第一导柱(53),所述第三滑块(51)滑动安装在第一导柱(53)上;
所述第四滑块(61)外侧设置有第四挡块(63),第四挡块(63)的内侧设置一对第二导柱(64),所述第四滑块(61)滑动安装在第二导柱(64)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7)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插刀(71),凹模(7)落下后,两个插刀(71)能够分别插在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4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上还设置有脱料板(8),凸模(2)位于脱料板(8)中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体设置在脱料板(8)与第三滑块(51)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体(62)设置在脱料板(8)与第四滑块(6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7)的下方设置有一对内导柱(72),所述凸模(2)上设置有与内导柱(72)配合的定位孔(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2)下方设置凸模垫块(22),所述凸模(2)安装在凸模垫块(2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2)上设置有内限位柱(23),所述凹模(7)上设置有内限位面(73),凹模(7)下落后,内限位面(73)能够压在内限位柱(23)上。
CN202120613298.9U 2021-03-25 2021-03-25 新型翻边模具 Active CN214866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3298.9U CN214866640U (zh) 2021-03-25 2021-03-25 新型翻边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3298.9U CN214866640U (zh) 2021-03-25 2021-03-25 新型翻边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66640U true CN214866640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71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13298.9U Active CN214866640U (zh) 2021-03-25 2021-03-25 新型翻边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66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7310A (zh) 带反向冲孔斜楔机构的复杂曲面板件成型模具及方法
CN220127267U (zh) 适用于对称工件的快速折弯结构及折弯模具
CN214866640U (zh) 新型翻边模具
CN211564150U (zh) 一种节能型汽车冲压件
CN211588260U (zh) 汽车侧围外板的翻边成形模具
CN212419483U (zh) 一种工字套冷成型装置
CN211866385U (zh) 冲压模翻边侧向力机构
CN219966107U (zh) 折弯模具
CN211489282U (zh) 中心导向驱动下置上翻整形机构
CN217252135U (zh) 双浮动定位侧翻边模具
CN111069430A (zh) 一种驱动块在下压料芯上的复合模具结构
CN220739106U (zh) 一种便于弧形金属件成型加工的固定治具
CN214442269U (zh) 一种十字轴冲孔工装
CN213915926U (zh) 一种移动工作台和包括其的移动模具
CN214719755U (zh) 一种可移动的凹模机构
CN217492449U (zh) 一种汽车双法兰件的冲压模具
CN113953356B (zh) 应用摆动冲头冲制双峰形件的弯曲模及其工作方法
CN217070449U (zh) 一种折弯模具
CN219520197U (zh) 一种冲孔与倒角一体式加工模具
CN213613413U (zh) 一种面板整形模具
CN220717577U (zh) 一种新型的压料脱料结构
CN215467457U (zh) 一种便于取件的冲沙拉孔模具
CN112122455B (zh) 一种叶片盖板类零件复合成形模具
CN220144541U (zh) 一种格栅液压成型模具
CN214022761U (zh) 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车体局部弯折件的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